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在大宋-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辽国,虽然被完颜阿骨打,占领了东京辽阳府一带,但辽国的根基还在,国内的契丹人判乱,己经被平定了,正是全力讨伐女真人判乱的关键时候。
高衙内一直执意要去辽国,迎回父亲高太尉,赵富贵原本是怎么样也不肯的,不料他竞然会出现在半路上。
更令赵富贵吃惊的是,蔡明远竟然也在人群中。
“四弟,三弟!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赵富贵虎着脸说道。
“大哥!咱们五人可是效仿桃园三结义的结拜兄弟,现在你们三个人都要去辽国,我们两个人怎么可能不去呢?当日我们在关二哥面前起的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难道都不算数了吗?”蔡明远和高衙内齐声说道。
“大哥!求你了,你就让我们一起去辽国吧,为了救我父亲,大哥,二哥,五弟都去冒险,我却在开封城里逍遥快活,那我还是人吗?”高衙内苦着一张脸求道。
赵富贵拿高衙内没办法,只能同意了,却不客气的说道:“那你必须保证,这一路上都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不要去了。”
“那我肯定听大哥的,啥时候你见我不听大哥你的话了,不过这次另外,属于特殊情况。”高衙内高兴的说道。
“那三弟你呢?你父亲和你爷爷都知道你来了吗?”赵富贵脸色不善的对蔡明远问道。
“大哥放心,我已经给我爹爹留好了书信,说明了我要去外出游学。反正已经考完了,就等着朝廷分派地方做官了。趁现在有时间放松一下,到时候任职了,可就没空去玩了”蔡明远轻松的说道。
蔡明远在今年的春围考试中,不负众望的考中了进士,而且己经与一位大臣的千金,订下了婚约,就等着过一阵子在成亲了。
“你倒是说的好听,出外游学有跑到辽国中京去游学的吗?要是让你父亲和你爷爷知道了,还不得把我的皮给扒了。”赵富贵皱着眉头说道。
“大哥!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不说,他们怎么会知道呢?等我们成了国平安的回到开封,就算他们两位知道了,他们也不会对我们怎么样的。”蔡明远嬉笑着说道。
“不行!我马上让人把你送回去,除非你爷爷或是你父亲同意你去,否则你休想跟我一起去辽国,万一出了什么事,我可负担不起这个责任。”赵富贵坚持不同意的说道。
请推荐,请收藏,请评论,请打赏,谢谢大家阅读本书。
(本章完)
………………………………
第127章 震慑宗望
“大哥!你要真这么做了,可是会让我们兄弟们鄙视你的,合着你就可以为了四弟,不惜冒险也要冒犯皇帝,出使辽国,我好歹也是四弟的三哥,我们五兄弟同生共死,难道你就要把我丢在开封吗?你就要让我以后一直愧对着兄弟们,窝囊的活在世上吗?你有没有为我的心里想一下,你就可以逞英雄,我就只能留在家里做个窝囊废。”蔡明远愤怒地大声抗议着说道。
赵富贵被蔡明远的愤怒,说得面红耳赤,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内心愤怒的想要爆发起来。
“大哥!算了,就让三哥去吧!五弟我亲自写一封信回去,料想太师和蔡相不会怪责到大哥头上来。”肃王赵枢见大哥赵富贵,已经处在爆发的边缘上了,为免三哥和大哥,伤了彼此兄弟之间的和气,插嘴劝解着说道。
“大哥!你的好意我们兄弟都清楚,当初我们之所以向往桃园三结义,结拜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
大哥若是今日执意要把三哥送回去,那岂不是有违我们当初结拜的心愿吗?你若执意如此,三哥真的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们的了。”高衙内感受着,兄弟之间浓浓的情意,大声的劝说着赵富贵。
赵富贵见大势已去,自己己经无法改变目前的局面,气愤地大声下达了命令:“出发,往梁山县方向前进。”
“大哥!我们去辽国,不是不用经过粱山县的吗?不是应该从太原走云州去吗?”张军说道。
“这里又有王爷,又有太师之孙,蔡相之子,太尉独子,大哥若不做好万全的准备,有九条命也不够赔的。”赵富贵的脸色依然很难看的说道。
兄弟几人不敢再有任何意义,张军连忙命令商队改变方向,往山东梁山县方向行去。
一路之上,赵富贵的脸色,都没有好看过,仅四日后,便赶到了粱山县城。
进入了梁山县城之后,赵富贵即刻派人通知了梁山军的十大师长,还有宋江等一批军级干部,连夜召开了军务会议。
“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我都已经告诉大家了,现在我的意思就是,从你们梁山军当中抽调一些人,化作商队的护卫和商队的押送物资人员,一起进入辽国东京的大定府,随时策应,
一旦辽国皇帝敢翻脸不认人,我们就要有在辽国中京捅破天的那种气势。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大胆的说出来。”赵富贵在会议上说道。
“赵大人!想要在辽国的中京大定府,闹出点名堂来,人去的太少了,可就不好办了。去的多了,又怕引起辽国的注意。”吴用率先发言说道。
“既然要闹,那就干脆闹个大的。”宋江说道。
“哦!那宋军长打算想要闹多大呢?你不会是想把梁山军的10万人全部拉到辽国去吧!那你怎么瞒得过了辽国人呢?”赵富贵饶有兴趣的问道。
“想要瞒过辽国人并不难,辽国国内汉人很多,辽国中京因为辽国皇帝在中京大摆寿宴,辽国南京和西京的很多汉人官员,肯定也要带些下属护卫前去。
而且在辽地经商的人中,以汉人居多,我们只要乔装打扮成经商的辽地汉人队伍,想要瞒过辽国人,应该是不会很难的,毕竟辽国皇帝在中京大定府大摆寿宴,是会有很多商机的,此时出现大量的汉人商队,前往辽国中京大定府,那也是说得过去的。
辽国通往中京大定府的各地城寨关口,那些把守城寨的官军,应该不会起很大的疑心,反而会很高兴,可以从中捞一笔油水。”公孙胜分析着说道。
“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要挟那些前往中京贺寿的汉人官员,假扮成那些汉人官员的随从。”宋江说道。
“那好!就这么决定了,沿路但凡有大宋前往辽国经商的商队,我们便把它全部收买过来,让他们把押货的人,全部送回大宋,然后我们的人,就全部化装成他们商队送货的人。
化整为零,分批进入辽国,也不用全部赶到,辽国中京的大定府,可以在辽国中京大定府的附近停留,然后再派人前往中京大定府探查消息。
如果平安无事,大家原样返回,如果情况有变,也可以来的及救援,如果10万人从四面八方攻击,中京大定府的话,恐怕辽国的皇帝,也要大惊失色了,
到时候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就挟持辽国的皇帝,返回大宋。”赵富贵说道。
“赵大人!我觉得我们现在说那些都没有用,我们现在关键的就是,决定到底要不要全部去辽国。其他的都等我们动身,再见机行事。至于当了辽国的中京大定府之后,到底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我现在也是估计不到。”林冲说道。
“那就这样说定了,全部都去,要闹就闹一个天翻地覆,十万人可以分成一百支队伍前往,应该不会引起辽国人的注意力。”赵富贵说道。
“一百支队伍还是人太多了,一个千人规模的商队虽然也有,但是毕竟不是很多,如果同时出现了上百支的千人大商队,那辽国不怀疑才不正常呢?”卢俊义发声道。
“依我看,队伍也不用分成一样的人多,有些可以分成一千多人一个商队,有些可以几十上百人一队,尽量分得散一些,但相互之间也不要离得太远。”公孙胜说道。
商量议定之后,梁山军便马上行动了起来,当晚便有上万人,比大宋使团先行出发,从大宋与辽国交界的各个州,主要是从燕云十六州一带,进入辽国,有些更是从陕西路进入西夏,然后从西夏国进入辽国。以此来化解大量的队伍,扎堆的进入辽国。
梁山县的香水,天下第一洒,被全部运进辽国去,毕竟化成商队,不能没有商品卖。
梁山县有张叔夜的二千巡检兵,安全没有问题,五千保安马上前往大原待命,考虑可能的突发情况,赵富贵还是做足了准备,让梁红玉,范红英,带领五千保安兵,汇同一万粱山兵,化整为零,进入云州府内潜伏。
另外把杭州的三千保安兵,还有在杭州另外训练的五千保安兵,全部调往幽州府内隐藏,由韩世忠指挥,也另配了一万梁山兵。
自己则率使团,光明正大的领着三千人的梁山兵,前往辽国中京大定府,为辽国皇帝贺寿。
作为大宋的肃王,亲自前往辽国,为辽国皇帝贺寿,三千人的队伍还是正合适的,这一点是不会引起辽国人的注意的,而张家押送货物的人,全部被送回去开封府了。
请支持投票,收藏,打赏,评论,谢谢大家阅读。
(本章完)
………………………………
第128章 赵枢身世
因为时间己经有点紧张了,所以赵富贵和赵枢所率领的大宋使团,走的有些急,从太原进入云州后,便己经进入了辽国的实际控制领土内。
辽国云州守军将领见大宋皇帝的儿子,肃王亲率使团入辽,前往中京为皇帝耶律延禧贺寿,怕误了大宋使团的行程,赶紧给放行了。
云州留守此时己经启程赶往中京面圣,作为大辽皇族,云州留守自然也要前往中宗,为皇帝耶律延禧贺寿。
虽然两国今年刚刚交过兵,但辽国的兵,也每年都会下到宋朝边境之内进行抢掠,两国的小摩擦还是不断的,只不过今年的这一次摩擦比较大一点而己,云州守军也不敢,随便的把宋朝的使臣给拦住了,毕竟辽国皇帝并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
宋辽两国的边境线十分的漫长,梁山八万兵将,分批从各处进入辽国境内,并没有引起辽兵的注意。
此时,辽国与金国已经正在议和,两国进入了休兵的状态,辽金两国的动荡暂时得以平息。辽国各地守城的官兵们,也相对的松懈了下来,给梁山的八万兵将,进入辽国境内,创造了一个好时机。
八月时节,正是辽国境内最好的时候,天气凉爽,但又不冷,赵富贵的几千人马,行走在蒙古大草原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放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呈现出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再过两个月,这些青翠的绿草就将会枯亡了,大草原枯亡了,来年还可以再生,大宋朝若是败亡了,可是再也没有重生的机会了。”赵富贵心里想道。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没有战争的草原,是如此的美丽而又安详,然而草原上,从来就没有多久的平静过,和平对于这些草原民族来说,就是一个梦想,一个很遥远的梦想。
漫长的冬季,残酷的生存环境下,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每一次都向中原地区进犯,抢掠过冬的粮食物资,这就是游牧民族每年都要南下打草谷的原因。
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到来的时候,成群的牛羊都会被冻死,失去了食物的游牧民族,如果再不进行抢掠的话,他们会被活活的饿死,对于富庶的中原王朝,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
他们的心本来也是应该善良的,但草原与大漠的残酷生存环境,令他们的心不得不变得像钢铁一样的强硬,即便是在最强盛的中原王朝面前,他们也会像飞蛾扑火一样的,不断的向中原王朝进犯。
历史演绎了几千年,草原民族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从匈奴,到突厥,从突厥,到契丹,从契丹,到女真,之后还有蒙古人。
只有发展强大的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把游牧民族带动的一起发展起来,彻底的将他们同化,才能取得长久的和平生存环境。
既然老天把我穿越回了大宋,我就一定不能辜负了老天的一番美意,还给世人一个强大而又霸气的大宋,让汉家的风采普照整个草原民族。让草原民族也一样的接受汉家文明,共同的发展富裕起来,才是治理草原民族的根本解决办法。
这一刻的赵富贵,心中豪气顿生,似乎找到了,自己在大宋的人生发展方向。
日子在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大宋使团终于在大辽皇帝耶律延禧的寿诞之前,赶到了辽国中京大定府内,向辽国负责接待大宋使臣的南院驿馆,投了大宋使节受大宋皇帝派遣出使辽国的文书。
掌管南院驿馆的官员,辽国礼部员外郎张文才,收到大宋肃王的拜贴之后,不敢自作主张,赶紧赶到了大辽皇帝耶律延禧的行宫中,向耶律延禧作了汇报。
“宋国欺我大辽太甚,竞然趁我大辽内乱之机,想要趁乱占我大辽的燕云十六州,如今被我大辽打败了,他们的掌军大尉都被我们活捉了,这时候还有脸来我大辽,厚着脸皮来向朕祝寿讨好,真是一堆烂泥!”耶律延禧怒声说道。
“陛下之意,难道要扣押大宋的肃王殿下。”张文才心里一惊,问道。
“哈哈哈哈……!”耶律延禧一阵大笑。
“张卿家!你看朕是这么小气的人吗?赵佶这小儿,竟然舍得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朕的面前来,朕若是把他的儿子扣押在辽国,岂不是显得朕的心胸太过狭隘了吗?”耶律延禧不悦的说道。
“是微臣心里不够倘亮,请陛下恕罪。”张文才忙请罪说道。
“按老规矩接待就可以了,其它的事,等过了朕的寿宴之喜,再来考虑,宋国不过是一只绵羊罢了,目前对于我们大辽来说,女真人的完颜部落,才是真正的狼。”耶律延禧沉声说道。
“陛下!”张文才告退之后,辽国北院枢密使萧奉先,出现在了耶律延禧的行宫中。
这萧奉先乃是耶律延禧的元妃之兄长,耶律延禧共有六子,俱己成人,并各自封了王,长子被封为晋王,名叫耶律敖鲁榦,二子被封为梁王,名耶律雅里,三子被封为燕王,名叫耶律挞鲁,四子被封为赵王,名叫耶律习泥烈,五子被封为秦王,单名一个定字,名叫耶律定,六子被封为许王,单各一个宁字,名叫耶律宁。
晋王乃是文妃所生,颇有贤能,在辽国的朝野中,很有名望。
元妃所生的儿子,便是秦王定,元妃一心想要让儿子秦王定,将来继承耶律延禧的皇位,但秦王定是绝对无法与晋王相争。
抛开晋王的名望和贤能,就凭晋王是皇长子,便是一个跳不过去的坎。秦王定要想获得继承皇位的资格,晋王便是头一个需要铲除的对象。
萧奉先乃是辽国开国大臣,北院宰相萧继先的五世孙,他不仅有一个做了元妃的妹妹萧贵哥,还有一个做了皇后的妹妹萧夺里懒,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皇亲国戚,名副其实的国舅爷,被封为兰陵郡王。
萧奉先此人,任北院枢密使期间,于北院的汉人官员混的时间久了,很是精通权谋之计,耶律延禧对其十分的信任,可以说辽国的灭亡,萧奉先此人要负上很大的一笔责任。
请支持,请收藏,请投票,请打赏,谢谢!
(本章完)
………………………………
第129章 狩猎活动
“宋国出尔反尔,擅自破坏两国兄弟之盟,妄图强抢我大辽的南京和西京,此次宋国既然还敢送上门来,那陛下不如如他来一个不宰白不宰,想宋国索要百万两白银赔偿,想毕宋国也一定会愿意出的。”萧奉先阴笑着说道。
“奉先啊!汉人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竭泽而渔,想必奉先对这个成语不陌生吧?”耶律延禧说道。
“话虽如此,可宋国凭白无故的欺负到我们辽国身上来,不宰他一刀拿回一点利息,心里是怎么样想,就怎么样都不舒坦啊!”萧奉先不甘的说道。
“呵呵!”耶律延禧笑着说道:“宋国对于我们辽国来说,就好像是一块韭菜地,什么时候想吃了,就给他割一茬,等它长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再来割一茬,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你偌是一下子割狠了,把它的根都割掉了,那就没得再长了。
我们大辽现在最紧要的是,除掉女真族的判乱部落,只有除掉了女真人的完颜部落,我们才能安心的想着怎么欺负宋国。”耶律延禧说道。
“肃王爷,赵大人,按照我们大辽制定的规矩,两位最多可以带二百人的护卫,进入大定府城内,其它人就请在城外找个地方扎营吧。”辽国礼部员外郎张文才,对赵枢和赵富贵说道。
至于高衙内,被张文才完全忽视了,一个大宋的太尉之子,肃王赵枢和赵富贵,两人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并没有像辽国的礼部,告知高衙内的真正身份。
不能让全部的人进城,这一点在赵富贵心里早已有数了。当下便命人在城外安营扎寨,大定府城外,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安营扎寨是十分的方便。
粱山上的好汉们,被分成了两半,李逵,鲁智深,林冲,吴用,朱仝,武松,王英等人,被留在了城外待应。
宋江,卢俊义,关胜,梁大海,公孙胜,秦明,李应等人,随同赵富贵和肃王赵枢,一同进入大定的,伺机行事。
大定府的城门口,因为辽国皇帝耶律延禧的寿宴将至,西域各国均有派使节前来,为了确保各国使节的安全,对进出大定府的外来人员,盘查得十分严密,如果没有辽国官员带队,想要混进大定府中,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赵富贵与赵枢等人,在张文才的安排下,入驻辽国在中京大定府内的驿馆鸿胪寺,契丹人效仿汉人礼制,很多的官制和礼仪,尽数照搬了唐代的称谓,与大宋接待外交使节的关系一样,都是叫鸿胪寺。
大宋使团所安排的院子,往年的位置,在外国使节中都是最好的,但今年就不一样了,地位尚且低于西夏国。
西夏国的使节来得较早,此时早已入住了鸿胪寺,见大宋的使节团姗姗来迟,免不得要取笑一番。
自西夏的李元昊立国称帝以来,宋夏两国间,便经常相互进攻,大宋几乎都是败多胜少。童贯监军西北后,大宋向西夏发动了连年的进攻,结果损兵折将,丧失了不少城池土地。
西夏皇帝李乾顺,请求辽国皇帝耶律延禧,作为中间人调停,大宋在万般无奈之下,最终还是接受了议和,被西夏占领的城池,西夏随便还回了两座空城,其它的被占领土,只能是拿不回来了。
今年大宋之所以仓促对燕云动兵,便是因为觉得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做中间人调停宋夏之争时,罔顾事实,刻意偏袒西夏那边。
此时的宋国与金国的完颜阿骨打,也在紧锣密鼓地商议,两国合作灭辽的计划,大宋君臣感觉到,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机遇,急于在金国人面前表现一番,结果却是大败而回。
“黄大人,今年怎么来的这么迟啊!是不是因为给辽国皇帝,准备了太多的礼物啊!以至于耽误了来辽国的时间吗?”一名西夏使臣,出言向大宋使团中,一名礼部的黄姓官员嘲讽着说道。
“肃王,赵大人,此人名叫粱述同,是西夏的礼部尚书,也是西夏梁太后的外侄,因为很会察言观色,最关键的时候,站在了西夏皇帝李乾顺这一边,所以在梁太后倒台了之后,他反倒是得到了李乾顺的赏识,官也越做越大。”大宋使团的黄姓官员,向肃王赵枢和赵富贵小声介绍道。
“你姓梁,是吧?是党项人,还是汉人?”赵富贵对粱述同问道。
“本官乃是大夏国的礼部尚书梁述同,皇帝钦封的夏国公,你是何人?胆敢对本官如此无礼。”梁述同不答反问道。
“这乃是我大宋新封的礼部侍郎,兼代天巡查大使赵富贵,身份与你这西夏小国的礼部尚书,我看倒也丝毫不差吧!”大宋使团的黄姓官员说道。
“至于这位,说出来就更加吓你一跳了,他乃是我大宋的肃王殿下,姓赵名枢,梁大人还不赶快行礼,参见肃王殿下。”大宋使团黄姓官员笑着说道。
“你!笑话!本官乃是大夏的礼部尚书,夏国公,他肃王再高贵,也只是你们大宋的王爷,与本官何甘。”梁述同大声说道。
“看来梁大人是想要挑起,宋夏两国的战争啊!”赵富贵冷着脸说道。
“那又如何?你宋国又岂是我大夏国的对手,难不成你们宋国又想再多送几座城给我们大夏吗?”梁述同满脸不屑的说道。
“啪!啪!”梁述同的脸上,被许心怡虚空用气劲给了他两个耳光。声音清脆至极,梁述同的脸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下子工夫便肿起了老高。
“啊!”梁述同“呸!”的一声,吐出了满口的大牙,和着满嘴的牙血。
“你们敢在辽国出手打伤本官。”梁述同痛苦而又怒极的指着大宋使团们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