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书虫的世界-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舒崇决定帮好朋友张丹枫和云蕾一把,在这几天内好好开导一下死脑筋的云重。
李舒崇快马加鞭,超过云重后拦住他的去路,迫使云重下马接受挑战。李舒崇用剑尖在地上写着:
新科状元郎,
得志莫猖狂。
若效云靖愚,
枉学金刚掌。
云重又惊又怒,自己成为新科状元后,根本没有抛头露面,接了皇帝的密旨后就直接出来京城,这个年轻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底细呢?明知自己是新科武状元,还敢前来挑战自己,到底是有真功夫还是傻大胆呢?此人既讥讽自己的状元是水货,又嘲笑爷爷的精忠报国是愚忠,是可忍,孰不可忍?
云重知道李舒崇必是劲敌,他来到李舒崇的面前,二话不说,抢先出手。只见云重一掌护身,一掌迎敌,把大力金刚手的功夫一招一式全都施展开来,李舒崇自从学会降龙十八掌后,从没有痛快淋漓地在实战中演练过,今天难得有新科武状元作为陪练,于是也倾尽全力,把洪七公的看家本领展示了出来。只见李舒崇左腿微屈,右掌划了个圆圈,平推出去,正是降龙十八掌中的第一招“亢龙有悔”。然后依次施展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潜龙勿用……最后反手横劈,使出那招威力极大的神龙摆尾。云重不论李舒崇是拳来也好,掌来也罢,拳脚交加也是一样,都是以右掌横直迎击,出掌之势,变化多端,或侧面一劈,或正中一切,或以重手法激得劲风扑面,或轻飘飘地拍出,但却是最厉害的金刚掌。两人拳来脚往,打斗在一起,五十招内李舒崇稍占上风,但一时也难分胜负。
李舒崇知道自己的降龙十八掌中,虽然有亢龙有悔、履霜冰至等这几个绝招能够阴阳转化,刚柔相继,但是其他的纯阳刚掌法对内力的消耗都很大,事实上,长时间使用降龙十八掌,很快就会真力不济,到时候此消彼长,胜负难料。不如趁早施展“偷窥之力”,料敌先机,尽快解决战斗。于是,李舒崇从命魂之中分出一股偷窥之力,顺利地进入了云重的脑海之中。正巧,久战不下、略处下风的云重也在酝酿大招,正想施展大力金刚手中的绝招:绝命连环掌,三掌连环,第一掌破开对方严密的防守,第二掌先实后虚,劲力在一刹那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使对方扑空,第三章以虚化实,将原先护身的左掌反手击出,浑身内力瞬间爆发,有碎石开碑之功,对手绝难抵挡。如果不是李舒崇有“先见之明”,恐怕此刻早已中招,非伤即败。不过,既然已经提前知道对方的套路,自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反倒是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李舒崇只想略加教训云重一下,点到即止,不想伤害于他。所以,最后关头收起刚劲威猛的降龙十八掌,只用了“美女小擒拿”扣住云重的手腕,擒住了新科武状元。
被李舒崇擒住的那一瞬间,云重心灰意冷,为了报仇,自己苦练十多年,敌不过一个超凡的张丹枫也就罢了,现在又敌不过更加妖孽的聋哑少侠,这让心高气傲的云重情何以堪。李舒崇也不想过多地打击新科状元的信心,他迅速放开了云重,两人重新上马,一起去前面找客栈投宿,这次,云重没有再拒绝李舒崇和他并辔而行,天黑之际,两人来进了保定府,在一家名叫“漕河客栈”的店家里,找了两间相邻的客房,李舒崇和云重便住了下来。简单洗漱一下,两人一起来到客店的前厅吃饭。
李舒崇看到很多人都在吃一种“夹着肉的烧饼”,心中暗道:很久没吃汉堡包了,没想到穿越到明朝后,也能吃到这种洋快餐。仔细一看,哪里是“汉堡包”,分明就是闻名已久的“驴肉火烧”嘛。
李舒崇曾经在网上了解过:没吃过驴肉火烧,别说你来过保定府。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言外之意驴肉是天底下最美味的美食,足见驴肉的美味。驴肉火烧,就是保定府的著名小吃。
保定的驴肉火烧据说起源于明初。朱棣起兵谋反,杀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打了一场败仗。燕王眼看饿得就要见阎王去了。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其实所谓“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大家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哪知味道还很不错。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因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马。这里的马成了战略物资,当然就不能由着老百姓做火烧吃了。于是就出现了替代品……驴肉。驴肉纤维比马肉细腻,而且纯瘦不肥,自古就是下肴的佳品。而且保定一带,属于冀中平原,水草肥美,最适合养驴。于是驴肉火烧就诞生了。
所谓驴肉火烧,就是把熟驴肉夹到火烧里食用,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一般用未经发酵的死面做成火烧(用活面做成的叫“烧饼“),将其在饼铛里烙熟后,架在灶头里烘烤,使其外焦里嫩,别具风味。趁热用刀劈开,加入热腾腾的熟驴肉,是最正宗的吃法。有时还会加入驴板肠提味,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李舒崇和云重今天奔波二三百里,比武又拼得你死我活,确实又累又饿,两人点了一锅驴杂汤,一大盘酱驴肉,一堆驴肉火烧,美味当前,哪里还忍得住……
………………………………
第九十四章 比武与点拨(下)
从武功上征服一个人很容易,打败他就可以了。
从思想上点拨一个人很困难,教育他要想办法。
傍晚的时候,李舒崇用降龙十八掌打败了新科武状元云重,所以现在云重乖乖地坐在了李舒崇的对面,两人一起吃着保定府的驴肉火烧。
驴肉的味道真不错,鲜美而多汁,香喷喷的,馋死人了。更重要的是,驴肉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这不,两个人刚吃完驴肉,李舒崇就用纸和笔,给既固执又愚忠的云重“讲”起了故事:
古代的时候,保定府有很多人都喜欢用驴子来驮运笨重的货物。
虽然驴子的脚程很快,体力很好,但是它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就是传说中的驴脾气。一头驴子若是拗了性子,发起驴脾气来,它的四只脚便会像被钉子钉住了一样,固定在地面,一动也不动。无论主人怎样使劲鞭打,驴子还是坚持它固执的脾气,一步也不肯向前走。
一天,有位老和尚和他的小徒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小和尚面对着不肯迈步的驴子,高高举起了鞭子。老和尚赶忙制止了他,说得:“慢一点,慢一点,每当驴子闹脾气时,有经验的主人,不会拿鞭子打它,那样只会让情况更加严重。”
小和尚忙问:“那该怎么办呢?”老和尚说:“你可以运用智慧,比如说尽快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塞进驴子的嘴巴里。”
小和尚好奇地问:“驴子吃了泥土,就会乖乖地继续往前走了?”老和尚摇头道:“不是这样的,驴子会很快地把满嘴的泥沙吐个干净,然后,在主人的驱赶下,才会往前走。”
小和尚诧异地说:“怎么会这样?”老和尚微笑着解释道:“道理很简单,驴子忙着处理口中的泥土,便会忘了自己刚刚生气的原因。这种塞泥土的做法,只不过是转移它的注意力罢了!这个方法用在驴子身上有效,同样也适用于人发脾气的时候。当一个人发驴脾气的时候,要学会使用注意转移法,及时的'顾左右而言他‘。“
李舒崇提醒云重道:“千万不要太固执,别乱发驴脾气。否则,就容易被别人塞泥土到嘴里。”
云重知道,自己和爷爷一样,都是一个极为固执的人,李舒崇说的没错,是要改一改这个坏毛病。只是,碰巧经过保定府,碰巧吃个驴肉火烧而已,怎么就被这个聋哑少侠抓住机会给教育了一番呢?
一路上,两人渐渐地熟悉了起来,云重也知道了李舒崇的书院派和昌南书院,并承诺,今后如果不再为朝廷效力的时候,就一定会去昌南书院传授武功,尽力去推广书院派。
有道是艺多不压身,李舒崇又学起了云重的大力金刚手,同时,他也教给云重降龙十八掌,两套功夫拳理相近,招数相通,两人共同切磋之下,都是受益匪浅,武功都有了一些精进,一路之上边赶路,边切磋,原本难熬的时间竟然变得很容易打发了。
这一日,两人经过了徐州府沛县。
提起沛县,很多人会想起汉高祖刘邦。但是,嘴大吃四方的老饕们肯定会先想起一种美食……沛县狗肉。
沛县狗肉,也叫鼋(yuan读作原,是一种大甲鱼)汁狗肉,樊氏狗肉,是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最有名的汉族传统特色名菜。鼋汁狗肉已有2100多年的制作历史。据《史记》记载:秦末沛邑城郊的乌龙潭边,住着一个少年名叫樊哙,以屠狗为业。他用乌龙潭的水冲洗狗肉,再用潭边的井水去煮,狗肉味道异常鲜美,当时就颇负盛名。不久,刘邦从丰乡中阳里村流落到沛邑城,结识了樊哙。刘邦初来乍到,没有正业,除结交邑令衙门的吏役喝酒闲聊外,也常帮樊哙屠狗、晒狗皮、烧火煮肉。
樊哙每天晚上将狗肉煮到一定火候,便焖在锅里,第二天一早捞出,到市上摆摊叫卖。刘邦早年是一名酒徒,喜欢就着狗肉喝酒,但苦于囊中羞涩,往往先到酒店向掌柜的赊一碗酒,然后到樊哙的肉摊上要些狗肉下酒,顾客随后相继而来,樊哙的狗肉便很快销售一空。久而久之,樊哙难免心中有点不痛快了。为了躲开刘邦,樊哙就将肉摊迁至湖东夏阳(今山东省微山县夏镇)。刘邦闻讯赶去,遇河受阻,正苦于无钱乘舟,忽然河中游来一只大鼋,驮刘邦游过河去。刘邦找到樊哙,樊哙正愁狗肉无人问津,刘邦抓起狗肉就吃。说来也怪,经刘邦一吃,人们都竞相购买食用了。从此以后,刘邦经常乘坐大鼋过河去吃狗肉。樊哙转而恼恨这只大鼋,把它杀了与狗肉同煮,不料狗肉更香了,狗肉售完后,用剩下的鼋汤再煮狗肉,香味不减。因此,沛县狗肉又称“鼋汁狗肉”。
刘邦做泗水亭长后,得知樊哙杀了老鼋,非常气愤,将樊哙切狗肉时所用的刀全部收走,而且命令他今后不准用刀。樊哙无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因此“沛县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流传至今。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途经故乡丰县和沛县,宴请父老乡亲,并且用狗肉下酒,喝得高兴时,便作出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从此,沛县狗肉伴随着《大风歌》而名扬四海。刘邦平定天下后,樊哙将鼋汁汤传给他的侄子,从此世代传承。
沛县作为古今闻名的“狗肉之乡“,历代名人,如北周庾信、南宋文天祥等人经过沛县,皆以品尝“狗肉佐美酒“为乐事。沛县狗肉以凉食为主,食用时用手撕肉不用刀切,其味尤佳。此刻,李舒崇和云重正在沛县,一边喝酒,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鼋汁狗肉。只见这狗肉呈酱红色,色泽鲜亮,味美醇香,肉质韧而不挺,烂而不腻,可谓色、香、味俱佳。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又有助消化的药用功能。
李舒崇想起现实生活中,很多爱狗人士都拒绝食用狗肉。在他们看来,狗是人类的朋友。很多狗被人们作为宠物豢养着,通常狗对主人都很忠诚。但是在古代,宠,或者不宠,狗就在锅里,不柴不腻……突然,李舒崇想到,云重的“忠君”思想也要再点拨一下,不能让他再学他爷爷云靖那样“愚忠”了,说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辛辛苦苦牧马二十年,结果,被一个假传圣旨的太监给害死了。
把大臣们比作是君王的走狗并不是什么过分的新鲜事,兔死狗烹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断上演。还是这个汉高祖刘邦,当年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然而,也就是第三个人杰,韩信,功高震主,却毫无自我保护意识,最后终于在未央宫阴谋中死于吕后之手。
吃罢沛县狗肉,不知道云重能否有所感悟?
可是,李舒崇却没时间陪他仔细感悟了……
………………………………
第九十五章 小我与大我(上)
掐指一算,李舒崇这次穿越过来已经五天五夜,该回去了。
这次穿越,总的来说收获很大:一是进一步验证了“偷窥之力”,比起以前的“时灵时不灵”的表现强多了,这次使用“偷窥之力”的成功率为百分之百;二是意外发现了“浓缩之力”,并且使用过了一次,节省了半个月的时间,或者说浓缩了这次穿越的行程,内容更丰富了,以后也多了一种有效的读书手段;三是学会了大力金刚手,并且在与云重的比武过程中锻炼了内力与魂力的配合。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使用“浓缩之力”时对魂力的消耗较大,而且不能连续使用。
李舒崇找了一个借口,“告诉”(为了方便交流,李舒崇一般都随身携带纸和笔)云重,自己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徐州府办理一下,暂时就要单独行动了。云重求之不得,毕竟还有皇帝的密旨在身,李舒崇和他分开后,云重正好单独前往苏州。于是两人就此分别。
时间在不断的流逝,李舒崇渐渐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了。一直以来,每次穿越都是五天五夜的时间,一直都很规律,每次都很准时,这次却出现了意外,难道……总不会是……回不去了吧?很有可能,因为超前使用了“浓缩之力”,魂力消耗太大,所以无法像以前一样正常穿越,如果是这样,麻烦就大了。现实世界里,学校都已经开始报名了,所以昌南书院的各项工作也要开始全面展开了,自己如果不能及时出现,就只能全靠洪都八友和书院派的骨干了。而且,自己什么时候能穿越回去还是个未知数,不会出现什么可怕的意外吧?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上次魂力意外吸收了蓝宝石腰佩里的灵性物质,魂力得到了洗涤和加强,会不会改变了穿越的时间限定呢?暂时不知道,如果以后可以连续两次穿越就好了。
不管怎么说,现在暂时是回不去了,那就继续前往苏州,感受一下开启大周宝藏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吧。
李舒崇这么一耽误,小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云重早已不见了身影,他只好又回到了孤独的状态,快马加鞭,前往苏州。在离苏州城不远的吴县,终于追上了云重。
眼看苏州在望,此刻的云重正在策马慢行,欣赏着江南水乡秀丽的风景与幽美的调情,不,幽美的情调。云重从小在荒凉的漠北长大,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幽美的风景,心旷神怡之间,连功名利禄之心都淡薄了许多。路边上有一个小湖,湖边上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写着“澹台灭明”之墓。
李舒崇没有去打扰云状元的心情,只是远远地跟在后面,同时释放出“偷窥之力”,进入云重的脑海之中:
“澹台灭明死了吗?上个月还在北京,怎么这里会有他的坟墓?而且这显然是一座古墓呀,难道我…活见鬼了吗?”
“这个放牛娃居然敢来考我,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我可是新科状元,尽管我是武状元,但我也读过很多书的。”
“牧童问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成语的意思,字面的意思当然很好理解,可是这个典故与瓦剌的第一勇士澹台灭明有关系吗?”
李舒崇退出了偷窥之力,他倒是曾经看过这个故事。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只根据人的外貌和口头上所说的话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相貌堂堂,尤其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他给孔子的第一印象不错,孔子很喜欢他。但后来宰予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都很丑陋,他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却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但其实子羽是一个热爱学习,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子羽中途退学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从子羽身上使我明白,不能以外貌来衡量一个人;而宰予的事也告诉我,不能只凭一个人所说的话来衡量他。”
李舒崇就曾经考虑过,既然不能以貌取人,又不能以言取人,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一个人呢?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验其果。”
举个例子,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张丹枫呢?
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一下张丹枫的身世背景。张丹枫的先祖张士诚与明太祖朱元璋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们都曾经逐鹿中原,张家先祖以私盐贩子而崛起,却败于叫化子出身的朱元璋,张士诚被朱元璋沉尸长江。所建立的大周,也已风吹云散,仅在苏州留下了一个神秘的宝藏。张家的后代,直到张丹枫的父亲张宗周一直都以复仇为念,远避蒙古,数代人帮助瓦剌整军治武,欲借瓦剌兵力与明朝再争江山。为此,不惜恶待明朝派去的使者云靖,又闹出了一场类似苏武牧羊的新的悲剧。云靖牧马二十年,家破人亡,全是拜张宗周所赐……正所谓,国仇未报,家仇又添。张丹枫作为张家第三代,肩上所负的重担当然是苦不堪言的:明朝天子固然要防范他,云家后代也要追杀他,而瓦剌国王也不见得会重用他。何况瓦剌国还有一个居心叵测、凶残毒辣的太师,也先,在处处设梗,事事刁难?张丹枫可谓是步步惊心,时时留意。他的侠士风度正是在这种处处荆棘的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在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中,在残酷的现实提醒下,他渐渐看穿了父亲和祖辈们为一家一姓争天下,不惜借助外族的做法,是狭隘自私、不顾百姓生死存亡和国家社稷利益的。
那么,在明朝内忧外患的深重危机下,他又是如何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呢?
………………………………
第九十六章 小我与大我(中)
萍踪七绝,其一
长江万古向东流,立马胡山志未酬。
六十年来一回顾,江南漠北几人愁。
其二
中州风雨我归来,但愿江山出霸才。
倘得涛平波静日,与君同上集贤台。
其三
谁把苏杭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古愁。
其四
世间亦有奇男子,顶天立地剑横磨
王侯珠宝皆粪土,但欲一画卷山河。
在李舒崇的印象里,张丹枫的言行举止,到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就是对张丹枫最好的写照。当你把这些诗词全都归拢在一起的时候,白马书生张丹枫的形象便会跃然于纸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既然张丹枫那么喜欢李白的诗词,那就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够做到李白所说的“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大侠境界吧?既然孔子说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所以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此刻,李舒崇正沉浸在张丹枫所吟过的诗词里,浑然不觉中跟随着云重,绕过澹台湖,走过澹台村,在傍晚时分到达了苏州。云重在客店里住下,李舒崇也在同一家客店里休息,毕竟连续几天都在赶路,人困马乏,需要调整一下状态。
第二天,云重扮成一个普通的茶客,到苏州北郊的快活林去,李舒崇没有跟去,只是把“偷窥之力”附在云重的脑海中,自己却在客店里打坐休息。
“这快活林里到处都是历代书法家的字迹,只可惜园林主人不知道保护,实在可惜。”
“园林里假山、荷池、幽谷、敞轩,美妙精雅,犹如图画,只是到处都是赌坊,赌徒和赌具,太糟蹋了这美妙的园林美景了。”
“已近中午,张丹枫还没有过来,只有海龙帮的龙帮主和九头狮子殷天鉴要进行对赌,这分明是两个恶霸之间互相拆台,等会儿有热闹看了。”
“两个恶霸要赌骰(tou)子,龙帮主要让老郭来帮他掷骰子,嗯?这个老郭居然就是王振的心腹武士,红发妖龙郭洪,他怎么来了?”
“龙霸天一出手就是十万两银票,还要九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