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后周-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只是一两处也就罢了,这么多处同时遇袭,赵匡胤自然不会天真的以为这是遇到的零星抵挡,相反是事先有预谋之事。赵匡胤也不得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佩服这伙人的勇气,据遇袭的军队禀报,对方并没有多少人马,只是打了就跑,滑得跟泥鳅一般,抓都抓不住,让人头疼不已。这在开封城的大街小巷,空有庞大军力并不能施展得开。
领军之将无奈之下,只得实情相禀,赵匡胤得知此事第一刻,就询问遇袭各方,是否知道对方是何人领兵?
但呼延瓒父子二人皆是聪明之极,事先并没有打出旗号,反而叫赵匡胤不知从何下手。赵匡胤也是领兵多年征战沙场之人,迅速的反应地过来,清楚对方占着地利的优势,而赵匡胤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他手下足足有十余万大军,却是占了军力优势。
当下!赵匡胤吩咐各路人马暂停冒进,每条街头,逐一排查,以赵匡胤十几万人马,却是还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可是赵匡胤亦怕手下士卒万一被对方激怒,一不小心将怒火发泄到百姓身上,那他便前功尽气,赵匡胤再三叮嘱,不论各路人马,如查能敢有冒犯百姓者,定斩不饶,这条军令比起在其他地方的确又要严了几分。
而呼延瓒却是掌握了几分游击战的精髓,专挑单街独巷,赵匡胤人马一分再分之下少得只有十余人的时候动手,仗着他三人武艺高强。一双钢鞭如入无人之境,叫赵匡胤大军吃足了苦头,以至于最后消息都到赵匡胤处,都说有一个手持双鞭之人,凶得如同煞神一般,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大家都是阻将不住。
得知这条线索,赵匡胤心中多少已是有些明了。大周武将之中使用双鞭的可以说屈指可数,这也算是一奇门兵器,一开始他就有些怀疑是呼延琮了,可是没有证据而已。呼延琮对于大周的忠心,赵匡胤也是心知肚明,对于呼延琮的儿子呼延瓒,赵匡胤本人还颇为欣赏,确是有几分“虎父无犬子”的味道。
而赵匡胤唯一想不通的一点就是,依他对呼延琮的了解,此人虽然忠义无双,但却不想会想出这般滑头战法之人。如果说呼延琮据城而守,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赵匡胤会相信;说呼延琮退守皇宫,最后拼得力竭而亡,赵匡胤亦是能够接受。
要是赵匡胤知道此事跟呼延琮的关系不大,基本上都是他最欣赏的呼延瓒一手导演,只怕会气得吐血。然而!赵匡胤始终占有军力优势,就算呼延瓒父子再如何运用地利,说到底他们手下也不过五百余人而已。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赵匡胤的大军不断推进,呼延瓒父子的活动空间也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从一开始没有任何伤亡到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伤亡。随着赵匡胤大军不断的向皇宫逼进,呼延瓒父子手下的伤亡也越来越大。
可是这样呼延瓒父子也是没有办法,背靠皇宫,他们背后就是小皇帝柴宗训和太后娘娘小符后,若是他们再退让,赵匡胤大军便会冲进皇宫之中。呼延琮就早就打定主意,到目前为止,尚无为大周尽忠至死之人,他愿意做这第一个人。
(本章完)
………………………………
第一百八十六章 谢谢
赵匡胤十余万禁军是早上食时进入开封城的,原本按照赵匡胤的计划,也许不到中午他便能入主皇宫之中。但如今太阳偏西,已然接近日落时分,他的十余万大军依旧未能踏入皇宫之中。换句话说,呼延瓒父子已经差不多阻挡了赵匡胤一天了。
当然!这么长的时间内赵匡胤并不是一无所获,他仗着禁军人多势众,只要出现各有敌人的地方,他都派兵把守。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笨办法,然而却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侵食呼延瓒父子的活动空间。
呼延瓒的父子的游击战法虽然给赵匡胤带去极大困扰,甚至给之造成了于己本身两倍乃至三倍的伤亡,可是这对十余万禁军而言,还过是九牛一毛而已。随着活动的空间的越来越小,呼延瓒父子麾下人马的伤亡也是呈直线上升。
如今的呼延瓒父子背靠着皇宫,把守着最后两条街道,父子二人都在呼呼的喘着粗气,经过一天不间断的厮杀,他们二人都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加上几乎一天都水米未尽,即使天赋异禀如呼延瓒也是有些吃不消,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此刻在呼延瓒父子手下的人马已是不足三百人,隔着一条街道和赵匡胤十余万大军一隔空对峙,尽管人数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论及士气,却是强过禁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告诉赵匡胤能用区区五百人马,阻挡他十多万大军整整一天,赵匡胤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但如今事实就在眼前,容不得他不得不信,赵匡胤甚至有时隐隐佩服起呼延琮这个对手起来。
此的禁军士气不如呼延瓒这边却是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赵匡胤十余大军这一路走来,实在太顺了,几乎都没打过一场像样的仗,几乎人人都以为开封城已经成了他们囊中之物;其二,却是呼延父子的游击战术让他们疲于奔命,甚至比打一场大战还要累,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士气被磨去很多。
而反观呼延瓒父子这边,呼延琮乃是将门出身,在大周之中治军极严也是出了名的。在要出征之前,呼延琮就像麾下说明了此战有死无生,并允许不愿意参加此战之人退出,最后却是一个人都没选择退出。
这倒也说明了平常呼延琮爱兵如子,关键时刻这些将士都不愿意抛弃他这个主将,甚至愿意跟他同生共死。有呼延琮这个主将带头,不避刀剑,不畏生死,其麾下将士也是将生死置之度外,拼命死战。
一群不要命的人自然无畏无惧,而将赵匡胤十余万大军拖住整整一天,这点是他们本人都没有想到的。尽管如今已然伤亡快接近一半,但剩下的人却是士气如虹,似乎恨不得再将赵匡胤大军拖在皇宫外面一个晚上。
两支军队仅隔着一条街道,禁军已是封死了呼延瓒父子所有的退路,除非父子二人选择退回皇宫之中。但父子二人都已然把面前的两条街道看成了最后的防
(本章未完,请翻页)线,呼延琮已有已以身殉国之意,而呼延瓒已然杀疯起来,早将柴宗训交待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但见一人打马而出去,身着一套黄盔金甲,猩红的披风甚是嫌眼,不是赵匡胤又是谁?“呼延兄?你已经尽力,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赵匡胤却是动了爱才之心,二人也算昔日同袍,却也不忍呼延琮血溅五步,“就像你不为你自己考虑,难道你就不为你手下那些兄弟考虑考虑?”
当然!赵匡胤有更深层的考虑,如果能说服呼延琮,那便是一件完美之事。
“住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只恨杀得太少。”呼延瓒一口打断道,手中双鞭遥指着赵匡胤,一脸痛恨之意。
看到呼延瓒居然使的是双鞭,而呼延琮却是使的铁枪,有些出乎赵匡胤意料之外。属下已是向他禀报说是敌军之中有一个双鞭之人,武艺甚是高强,军中似乎找不到与之匹敌之人。赵匡胤原以为此人指的是呼延琮,呼延琮双鞭鞭法在禁军之中也是颇有名头,骤闻之下自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
其中也有几人算禁军中的悍将,竟然也败在了双鞭之下,赵匡胤没往呼延瓒身上联想,亦是因为在北伐之战中他亲自见识过呼延瓒的武艺的。那时候呼延瓒的表现出来的天赋虽然不错,但武艺却还是仅仅是二流。
便赵匡胤又如何想将得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然当日一别绝对不止三日,这可段时间呼延瓒不懈努力,而且弃枪改习了鞭法。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和柴宗训切磋,家传鞭法也已经颇具火候,也许还不是他赵匡胤的对手,但其他人却是有些不够看。
闻过呼延瓒之言,赵匡胤并没有生气,直接没会理会呼延瓒,继续对呼延琮劝降道:“呼延兄!说到底你我都是共出禁军一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如今日彼此都放下成见,我亦是当今日之事没有发生过,我们……”
却是没等赵匡胤把说完,呼延琮也是一口抢过道:“如果赵检点能够带兵退出开封城外,并立刻带兵赶往前线,抵御在辽国大军,呼延琮也可以当今日之事没有发生过,你我以后也还是禁军兄弟,如何?”
赵匡胤听得脸色一变,不知道什么时候石守信走上前来,指着呼延琮说道:“呼延琮!别给脸不要脸,你以为就凭你这三两百人能挡住我十余万大军?大哥不过是看你是个人才,才不忍你战死沙场,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呼延琮闻言笑了起了来,答道:“听说便是你跟王审琦一起劝赵检点发动兵变造反,不知道是真是假?”闻过呼延琮此话,石守信虽然没有答话,却是因为心虚的缘故埋下头不敢看呼延琮,“我这一生既不吃敬酒也不吃罚酒,我只知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们可以摸着自己的良心说,先帝待你们如何?
“你们这么做又对不对得起先帝?赵检点!请容我最后一次这么叫你,你不只是殿点都检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亦是禁军统领,我记得我才从军那会儿,还是你一把手带出来的。”呼延琮叹了一口气,道:“不要以为你将‘铁甲兵’调走,这天下间就找不出一个为大周殉葬之人,如果没有人来做,我呼延琮不介意来做这个人。”
赵匡胤脸色数变,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这时王审琦也走了上来,说道:“冥顽不灵,既然他想死,我们不妨就成全他。”说话间,王审琦把手高高举起,似乎已经准备叫身后的禁军动手了。
不想赵匡胤大手一抬,阻止了王审琦,对呼延琮说道:“呼延兄!你我同僚一场,你应该也知道今日我们这般所做所为,也是迫不得已,若非是王溥和范质一逼再逼,又岂能走到这一步?呼延兄!你应该也清楚这其中……”
“你这些话还是留着骗鬼吧!”呼延瓒替呼延琮答道:“难道王溥和范质拿着刀逼你和禁军造大周的反?”呼延瓒的话虽然很是粗鲁,便却是“话糙理不糙”,这样的话也许能骗骗普通老百姓,呼延琮自然不会相信。
“赵匡胤你既然决定一意孤行,今日之后你我之间恩断义绝,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说到这里呼延琮打马而回,已是没有继续跟赵匡胤说下去的意思,“我们还是战场之上见一个真章吧?”
呼延瓒紧紧的跟着呼延琮的身后,大声的对赵匡胤喊道:“谁说没有人愿意为大周拼命,除了我爹爹之外,还算我一个。长言道: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赵匡胤早听说你是禁军第一高手,今日若是有本事,便将我父子二人都毙在你盘龙棍下。也肖叫天下人看看你赵匡胤是何等英雄好汉?”
呼延瓒最后一句话,却是讽刺的居多。也许是在呼延瓒豪情感召之下,不断有人喊道:“为大周拼命算我一个。”
“我算一个。”
“也算我一个。”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喊道,赵匡胤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而赵匡胤身旁的王审琦,此刻还举着一支手。因为没有赵匡胤的命令,叫王审琦继续举着手不是,似乎放下手也不是,很是尴尬。
赵匡胤到底是非常之人,知道眼前之事不能善了,更应该速战速决才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今日之战,不论胜负,两方皆是我禁军之人,此战之后,需尽敛双方将士骸骨,而同是禁军死后的抚衅,当都不能少半分。”
尽管呼延琮不想接受赵匡胤这般好意,可是连所有兄弟跟他一起战死沙场,他已然觉得心中有愧,又如何舍得这些人死后孤儿寡母无人抚养。呼延琮还是忍不住对赵匡胤说了一句,“谢谢!”呼延瓒睁大了眼睛,显然不明白其父话中之意。
“父亲!好好的跟他说什么谢谢?”呼延瓒似乎有些不满,埋怨呼延琮道。呼延琮只是轻轻一笑,看向赵匡胤,刚好赵匡胤也望将向他,只是点了点头。呼延琮吩咐呼延瓒道:“叫大伙准备应战吧,今日注定是九死一生。”
(本章完)
………………………………
第一百八十七章 彼此的条件
呼延琮并没有向呼延瓒多解释什么,不过呼延瓒也明白就应付眼前大战才是最紧要的事情,也不再多问什么。
“赵匡胤!来吧!让我领教领教你的盘龙棍?”这次却是呼延琮亲自向赵匡胤本人激战,说罢手中铁枪一扬。见呼延琮没有侃自己的成名双鞭,赵匡胤哑然失笑道:“莫非你打算和用铁枪跟战在一场,而不用你自己的铁鞭?”
赵匡胤不愿占呼延琮的便宜,好心提醒。呼延琮怔了片刻,对呼延瓒道:“孩儿,且借你一鞭用用。”跟着埋首在呼延瓒耳旁,“在你双鞭鞭法大成之时,父亲定然不会在赵匡胤面前使出这套鞭法,你乃是我呼延家这近百年来唯一有可能将这套鞭法练至大成之人。我儿且记,在鞭法练成之前万万不能找赵匡胤报仇。”
看到呼延瓒脸上写着满满的担心,呼延琮拍了拍呼延瓒的肩膀,笑道:“我儿且放心,就算为父鞭法此生无法大成,但自己却是自创了一套鞭枪合击之术,今日就让你看看为父的厉害,还有就是你得把赵匡胤的每招每式都看仔细了。”
“爹!我跟你一起上吧?”呼延琮生生的从呼延瓒手中拖走一支铁鞭,呼延瓒心中隐隐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死死抓住了呼延琮的马缰。
“说出去也不怕别人笑话,我堂堂呼延家居然要以二敌一?”这般话呼延琮是笑着对呼延瓒说的,他已是打定主意跟赵匡胤拼命一战,自己殉忠大周之后,也许赵匡胤看在昔日的情分之上并不会为难呼延瓒和手下其他还活着的兄弟。
“可是他乃是……”呼延瓒正想说赵匡胤乃是“禁军第一高手”。可是呼延琮却是没让呼延瓒继续说下去,打断道:“我儿且记住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父亲今日所做所为问心无愧。”
见呼延琮心意已定,呼延瓒慢慢松开了手。呼延琮一枪一鞭,打马上前,宽不过三米的街道之内,赵匡胤和呼延琮都摆开了架式,准备大战一场。赵匡胤叫人牵来了自己的坐骑和取来了自己的盘龙棍,翻身上马,直奔呼延琮而去。
就在这时,皇宫之门大开,但听一个尖锐却又带都会些放颤抖声音喊道:“皇帝和太后娘娘驾到!”也难怪这太监会如此怕,现在赵匡胤所率领的十余万禁军对大周来说就是乱军,到底会做出什么事来,谁也不知道。
只是小符后跟小皇帝都想吃错了药般,若是紧闭宫门,还能多支撑些时间,可是他们都说要摆架出宫,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说小符后和小皇帝是开宫门迎降,也许还有一条活路,如果不是,必然是自寻死路。
听到这个声音呼,延琮翻身下马,拜倒在地,麾下所有人马跟着一起喊道:“参见陛下!参见太后娘娘!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其中也包括呼延瓒,呼延瓒也没有想到柴宗训居然出得宫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见到柴宗训,呼延瓒这才想起他事先的交待,叫他事不可为,退回皇宫之中,可是一战战场,杀得兴奋过了头,早就把这些抛诸脑后了。柴宗训和小符后本来在宫中等着消息,可是等了半天,既不见赵匡胤的兵马杀到皇宫,也不见呼延瓒退回皇宫之中。
最后柴宗训只有向小符后建议主动出宫,对于柴宗训这个建议,小符后却是不同意,二人争执良久。二人争执的问题倒不是该不该出宫,而是柴宗训本人出不出的问题,小符后心知肚明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怎么样都要见上赵匡胤本人一面,至少得弄清楚他的真实想法才行,然而小符后又怕赵匡胤暗中安排人对柴宗训下手。
所以!小符后觉得自己出面见赵匡胤就行了,柴宗训还是躲在皇宫之中更为安全一些。不过柴宗训自己却说,如果赵匡胤有心对他不利,就算他躲到天涯海角也没无处可安生,毕竟如今的局面,大周已经可以说是危如累卵。
最后费尽口舌,柴宗训才说服小符后让之一起同行,若是不能一起出宫,他此刻藏将在怀里的圣旨,可以说是毫无用处,比一张废纸还不如。也难怪柴宗训就算是磨破了嘴皮,也要求小符后带他一起出宫。
呼延瓒父子这方,毕躬毕敬,礼数周到。再看赵匡胤一方,却是没有一个人行礼,赵匡胤本人甚至连马都没有下。毕竟!如今已是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又岂有皇帝跪皇帝的道理?在人群之中赵光义看到小符后和柴宗训出现的一刻,眼睛为之一亮。
赵光义确实是打起了歪心思,在他想来此刻若是动手,将小符后和柴宗训一起除去了,那便是一点阻碍都没有了。不过!这些只有想想而已,到底赵匡胤就在此处,他还没有开口,赵光义又岂越俎代庖?
叫众人起身之后,小符后以弱质女流之身,大步走向前去。本来在最前面的呼延琮却是不得不担心小符后的安全,紧紧的护在身旁,退将了下来。
“赵匡胤?”小符后一个字一个字喊着赵匡胤的名字,同时一双凤目都落将到了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只是对小符后淡淡一笑,道:“见过小符后,请恕赵匡胤盔甲在身,不能见礼。”原本赵匡胤没有拜见小符后的打算,只是这般话说得甚是漂亮。
小符后冷冷问道:“你究竟意欲为何?难道你真打算谋取我大周江山,还将我母子二人赶尽杀绝。”不得不为小符后问的这般话拍案叫绝,一上来什么都不说,直接开门见山的问起赵匡胤的打算,就算赵匡胤本人也料将不到。
“太后娘娘言重了。”虽然赵匡胤颇为意外,但面上看上去依旧云淡风轻一般,“走到今日田地,赵某又岂想?两位辅臣对我禁军一逼再逼,如果我们不奋起反抗,只怕今日倒霉的就是我们禁军所有人了,大家说是不是?”
“是!”禁军所有人哄然应是,十余万整齐发喊的声音甚至大将雷霆,
(本章未完,请翻页)一时间像好将整个开封城一起掀翻一般。小符后闻之小脸为之一变,心知赵匡胤这般做法更多是为了向自己示威,而且人家已经打到了家门口,的确也有这个本钱。
小符后只得忍不这口气,尽量用商量的语气跟赵匡胤说道:“如果我将王溥、范质二人治罪,可否平息禁军之怒?”赵匡胤摇了摇头,回道:“我们折返开封,就是为了我们自己讨还一个公道,制裁王溥和范质二人我们自己会做,不劳太后娘娘放心。”
小符后听后脸色大变,她原先打算用制裁王溥和范质二人,看能不能平息禁军之怒,至少据他们自己打出旗号,此次兵变很大程度就是为了讨伐王溥和范质。可如今看来,赵匡胤的目的不只仅此而已,小符后瞬间有些愤怒起来。说什么有一逼再逼,说什么有冤难伸,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大周江山而已。
“你到底要我们怎么做?难道除了将大周江山拱手相让,还要让母子二人把我们自己的性命一起交到你的手上?”小符后这般话却是气急之下说出的,换而言之几乎可以说是气话了。按理说应该没有人当真,可除了赵匡胤本人之外。
“太后娘娘说的哪里的话?我赵匡胤岂得如此薄情寡义之徒,如果太后娘娘真的能做到前面一条,赵匡胤今日亦能当着十余万兄弟的面许下一诺,依旧尊娘娘为太后,仍旧以太后娘娘之礼待之,至于小皇帝……”
本来小符后想说赵匡胤“无耻”,居然把自己的一句气话当起真来,不过后面闻赵匡胤提到了柴宗训,心中跟着一紧。小符后此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柴宗训的性命,至于自己能不能继续当太后什么的,她一点儿都不放在心上。
“我记得陛下在做太子之前,乃是封的是晋王,我觉得这个位置于陛下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太后娘娘觉得呢?”表面看来赵匡胤是在跟是小符后商讨此事,但却是不容拒绝,而且对小符后来说也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原先在小符后看来,能让赵匡胤放过柴宗训,便算是谢天谢地了,但如今他却是要封柴宗训为晋王。小符后内心之中还是有着一丝担心,小心翼翼的说道:“今天之后,我就带着宗训离开皇宫,我们不做什么晋王,也不当什么太后娘娘,只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百老姓,你看这样可好?”
“太后娘娘未必太不领情了吧?如果我这的这么做,只怕天下人只会说我赵匡胤天性薄凉,我与先帝情同手足,却是让他的皇后还有孩儿流落街头,此事若是传将出去,你觉得我赵匡胤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小符后确是是没有想到这一层,她只是本能的觉得远离赵匡胤,越远越好,甚至最后是能永远都不见面。
赵匡胤说得并不道理,小符后犹豫了半晌,开口道:“你看这样可好?宗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