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大将军-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趁天色未明相送的人少。王铮辞别家人,带着小胖子郑铭和李九妹,就悄悄地出了城门,打马扬鞭,顺官道直奔陇西卫提督衙门的所在地……延州。
跟随王铮的,有两千御林军护卫。当然,这两千人可不是王铮的护卫。他们是皇上心疼儿子担心儿子,派来护卫小胖子的。
其他的,还有王铮的五百亲兵。到了战时,曹显必会给他增加亲兵的数量。
另外,还有李九妹的八个丫环仆妇,以及三百多,跟随她来到大郑的西夏死士。李九妹另外的死士,已经跟随小婼和小柔,提前去了西夏,混进了兴州和怀州做内应。
这些人,几乎均是,原来卫慕家族蓄养的家奴死士,卫慕山喜和卫慕皇太后被李昊害死后,他们不满李昊的残暴,起了反抗李昊之心,就依附了李九妹。
因为李九妹是卫慕皇太后的,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的女儿。还是卫慕山喜的幼子,尚未过门的儿媳。
对于他们来说,整个卫慕家族,现在也仅有李九妹一人可以依靠了。
自然而然地,李九妹就成了西夏,对李昊的残暴不满的所有人的领袖。
而西夏,反对李昊的大有人在,只是,大多数人畏惧李昊的权势,敢怒不敢言而已。
一行近三千人马,晓行夜宿非只一日,距离延州越来越近。
………………………………
334章 好水川之战
忽一日前哨军士来报:李昊十万人马于好水川设伏,大败郑军,郑军一万多人马几乎被全歼,主将任富战死。
王铮闻言惊怒交加,身躯摇了两摇晃了三晃,如果不是李九妹搀了他一把,好悬没一头栽下马来。
他知道大郑发生的大事件,会和北宋的历史偶有相同。可他都做了那么多军事安排,怎么还没有阻止住此次大败的发生?
申四呢?那个死货死哪里去了?怎么没去救援?陈琦在搞什么?他在此时派兵进入西夏作甚?
前哨打探来的消息并不详细,陈琦的军报也还没有送过来,王铮还不清楚此次战事的缘由和经过。
“知道了。”王铮无力地摆了摆手,让哨探离去。
“大将军莫急,哨探打探的消息,也许不太确切,大将军保重身体才是。”
李九妹依然是头戴面纱,闻言抚慰王铮道。
她出嫁之前,看来是不打算取掉面纱,以真面目示人了。
“姐夫别怕,有我保护你呢!”小胖子一边安慰王铮,一边伸着脖子看着前方跃跃欲试。貌似,他很希望有西夏军杀来。
王铮无力地看了小胖子一眼,他对胖子的话很无语,但却也很感动小胖子对他的关切。
王铮觉得,假如真有西夏兵来袭击他,小胖子绝对不会独自逃跑,他应该会挡在自己的前面,和西夏军一战。
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好吧!胖子即便是怕死想跑,也会拉着他王铮一起跑。他对他姐夫王铮,还是很有感情的。
“我没事。”王铮扭头对李九妹一笑。
“传令下去,加速赶路,尽快抵达延州。”
“大将军,你的身体?”李九妹关心地问道。
“无妨。”
王铮说完,纵马就窜了出去。
上一次的三川口之战和此次的好水川之战,李昊出动的兵马皆是十万左右。
王铮由此判断,西夏的野战主力精锐,不会超过十五万人马。
并且,此次李昊兵发好水川设伏,应是申四吸引他出兵的。
这么说,他王铮的奇袭兴州和怀州的计划,还没有泄漏。
而小婼和小柔等,混进兴州和怀州的内应,也一切顺利,没有被发觉。
要不然,李昊不可能没有任何顾忌,很轻易地就派出了十万兵马出兵好水川。
王铮还猜想,西夏对郑军的两番设伏两番大捷,应是那人的兵法战策。
王铮曾经问过李九妹,可李九妹从没听说过那个人。因此,那人应该不是西夏朝中的文官重臣。
由此推断,那人应是李昊军中的参谋。
并且,他的出现,也是在李九妹离开西夏之后。
再引申猜想,那人的职衔应不会太高,他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得到,奸诈善变生性多疑的,李昊的足够信任。
两日后王铮到达了延州,陈斌和韩庚,率领陇西卫的所有文管和武将,出城二十里,迎接宁王郑铭和王大将军亲征西夏。
见礼已毕寒暄过后,回到延州城内的提督衙门,王铮的到来,柱国将军提督陈琦,自动让出了正位,只和韩庚坐在了下首。
这种军事会议,胖子即便是王爷,他也只有旁听的份儿,他不能坐在正位,就和李九妹分列王铮的两侧。
而其他文武,一个个挺胸腆肚站立两旁。
王铮治军是出了名的严厉,没有人敢不打起精神。
“说说吧!好水川之败是怎么回事?”
王铮风尘未洗面无表情,三句话一说,就直奔正题。
韩庚知道王铮的脾气,陈斌也是一直赞佩王铮拥护王铮。
他在林州之战,王铮还是个农家小子时,就已经认识了他,和王铮也不见外,三人没有必要太客套。
但此时听到王铮的问话,陈斌和韩庚,却是心有愧疚满面羞惭。好水川之败,责任主要在陈斌的决策失误。而副督韩庚,因没有坚决阻止陈斌的失误决策,也难以推卸责任。
陈斌看看李九妹,没说话。
“但讲无妨,她虽是西夏的公主,却和咱们是一条心。”
陈斌和韩庚放心了,李九妹却对王铮很是感激。
“回大将军,是这···”经过陈斌的诉说,王铮才明白了好水川之败的所有情况。
原来,申四率三千轻骑进入西夏境内,骚扰的西夏民不聊生。李昊果然中计,他迅速出兵围堵申四。
申四的兵力太少,在李昊十万人马的包围圈中左冲右突,趁敌军尚未合围,损失不大就冲出了重围。
可陈斌却不知道,申四已经带领三千将士冲出了包围圈,甩开李昊的大军,反其道直扑定川砦。
申四做过王铮的亲兵队长,是王铮的爱将,他担心申四的三千兵马被李昊全歼。就派任富为主将,率领一万五千人马出兵驰援申四。
没想到,李昊诡计多端,他仅派一万兵马追杀申四,却集结九万人马于好水川设伏,几乎全歼了任富的援军。
此战,任富和西夏军刚一接战,西夏军即被斩杀数百后溃败,任富轻敌冒进,甩开辎重轻装追击。却不料中了李昊的诱敌深入之计。
待任富追至好水川,郑军将士长途追击,人困马乏饥渴交迫之际。却发现道旁放置数个银盒,好奇的军士将盒打开,百余只带哨鸽顷刻飞出。
此为西夏军的合击信号,也让西夏军发现了任富的确切位置。
郑军将士尚未列阵,即遭西夏三万铁鹞子猛冲。激战多时,任富所部死伤甚众。
任富也是身负重伤,小校刘进劝他突围,任福大声喊道:“吾为大将,兵败,唯以死报国耳!”,遂以手扼喉自杀而死。
其子任亮战死,桑怿、刘肃、武英、王珪、赵津、耿傅均战死。此役郑军几乎被全歼,仅后军朱观所部千余人逃回了延州。
王铮听陈斌诉说良久,越听面色就越是沉重阴冷。
陈斌本是个文官,因阴袭才成了柱国将军,他虽颇有智谋,却军事经验太少,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实不堪大任。
可他是皇上郑成的伴读,和皇上的关系极好,又因他对皇上极其忠心,平时做事也很勤勉,为人处事也颇为圆滑,很少得罪人。
导致皇上和房相等,这才派他来到陇西卫做了提督一职。
可提督将军,督管着整个陇西卫的军政事务,稍有失误,就会把许多将士置于死地。
平时还好,显不出他的经验欠缺,可到了和西夏的战时,他的弱点就开始表露。
“唉!我命申四仅率三千将士,以游击战和西夏军周旋。就是预防西夏军的诡谋。可你却派了万余人去送死,陈柱国,你可知罪?”
陈斌满面冷汗答道:“属下思虑不周,致使万余将士战死,愿领大将军责罚。”
王铮闻言,摘下腰间的天子剑放在帅案上,正要处罚陈斌,却听陈斌又说道。
“大将军,属下愿领任何责罚,但属下请求大将军,能否等和西夏的大战过后,再把属下押往上京?大将军,那么多将士因我的失误而惨死,属下不看到西夏军被歼灭,属下心有不甘呐!”
“唉!”王铮叹了口气:“你能力也有,却绝不是李昊和西夏那个人的对手。要说,此事也不全怪你。即便是我,现今也是心中忐忑,不得不谨慎了再谨慎。这样吧!本大将军暂罢了你的提督之职,许你戴罪立功,还在军前听令。你的功过,以后由朝廷定夺吧!”
陈斌闻言大喜,连忙起身道谢。王铮对他的处罚并不算严重,陈斌都没想到,王铮只是罢了他的提督之职。
王铮摆了摆手,命中军把剥掉陈斌的提督袍服,一旁站立听令戴罪立功。
然后,王铮转头看向了韩庚。
韩庚连忙起身肃立,他和王铮再是过命的交情,但军法不容情。王铮向来也是公私分明,他该受到的责罚,也是跑不了的。
只不过,他只是陇西卫的副督,主要责任是正提督陈斌担负,他的责任就少了许多,受到的处罚也就不会太重。
“你可知罪?”王铮冷着脸说道。
“属下知罪,愿领大将军的责罚。”韩庚也是一头冷汗答道。
此刻,小胖子和李九妹不言不语,只是坐在一边看王铮惩罚两个提督。
李九妹对王铮在军中的威势,就更是清楚了,她也更佩服王铮了。
小胖子的想法和李九妹的差不多,他对他姐夫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位提督一位副督,皆是大郑的柱国将军,可他们在姐夫的面前,却是如老鼠见了猫。
小胖子心想,我以后也要像姐夫一样威风,我也要做上柱国大将军。
胖子想的,注定是瞎想,他永远也没有机会,做大郑的大将军。
其他文武俱都没想到,王铮来到陇西卫,气都没喘一口,立马就要处罚陇西卫最高的两位大将。顿时心中一凛,就更是畏惧王铮的威势。一个个也是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
“你也犯了思虑不周,致使我大郑万余将士战死的大错。更没有死谏阻止陈斌犯错。但念你只是副督,职权在陈斌之下。罚你自领二十军杖,戴罪立功。其他罪行,待战后由朝廷定夺。”
“诺。”
韩庚不敢有任何意见,躬身领命出了提督府正堂,就在院子里,被中军刀斧手扒了裤子打屁股。
“姐夫,你真威风。”小胖子笑着小声说道,暗中对王铮翘起了大拇指。
王铮受到胖子的夸奖,却是面无笑容。他环视了一圈儿摒心静气的文武,语重心长地对胖子说道。
“我不是在耍威风,雨奴,你要记住,战场无小事,作为一个将领,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导致将士们无谓的牺牲。所有将士都是人,是人就应该珍惜他们的生命。那一万多将士,均是我大郑的精锐,但他们鲜活的生命,却因为陈柱国的决策失误,一战就客死他乡,尸骨无存。这就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王铮喘了口气喝了口水,然后,继续对正色对听他说话的小胖子说道。
“厚恤又能怎么样?再厚的抚恤,也不能挽回他们的生命。你记着,以后,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绝不能意气用事,绝不能不经思索就贸然做事。要多听人言,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人无完人,一个人再是聪明能干,总也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听得人言就会少犯大错,许多名人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并不是他们有多么聪明,而是,他们善于采纳百家之长。”
胖子只是憨厚老实,却不是个傻子,他听得懂王铮的话,知道王铮这是在借机教导他培养他。
因此,他很是恭敬地回答道。
“知道了姐夫,我会牢牢记下你今天说的话。”
“嗯!以后,你每天见过的事做过的事,睡前都要回忆一遍。去芜存菁,每日三省吾身,切不可荒废时光。”
“好的姐夫,我记下了。”胖子欣然应诺。
这就是王铮喜爱胖子的地方,这个老实孩子虽然贵为王爷,但他不高傲不纨绔不执拗,心地善良虚怀若谷,值得他悉心教导。
………………………………
335章 大战之前
最后,王铮环视一周,然后扬声说道:“我说的这些话,不仅是在教导宁王殿下,我还希望诸位文武同僚,人人记在心里。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作为将领,一个微小的失误,就会累及数万数十万将士的生命。和西夏的一战,关系重大,还希望大家谨小慎微,多听善言,务必同心协力拿下西夏。”
“诺,谨遵大将军的教诲。”众文武连忙躬身听令。
陈斌被当众训斥,虽然颜面无光,可他作为提督,最近这两个月来的接连两场大败,就战死了两万多大郑的将士。他也实在是难辞其咎。他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军事能力,是真的欠缺。
如今,李昊两战两胜,气焰更加的嚣张,而反观郑军的将士,却是人人丧气。
责任需要有人承担,军心士气也需要提振,他罪责难逃,不服都不行。
待韩庚被打的皮开肉绽,一瘸一拐地捂着屁股回来。王铮挥手让众文武各司其职回去做事。
陇西卫的文官和武将,绝大多数还是第一次见到王铮。
原来,他们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有些人还对年轻的王铮稍显轻视,认为他只是运气好,这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部分人觉得,王铮立下的那些功劳,全是卫晃、曹显和韩庚等将领,浴血和哒突、蒙辽拼杀才得来的。
可是今日一见,宁王郑铭在他面前就像个小孩子,西夏的长公主李九妹,看着他的目光充满敬佩和爱意。
陈斌作为陇西卫的提督,见了他也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即便是被他严厉惩罚也不敢稍有不满。
再说韩庚,曾经跟着他出生入死数年,却因没有坚决阻止陈斌的失误,就被他不顾众目睽睽,严厉处罚打了二十军杖。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貌,王铮此人,看来的确如传言所说的那样,还真是有能力有气魄有胆识。
要不然,他才仅仅二十多岁的年龄,朝中的大臣重臣,以及那么多的武将,为何俱都对他心悦诚服?
宁王郑铭虽然看着还小,可他却是庞贵妃所生。
如今原太子早死,皇上的第二个嫡子郑乐,却牵扯到了谋杀王铮的案件中,有可能和西夏的没藏黑云有一腿,甚至有可能,他还和西夏王李昊有什么密谋。
因此,他虽然没有被削爵为民,却被禁锢在他的封地汝阳监视居住,以后怕是没了夺嫡的机会。
再往下数,按年龄,宁王郑铭上面还有几个哥哥。可按身份,宁王却是两个皇贵妃之一的庞贵妃所生,除了皇上的嫡子,下边的所有皇子里,已经能数得到他。
再者说,其他的皇子均是两个字的王爷,却仅有宁王是一字王。这又是一个信号。
还有最主要的,王铮是大郑的肱股之臣,他灭哒突驱蒙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他提议收复南部的诸国,朝廷就马上行动。他想要打下西夏,重新开通丝绸之路,朝廷竟然也是顺利通过。
现今,皇上竟然还把宁王交给了他,跟着他上了战场,让他随时教导。这是什么意思?
含义太多,但最重要的有两个。其一,皇上对他是绝对的信任。其二,他想要培养宁王,扶持宁王,并且皇上也默许让他培养宁王。
这就能猜到皇上的部分心思了,以后,宁王郑铭能不能成为太子不好说。但皇上,已经不再轻视他小看他,有了把他和其他年龄稍大的皇子,平等看待的意思。
这就是说,宁王有王铮的扶持,他要参与太子之争的话,希望就是极大。
哈!原来这个看着傻乎乎的小胖子,竟然是王大将军重点培养的,想要让他参与太子之争的家伙。
原来,大将军看似不参与皇上立储的事情,却暗中早已有了注意。这么说,宁王年前代父巡守,视察黄河事务和体察民情,也应是大将军的意思了。
好吧!既然大将军已经有了,培养大郑下一任帝王的目标。他作为军中最受敬仰,威望最大的将领,其他将领也就有了目标。
陇西卫的文武官员和将领,是怎么想的王铮不知道。但那些人猜想到的,也正是他王铮的目的。
众文武退出之后,陈斌韩庚向王铮介绍了最新的军情。
现在,李昊率十万人马,还在四处疲于奔命,围堵申四率领的那三千将士。
但让陈斌和韩庚疑惑的是,西夏和大郑接壤的几座大城镇,却并没有增兵。
有消息说,西夏的兴州和怀州,也是如往常一样,并没有大的军事调动。
在冷兵器时代,华夏的国与国之间,并没有严格的边界划分。
不是像后世那样,一块界碑的这边是我国,那边是别的国家,两国的士兵不能越过那一小块界碑一步。此时的边境区域,动辄几百里上千里。
比如大郑和西夏之间,洪州是西夏的城池,延州是大郑的城池,那么在洪州和延州之间数百里的区域,就皆属于边境。
稍微再详细一点的区分是,在这数百里宽的区域内,哪一个国家的军事比较强硬,则哪个国家建立的前沿兵寨,就稍多一些,就更靠前一些。
一般情况,两国之间的交兵,绝大部分就是互相占领兵寨,或者是掠夺这一区域内居住的百姓。
这种攻打对方兵寨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只有在大军压境,攻打对方的重要城池时,才算是两国之间的大仗。
三川口之战和好水川之战,皆是在大郑和西夏之间的边境区域的战斗。
而申四,就是在边境,和西夏数个城池之间的空隙,来回和李昊打游击。
“如今,我军在边境的兵寨有多少?”
王铮看着地图,皱着眉头问道。
“仅是我陇西卫的区域,在边境处就设有兵寨八十七座。只是,按照大将军早些时日的吩咐,大部分兵寨的军士已经撤回,仅余金明寨等十数个,处于要道易守难攻的兵寨,还有军士驻守。”
王铮看着地图上,那些画着红圈儿的驻兵兵寨陷入沉思。
按说,李昊应该已经得到了,大郑即将全面征伐西夏的消息。可西夏却好像,还没有任何较大的变化,李昊是什么意思?
是李昊还没有得到消息,还是李昊对大郑的军事行动不屑一顾?再不然,难道是李昊,想要先把骚扰他们的申四剿灭,然后再对付大郑的进攻?
怎么可能?李昊除非是昏了头,他怎么可能这么做?怎么可能不尽快调动兵马,想出办法对付大郑的进攻?
难道说,是李昊故意装着不知道,他想要诱敌深入,然后聚而歼之?还是他胸有成竹,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还是他名为围堵申四的那三千人马,其实,他的精锐已经尽出,在险要之地的交通要道,张开了大网,等着奇袭兴州和怀州的四路部队往里钻?
王铮觉得,陇西卫的三川口之败和好水川之败,应是那人的计策。王铮还认为,那人应是一位军事天才,但他此时,却不太受李昊的重用。
李昊的确是英明神武,是少见的一代枭雄。但他却也刚愎自用,很少能听得人言。
这一点,李九妹很清楚。
“大将军,我能提个建议吗?”此时,李九妹突然谨慎地问道。
“呵呵!我既然让你在这里,就没把你当外人,你有话就说吧!”
“谢大将军,大将军,如果只说李昊的思维,他也不可能,不做任何预防大郑进攻西夏的措施,何况还有大将军所说的那个人呢?何况,他在上京收买的卧底,也不可能不给他送信。我猜想,李昊围堵申四申将军是假,他的主力,现今必在各个险要之处设伏,等着咱们的将士,钻进他布下的天罗地网。”
“哦?那你觉得,他会在什么地方设伏?”
李九妹闻言走进地图拿起教鞭。
“大将军,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三处所在,均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是郑军进攻西夏的必经之路。小女子猜测,李昊必会在这三处设伏。”
王铮随着李九妹教鞭的指点,看到是三岔口,铁门关和青岗峡,三处险要所在。他开始捏着下巴皱眉思索。
在上京时,王铮担心计划泄漏,和李九妹探讨进攻西夏的问题时,并没有全部和她细说。
甚至,就连让李九妹的两个丫环,小柔和小婼混入兴州和怀州做内应。王铮都没有说是三路兵马从东南北三路奇袭。
李九妹知道的,仅是郑军从陇西卫出兵,自南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