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堪做布衣妾-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冬儿说:“可是,让我回来面对娘的恶意猜测,听大哥的污言秽语,我做不到心平气和。”
郑氏气道:“我什么时候恶意猜测你了?”
冬儿说:“首饰的事情,您是怎么想的?您有没有想着去打听一下冬儿在染坊的为人?还有,大哥说话那样难听,您怎么能默许?”
真的是没一个省心的,杨秀庭心里又一次叹息。他再一次打起精神,劝说冬儿:“他们终究是你的娘和大哥,不过是替你担心太过,不会说话而已。怎么也不会有害你的心,你别和他们计较就是了。”
郑氏也就算了。至于大春,冬儿可不相信大春对自己没有恶意。有罗木匠那个挑事精,加上大春自己的私心,他怎么可能事事为自己着想、替自己担心?
这些当家长的,其实并不想把事情说出个是非曲直,只想稀里糊涂的过所谓的和睦日子。所以永远都是用和稀泥方式解决矛盾。要杨秀庭对大春做出明确的是非判定,显然更不可能。
冬儿思虑再三,硬要回去染坊,似乎没什么有力、正当的理由。当下又有张家的事情横亘在这里,要是闹得太不像话,于张府的面子也不好看。
这样的话,就只能先回来了,反正也就是一、两个多月的时间。过个一两个月,罗木匠在怎么不堪,也会找到活了,那时就清静多了。而且,照着廉伯的话,张谦应该会想办法,让自己在淑宁女学过一段时间。
目前看来,事情已成定局,即使自己回到家,也不过短时间的不自在。
冬儿一咬牙:娘的,姑娘我忍了。
出乎杨秀庭的意料,没费太大的口舌和心力,冬儿居然只考虑了一会儿,就同意马上辞工。
怕事情有反复,杨秀庭没让冬儿自己回去染坊收拾行李、杂物,而是自己带着郑氏去染坊。
杨秀庭找廉主事替冬儿辞工,由郑氏出面,收拾冬儿在洗染作坊的所有物品。
杨秀庭反复和廉伯致歉。解释说:实在是冬儿面临说亲事宜,不好继续留在外面。不然,也不会提早辞工,给廉主事找麻烦。
廉伯连说客气,还让账房封了五十两银子。
银子交给杨秀庭时,廉伯说:“小老儿见冬儿是个大姑娘了,没什么首饰,就想用年底的赏钱换件首饰给冬儿。没想到,还被杨掌柜退回来,让小老儿好一阵的惭愧。冬儿在我染坊做工多年,且对染坊助益甚多,五十两银子实在算不得什么,就算是给冬儿个首饰钱吧。望杨掌柜不要推辞才好。”
一旁的胡管事也连连帮腔,倒把杨秀庭说的脸上通红,只好收下了。
等到有小厮传话,郑氏收拾好了冬儿的物事,已经等在作坊大门处,杨秀庭才和廉伯等人告辞出来。
小厮把杨秀庭送到作坊大门处,郑氏已经等在那里。
郑氏身边还有一个小丫头,手里提着一卷行李。
见到杨秀庭,郑氏忙把手里的包袱交给杨秀庭,去接小丫头手里的行李,道谢说:“多谢姐儿了,麻烦你提着行李等了这么久。”
小丫头笑着说:“大婶快别这么说。冬儿姐姐一向照顾我们,我不过帮个小忙,您太客气了。”
人家虽然说的客气,郑氏还是千恩万谢的和小丫头道别。
杨秀庭两人坐到雇来的马车上,杨秀庭问道:“冬儿的东西都拾掇好了吧?不要落下什么,还得再来。”
郑氏说:“应该没什么了。连冬儿借给人的二百文铜钱,那个管事的媳妇也给垫出来了。”
说到这里,郑氏抱怨道:“冬儿这个丫头,心就是不在家里。她竟然在那个管事的媳妇那儿,存了四两多银子的私房钱。管事媳妇说他们染坊凡是平日做得好的工人,或者染坊有什么喜事,都会有赏钱。你看看,这么多年,她从没说过染坊还有赏钱。得了赏钱不交家里,这是信不过家里,信不过我。却能信得过外人,能把钱存在外人手里。”
郑氏的这番话,让杨秀庭想起去年租铺子,冬儿拿回来的钱,里面就有六、七辆银子的赏钱。不由得心里发酸,对郑氏说:“冬儿攒这四两银子不容易,咱家现在也不缺这几个钱,你回去还给她吧。”
郑氏断然拒绝:“哪有这个道理?连二黑的赏钱都是交家的。她一个女孩子,倒要把赏钱私藏了当私房钱?”
杨秀庭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和郑氏吵吵,也就不再坚持,想着自己暗地里补给冬儿就是了。
两人回到家,郑氏先把行李和包袱放在炕上,对正在补一件里衣的冬儿说:“你的东西都取回来了,你看看,可还缺什么?”
冬儿只是稍稍扫了一眼,说:“不会少的。我们一个屋子住着的都是相处了几年的人,没有随意乱拿东西的人。”
郑氏又说:“有一个女子欠你钱,你怎么也不提前告诉我一声?我好去讨要。”
冬儿回答:“我一时没想起来。再说,她前几天才借的,现在也没钱还。”
郑氏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说:“染坊里管事的王嫂子帮着那个女子还了。那王嫂子还说,你在她那儿存了四两三钱的银子……”郑氏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才直盯着冬儿严肃的说:“王嫂子说那是你得的赏银。王嫂子说你在染坊做的不错,是不是这几年一直有赏银?你得了赏银怎么不拿家里,反而存在别人处?”
冬儿没吱声,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难道说,存在别人处自己还有支配权,若是拿回家,这些银子的支配权和话语权就只能是母亲你了?而正巧,咱们母女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
第119章 不过是短时间的忍耐
对于冬儿自己存私房钱,郑氏很不满意,她不依不饶的接着问道:“你二哥的赏钱都是交家里的,可见你二哥的心在家里。你一个女孩子却把钱私藏起,你到底怎么想的?难道你不是这个家的女儿?我们不是你最亲的人?”
杨秀庭在一旁直使眼色,见没效果,开口道:“孩子娘。冬儿一直在外面做工,手上有几个零用钱也能应个急。她也不是个乱花钱的孩子。”
郑氏回应道:“要应急的零用钱,她可以和我说嘛,这样子算怎么回事?让人家染坊的人怎么看待咱家?怎么看待我这个当娘的?”
郑氏嘴里不停地和杨秀庭说着,却依然不解气,转头又对着冬儿道:“冬儿,你别不爱听,娘也是为了你好。你已经到了说亲、出嫁的年龄。到了婆家,你要是还这么随着性子,背着婆家、相公藏私房钱,闹得严重了,你能被休回来。那时你可怎么办?咱家还怎么抬头见人?”
冬儿总结郑氏话里话外的,只有一个意思,就是会被人家怎么看,怎么出去见人。不由为郑氏的人生不值,这样一生只为别人活着的感觉……,反正自己接受不了。
冬儿不语,只低头做活。心里大力埋怨廉伯和王嫂子的同时,也在想,看来还得和那个张谦确认一下,自己是否能可以拥有个人财产,这个很重要。不论在哪个时代,一个人地位的高低,经济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郑氏继续唠叨着,见冬儿始终低头做活,一副听不见的样子,不由得更加生气,执意问道:“冬儿!我说了这半天,可都是为了你好。你倒是听到耳朵里没有?”
冬儿这才抬起头,说道:“听到了,娘。我以后不私自藏钱了。”
没有以后了。过不了多久,我就会离开这个笼子,出去外面扑腾了。外面的天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能飞多高、游多远,看自己的本事。至于结果如何,那都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好坏,绝无怨言。
也许是冬儿回答的虽然平静,但神情带出了过多的坚毅,郑氏看着心里有些不舒服。可是,冬儿说的话没什么可以指摘的,让她有些无处下手的感觉。
郑氏更觉得这个女儿天生就是个异类,生来就是给家里添乱的。这样的性子,就是嫁出去了,是不是也会不容于婆家?若是再被休弃回来,那自家可真是丢人了。
这么想着,郑氏更加认定冬儿需要严加管教。否则,任其发展,后果真是难以预料,自家是正经的规矩人家,可承受不了那样的后果。
于是,郑氏的管教愈发严苛。不能随意出门,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洗衣洗手不能溅起水花,吃饭穿衣不能风风火火,当然也不能慢慢腾腾,女红要做的细致工整……。
冬儿着意的是张谦什么时候能有动作,对于郑氏的严苛要求,倒也不是很在意。
对于杨秀庭私下里补贴冬儿的银子,冬儿没要,还嗤笑老爹:“过去有私房钱,那是因为有放处。现在,我只能在家里藏私房钱。就咱家这巴掌大的地方,早晚会被娘翻出来。这银子,您还是收起来吧,我还想过两天消停日子呢。”
杨秀庭听了,就有些悻悻然。但也是没辙,冬儿说的没错。
二黑得知冬儿居然乖顺的回到家里,吃惊之余,急忙赶回来看了看。看到冬儿正端的盘腿坐在炕上纳鞋底,不自觉的揉了揉眼睛,才确定自己真的没看错。
冬儿则笑盈盈的看着二黑,曼声细语的说道:“二哥,您怎么得空回来了?好稀罕哦。”
二黑看着她在那里拿腔作调,不禁瞪了她一眼,和郑氏、大春打过招呼,才说冬儿:“干嘛不好好说话,阴阳怪气的。”
冬儿依然笑着说:“我要当个有教养的女儿家,说话当然要讲究一些。”
大春坐在炕的正面,招呼二黑:“二黑,上炕上来,坐着歇会儿。”
二黑摇头:“不了,一会儿还要走。我这是做事顺路,回来看看,不能久呆。”说着,在地上放着的高凳上坐下。
二黑本想和冬儿说说话,但看着炕梢端坐的冬儿,着实有着严重的违和感,不由挪开了眼神,随口问大春:“大哥,已经三月过半了,罗师傅还没揽上活儿吗?”
说起这个,大春脸上的亲热劲儿有了些微的变化,心里的不忿也油然而生。但形势比人强,只得强笑着说:“二黑,看你问的什么?我师父的营生,还不是你的一句话吗?”
二黑听了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笑了一下,说:“罗师傅的活计,还得他自己去招揽。大哥告诉他,让他不要多想,只要规规矩矩的做人做事,哪会有人闲着没事,额外花功夫去为难他。”
听出了二黑口中的推脱,大春放低身价,说道:“二黑,我师傅的活计实在是难找。你看在大哥的面上,帮我师傅找个活儿。只要你开口,师傅的声势立即就能起来。依着师傅的手艺,哪里还用得着招揽活计,找上门的生意都做不完。”
二黑笑了笑:“大哥说笑了。我哪有那样的面子,更没有这个门路。再有,罗师傅惯常喜欢打蛇随棍上,我不过是个给人跑腿的,可不敢随便招惹。”
二黑的一番话,听得大春的脸,控制不住的阴沉下来。可又得罪不起二黑,只能不再说话,心里则想着怎样和师傅交代。
二黑回来就是看看冬儿,怕冬儿被自家爹娘关起来。依着冬儿的倔脾气,万一闹起脾气,可不是说着玩的。
没想到这一回来,居然看到冬儿规规矩矩的坐在炕上做针线。二黑安心之余,也有些不解。但是,就像冬儿说的,杨家也就是巴掌大的地方,二黑自然不好问冬儿的打算。只好殷殷的叮嘱冬儿在家听母亲的话,正好趁着这个时间养养性子,学些针线。
二黑唠唠叨叨的说了不少,见冬儿居然一一应下,心下更是疑惑。可是,就算有再多的疑问,在郑氏的虎视眈眈中,也只得回去当差去了。
在冬儿心里,这样的日子,也不过是短时间的忍耐而已,而张谦也没让冬儿忍耐很久。
………………………………
第120章 杨家来贵客了
刚入三月下旬,一天早上,巳时刚过,原本安静的杨家所在的巷子里,传来车马的喧闹声。其间更有孩子们肆意的跑动、哄吵。
刘山家的丑丑当先冲进院子,边跑边扯着嗓子冲杨家喊道:“杨婶婶、杨婶婶,快出来,你家来客了。”
郑氏正在指摘冬儿缝衣服的针码不够均匀、做事不够用心。听到外面隐约的喧闹,不以为意,直到听丑丑在院子里震天的喊声,才自语道:“这是谁来了?丑丑这个臭小子,喊这么大声。”一边嘴里说着,一边穿鞋下地,打算迎出去。
大春也从炕上下来,打算一同出去迎接,还说道:“是不是我师傅来了。”
坐在炕梢的冬儿撇撇嘴,大春就是个笨蛋,他的木匠师傅来了,会惹出这么大的动静吗?
郑氏还没走到门口,就被丑丑一头撞进来。丑丑已经从冬儿刚来时、还幼嫩可爱的小包子,长成一个标准的、六七岁疯闹的讨嫌鬼。
满脸灰土的丑丑,大睁着黑亮的眼睛,上气不接下气的对郑氏说:“婶婶,你家,你家来客了。两辆大马车呢。好富贵啊!”
郑氏看了看大春,那就不是罗木匠了,会是谁呢?
听到丑丑说来客好富贵,想着也不是一般人家,郑氏急忙迎出去。
看着郑氏和大春两个迎出去,冬儿心想:这大概就是那个张爷搞出来的动静吧,只是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做。
这时院子里已经涌进十几个大小不等的孩子,三三两两的散落在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喜春嫂子手里拉着丑丑,站回到自家门口,满脸惊愕的看着院子里的情景。
而院门口已经被一辆华丽的马车堵住了。
车门打开,踏上车夫放下的条凳,当先跳下一个十六七岁的丫鬟。
那丫鬟一身紫色绣纹绸镶深蓝底浅紫纹阔边衣裤。发髻上簪着一支银花叠翠簪,镶翠银耳环。面色白皙,杏眼黛眉,很是漂亮。
丫鬟下来,先扶下一位身穿蓝色衣裤,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身形板正的中年嬷嬷。
然后,丫鬟和嬷嬷两人再搀扶着一位头戴长帷帽的窈窕妇人下车。
那妇人带着的帷帽几乎垂到了膝盖,只看得见帷帽下方露出的一小段大红缎面斗篷,和一双时隐时现的红色底绣金色菊纹的高帮绣鞋。
随着妇人下车的一个紫色绸底镶湖蓝浅紫纹阔边的衣裤丫头。丫头下车站定后,走到华贵妇人身边,给妇人整理帷帽。
几人下车,刚站到杨家所在院子的门口,就看到迎出来的郑氏。
当先的那个嬷嬷,稳稳地走上几步,笑着说:“这位就是杨记喜糖铺子的东家太太吧?婢子这里给杨家太太见礼了。”说着,对着郑氏,中规中矩的屈膝福了一福。
这个通身大气的嬷嬷的一番做派,看的郑氏心惊不已。不过一个下人,就有这样的气派、威势,后面的那个贵妇会是怎样高贵的身份?自家哪会有这样的客人?
郑氏心里惊疑不定,人却连忙深深地屈膝弯腰行礼,嘴里直说:“这位嬷嬷您多礼了。我们这些穷苦小民可不敢当。”
那个中年嬷嬷紧走两步,上去扶住郑氏。
郑氏就着那个嬷嬷的手直起身,有些战战兢兢地看了看嬷嬷身后几个衣着华贵的人,困惑的问道:“敢问您老,您这是……?”
中年嬷嬷笑道:“杨家太太可不兴这么客气。老奴姓徐,杨家太太叫我徐嬷嬷就行。这是我家奶奶,我们奶奶早就想来看看您家的冬儿姑娘,这不,才得了空,就冒昧的来了。您可不要见怪才好。”
郑氏影影绰绰的能看见院门外,还有人在走动,倒腾着什么东西。这是要做什么?会是什么人来看冬儿?竟然摆出了这么大的阵势。
而且,那徐嬷嬷的一番解释,说的郑氏更是一头雾水,难道这些人是冬儿的相识?不大会吧?自家孩子什么身份,自己还能不知道吗?
这么想着,郑氏忙回徐嬷嬷道:“看您说的哪里话。”接着问道:“只是,您家奶奶是……?”
中年徐嬷嬷扫了一眼四周,笑着说:“杨家太太,外面说话甚是不便。您看,我们进屋里说话可好?”
院子里拥挤的大人孩子们不说,就是院子外面也开始有男男女女的人们,不断的在门口拥挤、探头探脑、窃窃私语。
看着贵妇一行人的明净、绚华,更衬出自家的寒碜、简陋。可是,当前这情形,的确不好再在院子里说话,势必要让进屋里了。
郑氏忙让道:“嬷嬷请,您几位屋里请。我们穷苦人家,家里粗鄙简陋。失礼处,您不要见怪才好。”
徐嬷嬷也客气道:“杨家太太客气了。”转回身招呼道:“翠喜,扶奶奶进屋。莲喜,去招呼婆子们进来。”
招呼了其它的人,徐嬷嬷自己和当先的那个紫衣丫头翠喜扶着一直不语的华贵妇人,跟着郑氏的引领走向杨家。
后面,另一个紫衣丫头莲喜,则走出院门。转眼功夫,就捧着一叠丝制品,领着四个壮实的婆子回来。那些婆子的手里分别捧着雕饰精美的匣子、光彩流转的绸缎,提着古朴厚重盒子,随着莲喜,流水样的走进院子。
前面,郑氏才把贵妇和丫头让进门,正打算和徐嬷嬷推让一番,那个徐嬷嬷却站下了。
徐嬷嬷笑着对跟在后面的大春说:“您是杨家大爷吧?真是对不住您。您看,这屋子不大,男女不好一处相处。您可否赏光,让我家家人伺候您去喝杯茶,可好?”
说着,对着后面示意。
院门处,一个衣着得体的中年仆人,看到徐嬷嬷的眼色,急忙上前,对着大春躬身,说道:“杨家大爷,请您赏脸,让小的服侍您去喝杯茶。”
大春从出了自己家门,就被这一行人的富贵华丽惊住,开始了难以置信的围观旅程。这时,更被这家人的讲究和规矩惊到,听着那个神情刻板、气势逼人的徐嬷嬷的话,根本没回过神,就懵懵懂懂的跟着那个中年仆人走了。
………………………………
第121章 惊见张六奶奶
一直处于震惊和惊疑中的郑氏,眼看着大春两人走出去,眼神回转之下,才见到紧接着走过来的另一个丫头和婆子,及婆子所拿的的物什。
一看之下,郑氏更是被惊得张大了嘴。这一干人等所拿的事物,其流彩、绚丽、炫目的质感,郑氏不光一样没见过,甚是想都没想到过。
郑氏再顾不得大春的去向,指着丫鬟、婆子和一干物什,有些结巴的问徐嬷嬷:“徐嬷嬷,她们,您这是……?”
徐嬷嬷看了一眼莲喜和婆子们,笑着说:“哦,杨家太太说这些东西啊。这些有我家奶奶要用的,还有送冬儿姑娘的见面礼。”又看了看家门,似乎有些为难的说道:“您看,这里有些东西我们奶奶还等着用,外面又不好细说……”
人家富贵奶奶要用,怎么也不好拦在外面。都进来的话,如果人家送冬儿的东西也是贵重物品,自家该怎么办才好?
可形势逼人,郑氏无奈之下,和徐嬷嬷进了屋子。随后的丫头、婆子及豪华物件顺顺当当的鱼贯而入。
主要人物离开,院里院外围观的人们开始分散、再聚拢、各自议论。各色人等、三姑六婆,三三两两的聚集着,互相交流着,指点着那两辆正在退出巷子的马车,和跟车的车夫、侍从,回忆着刚才见到的富贵、华丽,一时间议论纷纷。
从马车的车轮、车饰,到拉车的马匹;从车夫的衣着、衣料,到侍从的身量、面貌;从贵人的讲究,到贵人带着的丫鬟、婆子;再从婆子的壮实,说到婆子拿着的华美物件。
最后,话题集中在:如此尊贵的人来杨家的目的。
有人说,刚才恍惚听到,好像贵人是来看望冬儿的?冬儿什么时候认识了身份如此尊贵人物?
大家猜测,像冬儿这么有本事的女子,一定是在外面有了奇遇,亦或是在外面做事做的出众,得了贵人的眼缘。
于是,就有人说:早就看出,冬儿这个小妮子聪明的不同一般,不同寻常。冬儿一定是做了什么大事,让贵人赏识了。
一时间,各种说法都蹦出来,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原来在街巷里流传的,冬儿是个管不住性子的女子,心野的很,不是居家过日子的好媳妇人选……之类的话,一时间,倒没人提了。
秦先生家一直虚掩着的窗户,在这一刻关上了,秦娘子母女两个对视一眼,沉默的坐回到炕上。
而一直在屋子里的冬儿却有些牙酸,这是什么狗屎桥段啊?没想到这个张爷这么没想象力,做出了这么烂俗的事情。这是打算用他家的富贵来压自家同意吗?
从丑丑进院子喊的第一嗓子,冬儿就猜测是张谦的人来了。
让冬儿没想到的是,来的是张谦的正牌老婆。自己一个小三,面对人家老婆……,怎么说也不得劲儿吧。
郑氏在外应酬的时候,冬儿急忙把家里大致的归整了一遍。
人家进来自然要炕上坐的。冬儿看看炕上的油布,去年刚换的,颜色和图案也还鲜亮。对于自家人来说当然很好了,可是对于富贵人家,这个就太不够看了。若是整个垫子、褥子什么的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