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要挖坑就挖吧,闭着眼跳进去,让他得意一会儿。他得意忘了形才好,那就不会急着下刀子出狠招了。

    通过与长公主的相处,文宓看到一些希望,文家跟司马氏并不是绝对死敌。当年的扬州之变不过是一场权力的游戏,上一代胜负已分,占尽优势的胜利方并不十分仇视失败者,他们还有别的更重要的敌人。

    通过临淄城那几顿饭,文宓算是跟长公主认识了。

    把小老虎送给甄喜以后,通过老虎外交,双边关系正在往友好方向发展,至少现在,长公主是不反对甄喜缠在文宓身边的,还有意回京都后给文宓提供一处养老虎的山庄。

    这些都是很好的迹象,能坐在一起聊聊天就是搞好关系的基础。

    甄德吩咐收拾厅堂重开席时,文宓才发现长公主自始至终没出现,好像这几天也没怎么露面,说是偶有不适。若不是齐国官员太烦人,说不得还不会在临淄多留几日。

    长公主得了什么病?文宓悄悄问王涛,王涛奇怪地看他一眼。

    额,莽撞了,上学时没认真听讲,许是用错了“疾”与“病”两个字,那就委婉点。能做点什么给长公主补补?

    王涛脸色缓和一些,他知道文宓的厨艺,长公主似乎很爱吃,现在嘛:“长公主体虚,似乎没有胃口。”

    体虚?没胃口?这是什么病?文宓仔细看甄德跟王涛的脸色,应该没有重病。

    难道是?嗯,似乎就是每月那几天的事,才能让王涛对他一个小孩子讳言。

    那就不问了。文宓琢磨完,又皱起了眉头,这不是病,没得治。这马屁不能随便拍,怎么能拍得清新脱俗又委婉呢?

    只能补。补?也只有红糖物美价廉正合适。晋国没有红糖,只有自己戒指里有,要怎么让它出现的不突兀呢?
………………………………

第九十六场 拍马技术

    文宓胡思乱想时,高坎举杯祝酒,众人举杯相合。

    文宓轻轻抿一口便放下了,这是第二场,意思意思就得。天冷了,不适合喝这么多低度酒,不然胃凉没人疼,怎么还不上热粥呢?

    热粥?暖暖胃,有了。文宓脑洞大开,找个借口便进了厨房,喊郭布做一锅小米粥。这季节还没有新粟,用去年的没毛病。

    红枣是现成的,文宓直接安排郭布放,他找个没人的地方,从戒指里取些红糖出来。

    煮好粥后,文宓吩咐用大缶盛出一半,到前厅去分。

    “便如此简单?”郭离和郭布都觉得奇怪。

    文宓郑重地点点头:“便是如此。在下只是觉得喝酒喝得多了,腹中发凉,便想用这法子暖暖胃。”

    好吧,郭离早习惯文宓的奇怪做派,吩咐仆役把粥送去,再让郭布把锅里的粥都盛出来。

    文宓连忙拦住郭布,吩咐不要撤火,他把红糖放进锅里,用勺子搅,接着熬。

    郭离没看仔细,问道:“小郎君放的是何物?”

    “家先傅在吴地得的一些滋补药物,人喝了最能暖胃。”文宓习惯性把事情推到师傅身上。

    “那为何先前不放?”

    文宓笑着盛出一勺来:“我等喝了酒,不宜多食此物。”

    郭离更迷糊了,不吃你放什么?

    文宓把粥放到嘴边闻闻,味道很浓:“这些是给长公主与小郎君准备的。”

    额,绕这一大圈。郭离听出他拍马屁的意思,小心翼翼泼冷水:“长公主偶有不适,先前送过饭了,长公主没吃几口就送了回来。”

    文宓不觉得意外,这些人本职就是伺候公主,自然会想到他前面,文宓把粥递给郭离:“管事尝一尝,这粥最能滋补益气。”

    滋补益气?郭离有些困惑地接过粥来,刚喝一口,眼前一亮,文家小郎君话里有话,难道?最是滋补益气?

    郭离猛地放下碗,喊郭布把粥盛出来,他要亲自给长公主送去。

    文宓笑着拦话,先让郭布盛出一碗,然后他打碎两个蛋黄,打成蛋花倒进锅里,顺手一搅,蛋花小米粥成了。

    “两种口味,请长公主自选。”文宓笑得像个吃到葡萄的小狐狸。

    郭离忍不住给他点赞,亲自动手盛出粥送去,只留下大惑不解的雏鸟郭布。

    文宓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自个动手盛碗粥,哼着小曲端回去继续陪酒。

    拍马屁就是这么简单。关键是要拍对部位,力道也要合适。文宓只是在恰当的时机,送给长公主最需要的东西。

    事实证实文宓是对的。

    第二天一早,文宓做俯卧撑玩时,郭离来找文宓要红糖,说是长公主想喝昨晚的粥。

    文宓早在等着他来,取出备好的红糖瓷罐,当着他的面分了一半。告诉他这玩意只有东吴才有,万不可给别人喝。

    也不知道郭离回去是怎么夸的,刚出淄川城,王涛亲自把一辆辎车从长公主车队里拉出来,加入文宓车队中,然后递给文宓一个清单,说是临淄官吏送来的特产,长公主用不完,让文宓帮着用。

    文宓接过清单就明白了,这不是清单,是礼单,是齐国治下广饶县官员送的,说是广饶特产。

    现在,长公主原封不动转给了文宓,他看一眼清单又想喊司隶校尉,这上面的物品五花八门。珠宝绫罗就不说了,不能送金银,这些是所有地方的土特产。

    可假文宓去过广饶,对那地方很熟,知道那里的毛笔确实很好用很出名,但这笔墨纸砚全备齐是几个意思?这紫金石砚是谁去泰山偷的?

    秦椒?有辣椒?不会吧,还有别人穿过了通幽之门?

    文宓让李达翻出那个礼盒,打开一看,满满都是花椒。额滴神啊,不知道哪一位把陕西大花椒带到了广饶来种植,害文宓以为遇到了大王辣椒,空欢喜一场。

    好吧,这些算你广饶特产了。可这石蛎子是咋回事?居然有满满一大木桶,你广饶有海?文宓吩咐打开看看,确定不是用花蛤冒充的,正经的牡蛎,个头差不多赶上文宓的手掌了。这不是核污染变异的吧?

    文宓伸手往下翻腾,还不小心被夹了拇指,嘶嘶,居然还有活着的嘿。

    不容易啊,从广饶北边的海一路运过来,少说也要五天吧。那还等什么,别管夹我手的这个,都倒出来,把那些会夹手的挑出来,单捡那些不会夹手的扔盆里,今天要烤了它们,报这一夹之仇。

    说干就干,停车吃饭时,文宓加了一道炭烤牡蛎。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道菜,只是一道小吃,海边劳动人民都会。撬开牡蛎,把软肉留在壳内,盖上弄好的蒜蓉,带壳放火上一烤便得。

    卫岳端着一大碗盖浇饭凑过来,看文宓在折腾吃食,便放下碗筷在一旁候着。

    文宓看他一副馋样,忍不住调侃:“兄长且先用饭,小弟捣鼓些小吃食,这些算不得正餐。”

    卫岳早被他唬过,不听他说,拉过他脚边的盆子,数一数里面牡蛎的个数,抱怨道:“贤弟忒小气,为兄可是看到车上还有一大桶,为何只做这些个,还不够仲平兄一人塞牙缝呢。”

    “塞牙缝?尝个滋味便得了,这玩意不能多吃。饱腹还要小炒肉。”文宓说着话,从文则手里接过盖浇饭。文则的厨艺不错,在他口头指导下,做的这小炒肉有滋有味。

    有了文则这个随行厨工,文宓的生活水平直线提高,不用再吃蒸饼咸菜。停车打尖时,还有功夫焖个米饭,再做个蒜苔豆芽小炒肉,拼成一份盖浇饭。

    卫岳却在抱怨:“你家厨工做的这菜虽好,却不如你在王府做的滋味足。”

    哪有端着饭碗骂厨子的?文宓也不能跟他说那天的小炒肉是他偷偷加了酱油。为这事,郭离现在防贼一样防文宓,只要文宓靠近厨房,他立刻把那罐酱油抱怀里。

    张环过来蹭饭,正听到卫岳说着话,笑着把手中的餐盘递过去:“有吃的还不知足,来看看我与大郎这些日子吃的何物?”

    宿卫军将士把淄川县令送的劳军羊宰了,伙夫头照例是剁成几块扔进鼎中,蒸馒头的似乎又把酒酿放多了。张环手里是宿卫军版羊肉泡馍,又膻又酸,都能当忆苦饭吃了。

    “咦。”卫岳嫌弃地便转过头去,不再抱怨。
………………………………

第九十七章 跨过山和大海

    张环从文则手里接过盖浇饭,闻一闻便给个赞,狠狠塞一大口吃下去,无比幽怨地说:“也不怪三郎抱怨,大郎你有这手艺,为何之前不显露,害得为兄与你多吃几日苦。”

    咳,咳。文宓正为这事后悔呢,不想翻旧账,清清嗓子说道:“子曰:不许吃饱饭骂厨子,更不许吃饭时骂厨子。”

    噗,噗。对面俩货很默契地齐齐喷出一口饭,向文宓一本正经的冷笑话致敬。

    额,文宓连忙把餐盘拿到一边,没见过喷饭喷到自个饭盒里的,隐隐有一点小恶心。

    文宓赢得了口水战,乐呵呵去翻看牡蛎。他没有烧烤铁网,只能上炭盆直接烤,一会儿没注意,已经烤熟了。

    文宓作为大厨,依旧先尝为敬。

    嗯,不错,牡蛎肉质滑嫩,汁水鲜咸,海货特有的腥味中带着淡淡的甜意。

    他闭着眼轻嚼,不经意间发出惬意的声响。滋,最喜欢这自带咸味的鲜货,再有焦香的蒜蓉,美得很。

    他咽下口中最后一口鲜味,准备去拿第二个,不曾想斜刺里伸出一只手来,给抢了去。

    “嗷,啊,呼,呼,呼,呼……”

    文宓闭上眼睛眼睛不忍心看,听着这惨叫都觉得疼。你个馋货真敢火中取栗,不,是干炭上取牡蛎――真吃货也。but,就不能抽空看我是用什么托起的牡蛎?

    卫岳蹲在文宓对面,心有余悸地往手指上吹气,暗自庆幸是张环先一步抢了去,不然被烫的就是他。

    他看得清楚,从文宓手中夺过签子,挑起最后一个。

    唉,交友不慎,文宓心中哀叹,嘴里下刀:“你俩吃货慢慢吃,没人跟你抢。别风卷残云的,好好品品这味道。记住了哈,每人只有一个,别囫囵吞。”

    张环吃饭一向很快,没听文宓说完早咽了下去,看文宓一本正经的样子,险些扼住自己的喉咙吐出来反刍。

    卫岳看他的惨样,嬉笑着说:“哈哈哈,仲平兄又上当了,大郎定是耍笑。小弟看到他方才带人挑出了一盆。”

    张环看一看文宓后面的铜盆,放心下来,探手就拿着牡蛎往炭盆上放。

    文宓连忙把刀递过去,让他撬牡蛎,自己往上加蒜蓉。

    卫岳咽下最后一口,便不再动饭盒,眼睛直勾勾盯着炭盆,掏出扇子帮着扇火,一边扇一边叹息:“贤弟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居然能做出如此珍馐美味。”

    “小弟可不敢当,这不是小弟手艺好,是这牡蛎本就好吃。”

    卫岳吧唧着嘴感叹:“真没想到,小小一广饶,竟有如此多的没事,此次没去广饶一游,实是遗憾。”

    “广饶?”文宓放好牡蛎给他科普:“这是海里的海货,广饶可没这个。兄长若是想吃,不妨去海边住些日子,不用下海,海边的鲜货便足够,包兄长吃到许多京都见不到的美食。”

    “当真?”卫岳转头去问张环:“仲平兄此去东莱,可曾吃过?”

    张环摇一摇头:“此次没去东莱城,离海虽近,可终究没到海边。不过,大郎说的不错,这是海货。为兄在东莱陪宴时曾见过此物,不过是蒸出来的,也不如大郎调理的有味。”

    卫岳听了,有些羡慕地看着文宓:“还是大郎造化好,出门这些年长了不少见识,又吃过不少美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我欺。”

    我勒个去,现学现用啊?你不就是古人?

    卫岳感叹完,想起文宓描述的泰山风光,说道:“前日三郎说甚,五岳归来不看山。现如今我等便在东岳泰山之侧,何不去泰山一游,体验先贤说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张环看他又要畅想跨过山和大海,立马出言截住:“莫要多想,大郎好容易安稳下了,你莫要勾起他的心思,他若是跑去游览群山,当心次骞世叔打折你的腿。”

    卫岳看文宓的脸色,笑着怼张环:“小弟以为兄长苦于军职约束,不想艳羡我二人去逍遥快活。”

    张环被戳穿了心思,踢一脚卫岳,继续拔饭。

    文宓咽下嘴里的饭,继续忽悠:“叔安兄,那句五岳归来不看山,不是夸泰山的,下面还有一句是黄山归来不看岳。”

    卫岳不服气:“黄山归来不看岳?当真是好大的口气。这黄山能比得上五岳?”

    “天下山川之秀美壮丽以五岳为最,遍游五岳之后,便没必要再登别的山。这黄山不在五岳之内,可雄伟秀丽不在五岳之下。这才有人说出黄山归来不看岳。”

    卫岳听得意动:“当真如此,那便要去看看。”

    张环抬起头瞪文宓一眼:“大郎又逗三郎!再夸几句,三郎便真的去了。”

    文宓这才笑着给卫岳泼冷水:“各花入各眼,这世间名山大川无数,难道最美的五座便真的就被五岳所占?北方天池,西方昆仑都是天下名山。相比之下,黄山便敢称尊?不过是有人将前人的即兴之言当作是自夸的托辞。若真是听人夸几句便欣然神往,便如按图索骥,谬之大矣。”

    卫岳听了,更不理解:“那以贤弟看,这世间哪处山川最好。”

    “不其山。”

    卫岳眉角微蹙,合着你吹半天就是为吹不其山:“不其山?此山可不闻于世。”

    “最美的未必便是最好,唯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小弟在不其山住的惯了,当然以不其山为最。”文宓笑着给他灌鸡汤。

    “哼”卫岳发个鼻音表示鄙视:“待为兄游遍天下名山,便让你知道山外有山。”

    文宓跟张环相视而笑,再泼一盆冷水:“叔安兄志存高远,可知这行万里路又需吃多少苦?”

    额,卫岳被问住了。

    张环接话道:“唉,为兄可是知道,这一路从谯郡到东莱,为兄这髀肉都要磨坏,行路难啊。三郎,莫要再想畅游山水,你只听大郎说山高海阔,风景秀丽,可又知其中的凶险?单说这青州左近,便有泰山贼与沂山贼,可是轻易去得的?”

    “那无用山人老先生……”卫岳不甘心。

    文宓不紧不慢补刀:“家先傅有先学长护佑,云游半生才堪堪走过五岳。”

    额,卫岳语塞,这几天文宓不止一次跟他吹嘘过那个岳学长,早在他心中变为绝世高手的化身。
………………………………

第九十八章 巧取豪夺

    不怪卫岳想得多要畅游山水,是文宓跟张环在他面前撺掇的。

    这哥俩一个在青州横穿千里,另一个在青州横穿千年,比卫岳走得路多,见识广。

    三个人喝酒聊天打屁时自然会吹几句,他哥俩的学识比不了卫岳,便在这旅游的事情上多说几句。

    一来二去,把卫岳的瘾勾上了。偏生这哥俩还是不负责任的,只负责勾得你欲火焚身,绝不帮你泻火。

    一个有职务要回京都,一个有家事要回京都,只把卫岳吊个没着没落,百爪挠心。

    “交友不慎。”卫岳指着张环批判,转头指点文宓:“遇人不淑。”

    文宓与张环那里管他,自顾哈哈大笑。

    卫岳无处泄愤,等牡蛎烤好了,便抢着吃,他一抢,张环也笑着开抢。

    文宓怕他俩吃坏了,连忙拦着,可双拳难敌四手,根本拦不住俩饿狼。

    卫岳继续干吃饱饭骂厨子的勾当:“大郎真是小气,便只几个牡蛎,也不让为兄吃饱。”

    文宓一边烤一边解释:“小弟非是耍笑,这是海里的物事,两位兄长往常不曾多吃,万一吃出个不适,得……”

    得,又是免责声明,张环蹲过来自个把牡蛎往铁板上放:“为兄省得,吃坏了都是为兄的。”

    好吧,文宓原本想说海鲜过敏,看他俩这馋样,无可奈何继续低头收拾牡蛎,他撬着牡蛎,心念一动,换上一副准备开车的表情:“还有一事小弟也要说明,此乃滋补之物,尤其对成年男子。小弟担心二位兄长吃多了,在这荒郊野外没处泻火。到时候,若……”

    文宓没说完,头上便挨了一巴掌,我了个去,谁啊?刚要开车你就踩油门。

    文宓气恼得要发飙,临转身时看到张环与卫岳已经规规矩矩站起来,立刻猜到后面是谁,也只有他敢摸小爷的脑袋。

    好汉不吃眼前亏,文宓立刻换成低头受教的模样,起身行礼。

    果然是甄德。甄德脸上怒容未去,斥道:“小小年纪,偏不学好。”

    文宓低头,表示认错,不过听到下一句,他差点笑出来。

    “此话当真?”甄德问出来有些后悔,觉得有失他大人之尊,缓一缓便吩咐文宓给他烤一个。

    说好是一个,一个之后又是一个,然后还要再来一个。

    后来甄德看这做法简单,居然自己动手,也不撬了,直接牡蛎摆满了铁板,等牡蛎自个开壳后再放蒜蓉。

    牡蛎个头很大,一盆没多少,经不起这么吃独食。

    哥仨都坐不住了,张环卫岳齐齐目视文宓,文宓扛不住压力,小声进言:“甄公,此物实不宜多食。”

    甄德瞪他一下,想起文宓那借口,实不宜跟他争竞,只好找辙:“老夫这是烤出与公主品尝的。”

    脸皮真厚,文宓心里嘀咕着,补一刀:“甄公,此物性寒,体虚之人不宜食用。”

    哦?甄德这才停下:“当真?”

    文宓赶紧点头,卫岳跟张环也跟着点头。

    甄德为长公主身体着想,果然没有再烤。可文宓三人低估了他脸皮的厚度。这货借口说要给甄喜去尝尝,把文宓拣出的牡蛎分走一半,又把那半桶鲜活的全部提走。

    我勒个去,送给别人的礼物还有抢回去的?几个牡蛎而已,您至于的么?盖浇饭出锅了,您要不也抢走一点。

    嘿,还真抢!文宓看郭布从后面冒出来就觉得不对,原来真是奔着抢饭来的。可怜我的蒜薹小炒肉唉,没它可咋下饭。

    “大郎且随我来。”甄德不知道文宓在腹诽,抬手招他跟上。

    我勒个去,抢了东西还抢人,不会是长公主不方便拿我顶缸吧。额……刹车。

    跟文宓哥仨幕天席地不同,甄德有自个的帐篷,还有帷帐围着,连桌案都备好了,这是要开宴的节奏。

    宴席只有他俩,待郭布分好盖浇饭,甄德尝一口,点了点头,看文宓脸上有自得之色,笑骂道:“整日只会在吃食上下功夫,枉老夫对你用心教诲。”

    教诲?您老净把我当厨子了,不是您老慧眼,我还真没发现自个有做厨子的本事。文宓心里想着,可不敢说,看甄德有话说,立刻放下筷子。

    甄德喝口茶,说道:“贤侄,此次诏书你也看到了,陛下允你去太学读书,这是难得的机会。你收收心,多读些书,莫要整日玩闹。”

    “谨遵命。”遇到了好说教的长辈,一定要谦虚受教,敢顶撞?后果不堪设想。

    “郭辉先前已对老夫提起那食肆之事,你的想法不错,此事便按你二人议定的来做,至于别的,老夫回京都自会与文侯商议。”

    果然没提份子,一句话就把文宓打发了,还好他早有心理准备。

    甄德看文宓还算老实,开口问道:“老夫听郭辉言说你有做商贾之意,老夫以为文侯不会答允,你休要将心思用在琢磨奇淫巧技。”

    奇淫巧技?奇巧淫技?奇淫技巧?这四个字的顺序换来换去,就是想表达对手艺人发明创造的歧视么?怪不得种了五千年地还只是会用牛拉。

    甄德没注意文宓面上恭敬,内心腹诽,接着说:“这折扇嘛,回京都后你便从文家选几个工匠教授,若是没有老夫送你几个。如何发卖,老夫自去与文侯商议。”

    “谨遵命。”封建社会里,小字辈没人权,没话语权,文宓除了听着,只能应诺。还好甄德只想插一杠子,没把文家踢出去。

    “不过。”甄德话锋一转,接着说:“如今你已自有府邸,回京后说不得便要搬过去住。这分府别过没有自家产业不行。这几日你考虑考虑,或是要包子,或是要折扇,考虑明白便告知老夫,老夫在文侯那里说情,好歹要留一样给你过活,免得你整日把心思用在挣钱上。”

    文宓闻言大喜,甄德仗义啊,没白伺候他这几天。这事正是他要考虑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跟文俶开口。既然甄德提起,那就一块说了吧:“多谢甄公。其实甄公少说了一样。那便是茶叶,晚辈有意明年春日去趟鄳县,买个庄园做些茶叶发卖,以贴补家用。此事还望甄公襄助。”
………………………………

第九十九章 搞定工作

    “贴补家用?”甄德听了眉毛一挑,这几天他一直考虑这事,看文宓胸有成竹的模样,知道他一定会做:“尊先傅制茶之术了得,制出的茶叶非是旁物能比。若是做得好,你我两家当可借此在京都扬名。此事干系重大,老夫自会与文侯商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