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影云波-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如果走多了的话,那么这个就严重的多了,这个属于是无故上前行动,有意刺王杀驾,这个也不用皇帝开口,直接就推出去斩首。

    所以这两件事,礼部的大人们是千叮咛万嘱咐,他们听的自然也是十分的仔细,因为这些细节如果错一个,那都是杀头的大罪。

    楼云自然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他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如果他只是个普通人话,他倒是不怕,自己死了也就死了。但是现在不同,他有家人,甚至有了妻子。

    如果自己死了的话,那么她们该怎么办?以后谁来照顾他们?

    对此现在已经许多人的额头上生出了汗珠,现在不再是兴奋,而是害怕。

    考状元有的时候不单单靠的是文采,也是心理素质。

    有些考生的心理素质就不强,被这些规矩吓傻了,结果试卷上一道题都不会做了。

    只想着这些事情了,到最后名落孙山。

    楼云的心里虽然因为自己之前被作弊的事情有些心虚,但是去也不怕什么。

    男子汉立于天地间当无所畏惧,这个是林洛瑶对他说的。

    而且在楼云离家前,林洛瑶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楼云精神点,机灵点。

    而且还作势“威胁”道,如果楼云死了的话,那么她就带着南宫璃改嫁,把秋雨铃嫁给朱允常。到最后没人给他收尸,上坟。

    (本章完)
………………………………

第1105章 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楼云望了望四周看管自己的四个锦衣卫,这四人是两男两女,分别站在他的四周。

    这次的考场中有这种待遇的只有他而已,其他的人都没有,这一次参加科举的江湖人很少,换个说法,如果江湖人想做官的话,可以参加武举,或者直接去举贤堂接受考核,然后任职。完全没有必要来参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

    不过科举的含金量是最高的,进士极递的话,那么如果要任职的话,至少也是州府的实缺。

    不过科举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由于四个锦衣卫在身旁,楼云也成了最招摇的了。

    现在在座的举子们都不再是唏嘘嘲笑,有的甚至害怕起楼云来。

    他们大多数并不知道这里的规矩,从来没见过考试还有“护卫”的,而且还是锦衣卫在旁。

    他们不知道这是看管楼云的,只当做是在护卫他。

    现在他们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准备巴结楼云了,这样的待遇不是普通人可以有的。

    眼下皇上还未驾临,楼云也仰望着这座建筑史上的瑰宝,紫禁城中最为雄伟宫殿,他这辈子或许就只有这一次机会可以进皇宫,既然来到这里就不免要多看上几眼。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宫殿,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并成为三大殿。

    太和殿作为皇城的主殿之一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重要的日子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科举考试,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月、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从这里准备启程祭天。

    太和殿的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之上陈设有日晷、嘉量各一座,傍边还有憨态可掬的铜龟、栩栩如生的铜鹤各一对,十八座铜鼎屹立其上。立龟、鹤是为为长寿的象征。

    以次寓意来为皇帝祈福,佑祝我皇万年长生。

    日晷与嘉量,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约两丈四尺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大殿的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只不过现在是凛冬腊月,这种景色楼云他们这次没有看到的福气了。

    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龙之九子之一的鸱吻,在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便是太和殿上的装饰,镇瓦兽共有十只,这在自古以来的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

    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在其它的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其它殿上的镇瓦兽按级递减。而紫禁城正门的承天门上也只是九个而已。

    如果民间有谁胆敢仿制的话,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楼云来这里也算是一饱眼福了。

    紫禁城的雄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楼云去过的最大的庄园是孔雀山庄,最豪华额则是林家,最为壮丽的则是朱允常的雍王府,但是现在与紫禁城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可比性。

    不一会鼓乐声响起,皇上驾到。

    带着举子们进宫的礼部大人们对着众位考生们摆摆手,示意他们跪下。

    楼云也跟着按照三跪九叩的礼节跪倒。

    只不过他们这些人是有功名在身的,是不必那么繁琐的,这是皇帝对于读书人的尊重。

    皇帝走在大殿的石阶上。

    这一次他除了随行的仪仗外,还带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徐皇后,一个便是云妃。

    内侍太监们将皇帝的龙椅搬来,皇帝在此落座。

    云妃与徐皇后分左右,分别坐在了皇帝的两旁。

    皇上手扶龙椅,鼓足了中气,用他那庄严的声音高呼道:“众爱卿平身。”

    听到这一句后,考生们便根据之前预演的一样,齐声高呼道:“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罢便各自起身。

    楼云的身边围着四个锦衣卫,皇帝自然是一眼就望向了他。

    只不过楼云是不敢抬头的,因为抬头就要掉脑袋。

    这是规矩。

    皇帝也看不到他的正脸。

    皇帝对着身边的云妃问道:“爱妃,是那个孩子吗?”

    云妃远远地望了望楼云。

    她也不太确定,因为她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外甥。

    曹公公悄悄地对着皇上使了一个眼色,皇帝微微皱眉。

    在皇帝身旁的徐皇后则是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微笑着,云妃的年纪虽然已过四旬,但是她保养的非常好,样子看上去与二十五六岁的姑娘别无二致。

    而徐皇后则不同,她的样子衰老了很多,她也不是个很爱保养的女人。

    她的眼角已经出现了皱纹,她的两鬓也以花白。那样子就像是垂垂老矣的人。

    皇帝轻咳了一声,曹公公心领神会,便高声宣布道:“科举殿试正式开始,请诸位学子落座。”

    听到曹公公的声音后,众考生依次落座。

    今天有些冷,但是好在没有风。

    曹公公从身后的托盘中拿起了一个卷轴,三步并作两步腾身而起,曹公公一跃三丈,将这个卷轴挂到了桅杆上。

    卷轴顺着桅杆滑落打开。

    这便是今科的考题。

    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国士无双”。

    曹公公高声说道:“今科考题,国士无双,请诸位考生以国士无双为题,品评古今英豪。”说罢便吩咐小太监们抬上来一个大大的香炉,香炉当中燃起一根一丈高,碗口粗细的大香。

    曹公公继续说道:“以一炷香的时间为限,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本章完)
………………………………

第1106章 满意的答卷

    国士无双一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在其中写道:“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国士无双一词,原本是用来称颂淮阴侯韩信的,不过后世也将用它来称颂纵横寰宇的英雄豪杰。

    古往今来能称得上国士无双的英豪实属不少。

    云台二十八将,义薄云天关云长,隋唐二十四功臣,大宋的天波府杨家,南宋的岳武穆。都可以被成为国士无双之人。

    而这次的题也十分的开放,但也是由于太过的开放,让所有的考生都摸不着头脑了。

    他们不知道该写谁比较好。

    而楼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准备写的是岳飞。

    岳飞是民族的千古英雄,岳武穆的满江红更是脍炙人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诗词的大意是: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这一句一直在楼云的心里回荡,他在鬼谷的时候曾经读过武穆遗书,不过他读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残本而已。

    而武穆遗书的开篇便是这首诗。

    楼云虽然没什么主见,也没有什么大志向。但是忠君爱民之心还是有的。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自请去为灾民们筹粮。

    所以他决定了,这一次就以岳飞为题。

    楼云提笔,将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写了下来,字迹铿锵有力,虽不及王羲之的入木三分,却也净显英气。

    之后的便是岳飞的一些生平事迹,这个暂且不提。

    最后的结尾则是他自己写的一首诗。

    北地风雪盖沧桑,百万天兵向北方。

    长缨在手今胜昔,日月乾坤慨而慷。

    天子护国应门坐,不为前晋石敬瑭。

    龙脉不绝龙种起,人间正道是沧桑。

    到了最后的时辰后,太监将一份份的考卷收起,承给了皇上。

    皇帝也是一一看过。

    不过皇帝也不是一篇一篇的仔细看,首先看的就是字迹,字迹不工整的,直接就被他给扔掉了。

    正所谓见字如见人,如果连字都写不好,那样的人心也不静不堪大任。

    皇帝先是将那个字迹潦草的尽数拿掉,剩下的也就不多了。

    皇帝看了几篇,这些考生大多数都是歌颂今朝的名将,有歌颂常遇春的,有歌颂胡大海的,不过最多的还是歌颂徐达的。

    徐达是皇帝的老丈人,当今国母徐皇后的父亲。

    这些人自然是找准了机会拍马屁。

    而且就连当初蓝玉等人立下的功劳,都尽数加在了徐达的身上。

    皇帝对于这样的文章只不过是付之一笑。

    还有一些是歌颂武圣关羽的。

    关二爷义薄云天,忠君爱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名考生主要阐述的就是关云长的忠义无双。

    皇上看过后,很满意,皇帝要的就是忠君爱国之人。

    这份试卷被留了下来。

    还有一篇是歌颂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

    其中深刻的写了孔孟之道对于治国的精辟论述,皇上看过后也是连连点头。

    而最后看到了一张。

    这一张便是楼云的,楼云的字迹刚劲有力,他写的满江红很有气势。

    而岳飞的这首满江红也是皇上非常喜欢的一首诗。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是朱棣的夙愿,自宋末以来,汉人被蒙古人所欺近百年,若是元人善待宋民的话,他不会这么快就被推翻。

    蒙古人将汉民分为三六九等。

    就连新婚的姑娘要出嫁的话,第一夜也要送给蒙古的保长。

    有些汉人为了保证自己的血统,将第一胎生下的孩子残忍的杀死。

    元顺帝暴政,加上地方上的蒙古豪强破坏耕地变成草原,使得百姓忍饥挨饿,这才激起了元末汉人的大规模反抗。

    从此江山才落到了朱姓王朝的手中。

    而当年的朱棣,在当燕王的时候,他的职责便是镇守北方与北元对抗,这也是为什么建文帝,不敢对他强行撤藩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朱棣不敢轻易对朱允常撤藩的原因。

    因为他们都有重要的职责。

    而当年为燕王的朱棣,镇守长城的时候便将这首诗刻在了自己的宝剑上。

    长城是中华最重要的一道屏障。

    而楼云最后在自己的诗里也写到“不为前晋石敬瑭”一句。

    这边是写的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称帝的那段往事。

    在残唐五代时期,群雄割据自立,大唐被朱温的大梁所灭,而朱温的大梁最后被李存勖的后唐所亡。

    而最后的后唐则是被石敬瑭所亡。

    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兵力的条件便是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而这十六州中便有着华夏民族最为坚实的一道屏障便是长城。

    秦始皇的修筑的长城庇佑华夏上千年。而就因为石敬瑭的一己私欲使得中华民族数百年遭北方侵扰。

    大宋建国初期,与契丹相持几十年为的就是夺回燕云这道坚实的屏障。

    但大宋重文轻武,国力孱弱,始终未能如愿。

    而没能夺回长城屏障,这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金人灭亡后,长城又没有被重新夺回,从此汉室江山又落入蒙元之手。

    直到太祖朱元璋定鼎中原后,长城才逐渐被夺回。

    长城又再度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手中。

    对于这段历史,朱棣是痛心疾首,在他迁都北平后,便立下一句誓言。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为的就是激励后世的君王,不忘华夏被异族铁蹄践踏数百年的耻辱。

    对于楼云的这份答卷,就算云妃不给他求情,朱棣也要给他状元。

    不为其他就为岳武穆的丰功伟绩。

    (本章完)
………………………………

第1107章 放榜

    皇帝将楼云的这份试卷单独拿了出来,又用御笔钦点了两人为榜眼,探花。剩下的多名字迹工整者为进士。

    而能参加殿试的不过区区百人而已。榜示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考生们在考完试后,便都在午门外等候结果。

    楼云也不例外,出了午门后,便没有人看管他了。

    他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角落边上,与其他三五成群的“年兄”“年弟”们显的格格不入。

    不过他也不需要去跟这些人打交道,他这次入京参加考试只不过是为了南宫璃。

    为了让南宫璃的母亲接受自己,让南宫璃安稳的嫁给他。

    虽然他现在洞晓南宫璃的心意,但他不想让南宫璃难堪。

    母亲与妻子一起掉在河中先救谁,这个是送命题。

    但丈夫和父母的话,该听谁的,这对女孩来说也是送命的题。

    因为双方都是对自己最为重要的人,无论先选谁,都会伤了另一方的心。

    这正如同,南宫璃强忍着自己心中的委屈,原谅秋雨铃一样。因为她也不想让楼云难堪。

    爱情是相对的,南宫璃对楼云掏心肺腑,楼云自然也不能不闻不问。

    对于状元什么的,楼云没兴趣,只要这次能中进士就可以了。

    只要中了进士,那么自己未来的岳母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他就可以风风光光的让南宫璃嫁给自己了。

    这也是他此行前来的第一个目的,第二个则是等郭烨他们到来的才能办,那就是中州盟主传位的事情。

    楼云的权力欲并不强,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男人可以抵挡住美色的诱惑,金钱的诱惑,但却很少有人可以抵挡住权势地位的诱惑。

    如果人的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不为美色,那么他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楼云追求的只是安定的生活,身边的人不受伤害而已。

    如果做盟主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安定,那么做几年又何妨?

    远处走来一队人,为首的来到午门前,便下马步行。

    看到这个人楼云笑了,这个人他认识,这人是慕容政。

    慕容政是来进宫面圣的。

    楼云便上前打招呼,但是慕容政看都没有看他一眼,走到他身边冷哼了一声。

    这个不怪慕容政,慕容政对于楼云买卖功名,行贿考官的事情,十分的气愤。

    而且他也调查过,就连进门的时候,他的名帖中还有几百两银子的银票。

    虽然慕容政注重循吏,反对清流,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容忍贪污腐败这种破坏公平秩序的事情。

    而且这次恩科是为了弥补各职务的空缺所开的,而这次楼云作弊会影响到所有人的成绩。

    这次恩科将毫无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没想到楼云是这样的伪君子,他本来以为他是个很正派的人,自己的师妹嫁给他也算是碧玉良人。

    能与他齐名也算是实至名归。

    但没想到楼云会干这种事,这让他就很气愤了,自己和一个弄虚作假的人齐名,这对他来说是极大的侮辱。

    以前他还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现在看来当初慕容献没有和楼云订婚这是件好事,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妹妹嫁给一个只会投机取巧,作弊行贿的伪君子。

    慕容政冷哼了一声,便径直入宫了,慕容政有爵位,而且在朝中又有官位,进入皇城是不受限制的。

    不过没有限制,也不代表他就可以随意走动,外臣可以去的地方只有朝房,如果有要事面君的话,需要先到朝房候旨,然后由奏事处太监前往禀报,如果皇上准予召见的话,那么就随奏事处太监前往御书房面君。

    这个时候周围传开了取笑声。

    “呵呵,都说秋庄主与慕容政是齐名的英雄,现在看来人家慕容公子根本对他不屑一顾,看来只不过是他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而已。”

    “就是,什么鬼谷传人,不过是欺世盗名之人而已。”

    面对这些人的窃窃私语的嘲笑,楼云并没有在意。

    他只是有些奇怪慕容政对自己的态度,为什么突然间变了这么多。就算不是和颜悦色的交谈,但至少也要打声招呼吧。

    但现在不但招呼不打,就连正眼都不看他。

    那一声轻哼中,充满了鄙视。

    楼云觉的很奇怪,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得罪他啊。

    难不成是因为自己要接任中州盟主的事情被他知道了?

    但自己并未与他为敌,他为什么要仇视自己呢?

    楼云带着这些疑虑,静静地等在那里。

    大约一个时辰后,皇差手捧皇榜来到了午门外。

    按照每年的习俗,殿试放榜至少要等上一段时间,但是这并不是平常的科举考试,这次是恩科,速度自然比往常要快上一些。

    皇差将皇榜张贴在了告示牌上。之后便站在午门口望着众人。

    皇差一抖自己的拂尘,尖声尖气的说道:“这次就是殿试的名次,咱家现在这里恭喜高中的学子们了,希望你们不忘君恩,三日后的琼林御宴上,还望各位能开怀畅饮。”说罢便转身回宫了。

    所有的考生都聚集在了皇榜前,为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名字。

    这榜文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这次中进士的大约有四十余人,而参加这次殿试的共有一百三十余人,平均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进士,这个得中率还是不低的。

    因为这是恩科,为的就是弥补朝廷的职位空缺,能多选一些就多选一些,哪怕是给他们一个候补的名额也好。

    有些人一遍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便又找第二遍。

    有的见到了自己的名字,则是高兴地大喊大叫起来,“中了!我中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罢便跪在地上遥拜皇帝。

    看过榜文的,没有得中的,则是垂头丧气的准备离开了,而得中的则是先回自己的住处了,准备参加几天后的琼林宴。

    过了琼林宴便是跨马游街,不过是三甲的事情,对于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得中进士的,在琼林宴结束后,便要去吏部等候任职了。当然现在他们都在等一件事,那就是上门提亲的人。

    (本章完)
………………………………

第1108章 故意的舍予

    在科举放榜结束后,便会有很多的京城的达官显贵,来为这些学子们说媒。

    自己家里有大家闺秀的,都会去。

    当然最抢手的还是三甲,为的就是给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好的夫婿。

    眉清目秀,功名在身的自然是抢手货,但这样也培养出了不少的负心汉。

    有些家境贫寒,妻子织布刺绣,含辛茹苦供丈夫读书,结果丈夫高中便另娶妻妾的比比皆是。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只要有了功名,娇妻美妾,金银财宝也就滚滚而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