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影云波-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防,但是只要不吸入便不会中毒,虽然不知道武功尽失的吴谦是如何避开这种迷香的,但属下用胎息法,也能避开这种毒气,属下把一些未烧完紫菱香带了回来,属下想让满天看一下,看看她能不能根据这点样品,复制出真正的紫菱香,若是可以那以后我们又多了一股强大的助力。”朱允常对她做的事情很满意。朱允常高兴地说道:“飞雪你这次做的不错。”燕飞雪高兴的拜倒说道:“多谢王爷夸奖,尽职尽责是属下的本分。”燕飞雪抬起头问道:“王爷属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王爷批准。”朱允常迟疑了一下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就说吧。不用这样拘束,站起来吧。”燕飞雪站起身说道:“王爷,属下想去川蜀查证冥河水的那件事情,而且属下怀疑孔雀山庄灭门案也和星辰教有关系,或许他们并不是覆灭而是静静的蛰伏了起来,等待着重出江湖的那一刻,而且现在天宇公子大权旁落,手下只剩下了当初创建天英会时天英堂的一些亲信。”“方龙枭现在攫取天英会的大权,属下担心有一日星辰教重出江湖,再与方龙枭手下的天英会相呼应,星辰教借助天英会浴火重生,这并不是没有可能。这或许又将是一场武林的浩劫。”“所以属下之后想去孔雀山庄查实一下,看看星辰教的余孽有没有插手这件事情,孔雀山庄作为四大世家之首。除了天下无敌的孔雀翎外,还有密不外传的毒功和一帮实力不俗的护院,而且秋玉清的武功在江湖上虽不敢说登峰造极但也是一流之列。”“要想铲除他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像我们怜花会这样的势力,也要费一番手脚。但是那帮人却顷刻之间将其覆灭,我想除了了解秋玉清的星辰教之外,我感觉没有第二个组织可以做的到。属下之前还查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只是王爷在外征战,之后又回京述职。所以还未及禀报。”朱允常问道:“什么事情?”燕飞雪回答道:“那就是,秋玉清在孔雀山庄覆灭之前,像是收到了什么消息,把他的侄子和女儿安置在了外面。虽然这有可能是一个巧合,但如果是巧合的话,那这件事情就太巧了。所以属下推测,一定是秋玉清故意为之。”朱允常想了想,燕飞雪的推测不无道理,秋玉清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他做的每一件决定都不是随意做出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他的仇人那么多,把两个孩子放到了孔雀山庄的外面,尽管他派人保护,但是他的手下们可不是他那些仇家的对手。所以这件事是不符合逻辑的,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把他们送出去都是蹊跷的。所以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孔雀山庄即将有难,秋玉清提前接到了消息,然后才把他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送走。但是如果全都送走的话会引人注目,所以就送走了两个。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为秋玉清送出这条消息的一定也是星辰教的人,秋玉清以前在星辰教中的友人。之前莫尘接到了秋玉清的求援信,而方龙枭想必也是隐隐猜到了事情的真相,所以才立刻让莫尘赶往孔雀山庄,而且还让白飞和萧雨一并同行。而他自己想必也收到了秋玉清的密信,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便亲自前往,所以才将秋玉清给自己的求援信,改成了给莫尘的,好在莫尘也是秋玉清的好友,这样才不会让人起疑,也不会将锋芒引到他的身上。杭州距离九华并不是很远,以莫尘等人的脚程最多两天就可以赶到,但是他们还是迟了一步,这封信或许在发往杭州的途中被那些人截留,然后才致使莫尘等人晚到一步,只能去给秋玉清等人收尸,不过他们既然能劫停信件,那么一定也知道秋玉清将家人送走的事情,看样子他们并不想斩尽杀绝。不然这两个孩子也许在遇到莫尘等人之前便已经成为死人,而秋雨贞嫁给郭烨这件事全江湖人也知晓,他们能屠灭孔雀山庄,自然也能暗杀一个秋雨贞,要不然她也不会活到现在。朱允常又是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因为这件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这一场巨大的对弈之中,谁是棋子?谁是举棋之人?哪颗棋子到底在什么样的位置,这都引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他已经能想到天宇公子跪在他的面前求他帮忙时的样子了。朱允常对燕飞雪说道:“好了飞雪,想怎么做就去做吧,本王赐你便宜行事之权,之后的事情不必再向本王禀报了。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本王就安心等待你的结果。”燕飞雪行礼说道:“谢王爷,不过属下还想向王爷讨一个赏赐。”朱允常微微一笑问道:“哦?赏赐?想要什么赏赐,你就提吧。也算是犒赏你这次发现这些事情的功劳。”本书来自
………………………………

269。第269章 是安逸的生活,还是成就一番事业

    燕飞雪看了一眼朱允常桌子上的星辰刺。朱允常拿起星辰刺笑着说道:“你是想要这个是吧。”燕飞雪眼前一亮说道:“回王爷正是,属下不善暗器,这把星辰刺正好可以弥补属下这一点。还请王爷将它赐给属下。”朱允常没有丝毫的犹豫,他说道:“既然你喜欢那就留着吧。”接着便把星辰刺递给燕飞雪。燕飞雪上前接过星辰刺收了起来,燕飞雪从朱允常的桌子上拿起紫菱香对夏迎春说道:“迎春,这个就交给你了,你回头把它交给满天,如果其他的姐妹们要是有闲暇的,还是去帮阿轩和小兰一下,她们两个虽然都是人情练达之人,但毕竟是第一次执行这种任务,我有点不太放心。”夏迎春接过紫菱香说道:“嗯知道了,香菱最近好像没什么事情,让她去吧,她的性子最闲不住了,想必这些日子也快把她郁闷坏了,这次的事情让她去就再好不过了。”燕飞雪道:“嗯,她去的话我也放心些,不过这三个不靠谱的人在一起真的好吗算了,相信后面也没什么太大的事情了,只要在暗中照应着他们一些就好了。好了事不宜迟,我这就动身,兴许早去一会会有什么意外的发现也说不定。迎春我就先走了,王爷属下告退。”说完对着朱允常和夏迎春各行一礼后便转身离去。朱允常靠在椅子上,长舒了一口气,他的脸色略显疲惫,毕竟他刚刚会凤翔没有几天,府里需要他处理的事情也非常的多。幸好有夏迎春和燕飞雪这样的得力助手相助,要不然真要把他给累死。果然古往今来的那些有道明君们真不是那么好当的,现在他不过是处理雍凉二州的事物,当初他的皇爷爷废黜丞相后,一个人要处理全国的军机大事,现在想想累也累死了。他真的很怀念以前骑在父王的脖颈上,跟着他们前往长安城郊围猎的日子,但是那些日子已经是一去不返了。现在想想他这个老滑头皇叔不撤他的藩一方面是那个特殊的原因外,另一方面他就是想让他这个雍王为他看好西北的大门,对付瓦剌,鞑靼,西藏这些蛮子,替他抵挡。二来将整个西北的军政大事都扔给他一个人,替这个老滑头分忧,毕竟除了自己以外,他不放心任何人,他毕竟就是靠着造自己侄子的反,登上现在这个位置的,而他的皇兄先帝爷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的遏制住藩镇的权利,还有用人不当才落得火烧皇宫的下场,所以他的皇叔登上皇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效仿他的大皇兄,继续实行削藩的政策,但是他这个皇叔比起他的大皇兄可就滑头许多了。若不是他的父亲秦王殿下早逝,没有参与那场动乱,加上他的哥哥生性懦弱懒散,加上体弱多病坐在世袭秦王位没过几年便魂归,加上那时的他也还年幼,否则他也不可能坐在雍王这个宝座上。虽然他这个皇叔,信任他这个雍王,但是依然将他从长安城的秦王府迁出,将他安置在了凤翔,并把“秦”这个一统**,席卷八荒的国的封号,改成了“雍”这个州封号。他的大皇兄对于那些王爷叔叔们,大多数都是或杀或贬,这让所有手握兵权的王爷们都人人自危,也激起了藩镇的兵变,这也让他的皇叔有机可乘。相对于他皇兄的铁手,他这个老滑头皇叔就明智许多,用了一招釜底抽薪。削权留藩,撤去了他那些叔叔堂哥哥们的兵权和政权,将他们迁出封地,集体安置在京城,就放在他的眼皮底下。虽然保留王爷的爵位和薪俸,但是未经皇帝允许不得出京城半步,虽然这也招来了许多皇亲的不满,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且还是在皇帝的屋檐下,你必须低头。如果不低头那就要砍头。虽然招来了不满,但是支持的还是比反对的要多,虽然成为了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被软禁在这里,过着伴君如伴虎的生活,但是没有削俸和削爵,依然保留着王爷的称号和俸禄,虽然没有太大的自由,但是天子脚下的京城繁华程度不亚于任何地方,他们在哪里过的也算是逍遥自在。尤其是他的那群窝囊废哥哥们,他们都被酒和女人磨掉了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心性和血性,整天过着提笼遛鸟,茶馆酒肆,青楼楚馆,回到府里娇妻在怀,美妾成群锦衣玉食的生活。现在的他们就是一群被酒色榨干的行尸走肉,除了喝酒,听曲,玩女人什么也不会。这次进京,他的这群哥哥们竟然还拉着他去和他们一起过那种**的生活。还对他说了一大堆的道理,说什么现在的他虽然是裂土封疆雄霸一方的藩王,但是藩王自古就是被君主猜忌的,莫说是侄子,就算是亲儿子因为权利过大死在父亲手里的也不在少数。而且当个藩王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的破事,既要操心也要费力还不如像他们这样每天纵情声色来的自在。虽然他们的话不算是歪理,但是朱允常还是很鄙视他们的,但是他们的言论却是皇上想要的,也是皇上想要听到的。对于朝廷来说养着他们这群败家子,也比养个在外的诸侯王要便宜的多,也放心的多。就算他们每天一掷千金也比养一镇诸侯要便宜太多,若是养个诸侯,他封地的赋税不但收不上来,而且如果遇到灾荒,都要向朝廷伸手要银子。而且如果虚报,皇帝虽然不能做冤大头但是也不得不给。毕竟天下的藩镇很多权利不够集中,很容易产生危险,这样把他们都养在一起就像是养一群猪一样,他们也高兴,皇帝也不用担心他们会造反。毕竟不是每个王爷都像他们那样废物,甘心寄人篱下。比如他的那群闭门不出,明哲保身的叔叔们,有很多也旁敲侧击的劝谏他不要听从他这群窝囊废哥哥们的话,让他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不要锋芒毕露。默默施展自己的才干,然后成就一番大事业。朱允常这次进京也自然成为了他许多有“抱负”“雄心”的叔叔们争相拉拢的对象。本书来自
………………………………

270。第270章 回忆过去

    朱允常知道他的这群叔叔们都有不臣之心,都不过是想要拉拢他,让他造反然后他们趁机起事,这些老滑头不过都是想把他当枪使,一把可以一枪刺死当今皇帝的红缨枪。现在他们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当王爷,不过是静待时机而已,所以朱允常跟本不喜欢他们,只是迫于家族的礼法才会跟他们小聚一番。要不然也不会耽误这么多的时日。相比起京城里那波涛汹涌的权力争斗,朱允常还是喜欢凤翔的生活,虽然劳累一些,但是没有伴君如伴虎的那种压迫感,他的武功虽然不错,但是皇城里的顶尖高手也不在少数,比如带领船队出海巡洋的郑公公,还有锦衣卫镇府司的七位指挥使。还有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国师诚意伯,虽然传闻他在胡惟庸一案前被他的皇爷爷借胡之手毒杀,但是上至满朝文武,下至贫民百姓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真的死了,包括当时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毕竟“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个名头可不是白叫的,他们那个神机妙算的大国师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死了,谁也不会相信。当今天子定北都之时,有传闻就见到了这位已经身死数年的大国师。而他就站在“黑衣宰相”姚广孝的身旁。帮助他勘测北都的风水地脉。但是此后他便又销声匿迹,不知所踪。但是真正让朱允常忌惮的是他这个皇叔的枕边人,当今的贵妃云妃娘娘,他可以感觉的出来这个云妃娘娘来历不凡。他可以感觉的到,这个云妃娘娘的武功造诣并不亚于他,即便是比起七位指挥使来都不逊色。但是这个女人好像没有什么野心,并没有仗着自己的美色,魅惑君王,而且深居简出很少参与无关的事情,而且和徐皇后相处的也十分的融洽,在整个后宫之中也颇有人缘,时常劝谏皇帝雨露均沾,勤政爱民。她就像窦皇后辅佐汉文帝,长孙无垢辅佐唐太宗一般。与徐皇后就像是娥皇女英一般。这个女人几乎可以说是完美无瑕,找不到一丝的过失,但是她越是这样朱允常就越不放心,他总感觉这个女人是另有所图。但是却又说不出来,虽然他不怎么喜欢他这个皇叔,但是他也不会看着他死于非命。虽然他对皇位没什么兴趣,但是他也不允许再度掀起“靖难之役”的动乱。毕竟在京城的他其他的叔叔们都是各怀鬼胎之人,如果皇帝真的有什么意外,他可不敢保证谁可以镇住他们,虽然他们现在都被削权留爵,但是他们的资历,阅历丰富,心胸城府更是深不可测。而且现在朝中的许多朝员和地方官吏,都曾经是他们的部下,他们仍有掀起波澜的能力。毕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都是跟着皇爷爷征讨四方,定鼎江山的功臣。他的哥哥前任秦王殿下虽然是个生性懦弱慵懒之人,但是他也是个心怀慈悲之人,他不想看到百姓们流血死亡,所以在靖难之役之时,秦地虽然也是实力雄厚的诸侯王,但是他却拒绝了燕王的拉拢,和皇帝入京勤王,出兵函谷袭杀燕王的诏书,只是按兵不动。当时有人传言他不过是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而已。但是他是真的不愿去打仗,虽然当时有许多将领都建议他效仿宋太祖“黄袍加身”,然后割据西北用兵自立,静待天下战局,待南军和北军两败俱伤之时,一路出剑格袭取川蜀,云滇这两处粮食,药草的盛产要地,站稳脚跟,保证后勤。一路出兵汉中夺取上庸之地,控制荆北与荆南与川蜀一路遥相呼应。一路出函谷袭取洛阳,汴州占领中原策应荆湖之兵。之后渡过黄河攻占并州于太行山之上虎视北平。之后渡鄱阳湖率兵北上攻占南京金陵城,川蜀之军与荆湖之军合流,于齐鲁之地与北军决战,之后太行出奇兵夺取北平断燕王后路,那时燕王便成瓮中之鳖,最后与荆湖之军南北围攻,绞杀燕王最终天下臣服君临天下。但是当时心宽仁厚的秦王殿下朱允炳,对这份可以让他登上皇位的完美计划置之不理,因为他不想做什么皇帝,他也不想打仗,因为打仗就会死人,而且会死很多人,那些昨天还和你欢声笑语的人,今天就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那种感觉并不好受。他秦王府中的幕僚将领们都是他父亲的旧部,都是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他们当中许多人当年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大败脱脱,鄱阳湖破陈友谅,袭杀张士诚,攻占大都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他们前半生的时光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剩下的时光应该是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安享富贵,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便让他们再度穿上盔甲,骑上战马去为了当权者的一己私欲而去拼杀,让昔日并肩作战的伙伴变成战场上刀剑相向的敌人。所以朱允炳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是偏安一隅,在他的叔叔燕王朱棣攻占南京掌控局势后,他便送去了向朱棣称臣的书信,在燕王的军队开进西北之时,他赤着脚,散着头发,带着朱允常与朱允寿,手捧秦王的大印站在函谷关前向手捧新皇圣旨的使者跪地受降。他的卑躬屈膝虽然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但是他却用自己的投降保护了他的家人,手下的文武大臣,秦地的百姓免遭战火的荼毒。他交出符印,坐上王辇跟随使者前往京城朝见新君,而他最想保护的人却留在了秦王府之中。之后燕王的军队控制了长安城,将秦王的文武大臣,朱允常、朱允寿都软禁在了长安城之中。最后的结果是秦王朱允炳留在京城侍奉新君,但是没过几年他却死在了皇帝为他准备的秦王府之中。回到秦地的却是一具尸体,和一个灵柩。朝野内外都传说是皇帝毒杀了这位年轻的王爷。但是朱允常却知道,他的哥哥并不是皇帝毒杀的,而是他自己的身体,他先天体弱自然受不了北京城的天寒地冻,加上水土不服,思念旧土所以才英年早逝,无疾而终。之后皇帝封朱允常世袭朱允炳的王位,但将封号从秦王改成了雍王,将新王府迁出长安,移至凤翔。朱允常接掌西北的军政大权,统辖秦王府的旧部。本书来自
………………………………

271。第271章 不轻松的王爷

    当时年仅十三岁的朱允常世袭王爵在秦王府旧部们的帮助下在西北站稳了脚跟,虽然朱允常是王爷,但不可能真的去让他一个十三岁的小儿去整理军政大事,前期的许多重要事物都是那些被皇帝遣散的旧臣们来处理的。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虽然那些人都被皇帝封爵,赏赐无数足够安享一生,但是那些人顾念老王爷的恩情,小王爷的慈悲,纷纷挺身而出帮助年幼的朱允常处理那些军政要务。虽然有这些忠臣义士们的辅佐,但是朱允常这个王爷当的并不轻松,他每天还要学习很多的学问,适当的处理一些小事,而且他还要习武,在二十岁正式接管全部军政要务之前朱允常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因为他有很多的东西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王爷。二十岁时朱允常的武功大成,得到一件令天下人羡慕的神兵,那就是元太祖有“大漠枭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佩刀霸皇刀,这把宝刀一直作为元王朝的镇国之宝一直佩戴在蒙古大汗,元帝的身边,这把刀曾跟随铁木真统一蒙古,西征西辽,灭亡西夏。又跟随窝阔台铲平女真,随元世祖忽必烈平大理亡南宋。可谓是战功赫赫。它象征着元帝国的国威与尊严。元末元顺帝残暴无德,彻底激起了汉人们的反抗,掀起了压抑了近百年的仇恨,各路起义军蜂拥而起,中山王徐达率领义军北伐大都,元顺帝仓惶逃至上都,帖木儿不花监国留守,元顺帝将这把象征元天子权威的宝刀赐给帖木儿不花。攻破大都之时,监国摄政王帖木儿不花战败身死,中山王徐达踏过他的尸身,从他的手中夺过了这把象征着元帝国国威和尊严的霸皇刀。元王朝对中原长达九十八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徐达凯旋将这把宝刀当做战利品,觐献给洪武帝朱元璋,朱元璋念徐达功绩将其赐予徐达,表彰其灭元之功。二代中山王****祖,因在靖难之役之时多次与当今天子为难,而且之后还以霸皇刀当免死金牌顶撞皇帝,霸皇刀被皇帝收回,后赐予秦王朱允炳。但是朱允炳死后这把刀便跟随他的灵柩一起送回了长安城,朱允炳入葬,而这把刀就被当时负责安葬他的将军留了下来。而朱允常二十岁武功大进之时,年近古稀的老将军便把它送给了朱允常。虽然朱允常的少年时代过的十分的劳累孤寂,但是让他心中有一丝安慰的便是他的弟弟朱允寿,相比起朱允常的劳累,年纪更小的朱允寿则显得幸福许多,作为老王爷的小儿子他的生活则显得清闲许多。这个天真烂漫的弟弟,是朱允常心中唯一的慰藉。但是好梦不长,这个天真烂漫的弟弟在十五岁及冠之前便得天花去世。朝廷追封朱允寿为安乐公,以王侯之礼厚葬。这也是朱允常一生当中最痛苦的三件事。一件是父亲去世,一件是哥哥去世,一件则是他天真烂漫的弟弟去世。想到朱允寿,楼云的身影浮现在了朱允常的脑海中,虽然他长得很像宫里的那个女人,但是他那股倔强的样子和那副呆呆的神情像极了他那个天真烂漫的弟弟,他朱允寿比起楼云更加的倔强,当初朱允常只是因为处理公务,在朱允寿十三岁生日的那天晚上,晚到了半个时辰,他这个弟弟便和他闹别扭,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月没有理会朱允常。当然小孩子还是比较好哄的,朱允常让燕飞雪多替他陪陪朱允寿,燕飞雪便带着他四处游玩散心。朱允常又给了他许多的小礼物。想到楼云的那张脸虽然他也怀疑过他是不是云妃的私生子,但是楼云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后他便打消了这个顾虑。因为云妃跟本没有生育过,虽然没有生育不能代表以前没有生育过,但是朱允常注意到了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一种药,这种药的名字叫做息肌丸。他潜藏在宫中监视云妃的人曾经回报,云妃每隔一个月便会差她的贴身宫女红素前往太医院取药,她取的药也很特殊,是麝香仁、高丽参、桂枝、茯苓、桃仁、红花,川芎等药材。朱允常差内线花重金买通了为她抓药的太医,得到了这张药方。内线将药方传回,满天星花满天仔细研究后,这些药虽然可以组合出治疗许多疾病的药方,但是这些药却和一张很有意思的古方上十分的相似。这张药方便是息肌丸的炼制方法。所以花满天断定,云妃之所以年近四旬容貌仍如怀春少女的秘诀就是息肌丸,虽然这种药可以使女子面色娇嫩,肤如凝脂,肌香甜蜜,青春不老,但是得到一些东西,便要失去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