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堪做布衣妾-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章 小贩家的日子

    推开家门,割脸的冷气铺面而来,凛冽的空气几乎使人喘不过气来。母亲郑氏领着冬儿、豆豆和穿戴厚实的舅舅、表弟走出家门。

    舅舅家住在离京城二百里的偏僻村子,趁着天气上冻了,来城里卖自己家榨的菜籽油和家里宰杀的十几只鸡,换些钱好过年。原本再过些日子,快到年跟前的时候来卖年货,行情会更好。但是舅舅考虑到现在刚入冬,鸡要肥一些,天气越来越冷,再往后鸡会掉膘,而且冬天外面草籽什么的几乎没有,家里还要费一个多月的鸡食喂养。于是赶在刚进入隆冬,吃食可以冻结实的时候,就把鸡宰杀处理好,并着菜籽油一同来城里卖掉。这些东西在集市上一两天是卖不完的,这期间舅舅和表弟就在冬儿家里借住。家里临时搭了床板,床板是和房东赁的。

    是的,冬儿家里没床板,更不要说是床。什么客厅、客房之类的东西,那更是天方夜谭。呃,这个天方夜谭,也只是冬儿自己想想而已,说给别人,绝对听不懂。

    冬儿家只有一间朝阳的大屋子(租来的),一盘大炕,一家五口的日常起居,包括做饭、吃饭、穿衣、睡觉都在这一间屋子里。就是这样简陋的居住环境,和同院的几户人家比,冬儿家的居住条件还不算最差。至少她家住的是正房,还有一间叫做南房的杂物间,也就是背阴的小房子,也归她家使用。平时可以放些杂物,夏天时,父亲和二哥会在南房的小炕上睡。同院子的翠英和喜春嫂子家,连这样的杂物间都没有。

    没错,冬儿是一个穿越者,还是一个比较悲催的穿越者,没有家世显赫、没有锦衣玉、也没有小家碧玉等着她。

    半年前,她来到这个院子里十二岁的小女孩冬儿的身躯里。

    这半年里,冬儿……,哦,以前的名字已经无关紧要了,甚至都不算是过去的事情,还是不提了。并且,在这里,十二岁也不再是小女孩了,除了一些重体力活儿,家里洗衣、做饭、拾柴、劈柴这些事情,基本上要顶一个大人用了。

    这半年里,她呼吸着古代城市洁净、清新的空气,吃足了绿色、天然、环保、无公害、超级寡淡的放心食品,现在还经历着从未感受过的严寒。

    冬儿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大哥大春,今年十六岁,跟着一个木匠做学徒,已经学了三年了。临近年底,算是木匠行业的旺季,大家攒了一年的钱,要在年前做新家具,以衬托过年的喜气,预示来年的好兆头。所以大哥这两个月没回过家,好在冬儿大哥好像也不是很依恋家里。二哥叫二黑,十三岁,每天挎着木盒走街串巷叫卖糖球、琥珀糖块。弟弟豆豆今年七岁,在这个时代算起来也不小了,由于在豆豆之前夭折了一个孩子,所以母亲对豆豆异常疼爱,都七岁了,既没钱读书,也不做什么活儿,只每天在外面疯玩。

    看着这个院子里的人家,还有周围很多类似的院子里的人家,把在冬儿看来朝不保夕的日子,过得稳稳当当。冬儿也渐渐的把一颗随时提着的、焦虑不安的心平稳下来。

    古代穷人家生活的贫穷程度,客观的说,并不是穷人家,而是平常人家,这些平常人家的贫穷程度,远远超出了冬儿的想象。经常是一间土房住着一家三代,很多很多的人家过着今天挣不到钱,明天就无米下锅的日子。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大家都能把这样的日子过下来。偶尔有接不上的,东家西家的借一些,就过去了,并且能很快还上。这个大院子里除了上面提到了翠英、喜春嫂子家,还有秦先生家,以及最西边那个小房间住着的汤先生。

    冬儿的父亲算是一个有手艺的小贩,这个手艺就是做糖球、糖块,还有冬天的糖葫芦。冬儿一直不知道,要把白糖做成糖块,也算是手艺。但可以确定,能把白糖加工成型,不带一丝焦糖味道并且吃起来不粘牙,这就是一门手艺。由于父亲的手艺,冬儿一家六口的生活虽然贫穷,却基本算是有保障的。饶是如此,一个做糖品的小贩家里,孩子们却也极少有机会吃到自家做的一粒糖豆。

    就在出门前,趁着郑氏给舅舅收拾东西,冬儿的弟弟豆豆偷着拿了一颗糖豆,塞进嘴里。眼观六路的郑氏,第一时间从豆豆嘴里把糖豆抠出来,在手掌中搓了搓,又放回笸箩里,并且把笸箩放到了高处。冬儿只是扫了一眼两人的动作,丝毫不为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感到惊讶。说起来,来到这里的所见所闻,让冬儿的神经粗豪了很多,今天这样的事情见过多次,也就不稀奇了。至于那颗从豆豆嘴里拯救出来的糖豆,还要卖出去,买这颗糖豆的人有多么不走运,那就不是冬儿要考虑的事情了。而被抢走糖豆的豆豆也丝毫不见气馁、失望,下次逮着机会再来就是了。
………………………………

第2章 不挨饿的日子

    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虽说下了半天就停了,但半尺厚的雪层昭示着那半天的雪下得很大。隆冬的雪,一旦下得大了,想要彻底融化,估计得开春了。这不,路上、小巷的雪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踏实,路边和墙角下那厚厚的雪层依然很厚。

    今年的天气分外冷,院子里冷冷清清,只有西房的汤先生出门晚,正扛着测字算命、代写书信的幌子往外走,看到郑氏几人,停下笑着向冬儿舅舅打招呼:“郑兄弟这是要回去了啊?”

    汤先生的灰扑扑的棉袍已经是补丁摞补丁,旧得不成样子。天气还暖和的时候,冬儿就听汤先生咕哝着说,得换一件新棉袍了,希望生意能好些。那时冬儿可说什么也没想到,这件旧棉袍居然能破成这个样子。可是一直到现在,汤先生仍是穿着这件超级破的旧棉袍。好歹头顶的棉帽还不错,起码看起来算是半旧。

    舅舅、表弟和冬儿家里人一样,没穿棉袍,他们穿着棉衣、棉裤,外面套着同样打着补丁的粗麻布单衣、单裤。这样的打扮就是地地道道底层的贫穷劳动人民,却能让那老贵了去的棉衣、棉裤保持干净、少磨损。

    舅舅问了汤先生好,才笑着回道:“是啊,出来好些天了。这不,东西都卖完了。这就回了,家里事情也多。”

    舅舅和郑氏让着汤先生先出了院门。汤先生和舅舅道别,扛着幌子,一径去了。

    母亲和冬儿姐弟一直把舅舅和表弟送出巷口。舅舅扶了扶表弟的棉帽,向郑氏娘三个摆摆手,示意她们不要再送了,和表弟两人渐行渐远。母亲对着舅舅的背影大声的叮嘱着路上小心、不要走小道,舅舅边走边不时地向后挥手,直到拐出小路,看不见了,母亲才带着冬儿两人返回家里。

    豆豆是个时刻呆不住的性子,这不,才送走了舅舅,也不嫌这天寒地冻的天气,连门都没进,打了个招呼,一溜烟儿的跑了。

    剩下母亲对着他的背影喊:“好好和人家玩,不要跟人打架。”

    母女二人紧走着进了家门,关上房门,才感觉有了一些暖和气儿。母亲郑氏提了舅舅留下的半口袋豌豆,翻看了一下,对冬儿说:“把这些豆子放到南房的架子上,顺便从地窖里取些土豆回来洗了。”

    冬儿一听,哀嚎道:“又吃土豆啊。娘,咱中午吃杂粮饼吧。”

    郑氏没好气的说:“有的吃就不错了,还嫌东嫌西。也就是你们这些小的命好,赶上这几年有了这土豆,又便宜又顶饿。我们小时候可没这东西,整个冬天就是挨过来的,一冬天也吃不了几顿饱饭。看看你们,真真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又补充道:“快去。把豌豆放在架子顶上,别被耗子盗了。不然,过年可没炒豆子吃了。”

    冬儿听父亲和母亲聊天时说过很多次,都是庆幸地里有了土豆这个新的作物,可以做菜,更重要的是可以做主食管饱。而且土豆出产高,不挑土地,北地广薄贫瘠的地里都能有很高的产量。每到秋收后,就会有成堆成堆的土豆出售,让那些原本无以为继的贫苦人家冬天也有了食物果腹。

    等到来年天气转暖,土豆长芽放不住的时候,各家各户也吃得差不多了。而外面满山遍地的野菜、榆钱开始出头,早熟的菜也开始长成,吃的东西也就有了着落。

    冬儿想,这大概是从西方引进来的马铃薯刚普及不久。马铃薯产量高,做成食物口感也算好,且营养丰富。当年确实有效缓解了贫苦人民的饥饿,甚至使当时中国北地的人口有了显著增长。但是,这土豆虽好,天天吃、顿顿吃、甚至顿顿当主食吃,那也是很痛苦的。杂粮饼那是真的不好吃,粗粝割喉,可是好歹算是个调剂。就是这做杂粮饼的粗粝杂粮,价钱是土豆的两三倍。所以,即使杂粮饼不好吃,也不是随便想吃就可以吃的。

    土豆就土豆吧,有什么办法,难道要饿着吗?
………………………………

第3章 豌豆的另一个用处

    土豆就土豆吧,有什么办法,难道要饿着吗?

    冬儿认命的接过那半袋豌豆,随口问了一句:“娘,您刚才说这个豌豆打算做什么?”

    郑氏说:“过年的时候,拿来做豆馅,做些豆馅馒头和豆馅年糕。”郑氏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豌豆豆馅虽然有一点涩涩的味道,但要是不仔细品,也吃不出来。剩下的炒了,过年可以少买些瓜子。”

    “哦”冬儿还真不知道豌豆居然还可以做豆馅,她想一想说:“娘,先给我抓两把,行不?”

    郑氏劈手夺过袋子:“不行,有这个,就有了过年用的豆馅,可以省下买红芸豆的钱。”

    冬儿攥紧袋子不放:“就给我两把,不多要。我过年的时候一颗炒豆都不吃,真的,娘。”

    郑氏一把夺了袋子过去,就往外走,冬儿跟上去苦苦哀求:“豆馅馒头我也不吃,就现在要两把豌豆,成不成?。”

    见郑氏不为所动,冬儿索性无赖的说道:“娘您现在不给我两把,得空我就偷五把,难道您还能天天不错眼的看着这点豆子。”

    郑氏立即停下,沉着脸回头看着冬儿:“你这个死丫头,反了你了,我看你敢动一下,我打断你的腿。”

    冬儿倔强的看着郑氏,郑氏咬着牙,扬了扬手,最终把装豌豆的袋子塞给冬儿:“给你,从现在开始起,你一点儿沾了豆子的东西都不许吃。”

    冬儿忙一连声的答应,无视了郑氏难看的脸色,笑眯眯的抱着袋子进了南房,大大的抓了两把豆子,才把袋子扎紧放好。

    冬儿家的南房不大,目测也就是五六平米的样子,反正肯定超不过八平米。靠南的一大片地方盘了一盘小炕,现在堆放着大量冬储的东西,和一些家里放不下的器物、用具。靠东剩下一小节墙边放着一排简单的架子,冬儿把豌豆放在这个架子的最高处。

    地窖口在南房进门的边上。冬儿大致的收拾了一下南房,从地窖里取了一大盆土豆上来,拿回上房洗好。把家里打扫、擦抹干净。又殷勤的去劈了柴,把中午做饭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看了看正在纳鞋底的郑氏阴沉的脸色,偷偷地吐了吐舌头,去处理自己的豌豆。

    不是冬儿不和郑氏沟通,而是这个时代的长辈决断性太强,大概也有被生活磋磨的太过疲累的因素,绝大多数的父母,不,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没有什么耐心去和孩子沟通。半年多的时间,足够冬儿知道作为儿女,尤其是未成年的儿女在父母面前没有发言权。但是,冬儿也没太纠结。话说,就是千年后强调个性,强调个体的年代,在铺天盖地尊重妇女儿童权益的公益信息、甚至法律的笼罩下,真正能和孩子平等沟通、能尊重孩子想法的父母能有多少。更别说这个时代,

    冬儿想用豌豆生豌豆苗,如果能长成就让二黑拿去卖,应该很能买些小钱。不和郑氏解释的原因,一是这个事情虽说简单,但冬儿只吃过,从来没做过,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二即使说了,郑氏也不会认同,百分百的会认为是小孩子异想天开,而异想天开的结果就是浪费粮食;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冬儿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怎么会知道,泡在盘子里的豌豆,会长出可以食用的青苗。要知道,郑氏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要是刨根问底的追究下去,冬儿还真抵挡不住。

    还是让郑氏认为自己胡闹好了,长出豆苗可以当做胡闹之后的意外之喜。至少这样不需要有理有据的解释。

    豌豆洗干净后,冬儿去取了两个盘子,把豌豆密密的平铺在盘子里,加了水,找了两块干净的布盖好。

    冬儿忙活期间,郑氏做着手里的活儿,一直冷眼看着,这时指责道:“你还要占用家里的盘子。”

    冬儿装作没听见,自己一个实打实的“老女人”,抗打击能力还是很强的,不过是闲言碎语,没用的话当做听不见好了。找了屋子里暖和、不碍事的地方放了盘子。

    郑氏本以为冬儿拿豆子偷嘴吃的,没想到她是这么个折腾,简直就是糟践东西。想着这死丫头性子倔,也就没再理她,暗暗拿定主意,过年的时候真不给她吃豆子,给她长长记性。

    冬儿刚才歇下一会儿,就听到轻轻的敲窗户的声音。冬儿翻翻白眼,一定又是前面院子里的桂枝,怕郑氏给她脸色看,不敢进门。冬儿看看正在给大哥大春做棉鞋的母亲郑氏,见郑氏正奋力的把厚厚的鞋底、鞋帮缝合在一起,对窗外的响声没什么反应,就尽量减低存在感的放轻脚步推门出去。
………………………………

第4章 可怜的桂枝

    果然看到桂枝正站在窗台下。桂枝比冬儿大两岁,这时正穿着她那身标志性的破烂的衣服,畏畏缩缩的站在冬儿家的窗下。

    桂枝看到冬儿,连忙走上来,拉着她离开窗台远一些。冬儿随着她走过去,问她:“干什么总是这么鬼鬼祟祟的?还敲窗户。”

    桂枝缩缩脖子:“我不是怕你娘说我嘛。”探头看了看冬儿家的门,见没动静,似乎放心了些,满脸为难的央求:“冬儿,我娘明天要去姑姑家走亲戚……,让我去和秀秀娘借一件衣服。那个……,你陪我去吧。”说完,满脸期盼的看着冬儿。

    冬儿看着桂枝满身乱七八糟补丁的衣服,无奈的叹气。

    放眼满大街跑的孩子们,鲜有衣服不打补丁的。可是像桂枝姐弟这么不讲究的还真不多,那补丁不讲究什么颜色、形状、是否有毛边,也不讲究针脚是否整齐,反正堵住窟窿就行,桂枝娘自己的衣服也一样。可以说,桂枝家就找不出几件稍稍规整些的衣服,这有数几件稍好些的,还是桂枝爹要出门做活,她娘才在缝补的时候上了些心。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桂枝娘几乎每次出门都要借衣服,而由于身量和家境的关系,借秦娘子衣服的时候居多。秦娘子本就倨傲,桂枝上门借的东西又不仅仅只是衣服,由于上门的次数过多,难免秦娘子没有好脸色。所以,只要有可能,每次桂枝都要拉个壮胆的,好让秦娘子冷着脸、晾着她的时候,不至于孤零零的太过难看。而且,有个人陪着,被拒绝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不少。

    冬儿心里厌恶桂枝娘懒散,过日子不上心,不体谅桂枝一个姑娘家,满世界借东西的难。又可怜桂枝借不来衣服不但会挨打,依然得再想法子去别人家借。嘴里嘟囔着:“你娘怎么不自己来借。”话虽这么说,还是随着桂枝的拉扯,走向秦先生家。

    在秦先生家门前,可怜的桂枝长吸了一口气,又长长的吐出来,抬手敲门。

    秦娘子打开门看到桂枝的瞬间,脸沉下来,看那样子,似是在估量着是否把桂枝和冬儿关在门外。又看了看冬儿,脸色变了几变,也不管半开着的们,转身向里,穿过外间,直接走进里屋。桂枝大喜,连忙拉着冬儿进去,小心的关好门,跟着走进里间。

    秦娘子已经沉着脸坐在炕上,并不看站在地当间的两人,自顾捡着炕桌上的白米,也就是大米,这里都叫白米。这一院子的人家里,也只有秦先生家里偶尔会有白米饭吃。

    秦先生家暖洋洋的,灶台在外间,紧挨着里间的墙,烟道通向里间的炕,既保证了家里有热炕,又把烟火炭灰隔在外间。水缸、碗柜等粗重的物件都在外间屋里。里间还燃着炭炉,妆台、衣柜、储物柜等家具的边沿大多雕有花式简单的花纹,都擦拭的一尘不染。垫的厚厚的炕上铺着颜色亮丽的油布,炕的正中摆放着炕桌。炕桌上原本放着的茶壶、茶杯,挪了地方,这时正摊着大米。

    秦先生家里的摆设,是冬儿来到这里见过的最精致的。

    秦秀秀的年纪比冬儿小一些,简单的梳着两个抓髻,虽是在家里,两个抓髻上也攒着两小朵嫩黄的绢花,穿着水粉色细布蓝花袄,藕荷色细布家常裤,坐在炕上做针线,像是在绣一方手帕。

    秦秀秀看见两人进来,动了动,又看看秦娘子,像是要张开的嘴又合上。

    桂枝艳羡的看了看炕桌上的大米,讨好的叫了声婶婶,又夸了秦秀秀的样貌和绣品,看秦娘子连眼角都没给一个过来。只好言归正传:“婶婶,我娘……,我娘……走亲戚……”

    其实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桂枝要说什么,但是,秦娘子硬是不吱声、不抬头,仿若根本没有桂枝和冬儿两个人的存在。

    桂枝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我娘……,嗯,明天走亲戚,想跟您借一件衣服。”

    看秦娘子毫无动静,又补充:“明天走完亲戚,就把衣服洗干净给您送回来。”

    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秦娘子细致的挑拣大米里的细小砂砾,安静、端庄,好似根本没人站在地当间,也没人说过什么话。

    冬儿百无聊赖的站在桂枝旁边。由于这种情况是每次来借东西都要经历的,而且随着借的东西的贵重与否,静候的时间也不等。当然,这个贵重,只是相对于她们这个阶层而已。
………………………………

第5章 借东西很艰难

    以往冬儿也不着急,只是端正心态,静静的来回看看秦秀秀、秦娘子和桂枝各自不同的表情、姿态。

    秦娘子也就是那样,冷淡从容,心理素质极好的样子。事情原本和秦秀秀无关,但秦秀秀看似在绣花,却以微不可见的幅度坐立不安,显然心理素质和她娘差得很远。

    而桂枝就显得直接一些,只一门心思的、满含期盼的看着秦娘子,既热切期待,又惴惴不安。

    冬儿以往每次观察,都由衷钦佩娇俏的秦娘子的强悍心理,在桂枝那样灼热的具有穿透力的眼光下,居然能够镇定自若,仿若无事。这要是搁在千年后,应付个毕业答辩、面试应聘,那就是一碟小咸菜儿。

    而冬儿这一次看见了大米,从她来到这里就没见过的大米。虽然那色泽暗淡的大米一看就不是上品,但那也是大米。

    在那不是上品的大米的映衬下,冬儿心里有了些回忆过去的黯然。

    和桂枝的艳羡不同,冬儿有三十年把大米当做最主要、最普通食物的经历。这时,这个最普通的食物,竟然变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想到这样的日子不知要继续到何年何月,冬儿几乎感觉到了痛苦。冬儿又一次绝望的肯定,那三十年的丰富、繁华、平等、自由的日子,真的远去了。

    是的,还有平等和自由,虽然当时的冬儿自己并不觉得。冬儿苦涩的想,帕特里克亨利曾说过,不自由,毋宁死。可是大家,还有冬儿自己,都活得好好的。

    所以冬儿这次没眼珠转动、饶有兴致的观察房间里的其他人,而是低头想着过往。

    秦秀秀看着冬儿低头不语,眼睛闪了闪。

    几乎过了两刻钟,经历了桂枝的期待、秦秀秀的尴尬、冬儿的渐渐不耐烦,秦娘子捡完了大米。把大米收进笸箩里,秦娘子依旧沉着脸,从炕上下地,打开柜子,从底层抽出一件酱红色带暗格的衣服,丢在炕边上,眼皮也没抬一下:“拿去吧。”

    由于这次等的时间长,桂枝看到那件她已经很熟悉的衣服,激动的热泪盈眶。她欣喜的捧起衣服,连声鞠躬道谢。

    桂枝连声的道谢中,秦娘子不耐烦的说:“去吧,我这家里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出了秦先生家门,桂枝歉疚的看着冬儿,小声说:“对不起啊,冬儿。这次等了这么长时间,一定耽误你帮你娘做活了。”

    冬儿摆摆手:“你快回去吧。耽误了做活,我娘不过瞪我一眼,你娘却是要打你的。”

    这时将近中午,郑氏已经开始做午饭了。冬儿进得门,见郑氏正打算擦了满是面的手给灶口添拆,连忙过去接手。

    郑氏嘴上说的狠,做饭的时候到底没有拿土豆煮了,就着咸菜当主食吃。而是做了土豆饭团。做法很简单,把土豆擦成丝,拌上杂粮,团成一个个饭团,上笼蒸熟了就是土豆饭团。

    看着冬儿回来,郑氏问:“桂枝找你做什么?又是和秦先生家借东西?”

    冬儿:“嗯,她娘明天要出门子,让她向秦娘子借衣服。”

    郑氏很看不上桂枝娘,听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