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后周-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我们一天才只有两顿?”
王洪无疑是帮赵光义回答了赵匡胤的问话,赵光义在拉住王洪的时候,同时劝说道:“王洪!你冷静一点儿,他是我亲哥哥,也是当今大宋陛下,你冷静一点儿行不行?”果然!闻过赵光义这般话,王洪不在死命挣扎了。
冷静下来的王洪,只是抬头多看了两眼赵匡胤,然后不咸不淡的喊了一句,“宁州刺史王洪见过圣上。”口上虽说得客气,但礼也不见多行一下。跟随赵匡胤来的秦欢却是有些看不过去了,指着王洪道:“你……”
“算了!”赵匡胤却是没有找王洪麻烦的意思,反而着问道:“莫非这位王洪高士就是一路跟随三弟你一咱从盐城到开封之人?”赵匡胤对于王洪显然有着几分好奇,赵光义见王洪不再激动,也放开了他,听到赵匡胤问话随之点了点头。
“真义士也!”赵匡胤忍不住夸赞道。
“想不到我王洪投大周以来一直到大宋都是默默无闻,如同被人忘记一般的存在,如今我陪二将军蹲回刑部大牢却换得大宋皇帝‘义士’的尊称?”任谁都听得出王洪话中的不满的嘲讽。
赵光义连忙向赵匡胤解释道:“大哥也不必过于苛责王兄,这些日子以来他和边军将士投入大宋麾下,却是跟没人要的野孩子般,处处看人脸色行事,难免会有些偏激?”跟着又向王洪看了一眼,“况且盐城之事,王兄认定是你有心拿他们边军开刀,故意和晋王设计布置了这一切,所以……”
赵匡胤似乎明白了过来,正想安抚王洪一番。不想赵匡胤没开口,王洪却是一口打断道:“义士也我们也是二将军的义士,我们边军也只认二将军一人而已。”说完,王洪拾起摔碎的破碗到一边去了。
………………………………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刑部大牢的猛人
“你好大的胆子?”秦欢因为先前之事,似乎对于王洪印象就好不到哪里去,如今王洪更是直接说出效忠赵光义而不效忠赵匡胤和大宋朝廷的话来,他哪里还容忍得下?
便是王洪这个名义上的主子,赵光义也暗中为王洪捏了把冷汗。王洪居然当着赵匡胤的面说出这般话来,治他个大逆不道之罪还是轻的。赵光义自己也对赵匡胤有意见,而且意见还不小,可是这些事怎么能拿到明面上讲?还是说王洪一时间昏了头脑才会这么做?
刹那间赵光义权衡利弊,心中转过千百个念头,可最后还是觉得王洪他不能不保。“大哥且息怒,王洪此人就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混人,所以你千万千万……”赵光义正在想方设法的为王洪求情。
哪里知道赵匡胤爽朗一笑道:“真性情方显男儿真本色。有言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人在里最困难的时候依旧对你不离不弃,应该是一个值得信任之人。”赵匡胤说着向王洪看了一眼,“可惜此人对有不喜,不过三弟你算有福气的人了。”
赵匡胤此话一出,不仅赵光义愣住了,便是秦欢也是目瞪口呆 ,想不到赵光义居然能容忍下王洪,秦欢哪里知道赵匡胤能容忍王洪如此放肆,完全都是看在赵光义的面子上。
或者换句话说,因为赵匡胤觉得对赵光义有所亏欠,所以才能对王洪一忍再忍。王洪也正是因为知道这点,他清楚的知道他现在所扮演的身份是对赵匡胤心有不满,但对于赵光义却是死心塌地。
此时的王洪正捧着唯一剩下的那碗清粥,“津津有味”在一旁喝着,同时冷眼旁观着所有的一切。
“三弟!你实话告诉我你们平常就吃的是这样的东西?米也没见着几颗,汤水却是能印出人的影子来。”赵匡胤有些恼羞成怒的说道。尤其是赵匡胤看到此时的王洪喝粥喝得那叫一个香,仿佛是什么无上美味般。
赵匡胤只有自动脑补,要此时喝粥的王洪换成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堂堂大宋皇帝的亲弟弟居然比乞丐还要不如,这样的画面实在太美,赵匡胤都不忍心继续想下去。
“这……”赵光义还是装出一副羞于启齿的样子,想了半天才回答赵匡胤道:“其实也不是每天都这样,隔三差五的还有一份咸菜送来,那东西其实才是美味佳肴,我这辈子也算品尝了无数人家美味,从来没想到咸菜居然也……”
“不要再说了。”赵匡胤觉得赵光义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在打他的脸,极力压抑自己的赵匡胤在这一刻终于忍不住爆发了,“牢中的一切就是谁安排的,谁能告诉我?”
“是我!”这时候先前带赵光义去见赵匡胤的牢头此时点头哈腰的应到,满面奉承之意。这牢头原本被赵匡胤喝令退出门外就先一步回到了刑部大牢之中。
岂料牢头回来之后,王洪一脸神秘的拉着他说有事跟他商量。本来这牢头还因为先前怠慢赵光义之事有些忐忑,如今事实证明赵光义从新得到皇上眷顾,牢头也隐隐怕赵光义重新得势之后会找他秋后算账。而王洪作为赵光义的人,在这个时候找上他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王洪也没有跟牢头拐弯抹角,直言想找他演一场戏,好让皇上知道赵光义这个二将军在牢中过得清苦,也好让皇上多理解几分二将军的不容易。而且王洪还说了如果这牢头能配合二将军把戏演好以前之事就既往不咎,不仅他们刑部狱卒和二将军之间的恩怨也算一笔勾销了不说 ,指不定皇上高兴之下还会有赏赐落在他们身上。
听得有如此好事,那牢头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下来。原本他还在头疼该如何和这个重新得势的二将军搞好关系,至少不能让他记恨上自己不是?如今人家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和自己合作,自然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王洪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牢中布置好这一切基本上都是托了牢头的关系。甚至王洪才开了头,只说了尽量要展现二将军清苦的一面,牢头马上就在牢中布置了这些东西,可以说和王洪配合默契。
对于这么默契的合作伙伴,王洪想到下一刻他就会被自己阴得脸皮带骨给吞得丁点儿不剩,王洪内心之中多少还有几分不舍。
但如今赵匡胤话才问出口,他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想邀功领赏,对于这般趋炎附势之徒,王洪顿时不觉得良心不安了。有道是: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应该说的就是牢头这样的人。
所有人都想看白痴般看着牢头,只有牢头还不自觉般,一心想着要王洪说好了的赏赐。牢头此刻脑海中想的都是金银珠宝,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宝贝,他甚至暗暗的感激王洪,居然给了他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皇上金口御赐的东西,那是多大的荣耀,指不定可以成为传家之宝。牢头就是在这样的憧憬之下,主动站将出来,承担了这一切。
那怕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疯了,居然在大宋皇帝怒火正炽的时候,他偏偏要站出来顶这个雷,也不知道该说他傻,还是说他无知者无畏的好。
“把他给我拉出去砍了!”本来赵匡胤在建立新宋之初,其下达的每一个杀人的命令都慎之又慎。只有面对今天这个牢头,赵匡胤重来没有觉得杀一个人如此痛快过。这个牢头也的确是不知死活,自己前面刚问了话,下一刻便立即跳将了出来,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他做的这一切一样。
赵匡胤自问这些年刀里来剑里去的,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想撞在刀尖上去送死的。赵匡胤也是服了这个刑部大牢之中的小小牢头了,既然他这么迫不及待,他赵匡胤自然也没有不成人之美的道理。
听到那声“把他给我拉出去砍了”,牢头当时就蒙了。秦欢也是大大的汗了一个,事到如今他也想不明白这小小的刑部大牢之中为何有如此多的猛人,刚才的王洪已经叫秦欢大开了眼界,而这个迫不及待站出来送死的牢头更是让他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世界实在太疯狂了。
闻过赵匡胤之言,秦欢招了招手,马上就有两个身强体壮的禁军走将上前,二话不说就押着牢头往另一头方向去了。
待牢头反应过来,这哪里是什么赏赐,分明就是要命啊。一边拼命的挣扎,一边喊道:“赏赐我不要了,陛下饶命啊……”听到这般话,赵匡胤眉头微微一皱,似乎觉得这个牢头应该是收了某人的钱财才会站出来顶缸,不过这个时候后悔却是晚了,赵匡胤也没有将之招回来的意思,对于这种收了钱还不办事的软骨头,赵匡胤打心眼里是一百二十个看不起。
见到原先和自己作对的这个牢头居然这么具有喜剧性就被拖出去斩了,对于王洪的手段赵光义既是佩服又觉得有几分不可思议。赵光义暗中给王洪使了个眼色,似乎在庆祝王洪大功告成般。
王洪却是没有什么回应,就像完全没有看到一样。“三弟!对于这般阳奉阴违之人,就算将之杀一百次也不为过。”赵匡胤咬牙切齿的道:“用这样的人为官为将,为官则政令不通,定然为祸一方,祸害一地的百姓;至于为将,这样的将领有令不尊,有法不奉,定然累及三军。”
“大哥所言甚是。”赵光义倒是觉得没什么了,这个牢头被拉下去斩了,他也算是有冤报冤 ,有仇报仇了。再说赵光义和那个牢头之间还没有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可是在赵光义看来,捏死这么一只蚂蚁般的存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况且牢头的死让他重新得到了赵匡胤的信任,这绝对说得上是死有所值。
“三弟!什么都不说了,还是怪我这个做大哥的,一时不查之下既然让自己的亲弟弟在这不见天日的大牢中受了这么多苦。”赵匡胤拍了拍赵光义的肩膀,“盐城之事为兄已经让你代为兄受罪,而如今……”说话间赵匡胤声音竟有几分哽咽起来。
“为兄是应该好好补偿于你,为兄现在可以跟你透个底,不论是你还是廷美,为兄都有心将你们封为王,可是如今形势逼得我不能马上这么做,廷美于国无功,你的资历也终究差了些,不过今年一过,我决定重新对南唐用兵,到时候你和廷美都一起去,建立些功勋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至于你的罪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我和赵普商量了,最多将你从张琼口中说出了的两件事坐实,至于其他的可以将之谁?全是子虚乌有的污蔑,至于你如今已经是平民……
“不过没有关系,待我重启伐南唐之时,便是你和廷美建功立业之日。今年时间也过了快三分之一了,如果重新再找个人来统领边军,正如那个王洪所说,他们边军会不会信服那人还在其次,帅将磨合不够,也会影响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我看这样,表面上我已经把你边关三州的边军军权收回来了,但是我不会为之再择主将,等明年战端一开之时,我便再次拜你为三州边军之将,当然也许到时候边军会换一个名字也说不定。”
………………………………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
听过此言,赵光义在心中已是彻底把赵匡胤很上了。赵光义觉得赵匡胤那自己和四弟赵廷美相提并论,那根本就是在侮辱自己。
“他赵廷美算是什么东西?”因为赵匡胤的缘故,赵光义连带着连自己的四弟也恨上了,“我自己在禁军之中整整摸爬滚打了两三年,才有今天的地位,可是赵廷美不过是连禁军大门都还没进的之人,大哥拿赵廷美和自己放在一起,不是看不起自己是什么?
“盐城之事我为他顶缸也就算了,他赵廷美什么都没做过,也能跟我赵光义一样并封为王,那自己这些年的拼搏又有何意义?自己当初千方百计的想跟随赵匡胤加入禁军,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吗?如果知道这一切都来得如此容易,自己又何必费尽心血的去拼去闯,倒不如当初自己留下来照顾老母好了。”
人的念头一旦在脑海中扎下根来,那么这个念头就会侵入五脏六腑,深植于骨髓之间。如今的赵光义就像如此,似乎有走火入魔之兆,他既恨赵匡胤这个大哥的一碗水没端平,明显的偏帮于四弟赵廷美。赵光义也不认真想想,当初原本是赵廷美想跟着赵匡胤出去闯闯,见见世面。
而赵光义一直都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可以改变他命运的机会。所以赵光义费尽心机从赵廷美手中夺走了这个机会,当时他还充分利用赵母对小儿子的疼爱和不舍,说什么赵廷美如今还未成年,更想赵母吹嘘外面的世界如何如何人心险恶,最后赵母才决定让赵光义跟着赵匡胤一起外出,而将赵廷美留在了身边尽孝。
现在赵光义知道赵廷美安安稳稳的呆在家中伺候老母,不要风餐露宿,也不用和敌人拼命,就这样舒舒服服的也能当上大宋王爷。赵光义自然心中一千个一万个不服,甚至还怪赵廷美剥夺了他在母亲尽孝的机会,当然这是借口,赵光义觉得那个能在家中安安稳稳就能当上王爷的只能是自己,不能是别人。
不能不说赵光义的这种想法很有些奇葩,不过赵光义就是这般恨天恨地,甚至恨上全世界,唯独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毛病或许是他老赵家独有的遗传,赵匡胤如是,赵光义亦如是。
不过似乎赵匡胤要比赵光义好上有些,赵匡胤除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外,至少不会像赵光义这样怨天尤人,恨上全世界。
其实准确的说来,赵匡胤如此做,正是为了公平起见。在赵匡胤看来,不论是赵光义跟随自己沙场建功,还是赵廷美最后留下来照顾老母,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想赵光义想的那样有什么高低之分。
所以!从赵匡胤赵站在一个大哥的角度来说,只有这次讨伐南唐有成,一次将两个兄弟封为同姓王爷,这也算是巩固他赵家的势力,赵匡胤甚至在考虑在打败南唐之后,他将老母跟小符后般一样封为太后,这样也对得起赵母多年对他的养育之恩。
不得不说赵匡胤考虑得很全面,几乎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只是赵匡胤唯一没有考虑到自己这个三弟想法会如此偏激,不只恨他,还有那个一直在家中默默照顾老母的四弟赵廷美也一样被他恨上了。
送走赵匡胤心腹太监之后,柴宗训将种放留了下来。赵匡胤虽然同意将柴宗训分封外放,可是赵匡胤招回三州边军,还让呼延瓒组建边军,却绝口不提重新组建边军银饷之事, 看样子这事情最后还是只有落在柴宗训个人头上的份儿。
如今的边关三州几乎就想不设防般,交到他柴宗训手中又有何意义?柴宗训只怕做梦都没有想到赵匡胤居然会来这么一手 ,所以柴宗训不得不将种放留下商讨下一步的对策。
“小放!你也看到了现在的情况。”关上门来柴宗训便迫不及待的对种放说道:“他赵匡胤实在是太阴险了,一句边军不可靠,就剥夺了我们的所有军权,我猜他这么把我们分封到边关三州,也许就是想借辽人之手把我们除去。”
柴宗训说完自己的判断后,很是焦急的看向种放,很想从种放口中印证自己的猜测。不想种放话还没出口,却是先一步摇起头来。
“这种可能性不大。”种放说的第一句话就叫柴宗训傻眼了,“我们才和辽国进行过一场几乎可以决定一国命运的北伐之战,虽然表面看来是辽国赢了这场战争,因为他们保住了燕云十六州,可是我们彼此都清楚这是两败俱伤之局,辽国也没讨到多少便宜,尤其是辽国皇帝的皮室军也损失殆尽,辽国皇帝绝对不会再轻启战端。
“他赵匡胤正是因为看穿了这点,他将边军召回自然有防范你的意思在里面,也未必没有磨练你的意思,也许他真的想看一看你这个前朝废帝有多大的本事。”
听过种放的分析,柴宗训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这么说来我倒是要感谢他赵匡胤一番好意了?”种放自然知道柴宗训此言有调侃的意味在里面。
种放先是笑而不语,笑过之后才说道:“其实你也不要把赵匡胤想象的太好了,虽然把你分封回了边关三州,但你手中无兵无权,至于边关三州是何等苦寒之地,想必大家都是心里有数。
“这样一来,你一个无兵无权,再加上在这么个穷地方,你每年征集到手的赋税只怕连自己的人养不活,更不用说什么扩军备战的事情。我这么一说,还认为他赵匡胤是一个好人么?”
“听你这么一说,倒也符合我对他赵匡胤的一贯印象。”柴宗训点了点头,下一刻又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好的歹的都全让你一个人说了,如果说赵匡胤真的对我们信任的话,又何必跟我们设置层层障碍,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闻言种放却是大笑了起来,回答:“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有时候矛盾的一面就会凸显出来。而矛盾在赵匡胤身上最为明显,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得到。不说别的,就那晋王殿下你为例。
“赵匡胤虽然很多时候自认为他是从世宗皇帝手中接过统一天下大任的不二人选,所以无论他最做什么都会用天下大义来说服自己;而他另一边自觉得世宗皇帝对他信任无比,他代周而立,对不起世宗皇帝,实在是于心有愧。
“所以他肯定有时候有些纠结于该为天下大势杀了你;还是利用好你一方面能安抚好大周旧臣,另一方面他也不用背负谋朝篡位的恶名,顺便能让他自己心中好受一些。当然!依如今的情况看来,他倒是倾向于后者。
“所以!我的陛下你也不必担心,他既然选择了美名,想当一个像刘秀般十全十美的皇帝,他就会更加珍惜他的羽毛了。更不用说盐城的时候你间接的保住了他的清誉,这才使得他对你有些另眼相看。
“不过!也许在搬下分封你的圣旨的时候,他心中又隐隐有些后悔了,所以他才会跟你设置如此多的障碍,当然他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在考验你这个晋王。怎么样?我的陛下,觉得我分析的还有那么几分道理吧?”
“信你才怪!说的好像跟你亲眼见到的一般?”柴宗训撇了撇嘴,嘴上说如此说着,但内心之中已是隐隐有几分相信了,“赵匡胤怎么想的我们可以先不去管他。我们到了边关三州之后,我觉得我们可以暂时先把赵匡胤放一放,主要问题可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暂时转移到边关三州的安危上来。
“我记得你刚才说的是辽国皇帝不会轻启战端,辽国皇帝虽然大多时候能代表整个辽国,就像很多时候契丹便能代表整个大辽般,但也有不能代表的时候,我说的对不对?”柴宗训笑吟吟的看着种放问道。
种放听得眼睛一亮,他故意留下了这个伏笔,打算后面再说的,没想到柴宗训这么快就看了出来,而且直指了出来。“你说的不错,辽国很多时候是辽国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也有他一个人说了不算的时候。辽国不只是契丹一个部落组成,尽管契丹在辽朝中占了绝对统治地位,但有些时候也会有阳奉阴违。
“辽国是一个以契丹为主要部族,但也由无数其他小部落共同组成的,辽国皇帝作为契丹的代言人,自然拥有无上权威。但是有些事情你反过来想,正是因为契丹在辽国之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也是因为他们拥有绝对的实力,无数小部落被排除在权利中枢之外,契丹可以拥有最肥美的草场,也可以拥有成群的牛羊。相反!被排除在权利中枢之外的人是很难拥有这些的,就比如和我们边关三州临近的草原部落。
“他们没有肥美的草场,也没有成群的牛羊,甚至他们的牛羊还不够养活自己,他们属于自己的也许只有他们的一条命而已,知道这世上什么人最可怕吗?一无所有的人最可怕。”
………………………………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七章 险些出错的种放
“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所以他们毫不畏惧。为了活下去他们可以什么都做,可以无视其他一切的东西,甚至无视自己的生命。为了自己一口吃的,或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子能够活下去,他们可以拿自己的命去拼。
“一个敢拼命的人,他是不会在乎别人的性命,也包括自己的性命。如果能用自己的命挣回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赚到了; 如果拼了命也没有挣回东西,只愿他们运气不好,或者他们他们一家人命该如此。
“用另一种话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赌徒,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做赌注,游走在生死之间。当他们被逼到生生要被饿死的境地,便是辽国皇帝的话对他们来说也未必管用。辽国皇帝未必会在乎他们的死活,在乎他们死活的只有他们自己。”种放认真的看着柴宗训说道:“陛下!我觉得你首先要做的是正视你的对手,要知道你即将面对的对手是怎么一群人。”
“因为他们被契丹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没有人在乎他们的生死,总的说来他们为了活下去基本上什么事都会做,如果非得形容,他们就是一群亡命之徒,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种放点了点头,“就跟野店遇到的那伙强盗山贼一样。”
最后柴宗训又补充了一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