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国大将军-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个小公子,胖乎乎的,可可爱了。”时蓉看到自家男人平平安安的回了家,激动的抹着眼泪说道。

    而肖瑛在旁边,接过亲兵手里的王铮的几件衣服,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高兴。

    王铮和山娃回了家直奔三院,生产后略显富态却更漂亮的灵儿,抱着山娃的儿子接出了屋门。

    山娃抱着儿子,又是亲又是笑,激动之下,眼中还蓄满了泪水。

    他是家中独子,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人对传宗接代的事情又特别重视,现在他有了儿子,就算是对得起祖先了。心里自然会很激动。

    王铮也接过来抱了抱看了看,别说,那个仅仅两个多月大的,胖乎乎的小家伙还不认生,瞪着鼓溜溜的两个黑眼珠,看看山娃又看看他。

    估摸着,那小家伙心里还想:这是哪里来的两个臭男人?咋抱着我不撒手?

    王铮家女人多,男人本来就少,他俩还都不在家,估计,这小家伙还是第一次被男人抱。

    “山娃,你选个日子,给你儿子办个满月酒,咱家添丁进口了,得好好庆祝一下。”王铮兴奋地说道:终于又能收礼了。

    “嗯!回头我找人选个好日子。”山娃也很兴奋,但他的目的比较单纯,没考虑收礼的事儿,纯粹是为了庆祝儿子的出生。

    两人一路风尘,王铮和娘以及翠姑说了会儿话,就回了二院他的住处沐浴更衣。

    时蓉、肖瑛和玲珑双骄把王铮接回二院,四个丫头手忙脚乱地为王铮洗漱搓背换衣。

    王铮是朝廷重臣,朝廷每个月都会根据季节给与不同的家用,现在是冬季,平常的家庭可以购买煤炭,已经禁止使用木炭,可王铮家一年四季就没断过木炭。

    并且,在几个主要的房间,比如王铮接待宾客的前厅、他的书房,卧室等,还都烧有地龙,就是后世的暖气,类似农户烤烟叶时建造的,那种盘在地下的热气通道。

    大冷的天,屋子里看不到一个火盆,也会暖融融的,缺点是有点干燥,需要多喝水。

    王铮洗浴之后换上一身新的便服,躺在太翁椅上舒服地叹息了一声:“还是家里好啊!”

    然后便任由小玲和小珑为他捶腿,肖瑛为他捏肩。

    他在家里,享受的是老爷一般的生活,在后世,这是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他觉得,就是他哪一个时代的二马,他们那么富有的富豪,也享受不到四个丫环无微不至的服侍。

    最主要的是,只要他想亲近哪一个,不管别人是不是就在身边,他马上就能把她抱在腿上上下其手,害羞是会有的,欲拒还迎是肯定的,坚决拒绝是不可能的。

    他就是抱谁上床去白日宣…淫一番,那个丫头是求之不得,其她三个丫头也会是非常羡慕。就算他想大被同眠,她们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也不可能不解风情不尽力配合。

    只不过,王铮到现在,也没有荒淫到那一种地步,他还坚持着他的底线,太小的两个欧阳玉玲和欧阳玉珑,他还不会真的就把她俩那啥了。

    古代的高官巨富,的确是会享受,骄奢淫…欲这四个字,说的好像就是他这一种人。

    晚上,王铮和自己的两个大丫环的床帷之事,没法细表。

    只不过,两个小丫环第二天早上发现,昨晚侍寝的肖瑛,天明起床侍候伯爷更衣,走路时叉着腿,偶尔还皱一下眉,咬一下红扑扑的嘴唇儿,好像是在忍疼的样子,看着很是别扭。 不该侍寝的时蓉,在后半夜也是开始爹一声娘一声的呻唤,直到天色将明,后来嗓子都哑了。

    两个小丫环知道伯爷在外厮杀数月,每日看到的都是尸山血海,肯定会火气很大,没想到他的火气那么大,时蓉和肖瑛轮番伺候,竟然都没让伯爷火气尽出。

    可惜,还是没她俩啥事儿。

    昨夜,她俩还是听着伯爷的卧房里,各种让人面红心跳古怪的声音,夹着腿翻来覆去地折腾了一夜。

    第二天王铮起床不久,就接到房相的传话,让他去太子府祭拜太子。

    王铮很乐意去祭拜太子。

    太子郑岩随他爹皇上郑成的性格,也是个忠厚善良的老好人。只是可惜,所谓怀璧其罪,可能就是因为他太子的身份,这才导致他英年早逝。

    王铮只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他也不敢说太子,一定就是被人暗中下了毒,并且还是十年如一日地长期下毒。

    可夺嫡之争太是无情,太子的那几个年龄稍大的兄弟,不一定都像他一样的忠厚善良,他们为了皇位,做下这种事也是很有可能的。

    太子能到这个地步,王铮觉得,太子妃估计也脱不了关系,倒不是说太子妃会谋害自己的丈夫。

    而是说,那个女人太愚笨,她发现不了太子的病情不正常,自然也解决不了。

    从那次上林苑的诗会,王铮就能看出来,换个聪明伶俐的女子,怎能任由自己的丈夫好不容易请来的客人,在自家的地盘让人欺辱?却一句话都不帮着说?就是太子的族叔也不行。

    对于太子来说,一个朝廷重臣的辅佐,比他那个一点权力都没有的,只知道声色犬马的族叔强多了。

    更何况,太子明知自己的生命只在旦夕之间,为的还是他的儿子?可这些,太子妃都没想到。

    来到太子府门前,王铮还没下马,就见陇西卫的提督马闯也施施然而来。看来,他也是刚回上京,这也是祭拜太子来了。

    论职衔,王铮和马闯的完全一样,可他没马闯的年龄大,也没马闯的爵位高。

    因此,不管以前有过什么隔阂,该有的礼貌还是应该有的。

    “马督也来了?马督先请。”现在是非常时刻,又是在太子府门前,王铮也没有多和马闯客套。

    “王将军,一起进去吧!唉!”马闯对王铮拱了拱手,右手一伸,对着大门让了一下。

    马闯也在叹息太子的英年早逝,他也没想到一向仁厚的太子会死这么早。

    两人均是朝廷重臣,自有专人接待领路,进入太子府,就见正当院里搭着灵棚,白幡招展。

    负责太子丧事的吏部官员,以及不少太子府的职官,个个神情肃穆,看到两人进门也只是拱手打个招呼。

    有马闯在,王铮就轻松了,他来时还担心自己不懂礼节闹出笑话,这下好了。

    马闯在前行礼,他跟在后面照葫芦画瓢。

    马闯躬身,他就跟着弯腰,马闯拱手作揖,他也有样学样。马闯跪下磕头痛哭,他就也跪下假模假样的吼了两嗓子,很是悲切的样子,起身后还抹了把眼角,表示他哭出泪了,让旁边的人看看。

    一切礼毕,跟随马闯进入灵堂,扶着太子的棺椁又哭了一场,这次王铮是真哭出泪了。他感慨太子死了都是个糊涂鬼,他也感慨,太子的子女,以后的下场可能还不如他。

    因为,他看到了太子的一儿一女,就是皇上郑成的长孙和长孙女。

    看到这两人,特别是看到皇长孙,王铮心里感慨:皇长孙今年十八岁,长得眉清目秀,看起来也很聪明。可他的父亲死了,他今后就没了依仗。

    以后,他假如无心皇位的话还好一点,假如他也有野心,那他的命运,还真不好说。

    历史上,朱元璋的大儿子,太子朱标也是早逝,他就把皇位传给了他的皇长孙朱允文。可后来,朱棣起兵靖难,不还是把他亲侄子推下皇位,自己做了皇上。

    皇上的家事,王铮不想参与,他也不敢参与,他的官职再大,毕竟还只是,现在这个家天下的大郑的臣民,他参与不起。

    皇长孙和长孙女为马闯和王铮下跪磕头,现在他俩的身份不是郡王郡主,他们只是死了爹爹的孝子孝女。

    按道理,马闯和王铮还要为太子守灵,可他俩均是边镇主将,回京也还有诉职的要事,新任太子詹事陪着他们说了会儿话,就亲自把他们送出了太子府。
………………………………

154章 诉职之议

    在去皇上的御书房诉职的路上,王铮由于太关心西夏的情况,就不由问道。

    “马督,这几个月来,西夏的那位李昊,有没有异常的地方?”

    “太过异常的地方倒是没有,也没有进攻我大郑的边境。只是,老夫听说,西夏国内现在的变化却是不小,那位西夏王李昊,倒也不可小视。王将军,老夫听说,你很忌惮西夏,西夏无名氏的一首诗词,就能让你草木皆兵?”

    马闯听说过,王铮因为一首念奴娇,就在太极殿上危言耸听,他当时听说后,还很不屑地笑了笑。

    马闯觉得,王铮还是太年轻了,他的那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可能真是传闻的那样,均是卫晃曹显等的功劳,他不过是恰逢其时,才沾了不少光,成就了他现在的威名。

    即便是上一次,他率军把蒙辽赶出境外,也应该是卫戌京师的那五个军的功劳。要知道,那五个军可是大郑的精锐,那五个军的军司马皆是柱国将军衔。

    和大郑别的军相比,那五个军的所有将士,轻骑最多,装备最精良,人人都是从其他各卫镇选拔过来的能战敢战之士,手下五个柱国将军,带领着那些大郑精锐和蒙辽军交战,是个人都能打胜仗。

    何况,他还听说,蒙辽军深入大郑境内的战线太长,粮草战械等都已接济不上,本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却正巧碰上王铮早不出兵晚不出兵,就在蒙辽大军无奈退兵的前夕,他却开始出兵和蒙辽激战,蒙辽也正好撤退北返。

    当时,马闯还慨叹说,王铮的命运是真好。

    “呵!有这回事儿,西夏有能人,我不能不重视,要不然,悔之晚矣!”

    话不投机半句多,马闯虽然说不可小视西夏,可从他的言语里,王铮没感觉到他重视西夏的意思,也就懒得和他多说。

    “能人?哈哈!西夏野蛮荒凉之地,能有什么能人?那一首蝶恋花,岂是西夏人能做的出来的?王军不要危言耸听。”

    “也许吧!”王铮也希望那首蝶恋花不是西夏人作的,可是种种迹象表明,那一首蝶恋花,就是出自西夏的贵族或者官员之手。

    可王铮再是担心陇西卫的那些将士,会因为大郑从上到下对西夏的轻视,而命丧西夏大军之手,他却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担忧的道理,也没法解释。

    他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尽快改造出来大杀器,装备陇西卫的将士们,希望在战时,能尽量减少他们的伤亡。

    东宫本就在皇城内,王铮和马闯说着话,步行不久就到了皇上的御书房。

    只要不是朝会,皇上均是在偏殿或者书房里和群臣议事,只不过,皇上不喜约束,大部分时间均是在御书房处理政务。

    今日,皇上由于忧伤太子的病逝,脸犯戚容神情萧索,好似老了好几岁,很少说话。

    诉职很简单,王铮和马闯先把提前写好的诉职公文交上去,然后说了下各自在管辖区域内,近几个月来,军事和政事的得失利弊,以及对以后的设想,就算完了。

    至于做得好坏,自有皇上和房相等评判。

    王铮甚至都没有设想松江卫和蒙辽的战事,他已经被解职,没有了松江卫的兵权和指挥权,现在只是挂着上柱国的勋衔,等于是再次赋闲在家,松江卫以后的安排已经不归他管。

    “王将军,松江卫的战事已毕,那五个军的将士,是否也该归建了?”兵部尚书陈琦犹豫着问道。

    王铮看了看陈琦,他知道这不是陈琦的本意,估计是朝堂上其他人的声音,他现在有点顶不住压力了。

    “如果朝廷,还想让蒙辽再来一次或者是多次,像上次入境后就连克数十州县,导致我大郑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现在就把那些将士召回也行。”

    王铮不阴不阳地说道。

    王铮的一句话,就没人再敢搭腔。

    谁也不想做让蒙辽军肆意入境,肆意占领城池屠戮百姓的罪魁祸首。

    “可是・・・”房相是当朝首辅,一般情况下的议事,均是由他主持,他自然不能任由御书房内冷场下去。

    “可京师的兵力被抽走了十万,现今京师的兵力空虚,如何是好?另外,松江卫已无战事,三十万的将士都留在松江卫境内,怕也是不妥。”

    “京师自然不能一直空虚,可由南方暂时抽调将士补充。至于松江卫的那三十万将士,房相,属下请问,朝廷,还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王铮的这句话也是极为凌厉,朝堂诸公,没有人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

    那一大片被蒙辽统治了近百年的区域,太祖时期就想收复,可他两次亲征均是大败而回。 皇上郑成也想收复,他想完成他老爹的遗愿,他也想做一个能为大郑开疆拓土的皇帝。

    底下诸公更不用说,谁都想收复失地名垂青史。

    可战争不是儿戏,战争打的是钱,是粮,是国家的实力,是将士的性命。大郑这两年的经济刚刚开始腾飞,国库好不容易地才充足了一次。

    可燕云十六州,蒙辽不可能轻易放弃,要打起来,只能是一座城一座城的硬啃,全部打下来,需用几年都不好说,朝堂诸公对国库的收入,能不能扛得住连年的征战,也是心里没底。

    “收复・・・朝廷自然是想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王将军,国库的收入,你觉得能支撑和蒙辽的连年征战吗?”

    户部尚书钟肃皱眉问道。

    打不了就不说了,只要打起来,最发愁的其实不是兵部,兵部只需调兵遣将就行了,别的没他的事儿。

    最发愁的是户部。兵部需用的钱粮兵甲各种战械等等,全都得户部出钱出粮。

    所以平时,户部也最怕打仗,特别怕打大仗。

    而硬夺燕云十六州的仗,肯定是硬仗,钟肃估摸着,大郑将士没有三年的浴血死战,燕云十六州就没有全部夺回来的可能。

    “请问钟相,如果和蒙辽大打出手,国库能支撑几年?”

    钟肃先是伸出一根手指,后来自己也觉得糊弄人糊弄的太明显,就又伸出了一根。

    “两年,最多两年。”

    “哈!也不错了,我以为只能支撑一年呢!有两年,足够了。”

    王铮大喜,按他的计划,用不了两年,他必能打到蒙辽的盛京城下,逼迫蒙辽的圣宗耶律隆旭和他签订城下之盟,他要让蒙辽割地赔款。

    他王铮都是大郑的辅国大将军了,肩负着保卫国家保卫百姓的重任。蒙辽竟然还敢提兵犯境,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肖太后和蒙辽圣宗耶律隆旭知道,他王大将军有三只眼。

    “可是,王将军考虑没有,西夏呢?吐蕃呢?真腊呢?据兵部雁山卫来的公文,蒙辽三族被灭以后,回纥诸部也开始蠢蠢欲动,觊觎雁山卫所属,草原上那一大片我大郑的国土。这些都怎么办?”

    “不用担心回纥,他们更弱,甚至连韩庚对付他们都是大材小用。假如和蒙辽打起来,韩庚和项梁、万喜、高丕都得调回来。雁山卫有韩客和石坤率四万将士镇守,只要西夏和蒙辽,不率大军舍近求远去攻打,就没一点问题。薛韶和戴忠,以及木风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现今也已可堪大用,有他们几个在雁山卫,打趴下回纥轻而易举。”

    “燕云十六州必须收复,和蒙辽这一仗避免不了。西夏是个硬茬子,最不好对付,但西夏现在是以增强国力为主,小打小闹的练兵有可能,一两年内不会和大郑大动干戈。所以,我才想在和西夏动手之前,尽快拿下蒙辽。”

    “至于吐蕃,他们的实力也太弱,现今当家的吐蕃赞布性子也不够强悍。我判断,三五年内和吐蕃无大的战事。还有真腊,呵呵!真腊不值一提,只要法子得当,真腊可不战而降。”

    王铮的一席话,说的大家均是目瞪口呆。

    合着,所有人都头疼的不得了的事,在杀神王铮的眼里,仅仅只有西夏才勉强算是他的对手。并且,西夏还是在两年以后才是他的对手,现在都算不上。

    别的异族均足够强悍先不说,但就说最弱小的真腊吧!

    真腊虽说国小力弱,多是步卒,轻骑极少,可真腊的境内多是山地,几乎全被森林覆盖,道路曲折难行,境内毒瘴横生。

    几百年来,中原的王朝数次征伐真腊,均限于道路艰难后勤接济不上,两军对阵敌军一战即溃,可却不停地从大树后草丛中钻出来,使用简易的武器和捕兽的器具,给中原王朝的军队以致命偷袭。

    到最后,中原王朝的军队,往往是毙敌五百自损一千,得不偿失,艰难占领真腊以后,不长时间他们就会再次起兵造反。

    真腊蛮荒之地,民众不好教化,也确实没太多的资源。到了后来,就干脆任由真腊自立,中原王朝再也不管不问。

    可现在,王将军竟然说,只要法子得当,真腊就能不战而降?能吗?这小子,太小看真腊了吧?

    “一派・・・”钱望大袖一拂,张口就想怒叱王铮的大言不惭。

    可他突然想到,这个他始终看不惯的家伙,现在可是他的孙女婿,听自家孙女说,他为了维护孙女钱明珠,把皇上的堂弟都打了一顿。

    因此,不看僧面看佛面,钱望决定,今天不骂他了,只和他说正事讲道理。

    “是这,西夏虽然不可轻视,但也绝无王将军所说的那般严重。以老夫看,还是蒙辽最为难打,蒙辽建国一百多年之久,无论还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均已自成体系。加之燕云十六州被蒙辽统治已久,民心已只认蒙辽,势必会增加我大军攻克那十六州的困难。和蒙辽的仗一旦打起来,两年怎能会够?老夫觉得,没有五年的国库支持,难。因此,老夫认为,蒙辽,暂不可打。”

    “钱相所言极是。”王铮举手投降,他懒得和钱明珠的爷爷斗嘴,也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给自己的媳妇面子。

    “既然王将军也认为钱相说的对,那蒙辽之事暂缓,可召回诸路援军,各回原驻地,松江卫折损的将士,可从边军里补充。”

    房相想一锤定音。

    王铮哪能让他这么做啊?他不想和钱望斗嘴,并不表示他也会屈服别人。

    “房相不可,即便国库的储备暂时还不足,蒙辽也必须打。如果明年开春不先下手为强,等蒙辽采取主动,就又会和今年一样的处境。”

    “松江卫的边境,除了松州和江州之外,其他城池均是兵力不足城防不强。再往南,所有城池的城防更是形同虚设。”

    “属下觉得,房相,你是当朝首辅,你应该早已发觉,我大郑军事的诸多弊端。可是,你为何不改变现状?不让我大郑的边境固若金汤呢?你为何屡次提议裁剪边境的兵力呢?边境屡被异族入侵,你就忍心看着,那些城池里的官员和将士们战死?你就忍心百姓们惨遭屠戮流离失所?”

    房炫普面色羞惭,无言以对。
………………………………

155章 拟议撤军

    这时,钟肃插话道:“王大将军,你既然不同意退兵,那你刚才还说钱相所说的极是?”

    “他是我媳妇的爷爷,我怎能和他抬杠?”王铮回答了一句,然后继续转身面对房相道。

    “房相,国策该变了,蒙辽能自创出两院制,能使契丹和其他民族的人,和我燕云十六州的汉家子弟和平共处,这才能兵强马壮。西夏能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农耕,鼓励经商,不轻视境内的汉家子弟,还能收复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产出河套名马。咱们大郑的朝堂诸公,怎么就看到了国库里的那点东西?怎么就知道捂紧了口袋,就不知道重视军事呢?”

    “你们就不能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军事,两手一起抓,两手都很硬吗?文官压着武将一头,对你们来说,就那么重要吗?你们到底是为了大郑着想,还是为了你们文官集团的利益着想?”

    “竖子,真是一派胡言。”钱望终究还是忍不住了,他率先怒叱王铮道。

    王铮没理他,继续对着沉思中的房相道。

    “我大郑的经济实力,宇内可说是首屈一指,可动辄就被一个贫穷的都穿不起铁甲的异族,很轻易地就能击溃数千里,直到澶州,澶州距离上京城,仅仅只有一两百里,即便是绕行,也不过才四百多里的路程。几乎是已经兵临上京城下,你们还想让这种情况发生多少次?”

    “房相,我今天说的话太不好听,可国家的事情就像是在过日子。皇上是家主,咱们这些朝臣就像是在养家的几个弟兄,既要保证自家吃穿不愁,还要搞好邻里关系。可既然邻居太蛮横霸道不讲道理,不让咱们好好过日子,那兄弟们就只能团结起来,打他娘的,把他打怕了打服了,他以后也就不敢惹咱们了。”

    “住口,你这竖子,住口。”大学时裴韬也怒叱道。

    他也忍受不了王铮所说的,谁都做的不对的,只有他王铮才是正确的论调了。

    “裴卿,让王将军说。”皇上倒是听的津津有味儿,王铮所说的话,太是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