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国大将军-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郑乐也骄横跋扈,不受大多数朝臣的待见,喜欢他的重臣不多,但还有提议他做储君的声音。

    再一个就是皇长孙郑谅,他没了郑乐这个强劲的对手,朝中和原太子比较亲近的大臣,拥护他做储君的就也不少。

    朝臣们各有偏爱,太子太保张灿是宁王郑铭的岳丈,他自然是一力赞成,立胖子郑铭为储君。

    可吕相却是淮阳王郑崇的亲娘舅,他的主张是立郑崇。

    而正阳王郑泰的外公,却又是御史大夫朱琪。

    除了这几位,皇上还有六七个儿子,每个人也都有机会。算来算去,拥护淮阳王郑崇的大臣居然最多。

    “皇上,淮阳王郑崇憨厚实诚,并且还足智多谋,老臣以为,淮阳王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吕相的话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赞成,比如六部尚书里的三位,大学时裴韬,中书侍郎王若等,大概不低于十五位。

    “非也,吕相所言欠妥啊!皇上,老臣却以为,还是年富力强的正阳王,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御史大夫朱琪却马上就站出来反对道。

    然后就又是一阵嗡嗡声,又是一阵争吵斗嘴。

    “皇上,太子病逝,汝阳王又犯了错,如果按照规矩,就应该立皇长孙郑谅为储君。皇上,皇长孙虽有些年幼,但皇长孙却有太子,平易近人办事果干的性格。皇上老臣以为,还是立皇长孙才是最善。”

    钟肃的发言又引起了一群人吵吵。

    皇上郑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心里委实是拿不定注意。

    他本就善良仁慈,还有些懦弱,本来就没有太多主见。而立储之事又不能马虎半点。可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些都是他的子孙。他都觉得很好,可他又都觉得不太妥当,心里犹犹豫豫地,皇上就又看向了房相。

    房相是他的主心骨,他无奈时,基本就是让房相为他拿主意。

    限制王铮的军权,收回王铮的天子剑,压制王铮的爵位,罢免王铮的参军副令,和兵部侍郎的职位,几乎全都是房相为他出的主意。

    平时房相都很有主意,可是此时,他却是眼观鼻鼻观心,抄着手面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老奸巨猾,不想参与立储之事。

    立储是国之大事,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而得罪人的后果,很有可能还会被秋后算账。

    历史上,因为立储被杀的大臣,是太多太多了。他熟读史书,不想把自己置于险地。

    皇上郑成一看房相不言不动,他忍不住就开口问道。

    “房相,你看此事,朕该如何是好?”

    房相闻言,这才不得不抬起头说:“皇上不管立谁为储君,都是皇上的家事,老臣不便参与。不过皇上,不管皇上立谁,老臣都没意见,老臣也会尽心尽力辅佐储君。”

    好吧!这个是老油条,谁都不想得罪。但他说的话也没错。

    不管立谁为储君,都是皇上的子孙,作为一个大臣。以后尽心辅佐下一任皇帝就行了,最好别参与的太多,免得选错了对象,以后被秋后算账。

    皇上没了主意,他习惯性地就又看向了王铮。

    王铮也是宛若老僧入定,他今天上朝,到现在还没有说过一个字。

    他有他的主意,但他却不能做的太明显。陈琦提议立储君,其实就是他暗示的结果。

    陈琦本就是他的铁杆,现今又是他的妻叔父,他也就更相信王铮。

    再者说,由于王铮太忙,急需一位副手帮他做事,尚书省右仆射的人选问题,就被房相在几天前提了出来。

    现今,由于有王铮的支持,陈琦的呼声最高。在王铮的帮助下,他很有可能坐上尚书省右仆射的位置。

    如果他能做上尚书省的右仆射,那么他的职位,就不仅仅是被升了半级。而是有了做真正宰相的可能。

    房相的年事已高,一两年后就要致仕还乡。仅靠吕相一人还无法操持,现今这个这么大的大郑。

    而王铮除了做他手里的事情,别的他也不管不问。再说他也是武职的护国大将军,他也没有做宰相的可能。那他陈琦在不久后,就是右相的唯一人选。

    “王卿觉得,储君该立谁才是?”

    王铮也和房相一样说道:“回皇上,皇上的家事,微臣不便参与,还是皇上自己做主吧!”

    王铮说完后,继续老僧入定。

    柴公公看了王铮一眼,暗中叹了口气。

    王铮被皇上和房相猜忌,他现在除了做他手头的几件事,别的几乎全都不管不问。

    柴公公觉得,皇上听信谣言,派周通把王铮从西域押回来。

    并且在他第一天上朝时,就下了他的天子剑。皇上是在警告王铮,可王铮却因为此事,已经和皇上离了心。

    并且,王铮因为后来帮蒙辽说了话,强烈要求朝廷派项梁和申四,去帮蒙辽对付蒙古和女真。

    这件事让皇上和房相,就更是猜忌他,好像连吕相也没说王铮的好话。钟肃以前是王铮的铁杆,在这件事上,他也觉得王铮做的不妥。

    自这次的事情之后,王铮就好像是变了个人。他只做事不说话,每天都忙到下衙很久才会回家。

    王铮不再懒惰,但这样的王铮,却很让柴公公担心。

    这其实已经说明,王铮已经有了去心,他真是想,在做完了手头的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之后,就‘告老还乡’了。

    王铮是个实诚人,他不喜欢朝堂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只是想为大郑,为华夏的百姓做些好事。

    可他也的确已经功高震主,他的权利太大,他的威望太高。而遍观整个朝中,却没有一人能和他抗衡。

    皇上和房相做的没错,他们是为了大郑,社稷江山的稳定繁荣。可王铮也没做错,他仅仅是希望,大郑的边关安宁四海清平,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他们都没错,错的是皇上和房相的做法,稍微明显激进了些,不是太妥当,他们打击了王铮,他们让王铮感到了厌烦。

    而王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让大郑显出了一个,盛世应该有的所有迹象。毫不夸张地说,就是王铮的一己之力,为大郑开创出了一个盛世。

    但王铮也有做的不太妥当的地方,他千不该万不该,娶了肖燕燕和李九妹为妻。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只是想少一些杀戮和流血,就使大郑和蒙辽的边境安定。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皇上和房相等,对王铮还算放心,但他们却对蒙辽和西夏不放心。

    他们担心蒙辽和西夏,早晚还会起兵侵犯大郑。

    也是因此,王铮这次帮蒙辽的肖燕燕,去消灭女真的蒙古的行为,才引起了皇上和房相,极深的忌惮。

    要不然,皇上也不会直接找了个理由,就罢免了王铮大梁将军府参军副令,和兵部侍郎的职位。

    “唉!”柴公公再次的暗叹了口气。

    柴公公感觉的出来,王铮正在慢慢地疏离皇上,但他只是一个宦官,他做不了皇上的主。

    关于储君之事,群臣连议了三天,但却始终没有定下来储君的人选。
………………………………

502章 王铮的储君选择

    第四天下衙后,王铮少见地准时出了皇城,然后在顺路诸多大臣的众目睽睽之下,他昂首走进了宁王府。

    这一下众大臣恍然大悟,王铮不是没有储君的人选。他而是早就开始,为大郑培养储君了。

    大家由此联想到,宁王代父巡守黄河,以及王铮提议,让宁王随行征伐西夏的事情。

    原来,代父巡守黄河事务,是王铮让宁王了解民间的疾苦,让宁王跟随他出征西夏,却是让宁王了解军事。

    大家突然想到,王铮就是能上马治军下马安民,那么他悉心培养的宁王郑铭,难道还能错得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宁王郑铭才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善良人,他也最像皇上的性格。

    他一说三笑,好像都没有性格。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做了储君,以后再做了皇帝。那么,大臣们的日子,是不是就更好过了?

    历朝历代都有皇权和相权之争,如果是一个极其强势的皇帝,相权就会被严重压缩,其他朝臣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因此,历朝历代的所有朝臣,都不会喜欢性格强势的皇帝。而善良憨厚的宁王郑铭,却正是大臣们最喜欢的皇帝类型。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王铮进了宁王府的消息,当天晚上就传遍了上京的上层圈子。几乎所有的朝臣都知道了,王铮是赞成让宁王郑铭做储君。

    王铮什么也没说,他只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去他小舅子家喝了顿酒,就达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效果。

    当天晚上,皇上郑成正在周夫人的寝宫吃晚饭,胭脂奴正巧也来看望父皇和娘亲,一家三口正言谈甚欢。

    此时柴公公悄悄来到,附耳对皇上密语了一番。

    皇上闻言张大了嘴巴,他也没想到,王铮竟然早就帮他,准备好了一个最合适的继任者。

    皇上沉思片刻正想说话,柴公公又适时说道:“皇上,老奴有个猜测,却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皇上看了看自己最喜爱的妃子和女儿,然后叹气说道:“唉!说吧!有什么不当讲的。”

    柴公公就是故意,在周夫人和胭脂奴的面前才这么说的,他有他的深意。

    “皇上,根据密报,陈尚书提议让皇上,尽快立储君之事,其实是王将军的注意。”

    “哦?是那厮的注意,他想作甚?”郑成闻言有些生气,他觉得王铮管的,稍微有些太多了。

    “皇上切勿生气,老奴觉得,王将军已经萌生去意,因此他想在走之前,帮皇上再做好几件大事。王将军心想着大郑,他没有恶意,更不是为了私情。”

    皇上郑成闻言,短时间竟然没有反映过来。

    “去意?他想去哪?等过了这一阵,等遏制土地兼并的事情步入正规,朕放他出去游玩一番就是了,···”

    可是郑成没有说完,就突然明白了柴公公的意思,他瞬间就面色大变急忙问道。

    “你是说,他要辞官归隐?”

    “皇上,这只是老奴的猜测,还做不得准。”

    柴公公说的话并不确定,但是皇上郑成和周夫人,以及胭脂奴,此时全都是骇然色变。

    “姐夫要辞官归隐?”胭脂奴喃喃问道。

    “不,我不能让他走,他还没有娶了我呢!他怎么能走?要走姐夫也得带我一起走,我已是他的人了。我找他去,我现在就找他去,他不能撇下我不管,···”

    胭脂奴魂不守舍地说着话,竟然就想起身去找王铮。

    “胭脂奴,坐下,听你父皇的安排。”周夫人红着双眼,急忙拉住了胭脂奴的手。

    胭脂奴的话,让她的心都碎了。果然是女大不由娘啊!自己的女儿,什么时候就成了王铮的人了?

    这一次胭脂奴的话,是第一次在他的父皇和母妃面前,说出了她的心事。

    她已顾不得了,她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女孩子,她已被姐夫亲了摸了,她就认为她已是姐夫的人,她这辈子都不会嫁给别人了。

    皇上郑成闻言大惊,唯有柴公公面色不变,他好像已经知道了此事。

    “胭脂奴,你···你告诉父皇,你已和王铮那厮,有了···夫妻之实?”

    胭脂奴被娘亲拉住了动弹不得,她依旧魂不守舍,但她的脸上,此时却已是满脸泪水。

    “父皇,不怪姐夫,是胭脂奴设计,诱骗姐夫去了我的府邸,然后胭脂奴让丫环锁上房门,胭脂奴自脱衣衫,强行···姐夫的病情那么严重,他无法反抗,就···就···。”

    皇上闻言暴跳如雷,摔了手里的茶盏后大骂道。

    “王铮那厮,朕已经把一个女儿嫁给了他,他竟然还不知足,竟然还对朕的胭脂奴不轨。朕要斩了他,朕要诛他的三族。”

    “父皇如果要杀了姐夫,还请父皇先杀了儿臣吧!”胭脂奴泪水长流,却毫无惧色说道。

    柴公公知道胭脂奴的话不尽不实,但他也没有说破。今日他的所为,就是想要让皇上想办法,留住王铮的。

    有了胭脂奴的这一番话,对他的初衷会更有利。

    周夫人国色天香,性格温柔贤淑,并且还比较年轻。她是皇上的所有嫔妃里,最得皇上宠爱的女人,她的女儿胭脂奴,皇上自然也是极为疼爱。

    “皇上,臣妾可只有胭脂奴一个女儿啊!皇上可别做糊涂事啊!她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臣妾也活不成了啊皇上。”

    周夫人也丢下女儿,抱住了郑成的胳膊哭着祈求道。

    “皇上息怒,据老奴所知,王将军还没有做下大错事,···他已有去意,还怎么可能会对公主肆意妄为?皇上还请三思。”

    郑成闻言颓然坐下,从柴公公的话里他已能想到。

    胭脂奴确实是和王铮发生了些什么,但好似还没有做,夫妻之事的最后一步。

    也就是说,是他的女儿胭脂奴自脱衣衫,想学她姐色诱王铮,强行和王铮做下夫妻之事,逼迫王铮娶了她。可王铮好像控制住了自己。

    胭脂奴的府邸里,自然也有影子密探,柴公公的消息,应该比胭脂奴说的更真实。

    胭脂奴这么说的目的,不过是想逼他,把她嫁给王铮罢了。

    冷静下来的郑成,看了眼在旁边哭泣的爱妃和女儿,头疼地揉了揉脑袋。

    胭脂奴一心想姐妹共夫,也要嫁给王铮,他这个做爹爹的再是不同意,也不能真杀了他的亲生女儿啊!

    “爱妃和胭脂奴先回去歇息,等朕的安排。”

    “是,皇上。”

    周夫人拉着胭脂奴走了,不过,胭脂奴走时,俏脸上已经有了一抹喜色。

    “你怎么感觉出来,他已有去意的?”

    柴公公连忙弯腰回答道:“皇上,据影子密报,王将军的家里,最近偶尔会有陌生人进出。这还是次要的,主要是,皇上难道就没觉得,王将军最近的性情大变吗?”

    郑成略一沉思后说道:“是啊!他是个懒人,最近却极其勤奋,每天都夜以继日地为朝廷做事,朕还很是好奇。难道,他竟然是想在做好手头之事后,就要辞官?”

    “皇上,很有可能,王将军屡次声言要‘告老还乡’。这一次,他恐怕是真想走了。”

    “他为何这么绝情?朕待他不薄,···”

    仅仅说了半句,郑成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他不是待王铮不薄,而是薄的太狠。

    王铮在几年里做的事,是他和众多大臣,数十年也不一定能做到的。

    不仅如此,如果不是王铮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强行收回了燕云十六州,他郑成是不是已经被蒙辽军打的,狼狈迁都了都不好说。

    如果不是王铮灭了哒突三族,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且娶了肖燕燕,和蒙辽签订了一个对大郑极其有利的协议。

    那么大郑的北部边境,依然还是连年的战火不断。蒙辽如果从燕京出兵,依然会在三五天内,迅速杀到上京城下。

    如果不是他,消灭了西夏李昊的政权,李昊也会连年兴兵犯境烧杀抢掠,弄得边境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如果不是他提议灭了南疆六国,大郑和南疆的边境,也就不会安生,更不可能会多了那么大的一片国土。

    这些是对外,而对内,王铮的许多提议房相都遵照执行。现今的大郑是繁荣昌盛,兵强马壮。

    大郑的国力在连年提升,大郑的国库极为充盈,大郑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多。大郑几乎每一个百姓,都是幸福满足的笑脸。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他作为皇上,却一直在限制他的军权,打压他的职衔和爵位的晋升。

    如果按照大郑,在王铮出现前的授官授爵的惯例。现今的王铮,至少已经应该是骠骑大将军之职,爵位郡王。

    可是王铮,现今还只是个莫名其妙的护国大将军,说出去还不够让别人笑话,爵位也才是个二等的开国郡公。

    不错,他认为待王铮已经不薄的原因,其实是他把女儿郑妽嫁给了王铮,并且屡次赏赐王铮金钱美女珠宝珍玩等。

    但是郑妽尚了王铮,却是他害怕皇家丢丑,才迫不得已的所为,并不是他的本意。

    而王铮也并不稀罕,他赏赐的钱粮杂物和无数美女。王铮家不缺银钱,并且还给过他这个岳丈很多银钱。

    王铮也不缺女人,别的比如李九妹和没藏黑云等,那种绝世罕见的姿色,也是赖上的王铮就不说了。

    没见他的女儿郑妽,还是不顾脸皮偷跑去了军中,每天赖在王铮的寝帐里不走,她才得到了王铮。

    而这个年仅十六岁的胭脂奴,现今又是这样,竟然也是想色诱王铮,想和他先把生米做成熟饭了再说。

    另外他还听说过,他的三女儿郑淼,他的侄女儿郑诗,另外还有许多大臣家的女儿,也是看见王铮就走不动道儿,就差流口水了。

    王铮这样一个人,却被他和房相一再的打压。并且因为他帮了蒙辽一次,···

    皇上郑成想到这里,终于发现了王铮有了去意的根源。
………………………………

503章 和柴公公的谈话

    “难道是,朕罢了他的大梁将军府的参军副令,和兵部侍郎之职,才导致的他有了去意?”

    柴公公觉得孺子可教,这个脑袋笨笨的皇上,终于找到了一点原因了。

    “皇上,老奴觉得,王将军的病情的确很严重,需要长期休养是其一。他为国为民操心劳力,甘冒凶险出征西夏,又被没藏黑云害的那么惨。可皇上却听信了传言,派周侍郎远赴西域把他押了回来,怕他在西域生事是其二。而在朝堂上,皇上当着众朝臣的面,马上就收回了天子剑是其三。而皇上不满他的所为,直接罢免了他的两个职位就是其四。”

    “皇上,王将军的赤胆忠心天日可鉴。他现今即便已经有了去意,却还想帮朝廷、帮皇上办了那几件大事。那几件事关乎到国计民生,只有把那几件事全办好了,盛世的条件也就全部具备了。皇上,他暗示陈尚书提议立储之事,也是想在辞官之前,帮皇上下定决心立储,解了皇上和所有大臣的近忧远虑。避免了我大郑以后,因为储君之事出现祸乱。皇上,王将军为了皇上、为了大郑,如此殚精竭虑地做事,可是,・・・老奴觉得,我大郑,不可没有了王将军呐!”

    郑成听完了柴公公的话,他面无血色喟然长叹道。

    “难道,朕和房相、吕相,都做错了?”

    柴公公一看郑成的神色,他心疼这个他自小抱着长大,又伺候了他数十年的老实人。

    “皇上没有做错,房相和吕相也没有做错。按正常情况,皇上为了江山社稷的万年稳固,的确应该这么对王将军。可是皇上,王将军本非常人呐!他也许真是个妖孽。对待正常朝臣的办法,用在王将军身上,就好像・・・不是太妥帖。”

    “可他的婆娘,一个是蒙辽的肖太后,一个是西夏的李元静。朕再是相信他,也对蒙辽和西夏不放心呐!”

    “皇上就没想过?如果王将军在上京居住,蒙辽和西夏,就不敢对我大郑怎么样。可是如果,王将军辞官归隐了呢?短时间还行,如果时间长了呢?我大郑物华天宝,向来就是周边民族觊觎的对象。蒙辽和西夏,如果没有了王将军的制约,会不会再启战端?”

    “唉!你说的也是。都怨他,他如果直接灭了蒙辽和西夏,全都成为我大郑的国土,让朝廷派官员管理,朕还能防着他?”

    郑成不想承认他的错误,他在找理由为自己开脱。

    柴公公很明白他的心思。

    “皇上,蒙辽的疆域太大,是我大郑的两三倍,民族最多,仅是蒙古和女真两族,就已经让肖太后焦头烂额。西夏的自然条件恶略,境内的党项人为了能生存的更好,就更是彪悍。皇上,王将军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不是不想打下这两个地方,不是不想把那么大的疆域全部交给皇上。”

    “可是皇上,在现今的条件下,一个疆域太过广大的国土,国土内有数百个民族的国家,根本就难以管理。税收都收不上来,即便能收上来,如果运输到上京,也会消耗殆尽。东边打西边杀,南征北战,朝廷只有调兵遣将疲于奔命,不可能有真正太平的时候。长此以往,不出三十年,则我大郑就必会被拖垮,就必会从内部生乱。到时别说是盛世和万国来朝了,就是咱们的大郑・・・唉!”

    “皇上,王将军没有办法,他才想以夷制夷,才会和肖太后,以及李元静结为了夫妻。让她们治理那两个地区,却能保我大郑的边关安宁,使我大郑,能快速的国富民强。王将军用心良苦啊皇上。”

    “可是,西域那么远,他还想打下西域是怎么回事?难道,他还仅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可是朕觉得,他是想帮助没藏黑云,再建立一个政权呢?”

    柴公公闻言叹声说道:“皇上,王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