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堪做布衣妾-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廉伯起身,“官府来抄家的时候,已经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抄走了,你也没什么东西需要收拾。为了大小姐的将来,趁着她没回来,你这就启程吧。”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走吧……”
………
张谦沉默着,把府里下人和路程上的事情全部安顿妥当,第三天傍晚,他把黄嬷嬷和廉伯都找来,再次来到姚氏的萱馨园。
张谦在外间的厅堂坐定,让徐嬷嬷找姚氏、张承志和若水过来。
姚氏和若水看到张谦来到,很是吃惊。若水甚至极为惊恐,扯着姚氏的衣袖,直往姚氏身后躲。张承志对于明日出发的父亲的到来,则有很不好的预感。
姚氏在厅堂的主位坐下,把若水拦在自己身后。
面对哭肿了眼睛的若水,张谦表现的很淡漠:“我想了两天,若水也不小了,已经是懂事的年纪。既然她实在不愿意和我离开,总不好让她以后过伤心日子。我今天就是来问问她,是不是真的不愿意离开京城?”
张谦温和的对着姚氏身后的若水说道:“若水出来吧,父亲不会强迫你离开娘亲,只是问你两句话。”
若水躲躲闪闪的半掩在姚氏身后,露出半张脸,怯怯的看着张谦。
………………………………
第503章 脱离关系
对于若水的胆怯,张谦很是无奈,他温声问道:“我们明日就要启程,这几天你在院子里哭声不断,父亲也不想强求你。父亲今日来问问你,你是否真的想留在京城,不想和我们一同离开?”
若水的眼睛依然红肿着,听到她能够选择不离开京城,不由得欣喜,小声说道:“若水想跟着母亲,想和外祖父家的表姐妹们在一起。”
张谦点头,想跟着母亲还情有可原,作为他的妻子,姚氏还有离京的可能。可是,若水想和外祖父家的表姐妹们在一起,那就只能留在京城了。
他再问道:“若水也算是个大姑娘了,你要想好,你这时决定跟着母亲,留在京城,不管往后的日子过的是否开心,你都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若水犹豫了一瞬,坚定说道:“若水不后悔今天的决定。”
如果若水真的能够做到坦然面对将来,倒是个有主见的孩子,他也算放心些,“这就好,不管什么样的日子,都是自己过的。只要你自己觉得开心,那就是好日子。若水记住父亲的话,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路,就不要再想别的,开开心心走下去就好。”
廉伯听着张谦刻意放缓语气,和二小姐问答,也是松了口气。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这次离开之后,帝国就不再有张谦这个人了。他不想张谦离开之前,和两个儿女闹得不愉快,从而留下嫌隙。
张谦的几个孩子,应该很亲近张家举足轻重的主事廉伯。但是,他们一直由姚氏一手带大,接受的也是姚氏的观点。他们从内心里觉得,张谦身边亲近的随从,不论是谁,都无法和外祖父家的亲人相比。所以,除了怀志,另外的两个孩子不熟悉、也不认可廉伯等人,更不要说和廉伯、蒋六等人亲近。
同样的,廉伯虽然能把这几个孩子当做张谦的血脉照顾,却也并不了解他们。这时,廉伯见作为张谦嫡女的二小姐,这么急于靠近侍郎府,却把父女情分搁置,内心深感无奈。
虽然六爷没明说他将要去的地方是那里,但是作为六爷正妻的姚氏,对京城,对的娘家的依恋甚至超过了丈夫,那么这个女人作为妻子的资格就很值得商榷了。更何况姚氏的娘家对于姚氏来说,就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毫无亲情可言。即使这样,姚氏依然愿意亲近姚家,这就不是眷恋,而是愚钝了。
张谦和廉伯持同样的观点。儿大不由爷,女儿也一样,既然孩子们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与其闹到大家都不高兴,还不如让他们过自己喜欢的日子。
张谦今天的语气分外和蔼亲切,若水居然也没像前几天那么害怕,不但没再哭泣,还对着张谦点头应道:“若水记住了。”
问过了若水,张谦从袖子里取出两份文书,递给姚氏,“这是给你和承志的,这两份文书,一份是和离书,一份是分家文书。你既然不愿意和我一起离开,我就当你放弃了我张谦正妻的名分,咱们算是和离吧。我会想办法,尽快把你的嫁妆和一些抄走的物件赎回来。五年前你从廉伯手里拿去的银子,这几年一直没动用,加上这处宅子,算作我对你和两个孩子的补偿。这处宅子我会转到承志名下,你可以跟着承志过活。”
张承志听得一愣,银子的事情,他听母亲提过,倒不觉的意外。只是和离书和分家文书是怎么回事?
他愤然问道:“父亲这是做什么,为什么要和母亲和离?母亲不过是不去湖州,守着京城张家的宅子,又不是不想做张家妇。还有分家文书,我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父亲的儿子,都是张家血脉。我还没成家,要什么分家?”
张若水虽然年纪不算大,但是也懂得父母和离的意思,眼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慌乱。父母和离,她跟着母亲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她以后只能跟着哥哥过活了,若是哥哥成亲,她岂不是要看嫂嫂的脸色?
若水的目光在哥哥和父亲之间游移着,想到她和表姐们一起,能结交很多官宦人家的闺秀,以后她就有机会嫁给官宦人家。她绝不要像母亲那样,嫁给一个市井商户被人看不起。凭借母亲的样貌,若不是嫁给父亲,也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张谦扫了一眼变色的姚氏和这兄妹两个,淡淡一笑,得意张承志说道:“分家文书嘛,现在或许没用,保不齐将来就有用了。这个文书,你好好收着就是。你母亲若是做事有分寸,她手里的银子足够你娶妻生子,为官场铺路。也足够为若水置办一份好嫁妆。总之,以后你们自己掂量着,好好过日子吧。”
分家文书,必要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谁知道将来事态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若是帝国知晓他是北地那片疆域之主,以他现在的实力,只要脱离了京城,谁也奈何不了他。
张承志就不一样了,留在帝国的国土上,他手中的分家文书就大大的有用。消息泄露之时,文书可以作为和他脱离关系的凭证。
姚氏的和离书也一样,虽然这是他不想再和姚氏有所纠缠,和姚氏脱离关系的举措。但是,这一纸文书同样能让姚氏脱离了他,同样也是安全保障。
姚氏却不知道张谦的想法,听到张谦说出和离文书,一口气憋在心头,好半天才缓过来一口气,却也脸色青白。
姚氏瞪着张谦,紧握着帕子的手指,因为用力过度,骨节都泛白了。脸上那狰狞的表情,似乎想扑上去,把张谦撕裂一样。
她恶狠狠地指着张谦,咬牙切齿的说道:“张谦,你这个无耻之徒。当年,你不过是一个市井混混,贪图我是官宦人家的闺秀,把我娶进张家。如今你有了心头好,这就看着我碍眼了,竟然找这么个借口,要把我扫地出门!你的良心呢?被狗吃了不成!我何曾说过,不愿意做你的正妻,你这是变着法子制造机会,想让杨冬儿那个贱人上位!”
………………………………
第504章 徐嬷嬷随行
黄嬷嬷和廉伯被张谦带来,是作为张谦临行前处理家事的旁观者,也是防着有突发事件,可以作为缓解冲突的润滑剂。所以黄嬷嬷一直默不作声的站在萱馨园上房的厅堂。
这时,黄嬷嬷见姚氏情绪很不好,连忙走上两步,站在徐嬷嬷身边,防着姚氏暴起,和张谦撕扯在一起。
张谦虽然被姚氏辱骂,却并不暴躁,只冷冷看着姚氏:“从今天起,你就不是我的正妻了,请注意你的言行。杨冬儿是我的女人,除了我,任何人都没资格评论她,更不要说用言语肆意侮辱她。
我今天还就告诉你了,姚氏。我就是没理由,也一样能让冬儿做我的正妻。只不过,在此之前,虽然你做了诸多和张家离心离德、让我失望的事情,可我还是想给你留一份体面。谁承想,姚侍郎的二小姐根本就不需要这份体面。”
姚氏狠狠的啐了一口,说道:“谁稀罕你那虚情假意的体面,你早就把体面都给了杨冬儿那个贱妇,却来这里装好人!去吧,你们都去吧,去那穷乡僻壤过活去吧。承志说了,这一路上都是流民,到处都是抢劫,你和你的那个贱人上路去吧,我倒要看看你们的结果!不要到最后逍遥鸳鸯没当上,反而送了性命!”姚氏已经霍然站起,指着张谦,愤怒的诅咒。
徐嬷嬷有意无意的挡在姚氏身前,小声的劝着:“六爷终究是公子和小姐的父亲,随行的还有二公子。六奶奶不好这么说话的,您冷静一些,冷静一些。”
廉伯见姚氏话语太过恶毒,只得大力干咳一声,想着缓解一下气氛,顺带的提醒张谦说正事。
张谦面色阴沉,对上几近疯魔的姚氏,他半刻也不想多呆。
他朝着廉伯的方向扫了一眼,才继续说道:“怀志年纪小,这一路上多有颠簸,身边需要一个熟悉、可靠的人伺候。明日,徐嬷嬷跟着我们一起走,沿途伺候怀志。”
徐嬷嬷一听,心下大安,却连忙低头,不敢有丝毫表情泄露。
姚氏听张谦居然伸手到她身边的人,心中的激愤,更甚于被张谦抢白之后的愤怒。若不是黄嬷嬷和徐嬷嬷极力拦着,就要扑过来抓上张谦的脸。
虽然被两人拦着,她口中还不断的叫嚣着:“你想的倒美,徐嬷嬷是姚家陪嫁过来的,她绝不会跟着你走,你休想带走我一丁点儿的东西。”
张谦站起身,对着徐嬷嬷说道:“徐嬷嬷明日早早收拾利索,在二门外等候出发。记住,你不是跟着我走,是怀志需要一个妥帖的嬷嬷伺候,而徐嬷嬷你是最合适的。”话是对徐嬷嬷说的,话里的意思却是说给姚氏听的。
张谦说完,再不看姚氏母子三个,招呼廉伯和黄嬷嬷离开。他们的身后,追在他们身后的,是一阵瓷器碎裂的清脆声音。
黄嬷嬷听得紧皱眉头,姚侍郎也是读书人家,怎么把个女儿教导成这样。若是不是她在张家管事几年,她真的不敢相信,姚侍郎的二女儿竟然是这样的性情。
好在抄家之后,府里现在用的茶具都不值钱,否则,这一通的摔砸,又要损失不少银子。之前每次姚氏闹过脾气,或多或少,萱馨园都要补充一些瓷器。
之前六爷不和她计较,也有充足的财力支持,不在乎这点子银钱。往后可不一样了,没有进项,姚氏若还是这么随心所欲的做事,败家是早晚的事情。
张谦却对姚氏的怒气没什么感触。虽然刚才姚氏说的话很难听,甚至恶毒的诅咒他们一行人,可是张谦的心情却从未有过的轻松。
当年,到了该娶亲的时候,他见到姚氏。姚氏貌美,又是读书人家出身的闺秀,他虽然说不上多么情动,但对姚氏也算满意。而姚氏那几年也确实表现的很温婉,即使对两个姨娘有些小心思,也没做的过分。
但是冬儿进门之后,姚氏的本性渐渐显露,一天比一天霸道,一天比一天偏执,愚钝暴躁的个性展露无疑。尤其在对孩子的教导上,简直就是失德。
从今往后,姚氏不再是他的妻子了,他也不用再迁就、隐忍姚氏的愚钝偏执了。
………
萱馨园的上房,姚氏脸色铁青的站在满地碎瓷片当中,在张承志和徐嬷嬷的劝说声中,暴怒的眼神终于恢复了一些清明。
她手指着门外,怒声问徐嬷嬷:“嬷嬷你说,他张谦算个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外来的市井混子,能娶到我,是他张家祖上冒青烟,他有什么资格和我和离?你说说,他有什么资格和我和离?”
徐嬷嬷为难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不住嘴的劝说她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
姚氏在徐嬷嬷处得不到回答,又转向张承志,“你的那个父亲,就是个不知道好歹的无耻之徒。有我这个官宦人家出身的正室,他这些年拥有了多少光鲜和体面,现在他没落了,在京城混不下去了,用不着我了,就把我一脚踢开。他就是个忘恩负义的混蛋。”
张承志虽然想依靠侍郎府,可是母亲这么说自己父亲,他心理上也不舒服。
他扶着姚氏,绕开收拾地上碎瓷残片的丫头,坐回椅子上,劝道:“母亲消消气,父亲也不是一点儿没替咱们考虑。他不是给咱们留下宅子,还给您留下一部分银子吗?父亲这么做,只是一时糊涂,过后想明白,自会回心转意的。”
“啊呸!”姚氏暴怒,“他回心转意?我还不愿意呢。想当初,就是你那偏心眼的外祖父,为了借助张谦那厮的势力,才委屈我低嫁给一个市井混子。如今我好不容易脱身了,才不会再和他有丝毫瓜葛。”
那您发动这惊天的火气干什么?张承志一时无语。房间里静默一片。
姚氏在静默中忽然想起张谦说的话,猛然转头,看向徐嬷嬷。
徐嬷嬷的将来有了着落,心里也不着急,不过多伺候姚氏一个晚上而已,她有的是耐性。
………………………………
第505章 路上
姚氏看向徐嬷嬷的时候,徐嬷嬷正给姚氏拿过来一件披肩,嘴里一边念叨着:“十月的天气了,晚间还是很凉的,六奶奶把这个披上。”
往常很随意的话,这时听到姚氏耳中,就有了刺耳的感觉,似乎徐嬷嬷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这里,临行前交代事情一样。
姚氏语带讥讽的说道:“张谦那厮刚才说要带走嬷嬷,嬷嬷可是一句反驳的话都没说呢。嬷嬷以后就要攀上高枝了,杨冬儿那贱人眼看着就要被扶正,嬷嬷不想着赶紧找新主子效命,还留在我这里做什么?”
徐嬷嬷心里早有准备,一听姚氏的话锋不对,立时跪在地上:“六奶奶这么说,可要屈死奴婢了。不是奴婢不反驳,实在是六爷和六奶奶说话,哪有奴婢插言的地方。六爷口口声声说的是,要奴婢伺候二公子,奴婢怕六奶奶会担心二公子离家的日子,会认为奴婢贪图安逸,所以才没向六奶奶推脱六爷说的差事。”
姚氏斜蔑着跪在面前的徐嬷嬷,并不认可徐嬷嬷说的话,“他们这次离开京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听张谦那厮话里的意思,很可能不再回来了,可我丝毫没看出来嬷嬷有一丁点儿的不舍。”
徐嬷嬷连忙说道:“二公子眼见得就长大了,奴婢以为只要伺候二公子,二公子以后总是要回来找六奶奶您的。奴婢也不愿意离开京城,若是您觉得二公子不用奴婢伺候,那当然最好。湖州有二公子的祖母在,想来也不会受委屈,奴婢去不去其实没什么不同。”
姚氏上下打量着徐嬷嬷,认定徐嬷嬷背主的想法有些动摇。
虽说怀志那臭小子,几次扬言他姓张,一定要跟父亲在一起,着实的让人着恼。可他终究还是她的儿子,就这么跟着张谦和那个贱妇远赴湖州,身边没个得力的人看着,她怕怀志会被杨冬儿那贱妇虐待。
湖州的确有怀志的祖母,可是谁知道李夫人会不会时刻关注怀志,杨冬儿那个贱人又善于做卑贱的商户营生,说不定杨冬儿正合李夫人的心意呢。到那时,怀志还不是由着杨冬儿虐待。
让徐嬷嬷跟着怀志伺候,是最好的选择。
………
第二天天不亮,张家宅子二门外,张谦、冬儿一行人整装待发。
姚氏虽然同意徐嬷嬷和怀志一起出发,但是心里别扭怀志竟然不愿意和她一起留下来,硬着心肠,没过来相送。
怀志只在萱馨园里给姚氏磕头,作为辞行之礼。
张承志本来打算把张谦一行人送出成外,却被张谦拦住,“不要去了。我是入狱两次的人,你要走的是科举之路,既然已经分家,往后就尽量少提及父亲,一心为朝廷做事吧。”
张承志不明白,就算分家,他也是张谦的儿子,为什么听父亲的口气,似乎让他和父亲划清界限一样。
张谦很郑重严肃的不让张承志相送,张承志心里对入狱两次的父亲也多打了个弯儿,两人算是有了默契。在大门内,张承志止步,张谦纵马出府,后面跟着一队车马随从,往南门而去。
张谦走之前,已经和几个好友打过招呼,不必相送。这一大早出门,一行人抵达南城门时,城门才刚刚打开。
由于现在是灾荒年间,来往的客商很少,京城只严格排查进城的人,对出城的车马行人盘查不严。张家车队虽然人数和物资很多,但是手里的文书都完整,很轻松就通过了城门。
张谦打的幌子是回湖州老家,所以一行人直接上管道往南而去。
刚出京城还好,沿路有官府的人限制,众多流民、灾民都不能靠近京城。三天之后,出了京城管辖的区域,沿路的灾民渐渐多起来。
现在已经进入冬天,虽然他们也算是准备充分,但是路上也依然艰辛。天气冷、加上整年灾荒,让路上一片荒凉,很多地方的地皮都被翻起,连草根都被挖走了。
一路行来,少见行人,但凡有人迹的地方,都是成群成片的灾民。
怀志和行志虽然是坐在马车里,但是外面有声音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往外看去,看着外面成群的破衣烂衫的人们,两个小家伙都是吃惊非常。以他们的见识,最多也就是看见个把京城的乞丐。这么多乞丐,甚至比乞丐还昏黄破烂、频临绝境的人,让两人大为吃惊。
在宽大的马车里,行志收回望向外面的目光,心有戚戚的问冬儿:“娘,外面那些人都是哪里的?天气这么冷,他们都不要回家吗?”
这还是冬儿第一次见到灾民,看着满目疮痍,她的心情也很低落。朝廷早就吵吵着赈灾,却没见大的动作。除了京城周边的形势还算稳得住,再往外的灾情和灾民,显然就没人管,导致这么多人流离失所,在路途上苦挨。
她看着行志愁苦的小脸,向他解释:“他们的家乡遭灾,地里没长出粮食,没法子过活,所以出来找生计。虽然有家,却不能回。”
为了便于照看,怀志被张谦安顿道冬儿的马车里,他的年龄到底大一点,知道今年的旱灾。
怀志问道:“是因为今年的旱灾吗?我不明白,守在家里都没饭吃,离开家岂不是更没饭吃?”
冬儿看向他,解释道:“凡是旱灾,就不是几家几户的事情,严重的,遍及几个州府都有可能。临近的土地都没收成,就算想讨要、借账都没了讨要的对象,不得不出来。出来州府等地,没准儿还能找个事情做,人聚的多了,官府和富户也会想办法,多多少少会施舍些口粮。总好过守在没一粒粮食的家乡饿死。”
怀志又往外看了看,眼中的怜悯更甚,忽然看见几个骨瘦嶙峋、衣衫褴褛的孩子,互相牵扯着,跟着家里的板车踉踉跄跄的前行。
怀志看看自己包裹严实的衣物,回头对冬儿说:“姨娘,那几个孩子好可怜,咱们车上还有吃的呢,我的晚饭不吃了,咱们分他们一些吃的好不好?那几个孩子那么小,穿的也单薄。”
行志也跟着怀志说道:“我的晚饭也不吃了,把我的晚饭也分给外面的小孩子。”
………………………………
第506章 几块糕饼引发
冬儿探头望过去,心下凄凉,“这几个孩子的确可怜,怀志再往远看看,你会看到更可怜的场景。需要救助的人太多,以咱们现在的能力,若是把我们所带的口粮分他们一些,不但救不到他们,甚至会因为争抢、踩踏,连累他们丢了性命,也会让我们陷入险境。”
虽然不能救助他们,但是两个孩子心地善良,让冬儿很是欣慰。
怀志对冬儿说的情况很是不解,给几个孩子一些吃的,他们就不会那么饿,为什么反而会害了他们?
怀志和冬儿没有过多的接触,不好直接问出来,可是看向冬儿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不解和疑问。
行志就不一样了,他稚嫩的声音问冬儿道:“为什么?咱们给小孩子吃的,小孩子就不饿了,他们会高兴的。”
冬儿把外面的情况指给两个孩子看,“你们看,不单单是我们车辆周围的人挨饿,远一些,更远一些的人们也都饥寒交迫。我们没很多的吃食分给所有人,也没能力管控这些人守秩序。若是只给周围这几个孩子吃食,远处的人就会拥挤过来。没有很多人阻挡,很多人会一拥而上,这几个孩子还来不及把食物吃到肚子里,就会被人群踩在脚下,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冬儿的声音悲切,她为自己没能力救助那些人而伤心,也为生产力低下,社会制度不完善而忧伤。
行志还不太明白冬儿说的话,但是怀志看着外面目光僵冷,神色麻木的人群,稍稍明白了一些。
冬儿摸了摸怀志的发髻,说的:“怀志和行志两个都是好孩子,只要你们有善心,知道体谅民生疾苦,长大了就有机会帮助他人。”
虽然同车了好些日子,怀志还是不习惯冬儿的近距离接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