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破诸天-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关系与志趣相同外,也是孝明帝的特意安排。当时还有一个小故事,京城的人都了解。
正光元年(520),太后被软禁,清河王元怿被杀,明帝加朝服大赦天下,召佛道二宗门人殿前讨论佛道。其实这是一个阴谋,促成这次论辩并一手操纵辩论进程的是当时的两位权臣侍中、领军将军元乂和中侍中、司空刘腾。因为当时清河王主事的时候,虽然太后崇佛,但清河王还算清明公平,对道家也很看中,其中崇虚寺和清通观等都与他走的很近。为了进一步肃清清河王的余党,并震慑朝中倾向清河王的大臣,权臣们才导演了这出戏。
当时用斋完毕时,侍中刘腾宣敕,请法师等与道士论议,以释弟子疑网。对论答辩的道士清通观道士姜斌,法师是融觉寺僧昙谟最。讨论的题目是孝明帝提问的佛与老子谁先谁后。选择这两个人,两位权臣也算费尽心思,姜斌是清河王的余党,而昙谟最与五台山灵辩法师关系甚密,本人也善于辩论,口才极佳。五台山为刘腾的宠信之地,因为他的远亲刘谦之曾经在五台山取得灵迹,所以私下刘腾与昙谟最关系甚密,极尽供奉。
答辩中,昙谟最与姜斌都引用了伪经,不过姜斌的口才对比昙谟最要逊色许多。如果公平的裁判,二人不分输赢,但是由于刘腾、元乂等权臣,为了打击太后和清河王元怿的余党,故意袒护佛教,结果侍中尚书令元乂竟然宣敕“道士姜斌,论无宗旨,宜下席。”
饭后,两位权臣更发毒招,命令继续讨论《开天经》何处得来,是谁所说?《开天经》全名为《太上老君开天经》,是一部讲述天地开辟到夏商周时期太上老君下降为帝者作师,宣行教化的道教经典。自然本书实施上也是后人补充的,与老子本人并无关系。这样他们两位权臣,同时唆使朝中大臣一百余人,读论奏云:“老子止著五千文,更无言说。”并一同进言姜斌惑众,罪当不赦。于是两位权臣趁机蛊惑11岁的皇帝给与极刑。
当时在场的佛教人物中,身份最高的有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他不愿意朝廷借着佛道的争执,消灭异己,把佛教当作工具用。同时佛道的争执,只是教义和信众的争执,他也不想太激烈,引发血光,便苦苦劝谏,小皇帝毕竟年纪小,心地善良,乃止,配徙马邑。
这样,辩论的结果,姜斌发配,昙谟最成为佛教的护法功臣受到皇帝的奖赏。融觉寺虽然是当年清河王所立,但却成为打击清河王余党的道场,由昙谟最做了住持。
禅林寺的住持道弘,灵觉寺的住持保真,现在都算是融觉寺住持昙谟最的师弟,属于大乘佛教华严派别开创初始阶段的教团领袖。这个道弘也不简单,他紧紧追随昙谟最,积极教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辈施主,刻写过大藏经无数,铸造过十尊铜佛像,功绩丰厚。保真和尚来历也不浅,他原来是陇西太守,被昙谟最点化,出资建造灵觉寺,并在建成后,舍弃官位加入佛门。
只听昙法师问二人道:“你们确认,姜斌与惠嶷往来紧密?”
道弘说:“不错,我们弟子在崇真寺的眼线,已经探得,姜斌经常往来于城东崇真寺、宝明寺,以及城内般若寺之间。”这几个寺都是小乘教义聚集地,也是当年清河王常去之地。
保真也说:“还有师兄,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那个崇真寺的惠嶷法师,就是十年前终南论剑的五魔之一的阴阳宫活死人、中尸黄昌机。”
昙谟最点点头说:“哦?这就对了,怪不得十年前,中尸黄昌机与北沧海跋陀尊者密会后消失无踪,原来是隐迹做了入了我佛门,不过此事还要仔细查访,一定要证据确凿。”
保真说:“是。不过他做不做和尚这事儿本来和我们无关,可他不应该入到小乘的派系,这不是专门和我们过不去么?尤其太后复朝以后,他们小乘教派实力借机扩大了不少呢。”
道弘也跟着说道:“还有那个姜斌,也不知道醒悟,当年若不是师叔菩提流支苦劝,加上师兄您也附和,他早就命丧黄泉了。就是前段时间,他偷偷潜回来占据舜帝庙,按说也是重罪,若不是师叔流支网开一面,睁一眼闭一眼不愿意与他计较,我们早就可以告诉朝廷,缉拿与他,让他领抗旨之罪。没想到他还投靠在阴阳宫的门下,加入小乘教派,与我们为敌。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昙谟最说:“宝明寺智圣,般若寺道品,虽然名声在外,但道法都不足为虑。你们要关注智圣的师弟智游大师,他可是在小乘教义上建树颇深,道法与我不相仲伯,不可小觑!”
………………………………
106开学
孙云和萧月正坐在寺中的宝塔下面的台阶上聊天,不曾想本寺的方丈昙谟最领着师弟,其他二个寺的方丈,也过来商讨一些机密事情。孙云他俩为了躲避太阳,都坐在了东边。而法师他们只是站在靠近大殿的一侧,离孙云他俩不远不近。其他弟子信众见大师有事商谈,都在距离稍微远点的位置。因此大师他们之间的对话,孙云偶尔可以听见一句半句。
中尸惠嶷黄昌机、北沧海跋陀、小乘教派、舜帝庙姜斌、宝明寺智圣智游,般若寺道品,等等这些名字孙云多数没听过,也不太懂,他仅仅见过少林寺的跋陀,听说过中尸的名字。不过孙云不愿意听别人背后的言语,所以听听也是从这边耳朵进去,从那边耳朵出去。唯独令法师紧张的智游,给孙云一点印象。心想如果像眼前这位昙谟最大师这般道法都如此小心的人,自己一定找个机会去拜访的。
这时只听保真师弟答道:“好的师兄,我们这就安排。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您不用与道希师叔说说么?”道希就是菩提流支的中文法号。
昙谟最想想说:“我看不必了,师叔是天竺人,他本身只是专注于译经,对大乘和小乘的争执并不太在意。不过你这一提醒,我倒是觉得应该找找跋陀师叔的弟子慧光师弟,他对京城门派的地域分配还是很在意的。”
保真说道:“师兄,您提到慧光师兄,我突然想起来,他的弟子之中有一个叫惠嵩的,原来是高昌人,他只学习了慧光法师的小乘教义,最近经常去宝明寺找智游,你说这里不会是慧光也参与吧?”
昙谟最说:“应该不会,慧光大师,还是专注于地论和四分律,虽然他也精通小乘,但不是和智圣他们一派的,至于他的弟子,不过是愿意多接受学习罢了。此事由我去打听,你们重点看住惠嶷和智游的动静。”是!二位师弟领命,径直走了出去。
孙云见天色不早,也和萧月回来。
时间很快来到开学前一天。
按制每年的七月最后一天,即开学前一天,要进行新学期的开学筹备工作,包括每隔一年新生的典礼、分班、领取新书,新学期各学馆的课程安排,新老学生报班等等杂事。
今年的开学典礼简短隆重,太常崔明代表当朝对新生慰问,博士祭酒钱决代表太学对学子表示欢迎,还有一些管理博士宣布学校的纪律,以及课程介绍,报名要求等等。最后是师生互拜,新生与老生拜礼,之后太常带领官员离开,学生开始着手入学准备。
本次太学入学400名,按学生成份,高门大族分为甲班,寒门士子分为乙班。甲班也叫君子班,乙班也称术数班。虽然名义上是分开了,但在太学中的主要课程中还是在一起上的,只有少量的专修课程才分开。
北朝太学的主要课程是经学,不像南朝玄学佛学都有。东汉到北魏立国,经书仍主要是以七经为主,包括《论语》、《孝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其中《论语》和《孝经》是太学前主要学习和入太学主要考试的课程,进太学以后五经为课程基础。
南朝也很重视太学,而且思维很开放,不拘泥儒家单一思想,玄、佛、道都接纳。南齐武帝永明三年,王俭以宰相兼国子祭酒的身份,每十天到国子学一次,“监试诸生”,使衣冠翕然,并尚经学,儒教大兴。梁国,五经学馆的博士们皆精通儒学。贺瑒精通《礼记》,馆中生徒常百数,弟子明经对策至数十人;沈峻博通《五经》,尤善三礼,讲授时听者常数百人。
北朝道武帝建国伊始,则以经术为先,置《五经》博士,到天兴二年(399年)《五经》群书又各置博士,分科学习。每经的学习除传统内容外,引入了经注的内容,现在比较盛行的经注有王弼的《周易注》、何晏的《论语集解》、杜预的《左传集解》、杜预、服虔的《春秋注》、何休的《公羊注》、麋信的《谷梁注》、郑玄的《孝经注》等。这些经注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将经学推到另一个高峰,无论北朝南朝都欣然接受。
除了五经大班之外,甲班的君子班另外学习琴棋书画,又称“四君子学”。其中一科为必修,其他三科为选修。此外围棋对乙班开放,即乙班学生也可以选学。乙班即术数班另外学习一些内容,主要是术数、兵法和技击。术数教授《九章》、《七曜》、以及前算生博士殷绍的《四序堪舆》等。兵法和技击都是武官将来用的。太学规定,乙班的课程对甲班全开放。
小班课程教课的博士,有经学博士兼课,也有单独
的。如太学博士柳谐先生,既善于讲《毛诗》又善于鼓琴。他在琴艺上功力突出,曲调与手法皆有独创,弟子翕然从学。新晋升的博士魏收,善讲《春秋》,长于辩论,还是个围棋高手,兼讲围棋。
时下文人墨客,附庸风雅,喜欢技击比赛和对弈比赛,所以太学也设了这两科作为辅助,并参加官府定期组织的相应比赛。技击兵法优异的虎贲羽林军队会选取做下级军官或文职。
太学里每个经学内容由一至二个博士教授,每个博士占据一个学馆,每个学馆再配置两个助教,这样每个学馆都有了对应的名字,如魏博士馆、常(漺)博士馆等,学生依据每学期报名上课内容,经常穿梭于各个教馆之间,师从于不同的老师。
太学满学制为年,每二年一次考试:学满两年,试通二经补文学掌故;文学掌故满二年,试通三经,推其高第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二年,试通四经,推其高第为郎中。郎中满两年,试通五经,推其高第随才而用。因此,通常新生第一个二年学度,都报名二经以上,这样两年大考试的时候,通过两科的把握性大些。第二个二年学度,多数人把五经剩余的科目一并学习,并重点其中之三,好拔尖晋为舍人。不过除其特殊的天才,多数寒门不可能晋级太子舍人,所以四年太学生涯后,他们拿个文学掌故的文凭,回乡补吏或改行。
太学的休息制度与官府一样,每五天一休,月末根据大小月还有时候四天一休。以前历朝官府要求各级官吏在四天上班时间必须全天值班在岗不得回家,但到魏晋以后开始宽松,各个部曹晚上轮流排班值日,其他人都可回家。不过太学院还是循旧制上学期间不得回家,只准半旬末的下午提前放学才允许回去。另外早课、正课、晚课,无论是讲授辩论还是温习辅导,要求老师都在,因此老师和学生都称着休息的一天,回家、沐浴、游玩等。
典礼之后,每个学生开始选课。选课根据年级的不同、身份的不同、以及爱好的不同来定位。孙云弟兄几人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互相之间的照应,因为王先和李辰都分在了甲班,其余分在了乙班。怎么能让大家互相迁就呢,还真费了不少脑筋。
最终大伙商量后,首先在五经科目上大家都选诗经、易经以及春秋三门课程,这几科是每天是上午的二个时辰加上下午的一个时辰。
下午的另一个时辰是小班课,其中前半个时辰的小班课主要是才艺课。才艺课每半旬的前三天有,第四天因为大小月有时候月底少一天,就统一改称自习。第一天是抚琴和兵法,第二天是围棋和绘画,第三天是书法和术数,因为时间冲突不能兼得,所以每人只能选一样。孙云选的因为是乙班加上爱好,选得是兵法、围棋和术数。最后的半个时辰是技击课或自习。
大家因为都好习武,技击课的选择没有问题,大家一起上,只是才艺课大家的选择不同。
李辰和郦影因为门第和朝中官员品级都分在甲班。郦影问:“李辰你选什么呀?”李辰说:“反正咱俩一个班,你选吧,听你的。”郦影说:“我脑子笨,动脑子的课程不喜欢,咱们就选抚琴、书法和绘画吧。”李辰说:“行,这些我都喜欢,只是你的脑子并不笨,我发现你对爷爷水经注的记忆力,还有毛博士教的破案小窍门和细节做的挺好的。”郦影一笑眼睛更传神。
这边田俪问王先:“五师哥,你选什么?”王先说:“我理科不好,所以选抚琴、绘画和书法。你呢?”“我是乙班的,只能选兵法、围棋还有术数,和大哥哥一样。”旁边李彰说:“师姐,别怕,我也是乙班,兵法有什么困难,师弟帮你。”卢昌浩也说:“是啊,师姐,我们都陪你。尤其李真,兵法更是家传绝学。”李真点头一拍胸脯:“师姐,包在我身上。”
卢静和杨蓉都是乙班,看课程甲班科目只能选围棋和绘画其中之一。杨炯说:“你们要是不愿书法,我们就选绘画吧。”吴坚说:“行,我也陪你们。”两个女孩高兴的点点头。
萧月也分在甲班,他来到孙云跟前问:“大云,你选什么了?”孙云说:“我在乙班,只能选兵法、围棋和术数。你选什么?”萧月说:“还没选、看你呢,我答应陪你看浑天仪,所以我也选术数吧。其他的兵法和抚琴只能选一样,围棋和书法也只能选一样,你说我选什么好呢?”孙云说:“你是女孩子,当然还是选君子课了。”萧月说:“那你不愿意和我一起上课吗?”“愿意呀,只是甲班的课程我没有资格上。”“那我都报成和你一样吧。”“你是甲班的,都报成乙班的行吗?”“傻瓜,甲班可以学乙班的。”孙云一下倍受感动。
………………………………
107诗经
第二天是夏历八月初一,学院正式开课。按课制学生每天卯时正刻(600)起床晨练,卯时二刻(630)吃早饭,辰初二刻(730)晨读,辰时正刻(800)上课,上午两大课,午时正刻(1200)午饭,下午未时初刻(100)继续上课,一个大课,二个小课。晚酉时(500)晚餐,戌时(700)晚课学生自修,亥时正刻(900)休息。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中午会多休息一会儿。不过孙云大家要练功,只能晚上比别人晚休息半个时辰,早上早起少半个时辰。
今天上的第一课是诗经,地点在柳谐诗琴馆。大清早,学子们陆续走进馆内,迎接太学的第一堂课。学馆里边很大,能容纳几百人,馆厅里陈列着条案,助教事先已经把报名人员的名字刻在一个小木片上,镶在了桌子角上。
学生的排座依据入学的排名而定的,排名靠前的都是高门八姓等,再次是考分靠前,最后是往届补考学生。因为本馆同时学习诗经和抚琴,因此每张桌子的案角都有两个小木牌。
估计柳楷先生深受儒家教育影响,也仿照夫子,讲经的时候,旁边助教还在助教桌上摆着素琴弹奏伴乐,他累了,另一个助教继续弹琴使乐声不断。
经过几天休息,孙云大家都已经恢复正常,大伙吃过饭很早就来到诗经馆,按助教提示找到各自的位置做好,摆开课本先自习。座位中王先在110号基本靠前,其次是孙云155号,李辰和田俪挨着是199和200号在中间,322号是吴坚算在后面,杨炯在368基本最后。而最前边的大都是汉族五门四姓,冷眼一看这些学生多是纨绔子弟,目光优越,高人一等。好在皇家元姓子弟和鲜卑八姓都在皇宗学院国子学院,否则后排的寒门子弟不知道有多自卑。
诗经的第一课是《国风周南关雎》,他们以前在乡下也曾经学习过,因为这是诗经的开篇,而且文字优美,大家都能随口吟诵,默记于胸。不过今天是进入太学第一天,一种憧憬的心情油然而生,大家立志一定在太学期间学有所得,捧回满腹经纶。
辰时正刻一到,学院的大钟准时响起,柳楷从后面转出来正式上课。礼毕,博士让大家坐好,同时挥手示意一个助教开始弹琴,另一个助教朗读了今天要讲授的经文《关雎》。
“关关雎鸠”,古诗配乐来听还是极有韵味,许多学子没有经历这样的学习,感觉很有新意。念完之后,柳先生问大家:“诸生,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课,老朽代表本院欢迎新学子的到来。能来京城太学,足可以证明大家或家学渊源,或少年才气。今后各地学子汇聚一堂,同学儒家经典,望大家不负你等天才之名,父母之盼,青春年华。好,我们开始正文,刚才的诗歌,你们以前可学过啊?”“学过。”大部分学生都张口回答。
“那请问,这首诗歌表现的什么?”众人示意发言,先生手指一个学生:“你来自报家门,然后回答。”此生避席对曰:“学生山西贺拔纬。我以前学习听老师说过,这是一首婚礼上的民歌,祝颂婚姻美好的。通过婚礼仪式中的吟唱伴乐,表达男方家庭赞美新娘品德,美丽贤淑,是君子的好配偶。乐中婉转说新郎从见关雎而思淑女,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直到到结成琴瑟之好,在一片钟鼓之乐中美满幸福。”贺拔纬?孙云听着耳熟,一下子想起来,他是李真的好友,前几天李彰正张罗请他给李真报仇,要和田俪比武,他座位在222号。书中代言,贺拔纬是山西贺拔岳的儿子,贺拔岳年轻时曾为太学生,现为怀朔镇军主。
“不错,请坐。接下来,谁能说说,为什么这篇诗歌会放在周南的首篇么?”先生又指一个人起来回答道:“学生武川李真。圣人之所以把关雎篇放在首篇,正如汉儒《毛诗序》中说她是《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李真在265号,他爷爷李天锡,是西凉王李暠的后裔,宿卫统兵的武官幢主。父亲是李虎,贺拔岳部将。
“很好,你也是武将家风,看来大魏武将尚文风浓啊。谁还有补充?”又一个弟子起避曰:“学生范阳卢昌浩。我曾经听说,西周因褒姒而亡,士人皆感叹,因此《毛诗序》又说,关雎,后妃之德也。《论语》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庸之德。”卢昌浩父亲卢道舒,承接了长兄卢道将的爵位固安伯,为卢渊的第八子。
这时,坐他旁边的一个女孩补充说:“学生范阳卢静。诗中强调君子和淑女,说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与淑女结合,才算理想婚姻。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所以圣人把他放在首位。”卢静他们两个孙云很熟悉了,他们兄妹座位排在250名左右。
“呵呵,卢家男女都很聪明啊。你们说的都不错。”又一个少年起答:“学生神武杨琼。先哲认为,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
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故诗经以关雎开篇。”杨琼大家也认识,和杨蓉是姐弟,排在300以内。杨蓉也在课堂里,排在200多位。
“都回答的很好。大家再说说,为什么圣人整理诗经,把周南放在国风的首位?”
一个女孩儿回答:“学生荥阳郑冰。学生以为,诗经收集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五霸中期500年的诗歌,起至周初。开国封地中,以周固地为首,因此十五国风以周南为开篇。”女孩容貌若仙子,极为美丽。她坐下后,同学议论之声可闻。有惊叹她容貌的,有说她家事的,原来他是当朝权贵中书令太后宠臣郑俨的女儿,郑俨容貌壮丽,女儿也像父亲,她座157位,和孙云隔了一位。随着她的落座,本届太学生第一美女的称号瞬间定位。
又一个男生起身回答:“学生王先,太原王氏。弟子以为圣人感叹春秋之后,礼坏乐崩,故对周初怀念,把周南排前。”王先考的最好,桌位靠前面。接着,李辰也被叫到:“学生李辰,赵郡李氏。学生认为圣人最崇敬周公,因周地为公之封地,故加之于前。”
“呵呵,都说的有道理。”先生对回复都不置可否,转而又问:“诗经本是民歌汇总,取材于民间最朴素的生活,里面提到了许多植物蔬菜。你们知道诗经中的植物有多少种么?”
一个同学起身:“学生陇西李彰。《诗经》记载有138种植物。”李彰是卢静的表哥,他的爸爸是李延寔,出自陇西李氏仆射房,也是凉武昭王李暠的玄孙,和李真也算同枝。他的母亲范阳卢氏,北魏秘书监、固安懿伯卢渊之女,所以和卢静也是亲戚。北魏大姓之间通婚,几乎垄断了仕途之路,太学生之间差不多都可以攀上远亲近枝。
先生还是点点头,郦影站起:“学生范阳涿州郦影,我记得在《诗经》的305首诗中,有135首出现植物,桑是《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