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射他,抢我人头?文宓忍不住又在心中腹诽。

    额,不,是还没打过瘾呢。

    文宓心中叹口气,见那贼人还有力气挣扎,探手抓住他的头发按进水里,另一只手悄悄在水下割断他的脖颈。

    一血到手。

    文宓把贼人翻转过来,拔出他身上的匕首,随手把他尸身推到一边,再寻那个女贼时,已经看不见她的踪影。

    这当口,四大护卫合力,将另外三个贼人全部砍倒。

    这些坏人,都来抢人头的。

    文宓很不满,他一直很想体验在真刀真枪的搏杀。以前四大护卫看得紧,根本不给他机会。今日好容易落个机会,却打得不过瘾。

    此时郭延寿也带着卫士赶来帮忙,将受伤的贼人擒住,一起护着文宓退回公主车队。

    甄德见他浑身是水,赶忙问道:“大郎可曾负伤?”。

    文宓低头惭愧道:“在下学艺不精,险些落败,还放跑一个贼人,幸好有护卫保护,没有受伤。”

    甄德这才放心,说道:“你便留在这里不要离开。”

    片刻功夫,几处宿卫军都将贼人击败,几个败退的贼人逃到下游船上,被宿卫军骑兵等个正着。

    战斗结束,宿卫军清点战果。

    宿卫军伤亡十几人,三十多贼人只逃出两个,其余的非死即伤。

    甄德立刻将生擒的几个贼人分开审讯,威逼利诱外加严刑逼供,片刻功夫便得了口供。

    张环拿着供状走到甄德面前禀报:“甄公,这些流贼是沂山贼李大椎的亲信,走脱的两个流贼中有一个女贼是李大椎的嫡亲妹妹,又是毕征未过门的媳妇,李秀。这李秀在昌安城中眼见着李大椎死后便决意来找寻仇。她派人假扮难民混进淳于,探知是大郎射杀了李大椎。她又得知大郎将随公主回京,便带人在此设伏,准备在河里斩断桥桩,幸好骑兵来的快,她没能得手,便把贼人分成两拨藏在水中等待机会。大郎先前警觉,小校派宿卫军搜查出贼人。此次袭击行架的流贼共有三十七人,宿卫军格杀二十九人,生擒六人,走脱了两人。”

    文宓听张环说完,不由得摸着鼻子苦笑,没想到又是他惹出的祸事。这贼人一拨拨的真是难缠,现在那为首的李秀又不知踪影,日后肯定有的麻烦了。

    这边还没收拾完,青州步兵已到汶水边,甄德将生擒的贼人和阵亡的将士都交给青州军,又让青州军把重伤的宿卫军军士带回淳于诊治,再修书一封向卫瓘说明汶水遇袭之事,而后带人继续前行,准备到平寿城歇息。

    文宓换了新衣,闷闷不乐跟着大队前行。

    他对自己的表现很失望,来到此间这些天,他一直努力锻炼,刚才交手却还是如此狼狈。且不说刀枪用的不好,现在这个身躯,没有强劲有力的肌肉,难以发挥他敏捷的身手,战斗力大打折扣。

    幸好这次遇到的贼人身手一般,如果遇到高手,再玩飞刀就是自寻死路。放跑那个女贼,更不应该,明知是刺客,心中却还是有恻隐之念,这不是面对敌人的态度。

    队伍来到平寿城,北海国相亲自将长公主迎入北海王府,文宓带着舒芜等人自去馆驿歇息,馆驿是不接待商贾的,北海相看在长公主面上,才破例让舒芜等人入住。

    饭食是舒芜等人预备的,文宓对烹制的整棵小油菜,和半只水煮鸡没有分毫胃口,和四护卫一起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直到张环带一坛酒,一包牛肉过来。

    张环见他自过汶水遇袭之后,便一直闷闷不乐,以为他受到惊吓,特意过来给他解闷。说起汶水边事,张环对他放跑女贼不以为意,手下败将再敢过来,将她擒住就是。

    张环也有一身好武艺,听文宓说起河边之事,有意跟他切磋一番,命人取过兵器来,在院子里比试起来。

    二人刀来枪往,正较量的兴起之时,文宓突觉一股杀气袭来,猛地将张环推向一边,自己借力来个鱼跃翻滚。

    张环猝然倒地,才要发问便看见一支箭从两人方才站的地方飞过,听弓弦声判断方向,只见馆驿院墙东南方向那角楼上隐约有两个人影。

    张环见状,连忙指出方位,大声吩咐冲出来的卫士躲藏。

    文宓几个翻滚已经到墙角,也看到院墙角楼处一个刺客正在用弓箭射院中卫士。

    文宓看他不注意这里,悄悄沿着墙壁阴影过去,来到切近小跑两步,用力将手中环首刀甩出。

    那刺客猝不及防,被长刀划伤,吃痛惨叫一声,丢下弓箭翻下墙去。

    文宓认的这声音是白天放跑的女贼李秀,他立刻快跑两步追上去,脚蹬院墙借力,双手攀住墙头,攀援而上。

    张环有衣甲在身,不及他灵活,见他翻墙,立时带人冲出馆驿,向这边围过来。

    文宓翻上院墙,还没站稳,一把刀从下面刺来。

    文宓高高跃起,一个空翻下墙。又连连翻滚卸去下坠力道,躲开偷袭之人。他正要拔匕首,见地上有把长刀,急忙捡起刀来,起身迎战墙下埋伏的贼人。

    贼人拼死将他拖住,文宓只能眼看着一个身影踉跄着穿过一条街巷,消失在拐角。

    文宓与那贼人战了几合,张环等人追出来将贼人团团围住,贼人见走不脱,恐被生擒反手一刀刎颈自杀。

    就这一耽误,文宓张环再去追赶时,那女贼已没了踪影。

    文宓看手中长刀,正是他掷出的那把,上面还有血迹,料定女贼定然受伤不轻。他带着护卫沿着街巷找寻许久,仍没有找到女贼,只得怏怏而回。

    北海国捕役闻讯赶来,将贼人尸首收走,安排人手在城中搜捕。

    平寿城虽小,怎奈城中军兵已去淳于,人手不足。宿卫军虽多,然则奔忙了一日,天黑也不好搜查,只能通知各里坊协助慢慢搜寻。
………………………………

第四十章 小赌怡情

    天明出城时,甄德已经得知夜袭之事,将文宓叫到身边随行。

    文宓担心刺客再来会伤及长公主,坚持和张环一起在前开路。

    文宓昨日早与张环定好计策,以身为饵,诱惑贼人显身。

    甄德说不动他,只好让人取来皮甲给文宓贴身穿上,叮嘱他千万小心。文小壹,文小贰借来宿卫军盾牌,紧跟在文宓身后。

    车队行进时,依旧是骑兵在前开路,步军在后压阵,把长公主一行护在中间。

    车队休息时,骑兵兵分两处,一前一后在外围警戒,步军甲士在内圈休整,严禁闲杂人等靠近长公主左近。

    文宓被昨日的刺客射怕了,黑暗中突施冷箭,若是箭法好一些,或者自己倒霉些,肯定被射程刺猬。

    文宓是狙击手出身,最擅长也是最怕这种远程精确打击。

    他看着四周荒地,坐卧不宁,总觉得在被人窥探,他忍不住骑上在车队前后绕了两圈,竟没发现异常,小白在他马上呼呼大睡,也不给他一点回应。

    张环实在看不下去了,把他拦住让他下马:“贤弟啊,且放心休息,不会再有贼人来。”

    郭延寿也在一旁劝慰:“小郎君放心。车队停歇前,张校尉已派骑军搜索过左近三里。”

    文宓闻言,坐回他们身边,闷头吃饭。

    张环递给他几块肉脯,笑道:“贤弟莫不是被昨日的刺客吓到了?贤弟放心,有为兄这四百甲士在,断不会让贼人再靠近你身前。”

    文宓知道这是给他宽心的玩笑话,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完之后,他一挑眉毛开始编故事:“小弟担心的便是这个,先学长早年做过游侠,最擅长用弩箭趁人不备时远远射杀,因此,小弟在淳于城才能两次相出射杀贼首的计划。”

    张环闻言,微微一愣。

    郭延寿也放下了手中水碗,诧异地看着文宓。

    四大护卫在一旁也竖起耳朵,他们经过这些天的观察,都发现自家小郎君有丰富的走江湖经验,只是主仆有别,小郎君不说,他们不敢问。

    文宓心底偷笑,继续忽悠:“小弟看车队这一路经过许多村镇,总在防备着贼人伏在路旁房中或者路边的平民中冷不丁射一箭呢?昨日那刺客的箭法两位都见识了……”

    长公主出行自有仪仗,路遇的闲杂人等都要回避,路过乡村时,宿卫军便会禁止乡民出户,并在村中沿街布防。

    看似防卫森严,可在文宓这专业人士眼里,破绽百出。

    郭延寿闻言看向张环,从他眼中也看出了担忧。

    文宓看他们的模样,心中偷笑。

    “既然如此,那便试一试?”

    三人各怀心事发愣时,身后有人说话。

    三人听出是甄德,一起起身见礼。

    甄德走到文宓身边,说道:“贤侄,便由你来刺杀老夫。你且先去前面埋伏,老夫这里派一人举着认字旗跟在辎车后面,你若是能射中便是你的本事。”

    文宓闻言,目瞪口呆,广安公好会玩,不怕他射偏了射中公主?

    文宓刚要拒绝,甄德继续说道:“这一路奔波无以为乐,你尽可施展本事试一试,老夫这里有块玉诀,算个彩头。你射中便归你,若是你射不中,便归了仲平。”

    甄德说完,容不得文宓拒绝,转身对身后的陆涛与郭焕说道:“二位先生若是有兴,便与老夫赌上一局。”

    我勒个去,真会玩。

    文宓还没擦去额头汗,便看到陆涛与郭焕齐声应称,还把手伸进袖笼里摸赌资。

    文宓想让郭延寿劝劝时,看到他已把一小块银窠子取在手里:“属下也算上一份,属下赌小郎君射不中。”

    文宓目瞪口呆,再看张环时,只见他看了眼自己便走向甄德:“小校也加一份,非是小校夸口,小校绝不会让大郎有机会射箭。”

    我勒个去,能不能好好玩耍?

    这边都开始下注了,文宓便没了推辞的机会。

    太可恶了,居然没人都他赢,连自家护卫都一脸担忧地看着他。

    文宓愤愤然拿着一张弓一支箭先去设伏,在宿卫军前锋还能看到他之时便钻进路边草丛潜藏起来。

    张环,郭延寿派人搜索前进,找半天只找到了文宓的马,却找不到文宓踪迹,张环郭延寿亲自搜索也没找到。

    两人商议半天,以为文宓去了前方村落,便大着胆子护卫着车队前行。

    孰料,文宓在车队刚行进一里时,便从田垄中一棵大树射出一箭,正中认字旗。

    张环、郭延寿大吃了一惊,方才他们已经搜查过那棵树,不知道文宓是如何上去的,更没想到他没往前去,反而从路边田地里潜藏着绕过来。

    文宓笑呵呵从甄德手中接过赌注,甄德身边都是有钱人,全放的是银子,文宓掂量一番,差不多有个两斤,不知道晋国是多少两,看块头觉得这几位都好抠门啊。

    文宓是个穷鬼,在不其山那破地三年都没见过几个铜钱,这一路花费都是老管家李达从京都带来的,大多是晋国通用的五铢钱,少有碎银子,更没有金元宝。

    当然,这跟晋国物价有关系,五铢钱很值钱。一行人在壮武县客舍内开三间房住一宿,也不过三个大钱,而且店家还附送一顿早饭。

    文宓还亲眼看到李达花了一个五铢钱便买了两只鸡,不像电视剧里,一个烧饼都要好几个铜钱,是不是个人都随手打赏十两银子。

    甄德不在乎输钱的小事,笑着问文宓如何做到的。

    文宓简单地把潜行狙击说一遍,无意中提出反侦察行进战术。

    郭延寿听完之后立刻重视起来,问张环要来几个大盾,不顾甄德反对,执意立在公主辎车之内,然后将随侍辎车边的侍女赶到后面,把辎车前后换上宿卫军甲士,两侧是卫队的虎贲卫。

    张环将骑兵分成几队,滚动式侦察前行,来回扫荡车队行进之路。

    可能是车队防守严密,贼人没了可乘之机,也可能是那女贼受了伤正自顾保命。

    文宓在队伍前后晃悠一天,都没招来一支冷箭,真是万般扫兴。
………………………………

第四十一章 扫帚菜

    车队一早出北海国,晚上进入徐州东莞郡剧县歇宿。

    次日出剧县往西北,一路直入青州乐安国益都县。

    在益都歇一日再往西行,过青州齐国治下东安平城,沿驰道而行,在日落前,来到齐国都城临淄城。

    在后世开车最多跑俩小时,在这里愣是走了三天,文宓对此很无语。

    公主车队随员多,本就走得慢,再有宿卫军重装甲士随行,想提速都提不起来,还苦于奔波,随时有降速刹车的可能。

    甄德知道车队人马劳顿,下令在临淄城中歇息两日。

    文宓不觉得劳顿,心中只掂记着吃饭。

    这些天他已经适应晋国一天两顿饭的生活,少吃一顿也无所谓。

    可是,饭菜不对口,实在难以下咽。若不是为补充旅途中的热量消耗,他绝不会咬着牙拼命往嘴里塞。

    这一路走来,沿途各县能招待长公主与广安公都深感荣幸,这是难得的拍马屁的机会,都指望这两位贵人上天言好事呢,自然加倍多几分殷勤。

    伺候舒坦阎王,也要招待好小鬼。

    宿卫军是天子亲军,军中多有世族勋贵子弟,沿途各县在劳军时也格外尽力,为宿卫军备好肉食犒劳将士。

    有的县送鸡鱼,有的县送只羊,富庶些的会多送两只羊来劳军。

    这伙食标准已经算很高了,只是古代简单粗糙的烹饪手法实在是不对文宓的口味。

    清水煮的鸡里只撒了点盐,这怎么下咽?那鸡还是整只的,也不知道切开,能浸味吗?

    鸡油都没有除去,鸡汤上面油汪汪漂着一层,偏偏还没有酱油,撇掉那层黄油便只剩清汤寡水,这鸡汤能咽不解馋啊。

    水煮菠菜也是整根的,跟舒芜家一样,都是洗吧洗吧扔釜里用盐水清煮。算了,不切就不切,下次记得不要煮烂。

    文宓在部队呆过,比较着古今部队的不同,默默忍受。

    晋军中没有专门的炊事班,一般十人小队为一伙,围着一个大釜吃饭。遇到地方劳军会餐时,会选出几个公认厨艺好的掌勺,支起大鼎大釜做大锅饭。

    这临时抽调的伙长到底不是专业厨子,也不知是不是吃大锅饭吃啥了,脑子里只有一根筋,居然将地方上劳军的一整只羊胡乱斩成几块,便扔进了鼎里,根本不管水有没有烧开。

    等水刚一烧开,那膻味让文宓自觉退避十步。

    没有调味料就不要这么煮羊啊,万幸还有大蒜,不然真的吃不下整条膻气熏脑仁的羊腿。

    不知是旅途劳顿,还是思乡的原因,或者是在后世过了一段好日子,把口味养刁学会挑食了,很不习惯晋军伙食,又不好意思跟甄德蹭饭,只能强忍着。

    生长于鲁菜根据地的文宓习惯吃酱油炒菜,一口炒菜一口馍馍,这才是吃饭。当然,穷人家的孩子不挑食,偶尔用咸萝卜也能凑合吃几个馍馍。

    宿卫军中的齏菜倒是有很多,可腌咸菜终究是腌咸菜,一两顿还可以,顿顿当主菜就让人崩溃了。

    张环给文宓送来的军官标准餐还有肉脯,也就是古代的火腿肠。这玩意是不错,可是跟军中咸菜有一个毛病,就是盐多调料少,除了咸没别的味,不小口细品,绝尝不出盐里放的是什么肉。

    伙长做的馍馍也不好吃,这年代没酵母,是用白酒娘或是酸浆来发面。今日的伙长不知是不是喝大了,把酸浆和白酒娘都放了进去,蒸出来的馍馍自带酸味。

    还别说,泡进羊汤里正合适,省得放醋了。

    你膻我酸的,谁都别嫌弃谁。

    文宓吃了一口,差点疯掉,为了不至于半夜饿醒,不得不强忍着吃了半碗酸爽的羊肉泡饼。

    到了晚上,文宓梦到自己蹲在西安城墙根底下狂吃一大鼎羊肉泡馍,醒来后发现嘴角口水流成河。

    唉,文宓现在一到饭点就感叹,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如果是六十年都这样,现在抹脖子是最好的选择。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衰仔也有转运时。

    文宓在淄水边下马放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深浅有一丛茂盛的扫帚菜。

    天已入秋,扫帚菜开始泛红。

    上天保佑,这野生的一丛里红叶中点缀着大片的翠绿,甚是醒目。

    蒸扫帚菜啊,童年的美食就在眼前。

    神啊,主啊,圣母玛利亚,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还有那谁谁谁吖,谢谢啦。

    文宓看到扫帚菜,心中郁闷一扫而空,硬生生把尿憋回去,顾不得地上水湿一片,猛扑过去到扫帚菜丛中,揪一把菜叶塞嘴里,细细品味着苦涩中那丝甜津,欣喜若狂。

    李达忙不迭把文宓拖出来,手忙脚乱帮他清理衣服。

    文宓顾不得这些,招呼护卫将绿油油的一片扫帚菜全部砍下带走,堆在自家辎车上。

    李达看着兴奋不已的文宓,不知道他看到野菜有啥好高兴的,以前流亡的路上,自家小郎君是不吃这些的。

    文宓不及李达回身,连珠炮般给他念出一串清单,让他入城以后尽快备齐猪肉,白面,盐,大蒜,芝麻,麻油,再讨一块没染色的绢布,准备晚上下厨做饭解馋。

    李达连忙提醒他,文虎早在淳于就有交代,让他住在这边的文府内。

    是了,文宓连连敲自己的脑袋,看到扫帚菜太兴奋了,把这事忘了。叔叔的家就是自己家,可以尽情祸祸,这是文虎事先吩咐的。

    那就快去吧,归心似箭了。

    临淄城紧邻淄水,不光是齐国国都还是青州州治所在。青州没有州牧,青州大都督兼青州刺史卫瓘就是这里的最高长官。

    卫瓘去淳于平叛了,被压制许久的齐国国相王凯代表齐王出面接待甄德一行。

    国相相当于一国丞相,齐王被皇帝留在京城,国相便代替齐王主管齐**政事务,当然,这个国相是皇帝陛下任命的。

    王凯早已将齐王府撒扫干净,静待长公主入住,并在王府备宴招待广安公与长公主

    文宓不是主宾,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也不认识王凯,跟郭焕托辞要去文府歇宿,便没跟进齐王府凑热闹。

    张环有军职在身走不得,看文宓要遛,便一把把他拉住:“贤弟如何用饭?”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文宓怕再耽误下去被甄德看到留下陪宴,忙挣脱了张环,留下句话让他自个琢磨去。
………………………………

第四十二章 葱花鸡蛋

    回文府之前,文宓安排舒芜一家进了齐国馆驿,这是甄德特批的。馆驿内还有宿卫军,这样不用担心商队安全,也方便一起上路。

    这边文府管事也早得了消息,早早在齐王府这边候着迎接文宓。

    来迎接文宓的,文虎府里的大管事文特。他是文家的老家仆,一直追随服侍文虎。

    文宓依稀记得他,李达跟他不熟,听文小壹尊称他伯父,文宓便确认他的地位。

    文宓没跟他客气,进了文府没干别的,先进厨房。

    文特想带他去看住处都没机会,李达只好陪着笑跟文特解释扫帚菜的事。

    文特一听小郎君饿坏了,立刻加快脚步跟上。

    文府厨房内早就忙活开了,文特接到文虎托人带来的口信后,早早便开始打扫房舍,备酒备菜。可没想到自家小郎君没看上备好的鸡鸭鱼肉,倒是自个在厨房内寻摸起来。

    文宓在厨房转了一圈,见铁釜与蒸笼都有,便放下心来,喊厨工先放下手里的活,帮他做事。

    文府的大厨文则不敢怠慢,按着文宓的吩咐架上大釜上热水,把蒸笼与绢布扔热水里煮。

    文则好容易做完这些,才说:“小郎君赎罪,小的做饭做得晚了,还没做得。还请小郎君到客厅稍坐片刻,小的先给小郎君蒸鱼,这菜快,片刻便得。”

    文特也在一旁把文宓往厨房请。

    文宓满脑子都是扫帚菜,哪里会走,自顾自从脑海里翻找菜谱。

    李达只好在一旁解释:“二位管事,小郎君这几年吃了不少苦,也学会了煮菜做饭。今日看到这扫帚菜时欣喜不已,想必是惦念已久。二位稍安勿躁,且等小郎君自处。”

    文特与文则早年在京都见识过这文宓的古怪性情,担心招待不周惹到了他,便耐心在一旁等着。

    文宓控制着激动的心与馋虫,努力回忆母亲以前做饭的步骤,亲自动手做扫帚菜。

    他亲自下手,将扫帚菜叶摘下清洗。

    旁边的文则看到,立刻上手抢过来,招呼别的厨子一起来摘叶清洗。

    文宓这才觉得有点失态了,赶忙笑着跟文特解释:“大管事莫怪,我也是饿了。”

    文特哪敢见怪:“小郎君受苦了,到了家里,想做什么,小郎君尽管吩咐文则便是。”

    文则在一旁也说:“小郎君,小的厨艺不精可尚能一用,小郎君尽管吩咐。”

    文宓听他这么说,也不再客气。古今不同,这些文家老仆役是不会看着他做菜的。想到这里,文宓指挥文则将扫帚菜叶略晾下便撒盐拌上面粉,放在一旁等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