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破诸天-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到山腰,路已尽头,一个天然的石洞呈现在眼前,石洞不太深,但足可以容人小住,里边果然有石床石桌,四壁的岩石十分光滑。哇!那个老师傅就住在这里呀!几个人兴奋的围前围后转了几圈,好像有什么重大发现似的。
孙云说:“你们早上注意没,老师傅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哪句?”大家都忘了。
“视而不见!”杨炯说:“这句话怎么了?很简单啊!”
孙云说:“绝对不是字面这么简单肯定是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只是我们没听懂,把什么遗漏了!”吴坚说:“大云,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心事重,有点神经质了”
小俪也说:“是啊,大哥哥,最近怎么发现你有心事,总走神呢?尤其考试那天,那么重要的当口,你都能走神,害得我差点把卷纸乌墨了。”孙云不好意思笑笑:“我知道考场多亏你了。不过听那个法师的话,总觉得哪不对劲。”
吴坚说:“你就是多心了,什么都觉得和你有关。”孙云说:“你说的还真贴切,我就是觉得好像不是有什么插肩而过,要么就是佛法说的水中捞月。”
王先说;“大云,你这是看佛书看的,人都一样,刚入门没学明白,所以什么都困惑,沉迷进去,就会当局者迷。”孙云说:“你们说的,倒是有点对,不过说真的,这个大师也确实奇怪,一个劲和我们聊天,感觉我们与佛有缘似的。”
李辰道:“难说,世事无常,有多少文人学士遁入空门,就说这京城一代有寺院千所,僧人几十万,没准我们中间会有人看破红尘,出家入释。”杨炯说:“算了吧,在家出家都在凡尘,现在的寺院比普通人家都富裕,如果我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到寺庙混口饭吃。”
田俪听了笑道:“你?就你那么挑食,还能天天吃斋,不得饿死。”孙云说:“不要在此取笑,佛道深远,不是我们现在能领悟的,先保持敬畏吧。”说着几个人慢慢下山。
到山下按田俪刚才发现的道路,顺着石阶正好下到寺院后门这边。大家挺高兴,等于正好围着少林转了一大圈,没走冤枉路。他们从后门进去往前院走,都是禅房和客房,少林真大,住了成百上千人,房间有上百个。
几个人,走着走着,来到一间禅房边,看见一群僧人正一边往前院走,一边陪着一个方丈打扮的僧人说话,只听一个不到四十的僧人对着中间的身穿黄衣、体魄健壮的和尚道:“住持师兄,道育刚才出去了,估计又去南山找中岳寺赵道长印证武功了。”孙云他们不认识,说话的叫昙林,也是少林寺里有名的高僧。
而那个方丈,名气更大,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僧稠,少林跋陀禅师的亲传弟子,人称中侠中昆仑,天下第一侠客。方丈听了师弟的话,微微皱了皱眉道:“善哉,这个道育,自恃修行高深,总去找人谈法论道,尤其爱和中岳道长印证。你们大概不知,那个中岳侠赵静通道长,博古通今,武功高深。每次他都未尽全力,慧育也不曾胜出。”
“是啊,师兄。道育一直没胜过!所以一直耿耿于怀,隔三岔五就去。”昙林答道。
这时僧稠师傅想起什么,继续说道:“师弟,我听说,寺中自从来了达摩师伯,道育便一心和师伯悟禅,伫足不出了么?”
昙林说道;“是啊,自从师伯一苇渡江、从南朝来到洛阳、找到我们师傅后,师傅让师伯留在我们嵩山,并说师伯的禅法更精妙,让我们也跟师伯好好学习学习。结果我们还没太在意,只有师兄道育最上心,他经常和我说,师伯似证得无上法门,神通无比,已非我等窥视,所以现在一心跟着师伯修禅,好像现在小有所成。”
僧稠有些奇怪,问道:“那道育今日,为何不陪师伯,独自出去了?”
昙林说:“师兄,是这样的,我刚才看见明练公主总持师兄正往回走,她和明泰公主来看师伯,听他们说,师伯早上和师傅打了招呼,到洛阳永宁寺找流支师叔去了。我估计道育没看到师伯,觉得无聊,才去找赵静通道长,正好印证一下最近同师伯学习的心得吧。”
僧稠笑笑,说:“应该是,道育是个急脾气,心里藏不住事情,有点心得就想显摆显摆,这点倒是和师伯有些相像。我猜今天师伯肯定也是悟得了什么心法,先找师傅印证,师傅迁就他不反驳,师伯觉得意犹未尽,就去找师叔流支了。他师徒俩还真是一对儿。哦,对了,我这次去闲居寺(注:即后嵩岳寺)住一段日子,就是按照师傅交代所做。师伯虽然性格古怪,但乃得道高僧,与我等师傅跋陀同为天竺尊者,他的禅法与师傅的大相径庭,却异曲同工。我寺若得达摩大师亲传,必定得无上正果,使少林发扬光大。我在闲居寺的这段时间,这里由你等侍奉达摩大师在此,不得怠慢。”“是。”昙林等人点头。
这时旁边另一个岁数稍微大几岁和尚说道:“师弟,我看师伯是个懒散之人,性格古怪,脾气大,有时候还像个老小孩,让他出任少林掌门,他是不会答应的,你愿意到嵩岳寺到没什么,只是还要管着这边,遇到事情,还得你拿主意,尤其今年武士选拔在即,明年就是嵩山论剑,过些日子五大门派的掌门估计都得来少林聚首,许多事情都要由你定夺,他们几位老人家是不会管的。”说话的叫僧实,另一位与达摩、跋陀高僧齐名的勒那摩提的弟子,他曾经算是僧稠的半个师傅。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同是北天竺人,不过几年前在少林寺已经圆寂。
僧稠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我原来以为,我不在寺里,师弟们侍奉师伯方便些,不过师兄你说的对。师伯不会对俗事操心的,那就这样,林师弟,你和道育多陪陪师伯。还有你们和明练师弟多交流,她与师伯接触的多,受了师伯不少真传,然后你们整理整理,传授给弟子们。”“好的。”昙林点头答应。
僧稠又问道:“道育出门多久了?”旁边有小和尚昙洵道:“师叔已经走了半个时辰了。”
“哦,看来我追不上他了,一会儿,你安排几个师弟去把你师叔喊回来。还有,过几天就要武士比武了,昙洵、昙相,你们俩人,这些天要跟着道育师叔好好练功。”
“是。”昙洵和旁边的昙相点头答应,昙洵又说:“师傅,不用我陪您过去么?”
僧稠道:“算啦,还有你的师兄师弟们陪着我呢。你是上首弟子,练好武功,夺得金剑是你们这些日子的首要任务,不得松懈。”堪堪到达山门了,僧稠回头说:“算了,都不要送了,别忘了,抓紧练功,派人把道育喊回来。”说完,下了台阶门口有车辆等着,几个弟子们陪他出了少林顺着少溪河走上官道,不大一会就不见了。
昙洵点手安排了几个小弟子,让他们去喊道育,然后一行人,转回后院。“喏!”几个年轻弟子领命也出山门去了,因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没有车辆,都快步走着。
这会儿孙云他们也随着来到了山门,孙云说:“你们听见没,好像他们说要找的一个和尚,去中岳庙找赵静通比武了,那个赵道长不就是爷爷提到的中岳大侠么?”李辰说:“对呀,就是他,应该算我们师叔祖呢。我们赶快过去看看,兴许还能赶上他们比武,也好长长见识。”
杨炯说:“我们还没吃饭呢。”吴坚说:“吃饭着啥急,中岳庙正好是我们要去的下一个地方,听说那里香火很旺盛,而且离住户挺近的,肯定有饭庄,我们到那吃饭。”
田俪说:“炯师哥,你总不忘吃,这里可是佛门圣地,中岳庙也是道家禁地,我们今天都得吃斋的。”杨炯说:“我知道,中午垫吧垫吧,晚上还要会城南下馆子呢。”
王先说:“好了别争了,快出发。”几个人跳上车,追着几个小和尚而去。
………………………………
22中岳
孙云他们上了车,立刻快马加鞭,杨炯驾车的技术最好,一路上多是他来驾驶,没等上官道,先把那几个找人的小和尚追过去。李辰对他说:“小四儿,再快点,早点去还能赶上比武,去晚了就完了。”杨炯在家里排行在四,在师兄弟中,也排在第四,有时候没有外人,大家就喊他小四儿。李辰和王先也是,有时候叫他们小二和小五。杨炯说:“二呀,咱们的大车坐我们五个人呢,超载了你知道不。已经是最快,再快马就跑不动了,不信你们来开!”
田俪说:“四师哥有点能耐,就拿哄我们,欺负我们技术不行呗!”杨炯说:“那是,你们知道给刘邦驾车的滕公夏侯婴是什么官职么,那叫太仆,九卿之一,跟我的技术差不多。”
几个人一边赶车一般开玩笑,孙云说:“看东边,那不是明练寺么?刚才那个明练师太叫什么总持的,还有小姑娘叫永泰的,就在这里。”大家抬头一看,明练寺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前边有溪水萦绕,后边有宝塔点缀,一些尼姑们正进进出出忙碌着。
田俪问:“为什么好像听他们说,他俩是公主呢?而且一个是南朝的公主、一个是北朝的公主,真有意思,公主生活那么优越,还出家干什么呀?”王先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叫境界,也叫追求,大云不就执着这个么,你跟大伙说说。”
孙云说:“还用说么,我们到洛阳还没感受到啊,洛阳光寺院就上千所,出家的不止是穷苦百姓,好多王公贵族,尤其是一些士人厌倦人生,都去追求空灵,公主更属于没有生活忧虑,追求的境界更高,所以觉得遁入空门才能得到她们想要的解脱。再说那个南朝公主是达摩老师傅的弟子,更好解释了。早上我看见那位老师,都觉得有什么东西似乎召唤我,估计也就是我缘分不到,否则一定能舍弃一切跟他遁入空门。”
田俪说:“大哥哥,你不是真的吧,我怎么觉得你这些天怪怪的,不会真的想出家吧?”李辰说:“大云不会的,大云是我们几个人当中,最稳重的,不会轻易那么莽撞。要说最执着的还得是吴坚,他要是觉得什么是对的,比我们都投入。”
吴坚说:“得了吧,我可没想出家,出家有什么好啊,能追求到什么呢?”杨炯说:“你们知道什么呀,我昨天去串亲戚,听叔叔说,洛阳的寺庙许多都是皇家建造的,包括嵩山的也是。出家的皇家贵族公主,都是皇宫供养的,你们刚才没看见那么多尼姑,都是宫女下令出家,侍候公主的。要是这样出家,我也愿意,吃穿不愁,成天没事念佛,多惬意。”
王先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只有大云刚才说对一个字,缘分!一切皆缘。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都看有没有缘。缘分到了,没有什么不可以放弃,也没有什么不知道该追求什么。”
又走了一段路,田俪在副驾驶上一眼看见僧稠的车辆,说道:“看!我们追上少林的方丈了。唉?他这是去哪呀?”只见僧稠的车走着走着,一拐弯,进了东边的山坳,远远的奔向一个宝塔的方向,那边黑瓦红墙,依然有一片寺庙。
王先说:“好像听他们说是去什么闲居寺吧。小四儿,你说这也是皇家盖的么?”“肯定是,只要庙舍的房间像宫殿的都是皇家的离宫,后改的寺庙。”
孙云说:“你们看,杨炯的见识比我们多呢,所以不能总说杨炯不爱学习。”杨炯说:“还是大云最了解我,我这叫真人不露相。”
大伙嘻嘻哈哈,很快远远的就看到了中岳庙。只见庙宇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朱墙黄瓦,台阁连天,檐瓦映日。真是好大一片楼阁宫殿,进深十余重,寺庙上百间。
中岳庙的前身是太室祠,秦朝就有了,原来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下令祠官增建太室神祠,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称为中岳。到了北魏时,祠址经过了几次迁移才定到这里,天师寇谦之在此改革五斗米道,创立新天师道,并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
几个人来到且近下了车,此刻山门里外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大家把马车存好,直奔山门,只见中岳庙三门广阔,上书“名山第一坊”,字体巍峨气派。
坊内不远为一个八角亭,亭后为高大的正门。穿过洞门,过几个门坊,便是大殿。他们几个急于去找和尚和道士们比武,因此前面并没有停留,一直继续往后走。
到了后院,看见院内天师弟子,各自忙碌,还有一些寄居或留宿寺庙的俗家香客也里里外外的不知道忙着什么,这些人都把孙云他们当作香客信徒,对他们的进入没留意
。
几个人一直到了最后几重大院,才看见一个宽阔的院落里,正房的门前,摆着几把桌椅,为首的,中间隔着茶几坐着一僧一道二个人。僧人四十多岁,身材硬朗、形容洒脱。道长五十左右,瘦高身材,仙气飘飘。俩人一边喝茶说话,一边指点着场地中央的弟子,场中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道士,岁数都不到二十,正拿着班剑比武。一群道士都站在两边,和尚的身后,还有几个小和尚。场地的一边放着兵器架子,摆着不少宝剑以及刀枪,旁边还有个木盒,放着石粉,用来蘸木剑等的。孙云他们俏销的来到人群的后边静静的看着场中比武。
那个僧人正是慧育,也叫道育,江湖人称王屋大侠,武林中能以山为号的,是三等侠客,武功都在五重以上。只听他说:“道兄,看你神色,尚不知我已洗髓易筋、脱胎换骨吧?”
道长武林称中岳大侠,正是赵静通,他叫中岳大侠,属于五岳侠之一,为二等侠客,境界在五重后期至六重前期以上。他说道:“哦?师弟,你我为友多年,往来切磋无数,差不多知己知彼,以往每次小试,你都惜败半式,缘何今日如此自信?也难怪,师弟你有好长时间没来了吧?难道这段时间,又悟出了什么心法不成?”
“哈哈,道兄说对了!往日我参佛理心,与道兄修行相近,追求循序渐进。前段时间敝寺来一位得道高僧,叫菩提达摩,他也是南天竺人,是我师傅跋陀尊者的师兄,他的禅法与我师傅的禅法,虽然同属禅宗,但修法却大相径庭,而且师伯的功法也堪称佛法无边。我潜心与其求教佛理,师伯乃教我明心见性之法,洗髓易筋之经,见性成佛之理,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如今半年多了,小有所成,不知道效果如何,故特来与道兄印证。”
“果有此事?我尝闻春日之草不见其生日有所长,心法武功一事必勤修苦练才有所得。偶有顿悟,皆积累所致,未曾遇立竿见影一事啊,俗话说不行春风,别盼秋雨。”
“诶!道兄。非我意也。师伯达摩大师的本意是,我等修行练武不必拘泥形式,但必内省自心、洗涤滓秽,外坚其固、革胎易筋,故阴阳之道、变化之易也。”
“此理并非难懂,与我道家所讲绝念忘机、静心定神、返璞归真、无为正定皆是同理。这看不出有什么,更突破性的道理啊?”
“万事万物,道理越简单,越见真功力,只是世人缘分不同,悟性有别。这样吧,你我试试便知。”说完,招呼场中的弟子道:“昙任,好好给师伯演示演示,让师伯指点一二。”
“是,师傅。”场中的弟子,听到指令,立刻拉开架势,准备出手。赵道长也对着他的弟子说:“师正,出手要小心,别伤到师弟。”是!小道士答应一声,迎上前去,与小和尚战在一处。二人一个是少林剑法,一个是中岳剑法,两柄木剑噼噼啪啪,剑尖儿上的石粉振起白烟多高。二人打来打去,有二十几个回合,只见小和尚突然反背一剑,点到小道士的肩头,然后他向后一跃双手抱剑,说道:“多谢道兄承让!”
赵道长有点奇怪,以前这个师正与少林和尚比武从来没失过手,今天怎么不小心败了呢?慧育看赵静通愣神儿,不觉脸上笑意涌现,说道:“看来比剑法,偶然性太强,不如比拳法吧。”赵道长不置可否,一点手有喊了一个弟子出来。这边慧育也同样叫出一个小和尚。二人到兵器架边上的木盒都把手用白粉沾了沾,回到场中,抱拳拱手之后,打在一处。
慧育说一边喝着茶,一边对道长说:“贫僧的弟子所使的是罗汉拳,原来是我师兄僧稠掌门整理出来的,由我传给弟子,道兄也见过我使用。不过我原来只重招法气势,因此根基尚浅。近经师伯稍加改易,变成罗汉心法拳,向心求佛,明心而见性,看看效果如何。”话没说完,只见场上胜负已分,小和尚不经意的一个双撞掌打在道士的前胸,小道士差点摔到。
道长更加奇怪,又唤出一个小道士持木剑比试,依然失败。招式没有不同,只是火候大变。道长漠然良久未言,不知如何至此。有心换几个岁数稍大点的再比,又一想也不合适。
慧育大师笑道:“道兄,你我平日比试,我知道兄未尽全力也轻取与我,你的弟子也多胜于我的弟子。为此我多年暗自刻苦修炼,未得其法。今有我师伯这个世外高人指点,方得其心法,我又点播一下这些弟子,怎么样?都有所获吧。用不用道兄再来亲自试一试啊?”
赵静通道:“看来师弟果然有所大成了,那贫道就用我的无极掌与师弟的罗汉拳领教一下!”“好!”二人走到场中,慧育说:“小弟不客气了,道兄请小心!”
………………………………
23请战
轮到二位主角开打,慧育立时兴奋起来,他把宽大的袖面高高的挽起,喊声小心,上步欺身,来战道长。只见他的罗汉拳舞动起来,起首拈花托叶、跟着就是上山伏虎、和尚捧经、醉卧罗汉、童子摘葱等等,招式精巧,内力充沛。
道长以无极掌应之,无极掌也即无极天罡掌,为前道家掌门王玄甫创立,主吸气鹤飞,呼气海深,气形合一,意守丹田。掌法以不变应万变,飘逸定闲,正与罗汉拳对应相克。
二人打斗了几十回合未见分晓,道长偷眼一看慧育,慧育是越战越勇,双掌挥舞,呼呼挂风。但见他仰掌为水,立掌为木,扑掌为火,握拳为土,钩手为金。再看和尚呼吸吐纳,气行六脉,守心住缘,止心不乱,火候、内力十分到家。赵道长看罢,不住点头,这个慧育已然大不同前,武功境界扶摇直上。
几年前,终南论剑,赵道长以五重末期巅峰的功力,技压群芳,获得中岳大侠的称号。而慧育那时候还算年轻,不过武功已经不错,以五重前中期的境界,也夺得王屋大侠的美誉。当时他俩的武功差着一个等次,一个是二等侠客,一个是三等侠客。不过这几年,慧育进步很快,随着他俩经常的切磋,道长明显感觉到慧育的内力见长,从五重前期、中期来到末期。今天再一看,又与往日不同,明明已经达到了六重以上。这几年,赵道长的功力也见长,成功突破到了六重以上,但是与慧育的速度比起来,明显慢了很多。
尤其今天二人动手,他的无极掌用的不像原来那么顺手,总感觉掌法被牵制,十分被动,再看慧育,拳中夹带有摘星换斗、青龙探爪等似乎不经意的招式,拳、掌、爪、勾等手法也变幻无常、极尽合理。又几十回合,道长便开始汗流浃背。恰二人拳掌相对,各被震退几步。道长忙止手道:“慢,此阵我输了!”和尚哈哈一笑收势站定。
赵静通说道:“恭喜师弟,短短半年,师弟你又突破到六重。你比贫道强多了,我这好几年才突破到六重,而你二三年就一个跨度,真让贫道羡慕啊!”
慧育说:“哈哈哈哈,虽然到了六重,大还没稳固呢,争取明年论剑,至少要初期稳固,最好能上升到中期,才能在武林大会上有所建树。”
“师弟果然遇到高人指点了,今日一见,真是大开眼界。贫道也是老了,筋骨不支,不复游刃。”
“那里的话,道兄才多大岁数,我的师傅跋陀、师叔流支都百岁高龄尚未说老,尤其我的师伯,已经一百五十岁,不是照样冠绝天下么。关键是贫僧的罗汉拳经师伯重造,变成罗汉心法拳,一字之差大不同前。”
中岳道长看看左右弟子,长叹到:“十年前终南论剑,贫道侥幸被推为中岳大侠,紧随五大昆仑之后,道友你发挥略欠为王屋大侠。那时候你我之间还有些差距,尤其在临场应变方面,贫道略长几岁,多学几年武术、多些实战而已。但今日一见,我已相去远矣,如果师弟按这个速度进步,明年嵩山论剑,僧稠掌门必定晋级剑客,而师弟必可进五大昆仑之列。”
“道兄严重了,名列五大昆仑侠客实不敢想。我的精进只是得益于师伯达摩,他老人家有投束苇而立足过江之能,炼虚化道之镜。普天之下恐怕四大沧海剑客,都非他的对手,只听说京城之中有三个人可以相比,一个是老隐士赵逸,一个是老山人宝公,一个是我的师叔老菩萨流支,加上师伯老佛陀达摩,他们都有通神之能,堪称剑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