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后周-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看来,你还是先留在红尘中处理好俗事才行。”柴荣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的对柴宗训道:“你有这样想法,为父并反对,就像你在诗词之上的天赋一般,我心中皆是一半欢喜一半担忧,欢喜自然是你有这样的诗情和这样的心胸。
“至于担忧,却是怕你会于物丧志,所以为父还是那句老话,所有事情你都可以去尝试,不过我希望是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本章完)
………………………………
第一百一十八章 非一般的椎子营
“也请父皇放心,如果没有拿回我们柴家该有东西,没有实现父皇一统天下的愿望,孩儿也不敢偷懒。”柴宗训这番话等于明志了。
柴荣点了点头,说道:“不说这些恼人之事,还记得父皇跟你说过的吗?只要‘瓦桥关’事了,你回到皇宫之中,父皇就会让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交到你的手上?”柴荣听得惊喜莫名,“走!我这就带你去看看。”
柴荣拉过柴宗训之手,但见他走到一处烛台之前,先向左边转动了两次烛台,又向右边动了一次烛台。
接着听到一阵沉闷的声音,却是地面的地板裂开一道缝隙,现出一条禁容一人通过的通道。柴宗训睁大了眼睛,万万想不到这“养神殿”还别有洞天,难道柴荣今日会约他在这“养神殿”见面,而不是在“御书房”。
听着方才沉闷的声响,那似乎是金属与石头摩擦的声音,也许入口之处的地板下面铺垫了一层精铁。
“还楞着干什么?跟为父一起进去啊。”看互柴荣宗在一旁有些发呆,柴荣忍不住催促了柴宗训一句。看着柴荣先一步进去,柴宗训连忙跟了上去,他却是担心这下面还有别的机关什么的,要是没跟紧柴荣误触了机关,那便就玩笑开大了。
也难怪柴宗训会有这样的想法,前世不论看的电视剧,还是小说中,似乎其中都是这样的桥段,不容他不小心。
跟着柴荣走了一段路,从原来的微亮到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柴宗训也说不清这个通道有多长。柴荣却是轻车驾熟般,游刃有余,一边走一边还叮嘱柴宗训小心脚下。柴宗训小心翼翼,正琢磨着这通道到底有多长。
这时候通道却是慢慢亮将了起来,柴宗训朝面前看了一眼,似乎已然要到头了,隐约有火光闪现。借助火光,柴宗训快速的跟上柴荣的脚步,不想被落下了。在走到通道尽头,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两个人,把柴宗训吓了大跳。
“参见陛下!”这两个人穿都会身淄衣,几乎与黑暗融成了一体,如果不是他们主动跳将出来,只怕很难发现他们。
柴荣点了点头,回头对柴宗训道:“他们是守卫通道之人,不必害怕。”柴荣又转而对另外两人道:“以后你们的主人将换成他,也是当今的大周太子,你们也介绍你一下你们自己吧?算是打个招呼。”
“属下丁十三见过太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属下丙二十九见过太子。”
二人皆对柴宗训行了一礼,柴宗训连忙回了一礼,心中却是欣喜之极,看来以前甲九所言现在的“稚子营”分成十二个营不全是骗人的,至少眼下都有丙二十九了。对于营中之人皆以数字排列,柴宗训似乎已经习惯了,倒也不觉得奇怪。
柴荣让二人起来之后,柴宗训不知道什么时候二人又消失得没影了,对于“稚子营”的神秘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柴宗训开始打量起这地下暗室来,眼下目光所及已是方圆数丈有时余,皆是青石砌成,很是坚固。柴宗训暗中抽了口凉气,心中暗道:父皇该不是把这“养神殿”下面全部都给掏空了吧?
跟着往前面走,证实了他的猜测,越往前面走,地势似乎越是开扩,而且见到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这些人却是自各忙着各自手里之人,看到柴荣之后,最多打了声招呼,就又开始忙着手中之事,至于柴宗训这个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他们多看了一眼,似乎就是给柴宗训的馈赠,也代表柴宗训的存在。
“他们都是在……”柴宗训好奇的问柴荣。
因为柴宗训看有人在习武,有人在读文章,甚至让柴宗训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有人在打这地下打铁。
如果还是因为周围的青石隔声效果不错,加上此处离皇宫地表很远,只怕柴宗训做梦也想不到在皇宫之中居然还有一处这么热闹的所在。不等柴宗训问出口,柴荣小声的“嘘”了一声,似乎怕他打扰到众人一般。
柴宗训不敢再多言,只要老实的跟在柴荣背后,待走了段距离之后,似乎各种各样声音渐渐听不见了。
柴荣这才开口道:“这就是朕要交给你的东西――‘椎子营’,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他们是朕的希望,也是大周的希望。”柴宗训点了点头,终于亲耳从柴荣口中证实“椎子营”的存在,他对于先前所见所闻越发的好奇起来。
“现在的‘椎子营’共分为不二十二营,每营计五百人,从最早的‘甲子营’到最后组建的‘亥子营’,皆是我从战乱之中收养孤儿成营。转眼之间数年过去了,眼见天下流离失所的弃子越来越多。
“至直我攻伐南唐之后,这样的情况才稍稍好转。也只有经历过人间冷暖,和悲欢离合的他们,才知道幸福来得有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么不容易。
“所以!他们存在的唯一目的便是助我勘平乱世,当然!现在是助你,跟你一起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仅此而已,不会再重演。从他们入营的那一天起,就决心牺牲自我,化身成为熊熊烈火,欲将这乱世烧得一干二净。
“还河清海晏,还天下太平。”柴荣看了柴宗训一眼,继续说道:“你不必怀疑他们的忠心,如果有需要,你便是叫他们立刻在你面前自尽,他们也不会有一丝犹豫。”
柴宗训听得心潮澎湃,如果有这么一支忠心之极又悍不畏死的死士在,自己手无疑多了一张王牌。
可是柴宗训这样的想法还脑海中盘旋,便被柴荣无情的打碎了。“如果你仅仅当他们为死士用,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柴荣正声说道:“‘椎子营’除了有二十二营,这二十二暗合十天干,十二地支之数。
“却还设有一个教习营,你别小看了这唯一的一个‘教习营’。上涉天文,下及地理,或关百工,或列诸艺。
“不是我柴荣夸下海口,教习营中无所不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教不了的。走吧!我再带你却看看这些教习先生。”柴宗训脑袋一时之间还有些转不不过弯来,刚才……刚才柴荣所说的那些也未免太震憾了些。
没等柴宗训继续想下去,柴荣已是拉着柴宗训走往了另一处通道。
一路上柴宗训马上又想到了另个一个问题,历史上相传赵匡胤从柴荣手中接过一个“孤儿营”,或许是真有其事。不必多说,这个“孤儿营”就是柴荣所说的“稚子营”,只是二者之间的叫法不同罢了。
可是眼下看来,以柴荣“五代第一英主”的偌大名声,似乎在“稚子营”上面下的功夫甚至比过在禁军上面下的功夫。
听柴荣的介绍,也知道柴荣心中格局之大,却是不仅仅将“稚子营”作为暗杀或刺探军情的工具,可似乎“孤儿营”到了赵匡胤手上除了干这两样事之外,也没有干过别的什么事,难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除此之外,柴宗训再也找不到什么合理的解释,这也是大实话,论及心胸和格局,赵匡胤比起柴荣差的不只是一丁半点儿。也许“稚子营”在柴荣是一幅好牌,而到了赵匡胤手中,就像是一对王生生拆散了单出,最后给人炸了一般难受。
(本章完)
………………………………
第一百一十九章 许言和刑将
“稚子营”绝对是柴荣手中的王牌,看来柴荣似乎放弃了禁军,但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做,他的一切仿佛都寄托在了“稚子营”身上了。
柴宗训也迫不及待的想看知道被柴荣寄以厚望的“椎子营”到底有何独倒之处,在甲九等人身上虽然见识了“椎子营”不避身死,舍身成仁的一面,但也是仅此而已。当然!今日在“养神殿”下也有些见闻,这些加起来也不过一鳞半爪而已。
不过!在柴宗训看来,接下来柴荣要带他认识“椎子营”的教习,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有什么样老师,自然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倒不是老师教出学生的都一样。而是说老师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着学生的水平。这就好比在学校之中水平好的老师带出的班级总会比水平次一些平均分要高一些,所以想看老师的水平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出结论,相反!想看学生的水平,从老师身上也能看出些端倪来。
柴荣带着柴宗训转进了了一间石室,这石室之中已是十余人再等候,柴宗训微一打量,却是心都凉了半截。
因为这些都太怪异了,有人身上带着刑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犯人;也有长得如同野人一般,就跟在辽军中见到的“狼牙血骑”的生番一样,身上围着兽皮,露在外面的部分也长满了毛。
转过视线,终于看到了一个儒雅的老人,长得慈眉善目,一双眼睛却不见老来浑浊之态,反而给人充满智慧的感觉。
看到这个老人,柴宗训稍稍觉得欣慰了一些,甚至在人群之中还看到一个胡人不像胡人,便偏偏打扮得不伦不类之人。看了他这身打扮,即使是在后世见惯了奇装异服的他,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哪一个民族的人。
“这是韦言韦老先生。”柴荣当先向柴宗介绍起了他看得最为顺眼的老先生,柴宗训只是拱了拱,并不是十分在意。可是柴荣接下来的话,却是让柴宗训震惊不已。
“韦言韦老先生也许是这乱世之中最后一位大儒了,当年不知道多少人登门拜访,欲请老先生出山,先生皆以圣道以绝一一推脱。而柴荣三生有幸,上门亲求韦言老先生为我‘椎子营’教习,却不想老先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陛下过奖了!实在是陛下一番为国为民之心,天地感召,韦言又岂能不为之动容,我在‘椎子营’中也不过是略尽绵力而已……”
“韦老先生若是这么说,就让柴荣太惭愧
(本章未完,请翻页)了。”柴荣打断道:“昔日先生为瞒过天下人入我‘椎子营’为教习,不惜诈死,便是老先生家里人也不知道老先生现在还好好的活着。算算日子,老先生只怕也有三年未见过家人了。”
柴宗训听到这里这里为咂舌,想不到这个小老头居然如此狠,不只是对自己狠,对自己家人也狠。
“准确的说是三年又六个月零七天了。”听过韦言此言,柴宗训才知道自己错怪这位老人家了,一个能将与家人分别的日子记得如此清楚之人又岂是无情之人,“昔日有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何况老夫乎?
“况且!陛下之前也和和我有过约定,只要一入‘椎子营’,便当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如果不见汉天再现,炎黄一脉重兴,我等皆是死人。”韦言说这般话的声音并不大,却是听得柴宗训心中大震。
这个韦言老先生一片拳拳为国之心,只怕比及柴荣也不遑多让,一个能为统一大业,做到抛家弃子的人,若是在前世柴宗训绝对看不起这样的人。
可是到了这个世界,看到太多太多为了华夏一脉的延续,不惜毁家纾难,或不计荣辱之人。冯道、王仆、柴荣,现在又多了一个韦言。柴宗训明白他们本来可以选择更好生活,但站在历史这个风口浪尖之上,他们都义无反顾的选择站将出来。
他们为炎黄撑起一片天地,他们是华夏的脊梁。原来柴宗训还不太相信柴荣所言的只要坚持自己认定有路,就会有志同道合之人出现。
但如今柴宗训不再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因为在华夏一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总是会有人默默的站将出来,贡献出他们的一切。世界四大文明,四灭亡其三,唯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就是因为有这些人在。
“韦老先生肖学渊源,可谓是儒学世家,祖上五代大儒三代宰相,特别是汉朝之时,一代名儒韦贤,后又升至宰相,而其祖父韦孟也是大儒和宰相,加上他的儿子韦玄也当过宰相。五世大儒,三代宰佳话传至今,实在让赞叹不已。
“宗训,你可知《三字经》中说的‘人道子、金满赢’,说的便是韦家先祖韦贤?公”柴荣转头对柴宗训道。
柴宗训半天都回不过神来,想不到这小老头背景如此之深,来头如此之大。“陛下过誉了。”韦言笑道:“再多的荣誉都是祖上所挣,至于传到我这一代,却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圣人之道衰落。
“但是!正是因为祖上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训,韦家柄持圣人之言,身体力行,匡扶圣人之道。以兴复有汉人正统为己任,以天下百姓为念。韦言区区不才,虽然不敢自比先祖,但能有为天下百姓尽一分力的机会,韦言自然也不会推脱。”
韦言这般说说得大义凛然,柴宗训自然不会觉得这是老人家的客气话。'
“宗训!代我们皇家向老先生一拜!”柴荣放才落下,不待韦言反应过来,柴宗训便跪倒在地,认真对韦言拜了三拜。
“这如何使得?太子乃是大周未来的天子,只可跪天跪天,跪师和父母,我……”不等韦言继续说下去,柴宗训连忙打断道:“可不现在宗训还不是大周天子,如此先生觉得过不去,就当宗训代‘椎子营’中人行的拜师之礼。”
“这……”一开始韦言不家些转不过弯,等完全反应来,却是欣然受之,大笑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等柴宗训再次站了起来,柴荣是为柴宗训介绍起了那位身上戴着刑具之人,似乎柴荣也知道柴宗训对这样的怪人更有兴趣。“这位乃是刑将大师,乃是我大周最为厉害的铸造大师,还不拜见?”听柴荣说完,柴宗训正算拜见。
不想刑将先一步阻止了柴宗训,转过头对柴荣道:“陛下就不必让我难堪了,我现在连身上刑具都无法斩断,如何当得起‘大师’之名?”
“这……”柴宗训拜也不是不拜也不是,有些为难的看向柴荣。柴荣哈哈一笑,向柴宗训解释道:“刑将先生出自一个比较特别的门派,他们这个门派一生致力于铸造之术。每代师父都会寻找一个自己认为可以学到自己真传之人为徒弟,而师父为了砥砺徒弟在铸造之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师父过世之前,定然耗尽自己所有心血,为徒弟打造一副刑具,除非有一天徒弟能在技艺上超过他。
“铸造比刑具更加好兵器出来,那么就能斩断刑具脱困,同时也可以证明徒弟出师了,一身铸造本事已然超过其师……”闻到此处,柴宗训不由得多问了一句,“要是这徒弟造不出比刑具更好兵器来呢?”
“那自然只戴上这刑具一辈子喽。”回答柴宗训这个问题的并不是柴荣,而是旁边的刑将代柴荣回答柴宗训。不必多说,刑将在这件事上更有话许权。“不见得吧?也许有别的办法能除去先生身上刑具呢?”柴宗训建议道:“比如说用锯子一点儿一点儿的锯,有道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本章完)
………………………………
第一百二十章 李定神臂弓
“如果照着太子的法子而为,刑将便派中最为无用之人,不能堂堂正正的铸造出斩断刑具的神兵,那到不如斩断双臂更来得实在。”刑将说道:“既是一生不能斩断刑具,倒不如此生皆不碰铸造之术,与铸造无缘来得好。”
柴宗训想不这个刑将居然如此刚烈,唯有打消让他走歪门邪道的想法,转而问将道:“不知道刑先生铸造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刑将长长一叹道:“我自问冶炼和铸造之术都不弱于师父,奈何铸将出来的兵器却是要不是刚度不够,要不就是柔韧度掌握不好,柔者易损,刚者易折。到如今主止,我已打造兵器一千三百四二十二件,却是没有一件可以让自己满意的。”
“这也许并非先生的问题,而是火和碳的问题。”柴宗训此言一出,刑将立刻动容了起来,想不到柴宗训还是此中行家。
“太子居然也明白其中道理?就是因为火的温度达不到,熔炼之时不能金铁之中杂质完全熔化,提炼出全部金铁,以致纯度不够……”说起铸造上的问题,刑将立刻来了兴趣,开始侃侃而谈了起来。
柴宗训大大的汗了一个,刑将说的好多他都听不懂,刚才之言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
在以前的史书上,柴宗训知道宋代的科技较前代有了长足的进度,其铁冶炼业方向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书上曾不记载宋代的产铁量甚至超过唐代的四倍。能做到这点,风箱和“灌钢法”及“百炼钢”的发明,三者皆功不可没。
灌钢法,是在铸造过程之中,将生铁汁灌入熟铁之中,这样一来兵器的强度和韧性兼顾,先前刑将所言就不再是问题。
至于百炼钢,却是通过熟铁反复加熟锤炼,比较耗时耗力,而且其反复锤炼又和温度分不开,这便要说到风箱之上了。风箱虽然并不算什么神奇的发明,因为其原理极为简单,以开闭木箱盖板以鼓风,在盖板上有活门,木箱与风管连接处也有一活门,一为出风口,一为进风口,盖板扇动,两活**替关闭。
这东西便是柴宗训小时候也亲眼见过,并不是十分稀奇,那时候不只是用于铸造之中,而且还用应用于生火做饭。
但不得不说它的问世,却是极大的解决了铸造中关于温度这个难题的把握,你可以通过拉动风箱的快慢来控制温度。
“也许火和碳的问题能够解决。”听刑将把话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完,柴宗训有些小心翼翼的说道。刑将却连忙拉着柴宗训问道:“怎么解决?”急切间,身上的铁链铿铿作响,柴宗训看了刑将一眼,刑将这也连反应过来自己似乎太激动了些。
“还望太子恕罪,刑将刚才……”不待刑将说完,柴宗训却是不以为意的道:“先生极于此道,痴于此道,宗训能够理解。
“碳如果选择优质之碳,这火力定然能完全发挥出作用来。”刑将立刻皱将起了眉头,打断道:“我所选之碳,皆是宫中所提供优质木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才是,太子你说的这个方法只怕……”
“先生误会我的意思了,此碳非彼碳也。”柴宗训却在心中道暗言难道跟说你是煤炭才行,“此碳或深或浅埋于地底之下,若是用之,却是比一般木材奈烧十倍,其火力也更加持久,刑先生或可一用。”
刑将将信将疑的看着柴宗训,柴宗训也难得解释了。
“至于火上面的问题,这个有点难解决,或许要费些时间才行。”柴宗训故意装作有几分为难的样子。
柴宗训心中却是暗道:这风箱虽然不是什么宝贝,就是就这么简单的拿了出来,如何显得出自己的本事?先用煤碳投石问路,至于风箱等吊一吊这刑将的胃口,时机倒了再说将出来,这刑将自然对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
“太子殿下!这事可开不得玩笑。”一旁另外一人趁机了开了口,一脸严肃的模样,仿佛怕柴宗训先前之言是忽悠刑将的。
“这位是李定先生,乃公输一脉的传人。”听过柴荣的介绍,柴宗训却是感觉脑袋轰了一下被雷击中般,有些接受不了。貌似传说中“神臂弓”就是此人进献的吧?,不过论及“神臂弓”的起源,却是众说纷芸,莫一是衷。
有人说“神臂弓”最早出现在西夏军中,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是“神臂弓”是西夏人发明的。但另有一点,却是无庸置疑,将“神臂弓”运用得最好的,特别是守城,当属汉人无疑,又有人说李定进献的“神臂弓”乃是仿制西夏而成。
对于这点,柴宗训一直都是持保留态度,因为西夏一国乃是诸国中建国最晚的一个,除得拿得出手的骑兵精锐“铁鹞子”外,柴宗训觉得他们想在发明创造上有所建树,却是不是一丁半点儿的难。
就算“神臂弓”最早出现西夏军中,这应该也是某个汉人进献的才是,至于这个汉人是谁?柴宗训
(本章未完,请翻页)曾经就怀疑过他就是进献“神臂弓”的李定。李定为何先将“神臂弓”献给西夏,后再又献给宋国,这一点柴宗训还不是十分明白。
而眼下李定本人就在眼前,柴宗训试着相问道:“问敢先生可发明出一种可射出数百数之远的神奇弓弩?”
柴宗训不这么一句还好,李定吃惊的看着柴宗训,回道:“太子为何知道?”跟着脸色难看了起来,“基本上大体都完成了,只是这机括所用的材料必须是精铁才行,目前虽用熟铜代替,却是用不了多久便会报废。
“我原想着等刑将先生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