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书虫的世界-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辨、是非不分的错误,好在雁门关外有金刀寨阻隔,就算丁大可想要为虎作伥,也没有太多的机会。

    批评教育之后,李舒崇又问起丁大可,军饷事件如何善后?丁大可就把“将方庆革职拿问”的方案告诉了李舒崇,请李舒崇“指点”。

    李舒崇知道,明年,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即将发生著名的“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樊忠的铁锤锤死,王振同党全都没有好下场。他含蓄地“告诉”丁大可:“王振飞扬跋扈,坏事做绝,祸国殃民,日后必有大难。虽然王振死有余辜,却害人不浅,如果你被朝中大臣认定为他的朋党,将来一定会被牵连,甚至会株连九族!这次军饷事件表面上看是祸,祸福相依,其实对你来说反而是福。如果你能自请处分,弃官归田,应该能与王振划清界限,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和全家老小的安全。”

    “自请处分?王振会不会对我心怀不满,痛下杀手?”丁大可惴惴不安地“问”道。

    “王振目前处在鼎盛时期,势力极大,所谓小人得志,难免会挟怨报复,不可不防。你可速将一家老小秘密送到江南西道饶州府昌南县的高岭山,隐居于崇山峻岭之间,你自己可在昌南书院内任职。待王振伏诛,大局稳定之后才可抛头露面,并且绝不可再度为官,须知仕途凶险,难免有人会翻出你与王振的旧账。还有,要想弥补自己的过失,你以后要多传弟子,将书院派的武功和精神发扬光大。记住,千秋功与过,留与后人说!”

    丁大可虽然一时糊涂,但在全家人性命攸关的时候,还是决绝果断地抛弃了荣华富贵,一边集中所有的书院派弟子,准备在几天后护送自己一家老小暗中来到昌南县高岭村。一边上书朝廷,把军饷事件的责任全部抗在自己身上,自请撤职。被无罪释放的方庆从此对丁大可死心塌地,至死追随,也成了书院派的人才。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舒崇将所有的书院派弟子集中起来传授武功,也把传承华夏文明,振兴书院派的重任托付给了这些弟子。临别之际,丁大可要把一幅雁门关的画送给李舒崇,被李舒崇谢绝了,留给他做传家之宝。只是提笔留下了一首藏尾诗: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值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

    。。。
………………………………

第七十三章 文非的怒火(上)

    雨过天晴云破处,

    诸般颜色作将来。

    一抹红霞破云出,

    千年瑰宝耀九州。

    清晨,李舒崇从睡梦中醒来。

    醒来的时候,手里拿着的是丁大可送给他的一件特别的瓷器。

    十年前,丁大可见李舒崇临别之际只带走了一个青花瓷瓶,知道李舒崇喜欢收集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所以在他任职雁门关总兵期间,也渐渐喜欢上了收藏这些玩意儿。众人知道了他的这个特别的爱好之后,哪有不奉承之理?于是很多人都有意留心起这些瓶瓶罐罐的东西来,丁大可也收藏到了各大名窑的瓷器。雁门关有个偏将,名叫曾建,祖籍河南南阳,自小在河南郑州长大,听说过有关柴窑的传说,便托人四处打探消息,不惜重金求购,终于觅得一件据说是”雨过天晴“的名器,献给了丁大可。

    在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历史中,唐末五代至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走向了一个全盛时代。越窑的“秘色”瓷,后周“柴窑”器,以及后来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等。各地名窑林立,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盛况”。其中”柴窑“乃古代公认的第一名瓷(那时景德镇也烧瓷器,只是知名度还不高)。古人论瓷,必曰“柴、汝、官、哥、定。“柴窑位于诸窑之冠。只是千百年来,世人寻寻觅觅,很难见到“柴窑”的真品,于是就把'钧窑“替补到五大名窑之中,变成了现代所说的”汝、官、哥、定、均“。钧窑本来就是仿柴窑而闻名的,在釉色上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上故有:“家有万贯,不抵钧瓷一片”之说。”替补“尚且如此,原本排名第一的”柴窑“名器之珍贵可想而知。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某年夏天,午后的阵雨渐渐停了,世宗皇帝走到室外,观看天空中的风云变幻。一缕阳光,照射在青紫色的云层上,从薄薄的云层中渐渐地透露出一抹红霞,远处已是一片朗朗晴天,景色十分迷人。世宗皇帝感叹这大自然的神奇和造化,心情十分愉快。这时,窑工走来向世宗皇帝请示,要烧制什么器型的瓷器,世宗皇帝便想将这大自然的美丽景像烧制在瓷器上,愿自己的江山永远美丽安祥,也供自己玩赏。便指着云薄处的迷人景色,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著般颜色做将来”。这诗一般的批状,开创了我国古代陶瓷由单色釉向多色釉发展的道路,为此后的钧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柴窑”的工匠们想尽一切办法,将“雨过天晴”瓷分三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天晴)“天晴”是整个器物的主要部分,“柴窑”的工匠们用近乎白色的青釉来表示“天晴之色”。后称为“月白色”。

    第二部分:(雨过)。怎样才能在朗朗晴天之上展现出下过雨的迹象呢?那就要有“云”,但这“云”不能是“白云”,“白云”是没有“雨”的云,也不能是“乌云”,乌云是要下“雨”的云。柴窑的工匠们经过反复试验,用“青与紫复色釉”来表示“雨后之云”,那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三部分:(云破处)这是整个批状中最为要紧之处。“云破处”也就是太阳将要穿破云层时的美景之处,这“云”是要“破”出来的,而不是涂上去的釉色。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柴窑”的工匠们用集体的智慧,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柴窑”的工匠们用独创的“破色”工艺,一字不差地完成了批状的御命。创烧成功了举世闻名的千年瑰宝“柴窑”(复色釉――雨过天晴瓷)。

    可惜”雨过天晴瓷“创烧成功后不久,战争就爆发了,”柴窑“的工匠们为躲避战乱,便四处避难。宋朝成立后,很多工匠们又聚集在均州重新建窑烧瓷,只是民窑很穷,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只用了普通工艺来烧制单色釉的瓷器,所以说钧窑是柴窑的延续,一脉相承的。

    李舒崇只带来了这一件名器,其他的瓷器全都由丁大可运等人秘密送到了高岭。为躲避战乱,李舒崇”建议“丁大可,将所搜集的五大名窑的各种精美瓷器全部埋藏起来,只等后世的接手人来决定是否开启这个宝藏,接手人必须是书院派的掌门,还要能够续上李舒崇所提的那首藏尾诗。

    李舒崇把手里的”雨过天晴“名器放在了茶几之上,藏在了元青花瓷器的后面。李舒崇知道,这是一个很贵重的东西,几乎就是一个孤品,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很值钱了,不像这个青花瓷瓶那么普通,廉价。

    除了洪都建筑集团的总经理黄长春以外,李舒崇很久没有和洪都府的其他朋友们联系了,开学在即,很多事情都急需处理,李舒崇打算尽快去洪都府一趟。不过,还是先联系金玉轩的老板文非问候一下大家吧。

    李舒崇打开微信,和文非视频通话起来。李舒崇简单说明了一下最近的情况,对于疏忽了朋友们之间的联系深表歉意(白天忙于各种杂事,晚上忙于穿越,也确实太繁忙了一点),他打算今天就去洪都,主要有这几件事情要解决:一是看看电视台能否帮忙制作几期直播的节目,书院派的传统武术只有通过直播,才能让人不会误以为是电脑特技;二是想去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洽谈一下,寻找一批名师来昌南县,给书院派的弟子们长期补课;三是李舒崇想了解一下古董瓷器的市场行情;四是推广书院派美女学员的招生项目。

    文非一听,这么多事情,知道李舒崇确实是很忙,于是他也直截了当地告诉李舒崇,让他安心来洪都就可以了,文非会帮忙召集洪都八友,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想办法帮他解决。电视台的事情当然找洪都府电视台的台长杨波。名师补课的事情就找白云学院的院长胡镇,他的一个亲戚在办了”九州教育“,在省城洪都府的口碑相当不错。至于美女培训的项目情况还不大了解,大家碰面以后再说。古董瓷器的时期当然就找文非自己了,古玩城的大腕,不找他找谁?

    说到这里,文非忽然发现,视频里的李舒崇身后好像有一个青花梅瓶。看图案好像是传说中的元青花,莫非就是这个古董瓷器?文非急忙让李舒崇把摄像头对准这个青花瓷瓶,只见这个梅瓶口小肚圆,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的牡丹花纹雍容大气,青花颜色苍翠浓艳,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图案栩栩如生,于前几年澳门拍卖出去的那件珍品极为相似。

    文非忽然感觉口渴难耐,他舔了舔嘴唇,颤声问道:”你这个元青花梅瓶不是高仿的吧?“

    李舒崇笑道:”我忙的要死,哪有那个闲功夫?确定是古代的东西,可惜不是孤品。“

    文非顿时压抑不住胸中的怒火,大喝一声:”你就把这件国宝随手放在茶几的边上?它确实不是孤品,全世界只有三件!知道它值多少钱吗?至少八亿港币!这还是五年前的价格……“

    。。。
………………………………

第七十四章 文非的怒火(下)

    文非生气归生气,对于李舒崇的好运却是相当服气的。

    从初次见面时的六根南宋的金条,到后来的二十锭金代的金银锭,再到现在的国宝级的元青花梅瓶,一次比一次令人震撼。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不服气不行啊。文非千叮咛万嘱咐,交代李舒崇来洪都府的路上千万要小心,别磕坏了这个“国宝”瓷瓶。李舒崇哭笑不得地说:“这个瓷瓶放在我家茶几上这么久,不也没事嘛?要是都像你这样提心吊胆的,那我们全家都得不吃不睡,一天到晚盯着它算了。”

    说笑归说笑,洪都府还是要去的,李舒崇只好让老爸开上车,带上一大一小两件宝贝,直接去洪都。为了不至于惊世骇俗,李舒崇把梅瓶裹着厚厚的报纸,放在一个大纸箱子里,一路上抱着过来的。另一个小瓶子,也就是“雨过天晴”的柴窑名器,被他包裹着棉花,装在一个小盒子里,放在了背包里面。

    由于去得很匆忙,李舒崇又分别打电话给了秦雯、黄国荣和陈石来,沟通了近期的工作,嘱咐他们把各自手上的事情做好,自己有事要去洪都府一趟。

    临近中午的时候,李舒崇和老爸来到了文非的金玉轩。李舒崇的纸箱子很拉风,上面还印着“玻璃制品,小心轻放”的字样(这箱子是杂货店进货时的包装盒,也算是废物利用了)。文非一看到李舒崇背着个旧背包,扛着一个破纸箱的打扮,就知道那个国宝级的元青花梅瓶肯定是被李舒崇“虐待”了,居然就这样被运送了过来。

    文非深感无力,土豪的世界真让人搞不懂,价值数亿的古董,就这种待遇?他不想再多说什么,直接带着他们父子俩去了洪都瑞颐大酒店,这里也是洪都八友以前经常聚会的地方。

    正好是午饭时间,瑞颐大酒店的生意真心不错,大概是由于恰好处在风景区的原因吧,高端的游客真不少啊。文非领着李舒崇父子,来到了瑞颐大酒店三楼的新南轩包厢。李舒崇一看,大家都已经到齐了,正眼巴巴地看着他……手里的大纸箱子。

    显然,不提前让大家一饱眼福,估计自己就没办法一饱口福了。李舒崇很痛快地撕掉封口的胶带,打开纸箱子,在众人炙热的目光下,拿出了那个元青花梅瓶,放在了桌上。

    大家虽然目光灼灼,可是都懂古董行的规矩。一般不能轻易上手。众人反复从器型,胎质,釉料,人物神态等各方面进行论证,再加上这件元青花梅瓶的绘画技术熟练老到,一气呵成,没有回笔。画工豪放大气,线条苍劲有力,表现了与水墨画相同的艺术效果,基本上确定了这是一件真品。文非见大家都没有说到元青花的一个关键特色,便提出要用手去感触一下的要求。虽然李舒崇不屑于去作假,但就怕是别人做了高仿瓷碰巧落在了李舒崇的手里。不行,还得拿到手上仔细看清楚。

    原来,只要是有机会上手元青花,或亲手触摸过元青花底部的人,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有些看似很粗糙的元青花底(看上去很麻),摸上去却十分的光滑,甚至非常的滑腻(摸起来不麻)。元青花中的这种有特殊滑腻感的底足,并不是经过打磨或特殊工艺修整而成,而是由于瓷胎中的一种特殊材料,特殊的性质所造成,它就是麻仓土!

    麻仓土因出于昌南县新正都的麻仓山而得名,元时被称为“御土”,为官府所垄断。明朝以后成了“官土”,始称“麻仓土”。麻仓土发现之前,均单独使用瓷石制胎,因瓷石耐温低,仅1200c,烧制大型器件易出现瘫软变形,成品率低。而麻仓土的烧结度高,在1700c以下不会软化,把它掺和在瓷石中制胎可增加制品在高温下的强度,减少瓷器变形,胎骨的质量也明显提高。可以说,麻仓土的发现和使用,使烧制大型精美的元青花成为可能。昌南县新正都在哪里?就是现在的瑶里古镇。麻仓山又在什么地方?就在高岭村东北方向两千米左右,也就是李舒崇想要选作训练基地的九岭尖附近。

    从元代早期开始一直到明嘉靖、万历之间的两个多世纪,官府烧造的瓷器都是采用这种麻仓土和瓷石混合制备而成的。但是,到了万历初期,麻仓老土开始枯竭了。至万历中期以后,文献已不再见麻仓土开采的记载,代之而起的,则是“高岭土“。

    正是因为元青花的这种”看麻摸不麻“的特色,不管后人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也不管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现今的人们只能仿其表,而无法仿其胎骨。麻仓土造就的不朽的名作元青花,也就成了千古绝唱。

    听文非这么一介绍,大家也想看一看,摸一摸了。李舒崇把这个梅瓶拿起来,把瓶底朝上给大家细看,果然,这个青花梅瓶的底部明显有黑痣,局部带红色,略有鼓包现象,细看还有一点小气孔。用手触摸时却是光滑一片,非常细腻的感觉,假如是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肯定没有这种现象。于是大家更加确定,这个元青花梅瓶是真品无疑,而且是元青花中的极品,市场价值绝对在八亿元以上。

    李舒崇也不禁感叹自己的运气,随手带回来一个瓶子,而且是丁大可眼里迟早要打碎的”垃圾“,居然比万两黄金的价值还要高。看来自己对这些古董还是不懂行情啊,李舒崇也不打算花太多的精力去研究古董,还是把这些工作交给老爸和洪都八友算了。于是,李舒崇提议,这个元青花梅瓶就交给洪都八友代卖,李舒崇的底价就是八亿元,如果有超出的部分,拿出50%作为洪都八友的佣金。

    谈笑之间,数亿的项目就这样敲定了。大家这才开始用餐,至于李舒崇的几件急需处理的事情,对洪都八友来说都是小事。宴席上,李舒崇突发奇想,把自己的一个大胆的计划抛出:”干脆把元青花梅瓶的炒作,书院派的传统武功电视直播和美女项目的推广三件事情进行捆绑营销,效果肯定不同凡响,只要安排得当,肯定会得到1+1+1大于3的结果。当然,这件事情还需要再仔细策划一下。“大家也纷纷赞同,都期待着具体方案尽快出台。

    李舒崇还有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名师去昌南县长期补课的事。白云学院的胡镇院长早有安排,他告诉李舒崇,虽然九州教育的董事长张继生是他的亲戚,但是举贤不避亲嘛!洪都府的九州教育学校是一所专业从事课外文化辅导的专业培训学校,办学十多年了,有近三十所分校,教职员工300多人,学员近万人,是全省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要补课,选九州!他已经和九州教育的张董联系过了,准备组织一个得力的名师团队专门去昌南书院补课,项目负责人是白玉平老师,他原先是九州教育恒茂校区的负责人,业绩和能力都极为突出,肯定能出色地完成昌南书院的补课工作。

    眼看这几件事情都很顺利,李舒崇心里一高兴,就说起了柴窑和”雨过天晴“名瓷的事情。文非听到李舒崇说他手里还有”雨过天晴“的名瓷,顿时又怒火上升:”你别不知足好不好,极品元青花都被你碰到了,还想要什么样的国宝?雨过天晴嘛,只是千百年来的传说而已,有谁见过?北宋时期就只剩一点碎片了,你是被谁忽悠了吧?“正是:

    谁见柴窑色,

    天青雨过时。

    汝窑磁较似,

    官局造无私。

    。。。
………………………………

第七十五章 迷离又扑朔(上)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总是扑朔迷离的。

    假作真时真亦假,人们往往看不清事实的真相。

    李舒崇心里颇为感慨:丁大可眼里的“垃圾”(元青花梅瓶)被洪都八友当成了国宝,爱不释手;丁大可眼里的国宝(雨过天晴瓷)又被洪都八友当成了“垃圾”,不屑一顾!李舒崇也是无语了,这反差也太大了一点吧。难道是因为明代人和现代人之间有严重的“代沟”吗?还是因为洪都八友这些闷骚文人与丁大可这样的赳赳武夫之间文、武有别?或者是他们认定了我李舒崇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件国宝?想到这里,李舒崇索性不把“雨过天晴”拿出来了。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现在不看,你们以后别后悔啊。”大家都以为他是碍于面子,说点场面话而已,都没有放在心上。

    饭后,大家都分头去忙自己的事情,还要抽空帮李舒崇思考怎样设计出三位一体的营销方案。李舒崇让老爸开上车,带着他一起去了银行行长张荣东那里,先租个保管箱,把这个元青花梅瓶和“雨过天晴”的柴窑名器寄存起来再说。

    一路上,李舒崇上网搜索了一下柴窑被迷失的原因,发现问题出在宋太祖身上。赵匡胤出身名门,后因家境破落,二十一岁时离家流浪,被后周世宗柴荣重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了皇位,这就是“陈桥兵变”。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新的统治者的一贯作法是:销毁前朝的一切历史痕迹。况且赵匡胤又有忘恩负义之愧,故此极有可能是赵匡胤把与柴姓有关的东西,包括柴窑、“雨过天晴”瓷一同彻底销毁,不得使用,并不得记录,致使柴窑永无天日,成为了陶瓷史上扑朔迷离的悬案。李舒崇要想让手里的“雨过天晴”名器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必须符合现在的收藏界的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只有传承有序的文物才是无可争议的。好吧,柴窑的事情以后再说。

    存好两件国宝名器以后,李舒崇和老爸一起去了洪都府的广场南路,他们要去参观一下九州教育的恒茂校区。

    九州教育学校恒茂校区位于广场南路大润发超市的后面,在澳门豆捞的对面。走过恒茂国际华城的酒吧一条街,李舒崇和老爸就来到了恒茂校区门口,一抬头,就看到校区门口挂着一条醒目的横幅:九州教育恒茂分校2016年又传捷报,冷景宜同学考655分被北京大学录取!看到这个消息,父子俩对九州教育更有信心了。

    李舒崇问了咨询前台的一个姓熊的美女老师,得知白玉平校长正巧就在楼上的办公室里,于是李舒崇就一个人上了楼。熊老师还以为李舒崇的老爸是带孩子来咨询报名的呢,于是就热心地做起了家长的工作。只是她没有想到,今天的情况有点儿扑朔迷离,因为她这个“熊老师”碰到的不是一般的学生,而是一个喜欢自己拿主意的“熊”孩子。

    此刻,这个“熊”孩子正在和白校长畅谈九州教育昌南分校的事情。李舒崇先是和白校长提起了九州教育的张董,说自己是张董的朋友,希望白校长多多关照。白校长显然得到了相关的信息和指令,也非常配合工作。然后李舒崇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昌南书院,明确地告诉了白校长,这一批十几个学生个个都是武林高手,将来全部走体育特长生特招的路子,专业课没有任何问题,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只要这次的名师团队能选好骨干教师,并且能在昌南县坚持一到两年,到时候肯定会教出一大批的名牌大学生。如果将来九州教育学校想在昌南县开个分校,肯定是轻而易举,水到渠成的。

    白玉平校长决定,在张董的支持下,从九州教育的各个校区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最强阵容,半年轮换一次,一定要把这个项目落到实处。鉴于李舒崇是大批量购买课时,一次性缴纳半年的学费多达六七十万,所以九州教育总部决定,课时费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是被李舒崇拒绝了。李舒崇选择了签约确保班的模式,只要学习成绩达到预期目标,建议学校多给老师发一点奖励,如果不达标,到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