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缘如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代不同,文宓凑合着看,依稀能看出各路大军已对三县流贼形成合围之势。只是城阳郡地缘广阔,境内多山,流贼群龙无首,不会据城死守顽抗,必会四散逃遁,稍有不慎,便会被流贼遁入南方深山。
清剿流贼本就不是一战可定之事,更要命的是很多附逆的流贼拿起刀枪是贼,放下刀枪就是农夫,难免会有许多漏网之鱼。
身边张环见他愁眉不展,走近来问他:“大郎有何忧虑?”
文宓轻声将担心的情形说出来。
张环是宿卫军出身,新上战阵,对追剿流贼毫无经验,便跟文宓在图上谈兵。
卫瓘看到他两人小声说话,把他们唤来,问道:“看你二人在军图旁议论,可有平贼良策。”
张环没有说话,文宓看看文虎的脸色,小心把心中顾虑说了出来。
卫瓘听了文宓的话,眉头紧蹙,文宓正说到他的顾虑。
他是青州刺史,青州出现叛乱是他的责任,平乱救出公主几乎算不上功劳,更何况文宓射杀贼首,退了流贼,让他一点功劳都没捞到。
如今,如何将境内流贼剿灭才是他治理青州第一要务。他曾任徐州刺史,深知东莞国地势,如果放贼人回去,日后难免还会祸乱城阳郡。
他奉诏都督青州军事,却不能深入徐州东莞国地界剿匪,东莞国是实权王爷皇帝叔父镇东大将军司马伷的封国,司马伷还兼任徐州大都督,两人官职上已是平级,东莞国此次出兵剿匪也是看在京兆长公主面上,青州军此次是从东莞国境内走近路驰援淳于,横穿东莞国,已是越界。东莞王这次不会为难他,可是如果下次青州军再想越境作战,他少不了会被弹劾。
念及此处,卫瓘问道:“你二人可有剿灭流贼的良策。”
他见文宓迟疑不语,笑道:“贤侄,你三箭退万敌立下大功,老夫与你叔父可是白白跑一趟没捞着半点功劳,怕是不日便会被京都官员弹劾治下无方。”
羊驼的双黄蛋,文宓闻言险些被吓出一身汗,知道卫瓘是开玩笑,可真要被他惦记上,邓艾与钟会便是先例。
文宓以前参与过追剿恐怖分子,那是在有周密的情报,以及拥有高速机动能力前提下进行的,听卫瓘的威胁,只得硬着头皮走到军图前,说道:“如今城中有青州骑兵,当可利用骑兵优势,迅速收复昌安,姑慕,平昌三城。再派步军尾随其后南下,沿途安顿百姓,整治城中贼乱。再严守东莞国与城阳郡边界,青州各部步步推进,拆分成军伍小队,或是每伙、每百人为一队,深入乡间,逐乡逐村搜索追缉,在乡间反复来回清剿,再募集乡勇并发动当地百姓进山搜寻藏匿四野的流贼。”
卫瓘听到这话吃了一惊,和甄德对视一眼,都没料到文宓说的与他们方才议定的谋略相同。
卫瓘知道如今流贼四散,不能一举剿灭,只得徐徐平定。如今青州诸军齐至,将近两万兵马,足可支撑化整为零的剿匪之策。
他想了想,令文虎率骑兵南下火速收复三县,而后过潍水向东进发,沿途发动乡民封锁路口,到壮武县驻扎。又令北海国步军随后跟进,分驻三城,聚拢百姓,维持治安。他留在淳于等待青州步军来到,他将亲率青州步兵缓缓南下清剿。
军议已定,甄德与卫瓘说起长公主仪驾行程,淳于现在城小人多,物资匮乏,不宜久留,明日便要启程。
文虎将自家不省心的侄子拜托给广安公,请他帮忙带回洛阳。
甄德早有此意,自然应允。
文虎文宓叔侄二人明日便要分离,文虎收了侄子的短刀,想着侄子的兵器还没着落,索性带他来到淳于武库,选两条铁鞭一根长枪,又教授他几招枪法,招来亲卫,给他演练一番,文虎一杆长枪使得轻灵,稳健,出如潜龙出水,收如猛虎入洞,七八个亲卫齐出也斗不过他。文宓看了高声叫好,名师在此,打定主意就学这家传枪法,说不定以后可以在战阵上模仿偶像赵子龙。
文宓见营地里的青州骑兵正整顿鞍具,看着单边马乘(马镫),顺口说道:“叔父,这马乘只有一侧有,在马上多有不便。若是两侧都有,控马与厮杀岂不是更方便。”。
文虎是马上将军,对马术极其看重,对文宓说道:“马乘只做上马之用,用两个作甚。双腿控马乃是骑兵必修之技,你莫要偷懒。”
文宓知道说不清楚,说多反而露馅,索性让文虎的亲卫寻两只马乘,系在一起压在马鞍下。
他翻身上马,将两只脚放进马乘里,借力夹住战马,稳稳坐在马上,在文虎面前兜一圈,便策马奔腾起来。
文虎看着大惑不解,先前考校过文宓的马术,实是惨不忍睹,怎么半天功夫这么好了,难道真是马乘的功劳。
他不知道假文宓先前骑过马,懂得些控马技巧,先前骑不稳便是因为没马镫借力,不会双腿控马。
文宓在营地内跑一圈,路过兵器架时,探身抽出一支长戈来,在马上挥舞,腾挪之间,虽不甚熟练,舞动却很灵活。
文宓耍完长戈之后,轻松插回兵器架上,唤文小叁递来弓箭。
文宓绰弓在手,在马上使个铁板桥躺在马背上,瞄着营门口最粗的木桩便是一箭。
嗖,长箭远远偏出。
文虎与一众亲卫齐声哄笑。
文宓并不在意,再使个侧身铁板桥再放一箭。
嗖,长箭偏得更远。
这一次,文虎长大了嘴巴不再出生。
文宓再跑一圈,踩着马乘在马上站起,轻舒猿臂,款扭狼腰,回身又是一箭。
嗖……噔,这一箭终于射中。
………………………………
第三十七章 接茬忽悠
众亲卫看了,齐声喝彩,自家小郎君这箭术平平,好歹终于射中,总要给些面子。
文虎看了心中惊喜,让侄儿下马,他上去试乘一番。
文虎坐在马上,觉得双脚有了借力之处,坐得更加稳当,双手也能解放出来,骑马射箭也是运用自如。
卫瓘与甄德正好路过看到,啧啧称奇,那马乘只是上马借力用的,有些武人还不屑使用,可这两只马乘在一起使用,却能让骑兵不再拘束于马刀劈杀。
文虎下得马来,拍拍文宓的肩向二位国公说道:“不想我家这怠懒侄子为不学控马之技却能想出这主意,也难为他了。”
甄德听了哈哈大笑:“曾闻大匠马均造龙骨翻车灌溉田亩,便是为少受挑水之苦。这一心求安逸的念头总会给人带来新奇的想法。”
唉,科技进步总是要面对一些误解,文宓先前见多了这事,不解释,不自辩,低头受教。
众人不管羞臊低下头的文宓,只管哈哈大笑不止。
卫瓘绕着战马转了两圈,问道:“大郎,你且说说,骑马可还有让你不舒适的地方?”
文宓走上前去,摸摸马上鞍垫,只是寻常皮垫,只是垫的厚些。再上马坐好,扭扭屁股,然后下马来,躬身答道:“晚辈这几日骑马从不其山过来,总感觉马背生硬,骑的时间稍长会有些不适,汗出得多了,皮垫子也有些滑,累得双腿都磨坏了,一直琢磨想改一下。”
卫瓘好奇道:“哦,可曾琢磨出来?”
文宓本想推诿,看文虎一脸期待的样子,改口说道:“晚辈准备找木匠做一个木架鞍子,中间高些离开马背,两头翘起一些,免得前后滑动。再在木架内填充些松软的东西,这样骑乘当可舒服些。”
文宓说着话从怀中取出钥匙,蹲在在地上画出一个马鞍来
卫瓘看了也不说话,问文虎想法。
文虎惊讶于侄子的奇思妙想:“看上去确实比皮垫舒服些。”
甄德看着文宓,缓缓开口说道:“或许可找木匠一试。”
文宓见他们沉思,默默将将要说的马蹄铁咽回肚子里,今日说的太多,言多必失,莫要引起怀疑。
卫瓘看不明白文宓的草图,倒没怀疑,心里已经意识到文宓这些想法成真,对骑兵战力定有极大帮助,转念想起甄德先前提到的马均,他倒是认识此人,准备修书一封问问这名匠可有高策。
天色已晚,众人不再讨论此事,同回县府饮宴,长者坐谈饮酒,张环文宓侍立一旁斟酒,欣赏着倡人舞姬带来的歌舞,听长辈讲些前朝旧事。
文宓对历史的了解都来自书本上各种书面文字的记载,这些历史记载是不是真相呢?呵呵。
即使历史当事人口中说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更何况那些东拼西凑、东借西抄的文字。
就比如身边这位宿卫军护军校尉张环,他是名将张郃之孙,论关系,两家祖辈也是近人。
壮侯张郃与文宓曾祖文稷是旧识,同在曹操帐下为将。张郃被誉为曹营五子良将,绝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个屡战屡败的逃跑将军。张郃善机变,晓兵法,随曹操征战四方,是曹操对付刘备的一员良将。
街亭之战张郃大破蜀军,逼的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在诸葛亮前几次北伐之中,张郃堪称魏之屏障。后来司马懿得势,想要拉拢张郃,张郃对曹魏忠心耿耿,不为所动。
结果在有一次魏蜀之战中,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蜀军,导致张郃在木门道中箭身亡。
史书上记载是张郃坚持要出战追击。
可事实是,在诸葛亮前几次北伐中,魏军采取的稳守战略便是张郃等人为主确立的,先前魏武帝在蜀汉面前吃尽苦头,张郃吸取教训,全面退守,用空间和时间消耗蜀军的兵员与粮草,他怎可能如莽夫般一再求战。
司马懿与张郃皆通晓兵法,怎能不知诸葛亮的退兵不能追,却还偏偏追至地形险要,极易设伏的木门道。
张郃身为统军大将,如果不是司马懿官大一级,强下军令,怎能如先锋探路军一样进入险地中伏?
这是阴谋论吗?还是说战争本就是是政治的延续。
司马懿利用蜀军阴杀张郃,曹魏自此少一员忠于皇室的统军良将,魏蜀前线自此被司马懿亲信把持。此后,诸葛亮几次北伐,导致司马懿势力越来越大。
诸葛亮频频兵出岐山,寸土未得,却一再坚持。
司马懿坐拥兵权,统率十万之众,一再坚守,不与诸葛亮的主力决战。
说是斗谋斗智,更像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玩的二人转。
蜀国以一州之力,一次次挑衅坐拥六州的庞大魏国,胜算能有多高?到底能不能一鼓而下?步步蚕食的战果在哪里?抢走几个老百姓就算胜利吗?那你死了多少兵呢?耗费多少粮食呢?天府之国被打成了穷乡僻壤,还好意思吹?
在一次次战争中受益的,是借此打击西川旧臣、巩固丞相位置的诸葛亮和长袖善舞、谋求到更多权力的司马懿,其他人都成为权利游戏中的棋子,至于士卒黎民,皆为炮灰。
武将张郃没有司马懿那么多政治头脑和权谋心机,死的冤枉。
张家人没有证据也只能自认张郃失机战死,没了张郃这硬骨头,加上魏帝对张家第二代的摒弃,而司马氏篡位后又对张家人继续拉拢,张家终于为司马氏所用。
而此事便成为无头公案,装点了诸葛亮的功勋册。
有人说的对,历史就是个任人装饰的婊子,充斥着各种谎言与演绎,史书上满是荒唐文字,古代文人操守到底如何,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至于历史真相,只有鬼知道。
真的只有当事鬼才知道。
不过,历史真的需要真相吗?
每一个笔者都只负责演绎。
而文宓呢,只是来参观旅游打酱油的。
至于小白,注定将为文宓的旅途带来神秘的刺激。
………………………………
第三十八章 又见伏击
七月下旬,已是处暑。
清晨,鲁中丘陵地区凉风阵阵,一支黑甲骑兵行进在先秦驰道之上,后面是长长的车队,旌旗漫展,时有鼓乐之声传来。
这是京兆长公主回京的队伍,文宓一早送叔父文虎南下平叛,而后随甄德辞别卫瓘,启程回京。
张环身着甲胄率领骑兵在前开路,文宓穿了一身戎装,在得胜钩上挂根长枪,跟在张环身边。
两人看着路边风光,说着闲话。
文宓与张环这几日相处下来甚是投契,一路无事就随着张环在前开路,他身后是全副武装的宿卫军骑兵。
嗯,带兵的感觉很不错。
文宓骑的是新换的战马,战马上是套全新的双马蹬鞍具,青州军剿匪要紧,卫瓘把马具改革的事情押后了。不过,特意给文宓备了一套。
文宓舒舒服服把双脚放在马鞍上,看张环在一旁炫耀双腿控马之技,笑而不语。
神宠骢骢小白大人好整以暇趴在马头上,对两个愚蠢人类的废话不闻不问,眯着眼睛欣赏着沿途风景。
一行人马穿乡过村,一路来到汶水边,此处水草丰美,空气清新。
张环安排车队过桥,文宓信马来到河边看风景,汶水清澈见底,还能看到大鱼翻身。后世要看这蓝天碧水白云,不去三亚也要去塞班岛。
此处是汶水上下十多里内唯一的渡口,河面狭窄,水流缓慢,水也不深,70多米宽的河上,长长的木桥连通两岸。
长公主来时走得便是这条路,车队渡河极有顺序。
照例是宋献带一簇骑兵渡河,先去对岸戒严,宿卫军甲士上桥,所有辎车一字排开,按顺序准备过河。
文宓正看着下游不远的几艘木船出神,马头上的小白直起身来,一只前爪指着渡桥,回头冲文宓骢骢叫着。
文宓看过去,没发现异样,低头想问时,猛感觉到身处战场的危险感袭来,隐隐觉得有人在暗处窥视。
文宓立刻举起左手向后示警,提醒军士莫要上桥。
张环正安排长公主辎车上桥,见文宓举手握拳不解其意,打马上前问道:“贤弟为何如此?”
文宓没有回答,在马上站起来往河边看,河水清澈,水边芦苇随风微摇,没有异样,想了想反问张环:“世兄有没有觉得此地有些怪异。”
“怪异?”张环大惑不解,随着文宓往汶水上下游来回看。
两人正在看着,郭延寿催马从后面过来:“张校尉,文小郎君,我家主公派在下来问,为何在此停留。”
文宓不能说是小白示警,只好说:“方才军士上桥时,我感觉这桥有问题,似乎有人在河边暗中窥伺。”
张环与郭延寿闻言,相视无语。
文宓见二人不信,补充一句:“当日我在不其山误入大虫巢穴时也是这般感觉。”
几人相处了几日,张环,郭延寿不认为他会信口开河。既然文宓觉得前方有危险,自然要小心为妙。
张环唤来汪综:“我家贤弟觉得桥上有异,都伯派些军士上桥查看。”
汪综也在河边看了半晌,没有发现异样,觉得校尉有些过于谨慎,略一迟疑,拱手应诺。
文宓看汪综召唤军士,琢磨了一番,对张环说道:“贼人若是准备在公主车架过桥时偷袭,当会预先潜在桥桩下埋伏,或许还会锯断桥桩。”
张环闻言不解,随即醒悟,吩咐道:“汪都伯,多挑选水性好的军士,从水上桥下一起过去。”
汪综高声应诺。
郭延寿听了文宓的话,眉头一挑,知道文宓这是以刺客的身份反推行刺计划,他想了想补充道:“小郎君说的是,若是贼人在芦苇丛中再埋伏一支人马,我等将腹背受敌。”
他与文宓都不是这是宿卫军主将,为了张环的颜面,都委婉地给出建议。
张环也明白过来,吩咐另一个都伯张德:“张都伯,你带三十甲士,二十长戈手去下游芦苇荡探查。”
张德见他三人都如临大敌一般,立刻点齐军士前往。
文宓仔细观察下游的船,发现那几艘船的船头都朝向这边,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却不见有人在船上。
文宓觉得怪异,举起马鞭往那边指了指。
郭延寿也觉得怪异,冲张环点点头。
张环见状,派出五什骑兵,绕过去探查那几艘船。
三个人说话间,汪综已经选好了军士,一对走桥上,一队走桥下,慢慢搜查着往前。
郭延寿见张环分派停当,说道:“前面交给张校尉,在下去车队后面压阵。”
张环点头应是。
文宓派小壹小贰小叁跟郭延寿一起过去,守住车后舒家商队。
甄德听到郭延寿回报,吩咐卫队好生保护长公主,他下车上马打算去前面查看。
正在这时,一阵喊杀声传来,桥上军士发现了水中埋伏的贼人。
桥上、水下的宿卫军立刻结阵合围,与几名贼人厮杀起来。
对岸的宋献见状,立刻率已经过河的骑兵从对岸围过来。
桥上才开打,张德在下游芦苇丛中发现敌情,有十几个人从下游钻出水面,持刀挺叉冲向张德,两边立时战到一处。
张环见那边人多,亲带宿卫军支援张德。
郭延寿回身护住甄德退回车队中。
看着两拨人马俱已发现流贼,文宓心中的危机感更盛,水下与下游皆有埋伏,那上游呢?
上游没有芦苇荡,只有几棵柳树在水边招摇。
文宓驱马往前走几步观察,不料想他身前的河水中猛地出来**个贼人,各个青衣短褂,黑巾包面,**从河里钻出来,手拿着刀叉向他冲来。
此时,文宓身边只有文小肆,后退已然来不及,回马逃跑就等于留下后背做靶子。文宓咬咬牙,翻身下马准备步战。
贼人中一个看到文宓,用刀指定,高声说道:“便是这狗贼射杀了我家兄长。”
沂山贼?文宓吃了一惊,没想到沂山贼去而复返,胆敢在这里伏击。
狭路相逢勇者胜,文宓把心一横,瞅准一个刚踏上岸的贼人正要抹去脸上水珠,果断从马上摘下长枪掷出。
那贼人猝不及防,被文宓一枪刺中,惨叫着倒进在河里。
文宓大喝一声,抽出腰间长刀与匕首,左手握着匕首,右手执定长刀准备迎敌。
文小肆见自家小郎君勇猛,立刻从背上摘下团牌,大喝一声跨步挡在文宓面前,移动间抬手从团牌后甩出几把飞刀。
对面两个贼人猝不及防,被飞刀射死。
文宓看了,心中暗暗叫好,早知道文小贰的飞刀厉害,没想到是个高手,学会了这功夫就不用扔枪玩了。
贼人没想到这两人都如此狠角色,剩余的六个,发一声喊分出四个缠住文小肆,另外两个来战文宓。
车队前的宿卫军皆以被流贼调开,后面的文小壹等人见状立刻快马前来救护,怎奈相距甚远,不能立刻接敌。
文宓以一敌二,左支右拙,渐渐不敌。
贼人看出他刀法生疏,早断了他的退路,逼着文宓一步步退到河边。
为首的一个独眼贼人凶悍无比,一刀快过一刀,刀刀斩向文宓的要害。
文宓眼见落败,急中生智把手中兵器当飞刀一起掷出去,贼人措手不及挥刀磕开文宓的长刀,却被飞来的匕首刺中小腹。
那贼人惨叫一声,跪倒在地。
文宓得了喘息之机,看准身前站着贼人身形不高,战力最弱,空手迎上去,侧身躲过一刀,揉身而上,一只手捉住贼人持刀的手臂,另一只手抱住贼人,将他撞进河里。
贼人武功不高,却有好水性,双腿缠住文宓便往深处拖。
文宓的水性也不差,屏住呼吸顺势便把那贼人往水底压,分出一只手来,猛击那人小腹。
那贼人吃疼脱力,丢了兵器,被文宓制住双手,按在水底强灌几口水,便只有挣扎的份了。
文宓趁机把他拉起,拖出水面便当胸一记重拳,贼人惨叫一声,一口血喷在面巾上。
文宓一击得手却愣在那里,这一拳用尽力气正中贼人心口,触手却有绵软的感觉,再听那声惨叫,这贼人竟是个女子。
………………………………
第三十九章 随行刺杀
文宓一拳得手,感觉手感不对,抬手将她面巾扯下。
面前贼人果然是个女人,虽算不得肤白貌美,却眉清目秀是个美人,中了文宓一拳,面目已经疼得变形,嘴角还有血迹。
可这娇怜的模样,文宓这第二拳怎么也打不出去了,擒住她脖子的手往前一推,将她推回河里。
那女子倒在水中对他怒目而视,骂道:“狗贼尽管动手,我做鬼也要为阿兄报仇。”
嗯,报仇?射死的三人贼人有他哥哥?莫非是李大椎的妹妹李秀?
文宓正要答话,听到身后水声,赶紧往右一跃,扑进水里,躲过身后鱼叉。
这是刚才被他刺中的贼人,身上还插着匕首,不顾生死地直扑文宓。
文宓连忙从戒指中再取出两把匕首,挺身准备上前力战。
此时文小壹三人已经冲到河边,文小叁弯弓搭箭,一箭射中那贼人背心。
射他,抢我人头?文宓忍不住又在心中腹诽。
额,不,是还没打过瘾呢。
文宓心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