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堪做布衣妾-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的豆苗,除了置物架上放的满满登登,连地上都是盘子,只留了必须走的通道。满家的这个凌乱,怎一个惨字了得。
杨秀庭坐在炕上,靠着炕柜歇息。再看看那些没彻底收拾好的器具,估计杨秀庭饭后还想继续做。
亏得前两天赶着做了两个置物架。否则,就是杨秀庭能把糖赶制出来,也没地方晾。
虽然现在屋子里的状况也不太好,好歹杨秀庭累了还能挪出个地方歇一歇。熬好的糖出锅后,温度到了能操作的时候,要的不但是技术,也是力气,揉、拉、抻、叠,那样都少用不了一点力气。
冬儿自己判断,盛德记糖作坊里的师傅,不是做不出山楂糖,毕竟其配料简单得一目了然。冬儿估计盛德记知道杨秀庭的车子上开始卖山楂糖,并且买卖不错后。盛德记糖作坊一定做过山楂糖,当然也能做出来。很可能做出的成品,或是卖相、或是品质,比不上杨秀庭的糖。若是没有比较,作为一个新品种,投入市场当然没问题。但现在的地摊上,有了品质更好的山楂糖,就不好说了。
盛德记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老字号,推出一种新品种的糖果。其成色,居然不如地摊上贩卖的货色。想来盛德记这样的铺子,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丢不起这个脸面吧。
想想看,杨秀庭这样一个制糖手艺精绝的大师傅,劳累了一天,居然连个能坐、能靠着休息地方都保证不了。
冬儿暗自摇摇头,看家里的情形,杨秀庭一下午就没得空、没停手。冬儿敢肯定南房也晾满了糖粒。
杨秀庭做出的糖果,形状差一些精美,一向不把自己当大师傅。郑氏也没意识到自个老公的手艺,有别人达不到的长处。其实就是冬儿自己,也是在盛德记定杨秀庭的山楂糖时才意识到,杨秀庭的手艺一定有过人之处。
第一次试做山楂糖的时候,冬儿就是打下手的。杨秀庭在加入山楂汁搅拌的时候,就眉头紧锁,不断地给冬儿指令:给些火、火小一些、就这样等等看、再撤一些火……。揉制的时候也是一样,糖团还有些烫的时候,杨秀庭就动手了,一样的屏气凝息、神情凝重。
现在想来,当时也许就是遇到了难点。杨秀庭很可能是下意识的,凭着经验和其一贯的灵巧,融汇变通,硬是把这个掺了山楂汁的糖做成功了。做成了酸甜口味,色泽微红,晶莹透明度好的山楂糖糖粒。
想到杨秀庭的手艺,冬儿迫切希望老爹的手艺精湛到能顺利做出酥糖,那个市场,好大的啊。
说起来,费了好大气力的花生末,还冷冻在南房的角落里。
冬儿给杨秀庭端了饭碗过去,问:“爹,吃过饭,您还打算接着做?”
杨秀庭有些疲倦:“还得做一锅。加上上次剩下的,也还得做一锅才够人家要的数。盛德记要的急,说昨天山楂糖就卖的好,今天一早全卖完了。”
冬儿笑了:“爹先吃饭吧。要是您累了,明天先送去这些。剩下的明天早上再做,下半晌给他送去就是了。盛德记要的再急,咱也得能做出来才行。他家那么大的作坊,不也做不出爹这么漂亮的山楂糖吗?”
说完,又认真看了看杨秀庭,接着说:“给的快了,人家不知道为了给他家供货,您熬油点灯、连明昼夜的出糖,还以为有多容易呢。大晚上的,灯光昏暗,他家要求又高,万一看不准成色,出废一锅糖不说,白费了一晚上的功夫。他家铺子再大,也得称斤称两、一个人一个人的卖吧。”
郑氏也是累了,赞成的点头。
杨秀庭吁了口气,说:“吃过饭再看吧,冬儿说的也没错。咱们看来是老了,有些心思真的不如二黑和冬儿。”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杨秀庭送去山楂糖,解释了半天实在赶制不出那么多糖粒。郝掌柜表示了理解,并问杨秀庭山楂糖是否不好操作。杨秀庭实话实说,告诉郝掌柜,操作的过程看成色是很重要的一步。晚上灯光昏暗难免出差错,虽然手感也能感觉,但掌灯后能不做是最好。否则出了次品,制作成本自然要增加很多,不划算的。
郝掌柜应下了稍晚些送齐三十斤,还说如果制作耗时,先每天送十斤糖来。盛德记的库存多了,再告诉杨秀庭,做调整。
杨秀庭满心欢喜的回来,起码短时间内,盛德记的十斤山楂糖的利润是保证了。
盛德记不愧是久负盛名的老店,生意就是好。过了不久,每天的供应量就由十斤涨到了十五斤。涨到二十斤的那天早上,杨秀庭送货、结了钱回来时,冬儿正在院子里。
院子里的冬儿依稀听到,院外杨秀庭和什么人打招呼:“是啊,是啊……,……孩子念叨了半年了。最近生意好,这才割了些肉回来。”间或还有豆豆脆嫩声音,不知在说些什么。
………………………………
第30章 自家老爹买肉回来了
听着是杨秀庭回来了,冬儿提着土豆和白菜没急着进屋,站在院子里等着。
听声音,似乎是他爹买了肉回来?冬儿很没出息的激动了,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对了,中秋节,来到这里唯一一次吃肉就是在中秋节。半斤肉,炒了一半,另一半用来包饺子。
那时她到这里没多久,但还是有些馋的。终究,这是她来到这里以后,唯一一次吃到的、能称之为饭的东西。看着那一星星肉的肉菜和饺子,冬儿一边吃的还算香甜,一边腹诽:这中秋节的饭菜也太简陋、太没滋味了些。
现在想来,杨秀庭夏天的生意冷清,自己生病又花了那么些银钱,依着郑氏的性子,好容易熬过了夏天生意的清淡,却还要过中秋,还要花销,郑氏的心疼显而易见。能有半斤肉,不错了。
这时听着外面的动静,她家老爹居然卖肉了。
好在冬儿也是一个成年人了,这点自制力还是有的,虽然激动,还不至于冲出去看个究竟。
可是,真心的馋啊。也不过半年多没怎么吃肉,怎么就没出息成了这个样子。冬儿暗暗唾弃自己。
其实何止没吃肉,吃穿用度,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只不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什么都缺的情况下,吃当然要放在第一位。
算起来,她离开土豪的日子不过半年多,真真的土豪。不,不是土豪,是土豪中的土豪。自由、舒适、充实,算来也是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冬儿现在就很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强烈的不满足感呢?
冬儿摇摇头,甩掉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然后就看到她爹牵着豆豆的手进了院门。杨秀庭的手里,真的提着一条肉。
原本冬儿以为一条肉已经很耀眼了。但还有更耀眼的,那是豆豆笑脸上那双亮晶晶的眼睛。
往常杨秀庭回来,外面疯玩的豆豆也就是远远地喊一声“爹”,招招手,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今天例外了,豆豆拉着爹的手,不时地看看爹、看看肉,灿烂的脸上几乎能溢出阳光。一条肉的力量原来这么大啊。
杨秀庭笑容满面的进了院子,看见院子里的冬儿,远远地朝着她晃了晃手里的肉。冬儿笑了,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吗,馋一些也情有可原。
喜春嫂子家的丑丑站在他家的门口,咬着手指。圆圆的眼睛盯着杨秀庭手里的肉,口水顺着手指滴下来。
春喜嫂子放下劈材的斧子,和杨秀庭打招呼:“杨大叔回来了?”说着,拉过丑丑,用围裙替他擦拭手指和嘴角。
杨秀庭:“哎,回来了。山子媳妇劈柴呢?”
豆豆放开杨秀庭的手,蹦过去和丑丑小声说:“等着,午饭时哥哥给你拿好吃的。”
丑丑眼睛亮起来:“丑丑最喜欢哥哥了。”
豆豆摸摸他的头:“乖。”
进了家门,冬儿放下手里的东西。杨秀庭放在案上的那条肉肥瘦相间,冬儿看了看,问:“爹,您这是买了多少?这么大一条。”
杨秀庭乐呵呵的回答:“有二斤多呢,肉案上放着这么一条,爹就都要了。”
冬儿原本拿了盆子,打算洗土豆和白菜,不由停了停手,接着问:“那咱用这个肉吃什么?”
豆豆早就按耐不住,跳着脚的说:“吃馅饼,吃馅饼。我问爹了,爹说吃馅饼,就是那次说的天上不会掉下来的那个馅饼。”
上次说馅饼是什么时候了?豆豆居然还记得。记的也就算了,居然还记了整句。难道天上不会掉下来的那个馅饼,和普通馅饼有什么区别不成?
冬儿内心爆笑,面上却是恍然的表情:“哦,天上不会掉下来的那个馅饼是什么样子的?”
豆豆兴奋的表情一滞,疑惑的问:“那不是你说的吗?我怎么知道?”说完,意识到什么的样子,撒赖道:“你别又说你不知道,我不管啊,反正我要吃馅饼的。是你自己说的。”马上就要在地上打滚的样子。
杨秀庭忙笑着哄他:“好了,好了。爹不是说过了嘛,咱就吃馅饼,不吃别的。”说完,又问冬儿:“你娘还没回来?”
冬儿回答:“娘把家里的东西点了一遍,说家里不单单没麻纸,还有几样也不多了。这次出去要把需要的东西都买齐了,顺便去接二哥。交代我说她和二哥一起回来,午饭让我做。”
杨秀庭:“看来只能晚饭吃馅饼了……”刚说到这里,豆豆就嚎叫:“您不是说午饭吃吗?我都答应了丑丑,午饭时给他吃好吃的。”
杨秀庭为难道:“可是你娘不在啊。”
豆豆看起来快哭的样子:“娘为什么偏偏要今天出去?”
娘要是今天不出去,别说中午,没准儿晚上也吃不上什么馅饼。冬儿暗地里撇嘴。
杨秀庭又问冬儿:“冬儿,你每次做饭也做的不差,你能做了馅饼不?说起来,你娘她也没做过馅饼。”
冬儿等的就是这句话,立马底气十足的说:“能做。我打柴出城门的时候,听一个细布衣裤的车夫边吃馅饼,边和人炫耀怎么做。我听得仔细,不难做。”
杨秀庭怀疑的看看冬儿:“听听就能知道怎么做了?冬儿,要是做坏了,浪费了吃食,你娘可要生气的。”做的好,我娘也是要生气的,没准儿会更生气。
冬儿这时已经土豆提到墙角放着。今天午饭是用不着了,放着看晚饭吃什么饭再说吧。听杨秀庭的话,冬儿腹诽的同时,还不忘信心十足地表决心:“没问题,我一听就知道怎么做了,简单着呢,铁定比娘做的好吃。”
开玩笑,好歹自己做过馅饼,做的还可以。郑氏从没做过不说,做之前肯定重重阻碍。即使无奈之下决定做了,也会一波三折。做馅时先切下一大半肉,放在外面,冻起来,留着以后慢慢吃。和面的时候不免再掺些粗粮。包制的时候一定要少装些馅。烙饼的时候油可不能多了,最好不要用油。这样子做出来,白白败坏了馅饼的名声。
杨秀庭看看满含期待的豆豆,和信心满满的冬儿,万般无奈的点了头:“好吧,爹就赌这一把,看看冬儿的手艺是不是那么好。还有,冬儿。多做一些,豆豆既然答应了丑丑,也不好落下你姚叔叔家的小不点儿。”
………………………………
第31章 馅饼好吃,但是
杨秀庭的吩咐好办得紧,不过多做几个馅饼而已,这么多肉,多加几片菜叶的事情。
冬儿随口应了一声,就看着豆豆:“姐做的馅饼可是好吃的不得了,你想吃的话,得帮着干活儿。”
豆豆性急的连声应着:“行,行。干什么活儿?”
冬儿指使他:“先去剥几颗葱。”
豆豆立马就去了。看来为了吃好的,豆豆还是很好指使的。
杨秀庭看着冬儿,笑着摇摇头,问:“用爹做什么不?”
冬儿的印象里,好像他爹没做过和做饭有关的事情。以她对杨秀庭的了解,应该不会被一顿好饭所驱使。那应该就是对冬儿的手艺没太大的信心,想尽量配合,减少冬儿做不好的可能。
冬儿心里暖暖的,说:“现在不用,就是烙饼的时候,我怕豆豆看不好火。”
杨秀庭满口应允:“不用他,爹给你看火。”
“那就没问题了。”
事实证明,冬儿做事还是很靠谱的。
冬儿把白菜剁碎,过了开水,挤去水分,和葱、姜、调料、菜籽油及剁碎的肉馅拌在一起,远远地就能闻到扑鼻的香气;和面的时候,先烧开了水,用开水烫一部分面粉,再用冷水把剩余的面粉一起和起来。盖上湿布饧了一会儿后,再揉一遍就柔软光滑了。冬儿在炕边上腾出一片地方,踩着小凳子,做的有模有样。
豆豆坐在炕上,不错眼的看着,看的兴致勃勃,口水横流,问着不知道已经问了几遍了的话:“姐,多会儿就能做熟了?”
杨秀庭收拾着下半晌要用的原料、器具,间或看看冬儿从容的做活儿,不禁暗暗感叹自家闺女长大了,不但聪明、有主见,做活儿也是一把好手。
眼看着午时渐进近,冬儿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好。想着,怎么着也得在母亲郑氏回来前烙出两锅。否则,要是等到郑氏回来,就等着吃干皮饼吧。那时,就是自己的馅调的再好,面皮再绵软,烙出的饼嚼起来也不会那么绵软。
冬儿暗暗琢磨,还是先做一些出来比较好,别让郑氏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额,好像说的太过火了些。不过,不管怎样先做了再说。
于是,冬儿找出家里不经常用的平底锅,这边给灶口添了些柴,那边开始擀面皮。
杨秀庭把自己要用的东西,收拾妥当。看冬儿开始热锅,并擀皮包馅,有些疑惑:“这馅饼就要烙了吗?还是等等你娘和二黑吧,等她娘儿两个回来,咱们一起吃刚出锅的饼才好。”
那样才不好,冬儿手下不停,回答:“娘和二哥两个应该快回来了,我先烙着。烙出来焐在灶台上,一点也不会凉。他们回来就能直接开饭了。省的他们回来还得等。”
豆豆接口:“是啊,是啊。省的娘回来还得等,那得多馋啊。”抢着说了一句,豆豆的脸红了,说:“我是说,我等的好馋的。”
郑氏和二黑推着车进院子的时候,二黑闻着院里飘出来的香气,笑着和郑氏说:“好香呀,肯定又是秦先生家里吃啥好饭呢。”
郑氏瞪了二黑一眼:“多大了,不怕让人听见了笑话。”
二黑“嘿嘿”的笑了。
进了院子,郑氏觉出不对,饭香好像是从自家飘出来的。
正巧翠英娘出来倒水,看到郑氏有些惊讶:“家里不是你在啊,我闻着这香气,以为是你在家里做饭呢。家里来亲戚了?”
郑氏虚应了一声,顾不上和二黑安顿推车,急急地推门进屋。
一进门,满屋子煎油饼的香气和肉香味铺面而来。郑氏只疑惑了一瞬,就听见平底锅里发出的、刺耳的滋滋声。那是油煎肉饼的声音。
郑氏又看了屋子里的人,只有父子三人,并没有什么亲戚。
杨秀庭坐在小凳子上,正在给灶口添柴,还一边笑眯眯的看着豆豆。
豆豆坐在炕上,一手扶着炕桌上的碗,一手用筷子夹着饼,吸着气,小心的吃夹着肉馅的饼。
冬儿正在灶台边上,在……翻烙饼?旁边的案板上还有没包的面团、面皮和盆子里的馅料。
郑氏痛心的扶额。这些个败家的,只闻味儿,就知道这锅里、盆里的油水有多少。
这时,杨秀庭也看出郑氏有些急眼了,忙说:“孩子娘回来了?快洗了手炕上坐。今天你吃个现成的,尝尝冬儿做的馅饼。”
豆豆那里吃馅饼被烫的直吸气,还喜滋滋的插嘴:“是啊,娘,你快些上来尝尝,可好吃了。”
郑氏没好气的呛道:“又是肉,又是油的,能不好吃吗?”沉着脸问杨秀庭:“你买肉了?买了多少?”
杨秀庭笑着回答:“我今天去,郝掌柜给我结了二十斤山楂糖的钱,零头归了个整,多给了八十多文。我就把这个钱买了肉,二斤多呢。豆豆念叨了好久馅饼,今天咱就做了,大家都吃吃。”
郑氏脸色更不好看:“这是把二斤多肉都用了?”
豆豆看着娘的脸色,小心的放慢了咀嚼,偷眼看着两个大人说话。
郑氏听说杨秀庭二斤多的肉一次都用了,脸色更难看了。
杨秀庭看了一眼灶台边上的冬儿。
冬儿见他看过来,偷偷做了个鬼脸,该做什么做什么,似乎没受什么影响。
杨秀庭转而又劝解郑氏:“你看你,干什么这么着恼。就是用多了肉,那也是吃进自家人的肚子里。家里今年的糖葫芦、豆苗、山楂糖都挣了点子钱。豆苗卖的好的时候,这点肉还不够两把豆苗的钱。难道孩子们还吃不着这点子肉吗?”
郑氏心情极差的反驳道:“豆豆年纪小,不明白挣钱不容易,才总念叨着吃。难道咱们大人也不知道生计的艰难?再说,卖了豆苗,也给他煮过两次鸡蛋了。两把子豆苗?那豆苗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吃的东西吗?这是两把子豆苗的钱吗?豆苗现在可只能卖十五文一把。卖多少豆苗,才能挣回来二斤多的肉。”
杨秀庭耐着性子:“豆苗又不是一开始就卖十五文。再说,家里的孩子也不是只有豆豆,二黑和冬儿虽然能干,也还是孩子呢。做了那么多活儿,吃顿好的也应该。”
郑氏 “啪”的一声,把手里装着买来物件的口袋仍在炕上。斜蔑了冬儿一眼,说:“我看早就不是孩子了吧,能把咱贫苦人们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做的油光水滑,谁还敢把她当孩子?合着我这么节俭都是为了我自己,你们个个是好的,就我不是人。”
杨秀庭看郑氏这么不依不饶,也有些不高兴了,沉着脸:“无论咱们大家多辛苦,挣了多少钱,都不能花用。那我们每天这么辛苦是做什么!”
大概从没见杨秀庭这样过,郑氏噎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愤然,随即沉淀下去。恰巧,门外响起二黑和人打招呼的声音:“蔡大婶,有事啊?进家里说吧。”
………………………………
第32章 蔡家的日子
应着而黑的问话,一个年纪大些的女声结结巴巴的说:“啊,没什么大事。你娘在吗?我,只是问句话……,就,就不进去了。”
郑氏听这声音,像是隔着几个巷子的蔡家嫂子。不由得有些疑惑,平时没什么来往,她找自己能有什么事情?
郑氏看着冬儿铲出一锅馅饼,锅底一汪油。滋滋的声音响起,新包好的饼一个个又下了锅。真真的心疼啊,可又不得不出去看看。
郑氏咬咬牙,推门出去,果然是蔡家的嫂子,招呼道:“蔡嫂子啊,快进屋里来,进屋里说话。”
蔡大婶四十岁上下的样子,灰扑扑的补丁衣服,满脸的憔悴。虽然眼神躲闪,还是硬着头皮说:“大妹子,我就不进去了。我……没啥要紧的,我就是问你个事儿。我家里也,也,也……”“也”了老半天,没接下去,又说:“豆苗,我家的豆苗”说着,眼圈红了。
郑氏忙去拉她的手:“蔡嫂子,快别这样,有什么事情直说就是。”又试探的问:“好些人家都栽豆苗的,嫂子这是有了什么难处?”心里想着,不会是托自己家卖豆苗吧,这个可不好办。
蔡家伯娘用手呼噜了一下脸,脸色好看了些,说:“我家也栽了豆苗。”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看郑氏,见郑氏没有不高兴,接着道:“可是,那豆苗长得不好不说,还半盘子半盘子的烂。那个……,想问问大妹子怎么办?家里本来就有一顿、没一顿的。本想着栽些豆苗卖了,能多少贴补一些。可是……”眼睛又红了:“嫂子知道不该来麻烦大妹子,这,实在是没办法。”
听到不是托自家卖豆苗,郑氏就松了口气。连忙谦让:“街里街坊的,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样,我这儿有事情腾不开手,我叫冬儿去你家里帮着看看。”
蔡大婶有些疑惑、有些失望,眼巴巴的看着郑氏,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郑氏知道她对冬儿做事不托底,就拍拍她的手,安慰说:“嫂子放心。我家的豆苗,最开始就是冬儿栽的,比我栽的还好,她要是看不好,我去看了也白看。”这是实话,郑氏一直都是按照冬儿的做法栽豆苗,别的还真不明白。
蔡大婶虽然半信半疑,但也只得说:“那就麻烦大妹子,让你家冬儿去我家看看。”
郑氏又让蔡家的进屋。正是各家的饭口,蔡家的执意等在外面,郑氏也就由着她。
郑氏和二黑进屋里,一边洗手,一半对冬儿说:“是前街上蔡家的大婶。家里栽的豆苗有毛病,你去给看看,剩下的饼,我来烙就行。”又指使二黑:“二黑先接接冬儿的铲子翻饼,让冬儿去蔡大婶家帮着看看。”
二黑应了,冬儿把铲子交给二黑,和杨秀庭对视了一眼,擦了擦手。
冬儿正准备出门,郑氏叫住她,扯了张油纸包了两个饼交给她:“赶上了咱家吃稀罕的,这个拿去给蔡大伯家的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