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后周-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翟守珣暗暗欣喜,想不到自己随口几句危言耸听之言还当真奏效了。于是翟守珣接着说道:“如果将军能多给我一个月的时间,翟守珣竭尽全力之下,也许能为将军征集半年的粮饷,如果能支够持我们半年作战所需,我相信会将军也会更有把握,毕竟赵匡胤大军一来一回差不多也是半年时间。”
听罢翟守珣侃侃而谈之言,李重进明显有心动之意。“你所虑甚是,此次大战除了时间是关键之外,粮饷之事也是关键,只是为了征集更多的粮饷定然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时间一旦耽搁太久,就会失去出其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意的突然性。”李重进自言自语,显然在粮饷和时间之间纠结了起来。
翟守珣正在考虑接下来的话该如何去说,才能让李重进选择完全不存在的粮饷,从而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没想翟守珣还没有继续开劝,而李重进已是拿定了主意。李重进不容分说的道:“这样!我最多只能给你半个月的时间,你一定要将半年的粮饷凑集完成。”李重进说这般话时看着翟守珣。
而此时翟守珣脸上的表情颇为怪异,显然他也没想到李重进会想出这样折中的法子。翟守珣不说话在李重进看来,定然是翟守珣觉得时间过紧,甚至不能完成。李重进也开始跟着慌了起来,第一次感觉到粮饷似乎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如果你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将来攻破开封城,我定然给你记首功。”李重进生怕翟守珣在这个关键时候打退堂鼓,连忙开始为其鼓劲加油起来。翟守珣更是哭笑不得,想通前因后果,他立刻装出一副为难不堪的样子。
最后翟守珣咬着牙说道:“翟守珣得将军看中方有今日。虽然守珣也知道要在半月之类完成收集半年粮饷的任务的确有些困难,不过请将军放心,翟守珣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会完成将军交代的任务。”
闻过翟守珣之言,李重进长长的松了口气。翟守珣在心底差点笑开了花,这样轻而易举的就争取了半月的时间,只要他操作的好,用其他各种理由再拖延半个月绝对不成问题。
“其实只要征集到八成的数目,此战就可以说我们占据绝对的先机了。赵匡胤精锐禁军一来一回最快也要四个月,如果四个月之内本将还拿不下开封城,我这所谓大周名将之名也可以说是名不副实了。”李重进话才落下,翟守珣马上高喊起口号来,“祝将军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李重进闻言大笑了起来,一双眼睛眯的几乎连缝都看不见,显然心情大好。
皇宫内院之中。
赵匡胤虽然已然封柴宗为晋王,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还是没有将他本人放回边疆三州两关的封地,反而把他留在皇宫之中。美其名曰保护,可实际上是怎么一会事谁都心知肚明,眼下李重进已是打出了反宋复周的大旗,尽管眼下明确打出旗号造反的暂时就李重进一家。可赵匡胤清楚看似平静的朝野还不知道潜伏着多少暗流,不知道暗中还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如果赵匡胤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叛乱,说不定想李重进这样的人还会有凡几。这个时候将柴宗训放将出去,无疑是给自己添乱,赵匡胤又不傻。好多人选择静观其变除了隔岸观火外,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借口,这个时候把柴宗训放走,无异于就是给了他们这样的借口,一旦野心勃勃之辈将柴宗训掌握在手中,不管柴宗训愿不愿意,注定成为别人手上的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颗棋子。
这样的昏招,赵匡胤自然不会出,那怕天下皆认为他有软禁柴宗训之嫌,赵匡胤也唯有捏着鼻子认了,至少要等平定李重进之后才会考虑给柴宗训自由。相信等到那个时候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清楚天下大势,比起所谓的大义,眼前的利益才是最实在的。
这也是皇宫之中颇为奇特的一个现象,虽然柴宗训从皇帝自贬回了晋王,但吃住都在皇宫之中,一切用度跟皇帝也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对这个时候的柴宗训来说,不管是皇帝还是晋王都区别不大,一样是任人摆布的傀儡。
所以!柴宗训的生活一如既往,白天和呼延瓒习武切磋,晚上在御书房中读书,偶尔心情不好之时将自己关在屋内。当然!这是对外的说法而已,至于柴宗训将自己关在屋内做什么,只怕只有他柴宗训本人才清楚。毕竟!堂堂一国之君突然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王爷,换成谁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点应该谁都能理解。
现在唯一的变化,以前柴宗训总是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内,而如今这屋中又多了一人,不是别人,正是种放。当柴宗训得知种放乃是柴荣留给他的一招明棋,柴宗训本着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精神,简直是把种放往死里用。
以前像接收“稚子营”机密情报这样的事情都是他自己亲力亲为,如今有种放明显柴宗训变懒了,这样的事情都交到了种放手中。“稚子营”的情报网几乎覆盖整个大周,搜集的情报极为复杂,虽然已有人帮他过滤一遍,但依旧让柴宗训头疼不已,实在是工作量太大了。现在有种放他,柴宗训倒是当起了甩手掌柜,所有情报都先让种放看一遍再说,种放觉得柴宗训有必要看的情报再挑选出来,最后送到柴宗训手上。
自从有了种放,柴宗训觉得自己像是解放了一般,好多事情都可以不用去管了。而种放像是一台精密的电脑,同时处理几件不同的事情,轻而易举不说,而且不会死机。有时候柴宗训也怀疑种放的大脑构造是不是跟其他一般人不一样,为何在其他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偏偏游刃有余。
“前几日收到李重进起兵的情报,这下可够他赵匡胤喝一壶的了。”柴宗训一脸兴奋之色,搓了搓双手,“而且还听说李重进已经派人联系李筠了,这二人皆是坐镇一方的大员,尤其是李重进更是有着大周名将之称。”
从柴宗训言语间的喜悦不难看出他对赵匡胤的恨来,柴荣才死不久,赵匡胤就如此迫不及待的发动兵变,吃相唯实太难看了些,最让柴宗训难忍的是赵匡胤险些将小符后逼到走投无路之境,这点最让柴宗训不能忍受。所以现在只要是能让赵匡胤不痛快的事情,柴宗训都是乐见其成,如果条件允许,柴宗训甚至不介意出手帮上那么一帮。
(本章完)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柴宗训的心里话
“我劝你别抱太大希望,很多时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种放深深看了柴宗训一眼,长叹过一口气,道:“我知道因为赵匡胤对小符后无理,才使得你对他恨意之深,倾三江五湖之水尤不能平息你心头的怒火。不过!如今我站在我的位置,不论是出于臣子之理还是介于朋友之义,我都有必要提醒你。
“仇恨容易让你失去理智,无法准确正视你的对手,你要知道赵匡胤乃是先帝亦看中之人。说句不客气之话,在这五代之中除了先帝之外,能与之比肩的也是屈指可数,所以你必需时刻保持冷静,才能应付这般强大的对手。”
尽管种放之言极为有理,可是昨日的情报依旧还是让柴宗训颇有信心,只是含糊答道:“我会小心的,不过我就不相信他赵匡胤就算是头老虎,难道就没有打盹的时候?”种放自然清楚柴宗训只是嘴上服了,心里未必服气。
“只怕注定要让你失望了。”只见种放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条放在了桌上,接着说道:“这是方才不久传回的消息,李重进派出联系李筠之人已然查实,不是别人正是那晚前来诱说你响应李重进起兵之人。相信不用我之说,你应该猜到这个人是谁了吧?这个人是谁的人你应该比我清楚?”
“翟守珣?”柴宗训差点儿惊掉下巴,待反应过来连忙抓起桌上的纸条读了起来,一边读着还一边唠叨道:“那日翟守珣居然大摇大摆的进入皇宫,我便对他的身份生疑,没想到他前脚刚走,后脚便直奔赵匡胤住所去了。他自以为手段高明,却不知自己一举一动都在我‘稚子营’监视之下。
“虽然我‘稚子营’大部份都撤到了盐城,可好歹这开封城乃是曾经我‘稚子营’的大本营,他的行动又岂会瞒得过我?”
“当真是岂有此理?”才读到一半,柴宗训已是怒不可遏。种放却是笑了起来,问将道:“还想先前那般笃定么?别以为李重进一旦联络上李筠,李筠便会想都不想的答应?这年头谁都不是傻子,实际上从一开始李筠见过翟守珣一面后,后来翟守列就连李筠面都没有见着,不用说翟守珣是赵匡胤的人,未必会一门心思放在结盟的事上。
“光看李筠不冷不热的态度,你就应该知道李筠更宁愿坐山观虎斗,或许他还等着两边都讨要好处呢。后面你也不用看下去,我可以直接告诉你,原本李重进打算派出一支精兵,直袭开封城,用速度来打败赵匡胤……”
听到这里,柴宗训连忙应道:“这是好事啊,李重进这名将之名倒也不是白来的,力敌不过对方,至少‘兵贵神速,出奇其胜’这一招还是不错的。”
“错是不错,错就错在李重进错信了翟守珣,翟守珣骗他能在两个月之内为他筹集清三四万大军半年所需粮饷。李重进担心自己不能在最短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时间内攻破开封城,反陷入被动之中,便答应多给翟守珣半个月的时间去筹集那所谓不存在的粮饷。可实际上翟守珣根本就没将心思放在筹集粮饷之上,也许他不巴不着李重进早点儿完蛋。
“现在时间对李重进有多宝贵,不用我多说你应该你知道,但现在他放弃了时间,可以说等于他李重进放弃唯一获胜的机会。”
听种放娓娓道来,与此同时柴宗训差不多也读完最后一个字,直气得火冒三丈,怒道:“好他个翟守珣,他赵匡胤当真下得一着好棋。这李重进他难道是猪吗?翟守珣是谁的人他居然还蒙在鼓里?一点都不知道,还全心全意的信任这么一个奸细?”
“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概是翟守珣是觉得跟着李重进没有什么希望,所以才会第一时间投入赵匡胤的怀抱。”种文无奈耸了耸肩,言道:“要是换作我,就算不会选择像翟守珣那般出卖故主,亦会选择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为何?”显然柴宗训对于种放如此不看中李重进,还是存在着一丝不解。大概是由于李重进乃是太祖郭威的亲外甥,让柴宗训天生就有种亲近之感。
“为何?”种放不答反问,冷笑道:“你看看李重进所做的一切,哪一样不是取死之道?别说他错信翟守珣乃是最大的败笔,所谓征集粮饷,不过是说得好听。实际上还不是强抢百姓之粮。据‘稚子营’中‘探营’的密报,尽管翟守珣并未帮李重进征集粮饷如实之数,但翟守珣拿着鸡毛当令箭,祸害老百姓的事却是没有少干。
“如今李重进辖地的百姓对李重进已然是怨声载道,李重进以前镇守一方,也算有些微薄名声,可现在也是尽付之东流了。也许李重进打的是早日拿下开封城以定天下的主意,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万一战败之后问题。
“战败之后,他少不得要缩回驻地,要对抗赵匡胤禁军,唯有凭借自己辖地熟悉的有利地形,再加治下百姓众志成城,方有一搏之力。毕竟一地之力对抗全国之军,可照李重进现在这般做法,一旦战败到时候不用赵匡胤打来,尽失民心之下,要是百姓知道他失势,只怕老百姓就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李重进。”
闻过种放之言,柴荣训沉默起来,种放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说得极有道,他原先对李重进寄于厚望,除了他与之亲近的关系外,便要说到李重进头上顶着“大周名将”的头衔了。事到如今,柴宗训却也明白了李重进不过类似韩信一类的人物,也许他们在军事之上都是天才,可是在政治之上却是白痴。
“那李筠呢?”柴宗训还是有一丝不死心,尽管也知道历史上的李筠比起李重进还要窝囊,现在却也成为他最后希望了,“至少李筠现在的做法看起来是最明智的,应该比李重进要稳妥多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你当真这么以为?”种放冷笑了起来,柴宗训闹了个大红脸,实际他也不怎么看好李筠,“李筠的做法表面上看来稳妥,但首鼠两端之人,却是最不容易成事之事。有句话说得好,说是‘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说得便是李筠这种人。
“想得比做得多,永远都是顾虑重重,看将起来处事面面俱到,其实时机却在犹豫之间一闪即逝。也许在李筠内心里还是心向大周的多,可现实却逼得他不能迅速做抉择来。对李筠来说,他最好时机就是在赵匡胤或李进重第一时间向他抛出邀请的时候,在二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来,可李筠却是没有这么做,反而待价而沽。
“李筠这样的做法看将起没有太大问题,可是谁都喜欢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不管李筠最后投靠李重进还是赵匡胤,赢得最后的胜利,对李筠来说都是失败。轻易而来的胜利又岂有话语权?也许最后赵匡胤用一个有职无权的虚位便能将李筠打发。”柴宗训暗暗心惊,想不到种放推测这般精准,几乎完成接近历史。
“如果李重进和李筠联手,他们能和赵匡胤抗衡的几率有多大?”柴宗训深吸了一口气,还是忍不住问了这么一句。
“先不说李重进和李筠联手的可能性本来就微乎其微,这根本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不过你想知道我还是可以告诉你,应该不足三成。”种放冷静的回答道。“才只有三成?”柴宗训沉默了起来,他本来还有意促成李重进和李筠联手,可听过种放的答案,他却是明白似乎没有这种必要了。
“其实这二人如果真的可以抛弃成见,携手合作,二人之间能形成很好的互补。李重进敢打敢拼,作风勇猛;而李筠却是心思细腻,能帮助其查漏补缺。”柴宗训眼睛为之一亮,正向问为何才只要三成,种放却是率先回答出了其中玄机,“可事实上二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彼此亲密无间,全心全意的合作。
“不说别的,单说他们之间谁为主谁为副?光是这一件事只怕李重进和李筠就会为之争得头破血流。如果二人之间分不出一个谁主谁副来,令出多门,他们永远都不会是赵匡胤的对手。赵匡胤禁军之精锐,尽管李筠和李重进二人手下部队也算得上精锐之师,可比起赵匡胤对禁军的影响力,这二人与之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李筠和李重进昔日好歹也算是同殿为臣,值此国难之际,为何就不能抛弃成见?通力合作?”柴宗训如是感叹道。
“因为最后坐上九五之位的只能有一个人,如果皇帝都能让两个人轮流做,那么就不会称之为孤家寡人。”种放一句话直中要害,“和至高无上的权利比起来,不要说区区同殿为臣的情谊,就是父子、兄弟,又有多少人曾饶过谁?”
(本章完)
………………………………
第一百九十九章 柴宗训的承诺
“如此看来,赵匡胤的运气还当真不是一般的好啊,居然一个像样的对手都没有。”柴宗叹了口气,言语间说不出的失望,“本来想跟赵匡胤找点麻烦,就算他们不是赵匡胤的对手,能恶心他一下也是好的,这下看来也成奢望了。”
尽管柴宗训也知道历史上李重进和李筠并没有给赵匡胤造成太大的麻烦,尤其是李筠一直在造反和投降之间徘徊,本来他有机会跟李重进联手,只可惜赵匡胤的封官许愿让他犹豫不决,最后李重进被灭,他也唯有捏着鼻子做了赵匡胤的顺臣。可是事后虽然赵匡胤也没有食言,但李筠明显又怀念起以前的风光日子,并整日说着心怀故主的言语。
在柴宗训看来,李筠有几分对大周的忠心他并不知道,不过他明显在赵匡胤手下混得不如以前,这应该是大实话,他否则也不会说出这般言语。李筠的下场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柴宗训隐约记得他还是栽在自己儿子手里,由此可见,李筠不只做官做人失败,似乎做为一个父亲也不怎么合格。
“宗训!我有必要提醒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敌人,我知道你因为先帝之逝和小符后所受之辱对他抱有成见。或许赵匡胤也跟李筠一样有着优柔寡断的缺点,但赵匡胤的这种优柔寡断跟李筠又大不相同,李筠很大程度上将之表现在了军事上,而赵匡胤不会,你别以为北伐失败就是赵匡胤优柔寡断造成的结果。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赵匡胤能走到今时今日绝非偶然,也许北伐失败才是他想要的结果,如果没有北伐失败,铁甲营大损,他不可能这么快的掌握禁军。他的优柔寡断有时候不是缺点,相反是他魅力所在,若非如此!先帝岂会视之如左膀右臂,视之如兄弟,他的优柔寡断很多时候表现在接人待物上面,所以换句话说这是仁慈的表现,更让他容易获得他人信任,这也是为什么他身边能聚集大批优秀人才为他所用的根本原因。”
“怎么说来哪里还算什么缺点,根本就是bug般的存在。”柴宗训撇了撇嘴,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种放闻言一怔,显然对于柴宗训所说的“bug”并不清楚是什么东西,不过这些日子的相处,他早已是见怪不怪了,隔三岔五总是会从柴宗训嘴里冒出些新鲜词出来,御书房读书和练武相处出来的友谊让彼此更亲近,从种放未在直呼柴宗训“太子”“陛下”或者是“王爷”。当然!也有可能是情急之下种放忘了礼数,但有时候下意识的关心,更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
此刻的柴宗训从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挫败之感,似乎赵匡胤成了一座压住他的大山,甚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和柴宗训相处这么久,种放多少清楚柴宗训现在心中所想,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也不至于这么悲观,我们现在又不是无路可走,相反!赵匡胤
(本章未完,请翻页)的注意力不在我们身上后,可供我们的选择就更多了,我们能做的事情也就更多。”柴宗训勉强笑了笑,笑得有些难看,“有什么好担心的?别忘了先帝最后选择你而没选择赵匡胤,难道你以为就仅仅因为你是他的亲生儿子而已?先帝闲暇之余跟我说过,你的见识和目光还在赵匡胤之上,所以最后他……”
“父亲他他真的是这么评价我的?”柴宗训显然有些不敢相信。
种放笑了笑,故意吊柴宗训胃口般并没有马上回答,清了清嗓子才说道:“自然是真的,我有骗你的必要?只是……只是……”说到这里种放又停了下来。“只是什么?”柴宗训连忙问道。“先帝说如果你按照冯老给你制定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兴复大周未必是什么难事,可一旦操之过急,欲速不达不说,反而容易坏事。”种放用老气横秋的口吻模仿柴荣道:“年轻人有冲劲儿固然是好,但血气方刚却容易败在一个刚字上面,因为刚则易折。”
柴荣训怔怔看了种放半晌,半天才反应过来,最后在种放胸口捶了一下,笑道:“去你的,我爹才不会这么阴阳怪气的说话。”种放揉了揉胸口不以为意,如今的种放早已经不是才进宫时那个身体单薄的小子了,皇宫你好吃好喝自然不会短了种放,加之小符后手艺非凡,种放身体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尤其是柴荣训将《先天无极图》传与种放后,他的境界更是一日千里,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怎么生过病,更别说这区区一拳了。
“现在好点了?”种放笑着问道。柴宗训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谢谢你,我现在终于明白父亲为何选择告诉你而不告诉呼延瓒那家伙了。”种放只是静静地听着,“那家伙比我还冲动,更容易坏事。”
“你明白就好,不论李重进还是李筠都不够资格成为赵匡胤的敌人,不用说他二人,只怕整个南方也找不出赵匡胤的敌手来。如果非要找,只能是在北方,北方那些天生在马背上长大的蛮夷,他们是最好的战士,贫困的草原能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而江南和中原的花花世界,却是最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这些年不过是因为他们内部的原因不曾牧马南下,如果他们解决了内部的问题,更是将到手的燕云十六州消化,对我们来说更是灾难。虽然我有理由相信他们会成为赵匡胤的敌人,但我更有理由相信他们会成为你强大的对手。”
听种放把话说完,柴宗训更觉得头疼起来,揉了揉太阳穴,一个赵匡胤自己还没解决掉,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辽国,想想都觉得可怕。柴宗训苦笑着对种放抱怨道:“你说我怎么就怎么倒霉,怎么偏偏就摊上这么个时候?”“你就别抱怨了,要是把你换到先帝的位置,说不定你骨头都会被别人吞得丁点儿不剩。”
柴
(本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