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谋士游三国-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嘉还有穆良奇对视了一眼,荀彧确是低头思考,不得不说枣祇所说的也是又几分道理的,取消租金,直接按收成的粮食比列来计算,这样就可以牢牢地掌握更多的粮草,但是对比于之前的制度,这个算是苛政了。

    荀彧犹豫不决,不能做主,这件事还是得上报主公,详细说明,随后才能定下结论。

    荀彧说道:“枣将军一路幸苦,不如先回去休息把,屯田制度之事,我会向主公禀报,这件事事关重大,还需仔细商量才是。”

    “诺!”枣祇双手抱拳,行了一礼,随后走出大厅。

    荀彧问道:“继志,你觉得这个建议行不行?”

    穆良奇摸了摸自己渐长的胡须,摇头说道:“不好说,不好说。”

    郭嘉却说道:“建议虽好,但是对百姓过于苛刻,不是仁政啊。”

    荀彧也深感赞同,自汉代以来,向来都是用仁义统治,教化天下,刘备就是靠着满嘴的仁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硬生生得起来了。

    穆良奇见郭嘉如此说,却有些不赞同了

    “如今主公军粮都不一定足够,哪来得时间去谈仁义二字?这两个字还是留给后世的君主来施行吧。

    现在是乱世,诸侯纷争,军粮无比的重要,一切行事都应以大军为主,随后在考虑民事,没有军队的保证何来民事得无忧?

    正所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枣祇得建议虽然对于屯田者比较苛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能获得更多的军粮,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同枣祇的建议。”

    听完穆良奇的话语,郭嘉和荀彧无可反驳,确实,军队都散了,还拿什么来谈仁义?乱世最重要得只有军队,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慢慢来。

    荀彧想了想,还是明天跟主公详细汇报后再说吧,他说道:“此事不谈,明日等我汇报主公后再说吧。”

    穆良奇和郭嘉认同的点了点头,穆良奇说道:“我看这个枣祇看样子对屯田非常得了解,不如让建议主公让他来主持屯田如何?”

    荀彧眼前一亮,点了点头,看他刚刚的样子,应该对屯田事物非常的了解,想必靠谱些。

    如此一来,荀彧瞬间就感觉一顿轻松惬意,现在剩下得只有如何让山中的野民跑下来,然后让他们安心得屯田去。

    想到这,荀彧心情舒畅了许多,笑道:“你们二人什么时候出使啊。”

    穆良奇和郭嘉一顿,看着荀彧,非常好奇,问这个干嘛,屯田的事不是已经帮你解决了嘛,还要干嘛。

    荀彧看到他们怪异的眼神,感觉到他们好像误会了,连忙说道:“我并不是挽留你们,粮食这件事越早办好,对主公越有利,所以耽误不得,这样吧,我现在就给你们去弄通关竹筹,你们明日便去城外军营调遣三百军士,作为护卫,后日便出。”

    说完便去别屋找竹筹,要开始制作两份通关文书。

    现在轮到穆良奇和郭嘉感觉诧异了,刚刚还拼命的想挽留我们,屯田的事情一解决,就要赶我们走。

    而穆良奇心中开始有点小后悔了,出使徐州多累啊,路上奔波的,很幸苦,原本穆良奇以为他通过出使,就能躲避一堆政务,但是现在看来,屯田的事情一解决,只要把召民书一,就没啥事了。

    原本最幸苦的,反而变得最轻松了,这巨大的落差,让穆良奇有些接受不了。

    至于郭嘉,他已经在考虑要不要一会儿跟主公说说,换个人去,至于看望老师,等哪天主公打下荆州,再去看也不迟啊。

    (很多同学可能对枣祇这个人不太了解,这个人其实对曹操的贡献非常大的,曹操的屯田制度,始于枣祇,在任峻手上扬壮大。为什么不在枣祇手上,主要因为枣祇于196年接管屯田事物后,不到五年,也就是2o1年因为操劳过度,因病去世,而任峻接受枣祇的一切成果,由此奠定了曹操同意天下的物质基础,基本上是曹操打到哪,屯田就到哪。)

    (本章完)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一百一十六章 袁绍错失良机(为作者的帅气加更)

    第189章 袁绍错失良机(为作者的帅气加更) (第1/1页)

    却说此时邺城大厅内,吵作一团,原来是天使带着天子的诏书来到了邺城,诏书上要求袁绍率领军队去迎接他。

    但是袁绍们的谋士显然就迎接天子争吵不断,不能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也不能说是准确的判断吧,他们的观点感觉都正确,似乎都不错,很难做出取舍。

    而此时的袁绍侧着脸,静静的看着他们争吵,看样子应该是等他们吵完再做决定。

    沮授说道:“将军世代担任朝廷宰相,历代以忠义辅助国家。现在天子四处流离,宗庙被破坏,但观察各州郡,虽然外表打着义兵的招牌,内心实际打对方的主意,就没有忧虑关注国家为百姓着想的意思。而且冀州城大体平定,军队强大,士人归附,去西边迎接皇上,将邺县作为皇宫,挟制天子而号令诸侯,畜养兵马来讨伐不向王庭朝拜的人,有谁能够抵御呢,左传曾记载:周襄王出奔于郑,狐偃言于晋文公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文公从之,纳襄王,遂成霸业?主公为何不去效仿?”

    袁绍点了点头,而此时颖川人郭图(字公则)说道:“汉朝王室衰败,为时很久了。现在想振兴王室,不也太难了吗?再说,英雄同时兴起,各自占领州郡,联合聚集徒众,动辄有上万人,这正像秦朝失去帝位,先得到的人成为天子,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追之,高才者先得焉。”。现在接来天子,动不动就要上书奏闻皇上,服从则权力太小,不服从则违抗皇命,这不是一种好办法。”

    袁绍也点了点头,心想:是啊。天子还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虽然说他现在没有多少实权,但是把他迎接过来,到时候他布诏书,自己听还是不听呢?

    听的话,那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岂不都是白费了?不听的话,那自己岂不是成了王莽董卓之流,我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岂不是毁于一旦?万一,天下诸侯再来弄个什么河南联军,清君侧,那就不好了。毕竟翼州不像关中,险关重重。翼州除了前面的黄河,就没什么地势险要且位置重要的地方了。

    况且郭图有一句话说道袁绍的心坎上了,天下有德者而得之,如今天子失德,我又是最强大的诸侯,只要我把公孙瓒灭了,占据四洲之地,这天下不就是我的了嘛。

    众谋士纷纷点头,赞同郭图的看法,天子来了,到底是听还是不听。

    田丰见势不妙,站起来反驳道:“如今天下虽然陷入诸侯并战,但是大多世家还是尊崇天子的,愿意听从天子的指挥,他们认为天子现在的失势,只是董卓造成的,与天子的贤明没有关系,所以如果主公,将天子迎来,用天子的名义下达号令,这天下还有谁敢与主公您作对?”

    确实,袁绍现在拥有了各诸侯众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只差一个最正统的名头,虽然说袁家四世三公的声望确实很大,但是远远没有天子的名声带来的效果好。

    淳于琼起来说道:“如今天子只不过是董卓立下的傀儡,并非正统,而真正的天子早已被董卓奸臣所侵害,所以我看现在大多数世家恐怕未必愿意承认现在的天子。”

    淳于琼这话让原本在闭目养神的袁绍,瞬间清醒,这个天子并非自己所意愿的。要是先帝,袁绍说不定捏鼻子认了,但是这个天子,袁绍感觉真的没必要。

    这让他想起了当初他与诸侯的那个计划。

    原来早在191年,韩馥、袁绍以及关东诸将商议,认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远在长安,关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

    曹操说:“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准备依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袁术给予拒绝。不久后,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

    但是没想到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并明白他们来意后,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他坚决拒绝。韩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袁绍等人才彻底放弃这个计划。

    良久,沮授又劝说:“现在接来天子,在道义上是合理的,在时机上是合宜的。如果不早决定,必定有其他人先去迎接。权变不可失去时机,成功不可嫌其快,希望您考虑。”

    但是袁绍摇了摇头,厉声说道:“我意已决,不迎接天子,诸位不必多说,传我将令,好好招待天使,让他早日回去。”

    沮授和田丰等人脸色灰暗,一片黯淡,反观郭图等人兴高采烈,在恭迎着主公圣明。

    而在一边看的明明白白,彻彻底底的荀谌算是对袁绍死心了,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当初穆良奇和郭嘉,还有自己的弟弟荀彧宁愿仓皇而去,也不愿留下,为袁绍出谋献策。

    掌握了汉献帝就相当于掌握了后代的核武器,谁不听话,就冠上一个反贼的名头,若是担心汉献帝不受掌控,大可派忠心之将,率百战之兵严所宫廷左右,何来担心之忧。

    想到这里,荀谌不由得想笑:一个不能说话的玉玺尚值得众人哄抢,一个活生生的天子,却不肯要。真是可悲啊!

    (本章完)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军营外遇故人

    翌日清晨

    “夫君为何今日穿如此行装?难道今日不用去府衙办公嘛?”

    吴玲一边帮穆良奇穿戴衣物,见穆良奇穿的并不是往日的官服,好奇的问道。

    穆良奇叹道:“奉曹公军令,为夫明日就要出使徐州,今天去军营挑选些护卫,作为随从。”

    吴玲一听穆良奇要出去,心中一紧,从背后抱着穆良奇说道:“我们才刚刚搬到这里,家具都没有办齐,夫君就不能缓几日再出去嘛?”

    穆良奇反手摸了摸吴玲的额头,拉住她的手,转过身,深情的说道:“我也想慢点,但是越晚,恐怕会有越多人死去,为夫这是在为民争时间啊。”

    吴玲紧紧的抱着穆良奇,不说话。

    穆良奇长叹了一口气,不断的抚摸着吴玲的头,安慰着。

    一个时辰后,城外军营

    “吁~”穆良奇郭嘉骑着马走到军寨大门面前,看着面前高大的木门,还有不少拒马,不由得心中一顿感慨,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回到军营中了,突然回来,还真是有些感慨。

    军寨大门上,有一个小兵大声喝问道:“公乃何人,为何来此,殊不知此乃大军军营,闲人避退吗?”

    穆良奇微微一笑,大声回道:“我乃兖州别驾穆良奇,速去通报你家主将。”

    小兵喊道:“请大人稍等,容我禀告我家将军。”随后跑下台,跑向军营中央。

    穆良奇和郭嘉看着周围的风景,欣赏起来,从军营外面,透过围栏,依稀可以看到还有不少军士在进行训练。时不时,还能听到一阵喝喊声。

    郭嘉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军队。”

    穆良奇认同道:“是啊,一支军队,不仅需要人数,还要有足够的训练,严明的军纪,这样才能够威慑一方啊。”

    郭嘉猜测道:“依我看,估计仲德不知从何处搞到的了肉食,补充了将士们训练所必需的营养,否则主将可不管如此高强度的训练。”

    穆良奇点了点头,他心里还真是佩服程昱,才一天,就弄到了肉食,而且还是保证了大军的供应,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郭嘉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我最近听闻,幽州公孙瓒好像快要被袁绍剿灭了。”

    “嗯?”穆良奇表示很好奇,这公孙瓒战斗力这么弱吗?穆良奇还希望他能够多撑一阵子,只有在公孙瓒还没有倒下的情况下,曹操和袁绍不是敌人,一旦公孙瓒倒下了,那么袁绍下一个目标必定是曹操。

    郭嘉回想了一下说道:“我昨日听闻仲德说的,说各地诸侯都缺粮了,尤其是青州那边,简直都快饿疯了。经过长达两年的战火,青州已经连地上的青草都被那些士兵吃光了。”

    穆良奇感慨道:“兵士都如此,何况百姓呢?怕是十不存一了。”

    就在穆良奇和郭嘉继续感慨青州那边的惨状之时,一道声音传来。

    “敢问二位,可是穆良奇穆先生,郭嘉郭先生。”

    穆良奇和郭嘉听到有人喊他们,好奇的转过去,只见三个身披铠甲的人,在军寨大门上面看着他们。

    穆良奇好奇的想到,中军大账好像离大门很远吧,什么时候传递消息这么快了?

    不过想归想了,穆良奇还是点了点头。

    “快,快,快,打开大门。”中间一个将领连忙对下面的军士喊道,随后兴奋的跑下大门。

    搞得穆良奇和郭嘉大眼瞪小眼,穆良奇问道:“这人,你认识?”

    郭嘉迷茫的摇了摇头“我还以为你认识。”

    “我也不认识啊”穆良奇和郭嘉有些懵了,难道他们的名声已经大到人尽皆知了?

    “吱。。。”

    大门被打开,两队军士跑了出来,将拒马搬到一边,随后三个将领摸样的人一脸兴奋的跑了过来。

    随着越来越近的面孔,穆良奇好像有点眼熟,感觉在哪见过,但就是想不起来了。

    “见过穆先生,郭先生。”领头的一人率先行礼道。

    “见过穆先生,郭先生。”其余两人也随后行礼道。

    穆良奇还是没想起来,满脸茫然。

    “尔等是?”

    站在前面的人看着穆良奇一脸茫然的样子,心中猜测穆良奇还没认出他们来,也是,像他们这些大贵人哪能记得我等小人。

    于是笑着说道:“大人可曾忘记,那日在山东联军讨董之时,就是在下三人引得先生去见得主公。”

    见他们这么说,穆良奇和郭嘉想起来了,那个时候,可算是他们的黑历史了,毕竟那天真的是丑大了,因为一个疏忽,被三个小兵抓住。

    没想到经过渭水河边一战,他们居然还活着,看样子,他们应该还是个不小得将领,真是福大命大啊。

    看着穆良奇恍然大悟,他们三个笑的更开心了,看样子穆良奇和郭嘉还记得他们。毕竟能让两个大人物记住,还是受益终生的事情。

    穆良奇问道:“那日与你们分别,还不知道你们的姓名,还有些遗憾。”

    “先生说笑了,我姓陆名远。”

    说完便指着旁边的一个人说道:“这位姓陈名晨,是我的二弟。”

    陈晨又再次行礼道:“末将陈晨见过两位先生。”

    陆远又指着右边的人说道:“这是我的三弟,姓赵名兴。”

    赵兴也再次行礼道:“见过二位先生。”

    穆良奇和郭嘉皆微笑示意。

    穆良奇看了看他们身上的盔甲,都是上好的,看来官职都不小嘛,随后问道:“看样子,你们都挺不错的嘛。”

    陆远尴尬的笑了笑说道:“拖先生的福,我们在渭河大战时,在边路靠渭水河边随军作战,大军败退之时,我们兄弟三人正好都会水性,西凉贼子都不习水性,我们由此逃生。游过渭水河,正好碰到主公在荥阳招收溃败军士,左右无去路,只好又入了军。

    待主公退到大黄整顿军备的时候,我们兄弟三人因为勇敢,而且是渭水河边活下来的军士,算是老兵,主公迁我们为百夫长。

    前些年对青州黄巾军作战,我们作战勇猛,主公击溃青州军后,招收了大量青州人入伍,我们也因此得以升为千夫长,换的一身好盔甲。”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军中所见

    穆良奇听完后,感慨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郭嘉听了听,这句诗句非常绝妙,他已经忘记,穆良奇有多久没作诗了,没想到水平还是那么的好。

    陆远看着穆良奇和郭嘉牵着马,以为他们二人是来找曹操的,连忙说道:“二位先生可是来寻找主公的?主公平时不在军中,通常在城中处理政务。”

    穆良奇摇了摇头说道:“非也,我是来找这军中主将夏侯渊将军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便带二位先生前去吧。”

    陆远一脸热情的说道,说完不容郭嘉和穆良奇反应,便指挥着军士将二人的马匹牵走,随后在前方带着穆良奇和郭嘉往中军大帐走去。

    穆良奇看着周围训练的热火朝天的军士,很是欣慰的说道:“早就听闻夏侯将军治军有方,今日见之,果不其然啊。”

    陆远谦虚道:“如此大规模的训练也是从今日开始的,听说米粮好像供应充足,不像以前,我们千夫长都只能勉强吃饱,别说普通军士了。”

    郭嘉问道:“军士吃不饱如何训练?”

    陆远叹气道:“是啊,所以夏侯渊将军以前不会让我们训练过多。而且还是轮换着休息,军士们在休息之时,可,以伍为队,去周围山中找些野菜,或者打猎,弥补军粮的不足。”

    郭嘉点了点头,心想到这个夏侯渊看来这个有几分本事啊。

    穆良奇问道:“那你们今天不用训练的嘛?”

    看着陆远他们三个非常的闲,穆良奇心中非常好奇,难道这群人不需要参与训练?

    “今天轮到我们兄弟三人带队在寨门上巡逻,我本打算与二弟,三弟交接,正好听到寨门下传来熟悉的声音,便想到是穆先生,生怕这些低级军士怠慢了穆先生和郭先生,所以特地跑过来,没想到真的是二位先生。”

    “霍哈哈哈。。”

    几人路过一个军阵旁边,只见将近千余人正在练习刺杀稻草人,其中还有不少军官拿着木棍在中间巡逻,谨防有人偷懒。

    穆良奇站在军阵旁边看着,像是非常的专注,可以看的出这些人非常的认真,毕竟训练时多流一滴汗,战场就多了保命的希望。

    这个千人队的千夫长看到了在军阵外徘徊的几个人,其中就有三个隔壁军的千夫长。对于这三个千夫长,他心里还是有点数的,据说这三个人也算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一直以军功晋升到千夫长,所以在强者为尊的军队里,他们也获得了大多数的人尊重。

    千夫长看到他们三个还要站在两个人身后,看样子十分谦恭,像是惧怕那两个人,千夫长立马意识到这两个人应该是个大人物,随后便交代一下副手,代为照看,自己亲自前去迎接。

    而此时穆良奇和郭嘉对着士兵需要刺的方位指指点点。

    “继志,你看他们刺的位置,有些不对啊,这样不能制服敌人,让敌人失去战斗能力。”

    穆良奇仔细看了看部位,说道:“刺的都是大腿根部,虽然不能致死,但是能够让敌人丧失行动能力,也行。”

    郭嘉却不赞同了,他说道:“刺大腿虽然能够让敌人短暂的失去行动能力,但是离致死远远不够,这里需要改改。”

    穆良奇笑了说道:“我前些年游学的时候,路过一个部落,他们所用的兵器,无论刺中哪里,都会血流不止,拿任何药物都止不住,最后只能看着血流而死,可谓十分的残忍。”

    穆良奇说的就是后世的三棱军刺。说道三棱军刺,相信各位小伙伴相信都不陌生,要说世界上最残忍的兵器是什么?三棱军刺绝对上的了榜。

    三棱军刺残忍的地方不是在瞬间杀死敌人,而是只要插进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血流不止。三个巨大的放血槽,在插入的瞬间疯狂的破坏伤口附近的肌肉,防止伤口收缩,导致血小板不能凝结。

    听了穆良奇和郭嘉的对话,在他们身后的三个千夫长,瞬间感觉背后凉飕飕的,一片虚汗流下,当穆良奇谈到三棱军刺的时候,都情不自禁的后退了一步。

    而郭嘉反而兴致勃勃,说道:“那继志可知道如何制造?”

    穆良奇想了想,很无奈的事,他在没穿越前就是一个宅男,天天打游戏,关于三棱军刺还是在某看点上看到的,也只是看了看图片和介绍,至于制造,呵呵。

    “时间太过久远,记得不清了,不过我记得他们的兵器都有三个放血槽,而我们所用的都是一个,或许可以朝这个方向改进一下,就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