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宓看他累出汗来,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等水烧开了,上锅烫熟,如此好刮毛,刮净了便挂好等我来剥。”

    李秋在后面听了,连忙说道:“怎敢劳动小郎君,小的会剥,定能剥得干净。”
………………………………

第三十一章 四香四色

    文宓看李秋有心要表现,知道他是被先前的话吓到了,笑一笑便允了,自个招呼东姑一起去挤奶。

    许是被文宓那一刀吓到了,许是听说了文宓射虎射人的光辉战绩,许是在宫中学的规矩。

    四香都远远跟在后面。

    文宓笑着轻声对东姑说:“都吓到了?”

    东姑掩口轻笑:“不说这几个,婢子也被吓到了,连李秋都被吓到了。都没想到小郎君还有这般本事。”

    文宓轻笑不语,他要的就是这效果。不管李达有没有跟他们讲他的本事,他要用事实告诉李秋,不要在他面前摆老资格混日子,敢不听劝他就会换厨子,甚至可以立刻教出新厨子来。

    管家嘛,要做到恩威并施。仁慈宽厚适用于管老实人,对于油滑惫懒的,就要敲打。

    需要敲打和鞭策的,还有四香。

    从伺候皇帝的侍女,不,她们不一定伺候过皇帝,可能在宫里负责伺候皇帝的某个女人,或者干脆就是负责个卫生,洗洗衣服啥的,要不就是皇帝留着专门赏给臣子的。

    无论如何,文宓觉得她们从皇宫来到文家,又被他带到了文府,连名字都改了,她们的心理落差一定很大。

    文宓不知道怎么处置她们,文俶不要,也没给指示,他也不好问得太露骨。请教谁呢?卫岳,张环,他这两天一直忙着家务,没时间找他们。不过,他听卫岳八卦过,皇帝以前赏过宫女到卫家,然后被卫瓘祸祸了,有俩还被卫瓘送给了某位德高望重的先生,这宫女里只有一个上位因为有身孕,做了妾侍。

    文宓有心仿效,可没这胆子,更在乎名声。他在后世看多了阴谋论,又怀疑这是不是皇帝派来文家卧底的。

    前怕狼后怕虎的,只好且养着吧。

    不过,文家不养闲人,连他自己都在干活,怎么容忍四个前宫女瞎溜达,便把她们打发到东姑身边适应生活。

    还好,两天下来,宫女没闹事,估计是在宫里被收拾服帖了。文宓果断出手断了她们想伺候他的念想,开始安排她们做重活。

    挤牛奶,就是个很好的开始。这活不太繁重,但很繁琐,还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四个人,四头牛,谁也没有挑拣的份,木桶,挤奶罐,滤布,水盆、温水、毛巾、小板凳,这都是提前备好的,每人一份。

    东姑得了文宓的操作规范,坚决不让他进牛棚,转身便命令四香套上工作服准备,她亲自给四香讲如何洗净牛**,再三叮嘱要把牛的**洗干净,然后大胆的,小心的挤。

    文宓笑看着她们,看每一个人的反应。虽然四个美女都是秀眉紧蹙,可表情还是不一样的。

    眉宇间有几分英气的是春香,她年龄最大,许是知道要做活,没有描眉画目,穿着也朴素,头上束发的也是木钗。她听得很认真,虽在牛面前小心翼翼,可还是大着胆子凑得最近。

    描眉画目的那个是夏香,她长得最漂亮,脸上也抹了脂粉,还好没画樱唇,不然真不能看了。她站在最外围,似是有意侧对着文宓,看他在看她,还扭了扭性感的身材,假装娇羞低头撩发,抬手间抛一个媚眼过来,这就是个妖精。

    以手帕掩口的是秋香,可没像夏香一般打扮出来卖弄,却比春香多修饰了一些,文宓看得仔细,她头上有两根银簪子。四个人里她身材最好,姿色不下于夏香,可脸色却最难看,眉毛快跟鼻子拧一块了。

    他不用问就知道她多不情愿,因为在厨房怒视他的就是这位,刚才看他在打量她,立时把腰板站直,脖子挺得像个天鹅。

    他看她这副模样,立刻抬头看天。有脾气的川妹子,他喜欢,可没兴趣去征服,这里只需要服从。

    冬香最老实,或者说是胆怯,发现他看她以后,居然转过身去。天啊,你身边的夏香才是撩主人的正确示范,秋香那样的才是吸引人的标准姿态。你给我一个背影,让我如何看你?

    四人四色,各有特点,很值得欣赏。

    他正看着,后面的小叁跟小拾叁凑了过来,小拾叁笑着问道:“小郎君,便只让这些小娘子做这些?”

    文宓知道他个光棍在怜香惜玉,没好气地说道:“要不你去替换哪个下来。”

    “好。”小叁跟在文宓身边久了,能听出他的玩笑来,作势便要进去。

    文宓没好气地给他一脚:“你个有婆娘的一边歇着去,好好看家,好好休息,明日有你们累的。”

    小叁笑着躲过去,恬着脸笑问:“小的明白,只要今日能吃一口小郎君做的饭,小的明日累死也值了。”

    文宓听出他试探的意思,很想揍他一顿,看他躲到小拾叁后面,再看小拾叁,小拾肆一脸期待的样子,知道他们私下已经知道了他的百猪宴,便笑着给他们吃个定心丸:“这个可以有。不过,这几日家中事多,难免让你几位做份外事,还请多担待。”

    这些护卫虽没个本名,可他们都是文家部曲,十多岁便跟着文钦战扬州,援寿春,攻西川,虽经万死而心不移,他们的父兄多有战死沙场者,他们却对文家父子没有怨恨,一直忠心跟随。文宓知道他们效忠的是文家,不是他,因此一直保持着敬意对待。

    三个人连说不敢,得了文宓的准信便跑去跟其他弟兄分享了。

    又过好半天,文宓都看累了,历经波折的四香才把奶挤完。

    他走过去,对东姑道声辛苦,然后说道:“把这些送到地窖,然后换好衣服去第二进跨院厨房,那里需要两个帮工。谁愿去?”

    “啊?”除了冬香,另外三个都惊叫出声。春香脸上的怨怼一转即逝,旋即恢复平静。夏香撅着小嘴,脸上多是祈求的神色。秋香完全是一副生吃他的表情。

    文宓笑了笑,没发作:“我家二郎和小娘子在凉亭学习练字,我需要一个人去那边伺候,谁去?”

    “婢子愿去。”一脸兴奋的夏香拔得头筹,秋香闭上张开的嘴,狠狠瞪着文宓。春香似乎走神了,根本没反应过来,羡慕地看一眼夏香,又恢复如常。唯有冬香一直低着头。
………………………………

第三十二章 欺负秋香

    文宓玩性大发,走到冬香身旁,轻声问道:“不会说话?”

    “婢子会说。”冬香吸一口气,小声回答。

    我有那么可怕?文宓带着笑问道:“可愿意去厨房帮工?”

    “婢子愿去。”冬香被文宓杀猪那一幕吓到了,哪敢说不。

    “好好干。”文宓鼓励她一句,站到春香面前,仔细打量着她,直到她面色羞红才满意:“你可愿意去厨房帮工?”

    春香努力调整呼吸,低头回话:“婢子愿去。”

    “干得不错。”文宓说的是她刚才帮冬香那一幕,冬香胆小不敢靠近牛,是春香过去安慰鼓励她的。

    春香听得一头雾水,只能道谢:“谢小郎君。”

    文宓退回原地,说道:“东姑,带她几个回去换衣服,若是二管事买来了新衣,便先换上。夏香去花园伺候,春香与冬香去帮厨。”

    被点到的四人躬身领命告退,秋香心中窃喜,连忙跟上。

    文宓走两步又回过头来,挠着头说道:“险些忘记了,还有个秋香。”

    秋香闻言转过身来,看到文宓嘴角的笑意,便知道他是故意的。

    文宓笑着说道:“她四个辛苦了半日,你也没什么执事,便把她三人的衣物洗出来,还有我的以及二郎与小娘子的,不知他二人是不是又抹脏了衣服。对了,二管事新买回的衣服也要洗。记住,洗干净,洗不干净就重洗。”

    秋香越听越怒,秀眉一挑,问道:“这是为何?”

    “主人说话,你听着就是。若是不想做,你便回宫。”文宓不想跟她吵架,冷冷丢下一句话,转身就走。小样,我还收拾不了你,再敢不服就让你洗完衣服再洗猪大肠。

    文宓回到厨房时,这里很热闹,李达站在李秋身边,指导他切肉,看肉块就知道跟他在临淄看到的一样,小叁带着小拾叁主动来帮厨,在一旁帮着出主意。李小大跟李秋家的正在收拾厨房,看来时听了李达的话了。

    李达看文宓进来,连忙迎上去:“小郎君,小郎君,李秋的手艺虽比不上小郎君,可还是做过十几年的饭,有些技艺的,这里还有小大和李秋家的,小郎君只管教他做,万万莫要自己动手。”

    文宓看他急得都要跪下了,搀着他笑道:“大管事放心,我来只是挑些肉,我要做一些给阿翁阿母送去,还要给阿弟阿妹做一些。”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我让李小大去帮厨。这里不用小郎君费心,老朽有这个。”李达听文宓这么说,便放下心来,拿出几张纸给文宓看。

    文宓接过来一看,居然是他在临淄做全猪宴的菜谱,我勒个去,很详细啊,什么时候整理的?

    李达怯怯地看一眼文宓,说道:“小郎君赎罪,老朽听说小郎君要宰猪,便偷偷去找了广安公府上的郭离管事。老朽知道他在临淄便整理出了这菜谱,特意讨来一份给李秋学。”

    文宓听了心中了然:“大管事做得好,既如此,便依大管事的,不过,他初次做,我一会儿会来看。”

    李达还没答话,李秋便抢着说道:“小郎君放心,小的自当尽力,绝不负小郎君所望。”

    他态度这么好,文宓也不再说什么。文宓把春香和冬香留在这里,自己带着李小大去后面做小灶。

    恩威并施嘛,总要给人一个改错的机会,一棍子打死不是御下之道。

    这全猪宴也是他为了照顾府内仆役的情绪才搞的,免得让他们以为他要搞独裁,搞暴政。

    文宓看得出来,仆役等吃饭时还是一脸忧色,饭前洗手时都带着情绪。不过,全猪宴一上桌,俱都眉开眼笑,包括李秋。

    他看文宓也从鼎里捞走几根大骨头,这才开心,一口闷掉文宓给他倒的酒。

    甄德在临淄用一次全猪宴鼓舞宿卫军的士气,文宓有样学样,用两顿全猪宴提高了家中仆役的工作积极性。

    所有仆役都知道全猪宴后会迎来繁忙的一天,俱都做好了准备,甚至不少人带着期待。

    转过天,文宓早早便开始准备,安排各项工作。

    首先是可怜的李散,他的熬胶大业还没有进展,又被文宓以净化空气为由,赶去了后院。他只能听着前院的欢声笑语,默默无语泪两行。

    李耳也难得清闲,修厕所工程和游乐堡工程都在他的掌管下,此外,还要按照文宓的要求建造两个烤炉。

    文宓的重点在于东姑这边,他回家强开的第一项黑科技――熬胶工作毫无进展,投入巨大的甜点工作便不容有失。

    昨晚他跟李达算完帐,李达都快哭了,他回家这两天,祸祸掉上千钱,再不打个翻身仗,就只能变卖家产了。

    文宓准备得很充分,绞尽脑汁回忆出吃过、见过的中国传统糕点――芝麻麦芽糖、高粱饴、绿豆糕、红豆糕、豌豆黄、枣米糕、驴打滚、蛤蟆吐蜜。

    他已经备好了前三样材料,单等开工。

    这一切都归功于东姑,侍女出身的东姑在文宓这里丢了贴身伺候的差事,想做好管事就要做好糕点,她比文宓尽心。

    这边的粮食已经泡好,并且严格按照文宓的要求,备好各类材料,单等开工。

    文宓能感觉到她热切的目光,做甜点而已嘛,要不要这么悲壮。

    let’s roll!

    科技树上第一个――麦芽糖好做,蒸熟的糯米和切碎的麦芽已经发酵整整两天两夜,捞出来包好送到石槽边,身强体壮的文小肆早已带着护卫等在那里。

    这年代没有榨汁机,只能土法压榨,把装满糯米麦芽的布袋放进一侧有小孔的石槽内,然后一根根地往石槽里插木楔挤压,汁液随着挤压源源不断流出。

    木楔越插越紧的时候,文小肆开始用石锤往里砸木楔,直到小孔内再也不出水,才拿出来,换第二包。

    所有汁液榨干净,文宓滤尽渣滓之后把汁液分进四个小锅,让春香盯着慢慢熬,直到粘稠为止。

    淀粉也已经准备好了,小麦,绿豆和高粱三种淀粉。

    这都是文宓昨日带东姑做的,把三样粮食分别泡好以后磨碎,过滤,沉淀以后,晾了一晚上,已经晾干,淀粉算是粗加工完成。

    文宓吩咐东姑取一些高粱淀粉,加蜂蜜水搅拌均匀后,再添加少许绿豆淀粉,倒入一口麦芽糖锅中,小火慢熬。

    他提醒李小大看好火,让冬香继续搅拌,能不能做出劣质高粱饴,一半看记忆,一半看天意,谁让他是摸着石头过河呢。
………………………………

第三十三章 组团问罪

    文宓做绿豆糕的把握最大,他把绿豆粉与少许糯米粉混合,再加入蜂蜜水搅拌,搅成糕粉以后,倒入准备好的模坯之中,细细抹平,分别用三口锅,上笼屉蒸。

    他点燃一柱香,在下半段标好三个格,提醒东姑每烧到一格便出一锅。他初次亲手做,不会掌控火候,不得不用这种笨法子摸索。

    做完这些,他才有机会松一口气,强自镇静下来,思索着每一道工序,等成果出锅。

    这边正忙活着,文小叁慌慌张张跑过来,连行礼都顾不得了,急匆匆说道:“小郎君,君侯到了。”

    文俶来了?进来便是,自家老子来到家里还要通报吗?这老兄慌张什么?

    文宓才要问话,又听文小叁接着说:“君侯看上去不太高兴,广安公也一起来了,也不高兴,让小郎君赶紧出门迎接。哦,卫家的小郎君也在府门外,让小郎君去迎候。”

    文宓抬头看看天,今天什么日子?组团来干嘛?难道这锅里的香味已经飘遍洛阳城?他心里虽然纳闷,还是赶紧出府迎接。

    文宓制作的劣质糖果当然没有香遍洛阳城,不过这几天,他的名声却已传遍京师。在他回家当天,那首沧海一声笑,已经引起很多名士的兴趣。京都各界名流雅士对这一鸣惊人的神曲甚是好奇,纷纷打探。

    第二天,卫岳在家中接风宴上,当着满堂宾客的面,又将这曲子显摆出来,并将古琴版,笛子独奏版,清唱版,分别演奏一遍,一时间好评如潮。

    卫岳得意洋洋的在马屁声中故作谦逊地表示:此曲非小弟所做,是小弟那小弟文宓的先生——无用山人老先生与好友共做此曲。小弟只是根据文宓贤弟回忆,将几乎失传的曲谱,重新整理完善一下而已。

    当日文宓要去祭祀李菲,并没有去赴会,也不知道卫岳吹牛这事。

    卫岳有心为兄弟扬名,又取出那紫砂壶,大肆宣扬此壶妙处。

    此时,晋国皇帝陛下以十车财物,换文宓一只紫砂壶的消息已经流传开来。万金换一壶,卫岳手中的紫砂壶刹那间栩栩生辉,文宓的名字愈发响亮。

    卫岳作为随文宓一路同行的兄弟,慢慢的将淳于之战中文宓三箭退万军的故事,添油加醋吹嘘一番,顺便让自己护卫们将那首旗正飘飘唱给宾客们听。

    这首诗早已从朝堂传扬出来,只是无人会唱。今日一听这小合唱,果然如传说般慷慨激昂,让人热血沸腾。

    于是,文家私生子文宓的大名在洛阳城一传十,十传百流传开来。

    这几日,甄德也没闲着,迎接他的接风宴一场接一场,甄德是来者不拒,逢请必到。在别人问起文宓八卦时,便炫耀一番那价值万金的紫砂壶,推荐一下他封地出产的豫毛峰,顺便跟圈中好友讲讲这茶道的妙处,说说文宓书法的优美。

    一时间文宓的名字从纨绔界流传到名流圈,成为这些天洛阳城的头版头条新闻。

    当然,也有负面新闻。关于文宓分府别过,不听文俶训教的话也传得沸沸扬扬,夹杂着文宓忘恩负义,急不可耐地搬进前陈思王府的传言。

    后世娱乐圈已经证明,人的名声无论好坏,炒炒都能红。文宓便不可避免地红透了半边天,甚至抢去了那个击败丁奉,回京述职的牵弘将军的风头。

    可是,像这制作工艺不可琢磨的紫砂壶一样,文宓此人更像是谜一般的存在,京都江湖中只流传着他文武双全,书画双绝,词曲绝妙的传说,却没几个人见过他的模样,这正合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隐士风范。

    于是人们更好奇这私生子到底是何等人物。

    人们愈好奇,文宓的名声愈响亮。人人都在谈论歌曲和书法时,没有人知道他变成了宅男,正闷在家里苦苦熬制那牛胶。

    他自己宅的开心不要紧,不料却惹恼了别人。

    头一个是甄德,他今日驾临文府,看到文俶就开始抱怨文宓不懂孝敬长辈,他已向多位好友夸口,要让他们品尝文宓茶艺,为何文宓回到京都后不来他府上问安?

    还有,他一路照付文宓,可文宓有美酒居然只与卫岳、张环独享。更过分的是,昨日偷偷在家做全猪宴,居然不告知他,枉他一路教导,悉心照付,实是可恶至极。他今日就是来问罪的,文宓不亲手做二十几道菜,绝不原谅。

    还有卫岳,他晚一步到的文府,还是带着重礼。听完甄德的抱怨,卫岳也跟着抱怨。这几天他辛辛苦苦为文宓扬名,可这兄弟却始终不上门见他,害的家里兄弟姊妹都以为他在吹嘘与文宓的交情,让他很没面子。

    出来混纨绔圈,要的便是面子。好兄弟居然不给面子,这还了得。

    今日卫岳索性拉下面子,做兄长的去弟弟家里,就是来上门问罪的。

    文俶听完,好不气恼,他也想抱怨。

    文宓回家这几天,搬到文府就不回来了。说是晨昏定省,还真是一早一晚才能见到。开始还能一起吃个饭,现在想坐下来说几句都没时间。枉他提心吊胆许多年,现在又要帮他挡住各路说客。这儿子,真是白养了。

    三个人越说越气,便一起打上文府去。

    这才有了文府前的一幕。

    文宓走出府门,便看到一脸怒气的甄德和文俶端坐车上,后面车上的卫岳则是一脸幸灾乐祸的模样。

    甄德卫队的几个熟人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此外还有几个过路看热闹的。

    甄喜也在车上,他看到文宓出来,嗷嗷叫着迎上去,嘴里含着“文旻”“文蕊”,从文宓身边跑了过去。

    这熊孩子也不知道打个招呼,文宓想开个玩笑,可看甄德要发飙,连忙快走几步,上前拜见。

    甄德端坐车上一动不动,待他礼毕才说:“哼,文府门槛高,老夫进不去。”

    “晚辈迎接来迟,还请甄公赎罪。”文宓只好擦着汗赔罪。

    甄德并不算完:“赎罪?如今住进王府,便看不到我那国公府了。枉老夫在陛下面前多有美言。”

    文宓听他这么说,想起了那最大的紫砂壶,不知道该谢还是该骂,只能低头谢罪。
………………………………

第三十四章 遭遇打劫

    卫岳从后面过来凑热闹:“听说贤弟得陛下赐了几个宫女,想是陷入温柔乡中,回京都数日都不来拜会,重色轻友。”

    文宓汗颜,今日捅了马蜂窝了,坏人组团上门。

    甄德听了卫岳的话,怒哼一声:“拜你?他连老夫那里都没去。枉我那喜儿每日阿兄阿兄的盼着。”

    文宓听了小声解释:“甄公误会了,晚辈只是苦于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预备这几日备好了礼物便去。”

    “没有礼物?”甄德一把拍在身边文俶的大腿上,怒道:“莫要以为老夫不知道你有一坛好酒。带了一路,偏不给老夫喝。”

    文俶知道是替儿子挨得这巴掌,吸着凉气在心底把这一笔记在文宓身上。

    文宓暗暗心疼遭了无妄之灾的文俶,这才知道原来是哥仨喝酒的事也败露了,他来不及追究是谁说露了嘴,连忙说道:“甄公赎罪,晚辈实不知那酒能不能入甄公之口,因此一时犹豫。待家君尝过,这才想着带着酒和礼品去拜府。”

    “嗯?”甄德回头看文俶:“次骞也喝了?”

    文俶看他吃飞醋的样子,笑道:“我家孩儿的酒,我自然是有,还有两坛。”

    “你……”甄德一时语塞,被文俶给气乐了。

    文宓连忙在一旁说道:“还请甄公下车,晚辈这便开一坛酒,再备几道菜,请甄公品尝。”

    甄德听了这才下车,站定之后依旧余怒未消的模样:“一坛便能打发老夫?老夫要喝你两坛。”

    甄德来找茬,文宓躲不过只能接着。还好,甄德在门口撒完伐子,没再唠叨他。

    文宓在前引路,请客人到正厅饮茶,只是这边家里没有茶点甚是寒酸,只好告个罪,去后面院子看那绿豆糕蒸熟没有。

    人心急,火不急,那根时香还没燃到标记处。他只好先将麦芽糖出锅,拉成长条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