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后周-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边宁州。
相对于皇宫之中柴宗训的平静,宁州刺史府中却是热闹非凡,他们也是差不多在同时一时候收到的消息,也许要早上那么两三天。先是赵光义收到的赵匡胤的消息,赵光义作为赵匡胤的代言人,在边关三州已然成了真正隐形的主人。
不过!对于高彦晖和刘楚信来说,他们也是没有办法,跟着王洪糊里糊涂的投入到了禁军之中,而且赵光义不只是带来了人,还带来了一样关键的东西。
那便是军饷,整整三个月的军饷,边关数万将士已然是将近半年没支过饷,在赵光义发下三个月军饷的时候,高彦晖和刘楚信二人便知道大势已去。至于王洪,更是有心促成此人,他已然把自己当成了边关三州和赵光义之间的联络人。
对于王洪如此知情识趣,赵光义自然也高兴之极,边关三州不少事都直接交给王洪处理,王洪本来就是宁州州刺史,可谓轻车就熟,也为赵光义办得妥妥当当。如此一来,更得赵光义信任。
所以在赵光义收到赵匡胤消息的第二天,王洪已是知道了,而且借信鸽将消息早一步传回了宫中。
至于赵光义为保直到此时才将此事拿出来讨论,王洪也是不是十分明了。但王洪清楚赵光义已就此事在自己的小集团中展开过讨论,只是这个小集团并不包括王洪在内,王洪自己也是心知肚明,表面上看来赵光义对自己是信任非常,但王洪再明白不过,他赵光义内心深处还是不肯尽信自己。
否则!这样的讨论断然不会不让自己加入,这个小集团之中有数人还是赵光义到边关三州不久,新找的幕僚。
若论起时间长短,王洪投入赵光义麾下还在这些人之上,可有几人甚得赵光义青睐,待遇和王洪到底还是有些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三天都没有商量出来个什么结果,赵光义居然打算将此事拿出来讨论了。
王洪却是没有管这些,这些天赵光义都是居住在他宁州刺史府中,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能瞒过他的眼睛。
况且!这宁州刺史府中,已然暗中布置了十几个善于打探消息的“稚子营”中人,如若不然,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洪也不会如此轻松的便得到了消息。这日!宁州刺史府中好是热闹,便是刘楚信和高彦晖也让赵光义给请了过来。
按理说这宁州刺史府乃是王洪自己的地盘,应该他坐上首才是,但如此主客易位,却是换成了赵光义坐在上首。
王洪跟刘楚信、高彦晖坐在一边,而另一边坐的就是赵光义的亲信。对于赵光义这番安排,刘楚信和高彦晖都不禁暗中皱起了眉头,因为二人对面坐的是他二人昔日的麾下部属,只是由于赵光义的空降,使得这些人投到了赵光义的阵营。
虽然知道此时谁才边关三州真正主人,可是看到昔日部属和自己并列相坐,刘楚信和高彦晖心中难免还是有一些不舒服。王洪在一旁冷眼旁观,一切尽看到眼中,心中却是跟明镜一般,知道这是这么一回事儿。
有道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能聚在赵光义身边,为赵光义赏识之人,脾性多少有些和赵义光相合。
尽管王洪也清楚刘楚信和高彦晖所对所坐之人,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亦是胸有点墨,不过这两人平时不得刘楚信高彦晖重视。这么多年来,二人皆任主薄,有朝一日得势,自然是想在昔日看出起他们之人面前讨回些面子。
王洪多少清楚这二人的想法。刘楚信对面所坐乃是程羽,而高彦晖对面所坐乃是贾琰,王洪到也佩服赵光义的眼光,这二人虽有些脾气,却也是有本事之人。话又说回来来,若非有本事之人,又哪里来的脾气?
大概这番安排应该是程、贾二人向赵光义提出来的,赵光义为了笼络人心,自然也是千允万允,倒是苦了高彦晖和刘楚信。
“不知小赵将军今日将我等召唤此至,所为何事?”高彦晖脾气比较直,言语之间已然有几分不客气的意思。赵光义只道此人有心挑衅,不以为意的道:“若是没事就不可以让你等前来?”赵光眯着眼睛看着高彦晖,“若我说我没事,只是叫诸位过府一叙,难得聚聚,不知道这个理由可成?”
见得赵光义动怒,心知形势比人强,高彦晖哪里还敢争辩下去,连称不敢。看到高彦晖如此毕恭毕敬之态,赵光义这才作罢。
“刚才跟高刺史不过开玩笑而已。”赵光义笑道:“不只还请高刺史记清楚一件事,既然边关三州将士已是加入到我禁军之中,但我禁军的将令还是遵守莫违的好,你要知道我禁军的军法比起朝廷的法度更加森严。”
闻过此言,高彦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连连称是起来。
“虽然我职位未必比得上几位大人,但你们应该清楚我是禁军之中派来的,所以……”不等赵光义把话说完,王洪连忙接过话头道:“小赵将军哪里的话?什么职位不职位的?已然我等既已加入禁军之中,只讲先来后到,不以职位论高低。
“况且!小赵将军是什么人?跟赵检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都是心知肚明。将来禁军之中定有小赵将军一席之地,我等尽管只需追随小赵将军身后,为将军牵马执蹬便可,想来日后小赵将军也不会忘记我等苦劳的?”
(本章完)
………………………………
第一百七十章 王洪的法子
王洪这番马屁拍得不可谓不漂亮,的确以赵光义如今的职位,和三位朝廷亲封的州刺史相比,还要差一大截。
而王洪偏偏却说不以职位论高低,只讲先来后到,这句话无异最得赵光义之心。高彦晖和刘楚信却是不知该如何接话,按理说他们和王洪是一个阵营的,可是如此肉麻的话二人暂时还说不出口。
况且!刚才高彦晖差点和赵光义闹翻了,而赵光义最引以为傲,在三个州刺史面前趾高气昂的最大依仗就是他那个身为禁军统领和殿前都检点的哥哥。也许此刻的赵光义还没有这个觉悟,他的一切权势都是来自他的哥哥。
“既然大家都认同我的身份,我想我们身为禁军一家人也没有好隐瞒的。”赵光义直点主题道:“前不久我大哥给我了一封信。”
果然!听赵光义提及了赵匡胤,在场没有一个人能淡定下去了,也许他们对于赵光义还有一丝不满,即使面上不敢轻易的表露出来,心中多少有些还是不服气。但赵匡胤却又不同,他不像赵光义,只是禁军的代表,而他是禁军之中实实在在的掌权者。
眼下高彦晖和刘楚信对赵光义多有不满,但也唯有隐忍,就是因为赵光义背后还站着一个赵匡胤,而赵匡胤手中又握着数十万禁军精锐。在柴荣驾崩之后,没有人敢忽视这么一股力量,甚至大周未来的走向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股力量。
对于众人的反应,赵光义还算比较满意,可能唯一令赵光义不满意的便是让众人畏惧的只是他的哥哥,而非他自己本人。
“信中如何说?”刘楚信却是比高彦晖稳重一些,小心翼翼的问道。赵光义不经意的看了刘楚信一眼,随口答道:“信中也没有交待别的什么,只是大哥觉得你们三人都是新加入禁军之中,也希望你们代为办成一些事,这也算是你们加入禁军的‘投名状’。”
闻过此言,刘楚信和高彦晖都对望了一眼,然后又看向王洪,王洪虽然早已经收到了消息,心中已是有了计较。可是王洪此时还是表现出一副茫然不知的神情,代刘楚信和高彦晖一起问道:“还不知道是什么事?我们三人初入禁军,未建尺寸之功,深感汗颜,如果赵将军觉得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但请吩咐。”
“就是!就是!”刘楚信和高彦晖也连忙在一旁附和道。赵光义心中多少有一丝不爽起来,刘楚信和高彦晖前鞠后躬的态度,却是让他心生出莫名的忌妒来。
“哼!”赵光义冷哼了一声,刘楚信和高彦晖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又有什么地方忍赵光不快,“此事说难不难,但说简单也不简单,不过三位久处边关,而且还是不久之前才从那边投过来,辽国那边你们应该也还有些联系吧?”
赵光义此言一出,刘楚信和高彦晖只听得冷汗直冒,特别是方得罪了赵光义的高彦晖,甚至有些赵光义故意说他和辽国之间还有联络,以此为由还整治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小将将军明言,我等对大周忠心耿耿,自我投入大周的那天起,便把自己当成了周臣看待,再说你我都汉家衣冠。昔日为辽国做事,却是身不由己,虽为伪官,可无时无刻不想着重回汉人王朝的怀抱……”
“我们的确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见得高彦晖给自己辩解起来,刘楚信担心事涉自己,也忍不住插了一句。
高彦晖说了一通,正觉得有些词不达意,而刘楚信所说“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言最得他心,连忙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般。二人说完之后,都是紧张看着赵光义,只盼着他给些反应才好,可是赵光义却是一脸如霜,看不出太多的表情。
“你们以前之事跟我没有太多的关系,你们只需记住一件事就成,我不想再重复第二遍。”赵光义说完,脸上已有不耐之意,高彦晖和刘楚信点头听着,“你们现在是我禁军之人,只为我禁军办事。你们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身份,还有就是明白你们的所办之事是否对我禁军有利。
“你们只要知道这两条就成了。”高彦晖和刘楚信虽然听得明白,可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面前自己连番表的忠心有什么不对。
“但请两位赵将军吩咐,但有所嘱,我等定当全力以赴。”王洪对于赵家兄弟的打算,心中跟明镜似的,他也比高彦晖和刘楚信聪明得多,直接开口如此道。王洪自然知道高彦晖和刘楚信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他们的问题便在于忠心表错了地方。
因为赵匡胤和赵光义欲所行之事,乃谋逆大举,而高彦晖和刘楚信却一个劲儿的向大周表达忠心,不引起赵光义的反感才怪。
赵光义向王洪投去了一个颇为赞赏的眼神,赵光义对王洪的欣赏不是没有道理,至少有些话赵光义不用明白的说出来,王洪便能尽能领会。对于这一点,赵光义确实觉得王洪比起刘楚信和高彦晖不知强了多少倍。
“你们有没有办法,在近期之内让辽国发动对我们大周的攻势?”赵光义此言一出,高彦晖和刘楚信就蒙了。
王洪却是沉吟道:“这事有些难度,辽国为和我们争取‘燕云十六州’,前不久才跟我们打了一仗。这一仗看似不分胜负,却是谁都没有讨得好去。我们虽然收回了三州两关,但将士的折损却是在辽国之上,最难让人接受的一点,却是我们皇帝也在这战中差点儿被俘,尽管最后脱险,但回京不久便病逝了。
“可是对辽国来说,也未必能强到哪里去?需知耶律璟这次派出的人马除了少部份‘皮室军’,大多数都是从各部落之抽调而来的。
“这次他们折损了也是不小,即便是耶律璟的‘皮室军’也并非全身而退。所以!如果再有战事,想来草原各部定然会有怨言,而耶律璟的想法也很重要,若是要再牺牲他的‘皮室’精锐,想来他定是不肯……”
“这么说就是没有办法喽?”闻王洪说到这里,虽然王洪
(本章未完,请翻页)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但赵光义更看中结果,眉头一皱,赵光久不悦打断道。
王洪依旧是一幅不亢不卑的态度,从容的回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关键还是看大赵将军和小赵将军是谁把战事进行到哪一步。若说像上次一般,到国与国之间交战的地步,自然是难上加难,不过!只是小规模的战役却又另说。”
“此话何解?”赵光义连忙问道。
“也许促使辽国皇帝出兵,的确是很有些难度,甚至是不太可能,但怂勇辽国小部族出兵,却是还是有可能的。”王洪淡淡的说道。赵光义却是被勾起了兴趣,见王洪停了下来,又吩咐道:“继续说下去。”
王洪点了点头,道:“我久在辽国中任伪官,却是清楚辽国并非铁板一块,虽然辽国掌权的契丹一族占据了绝对优势,但依旧有一些小部落游离在外,尽管名义上归辽国统属,但他们未必会尽听辽国的话。
“因为他们平常受辽国欺压,由于部族弱小,在辽国之中没有什么话语权,甚至被契丹欺压,但为了部落生计,每年再春、秋两季,都会到我大周边境打秋风。如果小赵将军要的只是小规模的战役,那么就可以在他们身上想办法。”
听过王洪之言,赵光义却沉默了起来,他也有些吃不准赵匡胤想要弄出多大的动静,欲走到哪一步。
但这时再派人跟赵匡胤请示,只怕时间又来不及了。赵光义把目光投向了亲收两个幕僚,程羽最先开口道:“其实二将军不必太过自扰,大将军在信中所言只是要我们这边传出辽国袭边的消息便成。”
贾琰想了想,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如果我们边一传出消息,只不过不了多久,另外一边只怕会传出北汉将有动静。”
赵光义先是一楞,继而明白过来,放声大笑了起来。直到此刻,便是高彦晖和刘楚信反应再迟钝,又岂会不知赵匡胤和赵光义将行之事会如何?二人皆是脸色大变,好在赵光义此刻的注意力没有在他们身上。
王洪却是暗中碰了碰二人,高彦晖和刘楚信皆是不解看向王洪,王洪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二人不必多说什么,只需静观便可。
高彦晖和刘楚信都低下了头,不再多言。“既是如此的话,说不定王刺史所言之事却是有用,只是该如何联络这打秋风的草原部族?”笑过之后,赵光义似乎心情不错,又重新把目光落到了王洪身上,似乎希望他有进一步的行动。
“如果小赵将军只是要这样的消息,我觉得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法子,这个法子不会让小赵将军破费一丝一毫。
“需知草原之上部落皆是重利之人,尤其是这些游离在外的小部落,有此机会他们定然会狮子大开口,说不得会狠狠的宰上我们一刀,草原之上管这叫作‘宰肥羊’。”听王洪说得有趣,赵光义又笑将了起来。
“有意思!还是说说你的法子。”赵光义道。
(本章完)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做人的王洪
一直未开口的程羽在在王洪说话之前忍不住的插了一嘴,道:“既是如此,其实我们未必要造了多大的动静,只需要造出这样的消息便成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也不用联系太大的部落,只需要联系些小部落便成。”
赵光义点了点头,心知程羽的这番考虑乃是出于从节约成本的方面考虑,如果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小部落,就算是被宰也应该还有谈判的余地。
“程先生所言虽然有道理,不过我的法子却是还要有效一些,而且也节约得不多。”听得王洪称自己为“先生”,程羽脸色多少缓和了些,但听到王洪自言就更好的办法,却是面色微微一变。
“但闻高明?”程羽自然不会以为王洪是故弄玄虚,尤其是当赵光义的面,除非他是不要命了才差不多。
王洪给程羽的影响绝对比刘楚信和高彦晖要好得多,这不单单表现在接人待物方面。光是从昔日王洪在柴荣临死之前做出主动投效大周之举,不论是眼光,还是勇气,都比刘楚信和高彦晖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程羽问话之间也是带着一丝敬意,绝不像对待刘楚信和高彦晖般不屑一顾,王洪却是轻轻一笑,淡然处之。
“先前程先生也曾说了,我们需要的只是传了消息便成,如果真的只是这样,我基实觉得便是连联系异族小部落这一步也可以省去了。”此言一出,不只是贾琰、程羽引起了深思,就是赵光义也坐不住了。
“此言何意?”赵光义从坐位上站了起来。
“我有个法子,却是比联系小部落,煽动他们‘打秋风’来得更有用得多,而且更会让朝廷相信有外族入侵之事。”王洪话才落下。贾琰眼睛一亮,似乎已然猜到某种可能,试探着问道:“王刺史可是打算……”
王洪却是没贾琰将说出来,打断道:“小赵将军,你觉得和小部落打秋风相比,我和高彦晖还有刘楚信三位州刺史一起联名上书朝廷之书信,到底哪一样会让朝廷更加信服?当然!我们信中自然不会只写是异族小部落打秋风而已。
“我和其他两位刺史将写道,辽国大军趁先主新丧之机,整兵备马,聚集不上十万人马,向我边境压来。
“不知道这么写可是让小赵将军满意?当然!光是我和刘楚信及高彦晖三位刺史签名只怕还不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是加盖上我三人的印章,那便是十万火急之事,此消息送会回京中,只怕是快马加鞭,片刻都不能耽搁。”
此言是否中赵光义之意不知道,但刘楚信和高彦晖听完之后,完全是面若死灰,因为二人皆知道如果当真是如此行事的话。他们都不能再抽身出来,从此之后,他们身上都将打上禁军的印记,只有跟赵光义一条道走到黑。
二人皆是有些愤怒的看向王洪,他们皆不知王洪为何要跟赵光义出这般阴损的主意,而且还要带上自己。
要是只是签字也就罢了,就算事败之后,自己还能一口咬定那不是自己笔记,乃是别人临摩
(本章未完,请翻页)。如果实在推脱不掉,也可以说成是受人胁迫。总之,只要不盖上自己的印章,那便是还要后路可走。
可是!王洪如此行事,却是将自己推向悬崖峭壁,甚至连半点儿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二人,也难怪二人竟会不顾忌有其他人在场,差点儿直接跟王洪翻脸。可即使如此,王洪也跟没有看见一样,只是等着赵光义的话。
“好!”赵光义再次站将了起来人,为王洪鼓掌喝彩起来,“妙!想不到王刺史居然还能想到这样的巧妙的法子,实在是让赵某刮目相看。”
王洪依然是一幅宠辱不惊的样子,淡淡道:“小赵将军妙赞了,先前也说了我等三人加入禁军之中尚无建树,此着可作为我三人加入禁军的‘投名状’。”跟着顿了一顿,“只是希望小赵将军不要嫌之太过寒酸就成。
“毕竟!这事只是机缘巧合而已,不用费我们一点儿力气,也不需废什么口舌,只要我们将印章轻轻一跺,但算大功告成。”
对于王洪这般帮他办成了事情,偏偏事了之后还半点儿功都不倨占,赵光义实在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可是转头看到高彦晖和刘楚信一脸不乐意的样子,还义愤填膺的看将着王洪,赵光义不禁为王洪打抱不平了起来。
“怎么?你们二人有什么不同意见?”赵光义阴阳怪气的应了一声,刘楚信和高彦晖脸色大变,“还是说什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刘楚信和高彦晖哪里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若是一个回答不好,不合赵光义的心意,他们二人只怕就会变成刀板上的肉,任赵光义宰割,他们都连称“不敢”,不过却也说不出其他的辩解之言出来,甚至连头都不敢多看赵光义一眼。
赵光义正待再挤兑二人几句,不想王洪此时却是开了口,而且还是帮刘楚信和高彦晖说起了话来。
“小赵将军不必在问,刘刺史和高刺史效忠禁军之心跟我王某一般无二,只是他们二人不像小人一般会投机取巧而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许两位将军这点儿微末技俩之上是比不上小人,但到了战场之上,论及调兵遣将,排后布阵,我比他们两位却是连提鞋都不佩。刚才他们也不过是初闻我的提议有些意外罢了,还请小赵将军不必介怀。”
不得不说王洪这番话,方方面面都顾忌到了,赵光义那里就不必多说,高彦晖和刘楚信从一开始的对王洪的不满,此刻已是变成感恩待德了。再加上王洪顾及二人颜面,不惜将自己贬得一无是处来抬高二人。
赵光义也不得不作罢,别人的面子他可以不给,但王洪的面子他却是不能不考虑,尤其对方刚给自己办成一件大事。
赵光义冷哼了一声,有意无意间向刘楚信和高彦晖看去,刘楚信和高彦晖都只觉得冷汗直冒,仿佛背心和手心都被冷汗都浸湿了。同时对于王洪,二人都不由得多生出一份儿感激来,要不是王洪保住了他们,指不定赵光义会如何对付二人。
其实真正让赵光义放弃对付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彦晖和刘楚信的还是因为王洪之言,王洪先前所道高彦晖和刘楚信对于调兵遣将和排兵布阵都有一手。尽管赵光义不知道王洪此言究竟是为了保住这二人的故意的夸大之言,还是老实话。
但对赵光义来说,这二人还是一个选择,尤其今天在高彦晖和刘楚信面前立过威之后,相信二人以后绝对不敢造次。
而如今赵光义虽然利用赵匡胤的拔给的军饷,基本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