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幸好他原本对淋浴桶的销量没抱多大希望,最初研究只是为了自己洗澡方便。之所以锲而不舍,更多是处于贪心,想一举两得,又钻了牛角尖,以至于白走了许多弯路。

    唉,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连惆怅的机会都没有。

    早等得不耐烦的甄德派人催文宓做饭,文宓哪还有心思做饭啊,辛苦这几日的淋浴设备随着胶管被榫卯技术干掉而流产,原指望最后的稻草,也就是那些糕点都被郭辉抢去,成了甄德与文俶的份子。

    文宓倾尽家产,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哪有心思做饭,若不是实在不想看甄德发飙,连酒都不想再赔。

    就这,甄德还抱怨文府没有歌舞助兴。

    文宓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让四香换好衣衫去跳几下助兴。

    陪酒的任务交给了看见美人就留口水的卫岳,文宓借着煲汤的间隙,一个人在厨房内休憩。

    “小郎君有何心事?”

    文宓不用睁眼就知道是郭辉,强打着精神笑道:“无事,只是近日有些劳累,乏了。”

    郭辉笑了笑,学文宓靠在门框上说道:“那在下便说一句喜事给小郎君解乏。”

    文宓只觉得最近诸事不顺,苦笑一声,“我能有何喜事?”

    郭辉说得不急不慢:“旺德福开市了。”

    啊?旺德福?现在居然开业了,文宓猛地坐起来问:“当真?”

    甄德在宫前广场东南角的承福坊内有处食肆,他跟郭辉在临淄反复商议后,决定在那里推出早餐服务,专卖包子,并将食肆改名为旺德福。没想到这才几天,居然开市了。

    郭辉看他的反应,很满意自己制作的惊喜:“便在前日,初十那一日。”

    “前日?这么快?我记得是初八回来的,两天便准备好了。”文宓算了一算,很惊讶郭辉的速度。

    郭辉摇摇头说道:“不是两日,是四日,在下初六便回到了京都。其实,这还要得益于小郎君在临淄绘出的那些图纸,在下派人加急送回,家中木匠即刻着手准备。待在下返京,食肆内所需各类物品均已备齐。小郎君这一路又悉心教导郭离郭布,他父子随我家主公回京都那日便入住旺德福,一边培训厨工,一边着手制作,并以我家主公的名义开始赠送。”
………………………………

第三十八章 父爱如山

    “哦,难怪那么快,他父子都去了?”文宓记得郭离是不想让郭布去食肆的。

    “正是,不过只是暂时,教好厨工后,都会离开。”郭辉答完,继续说道:“初十那日,正是议政朝会,主公便让旺德福开市,开始推出早餐服务。亏得小郎君奇思妙想,第一日虽是免费给几位辅政重臣以及各部尚书试吃,却得到不少好评。之后,便有官员特意来品尝。当日午食时,已是人满为患,备好的包子早早便卖光了。若不是老主顾卖我家主公薄面,说不得便会出了岔子。”

    “居然会这样。”文宓觉得不可思议,晋国官员饿疯了?想了想问道:“先生可标明了豕肉与彘肉?”

    郭辉点头答是:“按小郎君的吩咐,木牌上刻上了猪肉,然后注明了是豕肉白菜馅的还是彘肉白菜馅的。不瞒小郎君,这两样卖的最好,午食不过一半,便最先卖光。”

    文宓也觉得很不可思议,连猪肉都吃。文宓担心晋国勋贵忌讳猪肉,特意让郭辉注明的,现在看来白担心了:“真是不可思议,都是官员在买?”

    郭辉想了想说道:“官员居多,也不全是。因为前几日在下给我家主公相熟的勋贵及名士送去不少。在下也觉得奇怪,这两日在下一直在那里守着。有的官员真如小郎君所说,第二日便早早去排队。其中有不少官员为上司与同僚代买,还有的官员请衙署内所有同僚尝鲜,更有的,干脆直接打包回家。在下实在想不通。”

    文宓想了想,问道:“郭先生是如何定价的?”

    郭辉取出一张纸来,说道:“这是家中账房根据预先开支以及各类材料的支出,给出的建议。”

    文宓打开来看,上面常备出售的包子有韭菜鸡蛋,猪肉白菜,羊肉大葱等几种,不论荤素都是一个大钱两个。

    居然是两个,文宓想了想问道:“这包子有多大?”

    郭辉笑着比划一个圈。

    文宓看到郭辉形容的大小,很想把他拍死。

    郭辉看他神色便猜到他心思,笑着解释:“去那里的文官多些,若是做的太大,官员吃不完也是浪费,若是做一个,又不够吃,还不好定价。”

    文宓点了点头,没再说话,继续看。

    佐餐的还有粥,品种多样:加了绿豆的小米粥;麦子脱壳做成的麦仁粥;荷叶盖一下,稍微加点蜂蜜的荷叶粥;加上大枣,红豆的大米粥,这些都是一枚大钱一碗,另附送一碟咸菜。这是套餐,不零售。

    哦,还有豆浆,加不加蜂蜜的都要一个大钱,因为太受欢迎,而且加蜂蜜味道反而不美。

    看到这里,文宓对郭辉佩服的五体投地,猛然想起豆腐脑来。他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作法,成本是一盆豆子配些蒜蓉等调料,做好以后,比豆浆还美味。

    按照郭辉的性格,应该会卖两个五铢钱一大碗。文宓看了价目表,自觉不发表意见,反正这是公主名下的买卖,奸商的帽子不会扣到他头上:“为何在下总是担心旺德福会被清醒过来的官员砸掉。”

    “哈哈哈哈。他们不敢。”郭辉拱手说道:“旺德福还有少府的份子。”

    “少府的份子?”文宓听了大吃一惊,少府是皇帝的赚钱工具,甄家连这买卖都跟皇帝分。

    郭辉说得很轻松:“小郎君,冬日菜蔬少,只有少府才有一些菜蔬。”

    文宓明白了,温汤监,不过这应该只是个借口,旺德福能离皇宫这么近,不是没原因的。我勒个去,第一笔买卖就跟皇帝合伙,很好,不错,只是,文家还能分到多少?

    郭辉似乎看透了文宓的心事,说道:“由于少府出了力,所以这次份子三家分,我家主公多些,占个四,少府与文家各占三成。”

    四三三,这阵型不错,他出个创意,还能跟皇帝搭上关系,甄德出钱出人出力,得的不算多。最大受益者是皇帝,简直就是一个收保护费的黑帮大哥,什么好事都能伸手白白拿好处。

    郭辉看看文宓的脸色,没发现异常,接着说道:“先前我家主公已与文侯说定,不知为何,文侯说要把这生意算在文府小郎君这边。”

    分到这边?文宓一愣,想了起来,先前已他跟文俶说过,茶叶与折扇分在侯府那边的,包子在这边。

    郭辉看看他脸色,补充一句:“还有今日的三样糕点,君侯说也在小郎君这边。”

    文宓闻言微蹙,他倒是没想到这个,原以为文俶顺势便收取了。

    是了,文俶才不会,先前的茶叶和折扇都是他提出后,文俶才收的。而且文俶与甄德两人商议事情,还能把包子算在这里,对他真是没话说。

    郭辉看他沉思,轻声说道:“或许是君侯不想小郎君过得如此辛苦。”

    “辛苦?”文宓似懂非懂。

    辛苦吗?他只觉得充实,虽然有失败的打击,可也有成功的喜悦。生活不就是这样子吗?先是被现实打一耳光,再打现实一个耳光,何来的辛苦。

    文宓旋即便听懂了郭辉的意思,他说的是父爱。

    今日不光他提过,甄德在他去劝酒时也提过,连卫岳都提过。

    父爱?

    文宓知道自己分府别过这招棋走得并不高明,即便有晨昏定省做幌子,可熟悉他的人都可以看出他对文俶的疏离,这才出言提醒。

    或许他们还听到了外面的传言。

    文宓今日又接到三张帖子,包括昨日上午一张,下午两张,前前后后六张帖子,都是请他去叙话。都不认识,有什么话好叙?不过是劝他搬出这府邸,好保全曹魏宗室的颜面。

    这种事情没人会拿到明面上说,因为谁说出来都是唆使文宓抗诏,可暗地的绊子一定不少。那六张帖子不过是些利益相关者想借此事,利用文家父子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宓一直扛着,摆出一副敢与天下人为敌的架势。

    他现在才想到,其实文俶更难,他这里都这么多,文俶那里一定更多,还会有人上门。可是文俶对此事绝口不提。

    感恩文俶的同时,文宓想,坚持和决断,并不如他们预想的那么简单。
………………………………

第三十九章 疏通水池

    文宓在琢磨文俶想法的时候,文俶正在畅饮。

    这是甄德带的节奏。

    酒席未开,甄德便让文宓开了一坛酒,看到那精美的酒具,尝过香醇的老酒,他又把文宓骂了一顿,根本不听文宓的劝,直接让人用大缶温酒。

    加上馋酒的卫岳在一旁起哄架秧子,酒席没开,三个人已喝了一斤。还好,文宓这边仓促备菜,一顿标准鲁菜吃出了法国菜的节奏。席中三人渐渐酒意上涌时,倒也放满了喝酒的节奏。

    文宓把醒酒汤送去时,十斤酒已三去其一,三个酒客都已大醉,各自打着酒嗝回去歇息。

    临走时,甄德又拉着文宓要了一坛酒,卫岳若不是醉得脚软,留在了文府,说不得也会带走一坛。只有亲爹体贴,没再盘剥文宓,还帮文宓骂甄德为老不尊。

    甄德脸皮极厚,混不以为意,牵着儿子摇摇晃晃大笑着出门而去。

    这货现在对文宓一点都不客气,拿文府就当自己家,拿文宓就当厨师了。不光点菜,还帮着长公主点起了外卖,让郭辉送菜时把文宓做出的糕点全部带回府,说是让长公主尝鲜。

    我了个去,吃饭都够了,还打包。文宓敢怒不敢言,送走他们,回来看客厅的残席,很有被鬼子扫荡的感觉。

    文宓让四香留下自己那桌案,一个人就着残席喝酒想事,喝到酒意上涌,还没想明白,直到郭辉又回来。

    郭辉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带来一个人和一个好消息。

    文宓听到一半时,酒便醒了,招来四香,吩咐将新作好的点心打包,都给长公主送去。

    长公主的公关能力超强,文宓好几天搞不定的事,被她一盏茶的功夫搞定。郭辉回府送饭时,不光带回点心,还把文宓的困扰带了去。

    长公主用过文宓的饭后,便去皇宫遛弯消食。其实就是去跟皇后喝茶聊天,顺便挑了几块能入眼的绿豆糕与高粱饴做茶点,便把杨艳轻松搞定。

    她出宫时顺路视察了旺德福,把杨艳亲笔诏令给了一直等在那里的郭辉。郭辉带着诏令去敲皇后别院的门,那边的留守管事杨坤立刻屁颠屁颠跟在郭辉后面,绕过大半个里坊,来文宓面前听命。

    就这么简单?文宓听郭辉说了两遍,还是不敢相信。

    就这么简单。郭辉又重复了一遍。

    这时,杨坤上来提醒天色不早,请文宓受累过府看一看,看看有什么需要他配合的,前倨后恭的态度让文宓大感意外。

    文宓走了一路,醒了酒,也明白过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人脉关系,能跟皇后说上话,事情就这么简单。跟皇后说不上话,那只能捏着鼻子闻臭味,或者直接填平了水池子。

    当然,长公主跟皇后说的应该不止花茶和点心,甄德跟文俶是在凉亭那里谈的份例,给少府算份子的时候,便说道了解决水池子的问题。

    高啊,甄德不显山不露水,左右逢源。长公主能让皇后买面子不稀奇,人家是姑嫂,关系又好。可能让皇后买文宓这仇敌的面子,便不是一般水平了。

    文宓琢磨明白这个,便受累到皇后园子里转了一转。

    问题其实很简单。

    这金渊池的水本来是从皇后园子里穿过,从北面流入文宓花园里的水池,在这边绕个圈,流进延义坊内另一户,也就是别院的东邻。

    后来皇后别院扩建,盘下东墙那邻居,拆平了扩成花园的一部分。也不知那个想拍皇后马屁的,不想让皇后用别人花园里出来的水,便把流到文宓花园的水道堵住。

    听说这理由,文宓也觉得不能让偶来赏花的皇后,看到自己的洗脚水,杨坤说,皇后那边不能大动,只能挖开进水口让水流到这边。

    文宓想让水流出去,只能自己想办法。

    三个人又转进里坊,文宓这才知道自家东墙外有一片空地,夹在里坊内的两个邻居后墙内,不进来还真看不到。

    这就像三尺巷一样,因为皇后别院和王府宅院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必须留出足够的空地。巧合的是皇后别院原来也是个王府,如此一来,文宓北墙跟皇后南墙中间便宽得可以飙车。

    郭辉提醒文宓,这块空地可以用来用来做文章。

    两人咬了咬耳朵,再次出现默契。

    郭辉在前面带路,文宓跟杨坤跟在后面,文宓趁这功夫,悄悄递给杨坤一个银窠子。

    郭辉沿着文宓花园的原出水口往东走,出了夹道往北一转,便走到到别院东墙那条夹道,别院的出水口就在这里。

    杨坤看出了郭辉这是要合流的意思,眯着眼睛笑了,对这办法大加赞同,并对皇后花园围墙可能因“雨水过多”出现的坍塌,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搞定了杨坤,文宓出于后世的经验向郭辉请教,确定没有市容管理部门来找麻烦之后,便掏些小钱给了一直远远候着的延义坊坊正。

    坊正认得杨坤,也看出文宓是谁,他哪个都不敢得罪。得到好处之后,便和杨坤一起出面搞定水道东侧那三家。

    郭辉则和文宓计算工程量,这金渊池水的流速可不慢,直出横拐会对两边的地基都造成冲击,必须用砖石加固水道,不然皇后别院的后墙会经常倒塌。

    又要拆院墙了,出水口淤塞严重,必须重修。府里的水道与水池内淤泥杂草甚多,需要清理。这是大工程,又得从首阳山借人了。

    郭辉听了,又帮他一个忙。长公主名下白云庄的工匠正在城外做事,那边工期不打紧,可以借给文宓一天。

    文宓大喜,连忙拿起小木板,指挥自家护卫丈量尺寸,再在图纸上重新标注修改。

    兵贵神速,文宓连夜把图纸做好。

    不熬夜不行,时间宝贵,再不动手,他辛苦攒下的牛奶就要放坏了。

    八月十五将至,每逢佳节倍思亲。

    文宓又开始想家,六十年真不是六十天的旅行,弹指一挥间只是奢求。现在却没时间给他伤感,因为再过一天便是八月十四,是文宓生母李菲的祭日,家中的仆役都在准备祭品。
………………………………

第四十章 又开脑洞

    今天,文宓决定试着把月饼做出来,一来抚慰自己思乡之情,二来也是略表孝意。晋国没有中秋节,文宓用月饼的别名团圆饼来向郭辉解释,说其中有寄寓家庭团圆,美满和睦之意。

    郭辉这一日来得很早,文宓还没接来文旻,他就到了,没带来工匠,只带来几个学徒,他今天来是吃豆腐脑来的。

    文宓昨天只跟他提过一嘴,天黑前郭离父子便带着两个会做豆腐的厨工,带着泡好的豆子入住文府,准备接受文宓指导。

    鲜滑细嫩的豆腐脑是豆腐的未成品,汉人吃豆腐已经吃了两三百年,不至于不会做,只是可能不知道这吃法。

    文宓一早往侯府送饭时,文俶两口子就没多惊讶,反而对吊炉烧饼和肉夹馍更感兴趣,还埋怨文宓做豆腐做的不好,做得太软了,还得用勺吃……

    文宓听了,默默无语,对豆腐脑大卖有了信心。

    豆腐脑清香无味,需要打卤,或加酱醋蒜泥,香菜等来调味。

    文宓以前就吃过两种吃法,早吃嫩豆腐,午吃老豆腐。

    嫩豆腐用蒜泥调味,老豆腐用打卤调味。就这么简单,比熬胶简单多了。文宓每想起自己做的无用功,都想抽自己俩大嘴巴。

    吃豆腐脑搭配包子不错,可最好还是就着烧饼吃,香滑细嫩的包子搭配嚼劲十足的吊炉烧饼,让文宓根本不提油条这垃圾食品。

    文宓回到文府,看郭辉上门,便用豆腐脑招待。

    郭辉被文宓的奇思妙想深深折服,吃过大半辈子豆腐,居然没这么吃过。第一碗蒜蓉豆腐脑就包子,第二碗嫩豆腐就烧饼,第三碗打卤就肉夹馍。他一口气连吃三碗,吃得没一点斯文模样,完了还埋怨文宓想撑死他。

    文宓耸耸肩没理他,继续伺候蕊蕊吃饭,叮嘱她要注意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学对面的怪叔叔。

    郭辉喝一口水盖盖口,便开始为旺德福狭小的庭院发愁。

    三句话不离老本行,不过文宓很喜欢,指着他桌案的餐盘,告诉他每一种搭配都是一种套餐,不零售。至于卖一个大钱还是两个大钱,是他的问题。

    郭辉奸笑着托起巴掌大的小碗,告诫文宓要薄利多销,一个大钱便足够。

    文宓坐地无语,他发誓他只是说的搭配,没说就用那个水杯似的碗。

    郭辉吃了三碗豆腐脑外加半个包子、半个烧饼、半个肉夹馍都没撑死,居然想把一碗豆腐脑加一个烧饼卖一个大钱。

    文宓很想给他跪下,大哥,跟皇帝商量商量,咱哥俩堵住京都十二门收过路费好不好?这样抢钱多省事,您还有啥不敢干的?算了,店是甄德的,后台是司马炎。估计去那里吃饭的都知道,骂娘也骂不到他身上,自家乐呵呵数钱就行。

    零投入,零风险,零差评,文宓觉得能得三成分红真是赚翻了。还熬什么胶,以后哥们就走创业指导路线了。后世那些营销大师不都这样吗,自个没做成公司,出门讲课忽悠那些大老板一小时,能挣好几万。

    有这美差,谁还苦哈哈做实业。

    经历便是阅历,又能转化为资历。所谓才干,很大一部分来自个人经历。

    文宓是品尝过各式早餐的人,烧饼,肉夹馍,豆腐脑在晋国可以经历变成谋生的技艺,这便是所谓见多识广带来的。

    谁说穿越到古代就要造酒、造香水、造枪炮发财的,不做皇帝,不做宰相,不做王爷,做个小手艺人、手工帝也有发家致富的希望。

    当然,文宓的经历不能对外人说,只能将这些方法说成自己的奇思妙想。从这些小事,慢慢的将想法展现出来,才不至于突兀。

    就像练功房里的单杠,杠铃,推桩和沙袋,这些练武的工具都是文宓结合自己的锻炼程度一点点做出来的,用于锻炼身体各部分肌肉。

    八大护卫明显感觉到自家小郎君的身体日渐强壮,也放弃了天天打木桩,玩石锁,慢慢使用这些工具来锻炼。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文宓和郭辉吃过早餐,数十工匠便到了。

    人多力量大,还都是专业人员,根本不用他俩看着,工匠中自有头目组织分工。

    文宓要做的,就是跟李散和工头说明自己的要求。

    此时,一辆从里坊内经过的马车停了下来,上次私闯文府的中年人又走下来,他捡起一张遗落在草纸看几眼,然后又走到文宓身边,听他讲解图纸。

    文宓看他是有把年纪,又是个文士打扮,便很有礼貌的点点头,也没回避。那人却没说话,回了一礼,便很没礼貌地沿着拆掉的院墙进入正在施工的花园,一边看,一边与手中草纸对比,看完以后,径自离开。

    这让文宓很上火,如果不是看他走得快,一定要把擅闯民宅的事情好好说道说道。

    郭辉看文宓闲下来,便把他拦住,告诉他天色不早,该做月饼去了。

    郭辉今日来,就是偷师的,带工匠来帮忙的同时,还带来厨工学习制作甜点。文宓全打发给了东姑,他打定主意制作技术指导,因为真动手做,根本比不上东姑与四香。

    不过,做月饼他只能亲自动手,他早年曾在小伙伴家的月饼房偷吃过,也帮过忙,虽说器具不同,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和制作高粱饴一样,在物资匮乏的晋国,制作月饼的难度极高。

    文宓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现在有东姑带着四香。李秋被他敲打之后,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伺候完工匠吃早餐也不歇着,带着老婆孩子跑到文宓面前讨活。还有郭辉带来的学徒,也都是经验丰富的厨工。

    月饼最好吃的莫过于该死的伍仁,这里只有核桃仁,芝麻仁,松子仁。花生和瓜子都在文宓戒指里留着做种粮。伍仁做不成,只能做些仨仁的,东姑已带着四香挑拣好。再做些豆沙和枣泥馅的算是尝鲜,至于猪肉馅和咸鱼馅的就算了,文宓是北方人,吃不惯这重口。
………………………………

第四十一章 锲而不舍

    文宓早写好了配方,调馅的任务交给了东姑。

    红豆煮烂以后,压成泥便是豆沙。枣子煮熟以后,挑出枣核便是枣泥。

    没有糖浆,可以用蜂蜜代替加些甜味。

    半青不红的枣子做的枣泥和蜂蜜味的豆沙,文宓吃得怎么都不对味,不过东姑说味道好那便如此吧。

    月饼和包子不一样,包子难在调馅,月饼难在做皮。

    文宓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