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有资格看不起谁?谁都有资格看不起谁。

    不光是舒芜,文宓也没怠慢文特,拉着辛苦大半天的老家人一起回文府,他要下厨展示下手艺犒劳文特,也是为招待舒芜,前些天没少蹭舒芜的饭。

    今天文宓准备出大招,包包子。

    他最爱吃的是猪肉萝卜馅的,可这季节萝卜还没下来,只能用菘菜(白菜)凑合。

    这便罢了,最要命的是没有酱油,这滋味便减了七分。没酱油的包子还叫包子?

    他特意在坊市仔细寻找过,没找到类似酱油的调料,倒是找到了豆豉,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更幸运的是今日在坊市看到舒芜的商队里有虾皮,文宓买下了一大包,顺便买了韭菜、鸡蛋,来个素三鲜吧。

    文宓跟文特、李达与文则围坐一起择韭菜,再加上舒芜。

    大家一边择菜,一边唠些家常。

    文宓依旧是少说多听,听舒芜讲些走南闯北的商贾事,听文特说些陈年旧事,通过他们之口,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

    这才是生活,老跟甄德聊经史古籍,风花雪月的事情,太不接地气。

    李达和文特极不愿自家小郎君做这些庖厨事,只是他们不会,就不能拦着小郎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于是,就逼着文则在一旁拼命地学习怎么切菜调馅,怎么揉面擀皮,怎么把豆腐拌碎,怎么把小米淘洗干净。

    文则深知责任重大,一步不离地跟在文宓身边,被赶了好几次也不听。

    文宓知道劝说无用,只能由他们“胡为”。

    他们不知道,文宓早已做惯了饭,也喜欢上了做饭。

    假文宓以前是家中长子,家中弟妹年幼,他很早就开始帮母亲做家务。做不出精美的食物,也谈不上精通八大菜系,可是常见的家常菜却还能拿得出手,包包子蒸馒头更是轻车熟路。

    这边择好菜调得了馅,那面的面团已经发好。

    文宓立刻上手包包子,擀皮,包馅,上蒸笼,根本不用别人帮忙,看得他们目瞪口呆,伸手想帮忙时,却发现越帮越忙。

    日头西斜,张环赶来蹭饭的时候,发现没有香喷喷的炒菜,而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圆乎乎的面团,大惑不解。听文宓说好吃,更是纳闷,面团上纽着个花就好吃了?

    他狐疑地咬一口,里面露出韭菜鸡蛋来,鲜美无比,甚是可口。旁边还有一盘小葱拌豆腐,松软爽口,再喝一口黄色的米汤,五脏腑内舒爽无比。

    张环决定今天不喝酒只吃饭,一口气连吃三个包子大饱了口福,这才发现,文宓居然不在身边了。

    文宓没有口福,只有苦劳。

    把包子端给张环之后,文宓便趁热去齐王府送饭,免得再被甄德打上门,这事还要亲自去,李达和文特还不够格给长公主送饭。

    拍马屁还分阶级,什么世道啊!
………………………………

第五十三章 包子出彩

    甄德不像张环一样,看见有吃的,便不管不顾上前大吃。

    甄德皱着眉头打量手里的两个包子,一个是圆的,鼓鼓的,软软的,看着很像蒸饼、馍馍。

    不同的是,圆顶上拧着许多褶子,似花非花,做工很糙。

    另一个长长窄窄,似是倒扣的小船,连那难看的花都没有,太糊弄事了。

    这玩意能好吃?像吃蒸饼一样?哪以何物佐口?昨日那小葱炒鸡蛋虽油腻了些,好歹色香味俱全,倒也能上得了席。

    今日这碎豆腐与碎葱拌在一起,清清白白倒是能看,可这未免有些寒酸。

    甄德越想,心气越不顺,若说文宓怠慢他,他不相信,文宓这孩子看上去不傻,敢跟他和长公主开这玩笑?

    文宓心中叹一口气,知道又要教土包子吃包子了。

    文宓拿起一个圆包子,狠狠咬一大口,嚼几下便吞进去,远远地举着给甄德看:“甄公,这是用……”

    文宓话到嘴边终于彻底明白勋贵为啥不吃猪肉了,豕音同屎啊。

    想一想那画面,家里来了客人一介绍:刚炖好了shi肉,你快尝尝……

    这不是友尽的节奏吗?

    “这是肉馅的。”文宓含糊绕了过去,再拿起一个长包子掰开给司马虹看:“长公主,这是用韭菜、鸡蛋、虾皮,额不,是虾米做的三鲜馅包子,这包子不光好吃,还极滋补。”

    文宓不知道虾皮这么低调有内涵,物美价又廉的货能不能上勋贵的席面,还是说得委婉点吧。

    司马虹没在意文宓的停顿,她跟着掰开一个长包子看,乍一掰开便闻到韭香扑鼻,立时觉得胃口大开,转头要跟甄德夸两句,发现自家夫君已经开吃。

    夫君似乎不矜持,也不体贴,为何先吃不告诉自己。

    司马虹微微汗颜,才要递一个给身边的儿子,发现小甄喜早从侍女手中抢过包子往口里塞。

    这父子俩……

    司马虹心中叹口气,不跟他们计较,专心吃起了包子。

    文宓拿着两个包子站在那里很是尴尬,这三位大爷不夸一句,好歹跟他说一句请啊,怎么只顾着自己吃不招待他,真当哥们是大厨了?

    不光那三位爷,在下面作陪的陆涛与郭焕也在吃,还连吃带喝的。到底是文化人会吃,这倒是不用担心噎着了。

    文宓正尴尬着呢,一个白白胖胖的管事悄然站到文宓身侧,鞠揖行礼:“拜见文小郎君。”

    文宓转头去看,面生,眼熟。

    面生是因为不认识他,他虽穿着广安公府管事的服色,却不是从东面跟着过来的。

    眼熟是因为早晨似乎在厨房见过,自己做好菜后,旁边帮厨的厨工会分一小份端给这一位。

    文宓原以为他是尝菜的,类似于给皇帝尝菜试毒的太监。

    这次来送包子,厅内除了狼吞虎咽的三位爷和侍女,还有几个厨子,文宓以为他也是其中一位,没想到他换身衣服便成了管事。

    看他白面有须,体胖有肚,腰间悬着条佩饰,这管事的级别似是不低。

    那人见文宓发愣,自我介绍:“在下郭辉,现忝为我家主公属下外府大管事。”

    “小郎君,郭管事平日代替我家主公掌管府内大小生意。”厅门口站着的郭延寿在后面咽一口口水补充。

    他虽甄德的属下,在长公主面前也不能入席,跟文宓一样,只能在门口闻味。

    哦,还是个大人物。文宓听了赶忙回礼,抬手才发现包子还在手里。

    那管事笑着把手伸出来:“听闻小郎君厨艺无双,不知在下能否有幸品尝?”

    原来是来要饭的,文宓顺势递给他,这也是解了围,他站在堂下吃东西会给文俶丢人。

    郭辉先吃了一口素三鲜包子,闭着眼睛嚼两下之后,猛地睁开眼睛看向文宓。

    他吃了早晨的韭菜炒鸡蛋,这包子里依然有韭菜鸡蛋,虽多了虾皮,却能尝出这韭菜蒸出来的味道比早间少了油腻,多了清香和辛辣,比他往日吃的水煮韭菜美味十倍。

    郭辉大惑不解,这小郎君为何有如此能耐?早间用油炒的法子极新奇,这次裹在面团里蒸也不是寻常人能想到的,可偏偏这两种法子做出的都比水煮的好。

    郭辉困惑着再去吃猪肉白菜馅的,甫一入口他便尝出是猪肉,而且这猪肉是处理过的,包括切得稀碎的菘菜,这里似乎夹杂着大酱,这油腻的感觉莫非也是炒过的?

    把炒过的菜肴裹进面团里蒸,这岂不是多此一举?不过,说实在的,确实好吃,还省事。

    文宓看着郭辉吃包子,没有说话,心里琢磨着,或许这胖胖的管事不只是为了吃包子,而是在琢磨包子。

    坏了,要穿帮,似乎太标新立异了,这就不是这时代的菜。

    甄德吃下两个包子,暂时压下馋虫,喝了口米粥润嗓,眯着眼睛看文宓与郭辉。

    他方才虽吃着包子,却将下面的情形瞧得一清二楚。

    郭辉吃包子是他授意的,因为文宓说过,菜要趁热吃才香,他想让郭辉仔细评判这包子。

    甄德前一晚在馆驿里吃过文宓做的饭之后,在郭辉面前夸了几句。

    郭辉听了便想见识一下,早晨在厨房看文宓做菜之后,他便对文宓有了兴趣。从文宓打鸡蛋的手法和切韭菜的刀法来看,文宓对庖厨一道极有研究,对火候的掌控也好,必是经常下厨的。

    吃过文宓做的菜,他对文宓的厨艺极为佩服,动了请教的念头。

    甄德在京都开了几家食肆(饭店),生意还算不错,可是想要做大却不容易。

    食肆靠得是什么?人脉很关键,有广安公和长公主两个招牌,不愁没人去,不担心有人恶意竞争。

    可是,最重要的还是酒、菜。

    酒菜不好,空有人脉早晚有一天也会关门。

    郭辉早意识到这个问题,酒是广安公自家小酿,还有部分京兆郡的产出,再加上采买的别家美酒。

    在这方面食肆不比别家差,但也没多大优势,因为别家有后台的食肆也能搞到美酒。

    至于菜品,限于食材和烹饪方法,翻来覆去无非就是那么几种,想翻新很难。
………………………………

第五十四章 包子致富

    文宓不经意做这两道菜让郭辉眼前一亮,他久居京都,早年也曾去过很多地方,却从未见过如此新奇的吃法。

    他有一种预感,文宓这做法一定会受到京都人的欢迎。

    口中的包子让郭辉肯定了早前的想法,他常吃月牙馄饨(早期的饺子),那是水煮的,个头小,算不得新鲜吃食,可这清蒸的大馅包子真是稀奇。

    由此可见,这小郎君会的花样很多,不简单啊。

    可是,要怎么开口?文宓好歹是文家的长子,他若主动说出来还好,否则,自己这边让他到食肆指导厨工技艺实在是不好开口,至于让文宓做厨工?没人会答应。

    郭辉这样想着,冲甄德点点头。

    甄德知道郭辉认可了文宓的厨艺,立时感受到了郭辉的烦恼,他也不知如何开口。

    当面跟文宓说这食肆庖厨之事有失他的身份,强要文宓帮他教厨工又会薄了文俶的颜面,看来只能回京都之后跟文俶说,大不了给文家一些份子换文宓教授厨艺,这样对两家面子都好看。

    文宓看着甄德与郭辉一来一去的眼神交流,大概猜到了

    他们是看上了自己的厨艺,似乎不好开口。他们不开口,文宓也只能暂时装作没看见。

    司马虹吃得很满意,文宓之前说过送些吃食佐餐,府里的厨工也特意准备了一些美食,可是都不如这包子美味饱腹,这小小的包子成了正餐,桌上饭食却一点没动,若是这些珍馐美味都交给文宓去做,他会做出怎样的味道?

    司马虹将甄德、郭辉与文宓的表情看在心里,低头再看碗中米粥,大概猜出郭辉接近文宓的目的。

    她不好说这些事,转头去看儿子。

    甄喜正在侍女伺候下吃包子,这小少爷吃馅不吃皮,吃肉不吃素。

    他无师自通地让侍女把包子都掰开,他接过包子放在嘴边,而后头把一仰,将包子馅倒进嘴里,然后把包子皮扔在乌鱼汤里。

    他努力张开小嘴,两口干掉半个包子,吃得满头满脸都是,还不亦乐乎。

    旁边另一个侍女不住给他擦,越擦越脏。

    司马虹看儿子吃得开心,笑问:“喜儿可喜欢吃你世兄送来的包子?”

    “阿母,这包子好吃的很。”甄喜百忙之中咽下嘴里的包子回话,再被侍女喂着喝一口清汤,又说:“阿母,可否让世兄来做厨工?”

    司马虹闻言微微一愣,轻笑着转头去看甄德。

    甄德哈哈笑一声,没有说话,与司马虹对视一眼,一起再看文宓。

    下面的陆涛与郭焕也停下手中饭食,一起笑着看向文宓。

    除了厅门几个厨工看着甄喜笑得幽怨,别的几个的笑容都发自内心。

    文宓没回头便知道郭辉也在看着自己,哈哈哈哈,他跟着笑了:“既然喜弟爱吃,那为兄便把包子的做法教给府里的厨工,让他们天天做给喜弟吃,喜弟觉得如此可好?”

    小孩好糊弄,拍着手叫好。

    文宓身后那几个惶恐不安的厨工俱都放下心来,郭辉也跟着长出一口气,别的不说,包子到手了,酬劳以后再说,或许可以借着包子再学点别的。

    甄德看着文宓,眼中露出欣慰的笑容,琢磨着给文宓什么奖励,不能因为文宓年纪小便白占便宜。

    司马虹端起米粥再喝一口,习惯性抬起左手衣袖遮挡,喝完之后也没放下,看着碗中自己模糊的倒影,莞尔一笑,笑靥如花。

    文宓从齐王府出来时,笑得很开心,因为甄喜一句话了却一件心事,似乎打开一扇门。

    今天他在坊市逛了大半天,只顾着看,没来得及仔细考察。

    临淄城作为青州州治,是青州的政治中心,位居交通要道,也算是经济中枢,商业与手工制造业发达,应该能算是晋国的一线城市,便是甄德夸赞的丰都大邑。

    这个市场很有代表性,不说能比京都洛阳与长安,至少应该与徐州,邺城相当。

    从市场规模来看,日用百货齐全,还有胡商,应该算是丝绸之路最东的起点。

    晋国主业还是农业,农耕副食产品产量正在提高。

    同时,制造业经过数十年修养生息,已初步恢复到汉代水准。

    纺织业如丝绸纺纱,铁器制作如兵器,家具如雕花床榻,农具小如耧犁,大如龙骨水车都已广泛普及。

    制造业虽拘泥于手工,无法实现批量化,制作工艺并不比后世差。

    这是经济基础,商业不是简单的低收高卖,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支撑才能发展。

    文宓跟舒芜聊过,对晋国的商业模式有了初步了解。

    商贾没地位,但追商求财是发家致富的捷径,这是世家大族所公认的。

    晋国汲取前代教训,不许官员经商。可这无法斩断官员与商贾的联系。

    晋国的分封制度和官员制度都为官商结合提供了沃土。

    晋国爵位是实封,除了皇族诸郡王,还有开国公侯,这些勋贵都有封地,大的一郡,小的一县、一亭,封地赋税完全归勋贵所有。

    此外,勋贵自己的产业也是完全免税的。

    商贾为了减免赋税,并为少收刁难,便会主动依附勋贵。

    这便变相延续了两汉以来官商模式。

    舒芜居家迁居洛阳,正是靠族人搭线,通过上缴份例的方式依附了南平大公主,从自营商贾便为官商。

    文宓先前考虑在晋国做些什么,现在终于有些眉目,经商是个不错的选择,文家大小是个勋贵,有免税福利。

    当然,这要先说服文俶。

    文宓做好了退而求其次的准备,他准备投身入手工业制作研究中去,走黑科技路线,再像甄德一样找个靠谱的掌柜在前面打拼就行。

    再退一步,如果文俶还不同意,文宓便准备跟甄德合作,这包子就是敲门砖,还有炒菜技术,他记得甄德家开着食肆呢,跟他合伙开包子铺,开饭馆都能捞钱。

    总之,勤劳致富,不管劳力还是劳心,只要不犯懒,就饿不死。

    文宓琢磨清楚以后,步伐变轻快许多。

    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不知道文府有三个心里很不爽的人等着自己。
………………………………

第五十五章 卫家三郎

    河东卫氏人丁兴旺,菑阳公卫瓘一辈兄弟有三人,他一人又有六子卫密、卫恒、卫岳、卫宣、卫裔、卫布。

    若是他新纳的小妾能再给他生一个带把的,那便排满了伯仲叔季少幼小,再出两个,起表字都不好派名了。

    他的长子卫密已有家室,次子卫恒书法了得,精通诗书,四子五子六子尚且年幼,正在苦修家学。

    唯有这第三子卫岳不让他省心,年过十八不喜入仕,太学肆业(毕业)后整日价走马射猎,喜好酒色玩乐,让老卫瓘甚是头疼。

    因此,卫瓘把他招到身边亲自管教。

    卫瓘前些日子纳妾,那妾侍比卫岳还小一岁。

    卫岳这声姨娘怎么都叫不出口,偏生还在一个府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卫岳一时气急,寻个由头训斥了那小妾几句,结果被卫瓘看个正着,罚禁足十日。

    今日他好容易出门,先到齐王府向长公主告了失迎之罪,又想起卫瓘来信里提到文家小子书法了得,让他送套文房四宝过去,嘱咐年轻人要互相多切磋借鉴。

    父命不可违,他早年也认得文家这个比他还乖张的忤逆子,便带着文房四宝过来,顺便看一看旧识张环,听说他俩关系不错。

    卫岳从齐王府出来转到文府去找文宓,不经意间在王府门口与文宓擦肩而过。

    卫岳觉得自己下午登门访客,不告而来已是很不合礼数。

    没想到文家小子更不靠谱,放着张环这客人独自吃饭,自己却去长公主府拍马屁,他心中很是不忿,放下礼物便要拉着张环出去找乐子去。

    张环跟卫岳也是旧识,知道他脾气,笑着把他拉到桌案边,递给他一个包子:“叔安(卫岳表字叔安),来尝一尝大郎新做的美味。”

    “大郎做的?”卫岳狐疑地拿在手里看了看,也就是小一号的蒸饼,又比蒸饼软得多,他闻了一闻,确实是蒸饼的味道,就是顶上有个勉强算是花旋的纽,看不出别的新奇:“以何佐食?”

    张环看着卫岳的样子,笑得很开心,看着有人跟自己一样出丑,心里舒服了一些,学着文宓的样子掰开包子,学着文宓的口气说道:“包子好吃不在皮上,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哦,这倒是新奇。”卫岳开了眼界,学张环掰开了咬一口:“嗯,嗯,味道不错。”

    张环刚坐下还没一会儿,没吃饱饭懒得搭话,自顾着吃。

    “仲平兄,这真是大郎做的?当初可不记得他会做这些。”卫岳吞下一个肉包子,很是满意,看着满手油,很没形象地舔干净跟张环说话。

    “稍候见到他,你自会明白,这几年不见,大郎学到不少本事。”

    “当真?”卫岳半信半疑地又拿起一个包子,他印象中的文宓可是比他还桀骜不驯的主,怎么出门两年便转了性?不光爱学习还爱劳动,这是浪子回头了么?

    卫岳与张环边吃边聊,吃着文宓做的饭,打听些文宓的近况。

    两个包子下肚,卫岳觉得已经吃饱了,而张环还在吃,忍不住说道:“仲平兄,大郎便是送这个给长公主做晚饭?”

    “正是,贤弟觉得如何?”张环恋恋不舍地放下包子。

    卫岳撇一撇嘴,摇头一笑:“味道还不错,作法也新奇,只是这食材未免太……”

    张环明白他的意思,故意说道:“这算得什么,你可知他为长公主做的什么朝食?”

    “做的什么?还能更随意?”卫岳看张环笑得神秘兮兮,有些好奇。

    张环坏笑着说道:“清蒸扫帚菜,贤弟不识得扫帚菜吧,为兄早前也没吃过。大郎入城前在淄水边撒尿,呵呵,小解。他看到河边长有此物,当时连尿都顾不得撒,跟疯一样的吩咐人把那片扫帚菜砍个精光。为兄当时看那扫帚菜如同野草一般,谁知道大郎蒸出来以后,鲜嫩可口。”

    卫岳回想着张环对文宓的描述,嘶嘶吸着气,叹道:“大郎此去长广郡吃了多少苦?竟把野菜当作美食。”

    张环明白他的意思,笑道:“唉,你在这繁华之地呆得习惯了,整日锦衣玉食,山珍海味的。若是你走一遭东莱郡,尝一尝餐风宿露之苦便会知道。”

    张环说着,放下包子,回想着文宓这几日的相处,说道:“唉,大郎这几日随我在军中用饭,吃得也不相应。他虽不说,我却也能看的出来。不过,看他这烹饪之术,他没少从其先傅那里学厨艺,吃喝上应该没有吃大苦。”

    卫岳觉得有必要扶一下下巴:“还没吃大苦?愣是把野草当美食,不其山是有多荒僻?”

    “那又如何?大郎能做的好吃,广安公亲自尝过以后,才让大郎做给长公主吃的。”

    卫岳闻言不语,他可不敢想象文宓经历过多苦的日子,才对野菜甘之若怡。

    两人又说好一会儿话,都吃饱了瘫在那里消食。

    卫岳看文宓迟迟不来,又看看外面天色,问张环道:“大郎这一去耽误了这么久,这几步路总不会走错了?或是,长公主那里见怪?”

    卫岳很清楚文家跟皇族的关系,别说文家,长公主跟他们这些世家都没有太多交情。

    张环并不觉得差异,他是亲眼看到长公主赠刀给文宓的,听说文宓送了一顿朝饭给长公主,长公主很是满意,赐给他一千大钱。

    文家大郎这拍马屁的功夫非同一般,他这个护军校尉辛苦几个月都没有得到长公主几声赞许。

    张环算算时间,确实去了许久,想一想问卫岳:“我二人知道你在家禁足,原准备明日去拜访,没想到贤弟今日便出来了。贤弟今晚有什么……?”

    卫岳心领神会,拍着胸脯说道:“兄长与大郎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