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缘如梦-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秀看贾充还要问,接过话来:“公闾,小言贤侄所言极是。他尚年幼,轻易不能远行,不宜带伯先兄回乡。不过,他孝意至诚,此次已将伯先兄牌位带回。”

    “如此甚好。”贾充点点头叮嘱文宓:“恩傅如父,贤侄记得要另起祠堂供奉伯先兄的牌位,待祠堂建好,老夫便去祭拜。”

    “晚辈谨遵命,谢鲁公。”文宓知道他是冲裴秀的面子,规规矩矩致谢。

    “哈哈哈哈,贤侄不必多礼。”贾充很享受文宓的恭敬。

    “哈哈哈哈。”裴秀跟着轻笑,笑罢不露声色地说一句:“贤侄自是要谢公闾的,若不是公闾提奏,陛下怎会将这府邸赐给你?你如何能入得太学。”

    额,文宓闻言心中一惊:师叔这话几个意思?这么和谐的会谈上为何突然提这不愉快的话题?去太学就算了,除了坑我,算不得太坏的主意。可赐这文府明显是个大坑,文家快被坑死了,不骂贾充就是我有节操了,还要道谢?

    文宓略一迟疑,旋即恢复笑脸,不管裴秀为何拉仇恨,这面子是要给贾充的,当即加上几分笑脸,起身行礼:“世叔说的是,幸得鲁公美言,晚辈才得以沐浴天恩。晚辈在此再谢鲁公照付。”

    贾充也没想到裴秀突然提起这话,心中也是迟疑片刻,看文宓几乎感激涕零的模样,压下心中尴尬,看文宓沉迷于富贵之中而不知,心中也不介怀:“哈哈哈哈,贤侄多礼了。若是早知贤侄与季彦兄有旧,老夫便会再多多提奏这赏格。”

    文宓听了再三道谢,这才落座。

    “小滑头。”裴秀轻捻袍袖,给文宓个评定,不露声色继续看文宓与贾充答对。他早将文宓方才那一迟疑看在眼里,心说:看来这贤侄早看出恩赏中的猫腻,心中对贾充怕是有怨怼。不过,小小年纪养气功夫倒是不错,心怀不满,脸上未现不快,言辞礼节也没露出太多端倪。只是未免太过殷勤一些,比昨日见老夫还殷勤,这做戏做得稍微有些过。

    文宓哪知道一不小心便中了裴秀的套,被相了一把。

    他现在全身心应对贾充的垂询,又要顾及裴秀,力争做得面面俱到,却不知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老成。
………………………………

第五十八章 孝女裴琰

    贾充初见文宓,以为文宓便是趋炎附势之人,对他的热情并未起疑,当着裴秀的面认下这个晚辈,顺便给个日子让裴浚带他去贾府拜府。

    文宓再次按捺内心的反感,诚惶诚恐致谢。

    裴秀跟贾充还有公务要谈,与文宓略谈几句,便打发他去后院见礼。

    依旧是裴浚领路,带文宓过花园进后院,边走边给他介绍花园景致。

    裴府布局不同于文府,花园在第三进正厅与后院之间。其中也是假山叠嶂,花草成簇,亭台水榭,应有尽有,水流缓缓从花厅旁穿过,水静中有动,动中带静,一副清新自然景象。

    两人正说着这花园,文宓猛闻到一股烟火气,转头一看,旁边一座跨院有一阵浓烟升起。

    裴浚也注意到那边,说道:“那里是琰妹的住处,你我且去看看。”

    客随主便,文宓自然跟在后面。

    两人转到跨院这边,没进门便看到里面有一主两仆——三个女子正在摆弄一个火炉,为首的粉衫女子正在下面卖力吹火,旁边俩侍女被呛得直咳嗽。

    裴浚挥手驱散烟气,冲里面喊道:“阿妹,你在里面作甚。”

    粉衫女子闻言抬起头来,一时隔着浓烟看不清楚,便带着两个侍女绕过来,看到文宓愣了一下。

    裴浚在一旁介绍两人:“贤弟,这便是家妹裴琰,贤弟以后称呼世妹即可。阿妹,这位便是表舅的弟子,你世兄文宓,还不见礼。”

    裴琰略整衣衫,蹲身行礼,说道:“小妹见过世兄。”

    文宓也整衣衫还礼,这才细看她,许是裴家基因好,许是女孩子长得早,看上去比文宓还要高一些,跟高大俊秀的裴浚长相相仿。

    好一位亭亭玉立的二八佳人,生得明眸皓齿,曲眉丰颊,端庄秀丽。许是方才亲自动手生活,面上带着些烟火色,更显得素雅而不脱俗。最吸引人的是那双似水明眸,眉眼转动间带着灵性,仿佛会说话一般。

    裴浚也注意到裴琰的妆容,难免嗔怪两句:“阿妹在做些什么,弄得狼烟滚滚,妆容都乱了,不怕在世兄面前失礼。”

    裴琰面露尴尬,偷眼看一眼文宓,说道:“阿兄,小妹见阿翁未用早食,便想做一只鹌鹑,请阿翁将养。”

    裴浚这才了然,说道:“你这心意是好的,吩咐厨工做便是,你莫要自做,走了水不是小事。”

    文宓看裴琰羞赧模样,再看看浓烟愈多的火炉,说道:“世妹一番心意总是好的,想是引火方法不对。世兄休怪,且在这里稍待,待小弟去看看。”

    与儒雅的裴浚相比,裴琰现在模样更让文宓亲切,裴家坐拥一郡封邑,又有良田数万顷,家中仆役无数。裴琰居然能想到亲自动手煲汤,一下子改变文宓对权贵仕女的印象。

    裴琰看一眼裴浚,对文宓盈盈一礼,说道:“小妹求之不得,有劳世兄。”

    文宓请他们稍待,他快步走过去,把炉中柴火抽出来,拗断一根看了看,发现柴火是湿的。又见旁边有木炭和干柴,便把炉中湿柴都抽出来,用水瓢舀水浇灭,从袖中取出扇子驱散浓烟。

    待烟气散尽,文宓这才让裴浚、裴琰过来,对裴琰说道:“世妹引火用的枝叶都带着湿气,这才有浓烟,换干柴引火便无妨。”

    裴琰见裴浚要说话,抢先说道:“都是小妹心急,用的是前日院中修剪的枝叶,小妹不善引火,烦劳世兄指点。”

    文宓看裴浚还要说话,给他递个眼色,围着火炉转一圈,从旁边寻两块平整的垫脚石,把火炉架起来,说道:“这个炉子不宜放得过低,否则不利于通风、落烬,今日无风,不好引火,为兄给你引着吧。”

    裴琰大喜,连说多谢世兄。

    裴浚有心想拦,看自家小妹急切的神情,也不再说话。

    文宓也是感她一片孝心,这才出手帮忙。开国郡公,尚书令家的女儿能够亲手为父亲炖汤,这也是孝之典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宓一边动手,一边讲些小技巧给裴琰的侍女,好让她们下次能搭把手。教她们如何分辨干柴与湿柴,告诉她们引火之物最好用枯叶,然后再慢慢添加干枯的细枝,如若无风,可用扇子送风,待火起来,才能放粗枝、大柴。

    此外,放柴时不宜乱加,要根据火候依次添加,还要注意炉下通风,及时勾出炉底灰烬。另外,炖汤也讲究火候,先用大火烧开,再改小火慢炖,这样才能炖得好。给病中之人的饭食要清淡些,不宜多食油腻肉类,免得不好克化,最好是滋补的清淡粥汤。

    裴琰在一旁认真听着,用心记住这世兄的每句话,觉得世兄说得很有用,没有大道理,都是些小技巧,不用问也知道世兄是经常做这事的,想起清早阿母说起的世兄身世,便不再奇怪。

    裴浚没听进去这些,家中仆役甚多,君子远庖厨,他是不会做这些的,倒是文宓引火扇风的折扇引起他的注意,洁白的扇面上勾勒的是山水竹林图,甚是雅致,见文宓顺手递给旁边的侍女思思,他走过去要过来仔细观赏,也不再管引火之事。

    裴琰待文宓引完火,让思思端来水请世兄净手,又谢他帮忙。

    文宓看着旁边桌案上的配料,跟她叮嘱一些炖鹌鹑的注意事项,这才准备告辞。

    裴琰并不觉得他啰嗦,反觉得此刻他非常细心,又有本事,不像自家兄长,只会训教。

    裴琰眼见裴浚要出门了还拿着折扇不放,走到他身旁把毫不客气把折扇要过来,递给思思,说道:“这扇子是世兄赠与我的引火之物,不能让兄长带走。”

    裴浚跌足叹道:“如此雅致物事,怎可亵渎,你若缺少引火之物,为兄再替你寻。”

    裴琰傲娇地哼一声,笑着跟文宓行礼做别,吩咐侍女给她准备净面水,她转身回屋,不再出来。

    美女都是有些小脾气,小妹都有撒娇的专利。

    文宓陪着笑,带喋喋不休的裴浚离开,又许给他一个折扇做为见面手信,这才安抚下来。
………………………………

第五十九章 礼品开路

    后院小厅内,裴夫人已等候多时,远远看见裴浚带着一少年郎进来,打眼细看。

    只见他头上束着发髻,没戴小冠,却在额头箍着一条发带,有两绺长发在发带外垂下遮在耳边。身上穿一件淡绿袍服,腰间束一条白色缎带,腰带上挂一条黑绳系着的佩饰。

    待他步入厅中,再往脸上一看。

    黑,许是因白皙的裴浚相比,他的脸色显得黑些。年龄虽小,比裴浚矮一些,却显得强健许多。走得四平八稳,不疾不徐与裴浚保持半个身位,待裴浚站住,他也停住,肃手而立。或许真是学问不好,身上没有书生气,倒有几分英武之气。

    文宓随着裴浚的介绍,一一拜见众人,见厅内坐着三个女眷,和一个男孩,大致猜到他们的身份。

    正主第一位坐着裴老夫人,身着红绫袍服,鬓发如银,慈祥面容中透着几分审视之色。

    左手边坐着的是裴夫人,她穿一身绣花丝袍,也是红色的,头上两个金簪,一根金步摇,华贵至极。

    裴夫人待他拜过,笑着说道:“贤侄快快免礼,嗯,果然有几分英气,不枉你世叔夸你。”

    裴夫人说完,一指身边这位身着粉衫绿裙,神情淡然的少妇:“这是浚儿之妻,贤侄,快见过你嫂嫂。”

    文宓听她叫贤侄,微微一愣,赶忙说声是,给小裴夫人行礼:“文宓见过阿嫂。”

    小裴夫人听到裴夫人的话,已经站起身来,整一整罗衫、绶带,笑着回了半礼:“见过贤弟。”

    两下见罢,裴夫人唤过身后的裴頠,对他说道:“頠儿,去见过世兄。”

    裴頠与文旻年纪相仿,举止却很有小大人的模样,举手作个揖,口中一字一顿说道:“小弟裴頠,拜见世兄。”

    文宓笑着回了半礼,然后把他扶起:“贤弟免礼。”

    这边见礼毕,裴浚将文宓的礼单递给裴夫人。

    裴夫人笑道:“贤侄当真是考虑的周到,以后来府中不许再带礼物。”

    “诺。”文宓低头应是:“些许薄礼只是小侄的一番心意,还请世叔母笑纳。”

    裴浚招呼仆役打开礼盒,指着中间几个,说道:“阿母,这是文贤弟今日新作的一些点心,孩儿尝过了,甚是可口。”

    “哦,你还有这手艺?”裴夫人道声奇,示意裴浚端上来。

    食盒内放着四样点心,这就是文宓的礼物。

    没办法,文宓最近偏穷。当然原本也穷,又不能倒腾侯府的库房,只能从自家这边凑。

    文宓想到裴秀的身份,就知道不能砸钱,人家是郡公,有的是钱。又是大官,往日收礼无数,啥没见过,更何况还是个文化人,送名贵之物很丢人。

    文宓想来想去只好凑齐四样点心——绿豆糕、红豆糕、驴打滚和蛤蟆吐蜜。

    另外再备一坛好酒,哦,是两坛,因为也没别的能拿出手的了。

    文宓只准备了这些正礼,后来觉得太寒酸,便给每位女眷备了一对木佩饰,跟王萱那个是一套的。

    他手头就这个富裕,每人两对都够。可他不敢多送,免得传出去后,让他成为心形石头门后的另一个主角,木佩门门主。

    最后还有一些茶叶跟花茶,这原本是他留着压箱底的,压根没想到裴家这一份,不,是四份花茶,还好师姐跟两个师姑都不在家,不然就要破产了。

    裴夫人看礼单并没见怪,尝了糕点更觉得满意,让老裴夫人与小裴夫人都尝一尝。

    老裴夫人与小裴夫人吃过,俱都满意地点点头,小声讨论几句。

    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娇嗔:“祖母,阿母,为何有好吃的不想着孩儿。”

    文宓闻言回头去看,只见裴琰正走进来,她已换了一件绿衫,依旧没有妆饰,显得更是清丽,许是走得急,双颊绯红,更多一分柔美。

    裴琰看文宓在看她,笑着停下来,行礼问安。

    文宓赶忙回一礼,侧身请她入内。

    裴夫人笑着把点心递给她,怪道:“没个大家闺秀的样子,在你世兄面前也不怕失礼。”

    裴琰吐吐舌头,给裴夫人个大笑脸,自觉坐到末位。

    裴浚与文宓便在对面落座,空出一个位子给裴秀,裴浚坐在小裴夫人对面,文宓坐在裴琰对面。

    裴夫人没再吃糕点,笑着问文宓:“贤侄,你这做点心的手艺也是跟伯先表兄学来的?”

    文宓坐得笔直,答得有礼:“不是,小弟是跟岳学长学来的。家先傅云游在外这些年,都是由岳学长照顾衣食起居。”

    “学长?”裴夫人听了,露出与裴秀初次听说时一样的表情。

    旁边裴浚见文宓迟疑,替他解释道:“阿母,表舅为避世宗景皇帝名讳,便让门下弟子以学长学弟相称。”

    裴夫人点了点头:“这叫法倒是新奇,那你如何称呼琰儿?”

    “学妹。”文宓开口答道,猛然又想起裴琰的名字,裴浚说是王火火,难道不犯司马炎的火火忌讳吗?

    裴琰不知道文宓在揣摩她,笑道:“学妹,倒也比傅妹顺口。”

    裴夫人笑道:“既然如此,便请你世兄,不,请你学长如此称呼你,你兄妹四个也可依伯先表兄门下的规矩称呼。”

    裴浚与文宓低头称是,裴琰听了,笑着问道:“学长,那如何称呼家君。”

    额,文宓直挠头,他压根不知道会有师叔,还没编好,学叔?别闹了。他没有急才,只好说道:“这个仍是以傅叔或世叔相称。”

    (实际是笔者编不出来,毕竟是从小看《封神榜》长大的,还有啥词能比师叔来的亲切。)

    裴琰微微失望,不再说话,专心吃点心看戏。

    裴夫人引回话头,说道:“看贤侄这手艺,想来那岳贤侄极善此道,却不知他是从何处学来的。”

    文宓早有准备,答道:“这个说来话长。家先傅四处游玩,每到一处,便畅游名山大川,尝遍各地美味,甚至曾在吴地住过几年。岳学长向来敬重家先傅,便依着家先傅的喜好,四处找人学,有时便自己琢磨。这几年下来,倒是积攒下不少。后来,小侄接过了伺候家先傅的活计,学长便传授些庖厨技艺。”

    “哦。”裴夫人想了想,又问:“那这岳贤侄可曾婚配?”
………………………………

第六十章 措手不及

    文宓没想到她问得仔细,只能按固有套路走:“据岳学长说,早年曾有过婚约。只是学长后来投身军伍,再回乡时,那女子已殁于战乱。故而,学长未曾再娶。”

    裴夫人看他神色无异,没有起疑,叹道:“唉,伯先表兄倒是活得超脱,可惜老来也不曾想留下一丝血脉。那岳贤侄想来也是受了影响,竟也未能留下血脉。唉,听说,贤侄也未曾婚聘?”

    额,文宓巨汗,咋听着像要给介绍对象的节奏:“世叔母,小侄年方十六,还小,不曾婚聘。”

    “哦?”裴夫人看文宓面相,如何看不出他竟与裴琰同岁:“这便是伯先表兄考虑不周。一门三人仅余你一人,为何不想着延续香火。”

    好嘛,被您老一分析,我师门三个全是断了后的光棍,文宓连忙说道:“世叔母,家先傅曾劝小侄早日回京,在家君面前尽孝,未曾提及婚事,想来是想请家君裁断。”

    “这便是了,婚姻大事还要父母做主。”裴夫人点了点头,旋即不动声色问道:“那伯先兄可曾跟你说过让你延续宋家香火之事?”

    文宓听到这话,脑海中咔嚓一声闪过一道闪电,读取到一段早年记忆。

    当年宋戡师徒相处时,确实说过香火的事情,老宋想让真文宓以后过继给他个孩子,老岳是想让真文宓把自个过继给老宋,然后把孩子过继给他。三人还没掰扯清这事,老宋跟老岳便同时暴毙。这事就此不了了之。裴夫人不说,文宓都没想起来。可是她是如何知道的?

    文宓没想到小白昨日作法帮他的同时,也给他挖了个坑。不怪小白,是文宓没看懂小白那笑容的深意,而且,谁让他不早早做足功课呢,以为瞒过了裴秀,就没再去看那些资料。

    文宓心中慌乱,不知裴夫人是如何知道的,他猜到可能是这里出了岔子,事到临头,只得强笑着点点头:“家先傅确实提起过,说要让小侄过继一个孩子过去延续香火。”

    裴夫人听了,便放下心来。昨夜她跟裴秀睡不着便商量这事。最后说好由裴夫人先说,这样说成说不cd有个转圜的余地。不然,以两家当前人丁都不旺的情形,强要文家父子过继,哪怕只是过继文宓的儿子也不好。

    裴夫人点到为止,看文宓紧张,以为他心中不太情愿,便不再提,再看一眼礼单,说道:“正好琰儿也来了,你学长送来几对桃木佩饰,正好一人一对,现在便选出来。”

    裴家女眷都去选佩饰了,边挑边夸万能的岳学长手艺好。

    裴浚在一旁陪文宓喝茶,顺便小声提醒折扇的事情。

    小裴頠见文宓没给他礼物,撅起小嘴盯着文宓看。

    文宓只好故技重施,从戒指里临时掏出两个来,放手里逗他选。

    裴秀送走贾充回来,看到这其乐融融的一幕,也甚是开心。

    初审过后,裴夫人也没再难为文宓,显露出当家主母的亲切与和善,热情招待文宓。在裴秀敲打劝诫文宓时,还帮着文宓说话。

    这倒是让文宓琢磨不透。

    不过,他也倒也没多心。

    裴夫人是谁?她妹妹是贾充的妻子郭槐。

    在回京都的路上,卫岳跟文宓八过这京都头一号悍妇。

    贾充原本有个原配李氏,李氏因为她父亲的罪名被连坐,然后贾充娶了郭槐。后来,李氏被平反,皇帝赐为贾充的平妻。可是郭槐硬顶着诏书不让李氏进门,这成为京都一大笑话。

    此外据说贾充之所以没儿子,是因为郭槐善妒,早早杀了给贾充生儿子的妾侍,后来连奶娘都杀,结果导致俩儿子早夭。

    文宓联想到后世传说,郭槐女儿贾南风也是直接拿兵器杀有孕的太子侧妃,有其母必有其女,他觉得卫岳八得很准。

    有郭槐这样的妹妹,裴夫人即便和善,也是个有手段的,不然这认亲宴席上,为何一个裴秀的妾侍都没有?卫岳可是说过裴秀至少有三个妾侍的,文宓在裴府溜达两圈,愣是没看到一个。

    文宓琢磨着这些,这顿饭吃得食不知味。

    出裴府时,他觉得自己被吓到了,总觉得出了场鸿门宴。想想没丢什么,再想想好像又丢了什么。

    文宓回到文府,在花园里转悠两圈,想做什么也做不进去。

    或许是裴秀的一番话,裴秀让他去太学读书,准备入仕为官。

    别人说,文宓不信。开玩笑,他爹间接杀了皇帝的大爷。当官?不被杀就不错了。

    可是,裴秀说得郑重其事,让他不得不信。裴秀可是当朝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臣子跟皇帝绝对是有私交的,皇帝不会不给这点面子。

    这简直是从天而降的大靠山,文宓高兴的同时又有点紧张。

    这靠山太牢靠,而且离得还近,他感觉刚出了文俶那虎口,又进了裴家这狼窝。

    自由自在的生活,似乎即将远去。

    趁着还有一丝自由的曙光,文宓决定出门走走。他看到蕊蕊和旻旻又在争执驴打滚和蛤蟆吐蜜哪个好吃,决定去广安公府,主动送货上门,让郭辉赶紧卖个好价钱给他救急。

    还有就是感谢,王林闹御赐文府的时候,幸得郭焕的良策,他才逃过不孝的罪名,还有甄德在朝堂帮他争辩,这才得以破财免灾。

    裴秀吃饭时说,御赐文府一事证据确凿,今日已下定论。

    武安侯王鹏教子无方,将被罢官夺爵,抄没家产,贬为庶民。王林目无君上,大逆不道,贬为庶民,罚往辽东执役。

    王林本应被处斩的,文宓担心与王萱日后不好相处,昨日托文俶请甄德再疏通一番。

    据说甄德走了贾充的门路。贾充来跟裴秀商量过,卖给太原王氏一个面子,最终罚铜发配了事。

    为感谢甄德,文宓给他带些茶叶,给司马虹带些花茶,再给甄喜带几个小玩具,这便齐活了。

    这两位对他知根知底,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说来也奇怪,甄德酷爱豫毛峰,司马虹钟爱菊花茶。菊花茶略苦,泡时要加些蜂蜜,还不能多喝。司马虹听从这些忠告,依然钟爱菊花茶,对清香的茉莉反而不怎么喜欢。

    文宓每次想起这事,都觉得好生奇怪。
………………………………

第六十一章 天降馅饼

    文宓特意带着蕊蕊,旻旻一起去,连小白和大毛二毛也带上,到了广安公府自然有甄喜和三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