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古代搞工业-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奇公子,那个炸弹,其实就和炼丹是一样的吧!炼丹时,丹炉要是空气不畅,也会发生爆炸,是因为在狭小的空间忽然爆炸,体积膨胀了许多倍造成的么?”
伍秋月看见先生再次归来,当然手舞足蹈,不过听那些‘投掷军’的人说,那炸弹能把人炸飞到天上,立刻来了兴趣。
“对,这就是那本《军备基础》中的炸弹,其实手榴弹也算是一种,看见了么,这就是工业带来的好处。”
伍秋月兴奋地点点头。
孙奇没想到伍秋月掌握新知识竟然那么快,如果放在上辈子,这绝对是女学霸才能说出来的话。
“这件事毕后,一切都入了正轨,小生明天便要去江宁郡,参加乡试。”
伍秋月默默听着,眼神中的向往不言而喻,她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
………………………………
第四十章 孙紫燕的来信
浙东第一学堂,在孙奇的筹办下,开展的如火如荼,大量的先进知识被灌输到学生们的脑海里。
三尺讲台,十亩学堂,学堂中桂树飘飘。
孩子们的读书声,传遍整个沟底村。
大汉朝的学堂,分为私学与官学,私学便是私塾,私塾先生要是品行好,那还好说,要是品性不好,那寒门子弟根本就上不去起学。
官学,就是官府朝廷开办的一系列学堂,从高到低有乡学、县学、郡学,京城长安还设有全国最高学府‘太学’,王畿千里,要说以前,那太学是孙奇这辈子的奋斗目标,从太学出来的,无一不位列贵族,三品居正,不过,如今在孙奇眼中,开办学堂变得很正常,上学是人人都有义务去做的事情。
新式学堂,是必须要创办的,祖国的工业化,仅凭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完成,若是以后要去大西北干开采煤矿,开发石油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事情,没有一波配合的高级知识分子怎行。
“好在这些孩子,都没有被忠君思想洗脑,才能如此顺畅地接受这些新知识来,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要培养好这些孩子,不愁第一代工业机器没有人操作。”
孙奇立在门口,笑看着这些十多岁,有些甚至是五六岁的孩子,男女咸有,在私学与官学中,或许不允许女子读书,但是到了孙奇这,一切规矩都不是规矩。
孩子们都不反感新学,反而很乐意接受,脑海中装满之乎者也与明经进士墨贴的童生们,在孙奇的规划下,将繁琐的国文课,与其他技术性较强的科目,如军备、水利、工程还有纺织等课程一天均分,规划了一个课程表,然后再按照这些课程表进行授课。
这样授课,孩子们更能劳逸结合,不至于再走自己上辈子的老路。
伍秋月这几天也在着手准备科考之事,
“孙公子,这样的教学安排,完全不同于任何一个地区,但是就好比那《自然科学》的编者马顿所言:“交错复杂的课程,学生们才能欣然接受。”
孙奇暗暗点头,伍秋月的接受能力,堪称这个时代的奇葩,不到几天时间,她就独自将许多名家出版的书籍阅读完,孙奇觉得与伍秋月讲话,仿佛在和一个现代人交谈。
“虽然这姑娘的观念,没有现代人先进,但是放到大汉朝,应该是最前卫的,以后未免不能担当一方重任。”
学堂的教师,村中之能人还不太足够,勉强靠着几个门外汉维持着。
“有必要去江宁郡的郡学挖几名助教过来。”
孙奇这样打算,江宁郡的郡学,就浙东地带来讲,除了邻郡吴郡的郡学教育质量能与其相媲美,这江宁郡的郡学质量,似乎在东南地带是最高的。
俗话说,一个国的教学质量,是该国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
如果能从郡学挖过来几枚墙角,以辅助自己办学,那浙东第一学堂的师资力量,便会大幅提升。
不过这一切都是想法,面对无情的现实,孙奇只能先搁置。
距离乡试还有十五天左右,就在孙奇打理完村上一切事务后,从县上来了一封邮差,递给孙奇一封匿名信。
送走那位眼神疑惑的邮差,孙奇这才细看了这封匿名信。
信上没什么名字,只在信封上手画了一只并不好看的飞鸟。
难怪这邮差摸不着头脑,这等贫困人家怎会用书信来交流。
大汉朝的舒心也并不发达,虽然每个县府以上的城池都设有邮差或者驿站这种传递书信的组织,但是其绝大部分都是官差。
要知道官差,都是供达官贵人之间互送书信的组织,民间百姓传信,一般是靠捎口信来传递思念。
用费昂贵,价格不菲,那邮差估计是第一次送信到沟底。
不用看,孙奇都知道是谁写的信,孙家飞鸟,这个象征符号,不是孙得胜,便是孙紫燕。
一想起孙得胜,孙奇心中的气愤就不打一处来,心中有的,只是对孙得胜自私自利的鄙视。
眼看着自己身陷矿难,竟然袖手旁观,而且还位居浙东孙家族长这样的高位。
好在自己水岸花明,误打误撞进入孙家禁地,竟然阴差阳错得到了祖父遇难的重要信物。
听祖父血书中所学,那白玉匣子中,貌似放着指控奸人的的重要证据。
孙奇挠挠头,又是一阵烦忧。不知道怎么打开,放着有证据,却不能去指控,真的让人很烦恼。
听孙紫燕前些日子所言,那奸人就是朝中时任工部侍郎鲁输班,也就是当今大汉朝最灼手可热的官方组织鲁班会的会长。
工部侍郎虽是三品的官职,但却将势力发展全国。这鲁输班真的不简单。
但是女子之言不可轻信,许多事情,还是要待以后再深入调查。
说起那白玉匣子,孙奇到现在还没打开,那道锁,实在是太精密,而且刀剑皆不能伤,孙奇只得暂时放着,待以后有了办法,再做打算。
“他们怎么知道我没死。”
孙奇打开信封,面对这优雅秀气的字迹,孙奇不用猜就知道是孙紫燕所写。
“奇公子,姑娘知道你大难不死”
孙奇心中一惊,这孙紫燕莫不是去了孙家石门密室?
“爷爷无能,无法将公子于矿难中救出,并且严令任何人说出你被掩盖在废墟下的险情,但是姑娘并没有放弃”
这孙紫燕倒是挺有意气,不像他爷爷那般吝啬奸险,心下不由得对孙紫燕升起一股好感。
而且她在孙家弟子面前,都是竭力捍卫自己的尊严。
“姑娘在无数个矿洞间苦苦寻找,要知道那矿洞之间四通八达,姑娘于是在一处矿洞,找到了前往死湖的道路”
这么说来,孙紫燕也把自己走得路,也走了一遍?
“石门密室已经几十年没有打开,姑娘见那石门上有被动过的痕迹,一猜便知是公子,公子还活着,心下十分喜悦,只是这份喜悦,不能当面说与孙公子”
那么想和我说话,为啥不马上找过来呢,现在想玩牌把我叫回去,没门!
孙奇还在那信封上发现几滴泪痕,还尼玛哭了,打什么感情牌。
“只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公子,如果公子能收到这封信,请好好保重自己的安全,在闲暇之余,没事就来那地下城,多看看姑娘几次”
“奇儿,三匹烈马准备好了!准备出发吧!”
外面传来孙超的叫喊,催促孙奇赶快上马去郡城提前候命。
孙奇将信收了起来,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孙紫燕的来信着实有真感情,但是现在不可能去看她,自己还得准备科举,实在腾不出时间。
………………………………
第四十一章 江宁杨家
三匹烈马,三个人,在秋风中疾驰,目标,便是江宁郡,孙奇是第一次去郡城,心中的激动不言而喻,官道两旁映入满目的红花绿柳,随风摇摆,像极了向人招手的酒馆小婢。
孙奇的心情,也正犹如这晴朗的天空,也是个爽朗的。
现在急匆匆赶去江宁郡,主要是为了参加十天后的‘州试’,也就是俗称‘乡试’,朝廷规定,考试前十天必须来所在州郡,否则视为不尊。
这次重大的考试,伍秋月执意要去,孙奇没办法,由于童生试都很好过,伍秋月现在已经具备参加举人试的资格。
伍秋月满腹知识,现在只想一心从士,所以就算被发现女扮男装,打入天牢,她也要冒这个险。
为了路途安全,铁匠王一路不离孙奇左右,一副锻铁大锤随身携带。上次孙奇在平湖险些被刺,王铁匠后悔不已。
三人快马行进,一天不到便到了江宁郡界碑前,界碑处有一间驿站,专供过往商户路人歇脚饱腹,孙奇见此时天色渐晚,不易晚上赶路,于是便仓促落座这驿站。
孙奇要了一些熟肉和小菜,由于出门在外,不能饮酒,这家小店的饭菜价格倒也公道,量也足,三人一边吃饭一边谈天说地,不过邻座的几位年轻人谈话的声音,竟然比孙奇这桌还大,几人大声野气,丝毫不在乎旁人。
孙奇皱了皱眉,但是听清这些年轻人在说什么,他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大声。
“咱江宁郡杨家,最近又发生了一桩大事。”
一位光头小伙一边喝着烈酒,一边大声诉说道,他仿佛认为他的话很有吸引力似的。
“什么大事呀,大哥,有话就说,别老藏着掖着。”
另外一位青年急不可耐,大口喝了一口酒后,便着急追问,仿佛对杨家很感兴趣似得。
那位光头小哥故作神秘,把孙奇听得都不太耐烦了,这才慢条斯理道:“要知道,杨家是咱江宁郡四大家族之一,那财力,几乎是咱浙东第一,但是最近呐,杨家大老爷患上一种疾病,你知道是什么病?”
“我怎么知道,你倒是说呀!”
“心病,这老爷子平生虽然靠经商为主,但是却喜欢读书,所以还算是个文化人,平生没少写一些东西,攒了一辈子关于经商的经验之谈,现在想保存下来,让他流通给其余百姓。”
“噢,没想到这杨老爷子还是个这么有抱负的商贾,但是这怎么行呢?咱们江宁郡少说都得十余万人口,若是想每人发放一份的话,还不得把抄书的人给累死。”
“对呀,所以说,这几天杨老爷茶饭不思,想着自己时日无多,但是手上攒着这些经验又无法给别人看,满腹怨气。”
“找抄书的吧!咱们江宁郡书局里,尽是些落榜的书生,找他们抄书不是正好?”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谈着,孙奇大概把故事听了个大概。
这杨老爷子,是江宁四大家族之一,现在想把自己关于经商的一些经验,印刷成书,然后散播出去。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文明的传播,有了书籍,文明才能四处传播,在世界各地洒下文明的种子。
孙奇暗道,这个时代还没有印刷术呢,杨老爷子的宏远自然落空,以前确实是这样传播知识的,徒手抄书,往往将书局中所有的人力集合起来,老半天才能抄完一本书。
费时费力,孙奇张口问道:“这位仁兄,那为杨老爷子,又没什么发出求助榜,以让天下奇士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那光头青年听见有人问他,转过头来,却发现是个小孩,但是他又瞅见孙奇身后凶神恶煞的王铁匠,将心中的那股不屑压了下去。
“当然了,杨老爷子在江宁郡城门口贴出了一个金榜,广猎天下奇士,如果有奇士能帮助老爷子解决这个问题,杨家愿意将杨家在江宁的几处纺织厂与钢铁厂的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转让给这位奇士。”
孙奇听完心下暗惊,这不就是说,如果能帮杨老爷子出版他的毕生经验,那么就相当于把整个杨家产业拱手送人么。
“这位小哥,我观你背上背的书箱,应该是来郡城赶考的吧!实话告诉你,已经来了千百奇人异士,但都是束手无策,我看你跃跃欲试,还是算了吧,免得对你读书人清静无为的心境产生影响”
孙奇当下脑海中产生一个计划,如果能将杨家这铁厂与纺织厂收入囊中,然后再合并,那么江南制造局的雏形初步就建立了。
然后再回平湖,利用孙家地下城中的石油资源,工业化的路不难发展。
“公子,那杨家老爷,所求的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用那所谓‘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不就可以解决了么?”
伍秋月听完,一本正经道。
“小先生,我劝你还是别多想,想为杨家办事,没有地方上的引荐,你也进不去杨家的大门呀!”
那光头小哥见又有一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生在装高明,为了表示自己好心,于是又补充说明一番。
意思是,如果没有人推荐你去办事,纵使你有天大的才能,杨家也并不会鸟你的能力。
没想到这杨家的排场还挺大,孙奇当下便转过头来继续吃饭,伍秋月也知道,杨老爷子的愿望,在自己家公子面前,不值一提。
“明天进城了,不要声张,人家问起来,你就说你是我的亲弟弟,明白吗?”
伍秋月也明白,若是女扮男装被发现的话,不是流放便是终生不许读书。所以肯定地点点头。
孙奇思索的是,既然来到浙东了,就先觐见一下当地权贵,这样对于自己应举也有好处,陆大师是必须要见一番了,自己的所有发明,几乎都是顶着陆机的大帽子,才能推广出去。
“伙计,住店,开个房间,一晚上多少银子?”
“公子,这,我是女生,和你们两个大男人一起,不好吧!”
伍秋月的脸微红,细语道,她心下大骂孙奇这臭不要脸的,竟然想趁机占自己便宜。
“咦,你不是我弟弟吗?怕什么。”
伍秋月死死盯着孙奇那张臭脸,差点将茶杯砸上去。
………………………………
第四十二章 一访陆家
江宁郡,在东南地方来讲,都是大郡,江宁水德旺盛,水系四通八达,比之平湖,水网覆盖率要高出十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好处,江宁临海而建,商贸发达,许多东瀛来的商人,北上或者西行之前,都要在江宁郡补充粮草伙食。
这里水汽十足,空气潮湿,风吹在人身上暖暖的。
同时,浙东本是科举制度大省,每年从这里输送往长安参加院试的举人数目,是最多的,天下状元多出浙东。
十天后,便要在江宁郡进行乡试,选拔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朝廷官僚系统的新鲜血液。
孙奇,自然志在于此,一个平民,想尽快提高社会地位,最快方法就是科举,顺着科举这条大树一步步攀爬。
但这也是最慢方法,俗话常说“三十老明经,五十老进士。”
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没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孙奇挂在嘴边的陆机,便是一位这样的奇才,五十中举,中年得意。
进城门前当然要进行一番盘查了,两名卫兵见伍秋月虽身着男装,但看着她胸前微微凸起,还以为藏了凶器,正欲上前抚摸伍秋月的身子搜身。
孙奇霍然亮出口罩老人送给自己的红色神行令。
那两名卫兵顿时恭恭敬敬,不再打算盘查孙奇一行人。
进城后,孙奇先找了一处地方,将马匹和行李寄放在一处客栈,这才上街游玩。
“都说这江宁郡人口数十万,如今一见,真是不同凡响。”
孙奇三人慢慢悠悠游荡大街,江宁郡的主街道,几乎能容下三十匹马横行,其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奇弟,问到了,那陆老先生近来不在府上,有事上京了,只有其儿子在家留守,你看,咱们要不要去?”
王铁匠气喘吁吁道,他打听许久,在人家陆府门前盘桓半天,差点被人当作不轨人物,险些报告官府。
去,当然去。但是孙奇心中不免遗憾,好不容易来一次江宁,陆大师竟然不在,真心让人悲哀。
“秋月,等会少说话,免得被人看出你是女生。”
孙奇好意提醒了一番,秋月懂事地点点头。
孙奇怀着揣揣不安的心情,来到陆家大院前。
“什么人?那个黑汉子,刚才就一直在这里徘徊,是不是对咋们陆家有什么看法?”
一名守卫语气不悦道。黑汉子当然指的就是王铁匠,刚刚王铁匠在人家门口转悠,险些被当作小偷。
“小生孙奇,系陆大师的远房弟子,今日借着科举便利,特来看望尊师。”
“噢,原来是老爷的弟子,老爷不在府上,你刚好来错时间,要是早来三天,兴许先生还会见你。”
哼!老爷在外面收的弟子多了去了,你算老几,真不知道从哪又冒出来的弟子,前几天就有好几个所谓弟子,装模做样的只为混口饭吃,最后让做出点新东西以示身份,就吓蒙了。
这几个人,看起来像是从乡下来的,该不会也是来沾点光吧!
这名门卫这样想着,所以动作十分排外。
“小生备了一份薄礼,想托人转交给陆先生。”
“有什么东西给我就行了,由我来转交给陆先生,就不劳烦你进去了!”
那门卫说话毫不客气,逐客令下得底气十足。
孙奇快步上前,将一个精巧的盒子递给那位门卫,盒子里装着一只怀表,还有怀表的说明书。
送给老先生的见面礼,应该够气派了吧,毕竟全球限量版首发的怀表,而且材质都是镀金的。
那门卫一把抢过孙奇的赠礼,转身进门。
“好了,你可以走了,我会转交给陆老爷的,对了,你叫什么?”
“孙奇,奇怪的奇!”
孙奇再次重复了一遍,那门卫这才将陆府大门紧闭,只剩下孙奇三个在陆府门外尴尬对视。
这陆家的看门人,真是神仙般,来去无影。
离开陆府,的大门,孙奇再次茫无目的地游荡大街,他发现,街头巷尾都是一些买卖食物,商品,金银与杂货的商铺,很少有书籍产业。
孙奇带来的盘缠,虽然足够,但是他不满足于坐山吃空,能找个工作更好,整天白吃白玩的,浪费青春,实在让他不好意思。
“工业化的进展,离不开文明的传播,许多先进知识,都是要靠书局来传播。”
孙奇走在路上,缓缓对伍秋月解释道,伍秋月也是若有所思地赞同。
“但是江宁郡的书籍制造业十分落后,商业虽然发达,公子,您看,那有东瀛商人所开的一家珍禽异兽店铺,里面都是我大汉没有的野兽”
伍秋月毕竟小孩心性,玩心很大,很快便投入玩乐当中。
江宁郡的发行力度,算是十分巨大,如果能将造纸术与印刷术相结合,开创出前所未有的书籍印刷业务,发展前景都足够想象。
望着眼前低矮的建筑,和那斜挂在门上的招牌,孙奇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就是江宁书局吧!”
语气里掩饰不住的惊讶,毕竟书局可是一个国家推广文化的地方,谁能想到竟然这样简陋破败,仿佛一个烂民窟,真不敢想象这书局平常都是怎么工作的。
“里面都是手抄本么?”
“大概是吧!毕竟印刷术太过于高端,咱们大汉朝还没发展到那种境界!”
伍秋月惊讶道,这么多人的郡城,书局竟然全部手抄,那该多麻烦,当下大步跨入。
里面的景象果然让孙奇哭笑不得,书局内部不大,但是显得混混沉沉的,光线不良,乌烟瘴气的,好几十个破旧的木质桌椅,上面各自放着一盏煤油灯,然后坐着许多人,在上面奋笔疾书,纸张堆积如山,没错,那是在抄书。
“还真是,这样要把一本典籍抄完,那该用多长时间?”
伍秋月费解道。她第一次见人抄书抄得这么入神,完全不符合她在新学课本上所见那般。
“嗯,大概好几十个时辰吧!毕竟,要像尽快完成抄写任务,还要保持字迹的公正,不太容易。”
这时,貌似是这家书局管事的人,高帽紫袍,见孙奇一伙站着不走,还以为是来找工作的。
“喂,你们几个,抄一本《资治通鉴》,十天内完成,一两银子干不干?”
………………………………
第四十三章 江宁书局
华利己是从祖上接手这所书籍,自打他三岁起,就常常在书局中跑来跑去,看那些落榜生在书桌上抄抄写写,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自然而然染上一股书生气,长大后顺理成章成为这所书局的大股东和大总管。
不过近些年,江宁书局的发展大为不景气,书局的财政情况也是入不敷出,现在几乎是赔着老底在做买卖。
原来每天能净赚数十两,现在基本是稳赚不赔,而且大汉朝廷对于书籍行业没有任何的扶持,都是地方上的富豪富商看在老一辈的交情上扶持他一把,要不然这书局早就关门倒闭。
他儿时的梦想是将书局发扬光大,做大做强,起码弄个东南最佳书局的称号也行呀。
但当他真正接受书局业务时,才发现,这书局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