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大将军-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是什么都不会干的,跑到山里砍几根竹竿,扛到集市上也能换成几文铜钱。
自从去年开始,官府大力宣扬不得歧视商人。因此,现在的雁山卫,人们只要能养家糊口,只要不是违犯律法的事,做什么活路都无所谓。
这一两年来,雁山卫的百姓再也没受到过哒突人的骚扰,听官府的话接受了官府赊欠的新式农具,再按照官府来人教给的耕作方法,精耕细作侍候大半年农田,居然打下了以往两年才会有的粮食收成。
不仅如此,粮食的收成虽然多了,可官府的税收反而少了,人们的干劲儿也就更大了。到处都在开荒种地,连犄角旮旯的沟渠边荒坡地都能利用上。
现在,百姓们都能吃上饱饭了,不再是面带菜色,用吃不完的粮食换成铜钱换成布帛,穿的也体面了,看起来也更有精神。
因为没有哒突人的骚扰杀戮,更没有土匪强盗的劫掠,雁山卫的全境治安状况极好,几乎家家夜不闭户人人路不拾遗。
人口数量也上去了,城市逐渐繁华,集镇更加热闹,人们出门不再担心害怕,商人做生意也可放心大胆。
这两年,特别是今年,雁山卫的普通百姓都感觉到了幸福的味道,很多人都说,现今的日子,给个县太爷都不换。百姓们很容易满足,他们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是的,很多人都不想做县太爷,因为自从去年副总管来了后,县太爷都已没了好日子过。
贪墨,不敢,怕被砍了脑袋。渎职,不敢,怕被送去草原喂狼。不够勤奋不行,民间的评语不好也不行,不关心百姓疾苦,不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的情况不行。
县太爷们受到的约束太多了,真是起的比鸡早干的比驴多睡得比狗晚,可得到的还是那么的俸禄。
唯一值得县太爷们欣慰的是,他们都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拥护,比以前的威望都高了不少。对于这些十年寒窗的文人来说,能如此,也足矣!
百姓们不了解,县太爷们和他们的小农思想不一样,精神上的满足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百姓们都吃饱了穿暖了,安居乐业了,他们的理想也就实现了。所以他们不怕苦不拍累,就怕换一任上官,胡乱指手画脚,阻止了雁山卫现今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杨平。”王铮批阅好公文,又顺手拿起一沓纸笺,这是他这几天写的一些对草原的详细规划,便仰首叫道。
“在,大将军有何吩咐?”门口的杨平连忙中断了和周强的闲聊,进了门躬身回答道。 “你派人把这份公文和这一沓纸笺,送给野望城的卫晃。纸笺上都是我写的一些东西,对他建设和管理草原都有用,你让他看看,做个参考。”
“诺。”杨平答应一声接过公文和纸笺,然后看着王铮欲言又止。
“咋?还有事儿?”王铮看杨平扭扭捏捏的神态,不由诧异地问道。
“大将军,弟兄们都在议论,说这次大将军有灭国之功,不知道能升几级?”
“升几级?”王铮一听就笑了。
“你们所有人都能升几级,唯有我,一级也升不了,我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了,最多还能再升一级,这一级不管有多大的功劳,还是分两次升的,哒突三族太小,对大郑的危害也是最小。这一次啊!不可能升我的职,大不了也就是升我的爵位,甚至有可能,只会给我几百亩地。呵呵!都别胡思乱想了,好好做事,等着升职就行。”
“大将军,大国小国都是国,你也是灭国之功,就给你几百亩地,太亏了。”杨平为王铮叫屈道。
“呵呵!不亏,反正我没觉得亏。即便朝廷啥都不给我,现今我已经很满足,听说过一句话吗?・・・算了,有些话不能说出口。快去吧!”
“大将军,属下知道那句话是什么,功高震主,不过请大将军放心,属下不会说出去。”
杨平说完就跑了,王铮却是愣了好一会儿。 是啊!功高震主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却特别被当皇上的忌惮。
历朝历代,因为功劳太大,被帝王找个理由处死的功臣多不胜数。
汉朝的韩信死于吕太后之手,唐朝的李靖怕被处死闭门不敢见客,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烧死功臣无数。
算起来,还数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比较仁慈,他只罢了大臣们的兵权,却都让他们做了个富家翁,人人得以善终。
这也是王铮穿越到了类似宋朝的大郑,比较欣慰的原因。
大郑走的路几乎和另一个世界的宋朝完全一样,也是刑不上仕大夫,皇上也比较仁慈,国家也是相当的富庶,军事也是同样的羸弱,全境各边镇都是只知坚守,极少能主动出击。
可是,他王铮来了,大郑羸弱的军事就会改变了。
他要让这个对大臣对百姓最仁慈的帝国,不再受任何异族的欺负,他要让百姓更加的富足安康。他要扫平四海,真正的让万国来朝。他要避免南郑的出现,他要使大郑的帝国寿命多延续几百年。 因此,王铮对现在的职位和爵位都已很知足,他能让皇上和朝堂诸公,支持他的军事设想和行动就够了,他不想让皇上每日都担心他会造反。 因此,朝廷这次即便还让他督领雁山卫,王铮也会上表请辞,他甚至都没打算接受皇上可能会赏赐给他的封地,他不想建一个国中之国让皇上忌惮。
所以,到现在他一次都没去过自己的封地洛阳县。他甚至都没往封地派一个邑官,现在,他的封地还是洛阳县衙在管理。他只是每年接受封地的收入。
当然,收入也都是翠姑经手,他都不知道每年的收入是多少。
王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此时的朝堂上,正因为对王铮的封赏意见不一,已经分成了三派,接连吵吵了三天。 兵部尚书陈琦是必须重赏派的得力干将,他撅着胡子捋着胳膊挽着袖子,和对方据理力争。手下有兵部的两位侍郎和右相吕进,以及户部的新尚书钟肃。
兵部从来都不吝赏赐劳苦功高的将士们,更何况这一次还是灭国之功。
另一派是绝不可重赏派,帮主是吏部尚书钱望,手下是陈柱国陈琦等为他呐喊助威。
还有一派是中间派,这一派的朝臣最多,实力也最强,代表是三省六部其他的大员。
他们认为,重赏王铮也应该,灭国之功就应该重赏。
不重赏也行,王铮升的太快,他不到一年就升到了上柱国。
今年,别的将士们都在前面浴血死战,他却悠哉游哉地躺在布兜里跟在后面,到草原上转了一圈儿,不到三个月竟然就灭了一国,还让不让别的将领们活了?
………………………………
117章 朝堂骂街
“雁山卫虽是在王将军的任内灭了哒突三族,可方略是卫晃曹显等人所为,送到朝廷的方略上都没有王将军的名字。并且,战事也都是卫晃曹显等人所战,王将军赶到时,战事甚至已经结束,哒突可汗也已被擒,老夫认为,不可对王将军封赏太过,虚封二百户足矣!”
钱望喷着唾沫星子拱手说道。
皇上和房相拈须微笑,钱尚书,真是可人也!
“大谬,钱尚书所说实在是大谬,···”陈琦当然不赞成钱望的观点,他据理力争说道。
“假若王将军不去雁山卫,就没有此次草原之战,更不可能剿灭哒突三族生擒哒突可汗。王将军所做所为,只不过是不想居功。其实,此战首功,必是王将军也!要不然,都是那些雁山卫的将士,刁柱国和萧柱国怎么什么都没做?”
是啊!为什么会这样?
“这才是不能重赏王将军的主要原因,雁山卫的将士为何只听王将军的?”钱望面有得色看了皇上一眼,好像是抓住了最关键的理由。
“那是因为王将军威望高得人心懂指挥,将士们对他心悦诚服。”
“越是这样越不能重赏。”
“国有国法军有军规,该怎么赏罚自有一套规程,不是想怎样赏罚就怎样赏罚的。”
“其实他也没啥本事,不过是碰巧而已。”的确是国有国法,灭国之功只给二百户的虚封,貌似确实说不过去,钱望稍显气馁。
“碰巧?”陈琦的大嘴一撇,他可算是抓住钱望的最大漏洞了,这次得往死里咬他。“你给我碰巧试试,你也碰巧去灭一国啊!”
“你···你···我是个文人,怎能领军打仗?”钱望一着不慎,顿时理屈词穷,他一甩袖子颇有道理地说道。
“王将军的文才可不比钱尚书的输多少,你有胜过念奴娇的诗词巨作吗?···”
提起文才,陈琦更有了理由,说话的声音都高了几十分贝。只见他度出几步摇头晃脑背书般说道。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你这个文人,给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试试?”
钱望犹自强词夺理道:“哼!那首词是北宋苏轼所做,和王将军没有丝毫关系。”
陈琦轻蔑地一笑:“哈!这话你也信,那江城子密州出猎呢?密州在前朝可就是并州。而王将军恰恰就在并州做过副总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词此等气概,也唯有王将军此等文武双全者所作尔!你这个文人做得出来吗?”
皇上和房相越听眉头皱得越紧,这···还叫朝堂论事吗?咋看着像泼妇骂街呢?
“你···你···”钱望被陈琦顶的哑口无言。
陈斌一看己方的形势不好,貌似要一溃千里,他当然要助钱望一臂之力。
于是陈斌也打算赤膊上阵。
钟肃一看陈斌越众而出,他一拉陈琦的胳膊:“陈尚书先歇会儿,让老夫和他撕咬···辩论一番。”
陈琦正口干舌燥,在这太极殿上也没人给口水喝,于是就退下养精蓄锐。“也好,你来战,老夫为你观敌瞭阵。”
“王将军倒是确有本事,老夫也是极为佩服的,他还曾救过老夫一命,老夫也对他感恩戴德,但是···”陈琦先是对王铮一番夸奖,然后话锋一转。
钟肃知道关键的来了,就精心静听,打算以不变应万变,抓住陈琦的漏洞然后反戈一击。
“但是,无论是方略还是战后的叙功名册,上面都没有王将军的名字。看来,王将军也不希望朝廷对他大加封赏。因此,为了让王将军达成心愿,绝不可重赏王将军耶!”
我x,这句话真狠,一句话就把封赏王铮的路都堵死了。
但是钟肃不愧是做过太子詹事的,他岂能还说不过陈琦一个武夫?即便陈琦是个文人出身的武将,现在他在大梁将军府做的也都是文职工作,但那也是个武将。
“谬矣!陈柱国此言大谬。王将军虽不愿朝廷封赏,但是国有国法,灭国之功岂能不赏?不赏他又岂能服众?雁山卫的将士们岂会心甘?其他给卫镇的将士又会怎样想?灭国之功都不赏,以后将士们还会不会为我大郑浴血拼杀了?为以后之计,不但要赏,还要大大的重赏。当然,像陈柱国这样的瘸腿将军,是永远不可能提督任何一个卫镇的,也就永远不会有灭国之功。不封赏王将军,不过是嫉贤妒能而已,众位臣工都很明白,只是都不说破罢了。”
钟肃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说的话却是如石破天惊。
我x,钟肃还真不愧是皇上为太子精心挑选的太子詹事,他这一张利嘴,是不下嘴则以,一下嘴就要一口把人咬死的节奏啊!
果然,陈斌满怀激情地冲上来打擂台,却被钟肃一顿说辞就气的浑身哆嗦,两眼翻了三翻,一口痰堵在了喉咙,差点被直接噎死。
皇上和房相对视一眼,各自心照不宣。看来,不可重赏派将要一败涂地。
房相心说,钟肃为了帮太子拉拢王铮,还真是不惜血本呐!居然这么狠毒。
只可惜了陈斌,他是皇上的伴读,自小玩到大的伙伴,最懂皇上的心意,为了帮皇上阻止王铮的过快升迁,竟被钟肃说的这么狠。此事一出,陈斌完了,可皇上会对钟肃怎么看?唉!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钟尚书,不可造次,此事到此为止,不得再议。王将军的赏赐,自有皇上定夺。”朝堂上乱到了这个地步,都开始人身攻击了,房相不得不出头阻止。
“诺,老夫知错了。”钟肃嘴里说是知错了,却没有一点知错的意思,依旧是趾高气昂地蔑视着不可重赏派的一干大臣。
房相已阻止,辩论结束,不得重赏派的大败亏输,所有人个个垂头丧气,而必须重赏派的十多位大臣则是趾高气昂,人人如也灭了一国一般的俾睨众臣。
此时,皇上郑成不得不说话了,一般情况下,不管大臣们吵吵成啥样,他不说话就会一直吵吵下去,他一说话就是决断,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众位爱卿所言,朕听着都是善言,皆可行也!···”
这是老好好和稀泥的话,谁都不得罪。
“事关王将军,就需得听听王将军的意见方可决断。···”
这一句,看来皇上的意思是偏向不得重赏派了。今天,必须重赏派的大臣们估计都做了无用功。
“王将军的封赏事宜,等王将军回京后再议。···”
此句话分析,皇上没打算让王铮继续督领雁山卫,雁山卫的骄兵悍将太多,谁都镇不住,只有王铮还行,可这也是最让皇上忌惮的地方。
“其余诸将士,按兵部的规程封赏。拟旨:召王铮即刻回上京听命,着卫晃卫将军暂代提督一职,需妥善处置好雁山卫一切事务,否则以军法…论处。等军功确定后,再行议定雁山卫提督一职。”
果然如此,天威难测。看来,功劳也不能太大,功高震主啊!
众臣心有戚戚,均是这样想。
·········
王铮接到圣旨时,他正在并州的提督衙门百无聊赖。
前几天,他忙里偷闲,去了李家洼祭拜老爹,回来后就没了事做,不仅是这样,现在,他在并州连个熟人都不好找。
大家都太忙了,草原上新建一个州六个县,还有那么多的牧民需要妥善安置。知府卫府知州,并州城内这三个衙门,以至辖下的各级官员小吏,除了留下少数人署理日常事务外,绝大部分人都被派去了草原帮忙。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去年王铮主理雁山卫后定下的规矩,凡是王铮定下的规矩,基本上执行的都很彻底。
圣旨很简单,只说让王铮回京履职,别的就没了。王铮早就猜到了会是这样,让亲卫简单收拾了下,当天就悄无声息地出了并州,上了通往上京的官道。
简短洁说,数天后就到了上京,王铮命周强去兵部报备。也就是在兵部立案说他回来了,以后会严格遵守他这个上柱国在上京的规矩,然后王铮就直接回了县伯府。
按说去兵部报备必须王铮亲自前去,但周强同父异母的大哥,是兵部的第二号人物左侍郎周通,他去了也能办成事。
回到家里,有人哭哭啼啼有人喜笑颜开,当然也有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就像是发了神经。可王铮知道,这是他的家人爱他的至情至性,他看见了只有心疼。
哭的是娘和翠姑,两人一直担心他担心山娃,现在看到他终于回来了,却是又黑又瘦,脸颊上还有两抹艳红···高原红,心疼的霎时就掉下了泪来。
喜笑颜开的是两个总管和一帮下人,善良的家主人立下了灭国之功安全地回家了,他们自然也很高兴。
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是时蓉肖瑛和那一对儿双胞胎小丫头。哦!不仅是她们,还有旁边站着的···洛阳公主郑妽。
这就让王铮纳闷儿了,他是那四个丫头未来的男人,她们关心他担心他,看到了他情绪激动难以控制属于正常。
你这个公主也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发什么神经?咱俩有关系吗?
王铮后来去研究那些曹显送来的三车金器时,发现少了三件最大个头的,问了情况后才知道,是洛阳公主郑妽假借他的名义给拿走了,他现在还记着郑妽坑了他三件金器的事儿。
其实,那么多的金器,郑妽要是随便拿几件,王铮根本就发现不了。可她贪图个大的最重的能换来的银子多的,偏偏选了三件最显眼的,王铮想记不住那三件金器都难。
“好了,娘,翠姑,都别哭了,你们哭的我心里酸酸的,就好像我那啥了似的,我都也想大哭一场了。”
“呸呸!别说浑话。···”山娃娘马上阻止了王铮不吉利的言语。
“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是大男人,怎能像我们女人这样哭哭啼啼的?算哩!回家了就好,都别哭了,时蓉肖瑛,快给你们男人洗漱更衣,翠姑丫头,吩咐伙房多做几个菜。公主,今晚别走了,就在这儿吃,这些天,这混小子不在,可多亏了公主忙里忙外的照顾这个家。”
“好哩!”
王铮没想到,洛阳公主郑妽居然笑盈盈地撇了他一眼,很愉快地就答应了。
王铮又纳闷了,心说,我回来了,我们全家聚餐,你这个外人跟着凑什么热闹?
………………………………
118章 作坊的收入
吃饭时,本该是公主上座,可她说是和娘亲,偏偏和翠姑一左一右坐在了娘的旁边,灵儿也挺着个大肚子坐到了翠姑的身边,倒把王铮这个家主挤在了末位。
时蓉肖瑛和玲珑姐妹,到现在还只是王铮大丫环的身份,即便王铮把时蓉和肖瑛睡了,她俩也还是大丫环,大郑的规矩就是这样,她们四个现在还没权利就坐用餐,只有站在旁边服侍的份儿。
只有当某一个女人怀孕了,或者王铮对谁特别中意了,叫上家里人郑重说明,并且给那个女人安排一个独立的小院子,那时才算王铮收了谁正式做了小妾,现在可以随便睡,但还不算小妾。
坐哪儿都是坐,坐哪儿都能吃饱,王铮从来也不计较这些虚礼,他洗漱时刮了胡子,又换了身舒适的便装,此刻更加的精神。
“铮娃子,你是不知道,自从你去了雁山卫后,都是公主里里外外地帮着操持着这个家,以后你可不能忘了人家。”
王铮家从来就没有食不言的规矩,那样太刻板,没有一点生趣,吃饭时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山娃娘边吃边教育王铮道。
“这个家有什么可操持的?”王铮嘴里嚼着菜,稀里糊涂的问道。
他不在家应该就没啥事儿才对,就是有点小事儿两个总管也能办利索,什么事儿还需要公主里里外外地操持?
“你这混小子,怎么说话呢?你看哈!代老将军家的孙女出嫁,老王爷的重孙子大婚,春播时要安排农事,洛阳县把你封地的收入,全都折算成了银两和铜钱,送来时也要一一点收,村里的张家长、李家短,三只蛤蟆五只眼也都得管着,···”
“三只蛤蟆咋只有五只眼?”王铮大奇道。他只听说过三条腿的金蟾,还没听说过一只眼的蛤蟆。
“有一只蛤蟆瞎了一只眼。”翠姑抿着小嘴儿痴痴地看着王铮插话道。哥连这个都想不到,真笨。
“啊!是这样啊!我说呢!”王铮挠了挠头如梦初醒,但他还是想不明白,那只蛤蟆咋就瞎了一只眼呢?
洛阳公主捂着小嘴儿吃吃直笑。心说:这个大将军,精明起来比谁都精明,没想到傻起来竟然也是不输旁人。
“现今咱家家大业大,人口也是越来越多,琐事也就太多,你在家时都不管这些小事,我这个妇道人家也帮不上忙,仅靠翠姑也是不行,她也不懂上京的规矩,还不是全都得公主照应着。”
“她帮忙又没有白帮,我不是给她想了个点子赚银钱了吗?再说,我那三件宝贝可都是价值连城,她不吭不哈地就拿走了,不帮点小忙还行?是吧公主?”
王铮边吃边含糊不清地说道,说完还接过来时蓉递来的茶汤漱了漱口。
到现在他也不知道,翠姑给了郑妽一万两银票的事,那个洛阳镜坊可以说全是他独资兴建的,郑妽只不过操了点心,就有一半的分成,并且还贪污了他三件金器。
最近,随着工部作坊烧制的精品玻璃越来越多,她的洛阳镜坊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由于垄断,由于皇上郑成的帮忙,主要是由于涉及军事的望远镜。郑妽洛阳镜坊的所有产品,都会被工部和兵部全部高价收购,反正大郑是相当的富裕,国库不差钱儿。
兵部只收购涉及军事的望远镜放大镜指北针之类的。
工部却是除了兵部不要的都要,然后工部就成立了一个倒爷司(玩笑),专门倒卖洛阳镜坊的产品,没想到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后来兵部一看这样不行,银子铜钱不能让工部独吞,找了个理由说连老花镜近视镜等等,都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