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后周-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校一听当时就蒙了,好在被问住那人的旁边的边军是个精灵人,用胳膊碰了那人一下,连忙补救道:“他跟上官开玩笑的,不要钱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卖上官一个面子,能便宜一些卖给上官。”
将校一听有戏,顿时间笑得比桃花还灿烂。而此刻楼上荆罕儒和王洪的对话,也隐隐传到城墙之下。
“你的荔枝产自何处?”这似乎是荆罕儒问王洪。王洪恭恭敬敬的回答道:“产自岭南之地。大人可知我们的岭南的荔枝最出名,便是当年的杨贵妃也最喜欢吃我们岭南种出的荔枝,你可曾听诗亦有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诗中所说的荔枝便是我们岭南的荔枝。”不得不说王洪很的做推销员的潜质。
“是吗?差点害得大唐亡国的杨贵妃已经不在了,大唐分崩离析,天下如今乱到这个田地,只怕你们岭南荔枝了脱不了干系吧?”荆罕儒想在跟王洪捞家常般。
“大人你这话就说得有点不厚道了,害大唐亡国的杨贵妃,又关我们岭南荔枝什么事?再说杨贵妃没了,可我们岭南荔枝还在啊。”王洪似乎变得有些不耐烦起来,“我说你到底买不买荔枝?我看在你是大人的份上才对你多忍让,你要是不买荔枝,光是消遣于我,请恕我不奉陪?”
(本章未完,请翻页)王洪说到这里,似乎和荆罕儒起了争执,声音居然渐渐大了起来。而城墙之下,那将校还在跟着边关讨价还价。
“多少钱?”将校小心翼翼的问道,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吃亏上当。先说给将校便宜那个边军伸出了三根手指。
见此情形,将校心有些往下沉,他虽然想到这个时节的荔枝不会便宜,便也没有想到荔枝会贵得如此地步。但如今上官好不容易发了口福,自己岂能吝惜钱财?将校咬着牙道:“三贯钱就三贯钱!”作势欲掏荷包,狠下心来买下些荔枝来给荆罕儒这个上官尝尝鲜,自己也算是竭尽全力了。
那边军似乎也吓了一跳,他本来想说三百钱的,也并没料到荔枝在盐城之中会卖得如此离谱,居然卖到三贯钱一斤,三贯钱就是三两银子,他们边军一年俸禄才不过十几两还不到二十两银子,这绝对称得上是天价了。不过这边军也是脑子转得极快之人,一把抓住了将校欲掏荷包之手。
“上官我说的是三百钱。”然后左右看了看,故意压低了声音道:“我也就只给你这个价钱,其他人绝对不只这个数?你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不然我这生意就没办法做了。”边军又伸出了四根手指。
将校得了便宜连连点头,自然也知道便宜不会如此好来人,问将道:“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
那边军等的就是这句话,凑过头去小声说道:“只希望进城之后,大人多多关照便成。”听得只是如此要求,将校立刻拍着胸脯向那边军保证,他们进城之后有什么麻烦都可以找他,绝对不会任何问题。毕竟这人帮自己省了不小笔钱,三两银子对这将校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他自然该投桃报李。
城墙上荆罕儒和王洪的谈话也接近尾声,先前不知道说到什么,声间居然越来越小,再加上城门口人来人往一直都是闹哄哄的,根本就听不真切。
“既然将军非得认为是岭南荔枝害得大唐亡了国,看不起我岭南荔枝。别说你今天你不想买了,就是你想买我还不想卖了。”说过这般话,王洪怒气冲冲的下了城墙。见此情形,将校和先前谈好生意的边军彼此对望一眼,都是面面相觑,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走!”王洪招咱手下边军,正打算就此离开城门口。先前谈好生意的边军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可是我已经答应了要卖些荔枝给这位大人的。“
王洪向城墙上的荆罕儒看了一眼,又看了看面前的将校,将校却是有些担心谈的生意就此黄了。别说是将校,就连那边军也有些吃不准接下来王洪会怎么做,毕竟王洪才是主事之人,他才有处事之权。
不想王洪掀开布幔,简直的挑了几串最大的荔枝给将校,同时说道:“他是他,你是你,爷今天高兴,你们那个上官无论多少钱我都不会卖他,还说什么我们岭南荔枝害得大唐亡国,如今天下分崩离析都是我们岭南荔枝惹得祸。至于你嘛!我一文钱都不收你的,白白的送给你。还看什么,都走了!”
只剩下抱着几串荔枝在风中凌乱将校,似乎他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呼延瓒的名将风范
不管是王洪离去,还是荆罕儒看着王洪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之中,各自都不自觉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通过城墙之上短暂的彼此交流,王洪终于弄清楚事情始末,也知道为何赵光义非要从荆罕儒抢过张琼,即使得不到也要除之而后快。
对于荆罕儒舍身取义之举,王洪本人更是深感佩服,尽管他对于柴荣也是崇敬之极,但和柴荣相交的时间并不长久,所以王洪自问要自己像荆罕儒般为柴荣正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王洪觉得自己还做不到那一步。
而荆罕儒得知王洪不只这次陪赵光义来到盐城,更是初步取信于赵光义,他自然高兴非常。有王洪这么一招暗棋在赵光义之侧,无论赵光义有任何下一步的动作,自己定然也能得知一二,不至于被动全无防范,就像昨日赵光义的攻城之举,荆罕儒无论如何都没料到赵光义居然会采用这样的手段逼他交人。
荆罕儒自然不会轻易将张琼交到赵光义的手上,可是昨日一个应对不当,叫赵光义攻破盐城,却要陪上满城百姓性命,这显然非荆罕儒之愿。
如今有王洪这一个取信于赵光义的人在赵光义身侧,不单单是应付赵光义胜算更大,对于下一步计划荆罕儒也觉得更有把握。不过荆罕儒打定主意既然王洪短短时间就能做到这一步,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之暴露,如果再给王洪一些时间,荆罕儒也想知道王洪能做到那一步?
唯一遗憾的就是那天也许他荆罕儒等不到了,可是荆罕儒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能为柴荣正名,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然值得。
最后王洪和荆罕儒约定好了联络的信号和方式,本来二人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可是为了不引起他人的怀疑,最后二人商定好以岭南荔枝和杨贵妃为口角,最后弄得不欢而散,才有荆罕儒和王洪在城墙之上争吵的一幕。
经此一事,二人皆认定彼此是做大事之人,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而此时柴荣和种放还在赶来盐城的路上。一路上禁军对于柴荣看管极严,柴荣也有心争取禁军将领的信任,所以一路上柴荣大部分时间都和种放在马车之上,甚至很少下马车,而呼延瓒显然不是这么呆得住的人。
呼延瓒也是带着十余个护卫,似乎临走之前,其父呼延琮另有交待。加之呼延瓒对赵匡胤成见甚深,连带着对于赵匡胤派出的禁军也不是十分信任。
所以这一路走来,呼延瓒没少和禁军发生口角,只是来之前那禁军将领似乎也得了赵匡胤的嘱咐,所以禁军将领叫手下人对呼延瓒多有忍让。而柴宗训也不想把事情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旦呼延瓒做得实在太过分,他还是会站出来斥责呼延瓒几句。
呼延瓒自然不会顶撞柴宗训,所以说柴宗训、种放、呼延瓒三个人,呼延瓒成了最忙的那个人,不全是因为呼延瓒自己好动,闲不住的原因,一路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呼延瓒带人充当斥候的角色,为了柴宗训的安全,他还不得不考虑到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突发状况,然后有针对的制定出应对之策。
尽管在禁军将领看来,呼延瓒这般做法很是幼稚,因为很多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而呼延瓒依旧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完成每一件事,不可否认现在的呼延瓒看上去却是有些稚嫩,但隐隐已经凸显出一代名将的风范来。
原本历史上的呼延瓒虽然因为个人勇武进入赵匡胤的视野,赵匡胤甚至也有心栽培于他,只可惜呼延瓒不论是带兵还是打仗,能力都是平平,除了个人勇武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其他似乎都没有太过出彩之处。
看着忙里忙外的呼延瓒,柴宗训坚信,比起历史上除了太原一战,并没有过多建树的呼延瓒,现在的呼延瓒会带给他更多的惊喜。
本来禁军将领不太看得起呼延瓒,觉得呼延瓒那一套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而且呼延瓒完全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每天尽琢磨这琢磨那,也不想想有堂堂两千禁军静锐的护送,那个不长眼的会将主意打到他们的身上?
直到有一日经过一处荒山的,方圆数十里都没有见着几个人影,而禁军遍寻才找着了一家野店。当时呼延瓒瓒充当斥候找人打听便知道原来这附近是有一个村落的只是山上有一股落草为寇的土匪,村里百姓不堪其扰,最后通村的人都搬离了此处,才会成了这般光景。
而且那人还告诉呼延瓒说这股土匪见抢不了村里的人,便故意在山下开了一家野店,平时打探消息,当有肥羊经过的时候也会下蒙汗药害人,不少不明情况的商旅都找了道。
当时呼延瓒回来就曾把这个情况报告给禁军将领,只是禁军将领对呼延瓒存有偏见,坚持认为没有那伙不开眼的土匪会打有两千禁军护送之人的主意,坚持要在野店住下,即使野店住不下这么多人,多出来的人也可以在野店之外扎营,有野店在其他禁军也能吃上口热饭,喝上口热水,不得不说这禁军将领还是为大多禁军着想。
经营这家野店的是一对长相凶恶的夫妻,外加两个像屠夫般的伙计,呼延瓒当时就觉得有问题,表面随遇而安,暗中却是嘱咐跟随自己的护卫要小心戒备,不能随便吃这店中的东西。
这野店老板夫妇表现的也极为热情,不只端茶送水,而且还半卖半送的拿出了珍藏依旧的陈酿,让众禁军将士开怀畅饮,呼延瓒再次提醒禁军将领小心。而禁军将领一笑置之,认为这野店夫妇不过是想巴结他们禁军而已。
不想野店夫妇暗中在酒中下了蒙汗药,他们打听到这些禁军送的是某位达官贵人,看到押送的数辆马车皆是沉甸甸的,以他们的经验看来车上定然是金银之类的财物,如果他们知道这车上不过上准备的祭品,如果得知真相只怕会气得吐血,也不会财欲熏心之下枉送性命。
(本章未完,请翻页)他们更不会知道这些禁军护送的是前大周皇帝,野店夫妇知道单凭他们吃下这两千禁军难度不小,那怕这些禁军被他们麻翻了,他们和山上的土匪自有联系,自以为得计之下,便派人通知山上的土匪。
山上本来有百来号土匪,听得有如此好事几乎是倾巢而出,呼延瓒连同护卫假装被麻翻,待看到野店夫妇勾结土匪欲对麻翻的禁军下手,这才动起手来。
不只野店夫妇没有想到被麻翻之人会突然动手,就是土匪也被呼延瓒打了个措手不及。亏得呼延瓒事先通知,柴宗训和种放都呆在马车之上,并没有住进店中,更没有吃野店夫妇送来的东西。
听得马车外杀声大作柴宗训有心出去相助呼延瓒一臂之力,而种放却是担心柴宗训有失,只吩咐两个护卫看好柴宗训,自己下了马车。虽然土匪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仗着人多,更欺呼延瓒年纪小,想要倚多为胜,本来呼延瓒就不及土匪人多势众,更不用说还得分出人手保护柴宗训。
即使呼延宗给呼延瓒安排的护卫人人皆武艺不俗,但终因人数的巨大差距也处于下风。呼延瓒尽管勇猛异常,更是亲手手刃十余个悍匪。但土匪也因为巨大伤亡打出了真火,特别是他们的老大气急之下更是下达了一个不留的绝杀令。
若非是最后种放阴差阳错之下从禁军身上找来张弓一箭将匪首射死,在群匪群龙无首之下,呼延瓒大展神威,连杀数贼,这伙土匪才被杀得一哄而散。柴宗训后来听种放说起也觉得此事惊险之极,觉得惊险的同时又暗暗后悔自己因为怕二人分心,没有参战。若是自己一起参与其中,不知道又是何种景象。
杀散土匪后,呼延瓒用冷水将禁军将领浇醒,禁军将领醒来看到满地尸体,哪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经过野店之事,禁军将领再也不敢小看呼延瓒,接下来的行程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甚至很多时候到了陌生的地方,还请教起呼延瓒该怎么办。看到呼延瓒冷哼一声,把头鼻孔抬得比脸还高,颇有几分小人得志的模样,柴宗训见了想笑又笑不出来,毕竟野店之事,除了柴宗训本人外,谁都不想再经历一次。
而禁军将领也再明白不过,要是柴宗训这个晋王路上有失,不能他怎么得赵匡胤的信任,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他也只有被杀陪葬的结局。为了不想这样的结局落在自己身上,那怕是呼延瓒在给他难堪,他也不得不和呼延瓒通力合作,经过野店之事,禁军将领再也不认为呼延瓒做的那些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了。
接下来禁军将领对呼延瓒的态度简直可以用一百八十度转弯来形容,而呼延瓒依旧是一副不冷不热一脸傲娇的模样,我和种放看了都在暗中大笑不已。
而比起呼延瓒这个大忙人,种放显然是我们一行人中最为悠闲之人,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吃饭、睡觉,便是柴宗训也有些受不了了。
(本章完)
………………………………
第二百二十二章 “惶恐”的柴宗训
快要接近盐城的时候,柴宗训更是觉得不安起来。种放本来在马上之中安静的看书,可是看到柴宗训坐立不安的样子,开口问道:“既然坐不住,那要不要出去走走?”种放突如其来的这么一问,倒是把柴宗训问住了。
柴宗训自然早就想下马车走走,可是为了避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赵匡胤心腹之心,所以一路上一直很是配合的呆在马车之上。这本来也是种放的提出来的,可是种下眼下之言,无异是推翻了他本人以前话。
柴宗训只好试着说道:“不好吧?这会不会让人家难做?”柴宗训所说的人家乃是指的一路上护送他们的禁军将领秦欢。这两千精锐禁军好得好听是护送柴宗训,可是柴宗训却是清楚明白的知道他们监视自己的目的却是大过于保护自己的安全。尽管彼此谁都知道真实情况是怎么一回事儿,可是谁也不会说破。
“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只要你想就行。”柴宗训将信将疑,“不管怎么说,你是晋王,至少名义上你才这是这队伍之中最说话算数之人。只要你不做什么让他觉得你是在背叛赵匡胤之事,他应该会听你说的。”
见柴宗训依旧不太敢相信,种放却是笑着问柴宗训道:“要不试试?”看种放一脸神秘之态。
“试试!”种放说的“试试”是疑问,而柴宗训所言的“试试”却是肯定的意思。两人相视一笑,却是意味深长。种放掀开了马车门帘探出头,一眼就看骑马走在马车前方的秦欢,开口说道:“秦将军!马上就快到盐城了,晋王觉得有些闷,想停下来走走!”秦欢只犹豫了片刻,便下令大军停将了下来。
见得马车果真停了下来,而柴宗训见种放缩回了马车之中。种放脸上颇有得色,柴宗训还是不太明白,秦欢乃是赵匡胤排了监视他们的人,为何就会这般听种放的话,柴宗训知道秦欢以前和种放素不相识。
“走吧!”种放做了一个“请”的姿式,“我的晋王大人,人家都已经停下来了,总不成让我拿八抬大轿请你下去?”“你是怎么做到的?”本来柴宗训对于下马车透气还是颇感兴趣的,可现在他对种放为保能说动秦欢更感兴趣。
生怕被别人听见了,柴宗训还故意压低了声音。“想知道吗?”种放却是故意装起了神秘,再次掀开门帘,当先出了马车,临走之前还不忘丢下一句,“跟着一起出来,问问秦欢不就一清二楚了?”柴宗训一开始还以为种放此言只是一句玩笑话,不过看种放都已经走了出去,自己自然也没有呆在这马车里的道理。
柴宗训掀开门帘走下马车的时候,更看到秦欢已经下了马正和种放在聊着什么,看样子颇为投机的样子。
看见柴宗训出来了,种放故意朝他使了一人眼色,跟着种放装出一副欲言又止之态,问秦欢道:“秦将军!小人一直有一个疑问在心底,很想请教秦将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只是颇为唐突,又不知道该不该问。”
秦欢知道种放和呼延瓒的关系非同小可,这些日子他有意拉近和呼延瓒的有关系,只是呼延瓒不怎么卖他的账,而秦欢却是乐此不疲,似乎非要跟呼延瓒死颇赖脸的搭上关系,这种变不知道是来自野店之事后的转变,还是事先赵匡胤就早有交待,有意叫他接近呼延瓒,甚至将之笼络住,以为将来招揽呼延瓒埋下伏笔。
如今种放主动找他聊天,秦欢自然求之不得,本来自呼延瓒处处处碰壁,秦欢就算不至于绝望,也有几分失望。但种放却是让秦欢看到了希望,既然呼延瓒油盐不尽,也许自己可以另想办法,而种放就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所以才有柴宗训刚才看到的这幕,本来秦欢一个武将,而种放一个文人书生,能有的共同语言不会多到哪里去。可是不管是种放还是秦欢都有意接近彼此,所以双方才会看将起来如此和谐,不然!二人之间只怕多半会发生“秀才遇到兵,有礼说不清”的事情。
“文小哥!你我二人一见如故,哪里有什么想问又不能问的东西。”当下秦欢拍着胸脯对种放道:“只要我了解的东西,定然知不无不言,言不无尽。”
见得秦欢上钩,种放也不在客气,直接说道:“我家晋王以前虽然是高高在上,是万人敬仰的皇帝,但如今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而已,也亏得当今天子圣明,才让之能继续享尽荣华。可是晋王殿下如今依旧存有疑虑,本来这次请求陛下代小符回老家祭祖,也没想过陛下会同意的。
“可是陛下居然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反而让晋王觉得放心不上,尤其当今圣上还派出两千禁军精锐护送,这使得晋王殿下更为惶恐。这一路上你也看见了,晋王陛下一直都呆在马车之上,不曾下过马车,与其说不想给将军添乱,却是更担心将军谋害于他,发生野店之事,晋王殿下甚至一度以为是当今天子容不下他,欲对下手。
“如今也快到了盐城地界,还请秦将军给个准信,否则我担心晋王殿下这么胡思乱想的猜下去,别说什么祭祖了,自己也会被自己给吓出毛病来。”
闻过种放之言,秦欢内心之中掀起滔天巨浪,他原以为柴宗训不出马车,只是为了想自己表明某种态度,却是想不到他居然有如此多的顾虑,而且居然还联想到了自己会奉赵匡胤之命取他性命。
不过秦欢将自己换到柴宗训的角度,突然好好的就从大周天子变成了大宋晋王,岂能不会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怀疑,特别是赵匡胤虽然夺取了大周江山,却没有立刻要他的性命,反而封之为晋王。要知道历来江山易主,那次不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偏偏赵匡胤没有这么做,谁也知道赵匡胤是迫于局面,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接收大周的一切。
可是谁又知道赵匡胤会一直都不动手?“圣心难测”,这四个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也绝对不是说说而已,秦欢在接受收赵匡胤护送柴宗训任务的时候,也曾考虑过赵匡胤或许会借着这次祭祖之机,会暗中吩咐自己做点什么。
只可惜赵匡胤什么都没吩咐,只是要叫自己除了做好份内之事,密切监视晋王殿下后一举一动,尽管直到现在秦欢了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如今赵匡胤方平定了李重进之乱,如果想要消除前朝的影响,现在暗中除掉柴宗训绝对是最好的时机。但赵匡胤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叫秦欢一定要保护好柴宗训,而且一路上不论柴宗训提了什么要求,他都要想方设法的尽量满足。
对于这样命令,秦欢倒也没有违背,因为这一路上基本柴宗训就没有提过过什么要求。到现在秦欢终于才明白,哪里是柴宗训不想提,他一直都以为自己是杀他的,又哪里敢提出什么要求来?
秦欢突然觉得自己脑筋有些不够用了,看样子赵匡胤是想扮了一个圣主明君的角色,可偏偏这个晋王殿下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秦欢想笑却又笑不出来,觉得这里的误会大了去了,如果以后这个误会澄清了,而晋王却是以此事向赵匡胤禀告,说自己怠慢了他,那自己可就冤枉死了。
越想秦欢越觉得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大,自己觉得有解释清楚很必要,秦欢连忙说道:“文小哥是不是误会什么了?虽然本将承认野店之事确实有我的忽略粗心在里面,可是陛下对于晋王殿下却是真心实意,一点儿都没有掺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