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缘如梦-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宓以前担心秋香是皇帝派到文家的,一直都在无视她,对她身上的怪异之处也没在意,一度认为冬香是个知情者,被秋香拿着把柄,这才一直忍气吞声。
冬香是个老实懦弱的傻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向来都是逆来顺受,胆小怕事,来到文府以后一直踏踏实实做事,不争不抢,很受府内上下老仆役的喜欢。
文宓这才让她去厨房帮厨,后来李秋要收她做儿媳妇,她也成为厨子,和老实巴交的李小大在一起是绝配,两口子都是不爱说话的。
文宓很喜欢这样的下属,一个团队里需要春香这样的领导者,也需要冬香和李小大这样踏踏实实做事的。
由于之前的好感,文宓不想把冬香怎么样,没有把这事立刻告诉文俶,也是担心她被株连,晋国没有坦白从宽的规矩。
春香虽然一再安慰她,她还是兀自哭泣不止。
文宓实在不忍心,只好告诉她,只要她说出事情原委,便不追究她的责任。
冬香又犹豫半天,这才怯生生问:“小郎君能否开恩,放过公主。”
文宓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公主?秋香肯定不是司马炎的女儿,剩下能称为公主的就是魏、蜀、吴三家。
只有这三家的公主才会刺杀司马炎。
太狗血了。
这事越玩越大。
冬香不开口则以,一开口吓得文宓不想再问。
文宓万没想到秋香居然是公主,出身蜀地,八成是刘禅的女儿,这事情太大,他如果不想声张只能悄悄杀人灭口,如果传扬出去,刘禅的女儿在文家意图谋刺皇帝,刘禅活不了,文家也有大麻烦,说不定会被皇帝株连。
不过,镇定下来一想,文宓觉得刘禅参与的可能性不大,事到如今只能问个清楚,再想办法。
文宓不能给冬香保证秋香的性命,只能让她把事情前因后果说清楚,免得李小大也跟着文家倒霉。
可能是提到李小大让冬香心软下来,吞吞吐吐把事情说出来。
她不知道秋香为什么要谋刺皇帝,秋香也没告诉她,只是今日偷偷给她一包药,让她想办法下到菜里。
在厨房里给皇帝的菜下药是不可能的,菜做好之后会有宦官尝菜,端到皇帝面前还有第二个宦官试吃。这是双保险,也是留一个毒药发作的时间。
冬香她不敢做,她知道文家长辈也在宴席上,文家人对她很好,她不忍心下毒,而且厨房里又有宿卫军和宦官,她也没有机会动手,后来便被文宓叫来。
至于秋香怎么得到的毒药她不知道,她只知道上次刘禅来文府,刘家人已认出秋香,秋香也认出他们。后来刘禅家里还有人来找过秋香,只是秋香没说过是谁。
文宓听到这里觉得冬香应该没说假话,冬香虽然惶恐,更多来自心中不安,而不是撒谎时的紧张,不过要想保全她,还是要她把秋香的身份和底细都说清楚。
冬香说出来心事,见文宓没有发作,表情也不像生气,小心把她和秋香的事情都说出来。
其实,秋香不是刘禅的女儿,而是刘禅的孙女,是刘禅第六子北地王刘谌的女儿,箐芳公主,刘箐。
依礼,在汉代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被封为公主,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姐妹为长公主,女儿为公主。其中根据皇帝的恩宠或者辈分,有的公主的封邑是郡,是郡公主,也称为郡主,比如甄德的妻子,京兆长公主,封地是京兆郡。有的公主封邑只是一个县,是县公主,也称为县主,比如甄德前任妻子,鄳阳公主以及山阳公主,南平公主,她们虽是皇帝的堂姐,是由于她们的父亲司马师是在晋国建国之后被追封为世宗景皇帝的,所以封邑不广。
有时候皇帝为了表达对某个亲王的荣宠,也会封亲王之女为公主,秋香之所以也被称为公主,是因为刘禅喜欢她而加封的。
冬香不是宫女,她只是在北地王府里伺候秋香的一个小侍女。
魏军兵临CD时,刘谌力主背水一战,刘禅不愿百姓再受刀兵之苦,属意投降并把他逐出皇宫。刘谌万分绝望,不愿做亡国之人,去宗庙大哭一场,回家后遣散仆从,杀光妻子、儿女,而后自杀殉社稷。
秋香却没有死,她看到刘谌在后院大开杀戒之时,派一个侍女去拖住刘谌,她带着贴身侍女和冬香趁乱逃走,想去皇宫告诉刘禅。
那个时候刘禅已经出城投降,秋香没见到皇帝,也没能进入皇宫,再想回家,她家中已经起火。等火熄灭,所有尸体都烧成焦炭,外人都以为刘谌一家全都死在这里。
这时秋香听说刘谌之所以杀进全家,是因为刘禅拒绝他的提议而力主投降,并把刘谌赶出皇宫。秋香因此心中记恨刘禅,没有再去找刘禅,想要混出城去,一走了之,城池被围,她们又走不出去,只好躲在冬香亲戚家中。
邓艾率魏军入城之后,蜀国宗室全被看管起来,皇宫也封闭起来,整个城池都处于在封锁中,秋香想出出不去,想见刘禅也见不到他们。
后来姜维和钟会矫诏作乱,将魏军大小将领囚禁在蜀国皇宫。
事情败露后,魏兵攻入CD,杀进皇城。
钟会、姜维被乱军所杀,同日,数百魏军将士在这场变乱中遇难。
这数百将士不是指兵卒,而是都尉、偏将以上中级统军军官。统军军官伤亡惨重,十余万魏军无人能约束,变乱平息之际便成为暴乱的开始。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霉的秋香
诸葛亮六出岐山,姜维九伐中原。蜀汉立国几十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侵略魏国至少十五次。还有魏蜀两国之间的襄樊之战,汉中之战,蜀国与魏国之间几乎是年年有征战,岁岁有烽火。无数魏国百姓罹难,几十万魏军相继战死沙场。
魏国采用军户制度,军户世代为兵。数十年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与蜀军结下血海深仇。蜀亡之际,庞德之子庞会拼着罢官夺爵也要将关羽仅存的家眷灭门,足可见其一斑。
两国之间的怨仇深重,失去将领约束的十余万魏军在杀死钟会、姜维之后,开始追杀蜀国残兵,继而到处烧杀掳掠泄恨,蜀国都城惨被洗劫,罹难者无数。
这场暴乱持续数日方平,冬香的亲眷和秋香的贴身侍女死于暴乱之中,她二人侥幸逃进宫女集中的地方才逃过一劫。此后,跟着大批宫女随蜀国君臣一起迁到京都,被一道编入晋国后宫。
一直到今年,他们二人与春香、夏香一起被送到文府。后来,刘禅来文府之时,秋香认出了他们,他们也认出来秋香。据秋香告诉冬香的说法,那日她一个叔父便与她相认,那之后陆续有人来找过秋香,两边偶有来往。至于今日发生的事情,冬香却不知情,秋香今早出去一趟,回来之后才把毒药给他。
文宓听完之后,久久不语。
这年头没有户籍甄别,也没有身份识别系统,改名换姓居然如此简单,自己家中隐藏着公主都不知道,他原本还以为家中铁板一块。前几日进飞贼,现在挖出个内贼,真是漏洞百出。
放下秋香先不提,文宓觉得应该先把冬香从这件事里摘出去,不用再去对秋香的口供,文宓也觉得冬香是个被人利用的傻姑娘,又不是主犯、共谋,实在不应该再受诛连。
文宓想了想跟他说道:“你这些日子做事,一直做得很好,我不想让你受牵连,给你想个脱罪的法子,你愿不愿意。”
冬香明显一愣,犹豫了一下,问道:“小郎君如何处置秋香。”
文宓拍拍脑袋,无奈叹一句说道:“对于秋香,我自会处理。你不要管,你也管不了。我只想告诉你,从进入文家之后,你便不是秋香的侍女。你是我文家人,你是李小大未来的娘子,这才是我想保住你的原因。你要记住这一点,以后,你要为你自己多考虑,你不欠秋香的,如果她有你的把柄,你告诉你,我帮你解决。”
冬香听到这话还在犹豫,春香在一旁劝她,让她不要犯傻,这是杀头的罪过,她在文家过得好好的,何必被秋香拉去陪葬。
冬香看看文宓的脸色,小声说道:“秋香认识我父兄,她说如果我背叛她,她会杀掉他们。”
文宓从旁边取过笔墨,说道:“你如果相信我,把他们的姓名和住处写下来,我派人去蜀地找他们,如果他们愿意,我可以把他们迁到京都来。”
冬香脸上终于露出喜色,请春香代笔,把她家人的住处和姓名,以及长相特征都说出来。
文宓接过纸,看了一遍,让她明日送来一件信物,再让春香替她写封信一道带回去。
文宓看看秋香,补充道:“有一句话,你要记住。如果秋香能侥幸不死,我要你从今以后不要再见她,无论如何不要见她。如果她找你,你来告诉我。你可能做到?”
冬香犹豫一下,说道:“能做到。”
文宓没指望她一下子能转过这个弯来,想了想,对她俩说道:“你二人记住,除非我在场,或者得到我亲口许可,不许你二人对任何人说今日这番话。冬香,我会尽力保住你,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春香和冬香互相看一眼,都答应下来。
文宓又交代他们一些事情,让她们回去,让冬香不要回自己屋,暂时跟春香一起住,又让她好好考虑自己说的话。
冬香千恩万谢出去了,文宓不知道是不是一时心软,又在家里留个隐患,不过实在狠不下心把冬香怎么样。
至于秋香,文宓不想再问,文宓不知道幕后是刘禅还是刘禅的某个儿子,不过根据刘禅的一贯作风,他不会无事生非做这件事。
文宓觉得什么都不用做,守株待兔便可,皇帝没有遇刺,那边的人一定会再来找秋香。
文宓只需要等人来,如果等不来,便把这事告诉刘禅。
单凭秋香想在家里谋刺皇帝,他便觉得秋香该死,可是这么一个大活人也不能无缘无故暴毙,何况刘禅已经知道她在文家,这老头还不错,文宓不想随意处置他的孙女,先看看他家谁来吧,或者可以钓个鱼上来,找到主谋,不然直接把秋香交给文俶、裴秀,刘禅的命也到头了。
文宓没再问春香,只是把她重新绑好,在她身上盖个毡布,就不再管她,他自顾睡觉。昨晚玩了一天一夜,今日又累了一天,早已疲惫不堪。
第二天,他早早便被李达叫醒,文虎即将远行,他要去送行,要带着早饭过去,文虎好像是属猫的,无鱼不欢。
文宓努力睁开眼睛,发现秋香已经醒了,正看着他呜呜乱叫,看地上的痕迹便知道她挣扎了很久。文宓绑得是猪蹄扣,她挣不开的。一个姿势被绑大半天,她难免会有些不舒服,
看着春香难受的样子,文宓心里很舒服,单凭她险些害死文家,文宓便想杀了她,一直犹豫,是看在刘禅面上,也是怜惜她这一命。
文宓穿好衣服,走到她身边,又检查一遍绳索。昨晚,他还在纠结要不要告诉文俶和裴秀,这事真的很难瞒住,与其以后说,不如现在说。
他找了枚五铢钱,蹲回秋香旁边,说道:“如果有字的一面朝上,我便告诉家君和世叔,如果没字的一面朝上,我自己处理。”
说完话,把铜钱一抛,等铜钱落地,天意已定,有字的一面朝上。
文宓没有理会胡乱踢腾的秋香,笑着出门去,琢磨着如何开口跟他们说。
秋香看着地上的铜钱,心里有一万头羊驼飞奔而过。
这铜钱分明两面都刻着字。
文宓走到前门时才拍拍脑袋醒悟过来,以前抛硬币习惯了,忘记五铢钱两面都有字了。
这是天意,还是作弊?
秋香真倒霉。
敌人的痛苦,就是我们的快乐。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码头斗嘴
年节过完,回京述职或者调离出京的官员开始离京,京都有河洛环绕,东去或者北上的官员会选择坐船出京都,沿黄河一路往东,这样可以减少旅途劳累。
圆丘码头显得格外热闹,送行人员的车马停满附近的四通市。
卫瓘坐在接官厅,在跟送行的同僚亲友喝送行的酒水。
文宓把文虎的行装送上船之后,跟卫岳一起查看张环的装备。
文宓把皇帝赏赐的雕弓和宝刀送给张环,给他做替换的装备,此去幽州不是享福去的,东鲜卑各部蠢蠢欲动,乌桓内部也是争斗不止,再加上东匈奴一部。现在辽东郡、玄菟郡情况复杂,乐浪郡和带方郡诸胡势力交错,几近失控。幽州边军已做好平乱准备,卫瓘此次督幽州军事,战火随时可能点燃。
张环是作为骑兵都尉随卫瓘去幽州的,将会有五百部下。他实现了带兵征战的心愿,卫岳很为他高兴,文宓却很担心。
都尉和校尉从来都是战损率最高的军官,有无数名将之花没来及绽放便战死在这两个位置上。张环将随时准备冲向卫瓘令旗所指的方向,他所在的位置在骑兵主将的背后,冲锋时将超过骑将,在第一排身先士卒,化为锋矢前锋去和游牧民族的骑兵肉搏对撞,这便是骑尉的使命。
率骑兵冲锋陷阵是张环的志向,文宓只能让他保重,希望他能通过历练,迅速成长。
接官厅外还有歌舞,不知道是谁请来的,文宓和卫岳也没准备,陪着他一起欣赏,笑言这是借花献佛。
今日出行的人很多,接官厅里的人一拨拨进出,文宓看到齐王也在,他和卫瓘关系不错,来送行也是应有之义。
文宓还看到石崇,他是来送他兄长石俊的,石俊在卫瓘手下谋到一个文职,也将远赴幽州。
人多热闹,林子大了会有很多鸟。
石崇身边还有两个人,周恢和牵秀,文宓先前在石家见过,顺口打个招呼。
卫岳跟石崇不对付,文宓跟石崇也不对付,两拨人井水不犯河水,各安其位,原也相安无事,后来不知从哪儿冒出一个叫钟川的,先前跟卫岳有些过节,说话夹枪带棒,卫岳也不甘示弱,两人没说几句便掐在一起。
张环听不下去了,劝住卫岳,提醒他今日是为卫瓘送行,莫要闹出乱子,让人看笑话。
如此一来,钟川更加得意,言语之间带上张环,仗着些文采,开始说些习武粗胚的话,说话间,一双眯缝眼时不时斜视文宓。
文宓看看石崇,又看看牵秀和周恢,想看这欠揍的货是不是他们主使的,文宓今日心气不顺,不介意揍俩人活动活动筋骨,讲道理哪有揍人舒坦,还不用浪费吐沫星子。
钟川发现文宓在看他,把手一拱,说道:“尊驾可是城父侯长子?”
文宓嘴角一抿,问他:“阁下可是在向我行礼?”
钟川微微一愣,说道:“在下虽是白身,可比阁下痴长几岁,阁下让我行礼,莫不是以身份压人。”
这厮倒是机灵货,口舌伶俐的很,先给文宓扣个帽子。
文宓哈哈一笑,说道:“方才听阁下自称是太学出身,鄙人不才,现忝为太学助教,我只想知道我太学门下的学生可都是抬手为礼,斜眼看人的?”
钟川闻言一怔,没想到文宓会说起这话,他是太学生,即便在文宓入教之前结业,面对太学肆业助教,也得行弟子礼。
周恢在一旁打圆场,说道:“文助教息怒,钟兄久不在京都,不知文助教身份。”
这是开始耍赖,文宓不相信石崇身边的人会不知道他的身份,周恢这时给他开脱,当面玩拉偏手的把戏。
文宓偏生不给他这个面子,笑道:“他现在知道了。”
众人听到都是一愣,方才钟川与卫岳争执时,文宓一言不发,都没想到文宓会在这时得势不饶人。
钟川偷眼去看石崇,石崇张张嘴,并没开口,文宓的意思已经很清楚,怕是不会放过钟川。他听说了文家进飞贼的消息,不知道文宓是否知道他是主谋,现在正心虚呢。
文宓看着钟川一言不发,钟川知道躲不过,硬着头皮以师礼跪拜文宓。
文宓现在知道牛安为何以辈分压人,这感觉还是蛮爽的,看着钟川跪拜完,回了半礼,没让他起身,走到他身边说道:“出身太学,便要谨守礼节。君子无礼不立,不可因你一时肆意妄为,致使整个太学蒙羞。”
文宓这话说的高大上,摆出训诫弟子的姿态,钟川不听也得听,听完还要俯身谢先生教诲。
文宓说完这话,让他起身,没再搭理他。
钟川从地上爬起来,缩在周恢后面不敢再答话。
文宓也没再为难他,重又跟张环说些幽州情势,他能从裴秀那里看到很多军情奏疏,知道的比张环更多,提前告诉他,也是让他早做准备。”
钟川消停了,周恢又跳了出来,要跟卫岳比拼音律,言语间捎带着文宓,看样子是要给钟川找回场子。
晋国送友人之时,都要歌舞助兴,张环即将远行,卫岳和文宓原准备再唱一遍沧海一声笑助兴的,卫岳早有准备也不怕他,和他约定赌赛。
文宓旁观不语,又被战火波及,周恢跟卫岳说定,又来撩拨文宓,想让文宓加入,一起赌赛,他身后还有一群起哄架秧子的。他们都知道文宓的成名曲《沧海一声笑》已被卫岳唱了,文宓想加入要另选新歌,如若不加入,后面那群人早准备了徒有虚名的说辞。
文宓还没答话,对面一群太学生有争执起来。
今日有新结业的太学学子以主簿、从事、仆射的身份入仕,有的选择出任地方,有的选择奔赴边塞,或文或武,两边争论不休。
大将牵弘之子牵英,原准备赴秦州追随父亲从军,却被他父亲严令留在家中。他出身武将之家,出自宿卫军,选修裴秀的地理课,也算半个太学生,来送别好友之际,与几个太学生一言不合,发生冲突,那边的在拳脚上吃了亏,便开始讽刺地理课宿卫军班这些武夫。
年轻人言语冲突,斗几句嘴是常事,文宓没打算参与,周恢的一句话让文宓成为焦点。
周恢冲对面喊道:“二郎噤声,你太学业师在此,大天白日呈口舌之快,没得丢了太学脸面。”
喊完这话,笑看着文宓不在作声。
文宓看看那边,再看看周恢,笑道:“如果我没记错,阁下也出身太学,看太学晚辈学弟出丑,你却如此开心,当真是心胸豁达。”
周恢闻言,右手比划两下,气得说不出话来,估计是想动手,又担心不是文宓的对手。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男儿从军行
文宓看看那边,再看看周恢,笑道:“如果我没记错,阁下也出身太学,看太学晚辈学弟出丑,你却如此开心,当真是心胸豁达。”
周恢闻言,右手比划两下,气得说不出话来,估计是想动手,又担心不是文宓的对手。
说话间,接官厅里诸人已经走出,开始话别家人。
张环见卫瓘出来,拱手跟众位告别,走到文虎身后,准备登船。
胖乎乎的卫瓘拍拍卫宣胖乎乎的笑脸,让自家小子莫哭,转眼看到文宓,笑着让他多与卫家兄弟亲近。
文宓躬身领命,与卫瓘作别,又拜别文虎,最后跟张环执手而别。
眼见官船解缆,即将发出,文宓拱手为礼相送。
当此时,后面一个公鸭嗓响起:“当真是徒有虚名之徒,好友离别竟连一首歌都没有,妄为……”
文宓转头一看,出说话之人正与周恢站在一起,周恢另一侧是那个刚才与牵英争执的太学生,仔细一看,是被他从课堂清退的太学生,难怪跟怨妇似的。
文宓扭回头,看着船上挥手告别的张环,也挥手告别,大声唱出脑中盘旋已久的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净胡尘,誓扫胡虏不顾身!”
一首歌唱完,整个码头静悄悄的,别的歌舞都停下来,风中只有水声。
离岸的船上,张环大声喊道:“过瘾啊兄弟,再来一遍。”
文宓哈哈大笑,这还能点歌吗?
想归想还是从腰间抽出环首刀,以刀磕护栏,又唱一遍。
这一次整个码头的人都屏气凝神,听他一人唱。
这歌,唱得便是男儿气概,纵使只有一人独唱,也有碾压全场的力量。
一曲唱罢,远行的船上自卫瓘以下都正冠拱手向这边作别。
文宓努力平复心绪,深深一揖回礼。
文宓目送他们远去转过身要走,看到面前之人,全都目瞪口呆看着他,文宓受不了这些灼热、猎奇的目光,觉得还是离开为妙。
路过周恢身边时,文宓顿了一顿,说道:“阁下若真有才,便去秦州平乱,或去幽州安民,或去攻下建康城,为陛下解忧,为万民搏太平。再不济也要振兴家业,为令尊分忧。年近而立,尚且依靠祖产过活,犹以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