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逛一逛花园。

    花园内有水池,有假山,亭台轩榭齐全,花草树木繁茂,是个休憩的好地方。

    这花园很大,跨着两进院子。

    天色已晚,三人看不到什么景致,直接转到后门进了后宅。

    后院分成了几个院落,最大的是卫瓘住的正院,有个齐胸高的围廊围着,能从外面看到院子里的梨树和花草,卫岳说卫瓘闲暇时最爱侍弄花草。

    卫瓘不在,小院里的房子大都黑着,只有西侧一个小屋有微弱的灯光。

    卫岳远远指着说那是小妾的居所,并没有带他二人去见礼,那小妾也承不起礼。

    卫岳一个人住在旁边的跨院,这个院子只比正院略小,有三四间房,是给刺史府的家眷预备的,卫家只过来卫岳一个,这里连厅带房都是他的。

    卫岳早吩咐人收拾厅堂,摆开桌案,备菜上酒。

    兄弟三个倒不是借酒浇愁,被临淄城伎馆拉黑无所谓,过几日回到京都便又是三条好汉。

    卫岳也不是多愁善感的主,在他老爹摧残下还能活蹦乱跳到十八岁,自有存活之道。

    他刚入门便开始报复,吩咐府内管事取出卫瓘珍藏的美酒,再把地方官吏孝敬给卫瓘的珍馐美味都拿出来,让那些厨子加班生火做饭。

    那管事稍一犹豫,卫岳便带着兄弟们直接杀进了酒窖。

    卫瓘私藏的珍酿不少,卫岳带文宓逐坛甄选,一边挑,一边科普:“家君最爱藏酒,可这曲酒不耐久藏,久之则酸矣。故而要用九酿之法提其醇香,酒性烈些,才好存放。贤弟可能喝烈酒?”

    烈酒?文宓来晋国以后喝过几次酒,最烈的也不过与他搜刮来的青啤相当:“小弟虽不善饮酒,倒也能喝几杯。”

    “哦,”卫岳微微惊讶,先前在馆驿内未见他用酒招待,以为他不善饮酒呢:“即使如此,贤弟便自选吧。这里的酒大多是春、冬两季酿得的,上面各有标识。除此之外,还有醴醪与清酽。”

    文宓以前只顾喝,没问过酒名,遇到了卫岳,便开口请教:“这醴醪与清酽,有何不同?”

    “醴醪用曲较少,多不曾滤去,故而有些稠浊,味道甜润,旁边那坛春醴是醴酒中的上品。清酽因其滤去其质,酒色清澈,一般酿酒时间稍长,故而酒性更烈。为兄最爱这博山酽酒,贤弟不妨取一坛尝尝,若是醉了便睡在这里。”

    文宓听他这么说,便选了一坛春醴、一坛博山清酽,准备涨涨姿势,也好跟戒指里的酒做个比较。

    他之前看过穿越小说,那些前辈到了古代,无不打开金手指,美酒和香水是科技树上必须要点亮的。

    文宓也想试试,虽说他不会酿酒,可他带来了美酒,这即墨黄酒就取材与即墨大黄米,不算难做。多试试,万一不小心造出来了呢。

    还有划时代的啤酒,他准备看看张环卫岳的酒量,让他们品品啤酒,好卖出去发点财,以此筹备创业原始资金。

    至于造啤酒,呵呵,虽然大麦已经传进中原,可他只会喝,真不会做。

    张环来过一次,轻车熟路选两坛冬浆醴。

    三个人在管事千恩万谢下离开酒窖,走不几步便来到厨房外面。

    君子远庖厨,卫岳一向很少来这里,可选酒的时候想到文宓的厨艺,便决定带文宓看看,让文宓把把关。

    文宓不擅长做山珍海味,进庖厨只为长见识。他虽没专门学过厨,可自幼吃的都是鲁菜,对鲁菜还是很熟悉的。

    鲁菜是八大菜系中成系最久的,可说是华夏饮食文化之大成,是中国菜的代表,鲁菜的烹饪方法鲜明,调味艺术极具底蕴,制汤一道更是传承千年。

    临淄城位居齐鲁大地正中,深受古齐国隐士文化的影响和浸润。

    说道临淄美食,文宓第一个想到的是博山酥锅。

    这是博山名菜,用料质朴,把猪蹄、排骨、鸡肉、鱼肉、带鱼、海带、藕片、白菜放一锅里,再加上葱姜糖醋盐和料酒、酱油,用文火炖一夜便成。

    看似质朴无奇,实则营养丰富,滋味十足,深受本地人氏喜爱。

    当地有句话叫穷也酥锅,富也酥锅,无酥锅不过年。

    这酸爽酥嫩的酥锅,吃一次便终生难忘,

    那叫一个酥,那个香味醇啊,那个酸酸甜甜的感觉,爽啊。

    不行了,想想就口水流不停。

    嗯,可惜啊,这年代没酱油能把人愁死。

    还没有带鱼,文宓读了盘,真文宓在不其山出海打鱼时似乎见过,好像叫鱽鱼,跟后世崂山本地方言一样。

    哦,也没有海带。文宓找海米时在舒家商队里翻了个遍,唯恐海带被叫成别的名字。

    结果,根本没有,舒芜压根没听说过,难道中国不产这个?不应该啊。

    舒芜听了他的描述,从药材包里给他翻出了晒干的昆布,这玩意倒是跟海带长得有点像,不过更像紫菜、海藻啥的。

    文宓以前似乎好像也许大概听说过,知道这不是真海带。

    总之,没文化就老实呆着,坚决不拿昆布当海带做饭吃。
………………………………

第六十章 珍羞美食

    没文化的文宓进了卫岳家厨房便惊呆了,立刻刷新真文宓脑海里关于晋国食材匮乏的认知。

    这府邸的厨房单独占个小院,院内有大大小小五间房。东厢与正房是储物室,西侧一大一小都是厨房,小的是四十多平的封闭小间,里面锅灶齐全。

    大间足有一百五十平,说是高台大屋,不如说是一个开放大厅,大厅一侧锅灶林立,另一侧靠墙放着一整排桌案,冷热荤素泾渭分明。

    七八个大小厨工正在大厨房内忙活着,有两个正在收拾一头小猪,其中一个在宰杀整治干净的猪腹下开个小口,探手进去将五脏掏出,另一个已备好茅草准备塞进去。

    卫岳在一旁介绍:“这是炙豕,这小豕是府里养的,就为这道菜养着。仲平兄上次来时这窝小豕还未下生,这次正好足月。”

    张环听了,翘起拇指给卫岳点赞。

    文宓看得明白,炙豕就是烤乳猪。谁说贵族不吃猪肉来着。汉人早已经会烤乳猪了,炙豕是国宴汉八珍之一,

    文宓看他们娴熟的手法便知道这是常做的,刺史家的生活水平确实不错。

    这两人身边有两个厨工正在一起忙活,也是分工合作。

    一个在收拾一条两尺长的白鱼,另一个正在将片好的生鸭肉与酽酒、酱汁、瓜菹、葱姜等物混在一起搅合。

    卫岳继续解说:“贤弟,这是要将腌制好的鸭肉塞进鱼肚子里,做得之后,鲜美无比,为兄最好这菜。”

    “那小弟一定要尝一尝。”

    文宓看到旁边有厨工在准备穿鱼的竹签,便猜到这也是一道烧烤,花式烤鱼,美滴很。

    文宓再往前看,一个厨工正用将一只禽鸟剔骨剥肉,看样子是要做羹汤,文宓看半天看不出是什么,比鹌鹑大,比鸡小。

    卫岳远远地指着:“贤弟,可认得此鸟?”

    文宓看半天,摇了摇头,他原以为是鸽子,可总觉得有点不像。

    卫岳在一旁笑道:“贤弟可曾听过诗中有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文宓脑中灵光一现,蹦出一个成语:“鸠占鹊巢?”

    卫岳微微一愣,转过去诧异地看张环:“仲平兄说过大郎是不读诗的”

    张环已自顾着拿起坛子喝酒,听到这话笑了:“如何?”

    卫岳愣一愣,随即想到张环说过文宓不曾读过几本书,可是却识得许多字,虽然总是写些通假字。

    文宓也跟着笑了起来,他是没听过这诗,不认得这鸟,也不会写这jiu的繁体字,可知道这一个有que有jiu,逢考必复习的成语。

    张环没这些心思,他喝一口,用手擦一擦,随手从桌案上拿块狗肉塞嘴里,看到旁边一碗酱,不由得眼前一亮:“鱼子酱?”

    鱼子酱?文宓听了一愣,看看张环,再看看卫岳,心里开始念叨:到底谁是借尸还魂又穿越时空的主,你卫家厨子会做烤乳猪和花式烤鸭也就算了,居然还搞出了鱼子酱,有没有鹅肝来半斤先?

    卫岳看文宓满脸惊讶,有些得意,笑道:“贤弟啊,这满庖厨的食材都不如家君珍藏的这罐子鱼酱。”

    这罐子,鱼酱?这罐,子鱼酱?鱼子酱?子鱼酱?what are you俩说啥类?

    文宓没听明白,默默地看着卫岳装逼格,很怀疑他已经喝过酒了。

    卫岳晃着脑袋接茬说道:“这子鱼非是河鱼,而是海鱼。只有不其郡内的沽河才有,要在此鱼每年春日洄游时才好捕捞。此鱼离海多不能久活,故而需要厨工就地将鱼洗剥干净,而后剔骨去刺切成细丝,再和以黄衣、白盐、干姜、橘皮等物,调合均匀之后置于瓮中,再以黄泥封住瓮口,而后将瓮放于日下暴晒,方才制得此酱。”

    哇塞,好神奇。文宓听完,忍不住要给晋国厨子点赞。再看这碗酱时,便两眼放光。

    这酱虽跟鱼籽没啥关系,可单看这做法就让人很想尝尝。

    不过,为了避免被卫瓘追杀到京都,文宓还是劝卫岳好歹给老吃货留一些。

    文宓受了惊吓,准备往外走,冷不丁看到有两个厨子竟把兔肉跟鱼肉混进一个釜里,还往里加了六七只虾。

    文宓心中好奇,走进去一看,里面还有鸡肉和牛肉,这是什么?海陆空立体乱炖?

    卫岳笑着在一旁解释:“贤弟,这是府内厨工据先贤传授,自创下的五候鲭。”

    五候鲭?文宓没听说过,确定里面的食物不会相克便没多问,不管这是酥锅的鼻祖,还是佛跳墙的鼻祖,总之今天能吃到这么丰盛的杂烩菜,倒是有口福了。

    卫岳在一旁问文宓对晚饭是否满意时,文宓疯狂点头。

    满意?怎一个满意了得。

    这也太丰盛了,相比这几日风餐露宿,相比真文宓在不其山吃糠咽菜的日子,这简直是奢侈得飞起。

    文宓喃喃说道:“太丰盛了,叔安兄,这些菜足够了,你我三人吃不玩这些,浪费太可惜了。”

    卫岳毫不在乎:“无妨无妨,家君此去平叛少说也要月余,为兄这几日便要与贤弟一起回京都。这些都是带不走的,留下才是浪费。我昨日看到还有些鹿肉,少时一起做出吃了。”

    文宓听出他的意思了,是要把卫瓘这点家底吃光,不由得笑道:“启程之日未定,叔安兄何必急于一时。”

    旁边的张环接口道:“贤弟即便不喜卫公纳妾,也不必如此,卫公此去辛苦,贤弟总要给老人家留些滋补之物。”

    卫岳点头称是:“这是自然,小弟记下了,走走走,你我兄弟且先去喝酒。”

    卫岳说走,文宓便跟着,太受刺激了,一定要离开这里,稍候吃的时候多吃一些才能压惊。

    从卫家厨房出来,文宓隐隐有不安的感觉,在晋国推陈出新开私房菜的美梦似乎不太好做。

    原准备还想用炒菜挣钱呢,看到卫家厨子的手艺,觉得还是算了,踏踏实实先从烧火练起吧。

    再看看食材,谁说古人都活得水深火热来着,这一家子就过得很有滋味嘛。

    难道他们就是传说中压迫劳动人民的三座大山?

    额,这里是九品中正制的天下,我是不是也是三座大山之一?莫要与人民为敌啊。
………………………………

第六十一章 书法茶艺

    许是酒逢知己,许是三人被卫瓘强横压抑的**无处宣泄。

    三人在卫大都督府畅饮一夜,酒酣直至日上三竿才被匆匆赶来的郭延寿打断。

    甄德左等不到文宓的包子,右等不到文宓的蒸扫帚菜,只得愤愤地吃下家中厨工精心烹制的菜肴。

    有文宓新奇的饭食打底,他一家三口吃得很不爽利。

    饭后,王国相来访,把卫岳三人在花街柳巷胡闹的事情说了出来,顺便扎了文宓的轮胎。

    甄德大发雷霆,卫瓘在淳于城便拜托他,让他回京之时带走卫岳,文虎也将文宓托付给甄德,张环自不必说,那是他带出来的。

    他作为长辈怎能坐视这三人如此胡闹,自然要约束一下,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于是,临淄城中,齐王府内,湖月亭边,便发生考校卫岳文宓的书法之事。

    之所以不考校张环,是因为他是武将。

    文宓摸着护腕也想说自己也是武将,被甄德一眼瞪了回去。

    主考官自然是甄德,三位副考官是齐国相王凯并左右长史陆涛郭焕。

    四人安坐亭中品茶论道,两位考生卫岳、文宓头顶秋日艳阳,在亭边书案上默写《诗经》中的《关雎》篇。

    这太小儿科了,卫岳十年前便背的烂熟,提起大笔一挥而就。

    文宓十几、二十年前也背过,现在早还给老师了,勉强只记得大名鼎鼎的前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他想半天,实在想不起来后面的,转过头想抄卫岳的,只看一眼,便想把砚台拍到卫岳的帅脸上。

    这厮写得居然是草书,还是狂草,又是繁体,鬼才认识写得是什么。文宓无可奈何,只好厚着脸皮将这四句交上去。

    卫岳的草书,笔画连绵,字如其人,狂放不羁,写得极好。

    只是考官们并不擅长草书,鉴赏能力终归有限,认不得完全,说不出好。

    既然说不出好,那便是不好,卫岳得到一个中评。

    文宓的楷书写得恬静平和,严谨内敛,只是关雎只写出四句,学问不好的评价就此坐实,勉强得个中下。

    甄德抓住他俩的小辫子,狠狠敲打一番,用业精于勤荒于嬉之类的话教导了半天。

    卫岳脸皮厚,早经历过卫瓘的暴风骤雨,对甄德这些话早已免疫,很自觉地低头受教。

    文宓乖觉得很,有样学样,规规矩矩。

    甄德见他二人虚心聆听训导,做长辈之责算是尽到,便将煮好的茶端了两杯给他们,算是体恤晚辈。

    文宓,卫岳起身谢过,才喝一口,便对视一眼,同时低声道:“难喝。”

    如此心有灵犀,又说得怨气十足,二人不觉大笑,才笑出声就发现亭中四人正怒视他们,赶忙收敛笑容,肃手而立。

    甄德笑着看看二人,问道:“你二人可会烹茶?可能品出这茶中滋味。”

    卫岳道:“晚辈曾得水安先生(名士郭象之子郭柏)指点,略通一些。”

    文宓苦笑一声,跟着说道:“晚辈曾得家先傅亲传,也略通一些。”

    甄德闻言笑道:“既然如此,你二人各烹一壶茶,让我等品尝。”

    二人知道冲撞了四位,不能再推拒,只得领命。互相递给眼色,各自看出对方眼里要里面四位好看的意思。

    卫岳曾得名师真传,家中富足,没少泡茶,平时也是经常坐而论道的,这煎茶之技自是信手拈来。

    文宓刚才忙于写字,没注意他们煎茶,只记得方才喝到的茶水中不光有茶末,还有葱姜,橘皮之类的味道。

    他早听说煎茶有加这些调味品的习惯,今日喝到,难免觉得不甚合口味,因此才说出难喝二字。

    现在看卫岳有心显摆茶艺,文宓就在一旁静静观摩学习,也好做到知己知彼。

    卫岳跪坐在煎茶的茶釜边,先往小炉子里加小块木炭,再十分娴熟将茶饼碾碎,坐等水开。

    待釜底水中冒出气泡之时,他将细盐投入锅中,再等气泡上涌之时,用瓢从锅中先取出一瓢水,而后将茶末投入锅中细细搅匀。

    待水沸腾,他便将瓢中之水注入釜中,釜中水立时停止沸腾。

    卫岳气定神闲略搅几下,将水面上末子除去,先从釜中舀出一碗捧在甄德面前,又舀出五碗,让三位安坐一旁面露嘉许的考官品尝,最后将一碗捧给文宓。

    茶水倒出,茶香四溢,诸位考官纷纷点头称赞,王凯细问茶香,特意夸甄德封地产的茶叶好。

    卫岳待茶水稍凉,先饮一口,再请众人品尝。

    文宓不急着下口,放在鼻下闻闻,茶香味浓,沸水已将茶香逼出。

    他轻吹几口气,待热气稍减,抿一小口,觉得入口多了一丝咸味,使茶的味道稍减,没了记忆中的那丝醇厚,不自觉皱眉,不过看四位考官的面色甚是满意,便了解四位的口味。

    甄德看文宓皱眉,就问他:“大郎口感如何?”

    文宓再品一口,说道:“叔安兄(文岳的表字)技艺不凡,此处井水并非烹茶上品,叔安兄依然能烹得茶香浓厚,甚是清香,在下佩服。”

    一旁陆涛也点头称赞卫岳手艺,火候老道。

    卫岳得到好评,压力自然便到了文宓这边。

    这卫岳本来就是个不安分的,喜好游玩,今日的表现符合他一惯的作风,算不得好评差评。

    文宓知道自己不能随性而为,先前不小心写出一笔好字,做首好诗歌,算把名声打入晋国文艺界了。

    今日那四句关雎却将他学问底子之差暴露无遗,这弱项是致命的。若是今日之事传出去,那便要被当作一个文艺界新兴的小文盲了,丢人丢的更大,日后写再多的字做再多诗词都很难翻身。

    文宓自知自己音律方面造诣有限,不用指望在音乐之路上放光辉。今日这茶艺便成了救命稻草,稍有差池这不学无术的帽子自然就会扣实。

    事到如今,只好使出浑身解数,动用法宝了。

    他戒指里有带来的茶叶茶具,一直担心路上损毁,便放在戒指里,因此取用很不方便,都要背着人。

    还好,文府离得不远,甄德也有耐心等他,当下托辞要准备一番,回文府去取茶具。
………………………………

第六十二章 见机投机

    文宓搜刮来的紫砂茶壶有很多,都是南家这次出行准备的礼物。

    茶具也有六套,另有一套是大小姐平日待客用的,泡绿茶最好,只是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太过惊艳,不能轻易取出。

    六套茶具里大茶杯有三套,小茶杯也有三套。

    文宓之前没表演过茶艺,却跟南家大小姐观赏过几次,南家大小姐本身也是茶艺不凡的,文宓受的熏陶多了,多少也会一些。

    表演茶艺需要用小茶杯,一套紫砂茶具很好,却还没开壶,也不能用。红瓷的那套不讲究开壶,文宓觉得太过惊艳,又担心红色违制,只能用白瓷。

    茶叶的种类很多,在众多绿茶之中,文宓个人偏好碧螺春,想到此时吴地还不是晋国之地,便没多取,又取出少许龙井。

    他想起王凯提及今日之茶出自甄德封地,便将信阳毛尖也取了一些。名字或许不对,产地应该在甄德封地不远,毕竟这年代北方还没有大规模种植茶树。

    文宓有了这念头,便冒着穿帮的危险,取出压箱底的宝贝,暗下决心要在茶道上一鸣惊人。

    在甄德等人期盼中,文宓终于回到花园。

    他已换了一套衣服,一改先前的小武生打扮,转型为文质彬彬的文生公子,手中轻摇一把折扇,施施然步入凉亭。

    他身后跟着李达,李达手中提着一个木盒,茶具都在里面。

    卫岳看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他方才已经装得可以,没想到这兄弟更能装,装得这叫一个风骚,哦不,风流。

    文宓从李达手中接过木盒,将木盒放在中间案几上,将盒盖打开。

    翘首以盼的众人顿觉得眼前一亮,只见木盒之中有一个木制茶盘,古朴典雅,做工精致。

    文宓很满意他们这种表现,窃笑着取出白瓷茶具,放在木茶盘中间。凉亭中的诸人都是识货的,看一眼齐齐停下动作,目不转睛看着茶具。

    这套白瓷洁白无瑕疵,晶莹剔透,一看便是难得的珍品。

    文宓将辅助茶具一件件摆好,待摆放整齐才开始忽悠:“家先傅常说,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家先傅爱茶如命,尝遍天下名茶之际,也亲手烧制出多套精巧茶具。这套白瓷茶具乃家先傅在河东之地烧制,随身携带数十年之久。”

    既然要美化传说中的恩师,那就不妨夸大一些,不然那么多的茶具,以后还真不好解释。

    文宓看他们没有起疑,指着木制茶盘继续说道:“此乃茶盘,是放置茶具之用,中间有夹层是为承接残茶,是家先傅用楠木雕成。”

    “咝”一旁的王凯不自觉地吸一口凉气,没想到文家人居然还有此等绝世珍品,不说瓷器,单是这茶具的做工便巧夺天工,做茶具糟践了。

    文宓将炉上茶釜换成小铜壶,慢慢给他们讲解各种工具用途。

    茶盘左边是放茶罐的位置,旁边有闻香杯,茶荷,滤网。

    茶盘正中放着白瓷茶具。茶壶在左,紧挨着一只公道杯和六只品茗杯。

    右边靠上一侧的茶筒里放着茶道六用:茶夹,茶漏,茶针,茶则,茶匙。

    左手靠下放着一只紫砂茶宠,是只乖巧可爱的兔子。

    这是南家大小姐本命生肖,是她的心爱之物。文宓今天泡茶,顺便将它拿来,请它喝一杯,也是借此显摆自个的品味。

    目前来看,效果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