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堪做布衣妾-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秀庭说:“我明天去盛德记买十斤糖好了,咱还是买得起十斤糖的。这样方方面面的事情就都能圆了。”

    二黑说:“这个行。”

    郑氏不同意。

    令冬儿感到意外的是,大春也不同意:“从盛德记买,那得多花多少钱?几乎三倍的价钱。”又劝解杨秀庭道:“爹,糖是咱自己做的,拿去给师傅,又不经别人的手,只要咱们不说,盛德记哪里能知道。自家有的东西,干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反而花大价钱回头从盛德记买。”

    冬儿觉得,大春说这个话,也是防着他师傅还会再要山楂糖,所以才坚决不同意杨秀庭去盛德记买。再不然,就是大春和他师父说好了,以后继续用低价买进盛德记的山楂糖。

    郑氏也说:“不过多做一锅糖的事情。罗师傅拿到和盛德记一样的糖果,难道还会贬低自己的东西,跟人说这个糖其实来的很便宜?”

    杨秀庭的表情有了松动。

    大春转头对杨秀庭说:“爹,这真不是什么大事。再说了,就是盛德记刁难咱们,咱也不是没办法。我和师父前些日子,在知府衙门做文吏的郑老爷家里做活儿,郑老爷很看重师傅的手艺。师傅说郑老爷是很靠得住的大人物。”

    也许是大春这句话起了最终作用。第二天早上,冬儿大哥走的时候,顺利的带走了十斤盛德记专供糖,并三贯钱。

    那天早上,为了不看郑氏的白眼,冬儿和二黑依然在院子的角落里交换二黑写字的纸片。就是这时,郑氏和大春走出家门,大春低声说:“我师傅最近常说,外人不如自己的徒弟知根底,要是没个合适的,不如在五个徒弟里选女婿。前些日子,师傅的锯子坏了,现在师傅凑合着用以前的一把。我看好了一把上好的锯子,只是卖的有些贵,要三惯钱。我想买了,过年的时候送给师傅,师傅一定高兴。”

    冬儿偷偷望去,大春略红了脸,继续说:“娘,师傅家巧凤妹妹,您见过的,真的很好。不单单是长得好,也能干,性子也绵软。要是娶进来,肯定和您贴心。”

    郑氏想了想,要是能和罗木匠结亲,大春的手艺一定没跑。就说道:“那好。不过三贯钱不是个小数,我去和你爹说说看。”说罢,转身打算进屋。

    大春又拉住郑氏,乞求道:“娘,您一定和爹好好说。我要是做了师傅的女婿,师傅的手艺不传我传谁?”

    郑氏点头,进了门去说服杨秀庭,大春则躲出了院子。

    冬儿见两人离开,撇撇嘴,对二黑说:“我做馅饼用了八十几文的肉,娘差点把我吃了。这可是三贯钱啊,多少个八十文?就这么打了水漂。”

    二黑也有些泄气,不过还是说:“不是说,挑一个徒弟做女婿吗?没准儿能相中大哥呢。”

    冬儿笑了:“别逗了,二哥。真要是挑女婿,怎么能这么随便的让人知道。自然是要在徒弟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细细的观察,才能看出徒弟们最真实的性情。这么大明大亮的说出来,根本就是放了个套,等人钻呢。”
………………………………

第36章 兰芝家的豆苗长好了

    听冬儿说的有道理,二黑马上就急了:“不行,得告诉爹娘去。”

    冬儿拉住他:“行了,咱娘听你的,还是听大哥的。我说的这些只是猜测,愿意相信的人才有可能认为是真的。娘根本就不听,怎么会信?”

    二黑犹豫了一下,停在那里,不知怎么办才好。

    冬儿则咯咯的和二黑说笑:“说来,大哥的工作环境也是蛮危险的哦。随时随地的陷阱、圈套。咱只是这么短的时间,就看见大哥钻了两个圈套了。平日里,不知怎么被人算计的可怜呢。”

    二黑更加呆不住了,立时就往家里走:“不行,怎么也得告诉爹娘去。”

    冬儿一把没拉住,二黑已经冲出去了。

    冬儿闷闷的摸摸额角,她只是不小心,嘴一秃噜,心里想的就说出来了,真心没算计二黑的意思。

    也许是郑氏、杨秀庭对大春学手艺投入已经太多,没了退路。所以,二黑的劝告,被郑氏一通斥责击退。

    随即,大春背了十斤盛德记专供糖、和孝敬罗木匠的三贯钱,去钻师傅下的圈套去了。

    冬儿家里又添了两个置物架放置豆苗。街上已经开始有卖豆苗的,价格十五到二十文不等。

    虽然利薄了很多,但郑氏觉得不耽误功夫,不过捎带脚的料理一下,就能挣到钱,还是可以做的。

    现在,家里越来越忙。为了不占地方,郑氏也权衡了收入支出,又添置了置物架。

    冬儿家出的豆苗干净整齐,采摘及时,吃起来口感脆嫩。所以,二黑开发的主顾们还是一直买冬儿家的豆苗。二黑出摊前,先各家里问一遍,冬儿抽空给家人送去。

    这天,去打柴的路上,兰芝从怀里掏出两根头绳和几粒弹子,递给冬儿。

    冬儿莫名其妙,下意识接过来,问道:“做什么的?”

    兰芝笑道:“给你的,弹子拿给你弟弟玩。”

    冬儿有些疑惑:“为什么?”

    “我家里的豆苗长得好,我娘说照着这样长,明天就能割下来卖了。昨天我爹卖了一捆柴,我娘说多亏了你,我家现在比以往暖和多了,豆苗又长得好。就着卖柴的钱,买了这个,不值几个钱,只是表示个谢意。”

    冬儿忙往回推:“一捆柴才有几个钱,买这个做什么。快拿回去,你家的弟妹多,拿回去给你弟妹们用。”

    推让了半天,冬儿留下了弹子,头绳执意没要:“拿回去给你二妹扎辫子,现在不用,可以放着过年用。”

    两人照常打了柴,背着往回走。因为兰芝手熟了很多,体力也能跟上,两人回来的挺早。

    一路走着,冬儿又问起兰芝家里的豆苗。

    说起豆苗,兰芝脸上浮起笑容:“我娘把盘子都放在高处,平常没人动,屋子里也暖和了不少,所以豆苗长得可好了。我娘说不敢长得老了,明天就割下来,要拿去卖了。”

    冬儿点头:“还是你娘有见识,做生意,眼前的利益是不能看的。豆苗就是吃个鲜嫩。为了苗大一些、看起来多一些,晚收一、两天。那样的豆苗,即使卖出去,也会坏了行情。”

    边往回走,冬儿边说:“你家里要是打算去集市上卖,一定要放好、包裹好。不能捂了,也不能冻了。”

    兰芝回答:“我娘也知道这个东西不好拿出来。说要多几层布虚虚的包好,再放在箱子里,就是怕冻了。娘要自己拿到集市上去叫卖。”

    冬儿想了想说:“要不让你娘打捆的时候留出来几根,放到箱子外面。到集市上,你娘也叫卖了,路过的人也能看到东西。”

    兰芝听了,欣喜道:“嗯,这个主意好,我回去和我娘说。”又问冬儿:“你家的豆苗卖的怎么样?说起来也是对不住你家,现在卖豆苗的多了,你家也不太好卖了吧?”

    冬儿笑笑:“没什么对不住的,就是你家不卖豆苗,也拦不住其他人家卖。再说,买我家里豆苗是我二哥卖糖时相识的人家,又不在街面上卖,卖的还好。”

    兰芝说:“你二哥也真是能干。我娘常夸你们兄妹,说你们家是有德行的人家,孩子个个出色。”

    冬儿心里暗想,那是你没见到不出色的。

    一起打柴也有好些天了,兰芝说话也随意了一些:“你那天拿到我家里的馅饼真好,我们吃着好不说了。我爹回来,我给他热了吃,我爹吃了一口就说味道好,吃完了还说,要是现做出来味道更好。比他做事的饭馆子里的大师傅做的还要好。”

    冬儿笑着说:“哪有你说的那么好,人家大师傅没准儿不擅长做馅料吃食。再说小饭馆子味道也不太讲究。你是没在街上走,人家大酒楼到了饭点儿,远远的香气飘散开来,那才叫香呢。可惜的是咱没机会吃。”冲着兰芝吐吐舌头:“咱下辈子投个好胎。到时候,去大酒楼,把大酒楼的饭菜尝个遍。”

    兰芝笑她:“净想好事,多少人里面才能有一个能投个好胎。你说下辈子就下辈子?说不定多少辈子都轮不到,只能投身在寻常人家呢。”

    冬儿笑:“所以说,咱要做好人,那样投个好胎的机会就大一些。”心里却想:不用那么麻烦,投身在千年后,随随便便你就可以进酒楼、下馆子、……哦,还可以跳着脚和老板讲理,没准儿还能讲赢。多么幸福。

    这样想着,就说:“就像兰芝你,脾气好、心地好、又能干。没准儿下辈子投胎投到了一个地方,那地方啊,人人吃得起酒楼,人人穿得起绸缎,人人都能住在高楼大厦,人人出门都有车坐。那时候,你得有多……”冬儿有些尴尬的停住话题,真到了那时候,你也不见得有多幸福,依然会牢骚满腹,依然有诸多的不满意。

    却把个兰芝听得目瞪口呆,见她说不下去了,才嗤笑她:“又说胡话吧?自己都说不下去了。哪会有那样的地方?神仙住的地方也不过你说的那样。”

    冬儿叹了口气,说:“是啊,那是神仙住的地方,是做梦才会看到的地方。”定了定神,又对兰芝说:“记得和你娘说,割下豆苗后,要仔细挑拣过,把不好的挑拣出来,打捆的时候尽量捆的整齐漂亮一些。”

    兰芝愣了愣:“捆的再好看,人家回去打开也散了,那不是一样吗?”

    这个笨蛋,冬儿恨恨的看着她说:“人家是有钱人嘛,不但要好吃,还要好看嘛。不然,你会拿二十文买一把豆苗吃吗?”又教导她:“做买卖要做到,人家没买过咱家的东西就不说了,一旦买了咱家的,那就再看不上别家的才行。”
………………………………

第37章 冬儿大哥又回来了

    听到冬儿的话,兰芝了悟:“是啊,那就是要把东西做到最好呗。”

    冬儿点头:“孺子可教。”

    “什么意思?”兰芝问。

    冬儿糊弄她:“不知道,我也是听别人这么说的。”

    走了一段,冬儿想起什么,问:“兰芝,你爹在馆子里做什么?做多长时间了?”

    兰芝说:“我爹基本上都是在后厨打杂,忙了也能切菜、擀面什么的。在这家馆子就做了七八年了,这之前在别家也是后厨打杂。其实,我爹的活儿做的挺好,工钱也不少,还能经常带回来些剩饭剩菜。可就是这样,我家也常常吃不饱饭,还是我家孩子太多。”说着低下头。

    冬儿想想兰芝家里那些衣不蔽体的弟弟妹妹们,也有些难过,说:“那也没什么,等你们长大了,能做事了,就好过了。”

    “哪有好过的时候,我娘现在就常常犯愁,家里男孩子多,就怕到时媳妇都娶不到。我家也就是开始和你打柴,才算好一些,起码弟弟妹妹们不那么冷了。爹把攒起来的柴挑到馆子卖,也能抵了进城税。”兰芝难过的说。

    冬儿连忙制止她:“其实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你爹要是能应付得来馆子里的事情,你家可以摆个小摊,买个小吃食。”

    兰芝为难道:“我爹在饭馆里也就是给人打打下手,没学过厨子,没正经做过菜品。再说,我家也没本钱。”

    冬儿说:“咱说的不是小买卖、小摊子嘛?不要多少本钱的。我家有个炭炉,夏天屋子里太热,用来在院子里熬糖的,现在不用,可以先借给你家。面案、擀面杖、刀、碗、筷这些你家里自己有。让你娘寻人借一张桌子,不拘好坏,擦抹的干干净净就行。再找几个凳子就可以了。”

    兰芝讶然:“这么简单,能做什么买卖?”

    冬儿和她解释:“你爹不是说我家的馅饼好吃吗?你爹整天在馆子里做事,他要是觉得真好,我可以教你调馅,到时候你家可以买馄饨汤。你家人多,大家一起伸手做事,一定照顾的过来。也许能挣一些钱。”说着,看了看兰芝,试探道:“不过商人地位底下,就怕你爹不愿意做。”

    兰芝听了大惊,看的冬儿吓了一跳,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让兰芝的表情骤变。

    没想到兰芝皱眉瞪眼的说:“商人的身份哪里低下了?商人多好了,吃得好、穿得好、住的也好。”

    冬儿怔了怔,讷讷的说:“是啊,哪里低下了?”是啊,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有钱供子弟们读书取士,哪里还管的了什么士农工商的排序。

    冬儿定了定神,接着说:“你回去让你爹娘盘算盘算,看能行不。能行的话,我这就教你调馅。做馄饨无非就是馄饨馅、馄饨皮、馄饨汤。馅调好了,馄饨皮就是个功夫,揉劲道就好,你爹在后厨这么多年,肯定行。你爹要是能从馆子里贱买两块剔过肉的骨头,拿回来熬。只要火候到了,就能熬出浓白的馄饨汤。馄饨出锅,盛碗的时候撒几粒切碎的豆苗。”说着,冬儿一脸的想往、陶醉,又想到好长时间没吃到肉了,随口说道:“生意不要太好。”

    冬儿的计划把兰芝听得目瞪口呆,听到冬儿最后说了一句这么不靠谱的话,才呆呆的问道:“为什么生意不要太好?咱不是怕生意不好吗?”

    冬儿这才回过味儿,连忙挽回: “我说了生意不要太好吗?口误,口误。我是说,生意千万不要不好。嘿嘿。”暗暗吐了吐舌头。

    冬儿又说:“不过,眼看要进腊月,离过年没几天了。要做也得是明年出了正月的事了。”

    兰芝的神经够强悍,被冬儿连番的摧残,没崩溃不说,还连连感叹:“冬儿,你怎么能知道这么多?你知道的真多啊。”

    冬儿不知道怎么接话,于是做了个鬼脸,没吱声。心里暗想,你要是夜市吃得多、看的多,你也知道的多。

    兰芝回到家里,神情还有些愣愣的,蔡大婶不由得多看了她两眼,见兰芝的神色确实不同往常,有些担心,就问:“和冬儿一起回来的?”

    兰芝呆呆接过蔡大婶手里的柴枝,坐在凳子上,往灶口添柴,答应着蔡大婶的询问:“嗯,和冬儿一起回来的。”

    没等蔡大婶再问,兰芝一股脑的对蔡大婶说:“娘,今天回来的时候,我对冬儿说了爹夸他家的馅饼比馆子里做的还好。冬儿跟我说,让爹娘合计合计,摆个小食摊子……”

    蔡大婶认真的听她说完,宛如被一道亮光照亮了心里,嘴里却喃喃自语道:“不好白白麻烦杨家吧……”

    冬儿不知道兰芝家里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合计小食摊的事情。她推开家门,看到他家大哥又坐在了炕上,脸上的表情是故作轻松的,堆了些有些干巴的笑容。

    和上次不同的是,坐在炕桌正面的杨秀庭,这次没有满脸的笑,却皱着眉,不语。

    郑氏有些不安的坐在炕沿上,也没有前几天的热情洋溢。

    二黑沉着脸坐在灶口前添柴,闻气味,锅里闷的是土豆。

    又吃土豆啊。冬儿也不做声,静静的进门,盆里添水洗手。看到灶台上的盆里,有还没切的酸菜和白菜,冬儿自觉的过去案板前操作。

    每天都吃的饭,不用吩咐,照原样做就是。她娘要添菜,自然是由她娘去思量、实施了。

    二黑没做声,却连连看冬儿,奇怪冬儿怎么一点不好奇。

    冬儿连眼角都没给他一个。

    冬儿一大把的年纪,有着好几年大江南北的阅历,上次大春的做法和表现,冬儿就看出大春师傅,或者说是大春的打算。这是又回来拿糖来了。

    冬儿心里冷笑,看来大春心里根本就没这个家。

    大春师兄弟五个给人家做白工,一日三餐是罗木匠供给,穿用却是自家出。人在外面,衣服是脸面,大春的用度,郑氏一直捡好的给。

    罗木匠供给的吃食,有一大部分是做工的人家供应的,为了让工人做的尽心,吃的不错。罗木匠会做事,在家里徒弟和自家吃的一样,而罗木匠家的日常吃食,也大大好过了冬儿家里。

    三年多了,大春吃得好、穿得好,每次回来看到家里的吃、用的简陋,只怕不想回来了。一心只想着怎么能留在罗木匠身边,于是,就把家里能拿的出来的好处,想方设法的满足人家罗木匠。

    真是可笑,杨家能供应罗木匠多久,再过三年大春学不到什么,杨家还会无条件的供应大春、大春师傅吗?大春自己没脑子么?

    不,大春有脑子,现在正在用脑子讨好师傅,以期能博得师傅的好感,留在师傅身边。
………………………………

第38章 关于一条街的论调

    冬儿觉得自家爹娘和大哥真真的可笑。罗木匠给大春画了个大大的饼,一家人就被人家罗木匠耍的团团转。但她也只能心里嗤笑一下,若是说出来,一定又是一番教训等着她,还是识相一些,闭起嘴巴的好。

    土豆出锅有一阵了,冬儿已经切好了白菜、酸菜,分开放好。灶上大锅里的水也烧上了,盆子里绊湿了杂面,只等开锅了倒进滚开的水里熬糊糊。

    豆豆没上炕,一个人静悄悄的在地上玩弹子。

    炕上三人默不作声,郑氏看到冬儿在灶上做的差不多了,忙下地过来,看了看,皱眉:“你们大哥总不会回来,光吃这个怎么行。”

    冬儿平心静气的说:“咱虽说天天在家里吃,可天天吃的也就是这个,大哥怎么就不能吃了。兰芝家里一家老小连这个都不敢管饱吃。”

    郑氏出奇的没说话。

    冬儿略略扭头,暗暗的对着二黑得意了一下。又得寸进尺,慢条斯理的说:“就吃这个吧,大哥以后就不是总不回来了。有了山楂糖,大哥会经常回来的。”停了停,接着说:“要做好的,下次吧。到时多做些,大家一起吃好的。要是现在做好的吃了,这土豆和杂面糊糊谁来吃。”

    郑氏脸更加阴沉,警告的瞪视着冬儿。

    冬儿立马识相的闭了嘴。

    郑氏看着煮好的土豆,想象着将要煮好的菜面糊糊。又有些为难的看了看杨秀庭,对冬儿说:“让二黑看着锅,你去剥几颗葱。”

    她自己拿起还烫手的土豆,开始剥皮。

    最后,大家吃了一样的饭。杂面菜糊糊,酸菜,是和往常一样的。煮熟的土豆做了精加工,剥皮,捏碎,拌了杂面和白面,用葱油炒了。

    蛮好吃的哦。冬儿乐滋滋的吃着土豆饭,喝着面糊,就着酸菜。还乐滋滋的看着大春有些食不下咽。

    其实,冬儿还是能理解自家大哥吃不下饭的感受的,想当初自己刚来时,每次咽下一口饭,那是要花费大力气的。

    但是,冬儿的食不下咽,和大春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冬儿的嘴,是自己自力更生养叼的,又是骤然来到这么个贫寒的地方,很不适应。而大春,却是由这个贫寒的家供养着,养刁了嘴巴和性子,忘记了自己的根本。

    冬儿心里再次感叹自己不幸的时候,杨秀庭开口说了冬儿今天进门后的第一句话,是对大春说的:“怎么?好吃好喝的跟着罗木匠久了,家里的粗鄙饭食咽不下去了?”

    大春索性放下了碗筷,幽怨的说道:“爹,看您说的。我这是心里为难,吃不下饭。”

    说着,又看了看郑氏,说道:“我这么做,也是想早一些学好了手艺,能早些回来帮衬家里。”

    杨秀庭脸色立时就好看了些。

    冬儿暗暗撇嘴,大春只是卖了个空头人情,杨秀庭就中招了,这个长子效应真是厉害。

    这顿饭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同。其表现就是大家都填了饭。连豆豆都添了半碗。大春虽然没添饭,还算不错,总算是吃完了碗里的饭。冬儿又添了满满一碗,吃了小半碗,趁着大家不注意,留了半碗捏成团。打算冻了,明天打柴时,拿给兰芝,给她弟妹们吃吃新鲜。

    饭后,大春再次开口:“爹,前几天我拿了十斤糖,这不是没事吗?我师父说了,一定没事的。就是盛德记知道了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他还能不要爹做的糖?那他卖什么?我师父还说,不能让咱白做工,这次按着咱的零售价给钱。”停了停说:“反正咱都是是挣钱,给谁不一样?还多了一个主顾。”

    郑氏期期艾艾的劝说杨秀庭:“是啊,他爹。都是挣钱就是了,多了一个主顾,咱家也能多挣一些。以后盛德记作坊自己能出山楂糖了,咱也还能做这个生意。而且,咱家也不算食言,咱们自己没卖他家的模具糖。”

    ……

    结果就是,当天晚上,大春背走了二十斤盛德记的专供糖,连夜回去了。

    晚上,郑氏数大春留下的钱时的愉快,冲淡了家里的沉闷。

    冬儿抱着旁观者的态度,围观了杨秀庭被劝说的全过程。没办法,如今家里的状况,冬儿只能希望盛德记晚一点发作,发作后自家的损失能小一些。

    杨秀庭倒是歉意的看了看冬儿。

    冬儿心里不齿,歉意表达给自己有什么用,那得人家盛德记在意、并认同你的歉意才行。

    蔡家倒是雷厉风行,第二天和冬儿打柴的时候,兰芝就表达了蔡大伯和蔡大婶的意思。

    蔡家打算在年前,而且是尽快试一试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