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萱看一眼落荒而逃的兄长,又看看怒气未消的夫君,小声问道:“夫君,宓儿可还在府里?”

    文俶看着满面忧色的发妻,无奈的摇摇头,说道:“令兄砸坏李菲的牌位,宓儿要再去墓上迎取牌位,便托张环、卫岳将旻儿送到这里。他二人正好遇上我,我便把带旻儿回来。哦,还有这封信,卫岳说是宓儿写给夫人的。”

    文俶说着话,从袖中掏出一份信来,他虽然很好奇,可并没有打开看。

    王萱打开来,只看一眼便流下泪来,递给文俶说道:“妾身真是惭愧呀。”

    文俶接过来一看,这不是一份信,只是一段简短的话:文宓自愿放弃对文家爵位及以下家产的继承权。下面罗列着文家现有的家产清单,连文家与广安公合作的茶叶、折扇跟糖点生意都写在上面。

    最后面是文宓的落款,不但留下印鉴,还按上两只手掌印。旁边是两个证人——张环与卫岳的背书。

    唉,文俶叹一口气,带王萱进书房,从暗格中取出两张纸来递给她:“这是宓儿回府那日写的,为夫当时不同意这话,便没给你看。”

    王萱记得这个,一直很是好奇,可文俶不说,她不便问。

    她听文俶这么说,打开来看,上面的字迹与方才的字迹一样,都是方正标准的蝇头小楷,只是有些字似乎没有写全,她只能推测出大意。

    前面是说庖厨内发生的事情,跟文可当日叙述的没有差别,这事早有定论。接下来则是文宓的一些心声,大意便是认识到了以前的过错,诚心致歉,并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

    王萱知道,以目前情形来看,这话不是虚言。

    下面的话,是说想把偏院的仆役搬到新府那边,并说他也过去。这也不是虚言,当日夫君没同意,他仍把偏院仆役赶走,原来是早下定决心了。

    最后几句,他文宓自愿放弃对家产、爵位的继承权,并将他与甄德议定的茶叶、折扇、包子,交给文俶,以作为他这几年不孝的补偿。

    这跟今日的差不多,只是信中多了糕点,没了包子。现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宓不是为了今日息事宁人才做的决定,而是早看破这家产之争,主动退出,这远在王萱预料之外。

    王萱看着文俶,不自觉地流下泪来,喃喃说道:“夫君,妾身万没想到宓儿会留下此信,妾身愧对宓儿。”

    文俶听完,笑了笑,拉着王萱的手安抚她:“为夫也不曾想道,方才听张环说,他早在青州便定下了此事,还打听京都附近田地,似乎准备置办个庄园。”

    王萱吃了一惊,脱口说道:“置办庄园?夫君从首阳山分十顷良田给宓儿便是。”

    文俶一愣,没想到王萱也看开了,笑道:“不必了,宓儿是不会收的,他早有计划,准备自己挣下来。”

    王萱醒悟过来,想到文宓的处境,不禁也有些担心,说道:“妾身听说那边府中做的事情耗费钱粮巨大,总要接济一下才好。”

    文俶摇摇头,说道:“这倒不必,宓儿勤勉多才,不用你我费心。夫人看这上面产业,这包子,彦孙在宫门那处旺德福便有家中三成收益。这是宓儿靠自己本事挣下的,为夫便自己做主给了他。”

    王萱听了,惊讶的将嘴掩住。那挣钱的生意现在早已传开。据说还有少府的一份,她经常吃到文宓送来的包子,早猜到这事与文宓有些关系,却没想到是文宓与甄德还有皇帝合伙做的,还占着这么多的份子,这要传扬出去,得有多少人羡慕。

    文俶拍拍她的肩膀,笑道:“宓儿也是有些本事的,前日彦孙没等他开口,便说请长公主去找皇后说情,让那皇后别院提供个方便,好让宓儿整修花园。为夫与彦孙许多年的交情,也不曾得长公主如此大的面子。有儿如此,你我百年之后不愁旻儿无人照应。夫人可切记,外人面前不可提及那封信,尤其是夫人娘家人面前。”

    王萱知道夫君这话的意思,说道:“妾身记下了,只是今日阿兄做下这等事,这可怎么办?”

    毁坏御用之物是大事,文家也脱不开干系,文俶想了想,说道:“此事夫人无须担心,左不过家中会被皇帝罚些钱财,不会有大碍。不过,王家那边可要有大麻烦了。”

    王萱也知道这是大罪,文家没势力,帮不上忙,又不能让文宓揽下这罪责,只能坐等天威降临,叹道:“此事都是家兄的错,如果宓儿受了拖累,妾身不知日后如何去见他。”

    文俶拉着她的手,给她宽心:“夫人无忧,卫岳方才说郭焕先生已帮宓儿出谋,助他躲过陛下追责。郭焕说还会去请彦孙到陛下面前为宓儿说情,陛下看在彦孙面上,又得过宓儿的好处,定然不会重罚。”

    王萱这才稍稍放心,想了一想,忍不住问道:“甄公为何对宓儿如此照拂。”

    文俶一时想不透彻,不好回答,他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去广安公府走一遭才好。
………………………………

第四十五章 裴秀寻人

    文俶心忧文宓,安抚好王萱便要去找甄德,来到广安公府门前,他没有让人通报,因为他看到当朝司空兼尚书令、钜鹿公裴秀的车驾停在门前。

    裴秀听了裴路的禀报,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去广安公府拜访甄德。

    一路上,他都在琢磨,文宓是文俶的私生子,私生子在晋国是没有地位的,即使被文俶认下,也是妾生的庶子,一样没什么地位。

    虽说他两家关系好,文宓又是甄德一路带回来,可是这么一个没有前途的庶子怎么会让甄德如此青眼有加?

    今日是李菲的祭日,文宓祭拜生母是尽人子孝道,可李菲毕竟只是文俶的妾室,为何甄德会派郭焕、郭辉这样的心腹去祭拜,竟然连府里大管事王涛都去了,他可是能代表长公主的。这夫妻二人为何如此看重文宓?恐怕不会是因为甄德不住夸耀的这把紫砂壶。

    裴秀进了广安公府,先去见过长公主,后又跟甄德去花园叙谈。他与甄德都是司马氏重臣,早年便相熟,知道甄德的脾性,也不多客套,问候几句,便将话题扯到文宓身上。

    裴秀借着紫砂壶,问道:“彦孙,听说城父侯文俶之子文宓一路跟随彦孙回京都,不知彦孙以为此子如何?”

    甄德听了一愣,不急着回答,反问道:“季彦兄,(裴秀字季彦)今日为何问起他来?”

    裴秀见他不答,便知道他对文宓不一般,笑道:“愚兄今日路过那御赐文府,看到一人被赶出府来,似乎是文宓的长辈。那人出门后兀自怒气冲冲,用泥石猛砸门上御赐匾额。愚兄看到御赐匾额损坏,因此派裴路进去询问,这才知道那人是文俶的妻兄王林。”

    甄德听到这里,眼睛一眯,放下茶壶,他可是知道王林跟文宓关系的。

    裴秀从他眼神中看出担心,继续说道:“今日王林上门讨要紫砂壶,文宓因为其先生有言在先,便没有给他,这才起了争执。王林砸伤了文俶嗣子,砸坏御赐茶碗,又砸倒文宓生母的灵牌,这才被文宓赶出府。愚兄见御赐匾额受污,原本想派人去问罪。不过,裴路说彦孙的僚属郭焕先生也在。愚兄甚是好奇,此子何德何能让彦孙如此看重,居然派心腹去祭拜他的生母。”

    甄德还不知道发生这事,方才看见郭焕已经回来,只是裴秀在此,没时间没有询问。他问几句文宓的情况,听说文宓没受伤,这才说道:“实不相瞒,从淳于这一路来,不才初时还以为他是将门虎子,在战阵之上忠勇可嘉,智计百出。后来他在临淄城一展茶艺,令不才刮目相看,不才方才招待季彦兄的茶艺便是跟他学来的,可惜只学到些皮毛。此子深得高人传授技艺,茶艺茶道令不才钦佩之至。他有绝技傍身却为人内敛,不事张扬,一手好厨艺令愚夫妻二人大饱口福,我儿甄喜也很喜欢他,时常去他府上玩耍。季彦兄也知不才与城父侯有旧,又蒙他赠送这紫砂壶,因此不免稍加照拂。”

    裴秀听得仔细,听他说出许多,可总觉得除此之外,还有原因,只是人家说了这么多,他不好再追问。

    他看着甄德手中的紫砂壶,问道:“据说此壶价值万金,今日之事也因此壶而起,看此壶其貌不扬,正合了那句重剑无锋,大巧若拙。他那先生无用山人想来是一代大匠。不过,听闻最近京都广为流传的沧海一声笑是其先生所做。此人倒也是个博才多识的奇人,彦孙可听他说起过?”

    甄德端起茶壶小抿一口,思忖着裴秀的话,缓缓说道:“季彦兄,不才对这世外高人也是景仰已久,也曾问起。据文宓所言,无用山人早年曾云游四方,最终落足于不其山。额,是了,无用老先生是河东人,与季彦兄倒是同乡。”

    “哦”裴秀闻言,轻轻一笑,追问道:“彦孙可知无用老先生是河东哪里人氏?姓甚名谁?”

    甄德看他神色有异,立刻明白了他的来意,想了想说道:“文宓只说无用先生河东人,却没说是哪个郡县。哦,无用先生似乎姓宋,文宓向来孝敬知礼,不曾提及无用先生名讳与表字。”

    裴秀闻言吃了一惊。

    甄德仔细观察他的神色,问道:“季彦兄出自河东,可认识此人?”

    裴秀知道被他看穿,便不再隐瞒:“不瞒彦孙,家生母正是宋氏。无用山人这名号,让愚兄想起一位族人,只是不能确认。彦孙可知道无用先生年齿?”

    甄德心中了然,想了想,又摇摇头说道:“这个却不知道,只记得文宓曾称无用老先生已过耳顺之年。”

    裴秀闻言沉思不语。

    甄德等他回过神来,才问:“季彦兄,可还能从别处看出无用老先生与族人有相似之处?”

    裴秀听他问起,轻轻一笑,从袖中取出一页纸来,递给甄德,说道:“这是秦阳先生路过御赐文府时捡来的,那日文宓正广招工匠改造花园,秦先生从延义坊路过时,见他指挥工匠照此施工,百十人井然有序,丝毫不乱。那日秦先生在鄙府府中坐了不到两个时辰,再去那边看时,围墙水道已然建好,工匠都已散去。秦先生看此图标记精准,作图之法深合愚兄之意,今日便让其子秦源将这纸送给愚兄。实不相瞒,这制图之法便与愚兄那位族兄当年提及的极似。彦孙替愚兄看看,可真是文宓做的?”

    甄德接过来看一眼便点点头,说道:“这正是他的字迹,据在下所知,除钟氏嫡系,京都再无旁人能写出元常先生这笔法。说起那水池,不才倒是知道此事。季彦兄也知道他府中本有一水池,只是被后面修建园林时堵塞了水道,前日疏通水道时,用的是不才家的工匠。不才只听说完工极快,却不知详细也没去看。今日看这图,确实是他的风格。”
………………………………

第四十六章 毁誉参半

    裴秀寻思片刻,继续跟甄德说话:“他的一首曲子传遍京都,看这纸上字迹,也是工整严明,飘逸流畅,确实颇具元常先生风骨。只是看这花园改动布局,只图方便,却不合五行,不通风水。他即有如此高才,为何做出这等大煞风景的花园?”

    甄德闻言大笑,说道:“季彦兄有所不知,此子学问上的造诣实在有限,如果不是书法还能入目,说他是庸才都是抬举。”

    裴秀没想到甄德会是这个评价,不禁好奇:“哦?无用先生既然如此高才,为何不督促他学问?”

    甄德道:“老令官有所不知,文宓自小与城父侯有隙,性情乖张,他生母在时,还能督促他开蒙,他生母离世后,他便离家出走。十多岁的小儿独自在外谋生,流落到东海之滨的群山之中,在那里渔猎为生,整日辛苦操劳。他遇到无用先生也是偶然,拜入门下晚了。再想学时,无用老先生已然仙去,因此学问上便耽误了。”

    裴秀闻言叹道:“只是可惜了如此好字,听秦源说这纸上文字,乃是用鹅毛写的,彦孙可知此事?”

    甄德笑着说:“不才记得此事,文宓年幼离家,不其山中没有笔墨纸砚,故而常在地上练字,因此他善用硬笔。若用毛笔,写的字称不得上等。这鹅毛笔是他在回京路上灵感突发所制,正合这画中水道的样子,只求实用,不讲美意。”

    裴秀听后不免叹一口气,问道:“那他音律如何,看他这两首曲子,曲风各异,志向不同,不知那首才是他之所长。”

    甄德笑着摇头:“不才对此也很好奇,旗正飘飘是他在淳于之战前有感而发,慷慨激昂,是不才亲眼所见。此歌出世,淳于城军心民心为之一振。沧海一声笑,确实如他所说,是无用先生与友人合力所做,在回京的船上,不才与他一前一后,经常听到他与卫岳不停吹奏修改,入城那日,他二人虽然胡闹,那歌曲却是数日以来最好的一次。”

    “如此说来,士林传言也便印证了。”裴秀想了想,话锋一转,说道:“彦孙也知道,近日因文宓搬入御赐文府,京都有不少流言,多曾言及其不孝。彦孙以为如何?”

    “不孝?”甄德说了一句,便笑了:“季彦兄,不才也不瞒你,这不孝的传言从何而来,你我心知肚明。不过是曹臣一家以为文宓入住前陈思王府便是僭越,薄了他先祖的颜面。早在陛下诏书下达前,他一家便串联起许多人去文侯那里游说。待文宓回京都,曹臣便伙同谢洛、牛展到侯府,强要他搬出侯府,文宓以陛下诏书为由没予以理会。这几位便四处派人发帖请文宓,意图说服他,却被置之不理。故而,这些人才编排出这些话来,意图逼迫他抗诏搬府。”

    裴秀掌管尚书省,先前核准文宓封赏时便看出诏书中这猫腻,对这情形早有预料,叹一口气说道:“有道是众口铄金,他一意孤行,难免落人口实。”

    甄德点头称是:“季彦兄说的是,只是,有陛下的诏书在,他只能依诏书行事。”

    “嗯,文家如今势成骑虎,进退维谷啊。不过,看眼下情形,他执意住在文府,似乎已然下定决心。曹臣等人如此污蔑,怕只会让他心志更坚定。”裴秀想了想说道:“抛开曹家构陷,他早年离家数年,也坐实了这流言。彦孙与城父候一向交好,不知他与城父候的关系究竟如何?”

    甄德想了想,说道:“季彦兄,文宓孝与不孝,不才不好评判。他在无用山人教诲下,早与四年前大不同。离家出走不过是陈年旧事,算不得什么。浪子回头,亦是常有之事。”

    甄德看裴秀低头不语,接着说道:“不才前日与文侯去文府饮宴,席间他父子欢饮,并无嫌隙。文宓虽分府别过,可每日仍能晨昏定省,并常把幼弟带在身边照付,文侯对文宓也无怨怼之言。还有几件事,涉及文家一些私事,不才不便说出。不过,以不才所见,这文家父子当得起父慈子孝四字。”

    裴秀听甄德这么说,稍稍安心,不再追问,想了想问道:“彦孙熟知文宓,不知此子心中有何志向?”

    甄德听了,哈哈笑道:“从没听他说起过,不过不才前几日曾见他书房中写着几个大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裴秀点头道:“由此看,此子志向不小,只是不知他以何为业。”

    甄德闻言也摇头叹息,以他对文宓的了解,武艺,音律,书法,茶艺都有所涉猎,却不知其到底志在何方,看他对茶艺非常上心,不过似乎也没当作安身立命的根本,都像那麦芽糖,绿豆糕一样,更像是他艰苦创业的一部分。

    甄德猜不透文宓的志向不奇怪,因为文宓自己都不知道志在何方,甚至连明天做什么都不知道。

    文宓出城不久,便被郭焕派来的快马追上。

    文家仆役还没洗净匾额,检校御史便进了文府。

    御赐文府东面有几处官府部衙,这宅子又挺出名。来往之人都知道那沧海一声笑的作者便住在这里,谁路过都会看两眼,匾额上的污迹不可避免被发现,自有人告知检校御史。

    检校御史监察百官违禁之事,直接入门查看,正好看到前厅收拾出的碗碟,他认出里面有宫中之物。

    御史,也是专业的喷子,既然文家送上门,自然要喷两下。皇帝讨厌文家不是秘密,踩着文家往上爬便是捷径,这是官场基本常识。

    郭焕久随甄德,看到检校御史以后,立刻便派人通知文宓慢行:今晚万不能回城,而且要带着李菲牌位露宿城门之下。

    文宓虽然想不明白,却相信郭焕,他派文小叁带文蕊跟女仆回转侯府,他自带护卫缓缓朝首阳山而去。

    事实证明,郭焕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犀利的政治手段。
………………………………

第四十七章 朝堂论罪

    八月十五,晋国还没有形成中秋节习俗,只是民间祭祀之日。在朝中,逢五,逢十设固定议政朝会,这天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朝日。

    各曹司尚书将国家日常杂务汇报一遍,司马炎有点犯困的时候。检校御史周凯出班奏道:“陛下,昨日微臣巡查城中,发现御赐文府门上的御赐匾额污损,微臣入府查看,发现府中一片狼藉,御赐器具被毁无数。臣弹劾城父侯之子文宓,不思皇恩,不敬君父,再弹劾城父侯文俶教子无方,请陛下严惩。”

    此言一出,群臣议论纷纷,这宅子才赏赐不到半月便闹出这种事来,果然不是良宅,出事的还是那名动京城的文宓,事不关己,都等着看热闹。

    司马炎看着面露不安的文俶,嘴角才绽放一丝笑意,正准备问话,便看到裴秀跪坐而起。

    裴秀从广安公府回家后,也听说有御史入文府之事,只是没想到御史只凭一眼所见的情形便匆忙弹劾,只得出班陈说详情。

    裴秀躬身说道:“启奏陛下,昨日老臣回府之时,路过御赐文府,恰好遇到此事发生,老臣昨日写好奏表,正欲禀报陛下。”

    裴秀顿了一顿,从袖中取出奏疏,让御前侍奉的宦官捧给皇帝,继续说道:“御赐文府门上匾额非是文宓损毁,乃是城父侯文俶之妻兄,武安侯王鹏之子王林所为。昨日是文宓生母文李氏的祭日,文宓在家中祭拜生母,王林闯入府中后倨傲无礼,在祭堂之上不拜牌位,又以辈分欺人,强行索要紫砂壶。紫砂壶乃文宓先傅遗留,其先傅曾有言,紫砂壶非爱茶懂茶之人不赠,虽万金不卖。文宓谨尊其先傅遗训,不愿给王林紫砂壶。王林因此暴怒,大闹御赐文府祭堂,砸毁御赐器具,砸倒文李氏灵牌,砸伤城父侯次子文旻。王林对受伤子侄不闻不问,反在文宓面前对城父侯出言不逊。文宓不胜其辱,故而将其赶出御赐文府。王林出府后,以污泥抛击匾额泄愤,以致匾额损坏。此事老臣亲眼目睹,御赐文府之中还有广安公属下右长史郭焕,宿卫军护军都尉张环,鸿胪寺黄门仆射卫岳在场,可为见证。老臣已招此三人在宫外听宣,唯有文宓不知去向。老臣已命城父侯入朝备陛下询问,并请广安公入朝为证,请陛下详询此案。”

    裴秀说完,便退回原位。

    司空裴秀身兼尚书令之职,犹如当朝宰相,他说亲眼所见,又备好证人。司马炎自然深信不疑,只在心中觉得没了整治文家的机会而惋惜。

    检校御史周凯查事不明,自觉丢了颜面,箭在弦上已是无可奈何,只好再说:“陛下,那文宓冲撞娘舅,也是大不孝,请陛下收回御赐府邸。”

    司马炎还未说话,御史中丞任恺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不同意周御史之见。依方才尚书令所述,王林砸毁文宓生母牌位,打伤其弟,又对城父候不敬。文宓情急之下赶人出府乃年少冲动所为,虽有不孝,然其情可悯,其罪可恕。陛下,昨日是文宓生母祭日,王林身为文宓娘舅,入门不祭拜逝者,此为无情。打伤子侄之后不闻不问,此为不义。匾额之上御赐文府四个大字清清楚楚,王林仍敢抛污泥泄愤,此为对国不忠,对君父不孝。此等不忠不孝,无情无义之辈居然立身于上品士族之列,臣耻与之为伍。请陛下严惩。”

    任恺不愧是喷子头目,此言一出,掷地有声,给王林的罪名比给周凯文宓的更多,这要坐实,王家危矣。

    御赐文府一事由弹劾文家转眼变成弹劾王林,而且罪名更重,事情如此转折,出乎司马炎预料,他沉吟片刻,问道:“文宓现在何处?御赐文府被毁,那文宓便不知前来请罪?”

    这时,甄德不紧不慢出班,他一个散官不能参加朝会。可他昨日听裴秀说完此事,便当着裴秀的面问过郭焕,并自愿入朝作证。

    裴秀从他那里得了文宓许多消息,便卖他这个人情。

    甄德施礼已毕,说道:“陛下,昨日文宓生母李菲灵牌被砸毁,文宓又去李菲墓前请牌位,因路途遥远,未能在天黑前回城。今日臣入宫时,东阳门尚未开启,臣遣人问过,昨夜文宓露宿在东阳门下,此为大孝之事。文宓向来极重亲情,亲父与生母受辱,幼弟又被打伤,年轻人一时处理失当,在所难免。还请陛下念他一片孝心,款赎其过。

    司马炎听完,缓缓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