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大将军-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无需太过担忧,・・・”马闯喝了口茶汤后说道。
“王将军的考虑虽有道理,蒙辽和西夏的确是不可不防,但也无需太过担忧。年后,朝廷只需去收复燕云十六州,陇西卫的战事,自有老夫与之周旋,・・・”
“马督,切勿轻视西夏啊!”陈斌提醒道。
“无妨,老夫虽无直捣黄龙府之能,但坚守陇西卫的城池不失,却还能做到。”
代老将军和程霸面有惭色。
上一次的蒙辽入境,整个松江卫的防地,仅剩几个坚城重镇没有被蒙辽大军攻破,其他的数十州县,全都毁于敌手。
两人的一世英名,就毁于那一战之中了。
陈斌听马闯的意思,还是不把西夏放在心上,只得再次提醒道。
“马督可知王大将军所说的北宋之事?”
“当然,陈将军何出此言?”
“那么,马督可知,北宋也有一个被辽国大军连克数十州县,后来三面包围澶州,北宋的皇上同样是御驾亲征,却和辽国签了澶渊之盟的事?”
“知道,如何?”
“马督可曾听说,当初在澶州,王大将军一战既击毙敌军主帅萧达凛后,曾问皇上说,敌军假如求和怎么办?”
“老夫听说过,当时连皇上带所有大臣,全都赞成蒙辽的求和,那又如何?”
“因为皇上和所有大臣全都赞成蒙辽的求和,因此王大将军太是激愤,他认为澶渊之盟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所以他为了阻止澶渊之盟事件的发生,即亲率五万步卒和两万五千轻骑,硬抗蒙辽大军营里营外共计二十万人马。马督觉得,王铮不惧风险亲赴险地,却是为何?”
“为何?”马闯愣了,代老将军和程霸也是不解。
“老夫认为,王大将军已经看到,他那日假如不出兵,蒙辽不出两日,必会遣使求和,皇上就会答应蒙辽的求和,我大郑也就会有一次和蒙辽的澶渊之盟。”
“不会,那个北宋,本就是王将军根据我大郑的情况杜撰的,即便和蒙辽签了盟约,也不一定就会丧权辱国。”
代老将军不同意陈斌的看法。
“是极,北宋之事就是个故事,不可当真。”马闯言道。
程霸摸着下巴没吭声,但陈斌看他的表情,他显然更不信那个北宋的事情是真的,他也认为那时王铮编的故事糊弄人的。
陈斌不理他们三人的反映,自顾自说道。
“假如当日王大将军没有出兵的话,蒙辽有可能真的求和。大家试想,蒙辽的主帅萧达凛战死,敌军士气大弱,而我军南面的援军源源不断而来,北面还有松州、江州、定州、冀州等,十数个州县未被蒙辽攻克,假如那些城池的守军,为了澶州城内的皇上,均拼命死战的话,打破围城敌军的封锁,急赴澶州,合围澶州城外之敌?以解澶州之危,有没有那个可能?”
“嘶・・・”
三人捋着胡子陷入沉思。
的确,极有那种可能,蒙辽军被包围只是早晚的事,他们求和退兵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王大将军猜到蒙辽会求和,猜到皇上会答应,这才硬着头皮出兵,打破了蒙辽求和的企图,避免了澶渊之盟的出现,避免了割地赔款的欺辱。也给咱们大郑,留下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大家说,那个北宋的故事,真是王大将军的杜撰吗?”
“嘶!陈将军是说,王将军还能看透以后的事情?”
“老夫不知王大将军能不能看透以后的事情,但他高瞻远瞩,从一些蛛丝马迹之中,能够预料到以后可能会发生的大事,却是极有可能。比如,两年后西夏的威胁。”
澶州之战,这些人早就听说过,王铮说的蒙辽会求和的假设,他悲愤的怒吼,他不等援军到来就迫不及待的出兵,他以七万步卒,包围大名府内的肖太后和耶律隆旭,他出奇兵迅速解了其他城池之危。
可当他快要腾出手来攻打大名府,生擒肖太后和蒙辽的圣宗耶律隆旭的时候。却因为轻骑太少,敌军势大,却被他们逃脱了。
这些事,众人都听说过,有些事,刚听到时,他们还不以为然,比如王铮的悲愤怒吼,很多人事后听说,还说王铮是小题大做,故意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
可现在听陈斌一一道来,当时的情景,王铮显然已经预料到了,别人都想不到的很多事情。
假如那次皇上真和蒙辽签了澶渊之盟,那么,十万两的岁币不说,二十万匹绢也不说,但就是燕云十六州所属的大好河山,朝廷等于是承认了以后归蒙辽所有,就再也难以收复。
想透了这些,王铮的所作所为,顿时让几人均是特别汗颜。就连马闯,也第一次的感觉到了他和王铮的差距。
他第一次觉得,王铮也许真的不是徒有虚名,他灭哒突驱蒙辽的轻而易举,也许真是他能想别人之所想,别人却完全猜不到他会做什么。
幸运一次两次还有可能,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幸运下去,王铮的战绩,真的是他生生凭本事打出来的。
“马督,你觉得,王铮对西夏的忌惮,有道理吗?”陈斌看到马闯额头的汗水,就不由问道。
现在已是隆冬时节,堂房里即便烧着地龙,也没到出汗的地步,很显然,马闯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道理?有什么道理,王铮仅凭一首词的猜测,就说西夏多么的恐怖,这不算是道理。不过,老夫已相信他的猜测,不管他的猜测有没有道理,老夫都会慎重对待。”
只要马闯能慎重对待就好,这也是陈斌对马闯说这番话的主要目的。
看看天色已晚,代老将军吩咐准备宴席,于是,四人就在代老将军的堂房里,边吃边聊。
“老将军,你说,王铮那厮咋就那么能呢?他咋啥都会呢?”马闯一口喝干了一两雁山老烧后,抹了把胡子问道。
“你问我,我问谁去?老夫就知道,和他比,老夫差远了。”
“那你还和他在皇上的御书房里厮打?”
“嘿嘿!那时你还是个柱国,满朝堂,就我俩是上柱国,我不和他打,还能和谁打?”
马闯愕然,这话说的,难道,这也是你们当着皇上的面打架的理由?
“哈!马督,你这次来看代老将军还行,说明你还是个念旧之人,可你现今也是个上柱国了,以后可就不能随便就来了。说不定,你也得分别和代老将军和王铮打一架。”
陈斌一边吃一边嬉笑着说道。
“为何?”马闯依然不解。
“唉!・・・”程霸叹了口气,他都不知道马闯是怎么混到上柱国的,竟然连这个都不懂。
也许,这就是命吧!马闯只是小胜一场,居然恰好因为朝廷需要一位上柱国,用来抗衡王铮,结果就便宜了他。
可自己督领松江卫时,申四和管贤也曾经连番大胜,却什么封赏都没有。这一次,因为蒙辽的入境,居然被朝廷勒令在家反省两个月了,他上哪说理去?
“马督,平衡啊!咱们武职将领,有那些文官在皇上耳边的教唆,怎么能一团和气?怎么敢表示亲近?马督,代老将军的府邸,你以后也是不能来了,就如陈将军所说,你要想坐稳你的位置,也该和代老将军打一架了。哈哈!”
程霸取笑马闯道。
“代老将军待我恩重如山,我怎能和代老将军打?我要打也是和王铮那厮打,老夫最讨厌那个小白脸。”
马闯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但他依然拗着头说道。
“不可不可,代老将军越是和你亲近,你越是要和他打一架撇清关系。结党营私啊!”程霸解释。
“不用,老夫听闻,房相今日正在起草遏制结党的条文,但同时,却也严禁肆意以结党的借口攻击同僚,大家和平时一样就好,私交相厚不算结党,无需太过担忧。”
朝廷的动向陈斌最清楚,他是大梁将军府的主官,每次早朝必须参与,还是皇上幼时的伴读,极得皇上的宠信,算是大郑朝堂的百事通。
“唉!党争之事,确是该警醒了,不然,我大郑的祸事,必会先从朝堂引起,那些文人的所作所为,委实是越来越过份了。”
代老将军心有感触,叹息说道。
“确实如此,当下,我大郑文官当道,一直看不上咱们武将就不说了。但某些文官,竟然还想对边镇的军事指手画脚,这也是我大郑军事羸弱的主因,王将军所言军改之事,必须执行。否则,那北宋被打破京都掳走二帝,被分为南北两朝之事,我大郑也有可能发生。”
陈斌久处朝堂,对朝堂上所有人的表现最是清楚,也是有感而发。
“幸好,有王大将军在,他天不怕地不怕,顶住了不少文官们的压力。他凶名在外,不管是谁,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哈!那些人都对他没有办法,他的提议,很多人竟然都不敢反对。”
前一段时间,程霸虽在松江卫,即便现在在上京时,他因为只是个柱国,也不用上朝。但鸡有鸡道鸭有鸭道,凡是朝廷大员,谁都有自己的路子打探消息。
比如,王铮和皇上房相今日在御书房的谈话,他们还没结束,王铮还没有走出御书房的时候,好些人已经知道了他们谈话的内容。
在宫城内,几乎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四人正在边吃喝边闲聊,门帘一掀,一个下人进来看了看代老将军,却既不走近又不说话,只是弯腰垂首站在门内。
代老将军自然知道原因,就放下酒杯,起身走了过去,那人附耳对代老将军说了一番,然后掀开门帘走了出去。
………………………………
160章 聚会3
“何事?”陈斌问道,这么神秘,肯定是有新的消息了,代老将军家他是常来常往,比较熟悉。
“王将军・・・唉!”代老将军长叹一声,欲言又止。
“何事?说啊!”马闯急道。
“莫非是,王大将军担忧国事,给皇上上了奏折?”陈斌猜道。
“然,王将军和皇上房相的谈话不欢而散,他的建议多不被采纳。但他心忧国事,回家后就给皇上上了两封奏折,他坚信自己的猜测没错,他坚持认为燕云十六州必须得尽快收复,要不然,没有太行山脉和长城防线的天险,上一次的事情就还会无数次重演。唉!他坚持说,上一次那些州县的丢失,非是老夫和程将军指挥不力,实是军制对我等限制的太多,换谁都无能为力。”
“唉!王大将军,实为英明睿智之人也!”程霸感慨道。
“还有呢?”
“还有就是西夏,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说西夏不动则已,动辄就会毁掉我大郑的半壁江山,更严重的话,甚至会,・・・算了,不能说出口,太严重了。”
“他还是仅凭那一首蝶恋花就这么猜测?有没有别的理由?”
“没有,这次什么理由都没有,但他就是这么猜测。”
陈斌、程霸和马闯,闻言俱皆陷入沉思。
良久,马闯沉声说道:“他屡次这么强调西夏的危害,看来必有所持,但他只是猜测,没有充分的理由,却实难让人信服。但老夫身为辅国大将军,也不能拿皇上的社稷江山和百姓,用来和他赌气。这样,假如是他亲自领兵对付西夏,老夫虽然还是稍有不服,却甘愿让贤。”
“他担心皇上提防他,不通过他提议的军事行动,提出可由曹显和韩庚领兵。”
“曹显和韩庚?”马闯一听顿时大怒,伸手就想拍桌子站起身。
“你别急,这么大的年纪了,暴脾气还是改不掉,坐下。”代老将军曾经是马闯的上司,对他的提携不少,也唯有他敢斥责马闯了。
马闯乖乖坐下,脸上却依然是气愤难平。
“老夫觉得,王大将军屡次提及西夏不可轻视,为了引起皇上的重视,也怕皇上对他怀有猜忌,竟然如此屈辱地自甘隐于幕后,由曹显和韩庚领兵拒敌。嘿嘿!老夫虽不知王大将军的道理,却也坚信王大将军的所为,全是为了我大郑。”
陈斌捋着胡须沉吟着说道。
“老夫也认为,王大将军的所思所想,非是常人能所及,他坚持这么做,必有道理。”
程霸也赞成道。
他刚到松江卫赴任时,立功心切,不顾属下的劝阻贸然出击,一战即大败,他假如不是化妆逃出了险境,必会被蒙辽军生擒活捉。
可后来,王铮担心松江卫一败涂地,会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会导致松江卫全境被蒙辽军突破,就通过兵部,迅速把申四调到了璧县任璧县守备。
结果,申四带着两千老弱病残,骑着骡子瘦马,却四战四捷。
松江卫境内的哒突军和蒙辽军,还以为王铮到了松江卫,连忙各自退兵罢战,这才保住了松江卫的战火不至于继续燃烧,同时也保住了程霸的提督位置。
后来,管贤也调任松江卫,接任中军司马一职,他和申四联手,数次和蒙辽军的小规模激战,屡战屡捷,使程霸这个提督的声威大震,也使松江卫的将士们士气高昂。
所以,从那时起,程霸就打心眼里,对王铮甚是佩服。
申四此前仅仅是王铮的亲兵队长,就已经那么能打,曹显和韩庚是被他亲自教出来的,岂不是更厉害?
“老夫不服,王铮那厮,忒也看不起人,想那曹显韩庚,两年前尚且均是个五六品的小将,不过是时运好,才一跃而成了名将,现今却要老夫・・・”马闯瞪着眼珠怒吼道。
“服不服的都无所谓,只是,马督,假如王将军所言一语成戬,你可担得起丢失大郑半壁江山的责任?”代老将军提醒道。
“这个・・・老夫担不起,谁都担不起,只是・・・”马闯胆怯了,谁丢了大郑的半壁江山,谁就是千古罪人,会受到大郑的亿万百姓唾骂,他真的担不起。
“没有只是,没有也许,一切皆有可能,你既然担不起那个责任,何不让敢担责任的去挑重担?”
陈斌也劝道。
“老夫・・・老夫,一切听朝廷的安排,”马闯退缩了。
他在松江卫时,就没占过蒙辽的便宜。换防到了陇西卫,偶尔和西夏野战,基本上都是败多胜少,这还是西夏王以练兵为主,没有真的和他死拼。
后来他只凭坚城固守,再不和西夏军野战,这才让旨在练兵,没想过攻城的西夏王退兵。
他虽一直不服王铮,认为王铮的运气太好,却没太大的本事,可是,运气不是一直都会有的。
从上次王铮紧急时刻,率兵把蒙辽大军赶出了大郑的过境,他开始不得不服王铮的领兵能力。
换了他,他一是没有能力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击毙蒙辽军近十万人,更不可能那么快地把蒙辽军赶出国境。
他甚至都不敢亲率五万步卒和两万五千轻骑,硬抗蒙辽的近二十万彪悍勇士。
并且王铮还打胜了,毙敌数万,还夺了蒙辽的大营,缴获无数。蒙辽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假如晚走一步,他甚至有可能生擒他们母子。
那一战,所有看到王铮战法的文武都坚信,王铮所率的兵力太少,如果他的兵力足够的话,蒙辽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绝对跑不了。
王铮的那些战绩,他虽不是亲眼所见,但是那天在澶州城头,拿着望远镜亲眼所见的大郑官员多了,一个人对他说谎,不可能所有人都对他说谎。
也是因此,现在大郑的那些越来越嚣张的文官,却谁都不敢对王铮龇牙,王铮的本事,确是非他马闯能及,不论是哪一个方面。
・・・・・・・・・・・・・
四位武将在代老将军家里聚会的时候,房相家的书房,右相吕进和兵部尚书陈琦,也在和房相谈话。
不仅如此,今日夜晚,很多朝中的重臣,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朝政。
大郑已逢多事之秋,蒙辽近年来越来越密集的屡次越境烧杀抢掠。
西夏国内巨大的变化,数年前就已建成的夏宫,不输于大郑皇宫的巍峨高大,西夏王在两年前和大郑悍然决裂自立为帝。
这些都预示着,西夏的崛起已不可避免,王铮的担忧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但从皇上到房相,包括所有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西夏王两年前就已自立为帝,但他这两年来,却没有对大郑有什么太大的动作。
所以,软弱厌战的皇上和所有文官们,均不相信王铮仅凭一首蝶恋花,就猜测出西夏一旦筹备好以后,就会危及大郑政权的可能性。
西夏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物资匮乏,全国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才区区的五六十万人马,只是大郑兵力的零头。
因此,所有人都认为,西夏攻克几个州县,抢掠一些人口财货有可能。但绝不可能危及到大郑的政权。
房相和皇上等一样,也是这么认为的。
“房相,王将军所言,绝不可轻视,房相试想,自从认识王铮的那一天起,他可曾说过一句虚言?”
右相吕进一直都对王铮有着盲目的信任,他坚信王铮所说必有原因,虽然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和别人一样,他也不相信王铮能看透后世的事情。
“嗯!吕相所言极是,虽说,老夫也觉得王将军是危言耸听,但提早防备的话,虽说费了些许钱粮,却总不会有大错。”
房相斟酌后说道。
他也害怕王铮的所说万一成真,那么,他和皇上和所有文武众臣,这些年所做的努力,就尽皆付诸东流了。
“房相,既然王将军所说的那些话,不敢全信却又不敢不信,咱们不如做两手准备,・・・”
陈琦沉吟着说道。
“陈相无需顾忌什么,请讲。”
“房相,就如王将军所说,燕云十六州必须收复,否则我大郑的京师,就始终处于蒙辽的威胁之中。属下觉得,给王将军一年时间,就让王将军带兵打打试试看。而西夏这边,再调集几万兵马过去,加强防卫,如何。”
“不妥,・・・”吕进插话道。“松江卫已有十万兵马驻守,再加上这三十万的援军,就是四十万人马,把四十万大军交给王将军,估计・・・嘿嘿!”
“嗯!吕相所言有理。要不这样吧!从松江卫的援军里,挑出十万步卒,赴陇西卫协助守城,只需凭坚城固守,不需和西夏王野战。而松江卫另派提督人选,留十万人马驻守,让王将军带二十万人马征伐蒙辽。他有权让松江卫协助,却无权调动和指挥松江卫的兵马,这样做可好?”
“不妥不妥,这么做,王将军就太委屈了,让他做最艰难的事,却对他没有丝毫的信任,不妥。”
“以老夫看,让王将军坐镇上京,统筹安排指挥全局,任命曹显为松江卫提督,雁山卫的那些骄兵悍将,现在每日却无甚战事可打,委实可惜了。另调数万将士赴雁山卫,让卫晃尽快教导,把雁山卫那些虎贲一分为二,充实松江卫和陇西卫的边境。如何?”
“善,大善,房相所言极是。若果如王将军所想的那样,陇西卫甚危,而燕云十六州的却均是攻城硬仗,没有大郑虎贲的强攻,确实不太好打。”
“那就这样定了,吕相,这些日子你多辛苦些,标准件的全大郑实施。防范结党和禁止利用结党之理由诬陷同僚的事情,以及训诫昭告各地官府,责令户部、吏部、工部和刑部的主官,在他们所辖的范围内,下属各级官吏务必严守职责,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还有武举以及提倡民众练武强身之事,今后文武不得互相轻视,不得内斗之事等等。这些事,你多操心。老夫这几天就把主要精力,放到军改和太子的丧事上,防备蒙辽和西夏,是国之大事,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兵马的调动,老夫明日和皇上商议之后才能定。”
“属下明白。”
就这样,三个文官在房相的家里一番密议,大郑的许多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要不王铮说大郑太重文轻武,所以才会导致国家极其富裕,但军事极其羸弱。
房相和吕进一辈子都是文官,陈琦虽说是兵部尚书,但他其实也是个文官,六部尚书都是文官出身。
在朝堂上,武将几乎没有发言权,武将只有在文官做出重大决策后,领兵出战打仗的权利。
提督认命,兵马调动,这么重要的大郑军事的问题,竟然在没有一个武将参与的情况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就是大郑体制的悲哀。
若没有王铮的坚持,大郑的未来,真不知道会走向何方?也许,那一个和大郑像极了的北宋的结局,的确就是大郑以后的结局。
………………………………
161章 基本满意
王铮坐在家里什么都不知道,左相房炫普,右相吕进和兵部尚书陈琦,已经安排好了他的事情。
第二天,在房相进宫和皇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