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破诸天-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银色,同时结有二个灯笼,表示郡级武士。

    州级比赛在八月底进行,由各郡的前十名汇到州治所比赛,决出十个银剑名号,其中第一名是金剑,获得名次的武士剑穗分别是银色和金色,同时结有三个灯笼,表示州级武士。

    京城赛区的预备赛也在八月底。因为京城的军队比较多,包括虎贲、羽林、皇宫卫队、太子卫队、城防卫队,因此军队自身就分了四组,加上学校、士人等合计八组。由各个组先进行比赛选出前二十名,其中前十名为铜剑,后十名为铁剑,京城剑穗不佩戴灯笼。八组共160名选手,再战选出十名银剑和十名金剑。

    每年的九月初五开始放假,一直到九月初十重阳的假期才结束。各地出线的选手,陆续的在八月底都抵达京师。京城兵部安排在九月初五组织各州10名选手以及京城20选手的公开抽签分组、赛场安排等准备工作。九月初六开始正式开始全国淘汰赛,到九月初八选出全国八名金剑武士和八名银剑武士和十六名铜剑武士。国家级的武士剑穗结有四个灯笼,并简称金剑国士、银剑国士和铜剑国士。因为各州的武士参加京城总决赛的时候都是金剑或银剑称号,因此端午比赛完毕后,他们当中会有人的剑穗,出现同时挂多种颜色和多种灯笼肚的特殊风景,有些人还以此为炫耀。

    九月初九,除传统的节日活动之外,京城还要上演每二三年一度的金剑国士的比武,八名选手最后争夺本届第一金剑的美誉。他们的剑匣上将会镶有一个金色的葫芦宝塔。

    这些年,有蝉联获得金葫芦的,也有累计多次获得金葫芦的,他们之中以军队的人最多,其次是僧侣和士人,因为他们中有不少是江湖人士,他们未来要在侠客榜上留名,便先到武士榜标号。官员和学生则极少。所以毛逵想,今年太学生最差也能获得多个铜剑的称号,如果运气好,还能获得银剑的名次,这样来年获得金剑国士,才能指日可待。

    八月的上旬是社稷日,从中旬到下旬开始学生组的比武。学生组包括皇宗学、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小学。因为其他校所在城郭内场地狭小

    ,只有太学在东城外,院子以及场馆宏大,每年都到太学来举办。所以毛逵要抓紧短暂的时间,带领弟子把比赛规则和动作技巧磨合好。

    前面说过,击剑馆的室内陈设与其他读书的馆所不一样,从入口转过屏风,大厅中央是练剑场所,两侧是射箭的场所。大厅往里是四个横向条形一尺多高的台子,是比武台,也叫击剑台。击剑、射箭被文人士族列为六艺之一,所以一切设施很完备。最后面是器械存放位置,器械的后面有几间屋子,博士室、更衣室等。

    学生们进馆后,都在一侧座位坐好,座位是助教依据上课名单事先安排好的,一共分了四组。分组是博士与李辰几个人讨论的,第一组由李辰带队为高级队,先不设人员,由他从中挑选,是应对比赛选报名人员的。第二组由吴坚和王先带队,做组长示范。第三组由萧月和杨炯带队,第四组由郦影和田俪带队女生。

    本来孙云和李辰共同带高级队的,同时要求每组的组长一边示范一边口授动作要领,但各位组长都说,口诀不是他们的长项,动作演示没问题。孙云说口诀多简单啊,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可大家说,这些年都是你当我们的第二个老师了,当老师、动嘴说的事都是你的,你当然觉得容易了,我们都一直习惯专研动作,所以不是当老师的料。最后连李辰也这么说,孙云才不得不承认。谈理论他是最强,也正因为这个,实战能力反倒一点一点被大伙追赶。所以背后他也和大家抱怨过,跟你们同门,最终你们都成为高手,我成为老师了。毛博士笑了,说那就发挥个人长处,由孙云代替他口授动作要点,其他人演示。

    大厅里,讲完学习的程序后,大伙都起身拿起木剑,到场地中央分组面向比武台站好。组长们都到各自队前的台上演示,副组长到队员中纠正动作,毛博士坐在台上的椅子指挥,并随时补充孙云的口诀。孙云则在人群之中开始讲课,只听他说道:

    “任何一门武术都一样,要有一套动作要领。击剑的动作口诀和要领是:

    第一:剑心。虽然我们比赛不限制剑的长短,但不允许自己带剑,所以要使宝剑运用灵活稳定,必须在挑选比赛用剑后,找到合适握位。通常在距离重心位置向剑尾部移动二到三拳距离的部位,这段距离范围便是一般握剑的合适位置。

    第二:站位。右手握好剑身(左手的相反),面向进攻方向立正站好,剑尖指向目标,并与目标位置离开半个或一个身位。握剑手拇指要和退外侧的侧线对齐。注意剑尖的指向必须与目标行进方向成一直线。

    第三:手架。目光平视目标,左手平背式在前,引领右手方向。

    第四:站位。身体站立的位置确定后,右手原位不动,在两脚立正的姿势下,左脚向左侧方或侧前方迈出一小步,左右尺度与肩相等,前后距离不超过一脚半或平行,右脚尖向右外侧转动自然,转动角度约为一面和一方之间。这样便可以构成一个稳定的站立姿势。移动后转动的距离和角度,以个人身体条件可以细微变化,以稳定灵活为准。

    第五:面部。在运剑前,将下颏对准宝剑中轴线上,两眼保持水平向前平视,这样,面部中心,包括鼻子、嘴和下颏,便都能与宝剑和右手臂,进入同一个垂直平面里。动作要领一定注意:面部的垂直中心线与剑身的中轴线保持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

    第六:后手。后手握剑时,手腕要能自由活动,拇指和食指在虎口处轻轻夹住剑柄,好象一个吊环,其余三个手指要虚握,千万不要握得太紧。出剑时,要前后摇动手腕,利用腕力将剑击出。这点极其重要,许多高难的动作都是依靠腕力发出。

    第七:击剑。击剑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一环,前面都正确,由于这个动作不好,还是使不出各种剑法来。因此必须注意,握剑的后手与小臂必须放松,以胳膊肘的关节为轴,象秋千一样能轻松自如的前后摆动,注意摆动幅度不要太大,不摆动时应垂直。

    以上是动作的基本分解,这些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这些动作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进步,这些熟悉了,之后会有战术组合,你们如果基本动作已经过关的,就由李辰同学讲解实战技术组合。下面我们重新把七个动作,做分解练习。一、剑心!…”

    孙云一边喊口诀,组长们一边重新演示,副组长走动纠正,李辰也下来一边帮助纠正,一边挑选候选人,毛博士也一边补充重点,大家忙的热火朝天。
………………………………

113邙山

    第二天上午,朝堂之上。郦道元正在丹陛之下奏本徐州之行,最后他说道:“启禀太后、万岁,此本即为一应人等处置情况汇奏,其中谢垂、苏侃等正法,其他人等已认罪。经查明元延明与此案无关,系失察之责,因前线吃紧,并未与我同回,望陛下准奏。”

    太后很满意,看着奏折说:“郦卿辛苦了,就依爱卿之言准奏,郦爱卿,你从徐州来,见过那个江革了么?他还是那么硬骨头?”

    郦道元说:“回太后,老臣见过他,也劝过他几句,不过他依然不醒悟。”

    小皇帝说:“我听说,那个江革很有声望,留在徐州会不会是个隐患?”

    郦道元说:“江革声威显著,是个贤臣,处置他容易陷我大魏于不义,让他远途迁回京城,他的身体恐怕也吃不消,依臣所见还是暂留徐州,慢慢磨一磨,不让他与外界接触为好。”

    太后说:“就依郦卿的意思吧,着中书省按郦卿的奏折拟旨查办,郦卿连日辛苦归班吧。”

    众人听命,班中城阳王元徽气愤以及,原来徐州主簿苏举是他的同窗,同时那边相关产业也有他的干股。苏举事发,不仅元徽的同窗叛逃,他的损失也巨大。不过此事已经证据确凿,他也无计可施。退朝后,城阳王元徽先在尚书府呆了一会儿,不过越想越生气,于是他安排人备马,自己一个人出了门,单人独骑向邙山而去。

    邙山又名北邙,古名太白原,横卧于洛阳北侧,东西绵亘400余里,最高峰为首阳山。登山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水经注谷水》说:“谷水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

    在首阳山上有舜帝庙,庙坐北朝南,前后几层院落,供有舜帝、无极老母等塑像。庙前为峭壁,东北缓坡,西有伯夷叔齐墓,再西几个山有薄太后庙、祖师庙等。相传此庙曾在首阳山南平处,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到山巅,只剩山门还立于原地。

    舜帝庙以及周边庙宇住着不少道家之人,男女有几十号。观主正是大名鼎鼎的姜斌。姜斌原是本地人,早年不知在哪学了法术,先在清通观做住持,他道行高深,善于阴阳五行,炼丹斋醮,驱鬼纳福,周围左右不少人敬拜请助。

    十年前的终南论剑,因为他不属于北天师道,因此没有被列入名门正派之中,加上他的清通观经常收费过多,他本人做法手段爆裂,个人性格火爆,因而被排挤在魔榜中五魔、五怪、十恶、十煞的最末等十煞之中,名为怒煞。

    不过论剑之后,姜斌的道术更加炉火纯青,名气也与日俱增,被道教崇虚寺坛主、中岳寺观主赵静通邀请做崇虚寺哥人,后来还做了副坛主。崇虚寺位于城南,是当时是管理北魏道士的总官署,同时负责每年正月初七、七月初七、十月十五等国家祭祀的仪式。崇虚寺满编90人,可见现在当朝对道教已经开始压抑。寺里设置坛主、道士和哥人。哥人也叫名誉道士或者奇人,也就是道法高深的隐士,协助坛主管理民间道教团体。

    此间,姜斌开始结交达官贵人,比如清河王元怿、城阳王元徽、左将军元子攸舅舅李延寔李彧父子等人。那个时候,元徽为人还算正派,为官廉洁,很有政治抱负,无论在京城为官,还是在外任,口碑都挺好。李彧是李延实的长子,元子攸的姐夫,任侠好友,仗义疏财,经常结交江湖异士,姜斌就是他结交的侠士之一。

    不想正光初始,北魏政坛大动荡,元乂勾结刘腾软禁胡太后,害死清河王。接着大赦天下,孝明帝邀请佛道两家论议,结果姜斌代表道教与昙谟最代表佛教在明帝面前辩论,被元乂陷害,幸亏道希菩提流支解围,才保住姜斌的性命。菩提流支之所以保护姜斌,除了佛门慈悲、不愿意佛道正面血光冲突外,还因为姜斌的一个表妹正在永宁寺出家为尼,就是孙云刚到洛阳见过的女尼觉空,因而姜斌和菩提流支不但认识,还算很熟悉。

    事后不久,姜斌找到元徽和李彧,二人和元子攸关系都非常不错,便托元子攸与小皇帝说说情。元子攸与元诩是从小的玩伴,元诩称帝封元子攸武城县开国公,拜中书侍郎、城门校尉,迁散骑常侍,是与皇帝最亲近的人。元子攸抽个空与小皇帝一说,便撤回了敕令,让他回京。不过为了不让元乂注意,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元子攸通过李彧转告姜斌,不要公开在清通观和崇虚寺公开露面,不要以清通观住持的身份对外做法事。

    这下可难为坏

    了姜斌,首先他的清通观为了保持香火不断,他已经请了他的师兄,江湖人称舌恶的张远游来主持,他师兄的道法比他还高深,他再回道观住持,也没有意义。其次,崇虚寺的副坛主身份因为是管理整个官方道教的敏感位置,他也不便再回去。

    他正左右为难的时候,他师兄张远游给他介绍了洛阳北山的舜帝庙,让他来这里做住持栖身。舜帝庙,这一带远离市区,香火自然不如城里的道观,不过现在洛阳城更想一座佛国,百姓信佛和崇佛的风气太浓,反倒不如郊外自如。好在他原来就有名气,加上这几年的经营,洛阳城内,尤其周边的百姓过来供奉香火的香客络绎不绝。

    姜斌到舜帝庙栖身后,问过师兄,这所道观算哪个派别的,张远游只是告诉他,这里归五魔之一的中尸黄昌机,他的门派叫阴阳宫,是传说中的先秦兵家的余脉。姜斌被任命为阴阳宫一个堂主,上边有长老和教主。

    在终南论剑的时候,因为同属魔榜,姜斌见过中尸。不过后来听说论剑之后,中魔找中侠僧稠的老师拔陀尊者辨理,结果便传说他回王屋山阴阳宫闭关,不久竟然神秘消失,十年未曾露面。姜斌对于中尸没有什么过多的印象,关于加入阴阳宫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不可。反正都是老天师教派的余脉,算是游离在新天师国教之外的民间教派。只是这几年,他除了听从师兄的指令,按时缴纳道观的受益外,一直也没见过教派内的其他如堂主、长老,更别说是教主中尸本人。不过张远游告诉他,张远游也是阴阳宫的二长老,同时兼任一个堂的堂主。近几年阴阳宫发展的十分迅速,已经从王屋山发展到京城一带,京城的许多庙宇都已经归属了阴阳宫,而且教主已经突破武功到八重,明年的嵩山论剑,完全可以和五大门派分庭抗礼,这样振兴先秦的兵家道派,指日可待。

    一晃几年过去,由于姜斌善于阴阳五行,炼丹斋醮,驱鬼纳福,周边的百姓和达官贵人,又都汇聚到他的道观之中,香火日益旺盛。其中总来他这里光顾的就有城阳王。城阳王和他早年就认识,后来对他资助丰厚,常常带王妃于氏在此居住一段时间,修仙辟谷,近日于氏就一直住在西边薄太后庙里。

    今天城阳王过来就是一气之下,想出钱让他找个江湖杀手除掉郦道元。

    姜斌正在炼丹,看见城阳王过来,赶忙招呼坐下,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里面盛着几颗丹药,递给元徽,并问道:“王爷,怎么今日来的这么早,没到午间就到了?”

    “恩,气死我也。”元徽把小盒放到怀里,点头称谢。道爷看着元徽的眼神,询问道:“当今敢惹王爷生气的莫非太后不成?”

    元徽还是余怒未消,说道:“不是不是”道士不解说:“那倒怪了。”

    “你有所不知,是那个专门和我做对的郦道元”说着把朝廷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问:“我此来的目的,就是想烦劳道爷出个人帮我把他做了。”

    “这个呀,”老道笑了笑,“王爷想动一个下官,还用得着雇佣杀手这么低微的手段么?”

    “道爷不知道,现在这个郦道元最近红的很,太后十分宠信,一时动弹不得呀。”“那不也是暂时的么?人无千日好,迟早他有个差错,你整死他还不容易。”

    “可是我,现在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了。你就别劝我,我出重赏,你找个人,只要干净,无论下毒暗杀都行,我就是不想再看见他。”

    “王爷,你可能也知道,这个事情,不是我能做主的。我还要请示鄙派的宫主。”“道爷,区区小事,你不要推诿了,我还不知道,你结交的江湖异人比比皆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办了,根本用不着动用你们教派的力量,你我多年交情这点小事还办不了么?”

    “不是交情的事,王爷您要知道,我这是个分点,我们宫门也在两京一带,宫主交代不得在家门口招惹是非,何况暗杀朝廷命官,非是小事,我必须要请示才行。”

    “哼,这点小事都不能办到!算了不为难你了。实话说,本官不是没有别的途径,只不过想我们多年交情,你这离我近,早点利索而已。既然你不允,我找别人吧,告辞!”说着城阳王气哼哼的离屋出院领着从人下山而去。姜斌本想劝劝城阳王,不过城阳王正在气头上,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老道心想我这不应承,别人也差不多,等他火气消了也许能回心转意。于是陪着客人出到院外台阶,看他迤逦而远,才摇头叹气回屋。
………………………………

114私通

    再说城阳王,气哼哼的从舜帝庙出来,往山下走。走了一半,他突然想起,王妃于氏还在薄太后庙道姑院落里,他这一算,有好些天没回家了。既然他与老道闹翻了,不便再让夫人留在庙中,想到这儿,他赶忙在下山中途找到西去的小路,折向太后庙。

    薄太后庙也叫薄姬庙,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妃,文帝刘恒的生母。刘恒封为代王后,尊她为代太后;恒继皇帝位后,尊之为皇太后。薄姬一生与事无争,凡事包容,为人忠厚,母仪俱足。文帝时,洛阳一带蝗虫成灾,薄姬体恤百姓,请愿前往灭蝗,她住在蝗灾最严重的一道岭上,亲自指挥官兵日夜驱除蝗虫。光武帝和汉安帝两次立祠修缮,歌颂其功德。

    薄姬庙庙分东西两院,西为正庙,一石窟三孔,厢房数间,供奉薄姬和几十尊神祇。东为住院,建有大殿,倒座和东西厢房,院子十分宽敞。现在里边住着许多道姑和洛阳来祈祷留宿的妇女,其中就包括城阳王的王妃于氏,不过她的身份高贵,自己单独住在一个院落。

    元徽的夫人于氏也是名门望族,于氏的娘家是鲜卑八大贵姓之一的于氏家族,根深叶茂,力量强大,元家虽然贵为王爷,身居高位,对老于家还是很仰仗,因此两家世代有交往。元徽很早就认识于氏,但对于氏并没有什么喜欢的意思,只是因为老城阳王的做主,才两家联姻。成婚之后,元徽对于氏并没有什么感情,同样于氏也不喜欢元徽过于酸文假醋。

    其实,于氏自小喜欢的是元徽的堂叔元渊,元渊比元徽大不了几岁,但却比元徽体魄健壮,挺拔俊朗,身手矫健,同时多才多艺,骑马善射,最关键是是为人直爽,俩人非常谈得来。不过于氏和元渊之间的岁数差距稍微大点,而且元渊成家的早,夫人也是高门贵族,于家不可能愿意把女儿嫁出去做侧室,但元渊在于氏心目中大哥哥大英雄的形象始终挥之不去。

    结果婚后元徽和夫人于氏感情非常不好。元徽有侧室,不喜欢王妃可以找妾侍,这样便把于氏孤独起来。于氏青灯孤影,心如死灰,常常去寺庙许愿降香,倾述苦闷。

    一天于氏正在寺庙拜佛,不曾想遇到了元渊没事儿闲溜达也去庙宇祭拜。这座寺院,俩人小时候一起也来过,那时候于氏年幼,只把元渊当作兄长,没想到多年之后,各自成家,但各自的婚姻感情都不如意,结果俩人见了面,这一互诉衷肠,竟然难舍难分。

    这下坏了,这个元渊,也不知脑袋里那根弦错了位,竟然敢冒淫乱人伦的大不违,与自己堂侄媳妇勾搭起来。这个于氏也胆大妄为,竟然不顾家风门风,一往无前的与元渊这个幼时心目中的偶像相好起来,而且这一好竟然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俩人还是顾及身份和颜面,多数见面还是在寺院里或郊外,没事交流交流感情,聊一聊知心话。这个于氏不愧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口成诗,上马能射,对元渊十分体谅。大概距离产生美,俩人偶尔见面,谈的看的都是彼此最好的一面,因此俩人竟然如胶似漆,难以割舍。最近于氏借故到邙山修心吃斋,离开元徽偷偷约了元渊没事上山赏花弹琴。而元徽正好看不见于王妃,心里还清净,可以与侍妾随意取乐。

    此刻在太后庙东院里一个小院落的禅房里,元渊和于氏正相拥坐在桌案旁,桌上除了摆着一些珍馐美味、琼浆玉液,他们面前还放着一把卧箜篌。卧箜篌和琴、瑟相似,可奏旋律,也能和弦,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只见于氏一边弹奏一边高歌,正唱着当时比较流行的《明妃出塞》。《明妃出塞》唱的是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王昭君在晋朝以后,因为与师马昭避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只听于氏唱道“若知深宫丹青铡扪俺0傩占摇!备枨г蛊嗔梗雌爻Α

    于氏弹得好、嗓音悦耳,大概也感慨自己嫁错人,就如昭君出塞一样一去不能返回,因此触景生情,谈的唱的都十分动人。元渊一边拿着一双筷子配合这节拍,一边做和声伴唱,俩人配合的十分和谐。唱完一曲,俩人竟然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拥抱在一起。

    且说元徽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来到太后庙的东院门口,累的呼呼带喘。此时,天光正午,是吃饭时间。东西两院的道姑以及香客男女都在东西院交汇的饭堂吃斋,因此西院空空荡荡,元徽看看左右无人,便径直来到于氏包住的最后面的小院。元渊的手下,因为午饭都去饭堂,未曾想元徽会单人独骑突然而来。

    来到院外不远,却听见院内琴声悠扬,元徽知道于氏善弹箜篌,而且就愿意弹一些哀怨凄苦的曲

    调,元徽听着就来气,不过碍于于氏家族的势力,他平时只能躲得远远的。没想到这个王妃上山修行,还带着个琴弄些情调。等他走到门外,忽然听见,于氏的歌声中竟然还有男子的和声,元徽当时脸色一变,这时一曲唱罢,元徽气的推门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