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国大将军-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看到小李公公沮丧地回来,上前一问,王铮果然是宁愿抗旨也不要她,马上就是大怒。于是跟她小李公公要过来圣旨,嘱咐他回宫后怎么说,这才来找王铮的。

    也就是说,小李公公回宫复旨,就不用对皇上说,王铮抗旨不尊了。

    而胭脂奴带着圣旨,来到王铮的府邸,把圣旨再次交给王铮,哪怕是扔在他家就跑,这件事也算是板上钉钉了。

    王铮穿好衣服前脚刚走,胭脂奴带着随扈她的宫娥彩女,就哭哭啼啼地进了二院,郑妽急忙迎了过去。

    幸好是夜间,视线不是太好,王铮侥幸逃脱出了后门,然后狼狈逃窜,直奔陈妍的府邸。

    这后半夜,王铮把心里的火气,全都出在了陈妍的身上。

    陈妍后来直喊:“撑着了撑着了,夫君歇歇吧!为妻半个月都不会饿了。”

    好吧!所谓狡兔三窟,王铮虽然不是狡兔,但他在上京的城内和城外,却都有三窟。

    城内是他的护国大将军府,和郑妽的洛阳公主府,以及陈妍的辅国大将军府。城外是他的洛阳郡公府,郑妽的公主外宅,和陈妍的开国侯府。

    哦!城内王铮好像还有一座宅院,就是没藏黑云的住处。文蓉香蓉和凝月惊鸿,就在那里居住。

    没藏黑云虽然在大将军府也有住处,也大多是住在大将军府里。但她的财物和使女仆从,却都在那座宅院里。

    王铮偶尔,也会和没藏黑云住在那里,顺便慰藉一下那四个女人,免得她们长期饿着。

    王铮不知道郑妽,是怎么和胭脂奴说的,但是胭脂奴从此后,却没再来找过他。

    他不知道的是,郑妽帮他接下了圣旨,并且对胭脂奴面授机宜,教导了她一番怎么笼络王铮?怎么找机会诱惑王铮?什么姿势能让王铮眼里冒火?什么言语能让王铮化身禽兽无法自制等等。

    她还保证她这个做姐姐的,很乐意促成此事,胭脂奴也必能招到姐夫为婿。

    姐妹俩拉呱到了天明,风奴郑妽才把胭脂奴郑沛,哄的眉开眼笑的回了她的公主府,就等着和他姐夫成婚了。

    为了王铮的大事不至于耽搁,肖燕燕没有住够一个月,就带着使者团回了蒙辽。她临走时,王铮抱着她们母子,哭哭啼啼的十分不舍。

    不过,不管再是不舍,为了一家人以后能长久在一起,肖燕燕也必须尽快回到蒙辽。

    皇上的影子密探,可谓无处不在,没藏黑云做事,处处小心也已经露出了端倪,很多事只能让肖燕燕在蒙辽做。她不尽快回去不行。

    不过,肖燕燕和使者团这次回蒙辽,却带走了大量的财物。

    极少一部分是皇上赏赐的,绝大部分是王铮的战利品。

    王铮的这些财物,都需要肖燕燕帮着转移出去。而王铮所有产业的收入,除了维持赈济院和私塾的开支外,没藏黑云也一直在暗中收集外运。

    至于她外运到了哪里,王铮不管不问。他现在,已经对没藏黑云的忠心和能力,完全放心。

    没藏黑云的确是一个女强人,是王铮做私事的好帮手。她的智力和魄力,均是女子中的翘楚。她甚至不输于肖燕燕。

    王铮的所有女人里,若单轮智力,李舞星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只是她才十五岁,比三十岁的肖燕燕小了一半,她的处世经验还不足,现今还不能做太多事。

    她现今做的,仅是服侍王铮,和帮王铮在书房里抄抄写写。

    第二名,估计就是没藏黑云和肖燕燕并列了,肖燕燕的智力不比没藏黑云更强。她强在她的年龄大,还是蒙辽曾经的皇后和现今的太后,处理过的事情最多,所以最有经验。

    第三名估计是李九妹,但李九妹和王铮一样,也是个没有权力欲的懒人。她只想守着王铮相夫教子,不想做别的事情。

    再往下,应该是玲珑双骄和莫移氏,以及李舞月不分上下。

    并不是钱明珠、陈妍和郑妽、翠姑等,汉家的女子不够聪明。而是汉家教育女子的方式,是足不出户吟诗作画针织女红。

    她们不像肖燕燕和没藏黑云等,少数民族的女子,自小就为了生存,为了能更好地活着,想尽了办法打拼。

    比如李舞星,她今年才十五岁,就经历了父死母亡,和兄长全都死去。

    而且她父亲的政权,也被她姑姑李九妹借兵推翻。她们姐妹又被作为战俘,被数千里押送到了上京,经过一两个月暗无天日的囚禁后,才被赏赐给了王铮。

    而在所有的战俘里,她们姐妹仅仅是,因为长得美艳了一些,才会被皇上特意赏赐给了王铮,为贴身奴婢。

    否则,她们也就会和别的那些女子一样,只能终身在府里为奴,能不能嫁人,能不能出府门一步,就看主人的心情了。

    在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的生活。
………………………………

506章 朝野震动

    肖燕燕走后不久,没藏黑云和秋水也下了江南。

    随着她们分头隐蔽去了江南的,还有王铮家的不少男女奴仆,和王铮家的产业里,许多的工匠和管理人员。

    那些人不是真正的工匠,全是原来王铮收容的,许多跟随他战场杀敌,但因受伤致残,和无家无业无处可去,被他妥善安置的弟兄。

    那些弟兄断了手指,或者是瘸了腿,但还有一定的战力。所有人分批分次,悄悄地、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上京,顺汴河南下,至淮河附近后就失去了踪迹。

    这些小动作,自然瞒不过皇上的影子密探。但不管影子密探多么的精明和敬业,过了淮河再往南,就再也难以追踪到任何一人。

    影子不仅是跟丢了其他人,就连没藏黑云和秋水,他们也是再也找不到踪影。

    不仅如此,蒙辽的细作还发现,在肖燕燕回到了蒙辽以后,不久肖绰就离开了蒙辽的皇宫,再也不知去向。

    不久后,肖燕燕下了皇太后懿旨,迁都东京辽阳。

    其实也不算是迁都,蒙辽本就是游牧和渔猎起家的民族,建国后就有五个都城。

    而历代的蒙辽帝王,也还是像以前游牧时的习惯一样,不定时地会在别的都城居住。

    这一次,仅是皇上和肖燕燕,以及众多大臣,按照原来的惯例,从盛京迁到了东京辽阳而已。

    此间,王铮数次上奏折,提议出兵高句丽,统一高句丽半岛。

    他想把在大郑建国前,就已经脱离了中原政权统治的,高句丽半岛收回来,依旧做大郑的藩属国,或者是直接建立数个州郡,成为大郑的国土。

    可是王铮的数次上书,皆是如石沉大海,进了内宫就再也没有了反映。

    但又过了一个月后,数位皇子和皇长孙郑谅,为了立储之事,正挣得如火如荼。细作却从蒙辽传来了三个消息。

    第一:申四申将军率五万蒙辽轻骑,以游击战对战女真勇士。用霹雳炮等大杀器,三战就给予女真人以重创。

    女真人本就不多,三战就被申四消灭了大半。有十多万的女真妇孺,已经被押送到了蒙辽的盛京。

    申四申将军,担心女真人死灰复燃,还在四处清剿女真残余,暂时无法凯旋。

    第二:项梁项将军率军深入蒙古部落,在两个月的杀伐之后,也已经收到了奇效。

    这两条对大郑都没有啥影响,皇上不但不重视,反而还嫌王铮多事,他不想帮蒙辽。

    蒙辽的境内越乱,国力就越弱,就越对大郑没有威胁。

    他不相信王铮所说的,女真以后必会建国,会灭了蒙辽。而蒙古也会建国,蒙古不但灭了女真建立的金国,还会灭了大郑的说法。

    最让皇上和房相不安的是第三条。

    王铮屡次建议朝廷出兵,把高句丽半岛打下来,可皇上和房相商议之后,却觉得现今还时机未到,就搁置了王铮的提议。

    而蒙辽,却在大郑的皇上压下王铮的提议后,出兵高句丽,短时间就打下了大片的区域。

    现今的蒙辽和西夏一样,也已经仿照了大郑的,霹雳炮和火炮等军国利器。

    在这个火药刚被发明不久,并且因为王铮的配方改良和设计制造,两年前才首先用于军事的大郑时代。很多别的国家,还不懂什么是火药。只有那些曾和王铮交战,吃过大亏的国家和民族,才知道火药杀敌是多么的犀利。

    因此,蒙辽将士携带大量的霹雳炮和火炮,杀入高句丽半岛后,就如同是摧枯拉朽。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就杀到了半岛中部,杀进了新罗境内。

    高句丽和蒙辽接壤,和大郑以及蒙辽的来往还算比较多。对于蒙辽和大郑的情况,稍微多了解了一些。但高句丽依然是不堪一击。

    可半岛南部的百济和新罗,因限于航海技术的不发达,也没有本事,造出能跨洋过海的大船,却几乎还是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

    这两个政权,甚至还打不过比他们还要不如的倭奴国,经常被倭国侵略和骚扰,他们对阵手持霹雳炮的蒙辽彪悍铁骑时,就更是不堪一击。

    不过,皇上还听影子密探回报:据说蒙辽的军中,好像有不少中原面孔的参谋。

    听说那些参谋,虽然个个身有残疾,但却还均是彪悍敢战有勇有谋之士。蒙辽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指导,在高丽半岛的军事行动,才能进展的那么快。

    这件事让皇上和房相吕相,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高句丽在百年前,原是大陈朝的藩属国,可在大陈朝被灭国后,中原成为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

    就在此时高句丽宣布独立,而后半岛又有了新罗和百济,最后成了三国时代。

    大郑建国初期,太祖南征北战,用了二三十年才算是统一了中原。

    此后为了对付趁势崛起的西夏,和北部虎视眈眈的蒙辽,一直到郑成继位,不,一直到此时,也没有往半岛派过一兵一卒。

    也就是说,半岛不归中原王朝统治已近百年。大郑好像也没想收回半岛的统治权。那么现在,谁打下来就是谁的。

    王铮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是因为皇上和房相,想等大郑开创盛世之后,也就是两三年后,再对外用兵。

    只要王铮做的那些事能全部做好,盛世的条件就已全部具备,那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盛世的开始。皇上和房相等,也就能被史书,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可如果对半岛用兵,胜负还难以预料,皇上和房相不敢冒险。

    前朝的大梁朝为了征伐半岛,甚至都耗尽了国力。

    大梁皇帝三次亲征两次失败,最后一战不胜不败。

    但大梁朝的经济,却被这三次征伐半岛的军事行动拖垮,使国库空虚,苛捐杂税繁重,境内民怨沸腾,起义军四起。

    不过短短十年,大梁就被大陈朝的太祖推翻了政权。

    因此,谨慎的皇上郑成和房相,就不敢轻易对半岛用兵。可蒙辽却出兵半岛的事情,使皇上和房相的心头大震。

    两人密议了两天后,觉得再无所作为的话,已有了去意的王铮,就会做出更多决绝的事情。大郑就很可能真正失去王铮。

    于是皇上再也不敢犹豫,迅速下旨封宁王郑铭为太子。

    房相为太子太师,老王爷为太子太傅,张灿仍旧为太子太保。

    而王铮,却被破例封为太子少师和太子少傅。陈妍由于军事能力特别突出,被封为太子少保。

    大郑的三师,名义上虽是太子的老师,却主要是辅佐现任的皇上。

    而少师是三师的副手,才是辅佐太子的大臣。

    在太子登基即位成了皇帝之后,少师就会被改封为太师。属于朝中所有文武里的辅政重臣。

    皇上此举引起了朝中的大哗。

    夫妻两人包了三少之位的事情,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也就是说,皇上把郑铭继位后的所有国事,已经全部交给了王铮和陈妍处理。

    届时,王铮就是宰相,是除了皇上和太子之外的大郑第三人。而他的妻子陈妍,也掌握着大郑最大的兵权。

    皇上这是在告诉王铮,同时也告诉所有的朝臣。

    他没有猜忌王铮,没有忌惮他的军权和威望,对他没有一丁点的不放心。

    皇上希望王铮别胡思乱想,希望他安心为国为民做事,安心辅佐太子郑铭。

    以后的大郑,就交给他们姐夫和小舅,两人治理了。

    皇上接连不断,对王铮的示好和封赐,让除了房相之外的,所有朝臣心生疑窦。

    大家不清楚皇上,为何会如此对待王铮?不知道他先前忌惮王铮的要死,现今却又是如此的做派?

    可皇上却很清楚,蒙辽出兵半岛,必是王铮已经对他非常失望,他才让肖燕燕拿下半岛。 他把胭脂奴赐婚给王铮的举动,并没有让王铮,放弃辞官归隐的心思。

    皇上甚至想,蒙辽打下半岛以后,应该是想让王铮去那里归隐。

    那也就是说,以后的半岛就成了蒙辽的国土,肖燕燕甚至可以为王铮,建立一个国家。

    蒙辽的朝廷现今已在辽阳,辽阳距离高丽半岛最近。王铮如果居住在半岛,和肖燕燕见面的机会就多了。

    皇上郑成不担心王铮会造他的反。但他却担心,他后世的子孙如果得罪了王铮,王铮就不一定,还会一直像现在这样的忠心。

    他如果一怒之下,西夏和蒙辽联起手来,摧枯拉朽一般就能拿下整个大郑,推翻他子孙的政权。

    因此,皇上郑成权衡利弊之后,觉得反正是不能杀了王铮,别说是杀,即便是监禁他都不行。

    要不然,且不说大郑的这些,他教出来的将领会怎么想,也不说和王铮交好的文官会怎么想。但就是蒙辽的肖太后和西夏的李九妹,她们为了为夫报仇,也马上就会起兵进攻大郑,仅是这一点,他也不能把王铮怎么样。

    既然不能奈何王铮,那就只有笼络他了。

    王铮想推举郑铭为太子,皇上和房相,正巧也觉得郑铭最合适。于是就有了那一连串,让许多大臣目瞪口呆的圣旨。

    至此,自从原太子病逝以后,困扰了众多大臣两年多的太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许多人感叹,郑铭幸亏是有一个好姐夫啊!要不然,他凭什么能挣得过郑崇和郑谅。

    如果郑乐不犯错误,他就是太子的第一人选。就连皇长孙郑谅,也不会是郑乐的对手,就更别提话都不怎么会说,只会傻笑的郑铭了?
………………………………

507章 暗中做事

    有些深谋远虑者甚至还猜测,皇后的二儿子郑乐的落马,是不是王铮在两年多前,就已经开始为郑铭清理障碍了?

    要知道,当时没藏黑云和李昊绑架了王铮后,就是潜入了郑乐的王府密室,后来也是在王府里被发现,才杀了出去的。

    可现在的没藏黑云,却已经成了王铮的平妻。

    那岂不是说,王铮在那时就和没藏黑云有一腿?是他为了帮郑铭坐上太子之位,授意没藏黑云,故意躲藏在了郑乐的王府。

    然后他因此事陷害郑乐,使郑乐失去了夺嫡的资格?

    再想想又觉得不可能,王铮不缺女人,他不可能看得上,没藏黑云这个三手女人。他那时也没有接触到没藏黑云的机会,更不可能和她有一腿。

    再说了,王铮被没藏黑云下毒,还是双份的剂量。他也的确是被没藏黑云害惨了。如果没藏黑云那时就和王铮有染,她在去年,还怎么可能会,屡次三翻地暗害王铮?

    没藏黑云进京时不顾脸面,跪在皇上的面前,还声言想嫁给王铮为妻。可王铮却就是不接受她,也就能解释得通了。

    这一点,应该只是巧合。

    朝中众臣对此事议论纷纷,但王铮却还是如往常一般,上衙下衙操心国事。

    时光如梭,转眼已到了八月。

    就在太子郑铭,和张灿的女儿大婚后的第二天,细作密报皇上郑成,蒙辽已经打下了高丽半岛全境。

    但让细作也猜不透的是,不计其数的半岛青壮男女战俘,却被押送上了船,然后扬帆出海不知所踪。

    皇上紧急召见了房相和吕相商议此事。

    “房叔,你说,蒙辽这么做,所为何意?”

    此时已是掌灯时分,长安街上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夜市摊上的吆喝声不断。大郑的盛世之象已经极为明显。

    而此时皇上的内书房里,也是灯火通明,三个老头儿皱着眉头陷入了苦思。

    房相走近放在皇上书案上的地球仪,手指拨动找到高丽半岛,然后顺着半岛向东看。

    良久之后,房相才出声说道:“难道?蒙辽还有觊觎倭国之心?”

    吕相接口说道:“有可能,王大将军曾经说过,收回高丽半岛,以高丽为跳板出兵倭国。把我大郑周边,所有的不安定因素全部收服。・・・”

    吕相捋着胡子,一边思索一边继续说道。

    “王大将军还曾说,倭国人看似谦卑恭让,实则野心极大。如若不提早防范,以后就必会成为我大郑的祸端。因此,他一再建议拿下倭国。可是现今,朝廷却屡次把他的话置若罔闻。老夫猜测,他是没了办法,这才让蒙辽出兵高丽。然后再拿下倭国,免除我大郑的后顾之忧。”

    房相闻言看了吕相一眼说道:“老夫却有不同的看法。”

    “房叔请讲。”皇上郑成说道。

    “皇上,吕相,蒙辽此举虽看来对我大郑还有利,实则不然。从长远来看,我大郑不但再也无法拿下高丽半岛,同样也再不能染指倭国了啊!”

    “那两个地方,均是化外之民穷乡僻壤,以朕看,不要也罢!”

    皇上郑成毫不在意地说道。

    房相闻言一愣:“皇上,蒙辽打下了半岛和倭国以后,因此实力就会更大。王将军在世时还好,如若王将军百年之后,・・・”

    根据王铮的一贯表现,三人谁都不相信他会对大郑不忠。但在他之后,可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

    “可是如今・・・咱们不以他所言,一再对他的提议留中不发,也罢了他所有的兵权,只许他做文官该做之事。蒙辽却已经拿下了半岛,估计倭国也已在手,咱们还能怎么办?”

    皇上郑成是个较为软弱的老实人,他的很多决定,都是由房相为他拿的主意。

    而房相却有他的私心,他年事已高,一两年内就需致仕还乡。他太想在他的任期内,为大郑开创出宣睿盛世了。

    因此,王铮对付西域、高丽半岛和倭国的很多军事行动,几乎全是房相建议皇上,等以后再说。

    所以说文人误国,文人为了自己的名声,有时真会,置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

    房相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但在此时代来说,房相却也没有做错什么。

    他建议皇上压制王铮,限制王铮的军权。是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皇帝和宰相,为了国家的稳定繁荣,都必会做的事情。

    换句话说,房相的所作所为,比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和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还要仁慈的多。

    在这个时代,一个功高震主的武将,是极少有好下场的。他们却只是,压制了王铮的职衔和军权,还不算做的太过分。

    只不过,他们也不敢做的太过分。王铮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他对古代王朝的事情了解的太多了。

    他从没和任何人说过,但他却的确是未雨绸缪。

    他和肖燕燕成婚,本意是对肖燕燕一见钟情。但他的目的,却也并不是绝对的单纯。他也有趁机接近肖太后的心思。

    他最初看到肖燕燕时,虽误认为肖燕燕是肖太后的侍女。

    但肖燕燕既然能在肖太后的身边,就必是肖太后的心腹。他只要娶了这个肖太后的侍女,一是他遂了他对那个侍女的一见钟情,抱的美人归。

    二来,由于她是肖太后的贴身侍女,王铮也就和肖太后扯上了关系。假以时日,他也能和肖太后的关系搞的更好。

    令他没想到的是,哑巴侍女竟是肖太后,而看似肖太后的那个女人,却竟然只是她的侍女肖绰。

    他王铮误打误撞,直到在和肖燕燕洞房时,才知道了她真正的身份。

    这样一来,王铮就更为满意了。

    他就是为了防备,自己以后会功高震主。会让皇上对他特别忌惮,甚至有可能找理由杀了他。

    可是现今,他不但有蒙辽,还有西夏作为后盾。那他在大郑,就永远是安全的。

    皇上和房相,会想尽办法压制他,但却绝不敢太过分。

    房相和吕相听了皇上的话,均是沉默不语。

    他们无话可说,事已至此,大郑如果再出兵高丽半岛和倭国,那就是和蒙辽不宣而战。这个情况,是谁都不希望发生的。

    即便大郑永不能再染指高丽和倭国,他们也不敢和蒙辽轻言战事。

    只要战端一开,那就会无休无止。王铮可能会谁都不帮,但他辞官的可能性,却也更大了。

    此事不了了之,三个老头儿没有了王铮,就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可是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