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后周-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胡子武将顺着小将所指望去,看清楚是柴宗训后,顿时脸色一变。“是谁打喷啑打得这么响亮有力啊?”上首的柴荣一脸笑意的问将道。
眼见躲将不掉,大胡子武将唯有拉着小将站了出来,答道:“还请陛下恕罪,末将原想带小儿出见见世面,却是没想到如此失礼?”柴宗训心里也有些愧疚,虽然那小将鄙视自己,但自己也该如何害他的,思忖着该如何向柴荣求情。
没想到柴荣大笑了起来,说道:“不碍事,只是打个喷啑而已,这又不是谁能控制得了的。”柴宗训趁机插话道:“管天管地,难道还能管谁拉屎放屁?”柴宗训这话话精理不糙,若是此话放将在朝堂之上,定然是有辱斯文,但此刻在场有大部分都是武将,武将倒是文雅的称呼,若说成武夫的话,却是没有几个人会在意斯不斯文的。
听着全场都笑了起来,柴荣看向柴宗训,似乎一场严肃的军事会议却是给两个小孩子一搅气氛轻松了许多。
“什么时候来的?”柴荣问将道。“来了有一会儿了。”柴荣如是答道。柴荣下堂拉着柴宗训走到了大胡子武将面前,说道:“呼延将军啊!我们倒是想到一块去了,我今天叫太子来的目的也是想让他见见世面的。身为堂堂大周太子,若是连战阵也不曾闻,便不配当我大周太子。
“这军事会议虽不比沙场之上,但多听些看些却是没有错的。”柴荣说话间一支手拍了拍呼延将军肩膀,另一只手却是放在柴宗训肩上。
“呼延将军?”柴宗训心中“咯噔”一跳,心道:“好像不论是在后周还是在宋朝,姓呼延的武将都不是很多吧,赵匡胤时期好像有个名将叫呼延瓒的,再后似乎就只记得水浒里面的呼延灼了,这一大一小其中一人不会就是呼延瓒吧?”
“陛下说得不错,他日我呼延瓒定跟随爹爹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为大周开疆拓土。”这将小年纪不大,但口气却是不小,不过现在谁也没有把他的话当真,只是付之一笑而已,谁又会把一个不到十岁孩子的说的话放在心上?
“瓒儿!”呼延将军喝斥道。柴宗训暗道:乖乖!当真让我猜对了,可是这小将现在怎么看都不像以后的一代名将。
“说得好!好男儿就要有如此志气。”柴荣毫不吝啬的夸赞了起来,“好男儿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效仿霍骠骑居狼封胥,方不负平生。”柴荣这番话看起来像是对呼延瓒在说,可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说话间却是看向了柴宗训,柴宗训心中一动。“陛下谬赞了,一个**岁的孩子当得陛下如此夸赞。”呼延将军连忙谦虚道。
“呼延琮啊,你什么都好,就是太小气啊。”呼延将军被柴荣这么一说,心跟着提了起来,“明明有这么一个有志气的好儿子,怎么就舍不得让人多表扬几句呢?”当众人都在好奇柴荣说的是呼延琮究竟是什么地方小气的时候,闻过柴荣之言,皆哄堂大笑起来。而一旁的小将呼延瓒得皇上夸赞,亦是面有得色。
“陛下!有志气当然是好事,可是光有志气却无与之匹配的能力,也不过是徒惹人笑话而已。”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呼延琮自然知道此刻的呼延瓒有些得忘形,“我儿若是想以后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当熟读兵法,苦练武艺。”呼延琮摸了摸呼延瓒的头,呼延瓒倒也明白呼延琮说这些话的意思,当下用力的点了点头。
“自古做大事之人,定当从小立志,而立志之人当有大恒心大毅力。”柴荣望了一眼柴宗训,又转过头来,“我没有看错的话,你儿武艺已经有些火候,应该得你真传了?”呼延琮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却只有如实答道:“虽然已然有六七分火候了,但没上战场没见过血,都只能说是花拳绣腿,不过唯一胜在基本功还算扎实。”
呼延琮这般话表面听来谦虚,可仔细一琢磨,他还是对自己儿子比较满意和自信的。柴宗训心中听得顿时为之一动,
心想着自己虽修习了《先天无极图》,可说到底也只能加强自己的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至于对敌经验他却是一点儿都没有。这就像武侠小说中说的那般《先天无极图》就是内功心法,而招式他却是一点都没有学到。眼下有这个好的对手就在面前,柴宗训哪里舍得放过,看向呼瓒间脸上也带着满面的笑意。
也幸亏呼延瓒没有看到此时的柴宗训,那样子就好像恨不得连皮带骨将呼延瓒一口吞进肚中。
“父皇!我也想练好武艺,将来为大周开疆拓土。”柴宗训声音响起有些突兀,“孩儿有个不情之请,还望父皇答应。”柴宗训在说这般话的时候,呼延瓒向他投去一个不以为然的目光,看着柴宗训白白嫩嫩的样子,怎么看怎么像个小白脸,就这身板又如何能保家卫国,上阵杀敌?
当然!这是呼延瓒的内心想法。而柴荣却是静静的看着柴宗训,似乎在等着他的下文。“孩儿虽然身为大周太子,亦知身上责任重大,宫中自然不缺老师教孩儿识文断字,宗训也不敢有所怠慢。然而!孩儿听闻一张一弛方是文武之道。现在就算孩
(本章未完,请翻页)儿学好治国之道,若是没有一个稳健的身体,他日未必能担起大周重任……”
“你意思想让我给你找一人习武的老师?”柴荣说话间,却是把目光扫向赵匡胤,不用说赵匡胤的武艺乃是禁军之中是为高强之人。
若说找别人还好,要是找赵匡胤柴宗训打死都不干,要是他和赵匡胤没有任何交集,赵匡胤夺位之后念着柴荣的旧情还会放过自己一命。可一旦赵匡胤成为了自己的师父,你听说过哪里有师父夺徒弟之位的?若是赵匡胤不肯承担这样的骂名,最好办法就是杀了自己,史书上自然不会记载他宋太祖会有自己这么一个不成气的弟子。
“父皇误会孩儿的意思了,孩儿缺的不是老师,而是一个伴武之人。”跟着目光落在呼延瓒身上,“依孩儿看,呼延琮将军之子呼延瓒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武艺娴熟,若是与孩儿为伴共同习武,亦师亦友,岂不美哉?”
“这……”柴荣从赵匡胤身上收回目光,有些迟疑。赵匡胤亦长长的松了口气,他心里也不想担柴宗训的师父。“呼延琮将军!不知能否割爱,让贵子与我共处一段时间?”见柴荣马上下不了决定,柴宗训转而把主意打到呼延琮的身上。
“犬子能得太子殿下看中,自然是他的福气,只是……”呼延琮看向柴荣,意思已是很清楚了,他原则上不反对,关键是要柴荣开口。“元朗、廷宜!”柴荣突然叫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两兄弟都些措手不及,连忙答应,“你们两个也是有家室的人了,你们家的公子应该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吧?”
赵匡胤和赵光义彼此对望了一眼,都拿不准柴荣突然问起此事是什么意思。“臣家中虽有四子,但长子赵子德秀福薄,早年夭亡,二子赵德昭;今年九岁,三子赵德林,今年七岁;四子赵德芳,今年五岁。”赵匡胤据实言道。
见得自己大哥都说了,赵光义也跟着道:“臣家中亦有三子,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德明,三子赵恒。”跟着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臣子与兄长相比,却是小了很多,大的不过和德芳相仿,小的才会蹒跚学步。”
柴荣听罢了点了点头,又沉吟了片刻,再次开口道:“既是如此,便你们自己决定吧,一家选了二子,和呼延琮家呼延瓒一起与太子伴读。”柴荣话才说口,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两面面相觑,而呼延瓒却是拉着呼延琮面色难看之极的说道:“父亲!孩儿不要进宫教太子武艺,孩儿要跟随父亲上阵杀敌,将来当大将军……”
“到时还指不定谁教谁呢?”柴宗训打断了呼延琮的哭诉。
(本章完)
………………………………
第二十五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切……”年轻气盛的呼延瓒并不会因为柴宗太子的身份,就承认自己不如,正等反驳几句。却是被呼延琮及时拉住,打断道:“既是圣上金口玉言,明日我让瓒儿简单收拾一下进宫,希望会太对子有所裨益。”
“明白臣也会安排犬子和光义之子进宫。”赵匡胤连忙道。本来赵光义还有话想说,可是全给赵匡胤挡了回去。
见得几人都同意了,柴荣说道:“既然几位爱卿都已同意,那么此事就这样决定了。”随之话锋一转,“不错!我儿既然有这样的志气,这才像是大周的太子,先前的话为父可记下了,一月之后,为父会亲自检查你的练武的成果。”
柴宗训目瞪口呆的看着柴荣,先前不过是自己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柴荣却是如此较真的人。不过一看到呼延瓒那般不屑的表情,柴宗训硬生生把想说的话吞回了肚里,他刚才说“到时指不定谁教训谁”的潜台词的意思:自己不一定会输于呼延瓒。尽管到现在为止他没有学过任何武艺,但修习过《先天无极图》的他,却是比谁都合适练武。
练武讲究的是从小打好基础,不断锻练身体的柔韧性和抗击打能力,如果不能从小练习起走,有些高难度的动作根本无法做到。
然而对于柴宗训来说,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因为《先天无极图》中有许多匪夷所思的动作,对他来说如今都是毫无问题,至于练武要求的动作,他相信只要给自己时间,无论多么难的动作他都能学会。所他先前才会对呼延瓒说出那般话,这并非完全是狂妄之语,而是有所依仗。
“你可知父王为何不仅允了你的要求,而且不叫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位将军的公子一起陪你练武?”柴荣当着众人问柴宗训。
柴宗训只当是柴荣一时心血来潮,哪里想到还有主这么多理由?当下摇了摇头。柴荣正色道:“相信你师父王朴在时给你讲地百人敌和万人敌的道理吧?昔日西楚霸王所学是百人敌、千人敌,即使他是勇武盖世,但最后还是不是刘帮的对手。你又可知道其中原因?”柴荣又问将起来,柴宗训只觉得头大无比。
想不到答案,还是只有摇头。柴荣自问自答道:“那是因为刘邦所学的乃是‘万人敌’,现在为父也不奢望你一下能学成这般本领,所以我要求你先学楚霸王……”柴宗训一脸不解的看着柴荣,他先前还说楚霸王不敌刘邦,可现在却又要自己学楚霸王,“你是不是认为楚霸王不如刘邦,为何为父还叫你学他?”
柴宗训点了点头,柴荣笑道:“楚霸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虽非‘万人敌’,但他所学的‘百人敌’‘千人敌’却也是厉害之极。”跟着叹了一口气,“项羽虽非为君之才,但他却真真正正的称得上一个为将之才。
“想上沙场?想当一军之帅?那就先学好如何成为一个合格之将。”这句话不只是对柴宗训一人说的,亦是对呼延瓒说的,“你们不论是谁,都是兵亦是将,那是先前那句话,一个月后我要看看你们究竟能练成个什么样子?到底能不能成为合格的统军之将?”现在柴宗训才算听明白柴荣的意思。
柴荣让呼延琮、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儿子给自己当兵,而自己就算是这群孩子的长官,而一个月则是期限,时间到后柴荣会亲自检查训练成果。
柴宗训也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疯了还是柴荣疯了,亦或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最后跳下去还是自己。原本自己只想要个呼延瓒,却不曾想柴荣打包连带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儿子一起送给了自己,只是此刻柴宗训还不知会是其中的哪几个。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柴宗训似乎也没有将会继续开下去的兴致,“今日所议虽非战事,但一国忘战必危,如今统一大业不过才刚刚才开始,还望诸位回去勤练兵马,万万不可懈怠。”
众将齐声应是,纷纷告辞退出了大殿之外,离去之时,不少人跟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对哥俩打招呼,由此可见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确都人缘不错。
赵匡胤和赵光义一一笑着回应,待众人尽去之后,这两兄弟却是走在最后,并没有立刻离开。“大哥!今日圣上叫我们送两个孩子进宫,莫不是……”赵光义话还没有说完,赵匡胤急忙左右看了看,确定左右无人之后,将赵光义拉到了一处角落之处,这才将捂着赵光义嘴的手放开。
“小声些!此处可是宫内可不比在宫外,小心隔墙有耳。”赵匡胤故意压低了声音小声对赵光义道。
“那圣上今日之举……”赵光义不比赵匡胤沉稳,早在殿内之时他已经是心急如焚,“莫不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已叫陛下知晓,陛下此举……”赵光义此言亦引发赵匡胤内心一丝不安,不过他还是迅速否定了赵光义的想法。因为赵匡胤心中十分明白当今圣上乃是光明磊落之人,别说没有发现兄弟二人暗地里的一些小动作。
即便是发现了,相信柴荣也会明白自己所做的这些并不过份,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况且依柴荣的性情,也断不会做出以小儿为质的卑鄙行径。也的确是赵光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以赵匡胤和柴荣彼此君臣相知,某种意义上这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相知并不逊于柴荣和王朴。
“二弟不必多想了,圣上这般安排也只是为了磨练太子而已,你且按圣上吩咐所做,且不可耍你那点儿聪明,免得‘聪明反被聪明误’。”赵匡胤一本正经的对赵光义道。虽然赵匡胤这番话让赵光义稍稍心安,但小人就是小人,永远都只会以己度人,总会觉得别人所做所为会对自己不利。
“大哥!话是这么说,可是……”赵光义说了一半的话再次被赵匡胤斩钉截铁的打断道:“没有什么可不可是的,你最好把你那些肮脏的想法都烂在肚子里,就是陛下真如你想象的那般,你给我装作一点都不知道。
“我已然决定了,明日我会送赵德昭和赵德芳进宫。我们还是快些走吧,若是时间晚了,宫门关了,那就麻烦了。”赵匡胤看了看天色,催促赵光义。
赵匡胤这些话非但没让赵光义平静下来,越发让赵光义觉得不安,一时之间好像也没了什么主意,问赵匡胤道:“大哥!那依你看,明日我该送谁进宫?是元佐,还是德明?至于恒儿,年纪好像小了点儿,不是十分适合啊。”只剩下赵光义一个人在原地自言自语,赵匡胤大步流星的朝宫外走去。
等赵光义回过神来的时候,赵匡胤已然走得远了,赵光义只能看见赵匡胤远远的背影了。赵光义连忙追将一上去,一边跑得气喘吁吁,一边口中还不忘问道:“大哥!你还没有回答我问题呢?我到底……”
赵匡胤微微叹了口气,他拿自己这个弟弟也是没有办法,明明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偏偏他却能给想得万分复杂。不过不论怎么样,他和赵光义之间的血缘关系却不是赵匡胤能选择的,赵匡胤脚步停将下来等着赵光义,顺便答道:“这事儿还是二弟你自己做决定吧,其实送谁都问题不大。”
所有人尽退去之后,空荡荡的大殿此刻只剩下柴宗训和柴荣父子二人,柴宗训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而柴荣则望着墙上的地图若有所思。
柴宗训看得分明,柴荣此刻看的还是“燕云十六州”的位置。柴宗训清楚自从燕云十六州被石敬塘以儿皇帝的身份送给老子辽国之后,中原大地就如同一个脱光了衣服美女般,**裸的躺在北方异族的面前。历朝历代因有长城作为屏障,所以才能将异族尽挡在长城之外,但如今丢了燕云十六州,不只是少了长城屏障这么简单,因为燕云之地历来还是诸朝牧马之地,正是靠着燕云的战马才能建立起一支争战天下的铁骑。当然!有了马离了人自然也不行,而燕云之地由来民风剽悍,亦是天生的骑士。
(本章完)
………………………………
第二十六章 燕云十六州
“父皇!你是担心中愿失去燕云十六州后再无屏障,还是担心燕云十六州后落入异族之手太久,便再难收回来?”柴宗训开口问道。
柴荣思绪被柴宗训打断,目光从地图“燕云十六州”上收了回来,却是没想到柴宗训还有这般见识,随口答道:“都有一点。你觉得‘燕云十六州’拖得越久以后收回来的难度就有大?”
柴宗训了点了点头,其实这个道理就跟后世的台湾问题一般,若是建国之初一举从国民党手中收回台湾,又哪里会有的后来这么多的问题。当然!柴宗训也明白当时的国家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美国大兵已然从朝鲜半岛打到鸭绿江边,两权相衡取其轻,最后也是能从两个选项之中做出的痛苦抉择。
想到拿台湾比作“燕云十六州”,那是因为柴宗训再清楚不过,像疆土这样的事情拖得越久便越不利。为何?其一是因为国际形势的问题,就好比一件东西是你的,你却将之搁置得太久,更易让人产生那是无主之物的想法;其二则是那件东西因为离开你太久了,却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一定会认主;再三就是这件东西主人的后代,是否还有收回那件东西的决心,或是因为别人的看法而产生动摇。
“自秦始皇大一统以来,中华疆域之内皆自为汉人自居,华夏一脉始终一脉相承。虽然中间亦有秦群难逐鹿,汉末三国鼎立五胡乱华和唐末番镇割据的动乱,其中又以汉末五胡乱华尤盛,但也能有惊无险的传承至今之人,便是因为我们说一样的言语,穿同样服饰,这些亦可以称之为联系彼此的纽带。”
听柴宗训娓娓道来,柴荣忍不住打断道:“这样的说法倒是新鲜,不过说的也是事实,然后呢?接着说下去?”
“如果‘幽云十六州’孤悬于外太久,定然为会外族所同化……”柴宗训才说到这里,柴荣却是有些听不懂了,打断问道:“什么是‘同化’?”
柴宗训却是有些为难了,这个词貌似不是一时三刻解释得清楚了,等想了想,努力组织好言语,这才开口解释道:“所谓‘同化’,就好比我汉人和辽人一般,汉人把辽人变成了汉了,就称为汉同化了辽,若辽人将汉人变成了辽人,则可称之为辽同化了汉。按理说一般情况下都是多数人的种族同化少数人种族,却也有一种情例外。”
“什么情况?”柴荣算是听懂了柴宗训之言,又连忙追问道。“就看是谁组织这样的同化,若是由我汉来组织这样的同化,加之我汉人远是异族十倍百倍,自然是事半功倍;然而若是由外族人来主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这样的同化,虽然他们人比我们要少,但只要有些事他们做得好做得够仔细,也未必不能成功?”
“那具体表现呢?会怎么做?能怎么做?”柴荣立刻抓住事情的重点。
“就像我先前说的那般说,他强迫让我们不穿汉人服饰,而是穿他们外族人服饰;或是强迫我们吃牛羊,而知米粟、大麦,最最重要的一点,强迫我们说辽话,不让我们说我们自己的言语,也许用不了多久,‘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就不再会以汉人自居了,而是以胡人自居。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提前,就是辽朝当政者能让他们活得下去,如果能比中原之人活得更好,他们更能死心塌地为辽国所用。”
“这些东西你都是从哪里知道的?”柴荣突然其来的一问,让柴宗训有些措手不及。不过!柴宗训亦有了计较。
“这些东西都两个师父所授,平时上课给弟子分析得来,特别是冯道师父,他曾经出使过辽国,对于胡人的认识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果然!听柴宗训这么一说,反倒柴荣觉得理多当然,没有再过多追问。
“确是如此啊!”隔了半晌之后,柴荣才长长一叹道:“如今燕云之地的百姓还以汉人自居,民心尚可用,不管北方辽国实力有多么强大,若是契机一旦出现,北伐之机当不能放放过。实如你所言,此事拖得越久就越夜长梦多,要是再拖个几十年,他们皆会自认为是汉族弃民,到时候他们对汉人的身份非但不会认同,反而会充满报恨。
“还有一件事是我担心的,北伐之役若能一战功成最好,要是不能,却是害了燕云百姓。一两次失败或许他们还能够接受,但一而再,再而三,亦会让人绝望和伤心透顶。”柴宗训心中大骇,现在柴荣所预料的情形,几乎就是赵二赵光义的所做所为,“在世人看来,我欲夺回‘燕云十六州’,皆是为了夺取牧马之地,建立一支可以争霸天下的铁骑。
“可世人如何知道?这牧马之地对大周来说虽然重要,但和马比起来,更重要还是人?若是少了‘燕云十六州’这个牧场,我们还能打青塘、银州的主意,甚到可以将黄河平原一变成牧场,实在不行效仿汉武帝花十年二十年时间让全国养马,我们也有机会。‘燕云十六州’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燕云十六州’民心尽丧。
“一得一失间,并不是像简单一加一减那么简单,因为他们真正消化了‘燕云十六州’,得到的也不不仅仅是人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