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后周-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道的遗书叫他韬光养晦,可是自己呢?偏偏与之相反,今日大出风头不说,眼下连柴荣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才会出言提醒自己。
“孩儿知道了!”柴宗训连忙承认错误道:“孩儿以后不会如此轻狂了。”“年少轻狂并不是错,你看那个樊若水,也不过十七岁的年纪,虽然锋芒难掩,但人家却不会像你这般张狂万分。我猜他在诗词一道上的造诣,绝对不比你或者是李煜弱多少,你看人家可曾四处显摆到处炫耀?”
柴荣说完这般后见柴宗训氏下了头,一脸羞愧的样子,似乎已然知错了,也微微平复了心情,这才开口。
(本章完)
………………………………
第六十七章 诗词无用论
“樊若水年纪轻轻,便能做到收放有度,绵里藏针,谋而后动。今日若不是你之词,想来他也不会如此失态。”柴荣顿了顿,“此人若是再历练一番,等敛去锋芒,说不定二十年后又会是另一个王朴。没想到南唐之中也会有此风流人物,看来到底是我小觑了天下英雄,谁以为烟雨江南只会出无胆之类。”
柴宗训张大了嘴巴,半天都合不拢,想不到柴荣对樊若水评价这么大,似乎历史上樊若水除了进献《长江形势图》露了一个脸之外,后来几乎就没什么消息了。难道说赵匡胤识人不明,错过了这么一个治国安邦的大才。
听柴荣言语间的意思,似乎恨不得其能为自己所用般,柴宗训不得不提醒柴荣道:“父皇!你可得想清楚了。
“我听人家说他可是南唐新进的新科状元,又是人家南唐皇帝钦点的使者,你说是想要……”柴荣回过头来瞪了柴宗训一眼,打断道:“你莫非以为父皇上了年纪,老糊涂不成?你说的这些我又如何不知道?
“现在拉拢他,徒增嘲笑之外,又有何益处?”柴宗训不明白为何柴荣把事实看得如此清楚,还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是……现在走不到一起,不代表有以后没有可能,为父好不容易给你找着一个可以为相的人材,的确是有惜舍不得。也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急容易反而不美……”
听柴荣似乎还是没有放弃拉拢的樊若水的打算,柴宗训听得心动之极,当初跟王朴学将相之道时,便知道这一相之才有多不容易,十万人之中也不见得会有一个。而且听柴荣似乎有办法的样子,岂会就这样错过了。
“父皇!你的意思是?”柴宗训试着问道,他也十分想从柴荣口中得知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樊若水从南唐叛将过来大周。
“我就知道你小子不会不在意的。”两父子对视一笑,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现阶段让樊若水效命大周,自然是半点儿可能都没有。但明日他返回南唐之时,便是转机的出现,也许南唐皇帝不会再信任他了。”
“父皇能否说得再清楚一些?”柴宗训心急火燎再次追问道。柴荣笑着摇了摇头,道:“你忘了日间你让非得他让在评价你的词的南唐新皇的诗究竟哪个更好一些?”
柴宗训回想了起来,才有几分兴奋,又马上问道:“话虽然是说了,可是话是在大周朝堂上说上,加上当时南唐新皇又不在,他又如何会知道?”“你太小看了李煜了,哪个皇帝会让放心让一个只有十七岁的新科状元作使者出使他国,且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说李煜不会有这样的魄力,即使他有这样的魄力,也未必能驾驭得了樊若水这样的人。”
“那岂不是说……”柴宗训心喜之极。柴荣点了点头,言道:“你猜得不错,这次出使我大周的南唐使团之中绝对会有李煜的亲信在。
“李煜虽然不是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但经过这亲信添油加醋传回去的话效果却是更加,像樊若水这般的年纪人想在南唐朝堂之上出头,本来就困难重重,‘不能人妒是庸才’。况且!以樊若水的才训,我儿可告诉我这样的人是庸才吗?”
等柴宗训清楚其中道理后,将头摇得如搏浪鼓般,答道:“不仅不是,而且像是一柄出鞘的宝剑,锋锐慑人。”
柴荣含首,接过道:“你说得不错,不地唯一说错的便是樊若水便像他的名字一般,或许在他这个年纪锋芒毕露,叫他收敛锋芒却是有些难为他。但上善若水,水可载舟水可覆舟,他也不用为他担心,他自然有他的应付之道。”
闻过柴荣这般话,柴宗训终于放下心来,确如柴荣所言,他的确是担心樊若水这个未来的宰相之材。若是自己还没将他等他,他便为人害死了,自己岂不是亏大了?
“为人需像樊若水般,能做到沉浮自如,绵里藏书针,小小的南唐是困不住他。或许有‘龙游潜海遭虾戏,虎落平阳挨犬期’之时,但真正的英雄哪一个不是在困境之中成长来起来的?韩信还受跨下之辱之时候,只要挨过那道槛,任四海之阔可任你遨游,九天之宽任你飞翔,到时候可以说整个天下都在你手。”
柴宗训总觉得柴荣这般番是对樊若水再说,不是再跟自己说话。可是细想之下,又觉得不得,好像是告诉自己一般,总之越想越迷惑。
突然!柴宗训想到一个奇怪的事情,那便柴荣“御书房”藏书之中几乎各种各样的书都有,却是少诗词歌赋一类的。而今天柴荣对自己一番言语,似乎也不希望柴宗训沉于迷诗词一道中,过于浪费精力。
“父皇!我可以问你一件事么?”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气,柴宗训向柴荣问道。
柴荣也颇为意外,也不知道柴宗训好好的想问自己什么,不过还是点了点头。“这个问题孩儿曾经问过王枢密,只是王枢密当时的答案是叫孩儿亲自问父皇。”柴荣也似乎被柴宗训勾起了兴趣,到底事关王朴的事情,总会让他多一些怀念。
“问吧!能告诉你父皇都绝不会隐瞒。”柴宗训闻言汗了一个,什么是该告诉自己的,什么是不该告诉自己的,只怕只有在柴荣心中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会有个准确的定义。
“敢问父皇‘御书房’中为何连一本诗书都没有?”闻过柴宗训的问话,柴宗训怔了半晌,之后笑了起来。“你终于发现了。”柴荣笑道:“那父皇也问你一句,这诗书在乱世之中又有何用?”
这柴荣这么一反问,柴宗训半天都答不上来。
“若是从事经商之道,一般只要你心细胆大,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而从事百工之活,至少有一门能养活你自己的手艺,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件下贱的职业,但再下贱也得活下去不是吗?”看着柴宗训点头,柴荣继续说道:“比如再说作和养桑纺织之业,却是天下从事大多数的人职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到辛苦,也许它百业之中最为辛苦的行当。可是因为天下从事的人最多,所以谁也不会觉得这是下贱作行。即使百工之业或许更轻松,或许从商之道更赚钱,依旧不能与之相比。宗训!你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或许……或许……天下大多数人都放不上面子罢了!”听罢柴宗训的回答,柴荣赞了起来,“好一个‘天下大多数人都放不上面子罢了’,所以你应该明白了为何世上成功的只是小部分人,而平庸之人却是占了大部分,也是这个道理。
“按理说天下能读书认字的人也不是很多,百人之中有一个也许就能了不起了,如此说来这也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行当。然而天下人会读书认字之后,所走的道路也不尽是一条,有人以帮你写书信为生,有人教书育人为生,为人帮商者当掌柜为人,更有能力者匡扶天下,代万民开大平。
“而读书认字之后,最最没有用的便是沉醉于诗书之中,今日把风弄月,明日趁醉狂放。商人能互通有无,把无变成有,百工能建造好房屋或是改造工具,农夫再不济也能种出能养活人的粮食,而农妇则能纺织出人们想要穿的衣服。宗训!你告诉我每日吟诗作词,又能变出什么来?”
“这……这……”柴宗训答不上话来。
“当然!我这里并没有贬低诗词的意思,也许这乱世之中用不着,但一旦到了太平盛世却是缺之不可。宗训我儿,我只告诉你这乱世之中诗词无用,或是用处不大,除了消磨你的雄心壮志外,不可能对你还有其他更多的益处。我二十四岁明白这个道理便,不再看关于诗词的任何书了,所以你在我书房也看不了任何关于诗词之书了。”
“父皇!照你这么说,那南唐之主李煜又当如何?”柴宗训吸深了一口气,想及李煜开口问柴荣道。
(本章完)
………………………………
第六十八章 不是唯一选择
“宗训!别以为为父在危言耸听,也许你会认为为父说得有些过于夸张了。”柴荣郑重其事的说道:“在我看来,若是南唐之主照这下去仍沉迷于诗词之中无法自拔,二十年后他便会成南唐最后一个亡国之君。”
对于柴荣这般神奇预言,柴宗训想不佩服都不行,历史上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亡国之君的确不错。
可是柴荣却是连时间也推测得也差不多,虽然相差了数年,但也让柴宗训不得不顶礼膜拜。有柴荣这一番话,再加上有南后主李煜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在,柴宗训哪里还敢有别的想法。若是叫他像这次一样装个逼唬唬人他还有兴趣。
如果真叫他像李煜般,日日笙歌,夜夜醇酒美人作伴,醒时吟诗抚琴,醉卧温香软玉间。当然!柴宗训也向往这样的生活,但他也知道自己比起李煜,却是没有这样的本钱。且不说李煜有大小周后红袖添香,而柴宗训现在还是小屁孩儿一个,即使有这样想法,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又不能付诸于行动。
况且!比起李煜还有十几年好享受,柴宗训面对的事情马上就又来了,他无力阻止柴荣的去逝,他不能阻止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而现在他唯一可做的,便是不断的努力争取和学习,以为自己将来图存争得不多的一线生机。唯有保住性命他才有可能按照冯道所说的去做,先韬光养晦,再集蓄实力,与赵宋争取民心,最后夺回大周天下。
“父皇!我可以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么?”柴宗又问道。
柴宗训慈爱的看了柴宗训一看,摸了摸柴宗训的头,笑道:“真不知道你这么大点儿一个孩子,哪里来的这么多问题,说吧!”
“刚才父皇说南唐太小,而樊右水的心太大,所以南唐一定不会是樊若水最后的选择。可我们大周就是樊右水唯一的选择吗?父皇你说呢?”柴宗训看着柴荣,颇为认真的问道,这个问题似乎把柴荣问住了。
柴荣足足呆了可能半分钟的时间,这才回道:“你说得不错!我们大周只是樊若水的选择之一,不会是樊若水唯一选择。”
说过这般话,柴荣叹了一口,柴宗训心中一紧,连忙问道:“难道除了我们大周之外,还有值的樊若水投靠和现实抱负的国家。”
柴荣道犹豫道:“黄河之南可能是没有了,可是黄河以北却是难说了。”柴荣训心中一惊,顿时明白过来柴荣说的是实力强大的辽国,失声道:“父皇你难道说的是辽国?可……可他樊若水
(本章未完,请翻页)奈是汉人啊。”
“难道‘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还少吗?”柴荣反问柴宗训,柴宗训也答不上来,“凡是胸有韬略之人,他们的心有大多,他们的舞台就会有多大。除非是在他们看来当今世上难遇到能让他们值得投效之主,他们才会选择退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
“而似樊若水这般的大才,你别天真的以为只有要一天你当上皇帝,他就会马上投效于你。君择臣,臣亦择君,在你威望无法威慑天下之前,别妄想天下之才能尽为你用,他们更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柴荣这般话柴宗训却是极为认同,如果真的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散,便文臣武将争先来投,这世上就不会有这么纷争了。
想三国之中在曹操有郭嘉、荀彧为助之下,诸葛亮宁愿耕作隆中也不愿出山,难道说是曹操算不得当时明主吗?自然不是!而是想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只愿意做君之谋主,又岂会屈居人后,为人摇旗呐喊?
“只不过话说回来,比起辽国我们还是要更多一些先机罢了。”柴荣此言,让柴宗训又多了一丝失望。
“父皇此言何解?”柴宗训连忙问道。“你先前说过,樊若水乃是是汉人,我们大周同为炎黄一脉,自然要亲近一些与南唐隔江相对,正所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我刚才也说过‘幽云十六州’的问题,如果辽国能将‘幽云十六州’这个问题处理得很好,能让此地的汉人皆心甘情愿为之用,有这么一个榜样在,我们所谓汉人身份的优势也就茫然无存了。”
柴宗训也渐渐明白过了,柴荣说得不错,而后世“燕云十六州”在辽圣宗和辽国太后萧绰的经营之下,的确是固若金汤。
加之赵匡胤、赵光义这对兄弟俩数次北伐无功,“燕云十六州”百姓渐渐对中原王朝失去了信心,而对于日益强大的辽国归属感更强。也就是那个时候,“燕云十六州”注定了成再收不回来。
“父皇说的这些我都明白,辽国如何对待‘燕云十六州’不是我们能够干预的,我们唯一能做只有不断强大自己。”
柴宗训突然说出这要一番话,颇让柴荣为之意外。柴荣看了柴宗训一眼,笑道:“我儿清楚这个道理就成,其实不论文臣还是武将,若是你的实力不到,你也永远会是他们第二选择。当然!我说的实力并不是公以你手中掌握的兵马、地盘和钱粮的多寡来衡量,虽然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你实力够成的很大部分……”
“那父皇所指的还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柴宗训请问道。
“对于所谓的将相之才,他们更看中的是为君者的实力,这个实力却是与你你个人的成长相关,比如你心智的成熟和处理事情的手腕还有……”
“如果我把它将换成数据,是否可以理解成像智力、武力、政治、魅力几方面呢?”柴宗训忽然想到了前世玩的一款《三国志11》的的游戏,打断了柴荣的话。柴荣楞了楞,笑道:“我还从没有这么细分过。数据?难道还有数值不成?”
柴宗训认真的点了点头,接过道:“假如几方面的数值为100,就拿赵匡胤来说,都言他是禁军之中第一高手,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天下第一高手,就暂且将他的武力数值设定在90以上,其于其他……”
至于其他方面,柴宗训对于赵匡胤却不是十分了解了,顿时为难了起来。“倒也有趣!”柴荣哈哈笑道:“宗训且看看为父如何?”
“别的方面我不敢说,如果单以魅力值这方面而言,我觉得父皇的这一项的数据也应该在90以上,甚至更高。”闻过柴宗训之言,柴荣笑得更是开心。“以这样来衡量一个人虽然未必尽如人意,倒也不是没有道理。”柴荣顿了片刻,“你知道当年的诸葛亮为何选择落魄的刘备而不选择曹操?”
“为什么?”柴宗训刚才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情不自禁的问将出口,又补充道:“或许他不相助刘备而相助曹操,天下早就一统了,也没有后面三国什么的事了。”
“你真的这样认为么?”柴荣看着柴宗训问道,神色颇为认真,柴宗训犹豫一会儿后还是点了点头,“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曹操文臣武将已是形成了他自己的班底,不论诸葛亮投不投效,对于曹操关系来说都不是很大的。况且!以曹操转断的性格,诸葛亮以一个新人的身份建言,只怕曹操未必也听不进去。
“刘备则大不一样,几经磨难之后,刘备心智已然成熟,楞角也被磨平,介于不惑和知天命之间,借用你先前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男人最有魅力之时。不论对己还是对于刘备,诸葛这的选择都可以说是明智之极……”
柴荣这般话说得柴宗训哑口无言,他虽然知道《三国志11》中刘备魅力值不低,可是柴荣却说一个人每个年龄段似乎魅力值都有增减,这就让柴宗训有些风中凌乱了。“好了!该问的都问了,我们两父子再聊下去,我看种放也用不着吃饭了。”柴荣提醒柴宗训道,柴宗训摸了摸饭盒,果然不像先前般热了,不过还有余温。
(本章完)
………………………………
第六十九章 忧伤的大周后
现在还有些温度,也能将就着吃,再晚就难说了。柴宗训哪里还敢耽搁。只丢一下句,“父皇!我先走一步了。”看着些柴宗训越来越小的的身影,跑得如风一般,柴荣不得不感叹年轻真好。
当柴宗训和柴荣在讨论樊若水之时,樊若水返回南唐之后,南唐宫内也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
南唐,皇宫之内。
在一间精致而不失典雅的殿阁之内,一位兰质惠心的美人,此刻在正呆在自己闺房之内,但见一张秀丽的脸庞,在一屡朝阳的映衬之下,更显明艳不可方物。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带着一丝淡淡的哀婉,仿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般坠落凡尘,而一对柳眉微微蹙起,似乎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在烦恼着她。
这美人并不是别人,而是有着“大周后”之称的周蛾皇。按理说她才不过二九年华,便嫁给了当今南唐最有权势的皇帝,而南唐新皇文采风流,俊逸潇洒,加之两人新婚燕尔,更应该是人羡慕的一对才是。
可现在周蛾皇的表现确实让人有些不解,这全都源于周蛾皇得的一种怪病,本来她和李煜两情相悦,确是因为此事有了隔阂。
这也怪不得“大周后”,她小时后受过不轻的刺激,若非是身边亲近之人,但只有一接近她,他便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和紧张感。周蛾皇原以为以她和李煜二人感情,能帮助自己克服这种怪病。
至少她不反感李煜的接近,这对她来说就算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试着和李煜相处之后,更为李煜风流的文采而折服,原以为这病已然好了,对她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可是当夫妻洞房之日,当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
周蛾皇却是先是暴起抽了李煜一耳光,自己亦是因为紧张有激动,险些晕死过去。夫妻洞房之夜,却弄成这样,任谁都不会高兴。
好在李煜并没有怪罪于他,而是请来宫中最好的御医为她症治,周蛾皇在感动之余,亦是怪自己太过没用,原御医会找出此病的症结所在。哪里知道御医看过之后,也说不出一二三来,只是隐晦的表明这病也许跟她以前受过刺激有关。
尽管当时李煜没有多说什么,没有责怪周蛾皇,也没有怪罪御医,但周蛾皇却是十分清楚的在李煜眼中看到了一丝失望。
自己这个病何时才能好?周蛾皇瞒着李煜也尝试服用过不少民间偏方,可除了自己多吃一些苦头外,却是于病情没有任何助
(本章未完,请翻页)益。这个烦恼已然困扰周蛾皇久许了,自那次的事情过后就伴随着她。
只是年少无知的她被家人呵护疼爱得无微不至,这个烦恼的坏处似乎也不是那么明显。可如今不一样了,她已然结婚嫁人,而且她还是堂堂一国之母。尽管纯洁如周蛾皇现在还不知道有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女人在宫中立足有多么重要,但周蛾皇还是隐约知道没有行过房的夫妻算不上真正的夫妻。
要是宫中传再出当今皇后要是不能生孩子,这不仅对于她是件坏事,便是对于她的家人也是打击不小。
“皇后……皇后……”一个急切的声音传进了了闺房之内,周蛾皇的沉思被这个声音打断,待反应过来。周蛾皇故意照了照镜子,似乎不太满意自己此刻的状态,立刻换上一个温暖的笑容。
尽管周蛾皇自己知道笑得甚勉强,但教李煜看不出来就好,又整理了一番,发现没有任何不妥,这才出走出闺房之外,来到外面大厅之中。
“皇上!不知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在周蛾皇看来,李煜这个皇帝当得也是无趣之极,其父过逝之后,留给他的基本上就是个烂摊子,虽然丢失了江北之地,但好歹也还有半壁江山在。关键是朝中有权有势者,根本就不把李煜这个才继位的皇帝放在眼中,朝中尽管也不乏忠心为国之臣。
但原本全力支持南唐的佛门,因为李煜欲借之立威的原因,彼此之间已然出现了裂缝。而听闻“法眼宗”文益自然从北周“大相国寺”回来后,佛门与南唐的关系也越发疏远了,虽然周蛾皇也隐约猜测这其中可以发生了一些不为人知之事。
可贤惠如她,却也知道女人不能干政的道理。她虽隐晦给李煜提过,谁知李煜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周蛾皇知李煜自继位以来,虽然也有心重振南唐江山,但几番努力之下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越来越糟。于是这般情况之下,李煜唯有寄情于诗词歌赋之中,也唯有李煜酒后放诗高歌,方能找回昔日那个人风度翩翩的少年。
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