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缘如梦-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让王萱非常难过,她是妾生的女儿,在王家本就没地位,嫁得又是文俶,因此更不受娘家人待见,被那边的人明里暗里的挖苦讥讽是常有的事情,当初只为给文旻找个靠山才一再忍气吞声。
现在不一样了,文宓回来后,对她虽然依旧有些生分,却恭孝有加,对文旻也是百般疼爱,自家孩儿有了依靠,便没必要再去娘家低眉顺眼求人。
听到这么多贵妇小意地陪话,打听这些点心。王萱坐在座位上很是受用,虽然应付的辛苦,却知道这是文家自己挣来的脸面,有子如此,怎不让人心情舒畅。
………………………………
第七十一章 裴浚拦架
文宓不知道这些,他弹曲弹的太忘情,手指上伤口裂开,直到一曲终了,方才发觉。手指疼痛事小,血迹玷污卫玉心爱的琵琶,这让文宓很过意不去,好在卫玉小娘子性子和善,没有当面计较这小事。
在卫岳的小院内包好手指,文宓便被文俶招到了前厅。
卫府可谓宾客盈门,热闹非凡。连甄德都带着司马虹还有小甄喜来到卫府,这两口子以前不参加这应酬的,这次是因为卫瓘在青州星夜带兵解围的事,虽然卫瓘没帮上忙,这份人情还是要记下的。
前厅内,大多是京都数得着的权贵,寿宴向来是难得的社交机会,都在寒暄问候,文俶也带着文宓一一问候相熟的几家。
文宓见到了张环的父亲张宁,跪拜问安,顺便请教上门拜府的日子。
张宁知道他哥俩的关系,笑着跟文俶夸赞文宓武艺。
旁边一位年轻人是高平郡公陈骞的孙子陈植,陈植的曾祖陈矫跟文宓的曾祖的文稷有过命的交情,两家是世交。在寿春时,便是陈骞力劝司马昭留下文俶弟兄的性命,封侯拜将,让他们去瓦解寿春守军的斗志。
这是救命之恩,文宓知道这事,对陈植客气一些。
陈植却没有张宁对文宓的热情,客套几句,便借口走到一边。
文宓并不在意,文家自个不受皇帝待见,就不要怪别人生分。
陈植的表现还不错,至少面上功夫做的足,有几位受文宓拜礼时,脸上带有掩饰不住的敷衍之色。
文宓懒得与他们争竞,自顾自跟张环聊天。他俩没心没肺说笑,别人却看着不顺眼。
牛展与曹臣也在前厅,他俩都跟文宓有旧怨,尤其是牛展,听说自家弟妹出了丑,便拉着曹臣一起来找文宓,即便看到甄德也不害怕,今日定要羞辱文家父子,以雪心头之恨。
文宓早注意到他俩,知道躲不过,咬着牙怒目而视,准备随时开打。
斗嘴?笑话,一个人怎能说得过俩,还是俩爱耍嘴皮的御史,老虎指才是舌战利器。
如果他们敢撕破脸,那他不介意撕得更烂,反正已经做不成朋友了,那就痛痛快快做敌人。
牛展走到文宓身前,还没来得及开口,便听到有人喊了一声“文宓学弟”。
几个人一起转头,只见裴浚正迈步走来。
裴浚是代表裴秀来的,他正跟王济寒暄,眼见曹臣与牛展向文宓走去,而文宓又是一副要吃人的样子,立刻出声喊住。
裴浚直接走到三人中间,没看曹臣与牛展,伸手请文宓后退一步,他在文俶面前站定行礼:“晚辈裴浚,拜见世叔。”
一语惊呆所有人,连文俶也跟着吃了一惊,好半晌才连道免礼。
裴浚并没解释,又拜见甄德和张宁,然后笑看着文宓。
文宓懂得这意思,裴浚是方正守礼之人,定是等他见礼,但愿这老兄没有裴秀爱教训人的爱好。
可惜啊,学长出场早了,好歹等他动手后再来啊,那才是扮猪吃老虎呢。他心里这么想着,极不情愿地整衣衫行礼:“小弟见过学长。”
除了文俶与甄德,别人都看傻眼了,先前没反应过来的,这次都停了下来,俱都没想到裴浚与文家的关系如此亲密,只有张环小声在张宁耳边解释。
裴浚身后的王济看看文宓,再看看裴浚,忍不住问道:“元才(裴浚表字元才),这位是?”
裴浚知道他要问什么,笑着答道:“武子兄(王济表字武子),且容小弟来引见。这位是城父候长子文宓文小言,是《沧海一声笑》作者无用山人老先生高足。不瞒武子兄,无用山人老先生乃是家君表兄,是小弟表舅,这文宓贤弟便是小弟的傅弟。”
裴浚说完转头对文宓说:“学弟,这一位是京陵侯、征虏将军、豫州王刺史之子,太原王氏翘楚,王济王武子。”
文宓听他说太原王氏翘楚,立刻明白过来,这位跟王萱、王林是本家:“不才文宓,见过武子兄。”
王济早知道这个文宓,害得族中旁系王鹏一家被罢官夺爵的正是他。这几日王鹏没少来府里说请,意欲报复文家,连他老子都惊动了。幸好家中没有出手,原来裴家和文家真有交情,难怪裴秀说是文宓帮忙说的情,看来是真的。
跟裴家比,王鹏算得什么。王济笑着回礼:“幸会幸会,无用山人老先生高足果是仪表不凡,日后若有闲暇,为兄定要听贤弟演奏那《沧海一声笑》。”
王济接了话,裴浚便顺势带他见过文俶,王济通透得很,自不会薄了他的颜面,没叙官秩爵位,没依裴浚文宓的备份,单从王萱那边论亲。
这边熟络起来,连先前走开的陈植也走过来让文宓引见他与裴浚。
交际圈嘛,就是这个样子。
牛展跟曹臣看到这一幕,悄悄退到一边,任他俩再如何痛恨文宓,也不敢当面触裴家的霉头,没见太原王氏的王济都开始跟文宓称兄道弟了。
这边事方罢,从门外走进一个侍女。
那侍女找寻片刻,径直来到文宓面前:“拜见文家郎君,长公主劳烦小郎君进花厅为卫老夫人表演茶艺。”
什么表演茶艺,不就是沏茶倒水?文宓有点懵,怎么到哪儿都是这命,一会儿不会还要亲自下厨吧?
甄德笑着在文俶耳边说了一句,文俶拍拍文宓的肩膀:“还不速去。”
裴浚也在一旁起哄:“莫要再生事。”
我勒个去,你这么快知道我在花厅跟人吵架的事了?文宓很担心裴浚回去找裴秀告状,再看身边人的脸色,都笑嘻嘻的,这是组团幸灾乐祸么?
想归想,文宓还是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跟侍女离开。
很多人看着文宓悠闲的步伐都在感叹,这年轻人跟长公主关系不简单啊,很多青年才俊想请长公主劳烦都没机会。
再进花厅,文宓没闹事,有长公主镇场子,牛高氏没再跳出来。
长公主给搭台,文宓自然珍惜机会,亲自跑回府取来花茶,当众表演茶艺。泡出菊花茶、金莲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四种,请卫老夫人、长公主、卫夫人、王萱品尝。
花厅中茶香四溢,将浓重的脂粉香盖过,四种花在琉璃杯中栩栩如生,沉稳内敛、举止得体的文宓在泡茶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自矜,干练优雅,从容不迫被贵妇人们广为称赞。
………………………………
第七十二章 裴秀出手
京都,北宫,御花园,凌云台
卫府寿宴开席时,这里开了一席御宴。出席御宴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司马炎,一个是裴秀。
裴秀之前请了两天病假,司马炎甚是挂念。恰巧今日政务不多,便把裴秀留下用一席御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司马炎挥手屏退歌舞。
裴秀知道,谈正事的时候到了,他不认为皇帝不知道他跟文宓的事情,只是在等他开口。今日他特意在太极殿多磨叽几句,皇帝很有默契地留他用宴,这便是给他说话机会。
裴秀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老臣有件家事要向陛下禀报。”
“哦,季彦有何事,但讲无妨。”司马炎放下酒盏,笑着接下这话。
裴秀正襟危坐,慢慢说道:“陛下也知道,老臣生母一族中,家娘舅下有位表兄,在外云游多年,杳无音讯,老臣一直苦苦找寻。托陛下洪福,近日终于得了消息,家表兄已然仙逝一年,仅留下一个弟子传承衣钵。”
司马炎出言安慰:“季彦节哀,生老病死皆乃常事,能有弟子传承衣钵也是一件幸事,季彦莫要忧思伤身。”
“谢陛下。”裴秀道个谢,没再卖关子:“说起来也是巧合,先表兄的弟子正好住在老臣府邸之侧那座御赐文府中,不是旁人,正是城父候长子,文宓。这也是幸赖陛下洪福,老臣再谢陛下。”
司马炎早知道这些,他也知道裴秀知道他知道,君臣之间,有些必要的戏还是要演:“季彦免礼。如此说来,京都传言是真。嗯,文宓经尊先兄教辅,已小有才名。他能回到季彦身边,当可抚慰尊先兄逝去之痛。”
裴秀点头称是,再谢过皇帝,演完戏,该入正题了:“陛下说的是。老臣自幼幸得娘舅一家抚养,先表兄更是亲身为老臣开蒙。可惜,老臣娘舅宋氏一族血脉断绝,多年以来,老臣有意续上宋氏香火,怎奈何老臣家中人丁单薄,始终不能如愿。幸得陛下隆恩,老臣寻到这文宓。先表兄在世时,曾有意让这文宓承继香火,老臣也有此意。只是一时犹豫,不知是现在让这文宓过继,还是日后过继文宓一子嗣给宋氏。”
裴秀说道这里,顿了一顿,看皇帝反应。
司马炎早知道宋氏之事,听到这话微微一惊,原来裴秀照顾文宓是为了这个,难怪……
裴秀见皇帝不接话,也没露出厌恶之色,接着往下说:“老臣拿不定注意,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老臣与这文宓也是初识,这几日查其过往。有忧有喜。忧的是其性情桀骜,喜的是他经先表兄教导,已然浪子回头。不过,老臣终究不放心,准备多观察些时日,再依着教导劣子元才的法子,教导文宓,使其痛改前非。”
裴秀了解司马炎,有话就直说,拐弯多了反而会让皇帝生疑,而且只说他对文宓才学性情上的担忧,不能说皇帝跟文家的关系。
司马炎听得明白,点点头说道:“季彦说的是,只是这文宓可比不得元才,教导起来并非易事,季彦免不得费心。”
裴秀听司马炎松口,答声是接过话头:“确实不是易事。陛下不知,他虽多有才名,然则在学问一道,实是丢尽先表兄颜面。那一日,在彦孙府上,老臣看到了那一首《旗正飘飘》的拓帖,那首歌虽写得激昂,写出了气势,写出了忠君报国之心,那字写得也极好,用一把钥匙在女墙上写得快意流畅,隐隐有元常先生遗风。只可惜,写错了许多字,实在是丢人的很。”
明贬暗褒,司马炎能琢磨出味道来,顺连带想到了那首歌。
裴秀自然而然接着说淳于之战,这是文宓在皇帝面前最露脸的表现,当然,这是因为他不知道文宓跟甄德私下的生意事:“还好,此子才学差些,性情尚且顽劣些,好在心性还是好的。在青州,他以身犯险,从劫匪手中救出商贾之女。在淳于,更是以身犯险,冒死向彦孙示警。单是这份义勇之心,便值得教导,老臣准备多加督促。幸赖陛下允他去太学的学习,老臣定会严加管教,提高其才学,教导其忠君报国,不负陛下期望。”
裴秀说完,静待司马炎说话。
司马炎由文宓想到了文俶,这些日子他一直关注文家动态。老龙腿子贾充献出一招妙计,只用一座文府,便让文家与许多曹魏旧臣之间势如水火。
据说私下已经闹僵,现在只待他们闹起来,便可是顺势收拾其中一方,或者干脆一网打尽。
这些天文宓的表现让他很吃惊,小小年纪却有无数心思,到京都没几天就整出几样生意来。旺德福在挣钱,糕点铺子在筹备,据说文宓又去了白云岭制菊花茶,这花茶制好便能证明他那制茶之法也不是虚言。
先前甄德两口子在夸,这几日连皇后都开始夸,据说是文宓听说皇后爱菊花茶,便献出他几乎全部珍藏。司马炎现在对文宓倒是有些兴趣了,很期待他还能带来什么惊喜。
至于收拾文家,似乎不太着急,文家父子都在京都,想动手随时可以。不过,现在似乎有点点不忍下手。
还有文俶,秦凉平乱不利,他手下没有良将,为接替战死的胡烈,甚至不得不把牵弘从东南江淮之地抽到西北秦凉。若是能收了文俶,收了文家父子的心,利大于弊。
更何况现在还有裴秀,抛开所有利益,这可是这老臣子第一次提私人要求,不能薄他的颜面。由裴秀出面,应该更容易让文家父子归心。
司马炎权衡利弊,觉得送裴秀个顺水人情不错,点点头说道:“既然季彦有心,那便先让文宓去太学读书。季彦离他近,多加管束,悉心教导,定要使其成为可用之才。到时,这文宓不光能承继宋氏香火,还能重新使宋氏扬名,这才不负无用老先生与季彦的一番苦心。”
裴秀听到这里,知道皇帝已经答允下来,再拜谢司马炎,举杯为司马炎祝。
文宓对这事关他命运的谈话毫不知情,他正不自主地在卫老夫人的寿宴上大抢卫家子弟的风头,顺便揍白眉大侠一顿。
他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揍叫徐良的,揍得格外卖力。
………………………………
第七十三章 徐张卫文
没错,是白眉大侠,虽然不驼背,没白眉毛,也没有大环刀,确确实实叫徐良。
徐良,字伯涛,年方弱冠,是曹魏五子良将徐晃的玄孙,现在正跟随其父平陵侯、宣威将军徐斌,在荆州都督羊祜帐下效力,任荆襄军骁骑校尉。
徐家和卫家是世交,徐良的姑母嫁给卫岳的叔父卫晃。而徐良与卫瓘的长女卫淑自幼便有婚约,这是亲上加亲。
徐良此次回京系有公干,昨夜才到的京都,今日顾不得劳累便早早来卫府拜寿。
徐良自幼便与卫岳、张环交好,拜完寿便找他二人叙旧。
今日,卫家宾客多,按惯例需要分席用宴,卫岳独住的小院里便单独设了一席,招待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
徐良知道这规矩,他耐不得跟长辈同席,便径直找到这边来。他还没进院,便看到卫岳与其堂兄卫坤推着牛宬出门,牛宬面带不忿之色,在卫坤劝抚下心有不甘地离开。
卫岳送走了牛宬,转头看到徐良来了,连忙笑着见礼:“哈哈哈哈,顺安兄(徐良字顺安),经年未见,想煞小弟了,兄长是何时回的京都?”
“昨夜方才入京。”徐良笑着拱手回礼:“为兄奉命代家君为老夫人贺寿。”
“哈哈哈哈,有劳有劳。”卫岳看他腰上系着一条璎珞,便知道他去拜过寿了,笑着请他入小院:“小弟不知兄长回京,今日略忙,未能亲迎兄长,还请见谅。”
“略忙?哪来的虚话,我不是不认得路,还用你引领?”徐良进了一步又停下,回头问:“方才看贤弟出门,为得何事?”
嗨,卫岳见他问起,便把文宓与牛夫人在花厅的冲突说了出来,这牛宬听说此事,来替婶母寻文宓的晦气,恰巧文宓去花厅表演茶艺,他没有寻到,正自愤愤不平,方才险些再跟张环起口角。
文宓?徐良先前听卫家长辈提了一句,拜见张宁时顺便见了文俶,听他们说起文宓,正自好奇,他还没追问,便见张环从院里出来。
张环与徐晃两家也是至交,张环的姑母嫁给了徐良的叔父,两人是早年旧识,互相见个礼,徐良祝贺张环升职,张环夸一夸徐良的军功。三人寒暄着入院。
宴席未开,跟卫岳亲近的朋友大都由父辈带着在前厅涨姿势,走门子,这院子里只有他三个。
徐良便开门见山打听文宓,卫岳乐得给他俩引见,复又吹捧起文宓的虚名,张环则是投其所好,专夸文宓武功了得。
徐良是个好武的,听得心痒,便有了日后切磋的想法。
张环听到这话,心里偷乐,他没少在拳脚上吃文宓跟徐良的苦头,如今两虎相争,自然乐得看热闹,单说文宓拳脚功夫精妙。
卫岳看热闹不嫌事大,在一旁编排文宓蔑视勋贵子弟,自认拳脚第一。
张环在一边再出馊主意,说这文宓一向惫懒,从不愿出真功夫比试。如若看他身手,便只能偷袭。
徐良没想到这哥俩俩双双变坏,便准备给文宓的伏击。
于是,文宓来到卫岳小院时,便有这一个四方脸的壮实小伙子一句话不说,上来就动手。
文宓心说,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卫家当然不会有刺客,这一定是哪个欠揍的小子来找茬,说不得是曹臣跟牛展派来的坏人,既然如此打过再说。
两人便拆招换式在小院里打了起来,看得屋里的张环、卫岳偷笑不止。
徐良出自武勋世家,家传绝技都在一柄宣花斧上,练得是军阵功夫,弓马枪棒都好,只是拳脚稍差些。
文宓根本不会枪棒,最擅长近身格斗,三两招便占得上风,毫不客气地冲徐良肉厚的地方打两拳,踹三脚。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徐良挨揍之后,脑子一转,就知道是卫岳、张环使坏,也不再和文宓纠缠,冲进屋子去,把在房内偷笑的两个使坏小子暴打一顿。
文宓听到屋里的动静,明白是被这哥俩算计了,碍于年龄小不好动手打兄长,便拜托徐良帮忙多打几下。
徐良出过气,这才正式报名与文宓认识,虽说刚才被打一顿,徐良却一点怨言都没有,习武之人技不如人,还主动去挑衅,活该被收拾。
文宓听到徐良的大名,险些惊掉下巴,这名字自然是如雷贯耳,久仰的很,绕着他转两圈,很好奇他的眉毛为何不是白的,没有大片牙,也不是水蛇腰,那把金丝大环刀在哪里?很想见识下紧背低头花装弩的厉害,不知道是不是要把他打趴下才能看到。想到自己把白眉大侠臭揍一顿,文宓打心底里便觉得很美。
据说,两个陌生的女人会在聊完包包鞋子化妆品后,立刻能变成闺中蜜友。
这种微妙的感情在男人中一样存在。
文宓和张环是一起上过战场的,虽然只有一战,两个沙场菜鸟却在互相安慰中,重拾童年友谊。一起伏击别人,一起被别人伏击,患难之交的感觉让两人从旧日相识立刻成为生死弟兄。
至于文宓和卫岳之间,完全是臭味相投。两人重逢的第一天,先是**未遂,而后大醉一场,讨论了一晚上处子与非处子的区别,便互相引为知己。后来,再经过的音乐书法上相互交流渲染,感情开始好的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文宓和徐良又来了这种感觉,和张环一起,三个人从枪棒拳脚开始,到习武之人如何提升速度与力量,再讲到快速出手,一招毙敌的不同招式。
文宓很不要脸地摸出老虎指和手里刀,给他们讲拳脚中的杀机。
徐良把老虎指戴在手上,心有余悸地摸摸下巴,庆幸文宓方才沉得住气没用这玩意,完事朝张环背上试了一拳。
张环惨叫着躲到一边,把手里刀拿在手里,冲徐良展示指缝间的刀片。
被晾在一旁的卫岳插不上话,懒得与这些粗人一般见识,愤愤然出门去招待客人。
徐良是骁骑校尉,是军中战将,掌管着五百军士,他和张环同是军中低级武官,都要冲锋在前,正是战死率最高的职位。
不同的是张环是护军都尉,在宿卫军虎贲卫的效力,负责保护皇帝,或者奉诏保护皇室重要成员以及重要官员。
如果说张环的的角色相当于赵云赵子龙。那徐良则是张飞这样负责上阵杀敌的,是等主将一声令下,跟在领头的都尉后面,带着自己麾下军士冲锋陷阵,相当于连排干部,亲冒矢石,战损率极高。
张环主要负责防卫,协调布防,防御为主,追剿为辅,不需要上阵冲锋。
相比于张环,徐良对武艺的要求更高,相对于擅长潜伏暗杀,单兵作战的文宓,徐良在行军布阵上更胜一筹。
三个菜鸟在不同领域里各有所长,正好可以互补,切磋交流时取长补短。话逢知己,聊得十分投机,背着卫岳约个日子准备去康乐坊逛逛。
………………………………
第七十四章 安平郡王
徐良和张环还有公务,三人早早入席用了饭,便在卫府依依惜别。徐良去太尉府递送公文,张环去皇宫上班,文宓无所事事只能回府。
还没到文府门前,文宓便被惊得险些摔下马来。只见府门两侧排满仪仗,青盖辎车停在影壁前,百余名虎贲甲士分列两旁,披坚持锐,虎视眈眈。
莫不是又有来寻仇的?还是来抄家的?太快了吧,我刚回来一趟还没事呢……文宓今日被欺负得产生了被迫害妄想。
这不怪他,虎贲卫只认皇帝和保护对象,远远便拦住文宓这闲杂人等,不许他接近府门。如果不是李达一直在门口迎候,他险些连家门都进不去。
文宓问过李达才知道,裴秀在府里,一起来的是安平王司马孚。
文宓听了,险些惊掉下巴。卫岳科普过这位老人家,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