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国大将军-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次差点死在李昊手里,哦!主要是,差点死在两个御医,和玄一道长手里,他是真不想干了。

    他为了大郑为了百姓,操心费力点灯熬油的,没想到李昊没有怎么他,没藏黑云也没怎么他。

    嗯!他没把《噬心丸》当回事儿,他觉得是李昊和没藏黑云在骗他。

    可他本来很是强壮的身体,现在却成了个病鬼,这全是拜皇上和玄一道长所赐。

    因此王铮心有怨尤,他想撂挑子不干了。

    “大将军别闹,咱还是说正事儿吧!”卫晃捂着笑疼了的肚子说道。

    “我没闹,我真想告老还乡了。”王铮正色说道。

    曹显揉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都想告老还乡了,今日还把我们俩叫来,不放心这个不放心那个的。别胡咧咧了,你的心还想着大郑想着百姓,就是皇上放你走,你也舍不得走。”

    王铮就更是郁闷了:“唉!我就是个劳碌命,脑子里想的破事儿太多,总害怕有些事情做的不完美,总担心战事一起,弟兄们一着不慎就会丢了性命,总不舍得这个那个。唉!就当我又胡说八道了。”

    过了元旦就是十五上元节,上元节是华夏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上元节又叫元宵节,由于元宵节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每逢节日,王铮都会去风雪庄去看望山娃娘。今年由于他的病情,山娃全家就来了大将军府。

    一家人和和睦睦热热闹闹,早早地吃了元宵,天还没黑透,连仆妇带丫环,几十口子就出了门。

    上京城里的百姓,吃过晚饭都涌出了家门,大街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踩高跷的、猜灯谜的、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看大头和尚戏柳翠的,以及跑旱船的、花担子、茶担子等。各种玩乐应有尽有。

    大郑在短短三年的时间,经济蒸蒸日上,人们逐渐富足。军事越来越强势,御敌于国门之外,即便是边关的百姓,也比以前的生活好了太多。

    百姓们吃得饱穿的暖安居乐业,兜里也总是有些闲钱,人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现在,王铮经过二十多天惨无人道的治疗,虽然还是极为虚弱,但已能勉强下地行走。

    时蓉和肖瑛左右搀扶着王铮,郑妽和钱明珠以及翠姑在他的左右,玲珑双骄手捧貂裘和香茶,生怕她们的男人冷了渴了。

    王铮的身体虚弱,不敢走的太远,大家都在大将军府的门外看花灯。安全方面,自有亲兵全神戒备。

    自从王铮出事后,他的亲兵队长米九,已经被大梁将军府撤了职。又被重责三十大板后,调任陇西卫做了一个普通士卒。

    其他亲兵也被严查之后,部分调去了边境戴罪立功。

    这还是王铮给他们求情的结果,要不然,米九会被砍了脑袋,其他亲兵也会被开除军职押入大牢。

    王铮现在的亲兵队长叫狄青,是曹显特意给他安排的,原雁山卫的老兵。

    狄青出身贫寒,他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

    他因曾是罪囚,额上刺有一字,后入卫戌军任普通士卒。

    后来卫戌军跟随皇上御驾亲征,林州之战后他被编入雁山卫。曾参加了两次在草原诛灭哒突的战役。

    狄青心思缜密彪悍敢战,比申四更勇猛更思虑长远。曹显很是器重他,这才安排他做了王铮的亲兵队长。

    同样是原雁山卫的老兵杨广,是王铮的亲兵副队长。

    山娃抱着他的二儿子背着大儿子,和他的娘亲,已经被丫环和亲兵簇拥着,去了别的地方游玩。

    王铮笑呵呵地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他的心里也很是高兴满足。

    他没有白来一次大郑,他为大郑的朝廷,为大郑的边境,为百姓们呕心沥血。他想做到的,就是能让百姓们,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现今,大郑绝大部分的百姓们,粗茶淡饭已经都能吃饱。周边的所有国家和民族,也没有能力,打破大郑的边境城池入侵大郑,掳掠大郑的百姓。

    大郑的科技日新月异,手工业作坊遍地开花,人口迅速暴增。

    整个大郑,和数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家搭戏棚和灯楼了没有?”

    王铮目光所及,皆是上京城内的官绅家,搭建的戏棚和灯楼,供游人随便观赏。他不仅也兴致勃勃地问道。

    “有,都有,咱家搭了四座呢!都在长安街上,两端各一座,中间两座相连。”

    时蓉笑嘻嘻地回答道。

    “咋搭那么多?”王铮好奇道。

    他身体虚弱,两只手就搭在时蓉和肖瑛的肩膀上,算是左拥右抱了。

    “不多啊!大将军府一座,县公府一座,公主的一座,诰命夫人的一座。这才四座,等翠姑姐也成了诰命夫人,还得再搭一座呢!”

    “哦!有官身有爵位的,都得搭戏棚灯楼啊?”王铮纳闷地问。

    这得多少钱?太浪费了。

    难道说,等他以后有了孩子,他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七品官,岂不是还得多搭几座戏棚?

    “也不尽是,各随心意罢了,咱家因为祈祷老爷的病体能尽快痊愈,这才多搭了几座。要不然有一座就行了,即使一座也没有,也没人会说啥。很多大臣的家里都没有,连吕相家都没有。”

    “哦!这还行。”

    这下王铮就放心了。

    一座戏棚,要提前购买合适的木材请人搭建,还要花费不少银钱妆点,还要聘请优伶连唱三天大戏。所有的开支都算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并且还有更高更浪费钱的灯楼,并且还是四座,王铮这个财迷,有点心疼他的银钱。

    其实他也不是真的心疼钱,他只是觉得,这么多钱花出去,只是让游人一乐。如果用这些钱救助贫困的家庭,能救多少家?如果建义学,也能建两三所。那样的话,岂不是作用更大?

    可王铮也知道,精神生活,也是能提高百姓们幸福指数的一部分,像这样的花费,也是必须得有的。

    再说,他家也不缺这点银钱。

    女人们欢声笑语唧唧喳喳,王铮也是兴致极好,可他的身体受不了,不久后就觉得有些疲累。

    “我回去给燕燕写封信,你们都别陪着我了,都去游玩吧!”

    王铮远远看到长安街上,一群男女边走边看蜿蜒而来。他看出女子是胭脂奴和观音奴姐妹,她们肯定是来找郑妽,去给皇后请安后看花灯的。

    男人则是她们姐妹的护卫,人数还不少。

    他现在的这个样子太丑,王铮有点自惭形秽。

    一直自诩为玉树临风才高八斗,风流倜傥貌似潘安的王铮,不好意思见那一对儿姐妹。

    于是他借口写信,就由钱明珠的两个丫环,照顾着回了卧室。

    小婵和小慧有心事,她们俩的心,现在都放在了王铮身上,没心思去看花灯。

    钱明珠不放心,又回到卧房交代了小婵和小慧几句,这才放心地出了们。

    弟兄们,月底了,还有票的朋友,别放着了。
………………………………

321章 又见传教士

    今日是上元夜,她和郑妽,还要代表公主府和大将军府,去给皇后请安,然后陪着皇后和几位贵妃,去五凤楼上观灯。

    皇上今日与民同乐,也在五凤楼和朝中的重臣们观灯。因为王铮的身体不行,就没让他去。

    翠姑带着时蓉肖瑛和玲珑双骄,也要代替钱明珠和郑妽,去申四婆娘的产业林苑斋,和王铮一帮弟兄的家眷联络感情,大家都很忙。

    王铮回到卧房,小婵和小慧伺候着他歇息了一会儿,然后为他拿出蘸水笔和信笺。

    王铮起身来到桌前,提起笔开始给肖燕燕写信,诉说他对肖燕燕强烈的思念之情。

    可王铮刚写了不久,就听前院有喧哗之声,他不仅好奇的问道。

    “前院谁来了?这么热闹?”

    狄青在门外答道:“回大将军,是咱们县公府的下人仆妇,田总管也组织他们来城里看花灯的。他们很久没有见到大将军和夫人,太关心大将军的病情,想来给大将军和夫人请安问好。”

    “哦!这样啊!扶我出去。”钱明珠好郑妽不在家,王铮就想出去和那些人拉呱拉呱。

    别人关心他尊重他,他也得投桃报李,即便那些人都是他家的下人也一样。

    王铮的所有妻妾,受王铮的影响,对待下人仆妇以及佃农,甚至是风雪庄别的普通百姓,都是极好,从不把他们当作下等人看待。

    因此,王铮家的所有下人仆妇,对待王铮和他的妻妾,也均是像亲人一样看待。

    小婵和小慧搀扶着王铮来到前院。

    县公府的几十位,兢兢业业为府里做事的下人和仆妇,得到了田总管的奖励,每人发了半吊钱并且放假半天。

    允许他们来城里看花灯,此时,一看到王铮亲自出来和他们见面,顿时就激动的热泪盈眶,呼啦啦地就跪了一地,口里唤着老爷连连磕头。

    “这是做啥呢?快起来快起来,狄青杨广,快把大家搀起来。”

    狄青和杨广看着这一幕,也是非常感动。

    大将军的好他们早就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即便是一个普通的下人和老妈子,居然也是那么的敬爱大将军。

    别人都跪着磕头,可还有七个穿着下人装束的奇怪家伙,站在众人后面弯着腰低着头,嘴里不知道还嘟囔这什么,不住地用右手在胸前划来划去。

    而田总管却是急的一头汗,正在低声训斥那七个怪模怪样的家伙,间或还会踢他们的腿弯。看样子,是想让他们七个也跪下去,给老爷磕头。

    王铮借着朦胧的灯火一看,顿时笑了。

    娘的,这七个希腊的传教士,咋也成了我县公府的下人了?

    “我身体虚弱,无法一一搀扶大家,都起来吧!大家的心意王铮领了,多谢你们能来看我。我很好,越来越好,不久后就能痊愈,再次多谢了。”

    王铮说完话,对着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个躬,以表示他的感激之情。

    所有跪着的人惊慌失措,连忙再次磕头。

    大将军县公爷的礼,他们可不敢受。

    下人和仆妇们也知道王铮的病,自然不敢劳烦他亲自动手搀扶,就各自又磕了三个头后站起了身。

    和下人仆妇里的代表聊了几句,王铮好奇地扭头问田总管道。

    “那几位传教士,咋也成了咱家的人了?”

    所有的下人里,田总管进王铮的家门最久,他很清楚王铮的秉性,也就没有虚礼。

    “呵呵!老爷是说那几个怪家伙啊!是这,前些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在城里被打了出来,浑身是伤,也都饿了几天了,领头的那个老家伙差点饿死,还发着高烧。他们被百姓追打的太狠,无处躲藏慌不择路,就背着那个老家伙逃到了咱们风雪庄。老夫人听说后,看他们喝冰水吃雪下的草根,那个领头的怪物也快病死了,实在是可怜,于是就收留了他们。”

    “哦!那他们立了什么功劳了?咋也得到你的奖励,来城里看花灯了?”

    田总管闻言笑道:“老爷你不知道,这几个家伙吃饱喝足之后,我看他们还有把子力气,就是当头驴使唤,也不能白养着他们啊?于是我就安排他们,去修葺田地里的沟渠。”

    田总管抹了把胡子上的唾沫,然后继续说道。

    “可我发现,他们还挺有本事,他们说的话虽然听不懂,可看咱们的人做事,却是一学就会,还改良了几件器械。还没事就拿根木棍,在地下写写画画,还懂算术。我试了他们几次,这些怪物居然懂的还不少,家里的那些礼物和账目,经他们的手归置后,居然还头头是道。我这才奖励他们来城里转转。”

    “还有这事儿?”

    王铮突然想到,这些传教士是希腊人,而希腊人却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科学已经很发达,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和实践的国家。

    在这个时代,华夏的科技水平虽然也很高,但华夏对科技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还不太规范。

    现在,假如有这些希腊人的帮助,会不会对大郑的科技有很大的帮助?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传教士,基本上皆属于很执着很专一,是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的宗教人士,还没有任何政治目的。

    可同时,不得不服的是,他们还是各个领域的科学家。

    王铮记得,在后世的明清两朝,有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等著名的传教士。

    他们是传播西洋文化的开拓者,他们毕生致力于传教与科学事业,为东西方交流开辟了道路,并对当时的皇室,以至整个国家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古希腊的科学,是后世欧洲科学的奠基者。对后世科学的发展和影响巨大。

    古希腊和古罗马能人辈出,在天文学、数学、力学、医学、生物学、地理学和物理学等方面,有惊人的造诣。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除了发展了同心球几何模型外,还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物理学专著《物理学》。他有句著名的话叫是: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希腊人还采用锻铁渗碳法制成了钢制品,还能制造在那个时代能造出的各种机械,甚至还发明了世上,第一个由热力转化为动力的蒸汽机。

    鉴于这些原因,王铮突然发现,这七位传教士居然还是七个宝贝。

    若有他们帮忙,大郑的历法、天文、物理、医学等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有很大的提高。

    “他们现今,会说咱们大郑的话吗?”王铮指着那七位怪模怪样的传教士问道。

    那几位传教士好像也认出了王铮,原来他们的东家,就是在皇宫里,阻止金甲武士殴打他们的朝廷大官。此时他们也正在人群后,对着王铮指指点点。

    “这个···还不会,这些人确是有些本事,可他们也笨的离谱,抽十皮鞭也教不会他们说一句大郑话。”

    王铮闻言乐了,别说是这几位传教士了,就是在后世那个,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时代,外国人想学会汉语,也是挠破了脑袋。

    汉语是世上最难学的语言,有些字词,现在就连他这位来自后世的大将军,也还没弄明白。

    “哈哈!以后别打他们了,善待他们,也别让他们做别的粗活。派出专人教他们,说咱们的大郑话和习字,多派几个先生,以后我有大用。”

    “好的大将军。”

    田总管带领众人上街游玩,七位传教士临走时,还对着王铮齐齐躬身,然后在胸前画着十字架,嘴里念念有词。

    这件事儿是让王铮特别开心的事情。

    现在,有很多事情,他也只是一知半解。还有很多事情,他能想到,却绝对做不了,而大郑的其他人也没有那个本事。

    可现在,有了这些传教士就不同了,王铮觉得,这七个人里,至少也会有一两个,会是某一个方面的科学家。

    其他的人,即便称不上是科学家,在部分领域,也应该是个人才。

    华夏也是能人辈出,华夏的科学比欧洲的科学更发达,发展的也足够好。

    可华夏的科学技术,几乎全是在父子之间代代传承,不成系统,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普及所有的大众。

    现在,如果利用这些传教士所知的科学知识,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弥补华夏科学的不足之处,是不是会更好?

    假如传教士只为传教而传教,必定会到处碰钉子,特别不顺利。

    因此,希腊和古罗马等,也就是后世说的,欧洲的那些传教士,为了打开传教之路,就吸取教训,接近传教国家的上层人氏,以科学和知识赢得人们的信任,然后再说传教。

    他们很注意,用欧洲发达的古希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翻译西方科技的著作,介绍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给当地人,都是为了他们传教的目的。

    并且,传教士大都是,当时西方的饱学之士,在科学上有着较高的造诣。假如是个普通人,也不可能会派他们,万里之遥来华夏传教。

    送走众人回到卧房,王铮把给肖燕燕的私信写好,交给门外候着的狄青,让他交给驿站,快马送给蒙辽的肖太后。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十多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气一天天的暖和了起来。上京的百姓们,已经开始了春耕,和给冬小麦浇水施肥。

    王铮还在家里养病,隔几天,皇上和房相等朝中的重臣,都会有人来找他聊天叙话。

    只不过,这次王铮是真病了,其他找王铮办事请教的,就少了很多。

    六部里的琐事,即便是必须王铮才能帮得上忙的,也都压了下来,待他痊愈后再说。

    可就算是这样,王铮也没有闲着,他的身体刚好了点,就自己晃晃悠悠地来到书房,不是写点这个,就是画画那个。

    有些事,他即便不懂不会,但只要是觉得对大郑有用的有益的,他也会暂时记录下来。待以后能解决时再办。

    现在,王铮很迫切地希望那七位传教士,能尽快地熟练说出大郑的话。

    可汉语太姬八难学,那些希腊的饱学大儒,看到汉字时就一个脑袋两个大。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可还是进展缓慢。

    不仅是王铮需要他们的科学知识,他们也想尽快学会官话,宣传他们的教义。

    按后世的话说,他们也急着发展下线。

    可他们历尽艰辛不远万里,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大郑。却又因言语不通,长得也是怪模怪样的,百姓们看到他们就像见了鬼似的。

    看到他们嘴里嘟嘟囔囔,手指也在胸前划来划去,就认为他们是在念咒语鬼画符。于是就开始操起扁担锄头,驱赶殴打他们。

    到现在,他们来到大郑都半年多了,人都病死了好几个,却还没有发展一个教徒。对于这些虔诚的传教士来说,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

322章 三川口之败

    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大地回暖草木泛绿。

    这一日,王铮刚吃过《九天玄雷非死不能活逍遥丹》,肚子里正在翻江倒海疼如刀绞痛苦难当。突然小李公公亲来传旨,宣王铮上殿见驾。

    郑妽当即就大怒对小李公公道。

    “见什么见?不见,谁都不见,就是我父皇也不行。我的驸马都快疼死了,哪还能见驾啊!驸马啊!你可心疼死为妻了。”

    小李公公被训了一顿,他还不敢吱声,只是陪着小心说着好话。

    他也看见王铮,确实是在床上疼的直打滚,爹一声娘一声地直叫唤。他的所有妻妾都是眼泪汪汪的。

    玄一道长和两位御医,也是心有不忍,皱着眉头趴在床边,随时观察着王铮的情况。

    小李公公告了声罪,只得扭头回去复命。

    可小李公公回到太极殿交了圣旨,说大将军腹痛难当无法前来见驾。他刚出了太极殿,就见一顶小轿晃晃悠悠走了过来。

    轿里的人还不时的在向外吐血,轿外跟着的男子,还拿着个透明的玻璃制作的小盆儿,一路走一路接着,免得王铮吐出的鲜血洒在路上。

    看来,这人还很讲究卫生啊!

    小李公公心说。可他转念一想,在仔细一看,立马就吓了一跳。那个拿着玻璃盆儿的,不是王大将军的亲兵队长狄青吗?

    咋不是呢?就是狄青。

    “哎呀大将军呐!你咋又来了呀?”

    小李公公看清来人吓了个半死,他万万没想到,王铮竟然不顾腹痛不顾病体,还是来见驾了。

    “呵呵!”王铮虚弱地喷着血沫微笑着说。

    “皇上知道我的病,他既然还让我来见驾,那就必有要事,我又怎能不来?快扶我进去见驾吧!”

    小李公公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泣不成声,连忙搀扶着王铮进了太极殿。

    由于王铮还在吐血,另一名宦官,接过来狄青手里的玻璃盆,也跟进了太极殿。

    狄青还只是个七品校尉,不奉召不能进入太极殿半步。

    太极殿上本来吵吵嚷嚷,乱的跟菜市场似的,比戏台上还热闹。

    可王铮刚被搀扶着进了殿门,小李公公一声带着饮泣的高喊,‘辅国大将军王铮到’还没落地,太极殿里马上就静悄悄的,落针可闻,再也没人乱说一句话。

    这就是威势,即便王铮现在还是个草民,还是个罪囚,还是个一阵风就能吹倒的病秧子,也没人敢不把他当回事儿。

    “哎呀王卿,你怎地又来了?”

    皇上郑成看见王铮的样子,看见他嘴角的血迹,看见宦官手里的,透明玻璃盆里的殷红鲜血。

    他急忙就从御座上跑了下来,亲自搀扶住了,依然腹痛难忍摇摇欲坠的王铮。

    王铮强忍着呕意摆了摆手,可他还是没有忍住,扭头‘哇’地一声,又吐了一口鲜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