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缘如梦-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尥逞芯砍隼吹模绲隆⑴嵝恪⑽膫m只是信任和支持他们的长辈。
这样,御史摔死在坑里,也没人喊冤,毕竟研究蔗糖没有确定性,没人能事先知道两个小孩子会做出蔗糖。
即便世人事后都知道他们在挖坑,也无可奈何,官场争斗从来都是尔虞我诈,这阳谋在皇帝那里也能交代。
文宓做这事没心理压力,他来晋国是靠剽窃抄袭起家,把劳动人民的智慧,据为己有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裴琰心里还是不舒服,这秘方毕竟不是她的,她以前强要,是跟文宓斗气,想要有理由表现自己重要性,可硬要她告诉所有人,这秘方是她的,她还做不来。
文宓骑马跟在裴琰的辎车边,岔开话题:“贤妹,你说这甘蔗如何能物尽其用啊?”
“物尽其用?学长不是说榨出甘蔗汁之后就只胜渣滓了吗?还要怎么用?”
“为兄说的就是这渣滓。”文宓依照先前的种植棉花策划书,拟定了蔗糖策划,跟棉花一样,蔗糖也留不住,不可能由他三家独吞。可是他思来想去,实在不甘心把蔗糖上缴国库。染指掌控是裴家与甄家才能做的,文家这小门小户没有争抢的资本,只能跟着喝汤。
裴琰看文宓迟疑,追问道:“学长前次说过喂猪。”
喂猪?他没有榨汁机,榨汁肯定榨不干净,即便渣滓里有糖分,难道猪会吃?文宓想到这里摇摇头:“说实话,喂猪也是浪费。白云庄的五十车并不算多,可是到了广安郡扩大生产之后,每日都会有无数的渣滓,喂猪沤肥都不是上策。”
裴琰想了想,也是无可奈何,翻出策划书来,看到上面关于处理渣滓的法子空着。
文宓注意到她的动作,看着策划书,想起纸来,甘蔗纸?他以前似乎听说过,却没见过:“学妹以为造纸用如何?”
“造纸?”裴琰摸一摸手中纸张,摇头说道:“小妹没听说过。”
文宓晃悠着马鞭,仔细琢磨,造纸用的是树,木本植物,甘蔗应该属于草本,可是沤烂之后,应该没大差别,听说京都附近纸坊甚多,可以找人试试:“甄家那边似乎没有纸坊生意,不知裴家这边有没有熟识的?”
裴琰想了想说道:“似乎有这么一个,名叫裴献,他以前用过麦香园那宅子。小妹记得阿姊说起过,他送的份子里有经营纸坊所得。”
“既然如此,派人去找他问问,这五十车甘蔗也不多,正好用来试试。”有用的东西,为什么要浪费,少砍一棵树,以后的败家子也能多一个可以圈钱的名胜古迹不是。
两人讨论着这事,不多时便到了别院,两人没歇着,直奔别院作坊内。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文宓和裴琰再次领略到这句话中的哲理,技术性工作不能只靠秘方便能完成的。
两人来到别院时,这里的工匠已经将各种工具、材料备好,三家挑选的学徒都已送到。
文宓一一检查,榨汁的糖碌和硬石碌碡,过滤用的大小木桶,熬糖用的联排九锅,特制的漏勺、铁勺、木锨,搅拌框,过滤框、糖砖模板以及大小滤网、滤布。
材料也已备齐,有石灰和鸭蛋清,还有文宓和裴琰特制的秘料。
转过天,文宓与裴琰便开工实验,制作甘蔗不着急,可也要先制作出来一部分,让三个给人挖坑的长辈安心。
文宓吩咐工匠取两百斤甘蔗削根去茎,没有专用机器,便用糖碌连榨三遍,争取榨尽汁液。然后将甘蔗汁在木桶中过滤,滤尽各类杂质。
上锅是关键,文宓指挥,裴琰在一旁记录,八个学徒依次在锅边站开,后面还有备用的学徒。
先将甘蔗汁倒一些进头一口锅,以猛火烧煮两柱香的时间,边煮边用漏勺将锅里的杂物和糖沫捞出。多虑几遍,便将甘蔗汁舀进第二口锅,再继续往第一口锅加甘蔗汁。
第二口锅同样重复清出杂物、糖沫,熬煮一柱香的时间,将甘蔗汁舀入第三口锅。
第三口锅中要加入秘制材料,加速杂质浮出。滤干净以后,舀进第四口锅再滤一遍,之后舀进第五口锅。
这口锅是沉降,后面三口锅略小,是出糖的锅,要在锅里熬浆,用大火猛烧,由学徒不停搅拌,防止糊锅,直到糖浆越来越浓,渐渐变成棕色,才快速出锅。
出锅的火候很难掌握,需要经验,文宓没有经验,需要不断积累和尝试,用木棒在出糖锅里蘸一下,品尝味道,寻找最好的口感,避免火候过大变苦。
三口锅分别出到三个不同的木框里,由学徒反复搅拌,直到变成细细的颗粒红糖,再倒进另一个木框里,进行筛选,经过多次筛选之后放入备好的箩筐冷却。
第一锅出来制成砂糖,第二锅做成砖糖,直接把甘蔗汁从沉降锅舀进最后一口锅,大火烧煮,不停搅拌,出锅后倒进备好的模具,抹平以后,静待冷却。
忙忙碌碌两三个时辰,把两百斤甘蔗做完,待到都冷却后,文宓让人称一称,不到十七斤。
体验过制作流程,文宓没有再做,甘蔗含糖量应该很好的,他记得甘蔗含糖量应该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他这里却只有百分之八左右,出糖太少,不知道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文宓把四个出糖锅里出来的糖各冲了一碗糖水,寻找记忆中的味道。
火候也不好掌握,他担心过火变苦,便控制了火候,做出来的这一批很明显火候不足,甜而不香,甜味也不太足。
………………………………
第七十五章 潜水冒泡
文宓并不气馁,甘蔗还有很多,足够慢慢练手,每一道工序都要多次尝试不同火候,寻找最好的制糖方法。
红糖有很多种,总能蒙对一种,也能从中提取白砂糖,这些技巧都需要慢慢探索。这过程正好用来教导那些学徒,他和裴琰是不能去广安的,负责那边作坊的制糖师只能从学徒里面挑选。
文宓对红糖的糖色不太满意,裴琰却很开心,能亲眼见到劳动成果诞生,让她觉得很欣慰,红糖的味道又让她觉得很神奇。
同样欣喜的还有郭辉,他张罗着每锅红糖都包三份,派人快马给裴秀、甄德、文俶送去。文宓旗开得胜,手到擒来,不负高人弟子名号,这消息也好让他们安心实施日后的计划。
第二日一早,城里的回信就到了别院。甄德在信里狠狠夸赞文宓一番,送来大量慰劳品,叮嘱他切莫心急,依计徐徐图之便好。
文宓也不着急,每日只制作两百斤,和裴琰慢慢摸索制作技巧,裴琰用手表记时,明显感觉糖的甜味更浓,也能让烧灶的火工有掌控火候大小的依据。
手表是机械表,没有蹦蹦跳跳的数字也好解释,机械表也不依赖电子,可以长久使用,只是解释表盘透明玻璃时花费了更多功夫,晋国没有钻石,倒是有水晶,文宓偷换下概念,便把裴琰忽悠过去了。
记时精确,工艺得到提升,这一日的蔗糖得到更多好评。
又一日的下午,文宓正在做糖时,听到外面熙熙攘攘阵阵嘈杂。
郭延寿进来说,有一队戍卫军跟着捕役,正在白云庄搜拿贼人,说是东莞王别院遇袭,东莞王长子被杀。
文宓听完没说什么,继续制糖,心里知道是李秀那边已经发动,司马康已死,只是不知道在逃的贼人中有没有言斌、李秀。不管他们会不会被抓到,会不会供出他,他都有不在场的证据。
这两日是郭延寿带着广安公府的人看守别院,有虎贲卫也有公主卫队,把别院围得水泄不通。工匠们都不能出入,文宓也是老老实实呆在别院里,晚上住宿在后面跨院里,偶尔带裴琰他们从后门去白云岭散散步,时间不会太长,清闲时更多时候会给她们讲故事解闷,裴琰顺势抢了裴浚的活,准备将文宓的故事整理出来。
甄德的一手妙棋,顺便帮文宓洗脱嫌疑,文宓表面没事,心中暗笑。
这是长公主别院,门外又有广安公府的护卫,还有虎贲卫,来搜寻的捕役只是在门前询问一番,走个过场,没人敢进来。
甄德和文宓被刺杀的时候,东莞王的别院也没被搜查,这是贵族特权。
至于搜查白云庄,这个随意搜,毕竟死的是位王子,搜查乡间是惯例。
话说回来,文宓觉得也不能小看言斌,能杀死司马康,并把事情闹大,看样子这案子做得不小,这人真的有些本事。
目前来看,他不和这些藏在暗处的江湖人结仇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防不胜防。江湖仇杀,一向没完没了。
文宓只好奇一件事,给言斌的半路截杀、夜袭和潜入三个计策,他究竟用的哪种?还是另有良策。
再一日,文宓出门了。他要去太学上课,这是事先安排的,轮到他上课的日子要去太学,他不能一直消失,偶尔冒个泡,再潜水,更能引起注意。
地图测绘课已经开始大半月,新奇劲一过,留下的都是有兴趣的,看上去人数不少。天气太冷,文宓招呼外面围观的都进屋来听,挤挤也比受冻强,给他留两尺讲台便好。
文宓在太学站稳脚跟后,很自觉把身上的刺收起来,展露出亲和的一面。教课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地图测绘新开不久,实际操作只能教一些浅显易懂的,顺便普及一些算学知识。
算学也是不受重视的,这些晋国储备人才里有能背下九九口诀的就被成为奇才了,这在文宓意料之中,在讲比例尺之前,先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耐心教导,顺便帮刘徽做做广告。
文宓的学识已经折服这些学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少都能通一些,说起名山大川,如数家珍,各地物产也能讲通一二。
课堂里也有文宓熟悉的,比如徐良的弟弟徐闻和石家的石枫,徐闻去文家玩过几次,他大哥跟文宓关系好,他胆子也大,拿最近在京都流传的甘蔗问文宓。
文宓借势便给他们讲甘蔗的习性,借用《禹贡地域图》三两笔划出蜀中地图轮廓,标出个大体位置,给他们讲甘蔗生长所需的气候,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很甜的作物,除了生吃还有其他用途,他正在研究,下节课上会给他们带一些实物。他将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懂地理的重要,以佐证他当初提到未上任便知政绩的说辞。
一语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有几个官员旁听,他们知道甘蔗的事情,认得门口跟随文宓来的虎贲卫穿着广安公府的服色,不用说,文宓确实是在帮广安公府研究甘蔗。
课讲完,目的达到,文宓去一趟文府,问个安,跟王萱报告一下文旻的情况,孝敬她和张氏两斤红糖。然后再去裴府去一趟,报告一下裴琰安好的消息,汇报一下制糖工作进展,再留下两斤红糖,然后匆匆出城。
轻轻冒一泡,搅动京都风云。
这一日朝会上,由于有东莞王别院的事情,弹劾甄德的并不多,只有常和、张继继续陈奏搜集到的关于甄德鱼肉百姓的新证据。
文宓在太学上的一番话,迅速引起人的兴趣,谁都没想到文宓说起甘蔗竟能侃侃而谈,直言正在研究此物,还说下堂课能带来,看来已经有了眉目。甘蔗之事。所有人都在注意广安公,忽视了文宓,现在再一想,依稀有传言说文宓在城南路遇甘蔗车队时兴奋异常,当场带走一些甘蔗。
这时,便有人想起,在王府的寿宴上,文宓和裴琰没用寿宴便匆匆离去,是在广安公府的虎贲卫护卫下离开的,去了哪里,无人知晓,今日才知道是去研究甘蔗。文宓背负高人弟子的名头,回京以来风头甚劲,前有茶叶,又有生日蛋糕,现在说起甘蔗,想来不是虚言,定是已经发现甘蔗的用途。
………………………………
第七十六章 暗流涌动
京都老狐狸不只一两只,早有人觉得甘蔗之事有些蹊跷,现在对照文宓的话,不用说,这必是甄德定下的计谋,图谋的是与他有私怨的御史。
这计策甚是老辣,有熟悉蜀地官员的,互相一问,左右不过是生食和榨甘蔗汁,文宓若能发现他们都不知道的用途,以此为饵谋算御史,两个御史定是难逃。
这风声传到常和、张继那里,两人惊疑不定,派人去文府问,才知道文宓早去白云庄多日,昨日也没回府,只从门口路过吩咐些家事便出城了。
两人听到这消息,再联系这几日的传言,认定甘蔗之事,必是甄德从文家得到的,事到如今,只能从文宓这边下手,虽然知道甄德和文俶的关系好,还是夜入文府,准备说服文俶反水,败中求胜。
且不论交情,单说他们许下的利益,便不能和蔗糖相比,文俶对他们毫无兴趣,端茶送客,常和大怒,当面威胁文俶,结果直接被轰出府去。
二人羞愤之下,上奏疏弹劾文俶有不臣之心。司马炎翻看一眼,直接扔到一边,若是往日,这是整治文家的好机会,现在司马炎有点离不开文家了。
这和文宓表现的能力以及他的身份有关,也是红糖的功劳。
前几日杨艳不慎受寒,感冒一场,恰逢特殊的几天,身子一直很虚。昨日司马虹来探望时,带来一斤红糖,说是体虚之人最需要此物。杨艳喝下两碗热糖水,又喝看两碗红糖小米粥,到了晚上,便觉得身上慢慢有了气力,脸色也好很多。
司马炎觉得很神奇,一问才知道,这糖是文宓刚从甘蔗中提炼出来的。司马炎好奇心起,便要来一些红糖交给太医令丞栾澹,让他研究。栾澹自己先品尝,又给宫中一位想来体虚的妃子用过,观察一日,发现那妃子气色明显好转,刚刚来回报过,觉得这红糖有温补之效,效果远胜饴糖。
司马炎这才真正重视起蔗糖,重新将甄德等人的密奏看一遍,捋清事情始末。
臣子间勾心斗角是常有的事,常和、张继无知、迂腐,输的不冤,从文俶这事上看,便知二人心术不正,这样的人不能再做御史。
罢免两个御史是小事,司马炎觉得文宓对红糖的改进很重要,如果真能大规模生产,收益极其可观。这个秘方不能轻易泄露,因为文宓说吴地的甘蔗不光比蜀地多,质量也好,更适合制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嘛,管着整个天下,习惯性以为什么东西都应该是他的,给文宓些奖励,把秘方收上来,至于让谁做蔗糖,那是皇帝的恩赐。
想到这里,司马炎觉得应该再去安平王府,只带些红糖去,顺便请教下封赏的事情,这次不光有文宓,还有个裴琰,封赏有些麻烦。
文宓回到别院这一路上,想的都是东莞王别院的事情。
裴秀跟他讲了司马康被杀的事情。
三日前,东莞王别院深夜遇袭。十余沂山贼夤夜潜入,血洗别院,杀死望海侯司马康以及府内上下三十余人,连夜逃走,至今不知去向。
这件凶案发生在午夜时分又是在城外,府内主人及管事全部遇害,望海侯夫人留在城中未回,才逃过一劫。别院幸存的仆役想连夜入城报讯,却被关在城外,及至天明进城,此事没能瞒住。
闻讯赶去的捕役,发现死者中除了司马康及府中护卫、仆役,还有两人身份特殊,第一个是牛安之妻,牛高氏。另一个是沂山贼常氏。两人与司马康死在一处,三具尸体俱全身赤裸,死在一张床塌上。
京都府的捕役有通缉常氏的画像,前去现场的巡街御史又询问出牛高氏的身份,稍加审讯幸存仆役,得知此二人已在别院数月。
京都府尹再核查所有死者身份时,有仆役供出别院内曾居住过一位与常氏同来的沂山女子,此人不在死者之列。再给他们通缉画像辨认时,认出是沂山贼李秀。
此案有御史在侧,京都府尹及闻讯赶到的东莞王世子司马觐都无法隐瞒。此案因此大白于朝野,廷尉奉诏一面追捕血洗东莞王别院的贼人,一面严查望海侯与沂山贼的关联。
京都连发血案,司马炎一怒之下意欲罢免京都府尹。
此诏一下,群臣涌动,纷纷求情:东莞王府藏污纳垢,勾结匪类,咎由自取,与京都府无关,京都府尹有冤。
更有大臣上奏:沂山贼出自东莞国,秋日里祸乱青州,劫掠县城,三县百姓遭难,城阳郡深受其害。前番沂山贼潜入京都,公然围攻忠良之子,又夜袭广安公,猖獗至极。虽在东莞王庄园被剿灭大半,却尚有余孽安住于东莞王别院。而今纵观数案,东莞国养匪为患,又公然包庇匪徒,实属目无法纪,祸国殃民,皇帝应该下诏严惩。
此言一出,应者无数,矛头直指东莞王司马伷。皇族虽然高贵,一旦犯错,也逃不过被弹劾。
皇族名誉受损,司马炎不得不诏令司马伷回封国剿贼,又令廷尉严查此案。
裴秀提醒文宓这些,是为点明当前时局,整个京都都在议论此案,皇帝急需一件大事来转变百官视线,蔗糖之事很可能被皇帝利用大肆宣扬,让他做好准备。另外告诫他小心,沂山贼人数众多,一旦发现,不可鲁莽私斗,要及早禀报。这是对文宓先前在太学门前和文府门前私斗贼人的不满。
文宓惊惧稍定之余顺便问了牛高氏为何在东莞王别院,司马康收集他的仇人肯定是想对他不利。
裴秀明白文宓的意思,无非是探听东莞王府对文家的态度,只是没有证据表明此事是东莞王妃在背后主使,现在调查此事,很可能会让人认为是在落井下石,伺机报复,让他暂时不要提这话,司马伷剿贼之后会在回京复命,他自会和司马伷详谈。
文宓明白得很,他还没有话语权,也没资格参加这种层次的对话,除了谨防诸葛氏,他什么都不能做,这也是他利用言斌、李秀的原因。当然,如果没有裴秀,他只能防一辈子,除非造反。
………………………………
第七十七章 瞎胡折腾
文宓不想瞎折腾,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别院内住着很多工匠,也有负责做饭的厨子,大锅饭难吃,文宓不想再让人过来伺候,索性自己做饭。
后院是长公主的住所,甄德原本已让人腾空后院,让文宓和裴琰居住。
两人没有僭越,依旧如前次一般住在旁边的跨院,两大一小叁间房,他带着弟弟们一间,裴琰和蕊蕊、思思一间,剩下的小屋正好用来做饭。
文宓每日早起做饭,上午由学徒自行榨甘蔗汁,他和裴琰练武、做瑜伽、带弟妹玩。下午制作蔗糖。
晚饭吃的早,天黑聚在一间屋里给他们讲讲故事,聊聊天,实在无聊做一些雕刻,他原本不打算雕象牙的,可是实在忍不住,象牙对于雕刻爱好者诱惑好比美女对于色狼,文宓向裴秀讨来一块旧笏板,用这个解解痒,雕个镇纸什么的。
时间便这么打发过去,这里无人打扰,过得惬意无比。
除了偶尔会想祖母和母亲,裴琰也没有忧虑,有事情做总觉得很充实,文宓的厨艺让她大开眼界。
简简单单的一个鸡蛋便有好几种吃法。蕊蕊不爱吃煮鸡蛋,文宓便给她蒸鸡蛋糕,鸡蛋糕可以放糖,也可以像豆腐脑一样加调料、转过天做的是鸡蛋饼,先是鸡蛋小饼,过一天是鸡蛋千层饼。再加些米饭是鸡蛋米饭饼,还可以用鸡蛋浸泡隔夜凉饭,炒出一锅香嫩可口的蛋炒饭,特别好吃。
单从做饭上,裴琰发现学长不光是想法多,以前经历也多。这两天整理出来的故事,有很多不是可以简单想象出来的,不过学长不说,她也不追问。有的事情,学长对她知无不言,比如和舒然的关系,和天使的关系,这些话除了对她,没跟其他人说过。有些却绝口不提,比如和天使以前的事情,裴琰好奇地问过两次,发现学长都把话题岔开,开始讲不其山的事,她也不再追问。
反正学长身上很多秘密,他想说时,自然会说。
比如她手腕上的手表,学长只是简单解释一番,便把手表交给她使用。
她心中仍觉得怪异,却还是信了。
文学长只告诉她这是计时用的,教给她分辨时针、分针、秒针,教给她计算时间。告诉她只需要转动一旁的那个小疙瘩,能让三根小针转个不停。
裴琰觉得这真的很神奇,她从未听过有人有这宝贝,也没见过谁的宝贝有这样的精细的做工。
学长不多说,裴琰也不多问,她觉得学长给她手表,是相信她,她也不往外传,很尽心帮着记录时间,帮着做沙漏。
冬日里水滴刻漏很容易受温度影响,使用不方便,文宓和裴琰在一旁可以用手表辅助,可手表不能给这些学徒看,在他们熬成有经验的师傅之前,严格遵照固定的火候和时间制作很重要。
晋国的手工也很发达,几乎每个木匠都有绝活,贲凿斧锯样样精通,榫卯搭连技艺精湛,发明创造能力不足,按照图纸制作各种繁杂器械都是手到擒来,身份低贱,靠手艺吃饭的能力都不差。
日晷和水滴刻漏容易受天气和气候影响,沙漏容易堵塞,没有透明玻璃,沙漏也不好观察,文宓曾在博物馆见过五轮沙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