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射猎时偶然遇到了家先傅。家先傅姓宋,自号无用山人,是位饱学之士,博古通今,身有高才。家先傅早年曾游历四方,后来隐居于不其山中。晚辈还有个学长,学长姓岳,曾做过游侠,有一身好武艺,早年随家先傅云游四方,从旁照料。晚辈常用猎物换家先傅教导一些本事,后来便拜入门下。闲暇时,晚辈也跟岳学长学武,这弩便是学长离世前赠予晚辈的,学长早年曾随家先傅遍游名山大川,晚辈不知学长从何处得来这弩,不过,晚辈以为学长之言不会有假。”  甄德听到这里,明白文宓遇到了世外高人。  东汉以来,乱世百年,许多高才贤士真心躬耕于乡野,不愿闻达于诸侯。无心名利的能人异士、良工巧匠太多,此事不足为奇。他早听过不其山中多有高人,此次来去匆忙未及拜会。  想到这里,甄德面露喜色点点头,吩咐道:“大郎,此事干系重大试一试也好,你且去取弩。张环,你去检查守备,色将晚,告诫四门军士在城外空旷中多立火堆,谨防心贼人连夜袭城。陆涛,你会同军曹安排义民兵巡夜之事。郭焕,你与淳于主簿召集啬夫,乡佐对城内难民进行甄别,以防城中有贼人假扮的流民。”  众人各自依令而行。  文宓自到临时住处寻到李达,从箱子里取出十字弩来,组装好了,又取出几支轻便锋利的三棱箭,带回城楼。  甄德是武将,见弓弩样式奇特,把玩一会儿,心中十分好奇,问道:“老夫看了许久,看不出这弩是何材质制成?”  文宓的弓弩箭支都是金属材料,被原主人为减少反光给涂成黑色,甄德认不出来,可能认定这黑色便是原材料的颜色。  文宓也不多解释,想了想:“这是岳学长的心爱之物,寻常并未取用过,只是临走之时留给晚辈做个念想,未曾提及此弩是如何制作的。”  文宓知道十字弩出现会引起人的注意,只是这早晚都要拿出来的。  甄德听文宓这般,没有再问,用手拉一拉弩弦,只拉动寸许。他微微觉得吃惊,转手递给身后的郭延寿。  郭延寿抬臂拉弦如开弓一般,摇头苦笑:“主公,属下最多只能开六石弓,这弩实在太重,比军中硬弩还要重。”  甄德闻言不语,看向文宓,连郭延寿这般高手都拉不开的弩,文宓要如何使用?  十字弩不同于晋**用弩,这把十字弩经过了佣兵的改造,上面有大齿轮、摇把,他们没发现这些怪异部件的用途。  文宓将弩接过来,从弩臂下取出上弦器,把弓弦挂好,再反向摇动摘下上弦器,道:“甄公,晚辈也拉不开,上弦全凭这上弦器。”  甄德看了,摇头讪笑道:“此弩倒是精巧,借助上弦器上弦,更是将此物放在弩上。贤侄有此神器,便可在贼人反应不及之时射出第二箭。”  “甄公的是。”文宓笑着给他点赞。  张环从文宓手中接过弩,按文宓的指示用上弦器上好弓弦,而后空放一箭,听弦音观弦动,挑起大拇指道:“此弩似是铁质,又比铁器轻巧。看这一弓之力,强过我军中硬弩,甄公何不让大郎试一试,试试准头。”  甄德听了,也不再追问,让文宓与张环快快去射来。  张环准备了三个裹着铠甲的草人,按文宓的要求摆到大街上,分别放在一百步处,一百五十步处,两百步处。  这是检测文宓的准度和弩箭的力道。  文宓趴在城墙上往下瞄准,搭箭,激发,再上弦,搭箭,激发,又上弦,搭箭,激发。行云流水般唰唰唰连射三箭。  甄德等人在一旁看到目瞪口呆,没想到文宓用弩居然如此娴熟,单听城下的欢呼便知道文宓射中了。  过不片刻,张环便带人扛着三个草人上来,把两百步外那一个放到甄德面前:“甄公,三箭皆无需发,这一箭隔着两百步射透铠甲。”  郭延寿从一旁过来,脱下那草人身上的衣甲,递到甄德面前给他看。  甄德抚摸着铠甲后的箭头喜上眉梢,又问文宓要过一只弩箭,摩挲这三棱破甲箭头,笑道:“方才只看这弩,没想到这箭做的也好,这箭簇锋利异常,胜过寻常匕首,非是军中破甲箭,贤侄可知此物如何锻造?”  甄德想他不出弩的来历,本不想问这箭,可话到嘴边还是问了出来。  文宓讪笑着摇头,这弩是他顺来的,哪知道如何锻造。即便是知道,在晋国也造不出来。他只顾着玩伏击,忽略了这弩箭在晋国也是跨时代的产物,只能默默祈祷,希望众人不要再追问。  回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拿出十字弩也没有好后悔的,战场上优先射杀指挥官是狙击手的本能,这本能第一次展露为城池带来危机,现在继续斩首行动,将贼首全部射杀,干掉毕通,李大椎来扭转危局。  文宓正在发愁如何引开话题之时,有侍卫登上城楼,是长公主请甄德。  文宓顿时松一口气,对言多必失这古训深有感触。  甄德看文宓神色,以为牵扯到他师门秘辛,便不再追问,闻言吩咐他好生休息,便随来人离去。  张环与文宓目送甄德离去,转头对文宓:“阿飞,且不忙回去歇息,随为兄去军中用膳,如何?”  军中用膳?文宓听到之后一愣,再看张环神色,猜到他有话要,便欣然应允,与他一起入营。  城中没有军营,宿卫军入城时征用了城门左近的几家车马店作为屯扎之所。  军士都在大通铺上将就,留店主所住的几个单间屋给张环及其他几位都伯。  两人来到车马店,便有军士带他二人去早为张环备好的屋,张环的亲随自去给二人准备饭食。  两人径直走入跨院,还没进屋,旁边屋里正在用饭的三个都伯一起出来,先给张环见礼,再见过文宓。  文宓之前跟文壹打听过晋军的情况,依照军制还礼。  张环将三位一一介绍给文宓。  满脸络腮胡子的是骑兵伯长宋献,粗壮敦实的是步军甲士伯长汪综,文宓在城外见过这两位。还有一位张德,是步军戟兵伯长张德。  军人的气质是相通的,无论古今中外,战士自有独特的气质。  文宓打眼一看便知道这三位都是征战多年的军中老兵,若是在后世,他们相当于指挥百十号人的连长,可是在晋国他们并不是军官,晋国最低阶的军官是校尉,便是张环这样的。  而文宓这校尉,却算不上官。  文宓被文壹科普过,晋国没有军官这个概念,只有品秩级别不同的文武官员。  校尉是个官职称谓,并不专指军职,前面加个官称便是不同官职。  比如司隶校尉,官秩正二品上,这是监察官员的职位,相当于纪检委一把手。  还有护东夷校尉,官秩正四品上,顾名思义,这是镇守边关防备东部胡夷的最高军事长官。  这些都是实职,还有虚职。  比如文宓这最低品级的执戎校尉便是个虚职,拄着个长戈或大戟在皇帝宫殿前站岗的军士,都是这官名,却不在品秩内。  在皇帝面前站岗嘛,便要挂个官名,因为寻常士卒是不能靠近皇帝的,皇帝面前的虎贲卫最低都是个九品校尉。  军中实职校尉也有区别,有的可以指挥三伯,有的只能独带一伯,还有的虽只是校尉,却能如都尉、偏将一样独领一营(至少五伯),或者统领临时编为一营的各伯。  张环这个正七品奋武校尉,便是军中正经八百的带兵校尉。此次出行,从虎贲卫与骁骑卫中各抽调出两伯,全划在张环麾下。

    更多乡村言情流行 加公众号 syzjxs2  阅读速度更快
………………………………

第二十四章 争相出战

    ()  校尉这官职如此混乱,是因为晋国的军制并不统一。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晋**队按作战任务不同分为宿卫军、戍卫军、中军、边军、州郡兵以及藩王私兵。  战力最强的是宿卫军,这是子亲军,直接效忠于皇帝。主要负责护卫京都与皇宫,临战也可能会抽调一部奔赴沙场,此外便是被皇帝派去护卫朝中重臣。  宿卫军共有七营,分别是龙骧、虎贲、鹰扬、羽林、骁骑、游击、射声,又称宿卫七军。这七营军士少则一万,多则两万,都是从晋**队抽调出的精兵悍将。  还有一支太子卫率,隶属于宿卫军编制,又独立于其外单独部署。这支军队自有主将,不受中护军(官名,宿卫七军主将,相当于宿卫军司令。)节制,一般归太子太保统率。  这支军队是太子亲军,负责保护太子东宫,因兵力不足五千,并不受重视。  戍卫军从属于宿卫军,又独立于宿卫军之外,自有统军主将,级别低于中护军,相当于宿卫七军各营主将。  戍卫军主要是负责京畿重地的守卫、巡查,比如看守京都十二门,把守重要衙门,负责京都日常巡逻和宵禁防卫。  中军并不是一支军队,是由多支军队组成的晋国主战力量,归太尉统领。中军不同于宿卫军与边军,这些军队一般驻扎距在京都百里以外、五百里以内的重要军镇、通都大邑与关卡隘口,或是距边境五百里以外的军镇、关隘。  中军对外可协助边军防御外寇,对内可协助宿卫军戍卫京都,是晋国机动兵力,随时准备奉召令奔赴各处边关救险,或者追随皇帝令旗去开疆拓土、攻城略地,类似于后世的野战集团军。  当年于禁率七军战关羽,便是从中军抽调出的七支军队。  边军是晋国的常备防御力量,也不是一支独立的军队,而是晋国各边关重镇常备守军的统称。这些军队各有防卫范围,唯一的任务就是驻扎在晋国边境各州,防御外敌入侵。  此外,还有州郡兵。州军是一州守卫力量,受州牧或都督节制。郡兵分驻各郡城,受郡司马统领。  州郡兵是各州郡常备的守军,编制并不多,主要是防备地方叛乱与清剿境内股流贼。晋国许多不靠近边境的州郡都承平已久,州郡兵几次被削减,几乎形同虚设。  与州郡兵类似的,便是藩王私军,这是司马氏诸王守卫封国的私人军队,跟州郡兵职能一样,并且也是由国家出钱粮养兵。  唯一不同的是,藩王可以把私军调入京都,守卫他们在京都的府邸、庄园,如此可以减少私募护卫的支出。  只要进入京都的军士不超过百人,皇帝司马炎是不会干涉的。  司马炎虽大封诸王巩固司马氏统治,却也担心出现汉朝的诸王之乱,他打着清减赋税之名消减州郡兵,同时借机消减藩王私军规模,防止藩王拥兵自重,因此各郡**队只按制编了一半。  除此之外,晋国武勋家族还可以招募部曲,大多从自家封地或是家乡招募,几经战事都练成久经沙场的精兵,一般是作为主将的护卫出现在战阵上,这是秦汉以来的传统。  当年,甘宁百骑劫曹营时,带的就是部曲私兵。  只不过,晋国的武勋世家在历次改朝换代,与对外战争中屡遭打击,早已式微。  曹魏立国时,取消了给家族部曲的奉养,却并未禁止部曲存在,只限制在京都数量不得超过百人。  很多家族都减少了部曲的数量,改为私家护卫。  文家部曲便是一例,在文钦一辈,文家拥有五百部曲,全部从谯郡家乡募集而来,  扬州之变时,文俶在司马师大营杀个七进七出时,他的亲卫便是文家部曲。后来,文钦兵败,父子三人带领残存的三百部曲一路过关逃入东吴。在后来的寿春之战中,文家部曲几乎折损殆尽,残存不足六十。  文壹四兄弟便是其中四位,他们本不姓文,加入文家部曲后都隐姓埋名改为姓文。他们各有本名,只是为了日后能上阵立功都很少使用。  文宓从文壹嘴里了解了这些,今日在淳于城又亲眼见识了宿卫军和州郡兵的区别,对晋军算是有了直接了解。  宿卫军多是能征善战之士,因是子卫率,全军从武器装备到军容军貌,都比文宓沿途见到的州郡兵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就拿淳于守军来,百十号老弱病残在宿卫军入城后几乎变成了杂役与交通管制员。  真正的战士是不会做这些的。  宿卫军都伯宋献跟张环、文宓见礼完毕,再一抱拳,把头一低高声道:“校尉,标下有一言进上。”  张环狐疑地看看他,再看看表情古怪、强忍笑意的汪综与张德,对宋献道:“宋都伯有何事?”  宋献抬起头来,依旧抱着拳道,声音低了几分:“先前在城外,标下未能参透校尉与文郎君妙计,一时有些莽撞,还请校尉勿怪。”  张环见他这般,心中更是好奇,笑道:“都伯出言献策也是为大局考量,我二人情急之下行险,都伯劝谏也是职责所系,幸而侥幸获胜,都伯莫要放在心上。”  文宓看看宋献,再看看张环,脑中浮出一句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宋献上来先拍马屁,一定是有话要。  果然,宋献满脸堆笑道:“先前听闻广安公号令,着标下与汪综、张德各率甲士分守东、西、北三门。广安公深谋远虑,标下甚是钦佩。只是……”  宋献又给不在场的甄德戴一顶高帽,迟疑一下,继续道:“只是标下以为,流贼远来疲惫,虽声势浩大却多乌合之众。毕通若攻城,必集中精锐从南门来,其他三门派几个什长带人去守便可,不必我三人都去。”  宋献看张环听了没生气,接着又:“标下是骑军伯长,并不擅长守城,标下的骑兵也不擅长守城,标下若带一半军士去守城,其余骑军岂不无人统领,待到我大军破贼之时,无人统领骑军去追杀贼军,岂非是贻误战机。”  文宓听完恍然大悟,原来这宋献是为了讨个差事。  宿卫军将士果然骁勇善战又不惧战,被流贼围城之时不想着守城,反倒惦记起破贼之后出城追击了,这份自信让一直忧心忡忡的文宓自叹不如。  文宓略一寻思,从三个都伯脸上看出些端倪。想必这些沙场老兵在京都呆得太久都已经厌倦了,这一路护卫长公主也没遇到几个蟊贼,好容易遇到这些不知死的流贼,他们一个个饥渴难耐准备好好练练手。  若不是他们骑兵太少,又要保护长公主和百姓,不得这些人便会去甄德面前请战了。  用他们的行话应该是:久疏战阵,髀下肉松。匣中宝剑久未饮血,夜夜铮鸣……  文宓在瞎琢磨,张环听完之后也笑了,道:“都伯勿忧,甄公早有安排,本校尉奉命统率骑兵。再者,都伯不是带骑军守城,而是带五十步军去北门。此外,还有两百义民兵可供都伯调遣。”  宋献闻言,脸上笑容立刻消失,虽早猜到这个结果,却还是不甘心,又道:“校尉乃是主将,怎可亲冒矢石?标下不才,愿带骑军冲阵,定斩毕通首级献与校尉。”  “哈哈哈哈。”张环闻言大笑:“都伯之勇,本校尉早有耳闻,区区几个流贼,不必劳动都伯亲出。”  张环完见宋献还要话,沉声道:“宋都伯,本校尉虽从未经临战阵,却也习得一身武艺,早便要在沙场立功。眼下流贼正好可让本校尉历练一番,都伯莫要与本校尉争了。”  张环这话的实诚,宋献咂摸一下嘴,把嘴边的话咽回去。  汪综与张德见状,跟着劝宋献几句。  张环见他这样,又道:“流贼奸诈,难保不会连夜偷城。甄公与某不能同时兼顾四门,故而派三位各守一门,也是为城中百姓计,不敢行险。值守责任极大,各位要恪守军令,不可懈怠。拜托了。”  三位都伯听张环这么,齐声唱个诺,躬身领命。  打发走这三位,张环的亲随将他二人的饭食送来,两人自去用饭。  战事未去,张环也没卸甲,摘下头盔便一屁股坐在案席旁。  文宓这是第一次参加晋国宴席,往日跟文壹等人大多是幕席地铺个席子跪坐好,端起碗就吃。要不就是他在李达的服侍下,一人在客舍里用饭。  这些日子下来,倒也熟悉了晋国礼仪,规规矩矩地跪坐好,准备用餐。  他与张环对案而坐,两人面前各有一张桌案,桌案上都摆着一个木制大餐盘,跟后世的餐盘差不许多,一格里放着一大块牛肉,一格泡菜,一格是水煮菠菜,还有两个馍馍。  此外还有一碗粥和一罐羊肉汤,看上去很丰盛。  大战在即,按例犒劳军中将士,淳于城接待宿卫军自然是奉上牛羊。  可惜厨子手艺浪费了百姓的好意,羊汤带着膻气,跟牛肉一样,都是清水煮的,估计除了盐,没放多少调料。  文宓早习惯了晋国的水煮菜,这些日子也麻木了,他空会许多家常菜,奈何这里没有合用的锅灶,只好抽个空做个简易烧烤换口。  文宓刚才从门外看过宋献等人用餐,也是这标准,只是餐具要一些。

    更多乡村言情流行 加公众号 syzjxs2  阅读速度更快
………………………………

第二十五章 故友交心

    ()  张环看文宓没动箸(筷子),笑道:“这饭食可是不合贤弟的口?军中不能饮酒,不能款待贤弟,大郎莫怪。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待到回京以后,为兄请你多喝几杯。”  文宓听后,心中微微感动,他很喜欢张环这性子,可能是两家原本就是世交,有些交情,一见面也不见外,也没个架子,让他很有见到故友的感觉。  文宓笑一笑道:“世兄客气啦,弟只是没想到几年不见,世兄已是军中大将。”  “哈哈哈哈。”张环闻言大笑:“大将算不上,只是区区一个校尉,年前才提上来的。”  张环着话,放下筷子,叹一口气:“唉,不瞒贤弟。为兄虽做到校尉,却从未亲临战阵,今日在城外,为兄看着溃败的流贼,想要去追杀,却一时犹豫,未及下去。”  文宓看出他有愧悔之意,回想城外那场伏击,张环一直跟他在屋顶上呆着,确实没有跳下去追杀。  想到这里,文宓安慰道:“世兄想多了,世兄是主将,自不必去亲身追杀流贼,坐镇指挥才是世兄的职责,世兄亲身与弟在城郭伏击已是犯险。”  张环听了,脸色缓和一些,道:“可惜啊,贤弟射杀了贼首,为兄却自始至终未曾拔刀,实是……遗憾。”  “大战在即,世兄还怕没有机会立功?”  “为兄今日坚持自带骑军,便是想亲自上阵。”张环点点头,接着道:“不怕贤弟笑话,为兄寸功未立便做了校尉,麾下将士多有不服,为兄早便想找个机会立功。今日多亏了贤弟这妙计,若是来日贤弟能射杀贼首,流贼毕竟溃败,那时为兄便可带军随后追杀。”  文宓看张环满脸期待的模样,忍不住提醒道:“沙场凶险,世兄切记不可贪功冒进。”  张环闻言一愣,笑道:“贤弟的是,为兄自会醒得。”  张环完请文宓用饭,看他一会儿,又想一想他早年间的骄横胡为的行状,对比今日的内敛沉稳,笑道:“四年未见,贤弟真让为兄刮目相看。”  文宓看他神色,也想起文宓当年叛逆胡为的事来,讪笑道:“全赖家先傅教诲,让弟迷途知返。”  张环点点头,笑道:“迷途知返还不上,贤弟比在京都时稳重不少。今日在城头向甄公献策,当真是让为兄刮目相看。想必世叔见到贤弟,也会欣喜。”  张环迟疑片刻,接着道:“大郎久在不其山,又得世外高人教导,想是忘了京都一些规矩。今日拜见甄公时的礼仪欠妥,若是在长公主面前便是失仪,这也是为兄事先没有提醒。”  文宓听话听音,拱手道:“世兄的是,还要劳烦世兄教我。”  张环见文宓如此上道,心中暗喜。他知道文家跟皇族的关系,身为世交不得不提醒。原本还担心文宓如同年少时一般桀骜不驯,没成想文宓竟能听他的劝,又主动要学,很是欣慰。  他不知道,文宓正想方设法融入晋国,免得露馅。  遇到张环这个“老熟人”,让文宓喜出望外。  两人不再闲谈,快速填报肚子,吩咐人撤去案席,这才开始教学。  晋国规矩大,拜谒,参见,觐见,作揖各有不同的动作。  张环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文宓在一旁跟着学,学会之后对着墙角演示几遍,直到张环觉得满意才罢。  张环看着文宓联系,恍惚觉得如同梦中一般。  眼前的文宓长大了一些,强壮了一些,嗓音跟比先前沙哑一些,这些都是可以随着时间改变的。  只是文宓的口音变化很大,是有长广郡当地的口音,可也有青州乃至兖州口音,京都口音反而极少。而且话习惯也不一样,他口中总出一些新鲜词来,或许是受他先生影响。  最奇怪的是,文宓的性情与年少时大不一样,没了以前的顽劣,待人接物包括在城上与广安公答对时,举手投足间透着成人的稳重。  张环不明白文宓的变化为何如此之大,不知道他家人看了如何?  文宓做完动作,看张环陷入深思,轻咳一声提醒。  张环回过神来,笑道:“贤弟做得不错,世叔日后见了贤弟这般模样,定会欣喜。”  文宓没想到他这般,跟着傻笑。  张环想了想,又道:“为兄东来之时路过临淄,拜会了季德世叔,世叔早知道贤弟在长广郡,若不是次骞世叔怕贤弟再去别处,坚持请尊娘舅修书劝贤弟,怕是季德世叔便会亲自来捉你回去。”  季德世叔?次骞世叔?文宓闻言,皱着眉头寻思半日,才想起他的是父亲文俶和叔叔文虎,文俶字次骞,文虎字季德,貌似文虎就在青州,临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