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国大将军-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懂得经营家有余财还好一点,如果像那位不长眼的王爷那样,不善经营还没有眼色到处惹祸,并且架子大舍不下脸皮,不会帮人做事挣一份工钱,最后甚至连个贫民都不如。

    王铮闻讯很高兴,他就知道,汝阳王和太子妃虽然不明事理,皇上还是会为他做主的。

    王铮把此事的处理结果告诉了翠姑,翠姑还喜滋滋地专门跑了一趟钱望的府邸。把这件事儿告诉了钱明珠,钱明珠听后几乎喜极而泣。

    她的夫君为她做主打了一位王爷,仅仅只受到了极轻微的处罚。可那位侮辱了她的王爷,却是太惨了。由此可见,皇上是多么重视自家的夫君啊!

    皇上郑成不重视王铮不行,他不能让王铮受了委屈后撂挑子不干活。

    近几日,松江卫连续送来战报,说蒙辽的萧达凛在安生了几个月后,又一次领十五万大军南下侵犯松州。

    而另一方,蒙辽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一起,率二十五万大军直扑松江卫最东边的利州。

    代老将军和程霸商议后,不顾申四和管贤的劝阻,决定分兵出击,按照王铮分进合击的游击战术,也是以霹雳炮和火爆箭开道,先打乱敌军的阵脚,然后再以骑兵突袭冲锋。

    这一招果然不错,一战既歼灭蒙辽军近万,郑军大胜。可也就这一次大胜。

    此后的战事,老奸巨猾的萧达凛吸取教训,不与松州和江州的郑军正面交锋,而是折而向西,避开郑军重兵坚守的松州和江州,转头攻打岩州。

    岩州城向来就不是蒙辽军主攻的首选,本就城小墙低人口稀少贫穷落后,加上准备不足,被蒙辽军三日而下,主将战死,合城被屠戮殆尽。

    紧接着蒙辽大军一鼓作气势若疯虎,又接连攻克朔州保州,蒙辽肖太后与蒙辽圣宗耶律隆旭合力攻下定州祁州,然后两路大军合兵一处,连日猛攻冀州。

    至此,松州和江州四面皆是蒙辽大军,已被彻底孤立。

    而被围在松州的代老将军,数次突围都被打退。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松州和江州以南,大片大片的大郑土地和城池,被蒙辽大军占领,数十万的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

136章 松江卫的战事

    王铮连日来都在兵部的衙门,今日更是被招到了太极殿议事。

    这几日,朝野震动,百姓惶恐不安。想要议和的、割地赔款的、迁都的议论声,已是甚嚣尘上。

    到了此时,松江卫已被打的稀烂。可代老将军和程霸,还被困在松州和江州两座城内,对松江卫的战局没有一点办法。

    “圣上,目前,蒙辽大军已至冀州境内,距大名府也不过咫尺之遥,过了大名府可就是澶州,等蒙辽大军打下澶州渡过黄河,则上京危矣!皇上,迁都吧!应速速迁都至升州(今江苏南京),方可保我大郑命脉啊皇上。”

    门下侍郎王若痛哭流涕伏地不起,祈求皇上尽快迁都升州。他是升州人,家族势力都在升州一带,王若有此提议不出王铮的预料。

    “万万不可,升州紧邻长江,顺水而下旬日可达大海,若蒙辽大军从海上攻我大郑,难道还要再次迁都?皇上,以微臣所见,还是迁都益州(成都)为善,益州地处内陆,距离蒙辽山高地远,且蜀道向来艰难,蒙辽大军的骑兵若进入蜀地,必寸步难行,可保我大郑的江山无虞。”

    太长卿陈尧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是益州人,自然会偏向益州。

    “胡说,蒙辽人向来只喜轻骑游击破阵,然后集团冲锋。他们哪来的舟船?没有舟船又如何从海上进入长江?真是一派胡言。”

    王若言辞反驳,别说,他的话还算在理。

    “没有舟船他们不会造不会抢吗?”陈尧强词夺理。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迁都升州,说升州的各种好处,一派主张迁都益州,益州的好处说也说不完。两派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吵了个不亦乐乎。

    王铮懒得搭理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他无奈地左看看又看看,然后对兵部左侍郎周通说道。

    “周侍郎,把地图拿来。”

    由于今日商议的是军事,兵部侍郎也被特许参加,周通自然也做好了准备。他听到王铮的吩咐后,随手就拿出松江卫的最新地图,展开铺在了王铮面前的地下。

    王铮不理那些人对于迁都的争吵,他们纯粹都是在做无用功。迁都不经过几年的准备,是说迁就能迁的吗?

    即便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不是还有他王铮吗?现在就谈迁都,委实过早了。

    王铮手指指着地图上的上京城,一路向北,过澶州、大名府、贝州,冀州。

    数天前的军报说,蒙辽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已经和萧达凛兵合一处,猛攻冀州城,此时看来,冀州已经难以保全。

    接下来就是贝州小城和大名府,过了大名府就是澶州城。而澶州紧邻黄河,渡过黄河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中间再无城池阻隔,蒙辽大军三五日即可到上京城下。

    王铮皱眉苦思:‘莫非,这个莫名其妙的大郑,和蒙辽也有一个澶渊之盟?’

    想到这里,王铮突然想起。历史上,好像就是王钦若提议迁都后世的南京,而陈尧叟就是提议迁都成都的那个人。

    哈!原来,这个大郑不仅是极像北宋,有一些事件,竟然也和北宋的差不多。哪・・・寇准呢?寇准寇老西儿哪去了?

    王铮起身左右看了看,他想看看谁像北宋的那个寇准。对了,此时还应该有包公的,包公包黑子呢?他又在哪里?杨家将呢?七郎八虎穆桂英呢?

    王铮小时候看豫剧,可是最喜欢穆桂英,他那时候还发过宏愿,长大了就要娶穆桂英为妻。

    可惜,长大了他才知道,穆桂英只是个演义中的人物,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不仅是没有穆桂英,杨家将里的人物,只有杨老令公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才是确有其人,别的都是虚构的人物。

    老太君佘赛花即便有,那她也应该是姓折,北宋一朝,镇守西北的折家军可是赫赫有名。

    “房相,以你看,是该迁都益州,还是该迁都升州啊?”

    王铮没想到,皇上竟然被这些人说动了,他竟然也开始考虑迁都。

    看来,皇上也是怕了,澶州以南到上京,不到三百里的平原,最易蒙辽骑兵的机动,说是旬日可达也不算夸张。

    “这个・・・”一向老成持重的当朝首辅房相也为难了。

    “老臣以为,迁都升州较为便利快捷,并且升州水路纵横,不适宜骑兵的迂回,可行。可益州,地处蜀地,山高路险崎岖难行,也是极不适宜蒙辽骑兵的机动,也可行。”

    好吧,房相的这些话等于没说。

    但大家却是听明白了,他也同意迁都,但他还拿不定注意倒底迁到什么地方。

    王铮觉得,房相不是寇准。

    “皇上,老臣以为,绝不可迁都,迁都是国之大事,岂可随意而为?再者,此时应为我大郑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商议齐心合力抵御外侮,怎可轻易就言迁都?决计不可。”

    右相吕进慷慨激昂愤怒说道。

    王铮觉得,吕进可能是寇准的化身,可也不太像,寇准外号寇老西儿,他是陕西人,吕进的口音不像。

    “吕相所言甚是,以老臣看,皇上不但不能再提迁都二字,反而须得御驾亲征激励将士士气,・・・”

    哈!寇老西儿出来了,这个是陕西口音。王铮看到了陈琦,听到了他说的话,这次确定,北宋时的丞相寇准,就是现在的兵部尚书陈琦。

    其实,现在大郑的的朝堂上,可以叫做丞相的有很多。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中书令一直悬空,近年来都是追封有大功于社稷的文官,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代行两省的所有政事,所以也可以叫丞相,副相吕进也是丞相,六部尚书也可以叫丞相。

    而房相是当朝首辅,也就是所有丞相的班长,吕相是副班长。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可行的才会交由尚书省的六部和九卿执行。

    只不过,现在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越来越小,很多事都是皇上和几位重臣商议以后,直接就交给六部执行。那两个省已是名存实亡。

    因此,陈琦现在也是丞相之一。

    “自此时起,但凡再有敢言和、迁都者,皆是不顾我大郑安危通敌卖国之辈。皇上,微臣身为兵部尚书,很清楚我大郑的国力军力,只要皇上能立志一战,咱们大郑打得起,即便偶尔兵败也无大碍,只要能顶住眼前的军事压力,以后,咱们耗,也能把蒙辽耗死。”

    “一派胡言,蒙辽大军已至大名府,指日即可攻破澶州渡过黄河,旬日就可兵临上京城下,你凭什么耗?你有时间和蒙辽大军耗吗?”

    王若声嘶力竭悲愤喊道。

    “还有,即便我大郑国力强军力也不弱,可此时能打能胜的将士们都在千里之外,现如今,我们拿什么对抗蒙辽的四十万大军?”

    陈尧也补充道。

    王铮还是没说话,王若和陈尧虽然力主迁都和议和,可王铮知道,他俩也并不能算是奸臣。

    历史上,这两个很像北宋王钦若和陈尧叟的,提议迁都的大臣,应该也算是忠臣,他俩的一生,都曾为北宋做过贡献,为百姓办过不少好事。

    他们现在之所以提议迁都,只是他们也有大部分文人胆小怕事的通病罢了。

    “陈相,以朕看,还是迁都是为上策。如今,蒙辽大军几已兵临澶州城下,再不迁都,怕是都晚了。”

    皇上郑成是够仁慈,可他也有所有仁慈皇帝的通病,就是怕事和耳根子软。

    松江卫在十数日间,即被蒙辽四十万大军打了个稀烂。

    蒙辽大军在肖太后、圣宗耶律隆旭和南院大王萧达凛的带领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而蒙辽的西院大王萧观音,带十万雄兵围困松州和江州,使代老将军和程霸寸步难行。根本无法解大郑之危。

    急切之间,从各卫镇调兵也来不及。现在,仅凭上京城的五个卫戌军二十万人,怎么和蒙辽的三十万轻骑对抗?

    别说现在朝堂上离不开王铮这个最能打的,就是能派他前去,上京城还要留守人马,派去的十万步卒,要去对抗蒙辽的三十万轻骑,他还能把蒙辽大军都给打回老家去?

    要知道,王铮最擅长的,是轻骑快速机动迂回的游击战,可不是步卒对抗轻骑的阵地战。更何况还要摧城拔寨呢?

    “皇上所言极是,・・・”房相接口道。“为今之计,也只有迁都才是上策了,唉!”

    房相心有不甘,可他也无可奈何。

    当初还是他提议,让代老将军前去松江卫和萧达凛对抗,没想到,代老将军果然是老了。而萧达凛果然是老谋深算的老狐狸,用兵太过老道。

    再加上,这次就连蒙辽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都亲自带兵上阵了。并且出兵就是四十万大军,仅凭代老将军松江卫的十数万人马,怎么可能是蒙辽大军的对手?

    “是啊是啊!唉!・・・”

    “唉!・・・”

    “唉!如今,也只有迁都这一条路可行了。唉!”

    大部分的文官都是哀声一片,觉得只能迁都了。

    武将们都没吭声,博阳王身体有痒今日没来,另外几个郡王,均有心杀敌报国,也好升一级爵位留给子孙,可却都自知没那本事,没敢吭声。

    另外几个柱国,包括陈斌和廉威廉老将军,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王铮的一举一动。

    王铮一直以来都是左看看右看看,好像是并没有把蒙辽的大军放在眼里,他们也就不着急。

    只要上柱国不急,他们这些柱国着什么急?就是蒙辽的大军真打到上京城下了,大不了在上柱国的指挥下拼死一战而已,着急又有什么用?

    至于迁都,哼!想都别想,没有一个武将会怯战,会同意皇上迁都。

    至于那些提议迁都的跳梁小丑,王大将军都还没喷他们一脸狗屎,那就再等等,反正还没到最后的决定时刻。

    “那好吧!既然大家都同意迁都,以朕看,就迁都・・・”

    皇上郑成权衡利弊得失后,无奈之下,只得下了决定,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皇上且慢,皇上,谁都同意迁都了?我们可都还没说话。”

    说话的是辽阳郡王郑钢,他是皇上郑成的亲堂兄,博阳王的亲侄子。

    “十三哥说的是,皇上,老夫可是也没同意迁都。”这位是朝阳郡王郑智。

    他哥俩的封地一个在辽阳县一个在朝阳县,现在都在蒙辽占领的区域,实是有名无实,平时做梦都想打回蒙辽的中京,把他们的封地抢回来,怎么可能会同意抛弃北方的沃野,迁都到南方去啊!

    陈斌和廉威等柱国将军们都已猜到,只要皇上敢说迁都,绝对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

137章 大都督的军令

    “就是就是,老夫也没同意迁都,老十七你怎能说都。底下啊!谁再敢说迁都,我揍死他。”

    威胁众大臣的是曲阳郡王郑瑞,他是皇上郑成的这一辈里,还活着的年龄最大的堂兄,今年已经七十有一,只比他小叔博阳王小五岁,在所有堂兄弟里排行第十一,皇上排行十七。

    他的封地在曲阳县,现在也已被蒙辽大军占领,他摩拳擦掌的一心想要夺回来,现在看皇上竟想放弃北地迁都南方,自然是一百个不同意。

    这下皇上郑成没辙了,他本就耳根子软,一看几位堂兄都跳出来反对,他也不敢一点都不听。

    要不然,他这几位堂兄要是混起来,打他一顿都有可能,他小时候,老爹建国初期东征西讨不在家,他早就被一帮堂兄打怕了,有心理阴影。

    “那・・・那怎么办?皇兄们不让迁都,那就帮朕想想办法啊!”皇上郑成着急道。

    “这事儿好办,皇上,咱大郑的杀神不是还没上阵吗?你找他啊!”郑瑞瞥了王铮一眼,以目视意郑成。

    “唉!事情已艰难到如此地步,王卿又会有什么好办法?还是迁都为善。”郑成愁苦道。

    “皇上,王大将军还没说一句话,你何妨听听他的意见?”陈琦怂恿道。

    “是啊是啊!”吕进举手赞成,

    “此言甚善。”钟肃也没提反对意见。

    “陈相国所言极是。”辽阳郡王郑钢说道。

    “那就・・・听听王将军的意见?”房相看向皇上问道。

    皇上觉得这事儿就是问王铮,他也是没更好的办法。可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那就问问吧!

    “王将军,你认为迁都可行否?”

    “行个屁。”王铮一张嘴就把皇上噎了个半死。

    陈琦陈斌等人暗自偷笑,心说,让你不先问问他的意见?看看,这下好了,被怼了吧!

    王铮依旧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地看地图,他只觉得有人问他,却没听仔细。还以为是个文官在问他,因为那人带了个‘否’字,他对欺软怕硬遇事就慌的文官没有好感。就随口毫不客气地,说了句噎死人不偿命的话。

    皇上憋了又憋忍了又忍,好不容易才憋住了差点骂出口的脏话。

    “那・・・不迁都的话,如今的局势可如何是好?”房相看皇上实在是太尴尬,于是替皇上解围,就接口问道。

    “笨,多么简单的道理,这还用问?打回去,弄死他们。”王铮此话说的杀气腾腾,武将们闻听顿时精神一振。

    房相也被噎的不轻,也闭嘴了。不过还有不怕死的。

    “打回去?怎么可能打的回去?蒙辽可是有四十万大军,我们现在凑凑,沿途再搜罗点,再让最近的州县紧急派将士驰援,大不了也就能凑二十多万将士,并且还都是步卒,打得过蒙辽的四十万大军吗?”

    王铮不赞成迁都,王若顿时就有些着急,他忍不住插嘴问道。

    “将士不足,那你也上啊!你那两片嘴皮子一吧嗒,大郑上京城里的朝廷和百多万的百姓,就都得抛家舍业一路南逃。我觉得,你那两片嘴皮子可抵十万雄兵,再加上陈尧陈太常两片嘴皮子的十万雄兵,这不就有四十多万了吗?还用怕他蒙辽的四十万大军?”

    “你・・・你这厮・・・吾是文官,岂能带兵打仗?”王若一甩衣袖,不和王铮这个竖子计较。

    他是听出来了,不仅是他,所有人都听出来了,王铮这是反对迁都。

    “我・・・老夫招你惹你了?竟敢捎带着侮辱老夫,真是・・・真是・・・”陈尧气哼哼地嘟囔,但他终究自恃身份,也没骂出口脏话。

    “王大将军别闹,快说正事,怎么才能把蒙辽大军打回去?”陈琦心里暗笑,心说:果然不愧是杀神王铮,不但能打能胜,就连说话都能把人全都噎死。

    王铮看了看陈琦,这位可是和寇准一样的大忠臣,他自然不会像对别的文官那样对他,就和颜悦色地指着地图说道。

    “陈相你看,现在,蒙辽军十万人围住了松州和江州。其他三十万蒙辽军兵合一处,在蒙辽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的带领下,以萧达凛为主帅,连克我大郑的定州、瀛洲、祁州、利州等州县。・・・”

    此时,王铮的周围已经围了一圈儿重臣,就连皇上也走下了龙椅挤了进来。

    “现今,冀州如若已被攻破,则敌军必会长驱直入直扑大名府,那样的话,咱们就只能让皇上御驾亲征澶州鼓舞士气了。若冀州还在坚守,咱们就还有足够的时间。・・・”

    “可是,兵力不足怎么办?”房相问道。

    “谁说兵力不足了?我说过要集中兵力击其一处了吗?”王铮对房相也赞成迁都的事儿有点反感,对他说话就有点冲。

    房相在官场上混了一辈子了,此时是关键时刻,他自然不理会王铮的语气不善,只当自己没听见,依旧看着地图问道。

    “王将军想要怎么打?”

    这句话问到了点子上,王铮看了看周围。皇上一摆手:“退下退下,都快退下。”

    说是都退下,可不该走的一个也没走,自觉退下的都是些不重要的文官。

    “假如是我指挥・・・”

    “就是你指挥,除了你还能有谁?你快说吧!”皇上急道。

    “不是还有这么多大将军老将军吗?我还年轻・・・”

    “你别提我,我陈斌就会纸上谈兵,耍耍嘴皮子还行,真打我可不敢。”

    “也别提我,我上一次亲自做主帅带兵打仗,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儿,就那还打败了,惭愧惭愧,你年轻个屁,快说快说。”

    曲阳郡王郑瑞毫不掩饰自己的短处,这也是这个老头儿的可爱之处。

    他平时也很少上朝,只有大郑的军事上出了大事才会参与,偶尔的参与还对王铮的能力极为佩服,现在基本也算是王铮的铁粉儿了。

    “假如是我做主帅,好吧!就是我做主帅指挥。第一,・・・哎!皇上,军情紧急,我现在就下军令怎样?”

    “好。”

    “善。”

    “可行。”

    “皇上,我要是在太极殿下军令,可是连你也得听令。”

    “你怎么那么多破事儿?你只要能把蒙辽的大军赶出我大郑的边境,朕就听你的。”

    “我要不仅仅只是把蒙辽大军赶出边境呢?”

    “咋?你还想打到蒙辽盛京去?”皇上惊问道。

    盛京是蒙辽几年前的都城,西京是蒙辽皇帝先祖的起兵地,中京就是幽州,是现在蒙辽的都城,其他的东京南京,都是封号,也曾扩建过,偶尔会作为蒙辽皇帝的行宫,不太重要。

    “呵呵!盛京不敢说,太远了,粮草跟不上就不好打。但是,微臣帮皇上把幽云十六州收回来怎样?”

    “王卿,别和朕开玩笑。”皇上一甩衣袖不悦说道。

    这都火烧眉毛了,这厮竟然还有心开玩笑?

    “我没开玩笑。”王铮正色说道。

    “你说的,当真?”

    “当真。”

    “王卿,你要知道,君无戏言。”

    “我当然知道。”

    “那好,你下令吧!算上朕,自朕以下,无人敢不听你的将令。”

    “那好。”王铮突然长身而起,他等的就是皇上的这句话。如果没有皇上的大力支持,这仗,还真不好打。

    萧达凛先不说,耶律隆旭也不说,但就是肖太后那个女人,王铮都没把握对付。

    不过,王铮有所依仗的是,大郑的国力比蒙辽强的太多,大郑的人口也是蒙辽的好几倍。 就像陈琦先前所说的,只要现在能坚持住,以后就是耗,也能生生把蒙辽的四十万大军耗死。

    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