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堪做布衣妾-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耸橇#峙氯思一峋庞谀阋煊诔H耍ね肪妥摺5比唬绻愦艘桓币淮涡詐p材质的手套给人家拿糖,人家大概会走的更快,不但走的更快,只怕还会伴着被惊吓到的喊声。

    于是,冬儿很不卫生的手指拈了糖在手掌里,送到人家手里,顺手收回铜钱。

    眼角的余光扫过,等等,自己看到了什么?那个肆无忌惮大声嚷嚷的人走过来了,走近了,还拍了二黑的肩膀。

    认识二黑的啊。冬儿舒了口气,看来自己的白眼翻得还是很正常的,人家不过是顺便看到了二黑而已。

    二黑看到明喻却惊吓非常,飞快的扫了眼杨秀庭,结结巴巴问候:“啊,明喻小爷,出来……出来看灯啊。”

    二黑心里有些担忧,手下就有些迟慢。冬儿接过二黑招呼着的两个小孩子,顺道又扫了明喻一眼:哦,原来是初八那天,用下巴看二黑的那个人。自己当时只看了个侧脸,就能看出他浑身瑟出的嚣张和不屑。如今看来,果然自己没看错他,没素质,没涵养。
………………………………

第57章 馄饨摊

    明喻也顺着二黑的目光,扫了杨秀庭一眼,笑呵呵的说:“啊。二黑忙家里的生意呢?生意不错吧?这位是杨大叔吧?”

    二黑忙说是:“是,是。”见杨秀庭看过来,说:“正是我爹。”

    明喻笑着对杨秀庭:“杨大叔忙呢?我和二黑相熟的。”

    同时二黑小声对杨秀庭说:“这位就是赏我银子的大爷跟前伺候的小爷。”

    杨秀庭眼里带着小心和探究,也忙招呼:“哦,原来是位小爷,您也出来看热闹啊?”

    明喻依然呵呵的笑着:“杨大叔不用这么客气,我叫明喻,和二黑很是相熟。您叫我名字就行。”

    杨秀庭看人家虽是家人打扮,却穿着气派、体面,面色话语也坦荡、从容,眼里的探究就少了些,但说话还是很小心:“那可不敢。明喻小爷身份尊贵,您这么说是给二黑脸面,我们可不能不知礼数。”

    明喻笑笑也就再没说什么,问二黑:“我过来是问问你,你说的那个吃一碗、倒一碗的馄饨摊,今天出摊儿了吧?摆在哪里?”

    那个哪是自己说的,可事关自家妹子,二黑也只能背这个黑锅。

    听他说要找那个馄饨摊,二黑紧张道:“找他们做什么?人家可是正经做生意的。”

    明喻听了,不悦道:“你这是什么话?不是正经生意我还不找呢。小爷我去别家铺子吃个馄饨,难道还要被你嫌弃?”

    原来人家不是去找麻烦的,二黑忙说:“是小的眼拙,没想到您会去那样的小摊子吃馄饨。”

    旁边一个人插嘴,问明喻:“敢问小哥,这馄饨为什么要吃一碗、倒一碗?”

    这么一问,明喻差点又忍不住笑出来,忍着笑回答:“那家的馄饨虽好吃,但是摊子太寒碜。身份高的人去吃,很有些跌份儿。只好吃一碗、倒一碗,才显得阔绰嘛。”

    明喻一番话只把那人说的愣愣的,好半天反应不过来。

    二黑暗暗皱眉,原话是冬儿说的,这个明喻在这儿叫什么劲儿,可是人家又没指名道姓,自己又不好说什么。

    冬儿忙着手里的活儿,当没听到,一个挺好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诙谐小段子,怎么就惹这厮了,被他说的这样不上档次。

    明喻见二黑迟迟不语,捅了捅他,追问道:“哎,二黑,你到底知不知道那个馄饨摊儿摆在哪里?我们爷和奶奶还等着回话呢。”

    二黑听了,大惊:“张爷要去吃?”竟然还有张爷家的女眷,那怎么行。

    明喻又用欠揍眼神看着他:“怎么了?不能吗?”看到杨秀庭看过来,忙收拾了表情,对杨秀庭笑笑。

    二黑瞪了冬儿一眼,小丫头整天怪话连篇,不要给蔡大叔家里惹了麻烦才好。

    二黑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明喻小爷,那是个很小的摊位,寒碜、粗鄙的很。不好接待尊贵如张爷那样的人。”

    明喻拍拍二黑的肩膀:“好了,好了。我们自然是先去看看,吃不吃的,当然是看了再说。你告诉我地方就好。”

    冬儿收了一个小孩子的钱,放回钱盒的时候,有些不耐烦的说二黑:“二哥,怎么这么磨叽,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二黑看看围着摊位问价、挑拣的大人孩子,另外还有问明喻为什么要倒一碗馄饨的三个人,也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无奈之下,只能指给明喻:“往那里走,第二个路口。哪里只有一家买馄饨的,一过去就能看到。”

    明喻满意的拍拍二黑的肩膀,凑在二黑耳边说:“那天哥哥得闲了,请你吃馄饨。咱哥俩儿就吃一碗、倒一碗。”说完,冲着杨秀庭拱手,这才施施然的走了。

    另外三个人看明喻走了,说道:“刚还说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咱就去尝尝这个吃一碗、倒一碗的馄饨好了。最好那附近还有卖饼或者包子之类的,能管饱才好。”

    冬儿这才搭话:“大叔只管去,他家里还有香脆的胡饼卖。”蔡大叔打算卖馄饨的时候,冬儿建议他们捡做的好的胡饼,每天和人家定一些,拿回来烤在炭炉边上,卖馄饨的时候可以捎带的卖些。不但多个进项,有饿得狠的客人也能就近买来吃,没准儿生意更好一些。

    那人听了,呵呵笑着:“那最好,最好。”

    人走了,冬儿埋怨二黑:“二哥,你也太罗嗦了,人家问你,你告诉他就好了嘛,干嘛说那么多。”

    二黑眼睛留意着周围的人,小声说她:“你还说我,还不是你整天的怪话连篇,让人家听了去。那个张爷笑得阴险,看着很厉害。他老人家要亲自去吃,万一吃的不高兴了,给人家蔡大叔惹了麻烦可怎么好?”

    冬儿奇怪的看他:“他张爷就算是再厉害、尊贵的人,吃饭也得亲自吃,难道还让人替他吃饭?再说了,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人家蔡大叔家的馄饨好吃着呢。就算吃不惯,以后不去吃就好了嘛,还能怎么样?难道还去为难一个小摊子?他还带着家眷,再不满意也不会吵嚷起来,那样很丢人的。而他要是吃好了,蔡大叔家的馄饨就更容易声名远扬,那样蔡大叔家的馄饨买卖就算做稳当了。”

    二黑瞪她一眼:“就你想的美。”

    杨秀庭送走一个买糖的孩子,问二黑:“那个明喻是哪家的,看着好神气。”

    二黑扫了眼周围的人,迟疑了一下,说:“就是年前我捎信的那家主人的长随,看着很得主人看中。”

    周围人来人往,也不便多说,杨秀庭点点头,不再多说,忙着招呼客人。

    瞅着人少的空挡,冬儿对杨秀庭说:“爹,趁着现在人少些。您去吃些东西吧,我来的时候看到那边巷口有包子卖。我原想买回来的,看到人家那里还有热水喝,想着还是去吃热乎的包子,喝些热水的好。”

    杨秀庭说:“二黑去吃吧,你回来的时候给爹捎两个包子就好。”

    最后是杨秀庭去吃了包子,给二黑捎回来两个。

    看着人渐渐不多了,带孩子的人更是没几个,杨秀庭就招呼兄妹两个收摊。

    三人回家的时候,蔡大叔一家也推车收摊回来。

    杨秀庭诧异问道:“蔡大哥怎么不多摆一会儿?晚些正好有饥肠辘辘的人,好做生意。”

    蔡大叔有些遗憾的笑道:“我原本打算做到夜半呢,结果没料到今年街上这么多人,准备材料的少了。这不,早早的卖完了。”

    杨秀庭笑着安慰:“早些卖完了也好,早些卖完,早些歇息。”
………………………………

第58章 自家是商贩身份

    兰芝则在两家相遇的第一时间,拉着冬儿退到后面,放低声音激动的说:“冬儿,今天我家的买卖可好了。有一位好阔气的大爷带着夫人来吃,两个人就占了一张桌子,身边站了四个人服侍。吃了两碗馄饨三个胡饼,用了好长时间。我原本觉得有些亏,结果人家吃完走的时候说:味道不错。一个服侍的小厮样的人,就扔下二两银子说,不用找了,我家爷赏你们的。就走了。”说着,看着冬儿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难以置信。

    冬儿眨眨眼,再眨眨眼,有些不知道怎么回应她。

    兰芝捅了她一下:“喂,你怎么不激动?”

    冬儿一下子笑了:“我被你吓到了,不知道怎么回应你。人家有钱人吃东西当然要摆谱,站的地方大一些也很自然,若是吃得好了,自然有赏钱。这多给出来的钱,就是因为占着你家的桌子,又慢腾腾的,耽误了你家的生意,这是赏钱、也是补偿。”

    看着和冬儿说不通,兰芝有些着急:“哪里用补偿那么多银子?我们家去年腊月里忙了大半个月,也没挣够二两银子。还有,你都没见人家吃个饭有多讲究。人家一个丫头用手帕把我们擦干净的桌凳,擦了又擦,另一个丫头去看我们用来盛馄饨的碗筷,看过后再用开水烫过,胡饼从炉架上拿下来,托在手帕上放在盘子里。”一副悠然神往的样子,继续说:“你没见人家那个夫人,好端庄,好文雅,好高贵,好漂亮。连人家的丫头都是又漂亮、又文气。”

    瞥见冬儿偷偷的笑她,急红了脸,急忙辩解:“不对,不对,这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那位爷和他夫人走后,我们的买卖就好起来。先是三个在一旁等着的人,说要等着尝尝我家的馄饨到底有多好,还说听人家说我家的馄饨有身份的人都爱吃。一时间,吃的人多起来,还有等位置的人呢。”

    冬儿笑着说:“这才对嘛,咱做买卖挣钱,管她多高贵、多美丽的夫人,和咱有什么关系。挣了银子才是正经。”

    兰芝笑她:“瞧瞧你那财迷样儿。”

    冬儿也笑:“哪里有你财迷,刚才是谁说到二两银子的时候,两眼放光的?”

    “我有吗?”

    回了家里,郑氏等人也是刚回来不久。

    杨秀庭又问二黑明喻的事情,二黑大概说了说能说的,其余一概以不知道搪塞。

    杨秀庭也听蔡家大叔说了张爷夫妇在馄饨摊吃馄饨的事情。想来能温和、知礼的在一个小馄饨摊上吃馄饨付钱,一定是个不错的人家。于是,对那二十五两银子的巨款放了心。

    郑氏更是心花怒放:“这么说,那二十五两银子实实在在是咱的了?”

    杨秀庭笑道:“是。二黑还真是个有运气的小子。”

    冬儿捅捅二黑,示意他看低头沉思的大春。看着家里有了一笔巨款,不是又动了什么心思吧?

    年后是木匠手艺的淡季,十五后大春仍然滞留在家里。

    过了年,杨秀庭的生意也进入淡季,就和郑氏商量,想再买些花生,想要再试试做酥糖。

    也许是那二十五两银子给了郑氏一些底气,郑氏这次没太反对,大春也是一力赞成。

    这次的花生还是不多,但要制成粉末,依然很花功夫。好在家里人都比较清闲,一起上手,倒也快了很多。

    冬儿冷眼看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阻止,再加上老爹也没问自己。所以,关于花生的事情,冬儿也是躲得老远,算是粉碎花生唯一没动手的人。

    二黑问她:“你还是怕惹麻烦?”

    冬儿没吱声。

    二黑又说:“现在有齐家三爷说的话。而且,咱这次正经的做生意。要是有人欺压咱们,咱可以找齐三爷帮忙说项。应该不会有事的。”

    冬儿看着二黑,不知道怎样开口。且不说,为了这么点小事动用齐府,有多浪费资源。就说当年的北京酥糖几乎享誉世界,难道到了这里,就这么被自家给做成一个糊口的底层生意?现在的时机,可以说很不成熟。可是连杨秀庭都不再问自己的意见,自己一个小丫头片子的观点,家里怎么会在意?

    环顾四壁,冬儿迫切的希望这个没有话语权关的地方和自己无关,那么,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没关系了。

    杨秀庭做了两次,做出来的糖依然难以成型。

    整个做糖的过程冬儿没看见。那时,冬儿正和兰芝在城外打柴。只是在回来时,看到郑氏沮丧的表情,再看到笸箩里的酥糖。哦,又没成功。

    杨秀庭和二黑都看着她,冬儿依然没吱声。

    吃饭的时候,杨秀庭问:“冬儿,你当时说酥糖的时候,认为酥糖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冬儿顿了一下,问了句无关的话:“爹,您还想让大哥学手艺吗?”

    这是又要起纷争的前兆吗?杨秀庭皱眉说道:“咱说的是酥糖,和你大哥学手艺有什么关系?”

    大春不满意的说:“娘,冬儿还是咬死了山楂糖的事情,这是没完了吗?我当初还不是为了家里多一些进项?”

    郑氏说冬儿:“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乱说话。”

    冬儿瞥了大春一眼,是不是为了家里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吗?

    没有理会郑氏的话,冬儿继续问杨秀庭:“爹,您要是今天做出了酥糖,是不是明天就会在西市卖?若是卖的好,从年前的事情看来,罗师傅有卖糖的门路,他要是想大量买您的酥糖,您卖还是不卖?”

    大春插嘴:“当然卖了,挣谁的钱不是挣。”

    果然如此,大春一力赞成杨秀庭试做酥糖,很可能是为了讨好罗师傅。

    冬儿看着大春:“收罗师傅多少钱合适?”大春噎了一下。

    冬儿继续问杨秀庭:“如果大哥师傅的要求和盛德记一样,让您以咱家的零售价供应他,不允许咱家自己买,爹您同意吗?”

    看杨秀庭没接话,冬儿继续说:“咱家要是没有山楂糖、没有酥糖,大哥好好侍奉罗师傅,没准儿还能多多少少学到些本事。咱家若是有了酥糖,所得利益没有罗师傅的份儿,怕是大哥把心掏给他师傅,他师父也不会满意。”说着,冷笑了一下:“那样,还学什么本事?在罗师傅看来,您要是做出酥香可口的酥糖,别家都没有,大哥就更不能学会了手艺。不然,咱家的好处还能有他罗师傅的份吗?既然学不了手艺,不如早早回来的好。”

    大春喝道:“冬儿,我的师傅也是你的长辈,你就这么说长辈的?”

    冬儿又说:“如果不说木匠手艺本身,单单指挣钱,一个生意要是做好了,挣到的钱,哪里是一个木匠能比的。”

    大春也说:“生意做的再好,也是商人。木匠的身份是工匠。”

    看看吧,这个贫寒的家里,出来一个在意商人身份的。
………………………………

第59章 离开家的机会

    在这个贫寒的家里,由这个贫寒小商贩家供养出的长子,说出了在意商人身份的话。

    冬儿冷冷的说道:“咱外婆家还是农民呢,多高的身份,仅次于读书、当官的。娘为什么要嫁给一个小商贩?”

    郑氏听到冬儿的话,手里的碗 “咚”的一声顿在饭桌上。

    杨秀庭也皱眉道:“冬儿,怎么能对父母说长论短?”

    冬儿气的笑了:“爹,娘。您老两个没听到?大哥看不起您和娘的小商贩身份。”

    “好了,都不要说了。”杨秀庭说着,推了饭碗,挪到炕边上穿鞋下地出去,饭也不吃了。

    郑氏和大春也放下碗筷,冷着脸看着冬儿。

    二黑忙打圆场,说道:“娘,大哥。吃饭了。”

    豆豆也在一旁帮腔:“是啊,娘。吃饭了。”

    事后,二黑听到大春对杨秀庭说:“爹,冬儿说的也有道理。要不您再等等,等我学会了手艺,咱再做别的生意。酥糖再新奇,也不过是糖果,人家吃的多了,也就是个寻常的小零食。木工手艺学会了,做工、收徒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呢。”

    不知道杨秀庭对大春的极端自私有什么感触,反正,做酥糖的事情不了了之。

    正月过了,一切开始步入正轨,大春去了师傅家里。杨秀庭的买卖进入淡季,豆苗的销量却还不错。

    家里需要的柴少,冬儿就不用每天打柴了。于是,现在的用柴大户蔡家,每天下午打柴的人就变成了兰芝的二哥二小。

    年后,兰芝的大哥、二哥果然辞了学徒,回家帮衬家里的生意。大小子和母亲摆摊,二小给馄饨摊运送需要的原料、汤水等物。二小还外带去城外打柴,二小力气大,每天背回来的柴禾也粗重,供应家里足够。

    兰芝则每天在家里带着二妹做家务、照看弟妹,捎带煮骨头汤、准备食材,供应馄饨摊使用。

    兰芝家里正月十五添成两张桌子的馄饨摊,只摆了两天,根本接待不了很多慕名而来、光顾小摊生意的客人。

    蔡大叔犹豫再三,又从饭馆东家那里,买来两张旧桌子。

    蔡家用的桌子都是饭馆替换下的旧桌子,修补过后就可以用。

    一个街边的小吃摊,原本就不讲究这些。蔡大叔之所以犹豫,是因为继那个张爷吃过馄饨后,馄饨摊接待的客人也不再是做工和行脚的商贩,不少看起来有些身份的人也经常光顾小摊。这样,老旧的桌子似乎显得很有些寒碜。

    犹豫过后,蔡大叔下了决心,想着才刚起步,就像冬儿说的,地摊本身是讲不了门面的,最主要的还是食物的味道和器具干净。十五那天,如果人家丫头检查自家的桌椅、碗筷不干净,只怕立时就走了,也就没有今天的红火买卖了。既然是这样,那就用旧桌子吧。

    于是,蔡家四张旧桌子的馄饨摊,红红火火的做起来了。

    郑氏曾经和杨秀庭叹气,如果自家没有私下里把盛德记的糖卖给罗师傅,现在自家的买卖应该也很红火吧。就算是过了年,盛德记的买卖也不会差太多。人家做的是富人生意,富贵人家的吃用不会因为过了年就精简下来。就像豆苗,年过了,豆苗依然卖的不错。

    杨秀庭则说,当时如果拒绝了罗师傅,也就拒绝了大春学手艺的机会,这根本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夫妇两人感叹良久,没想到送大春学手艺,会落到这样两难的地步。

    冬儿在家的日子有些无聊了,原来忙活一个上午,下午还可以出去散散。现在用不了那么多柴,冬儿只好在家里做些零星的家务,无聊的有些惶恐了。

    好在二月中,冬儿得到一个让她欣喜的消息,翠英娘说她经常做活的染坊,刚过十五就接到一大单染丝的活儿,正大量的找漂洗女工。唯一不方便,也是冬儿让很满意的是,洗染作坊在城外的偏僻山里,临近一条小河。因为要赶工,做工的人要住在作坊里。包吃住,工钱一天十文,十天一结。

    冬儿回家里说了,杨秀庭和郑氏断然否决。

    冬儿说:“前院的桂枝和春雨都去了。”

    郑氏说:“她们那是家里困难,咱家里还没到那个地步。家里就一个女孩子,还出去做活儿挣钱,说出去让人笑话。”

    冬儿:“现在家里没什么事情,我在家里基本上就是闲着。桂枝已经做了几天了,往家里捎话说活儿不累,就是漂洗的活儿,适合女孩子做。”

    郑氏:“她在家里除了做活儿,还要挨打,当然巴不得离开那个家。你和她能一样吗?”

    我和她一样,也是巴不得离开。冬儿皱眉:“家里忙的时候,我不是一样做很多活。怎么就不能出去外面做活?外面做活儿还能挣钱补贴家里,这不挺好的嘛,怎么就不行?”

    郑氏断然道:“那就在家里做好了,家里也有不少活儿。”

    冬儿翻着眼睛:“家里做活儿,能挣来钱吗?”挣不来钱,就是家里的附属品,吃白饭的,没发言权的,被无视的。

    郑氏皱眉:“一个女孩子家的,开口钱、闭口钱的,像什么样子?”

    “娘不是说,只要一睁眼,哪样都是要钱的吗?”

    杨秀庭开口:“冬儿,姚家婶子是妇人了,出去做活儿没什么。你一个女孩子不好抛头露面出去做事的,以后找婆家都要让人家挑剔的。”

    不抛头露面难道就是为了能顺利嫁入挑剔的人家,还是不抛头露面就能找到不挑剔的婆家?什么逻辑嘛。

    冬儿说:“咱们这样的人家,能安安稳稳的吃口饱饭就不错了。讲究什么抛头露面?又不是豪门嫁娶的贵妇人。我去做活,家里也不耽误什么,还能多一些收入。”

    无论怎样的理由,冬儿没说通父母。

    这也许是一个可以离开家的机会,冬儿绝不能放弃。要不是去染坊做活儿要熟人引荐,冬儿和家里打个招呼就自己去了,哪里用得着这么费事。

    连着三天,冬儿不管杨秀庭的脸色难看、郑氏的呵斥数落,时时述说要去做活儿的理由和决心。

    烦不胜烦之下,夫妇两人想着让她在外面吃吃苦,做不了自然就回来了,杨秀庭和郑氏终于同意冬儿的请求。
………………………………

第60章 洗染作坊

    翠英娘说,作坊的活儿要做三四个月,中间每旬可以有一天休假。

    离开家三四个月,时间不长也不算短,冬儿有些牵挂二黑。

    二黑聪明伶俐、有韧性。在郑氏那样厌恶二黑收集纸片、认字、写字的情况下,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