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缘如梦-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年代没有电焊,很难处理。不过,据说铜火锅早在歪果仁会用电之前就有了,不一定需要电焊。文宓思前想后,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晋国工匠解决。即便打造不成,也能打出花,打成铜盆之类的艺术品。毕竟这是纯铜制造,按废品卖也不会跌价。
文宓走这一路,对晋国工艺制造水准有了大概了解,他看到了不少水磨水碾,还有大型水车和龙骨翻车。
他以前一直以为龙骨翻车是宋朝或明朝时期的产物,没想到晋国早就有了。数十米长的水车从田埂平铺到水里,水车上是一个个木制的水槽,一节节像是龙骨。水流推动轮轴转动,带动水槽,水槽升至顶部,自动将水注入田垄。
如此循环往复,水流源源不断流入田中,这几乎不需要人力。除非是枯水期或是水流慢的地方,才由人踏动踏板引水,或者用牲畜来引水。
见识了这类高科技,文宓对晋国工匠的能力很有信心。其实没信心也没办法。他没这本事,又不想费脑子了,说不定他以自个的本事做出火锅来反而会引人怀疑。多经历几次失败,慢慢摸索着做出来更好。
即便这些路都走不通,文宓还有备选——茶叶。文宓跟卫岳打听清楚了,甄德的封地鄳县确实在后世的信阳附近,是豫毛峰主产地。
他泡着澡,顺便翻了翻自己的戒指。里面有一本他从大小姐车上扫荡出来的书,是专门讲茶的,简略提到了制茶方法,还有一节专门提及紫砂壶。
这是老天赐予的金手指。在晋国人和吴国人还都在喝煎茶的时候,他掌握了一项先进科技,不开这科技都对不起自个当初不要脸的搜刮。
文宓由此打开脑洞,给自己一个狡兔三窟的方略,不其山是他的退路,或者祖国任意一处秀丽山川都是他的退路。畅游名山大川不比整日活在勾心斗角里舒服?他不是永留此处,只是居留六十年的过客,没必要跟人争抢霸权王座。
他想好了,京都是第二窟,假若在京都混不下去,就再来一次离家出走,到鄳县或者江南买个山头种茶叶,或者干脆就入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买山头的本钱他还是有的,他从那些佣兵身上搜刮到好几根大金链子,他看过晋国的金饰制作工艺,这几条大金链子做工不次于这里,绝对能卖出好价钱。
除此之外,他还有几件瓷器可以卖个好价钱,制作工艺远胜于晋国四大窑。晋国的瓷器还处于中国瓷器制造业的初级阶段,甄德便说他那套白瓷远胜于皇宫少府的珍藏。
当然,这是他压箱底的钱,不能轻用。
文宓开完脑洞,觉得他未知的前途浮现一片曙光,不是一线,是一片,好像还是一大片。他没什么大志向,对称王称霸当皇帝没兴趣。晋国不是实行九品中正制吗?他这出身不能比卫岳,可比舒家的舒宁要强多了。至少生下来便是勋贵之子,很有机会混个官职爵位。
这就够了,官做得大了,会很累。就算大到皇帝又怎样,还不是要去应对朝臣和后宫的勾心斗角,累不累?
有这功夫不如炒两个好菜,烫一壶好酒,闲来买几个歌姬听听曲,无聊时雕刻个美女。或者干脆找个美女谈恋爱,同游江湖不也是好的?
算了,还是一个人吧,这就是一场梦,何必再留下家室在这边。
一个人做闲云野鹤畅游四方不好吗?
现在的名山大川都没有沦为人工雕琢的景点,没开发的桂林山水比普吉岛都美,苍山洱海的,哪里不能修身养性?
文宓每想起淳于城外的鲁明和刘钰,都好生羡慕。一刀一剑,相伴行天下,多么浪漫惬意。又有英雄豪情,做个游侠也是好的。
每想起鲁明与刘钰的洒脱超然,文宓都后悔回京都的决定。他原本也可以做个游侠,仗剑走天涯,结交绿林豪杰,遍游名山大川。或是劫富济贫,或是行侠仗义,孑然一身,了无牵挂。
可他已然做出了选择,便如同在人生的丁字路口,面对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做出了一个简单而又艰难的决定。选了就选了,路在这里,怎么走还是由自己决定。
文宓从不相信天意,即便对自己经历的这场梦总觉得困惑,也曾怀疑,可他不相信命运已由天注定。他觉得,不管前路有多少坎坷,都是要自己走过才知道,坚持走下去,必能踏平坎坷成大道。
事在人为嘛,他现在不就看穿迷雾,看到了一片曙光吗?他借着这曙光,看清了前面平凡之路。
………………………………
第八十章 帝王心术
走平凡之路,做个小人物,不也好?
人,再怎么折腾,也只能是自己生命里的主角,何必为了在别人故事里做一个轰轰烈烈的配角而折磨自己。
历史可能都总忽略小人物的存在,可不能忽略小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文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第一次出现在晋国最高统治者司马炎陛下的眼前时,便给无上的君王带来无尽苦恼。
九品执戎校尉是个虚职,是皇帝陛下对勋贵子弟表达荣宠的一种方式。司马炎百忙之中是不会理会执戎校尉到底是何许人的。不过单看这个文姓,司马炎对这个执戎校尉便很不喜欢。
泰始六年是多事之秋,司马炎这个皇帝当得很辛苦。
刚过正月,吴国大将丁奉率军犯边,万幸被扬州刺史牵弘击退。
四月里,一场暴雨提前降临在江淮之地,春粮几乎绝收,晋国四大产粮区之一遭遇天灾重创。
五月,青、兖、徐三州并属下七个郡国一起送来急报:因去年大水肆虐,三州春粮欠收,请朝廷再次减免赋税。这两处传统产粮区已连续两年受灾,目前正面临粮荒危机。
六月才过,尚书台接到凉州告急。河西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作乱,袭扰秦州。秦州刺史胡烈率军平乱,秦州军与鲜卑胡人恶战数场,最终孤立无援,大军惨败,胡烈不幸战死。鲜卑叛逆趁势祸乱秦凉二州。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司马炎急派尚书石鉴为行西将军,都督秦州军事前去平叛,又减免被叛军袭扰的陇西五郡的税赋,以求安民。
秦州新的战报还没有传来,青州行书兵却到了,送来青州大都督卫瓘的奏疏,尚书台郎中不敢怠慢,急忙入宫禀报。
皇帝司马炎正与几位重臣商讨秦州战事,尚书令裴秀也在一旁。他从下属手中接过奏疏看了一眼,赶忙呈送给皇帝:“陛下,青州民变。”
司马炎听说青州民变,大吃一惊,赶忙翻看,只见青州刺史卫瓘奏曰:城阳郡平昌、姑慕、昌安三县被流贼袭破,长公主返京途中,与广安公甄德被围于淳于城。长公主不忍弃民而去,广安公率宿卫军据城死守待援,青州军接到求援书信,正星夜驰援。
随奏疏一起到的,便是甄德写给青州的求援书信,信中说得更详细些:流贼连破城阳郡三县之后继续北上,距淳于城不足十里。据传言流贼有上万之众,淳于城兵微将寡,情势危急。
司马炎看了勃然变色,当即传诏,令龙骧、骁骑二营连夜整军,准备出征平叛。
裴秀赶紧进言求皇帝陛下冷静:“陛下,此乃菑阳公星夜发出的奏疏,却不是求援文书。长公主遇困,菑阳公身为青州刺史将此事奏报朝廷乃是职责所在。菑阳公对陛下向来忠心耿耿,必不会拖延敷衍。奏疏发出时,菑阳公麾下青州军定然已准备连夜出兵救援。临淄城距淳于县不到两百里,想来此时青州军早已兵临淳于城下,以菑阳公之才,必能击破围城流贼。此时从京都出兵,与战事并无帮助。请陛下耐心等候一夜,或许明日便会有青州奏报。”
司马炎沉吟片刻,便依裴秀之言,暂不出兵,仍令一旁的车骑将军陈骞督促龙骧、骁骑二营宿卫军将士归营,整备粮草军械备战。
听人劝吃饱饭,青州的加急捷报没让皇帝陛下等太久。
捷报还是卫瓘发来的,随卫瓘奏疏同来的,是甄德发给卫瓘的军报,司马炎听说长公主无虞,便放下奏报,先看军报。
军报写得详细,叙述长公主车队路遇流贼,不得不入淳于避祸。有破虏将军文俶长子文宓,识破流贼偷城图谋,提前示警。护军校尉张环率宿卫军大破流贼于淳于城外,斩首一百七十余级,文宓伏杀贼首毕征。
翌日,数千贼人围城,文宓张环使计诱敌,文宓射杀贼首毕通、李大椎。张环率宿卫军再破流贼于城下,斩首八百余级。群贼无首惊惧而去,淳于城解围。
自家姐姐无事,司马炎放下心来,只是文宓这个名字,让皇帝陛下心中不安。此人年方十六便如此骁勇,这让司马炎想起十几年前那个传说中的夜晚。
文宓那个当时只有十八岁的老爹文俶,只率百骑便在世宗景皇帝司马师的中军大营杀个七进七出,司马师惊惧不安,眼睛旧创发作,一只眼球脱落,不久便不治身亡。
抛却权力之争,这算的上两家大仇。直到现在,司马炎在朝会上看到文俶仍然愤恨不已。
正是因此,文俶在灭蜀之战中虽然立下战功却没得到重赏,文家兄弟二人被司马炎分开,文虎在外领兵,文俶闲置在京师做人质。
司马炎本想随便给些赏赐打发这文宓,又看到军报中着重提起一首诗歌《旗正飘飘》,细看之下,这歌写得激扬澎湃。
据甄德所述,此歌乃文宓所做,在淳于陷入危境之时及时稳定民心,激起军民斗志。贼人攻城时,城中军民同唱此歌,士气昂扬,贼人闻之惊惧而去。
司马炎看后,龙颜稍悦,这是难得的忠臣之举。司马氏得位不正,忠心者少,附庸者多是趋炎附势之徒,他早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因为很多能人志士依旧尊汉室为正统,不愿效忠于曹魏,也不愿入仕晋国。
这冷不丁冒出来的文宓居然有如此忠心实在难得,更重要的是他是叛逆之后,虽然歌中只提报国,不说忠君,在司马炎眼里这没什么区别。
司马炎拿不定主意如何处理这个文宓,命人召来心腹贾充商议。
贾充久随司马炎左右,怎么会不明白皇帝的心思。可是这次文宓立下大功,是不得不赏的。
贾充老奸巨猾,不急着献策,找个托辞回转尚书台,先命人去打听文俶家情形,查访为何文宓会在青州。
得了亲随回报,贾充计上心头:既然这文宓是与其父不和而离家出走的,那朝廷的封赏便大有文章可做。
………………………………
第八十一章 穿小鞋的艺术
转过天,正是议政朝会日。
未及辰时,奉命入朝议政官员陆续来到北宫门外广场,聚在宫门下讨论着青州变乱之事,等待入宫进殿议政。
文俶来的晚了,把马停在广场外,让随从牵去承福坊内甄家食肆内等待。他整绯袍正鹘冠快步走向宫门,一边走一边暗暗猜测,今日招他入朝所为何事。往日里除了大朝会,他从未入宫参加过议政朝会,昨日尚书台传命他入朝,却未告知何事,难道与青州变乱有关?
文俶寻思间已到宫门下,别的官员看到他来,俱都迟疑片刻方才拱手为礼致意,却并不寒暄攀谈。
文俶知道自家事,也不主动上前攀谈,以免讨嫌,他只寻相熟的问候。其实也没谁,参加朝会的二十多朝臣中,唯有高平公陈骞以及啵蛘判邸⒊し岷蛘拍垢募矣型础
文俶向陈骞问安罢,又与张雄张宁兄弟互相见礼,见他二人面有喜色,笑着问道:“二位兄长今日如此有兴,可是为青州之事?”
“哈哈哈哈。”张雄与张宁相视而笑,张宁笑罢轻捻胡须,说道:“方才陈公说宿卫军在青州击破流贼,解了淳于之围。”
“哦。”文俶吃了一惊,转念想到领军的是张环,便笑着祝贺:“虎父无犬子啊,仲平此次翼护长公主行驾辛苦,能立此大功,也不枉伯象兄(张雄表字)与季镝兄(张宁表字)教诲。”
“哈哈哈哈。”张雄与张宁闻言又笑,得子如此,是家门荣耀。
文俶刚要细问,一旁边贾充走了过来,贾充先向陈骞问安,再笑着祝贺张雄与张宁,然后才对文俶说道:“文侯不必急着贺张候,此次淳于之战若论首功,当以文侯之子为首。小小年纪,三箭破万敌,实是难得的英才,老夫为文侯贺。哈哈哈哈……”
文俶四人听了,俱都吃了一惊,文俶直接便愣在当场,一时竟没反应过来。
贾充看文俶呆愣的模样,心中暗喜,看到裴秀过来,笑着告辞:“陈公,啵颍し岷颍暮钋易员悖戏蛴行┦虑橐肱峁桃椤!
四人拱拱手送他离开,看他与裴秀低语,互相看了看,依然不解其意。
张宁摸摸下巴,想了起来,问文俶:“次骞,贾公说的令郎,可是大郎?”
他三个都知道文俶家事,皇宫门前,自不好明说文家大郎离家出走之事。
“二郎尚且年幼,我家大郎确实在青州,只是小弟实不知他为何卷入青州之事。”文俶反应过来,还未欣喜,先是一惊,想了想问陈骞:“陈公可知青州详情?”
陈骞闻言摇头:“青州的军报是由尚书台直呈给陛下的,老夫未曾看到,也未曾听人说及此事。”
文俶听了,更是困惑,眼见贾充与裴秀低语着不时往这边看,不由得心中焦急,只恨贾充说话吊人胃口,又不敢去叨饶。
陈骞看贾充半天,不解其意,看文俶焦急,劝道:“次骞莫急,少时入殿自能见分晓。”
张雄与张宁跟着也劝文俶稍安勿躁。
此时,宫中更鼓响,辰时到,宫门开。
候朝官员分文武列队,文官整朝服,正梁冠,理佩绶,怀抱笏板,立于右队。武将整朝服,正鹘冠,理绶带,手按剑柄,立于左队。
随谒者召唤,众官员迈步入宫,依次拜谒入殿,拜罢皇帝,分左右跪坐整齐。
入朝官员大多数已经知晓青州变乱,跪坐在朝堂上,等候皇帝处理此事。
贾充当先提奏青州变乱,司马炎便命内侍宣读军报,昭示宿卫军武功。
文俶在下面凝神静听,听得果真是文宓立了功,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没想到离家多年的长子竟然有了消息,还立下了大功,真是意外之喜。
内侍读罢,贾充便提请封赏。青州变乱未平,但淳于之战是宿卫军独立完成,且已脱离战事,论功行赏也无不可。
朝臣见尚书令裴秀都没有异议,便知道这是皇帝的意思,事涉皇室长公主及皇帝亲军,无人质疑。司马炎象征性问了几句,便命人宣读准备好的诏书。
“广安公甄德指挥有方平乱有功,增食邑百户,良田五千亩。”
“宿卫军护军校尉张环作战得力,屡立战功,官升一级,升为护军都尉,赏钱帛五万。其麾下军士破贼有功,皆官升一级。待军中主簿送来军功册,再依军功封赏。”
先是甄德,后是张环,最后才是文宓。
文俶心中惦念文宓,早走神了,若不是张宁提醒,便险些殿前失仪,听到念诏的宦官念到他的名字,赶忙跪坐而起,出班行礼。
“关内侯、破虏将军文俶之子,执戎校尉文宓,年方十六,忠勇可嘉。此次淳于之战,文宓屡献良策,斩杀贼首三人,实居首功。菑阳公卫瓘,广安公甄德联名保奏,圣天子陛下恩准,特予升赏。关内侯文俶为国屡立战功,教子有方,特升爵一级,进城父亭侯,加食邑百户,赏钱帛五万。执戎校尉文宓年幼,暂不擢升,准其入太学读书,赐皇家府邸一处为其居所,以嘉其功。”
文鸳听罢,大吃一惊,没想到这赏格比灭蜀一战赏得还高,他从惊诧中回过神来,赶忙谢恩。回到班中,兀自欣喜不已。离家多年的长子有了消息,还立下大功,真是双喜临门。
司马炎看着喜笑颜开的文俶,看出他在为封赏欢喜,皇帝陛下嘴角轻翘,与贾充对视一眼,会心一笑,心道,还是这老狗腿子了解朕啊。
朝臣也被皇帝的重赏惊到,世人都知道文家是皇帝的仇人,为何皇帝此次文家恩赏有加。
了解文家家事的,都想到了文家离家出走的长子。聪明些的不得不为文俶捏上一把汗,皇帝果然不是能随便得罪的,绵里藏针啊,文家被穿了小鞋还感激涕零。
陈骞跪坐在前面,看到皇帝与贾充对视,捕捉到一丝阴谋气息。细一琢磨,便明白玄机所在。
文宓立功,嘉奖其父是常理,可文宓只是长子而非嫡子,且与其嫡母王萱不和。文俶以前的关内侯是第十七级爵位,无封邑也不能继承。此次所得的亭侯虽只升一级,却可以继承,文家日后必然会面对继承权选择的问题。
晋国秉承汉制,嫡长子才有继承权,庶长子文宓的继承顺位在其弟之后。或者,以文宓与王萱的关系,他没有继承权也不奇怪。可是,这升爵毕竟是文宓立的功劳。不让文宓继承,他会服气?
再者,亭侯可以世袭,却没有封邑。皇帝会根据心情追加食邑。灭蜀之战后文俶只被加了百户食邑,如今又加食百户。如果不让文宓继承爵位,这两百户的税赋怎么分?这又是个问题。
陈骞想明白这些,不由得为文俶捏一把汗,他才舒一口气,猛地心头又一紧,原来这诏书的玄机在那处府邸。皇帝准备赏赐的府邸,是曹魏陈思王曹植亲自建造的王宅,后来曹植被降爵,这王宅便被收归入魏国皇帝名下。因那宅院被经营为京都景致最好的,一直留存少府没再赐出。
晋代魏之后,这宅子自然过户到司马炎名下。据说皇帝原本留着给某个皇子做王府的。如今看似恩宠无比地赏给文宓,可你这曹魏旧臣之子怎么住?
陈骞想到这里,只觉得背上隐隐有汗。
司马炎笑看着文俶,心道:看你敢不敢住进去!不住,便是抗诏,敢住?僭居宗室府邸,看曹植后人和那些曹魏旧臣不来找麻烦?哈哈,尔等慢慢掰扯吧,最好打起来,打个两败俱伤,朕便把尔等一起收拾掉,顺便收回那府邸。哈哈哈哈,让尔等私下非议司马氏,不看看宝座上坐的是谁!
司马炎做好事做的底,开口补充一道诏命:着少府派工匠整修陈思王府,待文宓回京都后入住。
………………………………
第八十二章 卫岳是个坑
文宓不知道被皇帝下套了,他正在被卫岳坑。
这都是装逼格惹得祸。
昨天他跟卫岳比拼茶艺时,拿了一把扇子装潇洒。
他没想到晋国居然还没有扇子。也不是没有,倒是有一种团扇,就像后世印满小广告在大街上分发的那种,用竹木或者玉骨,配以丝绸扇面制成,在晋国都是仕女才用。
至于折扇,目前还没有。
文宓的折扇,只是一把普通的竹木白纸折扇,制作也不新奇,扇面也只是用毛笔简单题了四个字:小言不语。这是他的网名。
卫岳很喜欢这简朴又不是雅致的扇子,也想要一把。
文宓当时推托不过,又不能说捡来的,只好推到岳学长身上,然后在卫岳殷切期盼下承认自己会做。
卫岳昨日便派仆役出去买好竹木、纸张送到文府来。若不是昨日有全猪宴,说不定早逼着文宓做扇子了。
为了哥们义气,文宓苦笑着应下这差事,暗自庆幸自己参观过纸扇作坊,依稀还记得作法。其实记不起也没关系,有现成的样品,现做也来得及。
文宓手里还有几把扇子,以前同小队的保镖都喜欢玩扇子装文化人。可他们都已殉职,文宓不想分他们的遗物。至于大小姐礼品盒里那几把方家雕刻的沉香木扇,他不准备轻易示人。
卫岳喜欢折扇,还有个理由,他看上了那扇面上的四个字,这把扇子的扇面是某位“大师”为文宓题的,用的是行宋体,语字还是繁体。觉得上面的字写得好,颇有几分哲理意境,便不耻下问,向文宓请教。
文宓最得意的就是自个的网名,很得瑟地用手在不字和语字上一挡,说道:“叔安兄请看,遮住这不字上面一横,便是个小字。这语字遮住了吾,便是一个言。小弟这小言之名便是来自于此。至于不语,那是家先傅常教导小弟沉默是金,要谨言慎行,故而赐下不语居士之号。”
沉默是金,少说少错,文宓把自个网名解释得高大上些,顺便胡诌出个名号,也省得被叫做阿飞或是大郎,免得被误认为流氓或是打虎二郎的兄长。
卫岳听完笑了,伸手点赞:“尊先傅所言果然不错,沉默是金。咦,无用山人老先生的高足小言不语,这名号倒是一脉相承。贤弟有这自号,日后为兄便称贤弟的字号了。小言贤弟可好?”
小言不错,回归本姓了。至于不语居士,虽是名号,更像个和尚的法号。不过,表字不都是家长给起吗?自己胡诌这个合法吗?
文宓想到这里,先问卫岳:“叔安兄,这表字是家先傅起的,可能用得?”
卫岳奇怪地看着他,坚定地说:“自然用的。傅如父,尊先傅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