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堪做布衣妾-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年人进来先是打量了铺面一圈,然后张口就要包二十斤酥糖。
郑氏面有难色,犹豫着怎么开口。
冬儿接过话:“大叔,您要的二十斤酥糖着实多了些,小店虽然还有些酥糖,但还要留些照应着散客。”看中年人变了脸色,忙接着说:“您看这样可好?您留个地址,我们去作坊提糖,晚间或者明日,照着地址给您送去。您看怎样?”
………………………………
第85章 女子与小人难养
冬儿提议送货的说法,让中年人面色缓过来。中年人沉吟片刻,说道:“我家的客人明日一早就要启程,临时起意,要带一些你店里的酥糖。今天晚上吧,最迟今天晚上,你差人送到我们府上。或者你说个时间,我派人来取。”
冬儿忙道:“是我们耽误了您的事情,哪里能让您再派人跑一趟,当然是我们给您送去。您留个地址,我们会尽早送给您。一准儿不耽误您的事。”
中年人写下地址和酥糖的斤数,就离开了。
冬儿看了看纸条,对郑氏说道:“我去作坊看看能包装的现货够不够二十斤,让爹派个人给人家府上送去。”
留根说道:“表姐,要不我去吧。提了糖,我直接送去就好。省的姑父还得派人,耽误做活儿。”
冬儿看看他,又看看纸条,问:“你记下地址了?”
留根点头,冬儿让他复述了一遍,说:“也好。你拿着货和字条去,要是忘了,就拿字条问问人。”
留根出门时,冬儿又说:“留根,记得告诉我爹,每斤一包,包好了再放筐里。再多拿几张杨记的包装纸,和糖一同给人送去。人家路远,万一路上颠簸,有破损也能换包。”
店铺关门之前,留根兴冲冲的回来了。高兴的向郑氏交了二十斤的酥糖钱,又拿出一串大约二十几文铜钱给郑氏:“姑,那个大叔赏的。”
冬儿截住郑氏接钱的手,说:“这个钱你自己收着,没准儿需要什么,自己酌情买些。”看到留根摆手,又说:“没用项就攒起来,过年的时候,拿回家给舅舅、舅母做家用。”
留根看看郑氏,小声说:“姑姑有给我零用钱的。”
郑氏给的零用钱能有多少。冬儿说:“拿着吧,赏钱是赏钱,零用钱是零用钱。”
留根犹豫了好半天,还是把钱交给了郑氏。
冬儿暗暗摇头,这孩子也太小心了。
冬儿又教了留根店铺里惯用的几个字,让他记着,有空练习,说:“和咱们店铺及账本相关的字不算多,你先学好了。我今天回家给你做一个本子,你先练习记着,三天和豆豆对一次账。铺面的生意越来越忙,能用纸笔记下就能少出些错。等你记得熟了,还能再学些别的。”
留根忙忙的应了。
晚上,冬儿和杨秀庭说:“今天那个大户人家的管事买咱二十斤糖,本来是好事,结果把咱们弄得挺被动。眼看着就到年底了,各家备年货、走亲戚的多了,要是都来买十斤、二十斤的,咱们这么小的店铺可应付不来。咱在铺面贴一个告知文书吧,告诉人家,咱家店面小,不好备下太多的存货。凡是超过十斤的大主顾,最好能提前预定。”
年前的大买卖的确挺多,有些招呼不过来。可是不给人现货,怕是不好吧?
杨秀庭迟疑说道:“这样做,不会顶走了生意?”
冬儿说:“不会,咱把文书写的客气一些就好。总比人家来了,咱没货供给人家强,那样才会顶走了生意。”
杨秀庭点头:“要是像你说的这样最好,那你这就写一个文书好了。”说着,就要招呼豆豆拿纸笔。
冬儿忙哭笑不得的拦住他:“爹,您也太高看我了。我的字哪里写得了告知文书,还是请汤先生写吧。”
杨秀庭挠头道:“你写的不行吗?我看着挺好啊。”
留根和杨秀庭同感,豆豆则窃笑不已。
杨秀庭见豆豆偷笑,问他:“你姐写的真不行?”
豆豆笑着说:“那得看跟谁比,跟表哥比当然算很好了。可要是写文书示人,那就差太多了。难看的紧,比我写的字都不如。”
冬儿听了,羞恼不已,瞪了豆豆一眼,径直去找汤先生。
豆豆直觉有戏看,连忙跟上,抬脚的时候,还招呼正在犹豫的留根跟上。
告知文书的内容冬儿早就打好了腹稿,在汤先生处找了张草纸划拉出来,又斟酌着改了两处,拿给汤先生。
汤先生看了看内容,见到通篇的因为自家不足给主顾带来了不便、没让主顾满意而惶恐、歉意的话,讥讽冬儿道:“让你和二黑这样的人识字,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说着,抖了抖手里的草纸:“看看你写的这些,为了几个铜臭,哪里还有一点点读书人的气节可言。朝廷就应该告知天下,凡是商人,一律不准读书,没得辱没了圣贤文字。”
冬儿不接汤先生的话,却笑嘻嘻和豆豆说:“豆豆,咱家里的那壶酒和花生,好像就是用泛着铜臭的铜钱向商人买的哦。咱走的着急,忘了给汤先生拿来,还好这时想起来了。待会儿汤先生给咱写完,咱回去记得给汤先生送来。”
听到有酒和花生,汤先生悻悻的拿过纸笔,冬儿笑吟吟的在旁边说:“汤先生,记得写好看一些。”
汤先生狠狠的瞪了冬儿一眼,真想扔下笔不写了,可谁让自家抵不过酒和下酒花生的香甜诱/惑,只得用心写了。写完扔了笔,竟自靠在破旧的躺椅上,闭上眼睛,不再搭理三人。
冬儿心情愉快的拿起文书,吹了吹文书上笔墨的湿迹。扭头看了看汤先生,老先生即使闭着眼睛,也掩饰不住通身的不爽之气。
冬儿撇撇嘴,也没打招呼,竟自出了汤先生家。
待出得门来,豆豆小声问:“姐,你干嘛总是惹汤先生生气?”
因为我看不惯老头儿的迂腐。
冬儿没把实话说出来,满不在乎的说:“你那里知道,我这是为了汤先生好。时间长了生个气,能把心里的邪火发出来,对身体有好处。”
豆豆疑惑的看着冬儿:“真的吗?那让娘也把心里的邪火发发,好不好?”
冬儿噎了一下,要是时常的让郑氏发邪火,那自己还要不要活了。
冬儿忙说:“这个不行,人家汤先生是君子,气量大,天大的事顶多生个小气,一会儿就没事了。不信待会儿你去送酒和花生时看看,铁定汤先生笑眯眯的。咱娘可不一样,咱娘是女子,一生气就是大气,会气坏身体的。”说着,还郑重的冲着豆豆点点头,以加强自己说的话的可信度。
没想到豆豆立即就认可了,点着头说道:“是,学堂的先生说了,圣人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估计就是这个意思。丑丑小时候,也会因为一点点事情,气得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圣人说的话还能这么解释?冬儿大长见识。
回到家,豆豆把告知文书通读了一遍。杨秀庭听得直点头,连称满意。
豆豆放下文书,拿了酒壶和一包花生,和留根一起,给汤先生送去。
从汤先生家回来,豆豆高兴的说,冬儿说的有道理,汤先生果然高兴的很。
………………………………
第86章 去糖作坊看看
文书果然缓解了铺面和作坊的压力。预订一天、三天、五天的不等,有了预订,也就有了准备。
这样有序运营着,到了十一月时,也就是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的时候,酥糖的需求量骤然增加。杨秀庭多雇了工人不说,还增加了工作时间。依然难以达到市场需求。
冬儿一直认为杨记的酥糖能做起来,会有广大的市场需求,但她以为这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杨秀庭还有充足的时间自己运营、经营,有时间凭着时间积累经验,慢慢的做大店铺和大作坊。
她怎么也想不到,仅仅半年时间,杨记酥糖的声名传的这么远,远近的行商和来往走亲戚的购买量大的惊人。
冬儿思量、权衡一番,染坊今年年底的事情不太多,自己可以请假,回家帮杨秀庭调整一下铺子的工序。
于是,冬儿向染坊请了五天假回家。回家的当天晚上,冬儿说了去杨记糖作坊帮父亲看看。
杨秀庭首先皱眉:“作坊里面乱糟糟,来往的都是男人。你一个姑娘家,怎么好在那里呆着。”
郑氏点头附和,更是说道:“我和你爹让你辞工回来,可不是让你去糖作坊野去。回来你就好好在家里做针线,看着也是个大姑娘了,该收收心了。”
冬儿很无奈。这半年来,杨秀庭和郑氏多次劝说冬儿辞了染坊的工,理由就是冬儿是个大姑娘了,再这么滞留在外面,怕是很难说道婆家。
照着杨秀庭和郑氏的这个打算,冬儿更不能回来。大姑娘了,自然不能抛头露面,那就要整天呆在家里。想想看,那将是怎样无趣、无聊、沉闷的人生。
冬儿提醒道:“我不是去糖作坊做活。我是说,酥糖天天断货,不是个事儿。我去作坊里帮爹看看,看能不能把工序排布得更合理、紧凑一些,多出些糖。”
郑氏嗤之以鼻:“人家那么多人连明昼夜的干 ,莫非还不如你去看看。看看就能看出酥糖来?”
冬儿说:“要是看了不行,就不说了。万一我去看了能起作用,那不就解决了大问题嘛。”
杨秀庭有些犹豫。
冬儿再接再厉:“我没打算在糖作坊里做事。只是现在还没进腊月,酥糖的供货就差了这么多。再过些天,办年货的多了,咱家作坊的酥糖恐怕会被拥挤,那时您可怎么开门做生意?我只是去看看作坊工人做活的排布,看能不能更紧凑一些。我在染坊里,有时候来了新活儿,分活儿的时候,染坊的刘妈妈也能听听我的意思。”
为了加强自己说话的可信度,冬儿眼睛郑重的看着杨秀庭,又说:“人家刘妈妈可是管了染坊女工好多年的女工总管事。”
冬儿的这句话起了作用,杨秀庭考虑再三,点头应允了。
还算比较顺利,没费太多口舌,就让杨秀庭同意了。冬儿松了口气。
第二天,冬儿合着杨秀庭一起去了糖作坊。
糖作坊是二黑和杨秀庭一起看好,并且支应起来的,冬儿觉得做糖的事情,杨秀庭熟悉、拿手。而且自己搀和的多了,遭郑氏和大春的白眼。所以,这是冬儿第一次来糖作坊。
这时候天色还早,只是蒙蒙亮。作坊里清净的很,只有看门的老头在院子里规整一些杂物。
作坊地处偏僻,是由一个阔大的院子改成的。有东北两面房屋、西面的敞篷和南面的围墙组成。大门位于南面,进门有一个简单的影壁,隔开了直接落尽院子里的视线。
影壁、院墙和房屋处处显示出这个院子有些年头没修整了,显得陈旧。好在杨秀庭们接手后,收拾的还算整齐,并不显破败。
冬儿随着杨秀庭打开各个房间,听了杨秀庭解说各个房间的用处。
转了一圈下来,冬儿还是没什么感官的认识,笑着说:“我是个门外汉,光听爹说了一大通,也没明白。还是等工人们上了工,干活时再看看吧。”
看到杨秀庭有些失望,冬儿笑着说道:“我先看两天,要是看还看不明白,就老老实实的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等到十几个人开工了,冬儿认真的各处巡看,看的直皱眉。
这么多人干活儿,虽然分了工序,看起来像是各司其职,但是远谈不上有条不紊。
杨秀庭更是东一头、西一头的指点,兼且还要亲手做拉糖皮和裹糖的活儿。尤其是熬糖的火候,更是时时操心。劳累不说,往往顾此失彼。
趁着中午吃饭的时间,冬儿对杨秀庭说:“爹,您一个人做这么多活儿,太累了。要不,您问问康二叔,看他愿不愿意来您这里帮着您做活。康二叔到底是熟手,人也实诚,还能帮着您看顾这些工人的活计。”
杨秀庭眼睛一亮,一拍大腿:“这么长时间,光顾着忙乱事情,倒忘了你康二叔是个熟手。我今儿晚上就去问问。”
杨秀庭做的酥糖也给康二供了货,但是因为不能降价,手推车委实卖不了多少。酥糖价高,不比其它糖果,怕被人顺手拿走几粒不给钱,还得特意花心思照应。所以,康二卖完第一次的货,就不再要了。
杨秀庭倒是让康二一起来做,可人家康二叔多心,硬是不肯。加上杨秀庭被生意赶着,越来越忙,就把康二的事情放下了。
这时听冬儿说起,找康二来帮忙做事,康二应该不会拒绝吧。
康二是冬儿做的这个工序计划中重要的一环。一个熟练、靠得住的手艺人,能领起一个甚至几个重要的工序环节。杨秀庭要是能把康二找来,扩大制糖作坊的产出就更能保证了。
冬儿回想着这半天看到的,把不太妥当的地方记住,计划着下午和明天需要仔细核实的工序。只有真正把糖作坊全部工序的运作看仔细了,才能把计划写明白,才好和杨秀庭商量怎样改进。
………………………………
第87章 杨秀庭找了个帮手
当天晚上,杨秀庭就去了康二家里,因为晚了,只给孩子们带了两包点心和一包各类糖果。
进门正是饭点儿,康二家已经摆上了饭。
看见进来的杨秀庭,康二两口子忙忙的招呼。
杨秀庭放下手里的东西,叫住又要去灶台张罗饭食的康二媳妇:“二子媳妇,可别再张罗做别的。我忙的很,可没时间等你重新做饭食。咱也不是外人,就着方便吃上几口,说完了事情,我还得早些回去。”
康二媳妇见杨秀庭说的实诚,只得罢了,忙把杨秀庭让到炕上。
再把两个儿女和自己的碗筷取下来,放到灶间的凳子上,给杨秀庭盛了饭上来。
蔡家的晚饭是菜面糊糊和土豆、咸菜。
这些东西杨秀庭从小吃到大,就是这两年家里光景好了,也会隔三差五的吃上几次。当下端了碗,也没注意康二媳妇满面赫然,边吃边问康二:“二子啊,眼看着到年底了,这些天的买卖怎么样?”
康二回答道:“还是那样,比夏秋时好些。师兄的生意可好?这些天忙坏了吧?”
杨秀庭笑着摇头:“好是好了,可也麻烦的很。”
康二诧异了:“买卖好怎么会麻烦?”
杨秀庭把嘴里的土豆咸菜咽下去,直接说道:“我那里有些忙不过来。今天来就是问问你,愿不愿意去我那儿做事。”
康二听得呆呆的,师兄又来邀自己和他做活儿,师兄他还真不怕别人偷艺怎么的。这样想着,就有些回不过劲儿来。
杨秀庭又说:“刚开始我说,要你和我一起做,你总是担心这个、那个的。今天冬儿说起,让你来作坊做事,我听着应该行。这个你总不能还有这个那个的顾虑吧?”看到康二还是沉默,又问道:“到底成不成,你发什么呆?”
康二媳妇也在一旁推推他,康二这才开口,只是说话还有些迟疑:“那个,师兄。你的酥糖现在有名的紧,缺人手可以多雇几个人,或者带几个徒弟。我这样去了,怕是不合适。我本身就是做糖的,见天的在作坊里……咱们就是靠着这个吃饭的。再说,出个新式糖不容易,不好让人家偷学了手艺去。”
一般有手艺的师傅,都不会找同行帮忙,就是因为同行学起技艺来,能举一反三,比外行人容易得多,往往能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康二也是基于这个考虑,断然拒绝了当初杨秀庭一起干的提议。
这时说的是去做事,可那也还是在作坊里进出,所以,康二对于杨秀庭的邀请有些迟疑。那不是山楂糖,是杨记酥糖,是很多大作坊试了多次而无果,远近扬名的酥糖。
杨秀庭听了,不甚在意的摆摆手,说道:“作坊里做的也不是全部。再说了,咱们师兄弟这么多年,就是学去了也没什么。总比找别的匠人要好。”
康二吃惊的看着他:“这是什么话,你知不知道杨记酥糖现在的名气有多大,就是因为别人做不出来,师兄你才有那么好的买卖。你可不能找别的匠人去糖作坊去做事,万一让人学去了,就会分走你杨记酥糖的收益,还能让酥糖的行情下滑。”
康二媳妇一向看好杨秀庭的手艺,听到康二说的话里拒绝的意思,就有些失望,插嘴道:“你别着意去学就好了嘛。再说,你一直跟着师兄做活儿,就是不小心看会了,你不说出去、不另开炉灶,杨记酥糖自然也不会流落别家。”
杨秀庭笑着说康二:“你看看你,还不如你媳妇一个妇道人家明白事情。其它这些你不用考虑,就说去不去吧。我那里要是有个熟手帮着照料,比多雇几个工人都好使。工钱好说,先按一个月三两银子来。咱们先做着再看工钱合不合适,你看可行?”
冬儿说了,虽是亲近的人,但不能开始就把口子开得太大,以后有事情的时候不好收口。杨秀庭想着也是,三两银子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管事挣得的月银。
这三两银子把康二媳妇听得长大了嘴,看着康二的眼睛满满的写着期待。
康二听了杨秀庭说的话,迟疑片刻,说道:“师兄要是确实需要个熟手,那就我去好了。”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还是比不知根底的外人强些。工钱,师兄看着给好了,不拘多少。”
接下来,杨秀庭说了明日上工和康二家里现存的糖的处理等事宜,几口吃完了饭。这时天色已晚,杨秀庭再次嘱咐康二明天早些来作坊,就离开康家回去。
送走杨秀庭回来,康二媳妇还有些难以置信的问康二:“他大伯说的是每月三两银子吧?我没听错吧?”
康二笑着斥责她:“亏我师兄还夸你明白,感情全是冲着钱去的。”
康二媳妇有些羞恼道:“我不是有些意外他大伯能给这么多工钱吗?我劝你的时候,他大伯还没说给多少工钱呢。”
杨秀庭回到家,冬儿等人已经吃过饭。
郑氏在灯下做针线,冬儿和豆豆都趴在炕桌上。
豆豆在做学堂的功课,冬儿则写写画画的,不知道在干什么。
看杨秀庭回来,郑氏对冬儿说:“冬儿快下来,给你爹腾个坐的地方。去倒杯茶来给你爹。”
冬儿忙把手里的东西草草归拢,张罗着下地。
杨秀庭正脱下外衣,忙说:“不用,冬儿,你忙你的。我先暖暖再说。”
郑氏埋怨他:“什么不用,哪有女孩子当头正面的坐在炕上的。”
冬儿也没听杨秀庭的,下了地,去给杨秀庭倒茶。
杨秀庭问:“冬儿,刚刚写什么呢?”
冬儿边从温在灶台上的壶里倒水,边回答:“今天作坊里看到的事,我怕忘了,记一下。”
杨秀庭探头看了看冬儿归拢的草纸,见上面有字,还有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心里有些困惑,难道画这些道道也是在写字、做学问?
冬儿端来茶,看到杨秀庭的表情,笑着说:“这是我偷懒的法子,划几道线,就少写好几个字。”每道工序连接的表示方法,简单、明了,和杨秀庭解释起来太麻烦,就简单的说说。
郑氏不满意冬儿好不容易请了假回来,女孩子家,不在家里做些家务,却去满是男人的作坊。趁着这个时机,接口道:“女孩子家的,不好好学学针线,做些家务。整天写来划去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出了个女秀才。”
………………………………
第88章 去康二家里说事
杨秀庭听出郑氏话里的不满,打着圆场,说道:“这还用说?冬儿就是比别人家的女孩子能干嘛。”
冬儿忙笑着说:“我哪里能比别人家的女孩子能干了?不说秀秀、翠英又是家务、又是缝补的,都是好手。就是粗拉性子的桂枝,现在都是家里的一把好手,把家里管得井井有条呢。我哪里比得了。”
冬儿这个话让郑氏听着刺耳,郑氏冷哼了一声,说道:“那是桂枝娘太不着调。你想管家,那得等到我也不着调才行。”
冬儿愕然,她只是高兴桂枝有力的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状况,真没别的意思。
怕郑氏想的更多,冬儿忙对解释道:“娘,您说什么呢,我不过就事说事,哪里有您说的那个意思。”
虽然冬儿解释了,郑氏依然愤然不满,只是看到杨秀庭看向她的目光,哼了哼,没再说什么。
冬儿也不再解释什么,脱鞋上炕,就着油灯又看自己写的作坊规划。
把整个做酥糖的活计分成工序,每个工序,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每个工序的出品怎样判定合格,由谁来评判合格,以及上下工序怎么才能更有效衔接……。
原来杨秀庭、二黑做的那个章程,虽有些粗糙,凑合用着倒也行。冬儿当时想的是,既然够用,那就先用着,等酥糖的需求量渐渐增加,让杨秀庭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填平补齐,再重新修订。
杨秀庭既然能做出一个计划书,那么就能根据实际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