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堪做布衣妾-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嬷嬷心里很不以为然,只听黄嬷嬷当日转告的杨姨娘的话,人家杨姨娘教导孩子,当然比六奶奶好的多。至于实际情况是不是那样,虽有待验证,可是,那也得验证过才知道。人家怎么会就这样把亲生骨肉交给别人,而且这个别人曾经心心念念的想要人家的性命。

    徐嬷嬷也是无语了,只好转移六奶奶的注意力,“六奶奶,您想想,弄个小孩子过来,若是不习惯咱们这里,今天哭、明天闹的。不说让您烦躁,休息不好。若是被六爷知道,以为六奶奶虐待小孩子,再生出事端就不好了。六奶奶还不如趁着今天和各家的奶奶、夫人说得好,再恢复和女眷们的来往。到时候,咱们只管自己逍遥,更是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了。”

    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徐嬷嬷又下了一剂药,“现在管家的不是六奶奶,六奶奶每次出门,自是需要添衣服和首饰。还有和各家夫人、奶奶们之间的相互馈赠,当然也得有来有往不是?到时候,六奶奶只管找黄嬷嬷领用。奴婢就不相信了,黄嬷嬷敢克扣您。”

    姚氏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这样,不但她能恢复和各家女眷们的关系,还能积攒更多的私房钱。

    姚氏摆摆衣袖,不屑道:“那就算了,教养孩子费心费力,我也是为了六爷的子嗣好,才多这一句嘴。既然六爷都不把子嗣当回事,我也就不做那恶人了。”

    姚氏和莲喜齐齐松了口气。

    徐嬷嬷找了个机会,把姚氏今天的话告诉张谦,想着让张谦留意一下,至少若是六奶奶哪天再起了什么荒唐的念头,六爷不至于怪到她和莲喜头上。

    张谦说了声“不知死活”,让徐嬷嬷多留意些,不要让姚氏和人家来往的时候,闹出什么笑话,就让徐嬷嬷退下。

    徐嬷嬷想起莲喜,又施礼说道:“萱馨园里的莲喜,年龄也大了,总不好留在府上当老姑娘。六奶奶不说放人,奴婢和莲喜也不敢多问。六爷您看,是不是有别的法子?”

    张谦想想姚氏跟前的莲喜,确实大了,大概二十几了吧。把人家耽搁在府上也不是个事情。

    张谦点点头:“我知道了,你问问她和家人可有联系,不管有没有,都让黄嬷嬷告诉蒋六一声,蒋六自会想办法。”

    徐嬷嬷连忙千恩万谢的告退了。

    说起来,莲喜真是个好姑娘,不多言、不多语,做事也周全,不会急功近利。若是真的在这府上老去,也够造孽的。

    给蒋六传去话不多时,一天晌午,张谦就进了萱馨园。

    那时姚氏正和几个女眷相约出门,刚刚回来。张谦进来,先让房间里其他人都退下,只留下黄嬷嬷候在门口。

    姚氏敷衍的给张谦施礼。张谦那厮这些日子对那个贱/人更加宠爱过了头,她可不会天真的以为,张谦是专程来看望她这个正妻的。
………………………………

第486章 丫头都大了

    张谦也不嗦,直接切入主题:“外面来了一对父子,说是莲喜的父兄,这些年攒了些钱财,打听的莲喜在咱们府上,求到我这里,想给莲喜赎身。”

    姚氏有点不悦,“莲喜什么时候有家人了,怎么没听她说过?她是妾身跟前的丫头,就算她有家人,也应该先跟我说,怎么求到六爷那里了?”

    张谦说道:“我也是这么跟她父兄说的。她父亲说莲喜年纪大了,家里已经给她找了门合适的亲事,想让她赎身成良家,嫁人生子,百年之后也能有个供奉。只是怕他家闺女不知事,贪图咱们府上的吃穿,不愿意回去。所以事先没对莲喜说赎身的事。”

    张谦很少和姚氏一口气说这么多话,这些话说完,不但他自己觉得不自在,连姚氏也很不习惯。

    张谦看着姚氏,只等她的回应。

    姚氏皱眉好半天,才说道:“莲喜一直跟在我身边,我也是用的习惯了。”

    张谦就说道:“明天让蒋六找牙婆领几个年纪小的丫头过来,你挑两个,让徐嬷嬷调/教几天,也一样用的顺手。”

    姚氏听张谦没做主给她身边派人,就有些动心。既然让牙婆把人领到她这里,身契自然也是在她这里,不怕丫头们不听使唤。

    而且,调/教新进府丫头,也是用的徐嬷嬷。徐嬷嬷更是自己的心腹,自然不用担心会教歪了。这么想着,姚氏的心气儿顺了很多,也就答应了。

    张谦见事情有了着落,至于姚氏怎么和莲喜说,他就不管了,让徐嬷嬷操心去吧。

    第二天,蒋六领着牙婆并十几个小丫头进来。姚氏捡模样好,看起来伶俐的,挑了四个出来。蒋六不做犹豫,直接付银子、还身契,把人留下。

    ………

    百日酒宴过后,冬儿就是再不舍,也想着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给行志雇了一个奶娘。这奶娘也不是全天带行志,只是冬儿不在的时候,让奶娘给行志哺乳,基本上一天也就是两次。

    冬儿和张谦说好,行志周岁之后就断奶,开始正常饮食,每天早晚喝些牛奶就够了。张谦虽然心疼儿子,但是冬儿说出男孩子不能过于依恋娘亲的理由,让张谦勉强同意了。

    行志往后还需要可靠的人带,所以,巧云的婚事也排上了日程。

    刘嫂老早就给巧云相看好一个侍卫,两厢满意之后,本想着去年过了年就办婚事。结果冬儿要回府州参加二黑的婚礼,张谦想着,穿云和敏烟是一定会跟去府州的。而冬儿最早就是王顺家的和巧云服侍的,路上还是亲近的丫头在跟前好一些,就把巧云的婚期推到了五月份。

    路上发现冬儿怀孕了。这下子,巧云自己也表示了,反正已经拖了这么久,不在这一时半会儿,等姨奶奶生了再说吧。一直就拖到现在。

    巧云比冬儿小两岁,当年跟着冬儿的时候,还是个小丫头。廉伯就是为了能服侍冬儿时间长一些,才选了年纪小的女孩子。饶是如此,巧云今年也十九了,实打实的大龄女。

    冬儿都打算好了,与其找别的人过来,还不如就是巧云了。巧云成亲,过了蜜月期,白天来她这里上班……,额,不是,是白天来锦绣院帮着她带孩子。

    午间和晚上,冬儿回来,就让巧云回自己家,伺候自家老公、过夫妻生活。以后有了孩子,可以和行志一起带,行志也有了玩伴。

    对冬儿的安排,张谦和王嫂子、巧云都觉得满意,尤其巧云,更是欣喜。

    冬儿等人觉得巧云不错。巧云跟着冬儿,也爽快、顺心的很,比伺候别的主子那是强的太多。如今,她就要成亲,往后肯定不能在冬儿房里伺候了,她还满心的犹豫不舍呢,冬儿就给她安排好了以后的差事,还是这么好的差事。

    诸事安排妥当,冬儿的日子就规律起来。虽然晚上要带孩子,可是不是还有张谦和丫头帮忙吗?比起往后多少年的职业女性来说,她已经幸福很多了。

    一样样的新式花炮试制出来,一条又一条的远途运输线开拓出来。随着远途运输线路的展开,爆竹作坊也开到另外几个繁华州府。

    ………

    张谦的买卖越做越大,进项越来越多,声名更胜从前。

    春去秋来,不经意之间,行志已经能领着巧云的儿子旺儿满院子疯跑了。

    冬儿远远看见行志向她跑过来,连忙迎上去,一边说道:“你慢些,旺儿还在后面追着你,小心把他摔到。”好在现在是春夏交接之际,土地松软,若是在冷硬的冻土上摔伤一下子,那可吃力的很了。

    行志的小短腿倒腾的慢了一点,略等了等旺儿,对走近的冬儿说道:“没事呢,后面有王妈妈和巧云婶婶跟着,摔不到。”

    冬儿蹲下和他搂搂脖子,算是亲热过,再牵起他和旺儿的手一起往锦绣院走。行志到冬天就五岁了,她可不能总抱他。这小子也知趣,每次冬儿回来,和冬儿搂搂脖子就算了,若是要抱,也只会找父亲。

    母子两个进屋不多会儿,张谦也回来了。例行了和行志抱抱、转转、抛抛的举动后,张谦才去换衣服、洗手,顺便帮行志也洗了手脸。

    放下行志,让他自己在炕上玩儿,张谦问冬儿:“今天脚行和运输行来往的客商多不多?他们有没有说,南北的旱情有没有好转的迹象?”

    冬儿摇头叹道:“还是老样子。如今各地的买卖都不好做,各处的粮食药物已经开始限制运输,更不允许大规模贩运。大家就是手里有钱,也都是买粮食,要不就攥在手里以备不时之需,几乎没有贩运货物的商家。偶尔有来往的闲散人等交谈,各地旱情也没有缓解迹象。”

    张谦叹了口气:“七八年风调雨顺,没想到会攒到一起了。百姓的日子,只怕不好过了。”

    从去年冬天开始,整个帝国和相邻各地,只有少量地方下了点雪。其它地方,居然连个雪花都没飘过。

    今年开春也一样,滴雨未下,一路旱到现在。眼看着天气就热起来,可是很多地方连种子都种不下去。

    张谦府上倒是在去年年底就买了足够的粮食。只是,若真的爆发全国性的灾情,就会导致这种物品紧缺,他们就算有粮食、有钱财,只怕日子也不会好过。
………………………………

第487章 朝廷筹款

    冬儿问道:“我二哥有没有消息,他那里怎样?北地冬储的洋芋应该还有不少,他有什么打算吗?”

    张谦说道:“卓先生在二黑那儿,卓先生去年就估摸着天气不对,所以没让作坊大量加工粉丝,干粉条已经停了。现在北地存的都是淀粉,他们今年连牲畜都没养,洋芋渣全部趁着新鲜晾干了,也是全部入库封存。希望这些都用不到吧,若是旱情缓解了,就算买卖亏一些,至少不会饿殍遍野,甚至造成混乱。”

    冬儿点点头,还是卓先生有眼光。去年整个冬天不下雪,她都没意识到开春也许有旱情,还是廉伯主持着,往府里购置了大量的存粮和草料。

    他们的买卖虽然好,但是挣来的都是银子,对于灾荒来说,银子远不如粮食有用。他们名下的产业,只有二黑那里是实实在在种地,靠地里的出息赚银子。能存下些入口的东西,就算食物粗粝,只要能饱腹,就是救命的好东西。

    冬儿说道:“北地的天气热的较晚,他那里有没有种些洋芋下去。洋芋应该比别的作物皮实一些,种下去,好好打理,就算秋天收成不好,也好过颗粒无收。”

    “已经种下去了。来信上说,大部分洋芋都是挑水种下去的。些许的洋芋种子,咱们还是出得起的,希望秋季能有些收获,就算真的颗粒无收,咱们也算尽了心。若是旱情实在严峻,就把地里的洋芋,按青苗分给长工,让他们分别打理。等秋天收上来,不管多少,只当他们的口粮好了。”张谦叹息,“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冬儿叹了口气,她还没在这个时代遇到过灾情,她也从来没听说古代会有抗旱救灾的说法。若是大江南北都是旱情,就算朝廷,只怕也没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张谦把扑向他的行志接在怀里,宽慰冬儿道:“别想那么多了,咱们也管不了老天爷的事,能做的只是尽力而已。”

    接下来的日子,旱情不见丝毫缓解,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旱情也逐渐加剧。就像京城周边的田地,有些春天种下去,发芽的青苗,因为浇灌跟不上,也开始枯萎。

    京城本来是帝国最繁华的地方,随着各地旱情的发展,很多买卖也做不起来。所以,让京城繁华一片的生意人,也失去了踪影,各家的买卖都是惨淡经营。

    张谦的爆竹行,大部分都停工,只用工坊过去存下的原材料,接收少量预订。出售爆竹的店铺,早早就贴出来告示,缤纷爆竹行暂时只做预订生意,有需要的提前预订。

    他们的爆竹行,别说那绚丽的烟火做出来是不是能卖出去。就算卖出去了,在这紧张的气氛之下,谁敢就那么锣鼓喧天的放出来。到时候,他们的爆竹行没准儿也会跟着吃挂落儿。

    脚行的买卖还过得去,依然在做,勉强能维持生计。只是运输行的买卖逐渐惨淡,只维持了少量几条线路,其它的也停运了。

    到六月中的时候,旱情依旧。虽然离秋天时的颗粒无收还有段日子,可是百姓们用来缓解食物压力的野菜、树叶等物却是没有了。

    各地的告急文书,雪片一样向着京城那座富丽堂皇的皇城飞进去。京城的街道上,也开始有了紧张气氛。

    冬儿去临近县的爆竹工坊,一路所见,四野之地,一片荒凉。只有树木的顶端还有些蔫头耷脑的绿意,靠下的枝干全部光秃秃的,地上已经看不到多少野菜、野草了,想来已经被饥饿的百姓挖走充饥了。

    一路所见的寥寥数人,也是面黄肌瘦,似乎走路都没了力气。

    好像是为了印证祸不单行这个词。北疆边关也告急,北夷屡屡进犯帝国疆域,都是铁骑如风般进来,扫荡一番,立即撤走。而且这样的扫荡频次和规模,有越来越多、愈演愈烈的趋势。边关防御已经感觉吃紧,向朝廷求援兵。

    据说,皇帝当下就拍桌子大骂,蛮夷之地的粗野之徒果然无信,居然趁着帝国灾荒,趁火打劫。

    有下臣回禀,北夷也是遭灾之地,原本牧草肥美的北漠牧场,如今也旱成了荒漠。没有了草地,北夷蓄养的牛羊牲畜,只得屠杀。若是旱情照这样持续下去,只怕北夷的野蛮人,会大举进犯帝国,皇帝陛下要及早防御,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皇帝陛下一听,知道事情不简单了。光是国内的灾情,就已经让户部维持的艰难,现在又有了北夷进犯的预警,更是雪上加霜。筹备兵力,那是要和钱粮说话的。

    局势越来越不好。

    相比之下,二黑经营的北地还不错。洋芋生长虽然也需要大量水分,可是若是水分缺乏,也不至于立即旱死,勉强维持,到秋天的时候,也就是欠产多少的问题。怎么着,也比开春下去的种子要多很多。

    从七月开始,二黑开始帮助他所在州县衙门,给当地饥民定量发送洋芋渣和淀粉。虽然洋芋渣过去主要用来饲养家禽、家畜,可是现在灾情严重,发到各家,都是能维持性命的好东西。洋芋渣辅以少量淀粉熬制成糊,就成了北地灾民的主要口粮。若是再辅以野菜、野草充饥,那就更加有保障了。

    而七月的京城,局势却更加不好,对于各个商家来说,用风声鹤唳形容也不为过。朝廷又是赈灾,又是筹集军粮,户部资金紧张,就把念头转到帝国的大小商家头上。

    有官员提议,历来最善于敛财的就是商家,朝廷可以按照不同规格,向帝国的买卖商户筹集军资。

    这个提议一经提出,就得到皇帝陛下的大力夸赞。直说这是个能解决钱粮问题的好办法。

    户部和京城衙门,按照各商家店铺的经营规模,分了不同级别,限定时间,上缴数量不等的银子或者等价粮食。

    按照官府的算计,这些计算出来、需要缴纳的银子是买卖人能承担的。可是,做买卖都是为了赚钱,好不容易赚到自己腰包里,就这么一下子掏出来大部分,的确像剜肉一样的疼。

    更有些经营不善的买卖,若是交齐朝廷规定的、据说数量不大的银子,就得变卖家当了。
………………………………

第488章 抄家

    经过收缴、抗拒、查抄、拘捕等一系列手段之后,绝大部分商家就算大伤元气,也吐血忍气的把银两交足了。

    可是,张谦就不在这绝大部分里面。不是张谦不愿意替朝廷分忧,而是张谦的确没那么多钱财。他做买卖的钱财都用来经营北地那一大片区域了,哪可能有那许多闲钱。

    朝廷一开始商议这个议题,张谦就知道事情不妙。他和廉伯、王管事等人急忙清算手中的流水,把能调集起来的银子全部归拢。虽然张谦知道就算用尽全力,也一定筹不够朝廷需要的数目。可是多几两银子,也算多表达一点诚意,可以减少人家一些怀疑。

    从朝廷开始商议,到官府的章程定下来,再开始实施。短短二十天,张谦已经从各地挪过来十五万两银子。可是,依然不够朝廷给他定下的数额,可以说差的很远。

    张谦尽力和官府交涉。用他早就准备好的账册给自己辩解。他的买卖虽然做的大,但他赚取的银两,大多用于扩展业务,其中的成本、路途上的花销也是巨大。

    由于今年买卖不好,可是他雇佣的工人,在没找到营生之前,还是在他这里领家用。所以他的收益没有那么多。

    和张谦交好的几个官员,也私下向张谦致歉,他们已经尽力把张家的买卖规模往下压了。可是,张谦的买卖风头过大,这次征缴的范围和力度又大,眼目众多,实在压不到底。否则,他需要缴纳的银两,只怕比现在这个数目还大。

    张谦也知道,若是按自家买卖的规模归类,他绝对不可能在二类中等里面。但是,无论怎么说,也架不住他着实的没钱啊。

    几番交涉下来,张谦又一次被羁押,进了京城府衙的大牢。紧接着就是查抄张谦名下所有买卖,包括张家宅子。

    这时已经是九月中了。从七月份,朝廷有大臣给皇帝出主意,向帝国的商家下手筹集军资。张谦就开始让家里的得力管事和小厮离开,其中就包括蒋六、王管事、明心、明喻等人,连官府的手续都是按照官府的正经规矩办好的。

    锦绣院的十个人,只留下穿云和王嫂子,其余补进来的,都些眼生的新人。

    这日一大早,官府的禁军就把张家团团围住,官府差役闯进来查抄的时候,前后宅子立时混乱起来。

    萱馨园的姚氏刚刚吃过早饭,就听见外面一片嘈杂。混乱的脚步声和喝骂声不断,听着竟然不是自家人的声音。

    姚氏脸色阴沉,对身边的小丫头说道:“出去问问,谁那么没规矩,在宅子里大声喧哗吵闹。再问问黄嬷嬷,她还会不会管家了,不会就趁早走人,不要祸害我们府上。”

    小丫头刚迈步,另一个丫头气喘吁吁的冲进来,两人撞在一起,差点齐齐摔倒。

    姚氏把手中的茶盏摔过去,骂道:“好几年了,也教不好你们是不是?这还有没有点规矩了,你们就是这么做事的?”

    外面进来的丫头,抱着被茶水浇的**头,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说道:“六奶奶,不好了,外面来了很多很多官爷,个个都凶神恶煞一样。听说,听说六爷已经被官差抓走了。”

    姚氏一听,眼前就是一阵发黑,身子晃了晃,差点歪倒在炕上。

    徐嬷嬷连忙扶住,喝问那丫头:“不好慌,说清楚了。你听谁说的,六爷被官差抓了?若是信口胡说,小心挨板子。”

    小丫头哭丧着脸,说道:“嬷嬷,奴婢不敢信口胡言。奴婢听廉伯差小厮给黄嬷嬷报信,那小厮说给黄嬷嬷听的。奴婢当时就在跟前,是黄嬷嬷让奴婢告诉六奶奶一声,让六奶奶不要慌乱。”

    “这么说,是真的了?”姚氏扯着徐嬷嬷的衣袖,面色惨白的喃喃自语。

    徐嬷嬷也是心慌,继续问道:“外面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乱?”

    小丫头真的要哭出来了, “外面都是官兵和衙役,听他们说……,说要抄家。”

    徐嬷嬷还没再问,外面就传来重重的脚步声,和男子的吆喝声:“都出来!上下人等,全部出去院子!不要等爷们儿动手往出扔。”一听就是萱馨园里,已经进来好多人。

    接着就是黄嬷嬷的声音:“官爷且慢。这是我们六奶奶的院子,实在惊扰不得。民女过去请六奶奶出来,一定尽快给官爷把各个院子、房间都清空了,不敢耽误官爷办差。”

    随着话音落下,黄嬷嬷急步进来,上来就给姚氏穿鞋,嘴里还说着:“六奶奶得罪了,您赶快穿戴好,随老身出来。这是朝廷办案,咱们不敢耽误的。您快着点,不要让那一杆子粗人进来冲撞了。”

    姚氏听着外面丫鬟仆妇的哀叫,和男人粗声粗气的呵斥,根本顾不上摆架子。软手软脚的站到地上,颤着声音问黄嬷嬷:“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黄嬷嬷小声急语:“抄家。”

    姚氏立时眼睛就瞪大了,抄家?她不能出去,这个房间里有她的私房、有她的首饰,还有她积攒的珍贵摆设。若是都让官差抄走了,她得损失多少?

    姚氏舍不得她的东西,本来迈开的脚步就挪不动了。

    徐嬷嬷大急:“六奶奶,快出去吧。让官差们闯进来,揪扯您就不好了。”

    姚氏抖着嘴唇说道:“我,这里有我好多珍贵家当和细软。”

    黄嬷嬷架起她就往外走:“这个时候,您就是留在房间里,也保不住那些东西。把人齐齐整整的保住了就好,别的就不能顾及了。”

    姚氏想到怀志和如水,忙说道:“二公子和二小姐……?”

    黄嬷嬷一边架着她往外走,一边说道:“老身已经叫人关照了,没准儿二公子已经在外面等着六奶奶了。”

    徐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