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缘如梦-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岳也来拉他,说道:“大郎勿忧,亭中都是我的姊妹,你看上哪个,我自与你去说,何必如此心急。”
文宓被这俩货羞辱的恨不得当场挖地缝钻进去,寻思一直躺着装死无用,只好被二人拉起来,低着头,用手帕掩住口鼻。
卫岳嘿嘿笑两声,拍拍文宓肩膀,对着亭中说:“诸位阿姊,各位阿妹,这位便是我跟你们经常提起的,无用山人老先生高足文宓文小言,又号不语居士。江湖人称不语笑笑生的,便是这位。哈哈哈哈,我这贤弟眼力不太好,诸姊妹莫要见怪。哈哈哈哈。”
文宓气得差点吐血,这当口谁要你报名号的,还报这么全,你应该说我是张环。
亭中女子都在看传说中精通音律的文宓,对沧海一声笑的作者小言不语很好奇,打量着低眉骚眼的不语笑笑生,听到卫岳的话,嘻嘻哈哈笑成一团。
文宓更觉得抬不起头来,打定主意要暴揍卫岳一顿。
女子都笑够了,年纪最大的那个让丫鬟捧着盆水过来,请文宓清洗。
洗净脸面,文宓才整整衣衫,对凉亭上行一礼,说道:“在下文宓,见过众位。。。”说到这里一时词乏,说不下去。
张环、卫岳以手掩面,恨不得转过身去,这兄弟今日太丢人。
还好,亭中女子都以为他紧张,倒没再笑,齐齐还了一礼。
文宓定一定神,恬着笑说道:“方才在下听到有人弹曲,只觉如听仙乐一般,耳目为之一新,因此一时匆忙,惊扰到几位小娘子,还望见谅。”
其中那位抱着琵琶的女子,闻言面露喜色,问道:“常听三郎说贤弟精通音律,贤弟可会弹琵琶?”
文宓这才想起,阮咸现在叫琵琶,与后来传入汉族的西域琵琶不同,后世把这种琵琶叫做阮咸,而后世的琵琶则是西域传来的琵琶。自己少见多怪,活该如此丢人。
文宓再看一眼琵琶,看清上面只有四根弦,形式也和六弦吉他大不一样,不由得有些失望,这时被卫岳在背后推一下,才回过神来,说道:“在下只是曾有耳闻,却不擅弹奏。”
抱琵琶女子听了,不由得神色暗淡,不再说话。
既然撞上了,那就要见个礼。
文宓不再揉鼻子,随着卫岳的介绍,一一见礼。从左到右,第一位,稍胖一些,粉妆玉琢,杏脸桃腮,有点婴儿肥的是卫岳庶亲四妹,卫婵。第二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是卫岳的堂姊,卫茗。第三位朱唇皓齿,端庄大方的是卫岳庶亲姊,卫淑。第四位弱柳扶风,出尘脱俗,怀中抱着琵琶的是卫岳嫡亲二姊,卫玉。第五位明眸皓齿,语笑嫣然,清秀大方的是卫岳庶亲三妹,卫婷。第六位天生丽质,小鸟依人的是卫岳的堂妹,卫盈。
卫家遗传基因极好,男子高大帅气,女子清秀美丽。六位小娘子小的才到豆蔻之年,大的已是桃李年华,姿态万千,气质不同,文宓一时间看花了眼,只顾着行礼。
一一见礼毕,三人还要去拜寿,来不及叙话便辞别几位女子,继续往花厅走。
………………………………
第六十八章 花厅拜寿
三人走得稍远些,卫岳看着碰成红鼻子的文宓,笑道:“方才与贤弟说话的是我家二姊,尚未婚配,大为兄一岁,贤弟若有心,为兄便替你说项。”
文宓抬头道:“世兄误会了,我是听了琵琶太出神,才不小心撞破的鼻子。”
卫岳笑了两声,问张环:“你信这话?”
张环笑道:“不信。他方才直勾勾盯着几位小娘子看,若不是和你相熟,定然会当登徒子打一顿扔出去。”
卫岳抚掌大笑:“闻雅音知佳人,贤弟也是妙人。我阿姊也精通音律,擅长书画,诗词双绝,才气不在你之下,我看正合适。”
文宓知道越抹越黑,不再搭话,那琵琶一直被那女子抱在怀中,方才只顾盯着琵琶看,难免会被误会成登徒子。
这时来到花厅外,三人闭嘴不再说笑。
花厅正中高坐鹤发老夫人,身穿百寿衣,大喜袍,凤冠霞披,高贵慈祥。下面两排桌案旁都跪坐着贵妇人,身份低些的便挤在后面。
三人缓步入内,卫岳在一旁介绍自己的两位兄弟。
张环、文宓上前拜见,口称晚辈,齐祝老夫人高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卫老夫人笑呵呵的看着两个年轻后生,非常喜欢,让两人快起身。
卫岳又将母亲,婶母,自家的近亲介绍给两人。
张环文宓挨个拜见一圈,这才开始献寿。
张环年长,由他先来。
张环从后面仆役手中接过礼品,一一奉到案前,说道:“晚辈得知老夫人高寿,特寻来寿桃一篮,为老夫人贺。请匠人精制松鹤延年寿盘一件,一匹丝绸是晚辈家中自产,还有白玉佩饰一对。恭祝老夫人高寿。”
老夫人看到鲜艳的寿桃,非常喜欢,摸着柔滑的丝绸夸赞几句,看着那松鹤延年檀木雕盘更是喜欢,老夫人很满意,吩咐侍女就摆在当案,好请别的宾客观赏。
青松、丹鹤皆有长寿寓意,是贺寿吉物。这是文宓给的草图,卫岳亲笔润色,再请高手匠人紧急制作完成,精致无比。
老夫人收下礼物,又夸奖几句,让人取出璎珞吊坠赏给张环。
张环拜谢接过,然后才轮到文宓。
文宓将礼品一一摆在老夫人身前桌案上,说道:“晚辈送上亲手制作的四样点心,为老夫人贺寿。有家先傅亲制花茶一罐,请老夫人品尝。白玉如意一对,请老夫人笑纳。晚辈自制手杖一根,恭祝老夫人高寿。”
卫老夫人早已尝过卫岳从文府过来的绿豆糕,看到文宓一次送来四样,心里好奇,让丫鬟打开来看。
头一个盒子里是绿豆糕,这是文宓为老夫人特制的,盛在礼盒里,上面八个拼成儿孙满堂,福寿双全。
老夫人看着高兴,伸手取过一块尝尝,味道鲜美,比前次吃的更好,更难得里面还有豆沙做馅,老夫人很满意。
旁边盒中的红豆糕样式更好,只见盒中最上面铺开八块红豆饼,每个上面都有雕刻的花饰,样式精美,中间有一个大字,连起来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老夫人看了半晌不舍得吃,在儿媳的提醒下才小心掰下一块,松软甜美,仔细看里面包的馅,好像是枣泥。
裹着芝麻的麦芽糖不稀奇,卫老夫人抬手轻轻一按,芝麻糖触手而断,极其松脆,她粘一块含在嘴里,入口即化,甜意伴着芝麻的浓香,一下子唤醒她渐渐衰退的味蕾。
老夫人闭目片刻,这才拿起一块高粱饴含在嘴里,在嘴里含软再嚼对牙齿好,这是孙子教过的。
卫老夫人对点心很满意,把绿豆糕,麦芽糖和高粱饴交给身边坐着的大儿媳,让她分给厅内宾客去尝尝。
卫老夫人耳听宾客致谢,再看红豆糕,实在是不舍得分,只把掰过的一块递给大儿媳,说道:“难得这孩子这么有心,专门想着老婆子的寿辰,这手艺也越来越好了。”
卫夫人将红豆糕接过来,看到上面的字,再看看婆婆手边那些,笑着说:“这孩子还真是有心,心思巧妙,人也孝顺。”
卫老夫人笑着点点头,对文宓更加满意,又拿起花茶罐闻闻,清香扑鼻,想起这是无用山人秘制的,不再给儿媳看,让贴身侍女小心收好。
玉如意没看头,倒是寿星杖做的非常别致,杖身打磨得圆润细致,靠近杖头的地方开始虬曲弯转,杖头不是常见的龙头凤头,而是两个寿桃,连枝叶都清晰可见,两个寿桃一个写着福字,一个写着寿字。
老夫人站起身来,手拄着走两步,感觉握把舒适,长短正好,听着拐杖落地声音有些奇怪,将手杖倒过来看,底部还有一层软胶,胶上还有刻痕。
卫岳在一旁解释说,这是为防滑特意加的,老夫人听后更加满意,把文宓一阵猛夸,勉励他们三人要相扶相携。
三人躬身应是,还没起身,便听到旁边有个声音传来:“我看三郎以后还是离这浪荡子弟远一些好,莫要被小人带坏。”
文宓转头看去,说话的是最后排一位粉妆贵妇,三四十岁的年纪,细眼薄唇,脸颊骨偏高,一脸刻薄相。
文宓不记得自己何时得罪过这妇人,只看一眼,便判断出这是位脑残。不然怎会在这喜庆的日子做这么扫兴的事情。
牛高氏,名将牛金之子牛安的正妻,牛高氏娘家与卫老夫人有旧,她特来给老夫人拜寿。
卫老夫人只是看她一眼,并没有说话,人老成精,怎么不知道牛高氏的心思。她一言不发坐回座位,有心看依然气定神闲的文宓如何应对。
卫岳转头悄悄在文宓耳边说道:“她妹妹是前武安侯王鹏的续弦。”
张环隔着卫岳说了两个字:“牛展。”
文宓这才了然,王鹏因御赐文府一事被罢官夺爵,贬为庶人,这牛高氏不去骂那坑爹的王林,反而来怪罪受害者文宓,这是何道理?
牛展?便是那个自己不敢跟皇帝较劲,反过来逼老子搬家的怂货?都是牛家人啊。
………………………………
第六十九章 蓄意刁难
和这样的人没什么道理可讲,大喜的日子跟悍妇骂架,骂赢了也丢人。文宓懒得答话,整整衣衫准备告辞。
牛高氏见他没搭话,轻笑两声,又说:“方才此子来时,在花园看到府内小娘子,不知回避,反而无礼直视。结果自己撞破鼻子,如此浪荡子真是丢尽家中颜面,怎配进这花厅中来。”
这下,厅中众人齐齐断定这便是位脑残加缺心眼子。
花园之事刚一发生便传到花厅,众人也只是说笑几句。文宓虽有些失礼,却不是无礼,再说那被琵琶声吸引的说辞也说得过去,传出去也是美谈,人家主人都没见怪,你一个外人起的什么劲。这要是给文宓扣上登徒子之名,卫家小娘子岂不会被传成以美色诱人,闺誉难免受损。
如果要说这事,先前为何不说,非要在这时落文宓的面子。而且,文宓能进花厅献寿一定是老夫人点头同意的,大喜的日子,连寿星的面子都不知道给吗?
花厅内都是权贵妇人,大都听说过文宓的名字,也知道御赐文府之事,明白牛高氏这样做的原因,难得有如此好戏,一个个睁大眼睛,看这个貌不惊人却名声在外的年轻人怎么应对。
文宓这边没说话,卫岳先站了出来,说道:“牛夫人有所不知,方才小言贤弟路过花园,被阿姊琵琶声吸引,一时忘记脚下,这才失礼唐突。阿姊未受惊吓,并未责怪贤弟。”
牛高氏冷哼一声:“这浪荡子也懂音律?如果真是如此,不妨弹奏一曲给我们听,来证明他的清白。”
这话说的太过分,方才文宓承认不会弹奏琵琶的事情,花厅这边已经知道。牛高氏这是成心要给文宓难堪,连卫岳给的台阶都不愿下。
文宓依然不露声色,卫岳在一旁说道:“小言贤弟只通音律,不会弹琵琶。”
卫岳早看出牛高氏居心不良,说话自然也不客气,方才没称呼辈分,直呼牛夫人来表达不满,而且明白告诉她,文宓是我的兄弟,你在卫家给我兄弟难看,便是给我难看。
牛高氏好容易抓到机会,那能就此放过,说道:“都说他文宓通晓音律,看来外面的传言有假,莫不是连笛子也不会吹吧,今日老夫人高寿,何不吹奏一曲,为老夫人贺寿。”
牛高氏步步相逼,张环也看不下去,说道:“老夫人,小言贤弟这几日为老夫人制作手杖,不慎伤到手指,不能使用乐器,还请老夫人见谅。”
说完,他抓起文宓左手给老夫人看。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
那手杖做工工精良,一看便是出自大匠之手,在座的有不少人怀疑文宓是借用他人之名,牛高氏正准备拿这说事的。
现在却都清清楚楚看到文宓左手上的刀痕清晰看见。拇指,食指,中指上面都带着伤。如今证据确凿,谁再说苦肉计或者说成因旁事所伤便是**裸的没脸了。
老夫人只看一眼,眼睛便湿润了,人上了年纪,难免感性一些,这手杖实实在在是孩子的心意,也是这孩子和自家孙儿的情谊,看着这沉稳内敛的孩子,说道:“难得你一片孝心,老婆子对你们兄弟的情谊深感欣慰,只是以后莫要再这样,这几日你定要小心将养,那边府上缺少什么,你只管开口。”
这都是小伤,晋国没有灯火照明,文宓在月光下雕刻时走了神,不小心划伤了手。
文宓低下头,躬身一礼,说道:“多谢老夫人,晚辈学艺不精,这些小伤不碍事的,劳动老夫人担心了。”
话说到这里,这事便过去了。什么弹琵琶吹笛已经不重要,谁家子弟会为别家老人悉心准备寿礼,自家子侄中都难免有随便花些钱敷衍的。有这份情谊在,卫家不会在小节上苛责文宓,即便失礼唐突家中小娘子,也不会再有人见怪。
三人再拜老夫人,告辞出花厅。
文宓感觉仍有一道仇恨的眼神注视自己,侧头去看那牛高氏,牛高氏见他还敢直视,喝道:“尔看我作甚,论起辈分,我还是尔的。。。”
话说一半,牛高氏便说不下去,她发现文宓的眼睛里射出一道杀意,目光像一把刀直刺她心中,牛高氏大惊失色,惊恐不定,不敢再说下去。
文宓刚才一直没搭话,他知道只要一接口,便会给她以辈分压人的机会,那样无论如何文宓也要跪拜,这一来,文家的脸面便要彻底丢尽。
如果不跪,无礼、不敬、不孝的帽子便会被扣得结结实实。
临出门,文宓看她要说出来,不禁怒目而视,眼露杀机。
他前世,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杀人机器,上过战场见过血的,有几十个脑壳在他眼前碎裂过,亲手扭断过好几个脖子。
牛高氏与他这冷血杀手对视,怎能占上风。
牛高氏开口时,花厅中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滞,很多知道两家关系的人都在盼着最后的好戏上演,老夫人担心牛高氏出言不逊,正准备喝止。
所有人在一瞬间都感觉到一股寒意,似乎亲眼见到有人在花厅挥刀杀人一般。那牛高氏盛气凌人的话只说出半句,便没了下文。
这时,才有人想起来,在文宓的传说里,除了茶艺与音律以外,还有三箭破万敌,阵斩匪首的功绩,这不是一个懦弱无能,任人欺凌的娃娃。
文宓一眼堵住牛高氏的嘴,也不再多留,向老夫人告辞以后,三人慢慢退出花厅。
三人才出花厅没两步,又遇到卫府里几个小娘子,正是刚才凉亭中的那几位。看她们神色,刚才一定在外面偷听。
文宓定下神来,再次致歉。
别的都没说话,老三卫婷抢先开口:“世兄明明精通音律,为何方才要骗我们。”
卫岳嗔怪道:“三妹勿闹,小言贤弟确实没弹过琵琶,怎会骗你,莫要再闹。”
卫婷不听她的,拿手臂摇着二姊的手臂,说道:“阿姊把琵琶给他,他既然听过,一定会弹的。”
大姊卫淑在一旁劝道:“阿妹不要闹,莫要忘记,文家郎君手上有伤。”
卫婷把手松开,看着文宓说道:“我知道世兄一定会的,方才我看到阿兄若不说话,世兄便要答应下来。那人仗着身份,便想随意羞辱你,你怎能如此忍气吞声。”
………………………………
第七十章 再立牌坊
文宓不禁一愣,这卫婷好敏锐的观察力,方才自己只是心念一动,她便远远看出自己意图来。
文宓想了想,正色说道:“世上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如何处之?”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文宓轻声说:“只好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众人似有所悟,卫玉更是眼眸一亮,看向文宓的目光中加了一丝深沉。
文宓显摆完,用大白话说道:“平常心,平常心,随他去吧。”
众人闻言齐声轻笑。
卫婷笑罢说道:“如此说来,世兄真的会弹?”
文宓轻笑着点点头,说道:“以前听人演奏过类似的乐器,只是没有弹过。”
卫婷将二姊抱着的琵琶抢过来,塞到文宓手里,让他试试。
这是卫玉自己深爱的琵琶,头一次被别人使用。卫玉想抢过来,只是见文宓已经接过去,只好作罢。
文宓接在手中,只觉得一阵清香扑鼻,入手便有熟悉的感觉出来,往旁边退两步,坐在一块假山石上,右腿轻巧搭在左腿上,落好琴身,左手扶住琴柱,不会用拨片,只好用手指,拇指食轻轻试几个音,慢慢找感觉。
阮咸非琴不是筝,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佩玉铮铮。
这在后世被称为阮咸的琵琶,与吉他区别不大,声音纯厚圆润,文宓一下子找到弹奏吉他的感觉,摸索几个音之后,试着将很喜欢的曲子《great moing》弹奏一下,琴弦不对,音高音色都有瑕疵。试了两遍,终于成曲,优美的旋律瞬时打动众人。文宓没敢多弹,把前面的小节多弹几遍,便弹熟练。
清新静谧的旋律的打破沉寂,吹走不快,给这喜庆的花园增加一份欢快、祥和的气息。
琴声飘进花厅,卫夫人听后笑道:“玉儿这孩子真是有雅兴,大贺还未开始,便在外面给阿母祝寿呢。”
老夫人听半晌,没有吭声,吩咐贴身侍女出去看看。
侍女很快回来回报说:“不是二娘子在弹,是那文家小郎君正在弹奏,三郎君,张家小郎君和府中几位小娘子都在听呢。”
卫夫人这才点点头,说道:“还是阿母的耳朵灵,儿媳真没想到文宓那孩子技艺也有这么好,当真是名师出高徒,对音律精通的很。”
卫老夫人笑道:“岳儿运气好,遇到个这么有本事有情义的义兄弟,你平时不要管束太严。我看岳儿从青州回来,以前的毛病改掉不少,不再那么轻佻浮躁。”
卫夫人笑着点头,忽然呀的一声说道:“方才文宓走得急,老夫人的璎珞好像忘记给了。”
老夫人摇头笑道:“无妨,明日让岳儿给他送去便是。”
拜寿继续,宾客走动间便将花厅中发生的事情传播开来。
贵族圈的闲言碎语流传的速度,比娱乐圈八卦的传播速度更快。
今日,那个传说中精通音律的文宓,来给卫老夫人拜寿,献上亲手制作的精致拐杖作为贺礼。手指上的伤痕,被作为张卫文三兄弟情谊的见证,广为流传,颇受好评。
那文宓一如传言中那样,低调内敛,面对贵妇人的羞辱,不急不怒,面不改色,淡淡一眼便打掉贵妇的嚣张气焰。张卫文三兄弟舌战恶妇的段子就此流传出来。
据说文宓在花厅外的还说了两句话,极具高人子弟的涵养,折服了文家诸位小娘子。
文宓以伤手弹琵琶,奏出美妙乐曲,因此手上伤口迸裂。此事被好事者解读为两个版本。
最喜闻乐见的,是文宓在花园中对卫府小娘子一见倾情,借琵琶表达凤求凰之意,来时在花园回廊上撞破鼻子便是佐证,只是没人知道他看上的是卫家哪位小娘子。
另一个版本流传的是,名士高徒文宓,用一只伤手弹琵琶回击刁蛮贵妇的质疑。
所有的当事人都对此事都保持沉默,任由两个传言在宾客间散播。
文俶带着王萱来拜寿时,只是来的晚一些,没有看到文宓,反而听到数不尽的称赞。
一向少人问津的王萱,是第一次收到豪门大族的邀请,以前都是文俶单独赴宴。
这次,她不仅被卫老夫人留在花厅,还得了一个座位。随之而来的便是平日里瞧不上她的那些贵妇的赞誉,当然还有对四样点心的好奇。
卫老夫人将绿豆糕,高粱饴,麦芽糖一一尝过以后,便分给花厅的贵妇人品尝。妇人们将点心吃得一点不剩,纷纷感叹如此美味,初次品尝,甚是可口。
怎奈狼多肉少,吃得很不尽兴。贵妇之间互相打听才知道,这些点心只有广安公府才有。之前有在广安公府尝过的人自然是卖力宣讲,只是花厅中大部分妇人跟长公主说不上话,这才纷纷向王萱打听。
王萱也只知道文宓是在文府里的做这些吃食,每天都会往侯府这里送一些新鲜的点心,这是文宓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
她心里明白的很,知道了糕点份子是自家的,便从不去过问这些,也没吩咐自家厨子去学。文宓送来,她便安心享用。文宓不送,她也不去要。经御赐文府一事,她也没心情拿这些去讨好谁,够她两口子吃的足够。
御赐文府一事导致武安侯一家被贬斥,她因此受到娘家人很多责难。可明明是王林惹的祸,王家的人却对文家横加指责,即使文宓托关系为王家减轻处罚,也没让王家人领情。
这让王萱非常难过,她是妾生的女儿,在王家本就没地位,嫁得又是文俶,因此更不受娘家人待见,被那边的人明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