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大将军-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铮打开一看,军功册第一名是曹显,拟议升他为正三品冠军将军,上护军,开国侯,阴一子,虚封三百户,实封二百户。王铮觉得还行,一战就连升数级,曹显也不枉跑了草原一场。
第二名是卫晃,他和王铮一样,还有筹划整个草原战役的功劳,这个功劳比他在信州死战的功劳大得多。拟议升卫晃为从三品云麾将军,护军,开国侯,阴一子,虚封二百户。
底下的是跟随曹显进草原的中军主要将领,中军司马都尉韩庚,三个旅的旅帅韩客项梁石坤,也都是连升两级封侯封伯,但都是虚封几百户。想王铮的没有虚封,直接实封五百户的一个也没有,看来,这次朝廷对雁山卫的封赏抓的很紧,像韩庚那么大的功劳也不过是虚封三百户阴一子。
当然,钱粮布帛之类的赏赐都会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再往下还有郑耀,信州庸州林州三个城的守将副将和知州,甚至还有薛韶,他在林州吃喝玩乐了几个月,一个哒突军士的影子都没看到,也被升了半级赏了些钱粮,名单里所有受奖的将士,最轻松的就数他了。
进入草原的所有将士都有封赏,阵亡的将士抚恤也是最厚。总的来看,除了卫晃因为辅助王铮的筹划之功,草原血战了几个月的那些将士们,比信州和庸州守城的封赏都高了不少。王铮大体上还觉得比较满意,但他还想为将士们争取一下,能争取一点是一点,要不然,他对不起那些死在草原上的兄弟。。
看王铮看了半天没说一句话,合上军功册后还是一言不发,皇上心中忐忑,他和房相对视一眼,犹犹豫豫地问道。
“王卿觉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王铮看似有些生气地一说出口,众人均是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皇上也是一脸尴尬,不悦地白了房相一眼,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道:“那王卿觉得・・・”
“我什么也没觉得,我就听说过别的卫镇都不是这么封赏的,别的卫镇,一场百人的小胜就官升一级爵升半级,可雁山卫的将士们呢?・・・”
皇上瞪了房相一眼,房相更是尴尬,除了兵部,其他的尚书也和房相的表情也差不多,唯有兵部尚书陈琦,他却是一脸的得意。
看,我说封赏的太不公平吧!我说王大将军肯定会不满意吧!怎么样?把个职衔勋爵捂得那么严实,谁都不舍得给,给的还都是虚封。你们亏王铮自己也就算了,现在还指望着他出谋划策灭哒突,平蒙辽,扫西夏弄死吐蕃呢!却对他的兵也这么扣扣索索,活该喷你们一脸唾沫星子,活该你们难看。
大郑的所有将士,都归兵部管,所以兵部最和将士们一心。
他不想一心也不行,兵部尚书的职务任免,必须得经过大部分柱国将军以上的武将同意才行。也就是说,如果大部分的高级武将都对兵部尚书不满的话,他立马就得换个位置。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了。
得罪了那些粗莽的武将,整天被指着鼻子骂骂咧咧的,就是皇上也最多是训斥几句罚点俸禄了事,他也没太好的办法,得罪武将卸了职的尚书,基本上别的部门也没法去,就在上京混不下去了。
“此次草原战役,他们连续征战四五个月,一万两千将士却杀了十三万还多的哒突士兵,别的不说,光算人头该怎么封赏?这还是只算哒突的士兵,别的呢?哒突的预备兵,那些年轻力壮的哒突男人呢?牛羊战马呢?・・・”
“王大将军・・・”房相不敢任由王铮说下去,这个啥规矩都不讲的混小子,要是刹不住车胡乱说起来,不定会呱唧出什么不中听的话呢!
“老老头儿你等会儿,让我说完。还有・・・”房相刚一张嘴王铮就打断了他的话,很不客气。
房相张了两下嘴,愣是没说出来一句话,他怕王铮再说他的话会更难听。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他可拉不下那张老脸。
于是撅着胡子一甩袖子退回原位,不搭理王铮了。这个竖子,真不懂礼貌规矩,竟敢还叫我老老头儿。
“还有,将士们此次对草原的破坏,导致阴山以北两千里内,再有没有哒突人可以居住的环境,这是什么功劳?开疆拓土啊!就差朝廷往阴山以北派一只军队驻扎建城,以后那几千里的地方都是咱们大郑的了,马场啊!咱大郑最需要的马场啊!还有・・・”
“王将军,既然哒突人都难以居住了,咱们郑人去了就能居住?”吏部尚书钱望插话问道。
“笨,哒突人不会打井取水,咱们郑人会你知道不知道?再说了,我只是让人把佐料洒在湖泊里了,河水里可没有,前期只喝河水不就行了,干嘛非要喝湖水找死呢?湖水再过一两月就会自然净化,到时咱们自己养的牛马羊也基本到位了,咋喝都没事儿,啥事儿也不耽误。”
………………………………
067章 朝堂立威
“竖子・・・你・・・你・・・”钱望被王铮噎的面红耳赤,气的话都不会说了。
“还有,差点围歼哒突可汗,俘虏哒突可汗直系亲族三百多口,连他叔叔堂兄和三个小妾都给逮住了,这还是没时间审问,其他的都有什么人还不知道呢!说不定还有哒突可汗的大儿子一类的。这些是多大的功劳?追杀哒突可汗一百多里,又是多大的功劳?缴获可汗黄金大帐和军旗无数是多大的・・・”
“王铮小儿,你说的这些可不能作数,不能算军功啊!据军报上说,在紧急时刻,曹将军下令把俘虏全部处死,这是死无对证啊!黄金大帐在万马奔腾的厮杀下,也被踩踏的仅剩一些布片,看不出来一点面目。军旗也没看到一面,你说追杀哒突可汗一百多里,谁知道追杀的那个人是不是哒突人的可汗?也是没根据的事情啊!今日,不能凭你的一面之辞,就改了军功册吧?你以为你是谁?你说的话比皇上和房相,以及诸位尚书商量出来的结果还正确吗?”
又有一个人插嘴打断了王铮的话,他很不爽,扭头看去,是个文官,不认识。不过看他的长相,有点像那种尖酸刻薄的人。
王铮翻了个白眼,皱起眉头,冷冷地看了看那个站位稍微靠前的文官,估计也是个三四品的大员。
“呵呵!敢问这位大人,你又是谁?官居几品?”王铮皮笑肉不笑,眉头的第三只眼开始纠结扭动,貌似要张开。
“坏了,这货要对史大人动手。”很了解王铮的代老将军暗想,心里已经开始为那位史大人默哀三分钟。
不过,他虽明知道那位史大人的惨祸就在眼前,却丝毫也没有帮他的意思,他也是武将,他自然也向着雁山卫的将士们,他还是大郑的上柱国,还做过雁山行营副总管,那些将士们也算是他的手下。他自然是和王铮一条心,不可能不向着自己的手下。
甚至,王铮要是不对史大人动手的话,他找个机会也会要他好看。
不仅是代老将军,此时的大殿上,几乎所有的武将都对那位史大人怒目相向,这里要不是早朝的大殿,估计早就有人跳出来了。
武将好战敢战,向来都是谁都不服谁都不忿,两个品级相同的武将一言不合打起来都属于正常,可要是文官敢对武将指手画脚出声训斥,马上又都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次也一样。
“哼!竖子听好了,某乃正三品太子詹事,金紫光禄大夫史可是也。”那位史可史大人一脸傲然鼻孔朝天,很有去年林州城毕能的风范。
“呵呵!皇上,微臣・・・末将实在是愚昧,敢问皇上,是他的官大呀还是我的辅国大将军大?”王铮扭头看着皇上问道。
“哼!你还真是不学无术,这么久了,你居然连我大郑官位的品级还不懂?算了,你本来就是啥都不懂,给朕做个揖都不会做,朕就不和你计较了。告诉你吧!你是正二品他是正三品,但文武的品级不一样,武将职衔少升得快,正二品的武将和正三品的文官算是平级,但你的勋衔高,是辅国大将军,上柱国,爵位也高,比史大人・・・史大人还没有爵位。总的算下来,你的官大。”
郑成也猜到王铮不怀好意,但他是个仁慈的皇上,暂时还没想到王铮有什么坏点子。再说,他对王铮心有愧疚,也就从来对他稍显纵容。还有,他还指望着王铮为他开疆拓土,只要王铮不是扯旗造反,他也不会对王铮太过分。
“那・・・敢问皇上,我们既然是同殿为臣,那就算是亲如兄弟,应当是戮力同心,共同为我大郑的国富民强添砖加瓦对不对?”王铮看着皇上不紧不慢地问道。
“那是自然,有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众位文武爱卿亲如兄弟齐心协力,才能使我大郑四海升平民富国安。”
“可是皇上,史大人还没我的官大,却在朝堂上当着众位朝臣的面,骂微臣・・・末将为小儿、竖子。敢问皇上,史大人以下犯上,上下尊卑呢?此为不仁。我们既然应该亲如兄弟,又同为皇上的臣子,子者儿也,他却辱骂自家兄弟为小儿、竖子,他眼里还有没有父母?此为不孝。他是不是不懂自己的为臣为子之道?他想和皇上平起平坐吗?史大人把皇上放没放在眼里?他的君臣之道哪里去了?此为不忠。臣再问皇上,朝堂之上本是议论国家大事的严肃场所,史大人却张口就骂,他的孔孟之道又学到哪里去了?此为不义。”
王铮的一番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嘶’声一片。所有人都知道,不管史可说王铮的初衷是什么,他哪怕全是为了国家为了皇上。现在王铮的这一番话一出口,他已经完了,已经死的不能再死。
这个熊孩子,真狠,他还是第一次上朝堂,这是在借题发挥,在杀人立威呀!
他在雁山卫的这一年,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干的比驴多,还筹划草原战役立下了泼天般的功劳,最后却被调回上京没了军权,赏赐的钱粮杂物虽然不少,封的官职也还差不多,可爵位却是明显不够,况且这么多天还没人搭理,正憋了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这下子,史大人可成了他的出气筒,他要不一口把史大人咬死才怪。
第一次上朝堂就把说错了话的史大人弄得永世不得翻身,以后看谁还敢给他眼色看?怪不得老听说,就连房相和皇上也怕他呢!
“王铮,你・・・你,我说你小儿、竖子,不过是说你年纪小罢了,那里骂你了?你别血口喷人。你刚才还叫房相老老头儿,是不是・・・”史可也觉得大事不妙,自己好像说错话了,连忙站出来就想解释。
王铮怎么能让他解释清楚,当下就截住他的话头说道:“我之所以叫房相老老头儿,是尊称也,所谓老着,老人家也,头者,首也,我这个称呼,是说房相他老人家,是我等众臣之首也。我还曾尊称皇上为小老头儿,老者老人家,头者,我大郑数千万人之首也。之所以带了个小字,是因和房相相比而言。房相曾和先皇是患难之交,一生兄弟相称。在朝堂,皇上是君上,房相是臣子,绝不可错,可私下里,皇上以仁孝治天下,也会尊称房相一声皇叔,这些,熟读四书五经的史大人尚不知乎?”
王铮的一篇乱七八糟的胡言乱语把史可绕晕了,甚至把皇上和房相都绕晕了,皇上暗暗点头,对小老头儿的称呼好像还比较满意。房相捋须微笑,王铮的话,可说到他心窝里了。
“皇上,史可此等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怎可留在朝堂教授万民?”最后,王铮又加了把火,他最烦说正事的时候别人唧唧歪歪,为了以后耳根子清静一点,不得不拿史可开刀了。
“啊?王卿,你是说・・・说・・・”直到此时郑成才傻了眼,感情,微臣抹酱这家伙,还真是睚眦必报啊!
“你・・・你・・・竖子・・・”史可指着王铮,气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此时的脑子已经是一团浆糊,连后果都考虑不到了。
“皇上・・・”王铮双手一抱微微弯腰,做了个不伦不类的揖。“皇上,臣知皇上一向仁慈,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大郑有律法有制度,还请皇上依法惩处史可,以儆效尤。”
“这・・・好吧!”郑成虽然明知道王铮这是在小题大做,是在拿史可立威。但他还没办法反驳,从大的道理来说,王铮说的都对,从小的方面来说,自己确实对不住他,他有怨气也属于正常。从史可来说,他太没眼力劲儿了,房相说话被他怼回去了,还只是甩了下袖子而已。自己甚至都没敢搭腔,你算哪颗葱?竟然敢跟这个有名的杀神对着干?
另外,皇上也知道,史可这是受了自己和房相的连累,算是背了个黑锅。可是,这个黑锅今天就是他不背,早晚还是要有人背的,王铮不能把皇上和房相怎么样,肯定还会另外找个出气筒,他收拾个不长眼的小官小吏,还不是手拿把抓的事儿。
他要都没这个本事,也不可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雁山卫治理的欣欣向荣,把哒突人打的抱头鼠窜到漠北了。
“镇殿将军何在?”此等情况下,郑成也只能让王铮出出气,让史可背黑锅了。
“在。”廊下两个金瓜武士抱拳躬身朗声答道。
“史可目无君上目无法纪咆哮朝堂,实乃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徒,着令拔去史可袍服乌纱,从此降为庶民,永世不得录用。”
“皇・・・皇上,微臣冤枉啊!钱相,救我,钱相救我。”直到这时候,史可才总算看清了形势。
在皇上的眼里,他这个太子詹事,金紫光禄大夫和王铮相比,连个屁都不是。没了他,会有很多人庆幸,终于腾出来个位置可以安插自己的人了。没有王铮,哪还会有雁山卫的一连串大捷?怎么可能把哒突可汗赶进漠北?以后还怎么平西夏灭蒙辽扫吐蕃?仅凭原来的那些将军,还要用几百年才能做到?
盛世啊!为了理想中的盛世,皇上房相和六部尚书,谁都不会把一个史可放在心上。如果能让理想中的盛世在这些人的任期到来,别说是他,再有一百个三品以下的官员都被王铮宰了都行。和亿万百姓幸福安宁相比,和青史留名相比,一个小小的可有可无的三品文官,真的不算什么。
史可终于发现,怪不得房相被王铮怼回去都没有吱声,怪不得钱相被他气的浑身发抖也无可奈何,怪不得皇上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却依然迁就他。
可是,史可知道的太晚了,他转瞬之间就被扒了袍服冠带押了下去,皇上没救他,钱相面无表情都没看他一眼。钱相啊!这个史可最大的依仗,在王铮的面前,也焉了。
………………………………
068章 尴尬
呱噪的乌鸦三言两语就被王铮收拾了,被贬为庶民押了下去,武将们均是浑身舒畅神清气爽。平时,武将门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过。
大郑的国策是重文轻武,文官集团在朝堂上的实力庞大,除非是边境战事,平时武将很少能受到重视。就像王铮,他一个正二品的武将却和正三品的史可是平级,可见文官集团把武将集团打压的多厉害。
不过也没办法,华夏自古以来,各个朝代大多都是如此,凡是开国太祖打下江山之后,为了保持自家江山的稳定,必会削弱武将的权利,而抬高文官的地位。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官也就是会动动脑子耍耍嘴皮子治理国家,永远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召集数十万大军起兵造反。武将就不成了,几乎每一个边境重镇的提督,个个都是手握重兵权利极大,几乎没有任何制约,要想造反,是很方便的。
这也是皇上和房相担心王铮,不敢让他继续在雁山卫经营下去的原因之一。
王铮只要没了兵权,不管他来历如何,都不会再威胁到大郑的国家安全,他太厉害,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说他上马治军下马安民一点都不夸张。
只要把他圈在上京城,随便他折腾又能折腾出多大的浪花?随便他花销,他又能花销多少?
所以说,皇上和房相对王铮的纵容,也使其他的武将们俱都扬眉吐气撇起了大嘴,一个个好像是打了个大胜仗似的满脸兴奋。
“皇上,你看这・・・”王铮抖索着军功册问道,一脸为难的样子。
“再议,再议。”皇上郑成稀里糊涂就被王铮不着痕迹地摆了一道,不得不按他的意思把史可给罢免了,心里有气还说不出来,脸上的表情也是既尴尬又无奈,很是精彩。
“那件事再议,必不会亏了将士们,请王将军放心。王将军,你曾说,往阴山以北派兵建城,还有马场,怎么派?怎么建?怎么防止哒突人的骚扰?马场建在哪里?咱们守得住吗?还请你仔细说说。”
那一件事告一段落,房相就又想起了王铮说过的话。在他作为当朝首辅的任上,他是真想为大郑开疆拓土,真想有一个可以让他名留青史的盛世啊!
文官爱名,武将重利。房相也不例外,他一生清廉,从十几岁就跟着先皇开创基业,到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图的,就是为了彪炳千秋青史留名。
王铮听到房相居然虚心向他求教,微感诧异,但他四处看了看,咧了咧嘴却没说话。
皇上明白了,这是军事机密,王铮顾忌人员太多,怕传出去让哒突的细作知道了提前防备。他于是马上挥了挥手。太监知道其意,立马高呼退朝。
得,王铮的一个眼神,皇上就把绝大部分文武都轰了出去,只留三品武将以上的柱国上柱国和亲王郡王,文官也只有房相和六部尚书在场了。
“有没有地图?”王铮看皇上清了场,所有人都是一脸期盼的目光盯着他,知道开疆拓土四个字的重量太大,这些人都沉不住气了。
如果不在阴山以北建立城池,并且派驻将士和百姓,那就只能算是把哒突人赶走,但他们随时都会回来,还不算是开疆拓土。可阴山以北现在就差这一步,只要这一步走稳了走实了,并且在那里站住脚了。那么,开疆拓土的大功,这些人就都有一份,基本上就可以轻描淡写地在史册上写上他们的名字。为了青史留名,这些人不可能不重视。
地图拿来以后,王铮只看了一眼,就皱眉说道:“这是什么破地图?有没有我在并州时找人绘制的那种地图?沙盘呢?沙盘也行?”
“有,有新地图,我马上安排人去拿。”兵部尚书答应一声,蹭蹭就跑了,丝毫也没有六十岁的老态,到大殿门口找了个太监,让他马上去兵部衙门找右侍郎邢开,把最新地图尽快拿来。
皇上和所有重臣都等着呢!太监自然不敢怠慢,不一会儿就拿着地图喘着粗气送到了大殿上。
大殿上除了皇上的御案,别的没地方放,王铮干脆就把地图铺在地下,这样也方便所有人观看。
“皇上,房相,大家看。这儿,阴山以北大概两千里,东有蒙辽西有回纥,最狭窄处仅有五百里的哒突地界,就在这儿建三座城池,两座依地势建造在前,间隔二百里,一座在后,三座城池互为犄角互相配合,在前两座城池以北五十里的范围内,多造烽火台派兵驻守。”
“后面每隔五百里,再造一座城池,这样,从庸州到咱们最北方的城池一共有六个,只这六个城池,就可管理这方圆数千里的大片区域。・・・”
“那・・・六个城池同时开建,需要多少钱粮啊!怕是不妥。”户部尚书最关心的就是钱粮。
“用不了太多钱粮,建的是兵城,只需城高墙厚,哒突人不易攻破就行,不需要太大,方圆一里左右就足够了,还好守。”
“那后面的这三座城有什么用?”房相也指着地图问道。
“作用大了,可以管理马场管理牧民百姓,可以派驻少量兵马防止哒突少量游骑过境骚扰,可以作为北边那三座城池将士和物资的输送中转站。吕相,现在别可惜你那点钱粮,要做长远打算。你想想,仅仅是这个数千里方圆的大马场,每年可以为我大郑的各个边境重镇,输送多少匹战马和牛羊?别的都不说,光是战马就够了,因为缺少战马,将士们打败了跑不掉,打胜了追不上,太憋屈了。”
“就是如此,建,必须建,砸锅卖铁也得建。”武将们以三个郡王为代表,代老将军紧随,陈柱国等所有柱国附议。顿时群情汹汹摩拳擦掌,嗷嗷叫着赞同王铮建城的建议。
文官们不太懂,但他们这些上过战场的武将,可是太知道战马在草原上的重要性了。
“可是,即便是建好了这些城池,哒突人如果派大军强攻,咱们守不好守,派兵增援又太远了来不及,那么大点的城池,能驻多少兵?倒时损兵折将劳民伤财的,不妥,不妥。”
兵部尚书陈琦皱着眉头看着地图说道。
“守?嘿嘿!为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